朱元璋殺了劉伯溫,朱棣繼位後,為何又殺了劉伯溫的兒子?

朱元璋殺了劉伯溫,朱棣繼位後,為何又殺了劉伯溫的兒子?
10 個回答
大秦铁鹰剑士
2019-03-17

正史中劉伯溫並非朱元璋所殺,而是左丞相胡惟庸以探病為由,派太醫下毒毒死的。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劉伯溫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於世,朱元璋曾多次在公開場合稱讚劉伯溫為”吾之子房也“。儘管劉伯溫能力通天,又功成身退,但還是免不了不得善終的結局;儘管明面上是胡惟庸害死了他,但是民間一直認為胡惟庸是受了朱元璋的指使,才下手毒死劉伯溫的。至於朱棣誅殺劉伯溫二兒子劉璟,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劉璟不肯臣服於朱棣,所以朱棣才下令處死劉璟!朱元璋殺了劉伯溫,朱棣繼位後,為何又殺了劉伯溫的兒子?

劉伯溫能文能武,謀略過人,在大明的建立過程中他居功至偉;朱元璋深深忌憚劉伯溫的能力,認為他能佐為得江山,亦可佐別人顛覆我的江山,因此朱元璋一直對劉伯溫防備有佳。大明建立後,朱元璋想誘使劉伯溫犯上,然後坐實罪名誅殺掉他以絕後患,因此給劉伯溫封了一個誠意伯的爵位。伯爵比侯爵、公爵要低,按劉伯溫的功勞封一個公爵比較合適;如果劉伯溫不接受伯爵而四處埋怨的話,朱元璋就有理由處死劉伯溫。不過劉伯溫深之帝王之心不可測,又知朱元璋帝王之術高明,因此他接受了誠意伯,盡心盡力輔助朱元璋治國。朱元璋殺了劉伯溫,朱棣繼位後,為何又殺了劉伯溫的兒子?

朱元璋一時找不到劉伯溫的過錯,也不好處罰他;洪武四年劉伯溫辭官告老還鄉,以不貪戀權力的姿態向朱元璋表忠心。朱元璋認為劉伯溫在朝堂上謹慎細微,找不到破綻,不妨讓他回到家鄉,總能抓住把柄收拾他,於是同意了劉伯溫的辭官要求。劉伯溫居鄉隱形韜跡,惟飲酒弈棋,口不言功,更不做違法亂紀的事,這樣朱元璋沒有辦法了。丞相胡惟庸深知帝心,於是羅織罪名,剝奪了劉伯溫的爵位,並讓他回京面聖謝不殺之恩。劉伯溫在京城憂憤交加,不久生出疾病,胡惟庸派太醫給劉伯溫看病,下了慢性毒藥,回家鄉後不久就死了。大部分人認為毒藥是朱元璋安排的,因為他始終忌憚能力通天的劉伯溫;只有劉伯溫死了,朱元璋才放心。朱元璋殺了劉伯溫,朱棣繼位後,為何又殺了劉伯溫的兒子?

晚年的朱元璋懷念功臣,就將劉伯溫的二兒子劉璟(長子早逝)召入宮中談話,言談如同家人嘮家常一般;朱元璋賜劉璟合門使職務,後來改任谷王府長史。朱棣起兵後,劉璟跟將軍李景隆共同領兵對抗朱棣;官軍戰敗後,劉璟告老還鄉蝸居。朱棣當了皇帝后,為了增強合法性,強制讓劉璟還朝為官,劉璟為了表達氣節,堅持不受朱棣拜的官職。在獄中備受折磨後,劉璟對皇帝朱棣說:殿下百世後,逃不得一'篡'字!朱棣大怒之下處死劉璟,但是因為劉伯溫的原故,沒有牽連劉璟的家人,僅僅處死了劉璟一人。朱元璋殺了劉伯溫,朱棣繼位後,為何又殺了劉伯溫的兒子?

吾与吾国
2019-05-17

朱元璋殺了劉伯溫,朱棣繼位後,為何又殺了劉伯溫的兒子?

狡兔死,走狗烹?

朱元璋自清以來,被黑的太多了,儼然已經成了一個濫殺功臣的“暴君”,老實的要砍,不老實的更要砍!

他從一個討飯的乞丐、和尚,一步一步地走到了皇帝這個讓所有人仰望和跪拜的巔峰,是一個從社會最底層爬上來的“暴發戶”皇帝,所以,他在性格上或多或少存在一點小小的缺陷——多疑,或者缺乏一定的安全感。

不過,朱元璋真是一個嗜殺濫殺之人?劉基真的死於朱元璋之手嗎?

朱元璋殺了劉伯溫,朱棣繼位後,為何又殺了劉伯溫的兒子?

對於劉基劉伯溫,我想多數人應該聽過一句話:“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

劉伯溫在朱元璋底定江山的過程中確實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如果沒有劉伯溫的輔佐,老朱很可能爭不過陳友諒。

韓林兒立宋稱帝之後,朱元璋也遙奉韓林兒為帝,還有模有樣地在中書省設了一個所謂的“御座”,動不動倒頭便拜。劉伯溫一看,心中譏諷,真是吃飽了撐著,所以他是說什麼也不肯和朱元璋他們一樣對著一個所謂的御座三跪九拜。

老朱問,伯溫呀,御座在上,你怎麼不拜呢?

老劉眼睛一斜,淡淡地說了句,他韓林兒不過是一個放牛的小娃娃罷了,你說你奉他為帝幹什麼?

這一句話瞬間觸碰到了老朱的內心,他走到了這一步,當然也有自己的野心,當然也不想尊奉韓林兒,可是當時他的勢力確實弱於韓林兒一方的勢力,所以不得不低頭。

老劉對著老朱說了一通“天命所在”的話,說白了是在問老朱,這江山你想不想取!

朱元璋殺了劉伯溫,朱棣繼位後,為何又殺了劉伯溫的兒子?

老朱太想了,所以趕緊問計於劉伯溫,老劉呀,你說說我應該怎麼將這江山拿到手?

老劉直言,張士誠格局小,只知自保,不用憂慮,倒是陳友諒挺難對付,老陳佔據上游,又總是盯著你看,對你最有威脅,所以,先陳後張,陳亡則張亡,這萬里江山還不唾手可得!

劉伯溫所提出的這個“先陳後張”的戰略,最後成功讓朱元璋拿下了陳友諒、張士誠二人,陳、張一敗,江山自然便落到了朱元璋的手裡。

不過,後來老朱一時狂妄,打算率軍馳援安豐,老劉一聽,便知不妙,趕緊勸道,陳友諒和張士誠在一旁死死盯著你,你這會要去馳援安豐,不是給了他們機會?

老朱沒聽老劉的勸,陳友諒聽說了他率軍馳援安豐的事後,迅速趁機發兵圍攻洪都,即今日之南昌。

老朱這才後悔地說,老劉呀,我可真後悔沒聽你的勸。

朱元璋殺了劉伯溫,朱棣繼位後,為何又殺了劉伯溫的兒子?

老朱後悔完了,立刻率軍去救洪都,和陳友諒在鄱陽湖打了一場。

鄱陽湖一戰更是打得朱元璋心驚膽顫,他在船上督戰,看的愁眉不展的時候,旁邊的劉伯溫突然跳了起來,衝著他喊道,快走,快走,到別的船上!

朱元璋心中納悶不已,卻也聽了劉伯溫的話,匆匆忙忙轉移到了別的船上,在他還沒坐定的時候,他之前所乘的船便已經“轟”的一聲,被陳友諒打過來的飛炮給炸碎了。

此情此景,看的朱元璋又是一頓心驚肉跳。

如果沒有劉伯溫定計,朱元璋的原計劃是先打相對處於弱勢的張士誠,然後再想辦法吃了陳友諒。

只是這麼一來,兩個弱的打完了,受了損失,不是更弱了?打完了張士誠,還打得過陳友諒嗎?

但是,換過來的話,讓朱元璋先打陳友諒的話,以張士誠的保守,他肯定會作壁上觀,等觀完了,看到朱元璋打敗了陳友諒,心中肯定更怕,此時朱元璋又攜勝利之勢,想拿下一個保守又被嚇住了的張士誠便會簡單很多。

朱元璋殺了劉伯溫,朱棣繼位後,為何又殺了劉伯溫的兒子?

再看鄱陽湖一戰,如果沒有劉伯溫的及時提醒,讓朱元璋轉移陣地,可能朱元璋已經被炸死了。

這麼一想,劉伯溫當時是怎麼知道陳友諒的飛炮會炸到朱元璋的船的?這或許也是劉伯溫被傳得神乎其神的一個原因。

這也能被劉伯溫給算到,真真是太神機妙算了!

所以,沒有劉伯溫的話,老朱或許很難奪得江山,劉伯溫在老朱打天下的過程中也確實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老朱便常常唸叨,老劉呀,你真是我的張良!

老朱這句話,可謂是“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張良輔佐劉邦創立的漢朝,是漢朝的開國功臣,可是,張良最後選擇了激流勇退,主動退出了政治舞臺。

劉伯溫一聽,心中已經有所意動,所以,後來老朱讓他當宰相,他說什麼也不當,選擇了和張良幾乎一樣的選擇——告老還鄉。

朱元璋殺了劉伯溫,朱棣繼位後,為何又殺了劉伯溫的兒子?

他這一退,應該能保住性命了吧?

可是,劉伯溫在南京生病的時候,朱元璋曾讓胡惟庸帶了一個醫生來給他看病,他也吃了這個醫生給他開的藥。這不吃還好,吃了之後身體更加不好了。

老劉忍不住向老朱說了這事,老朱什麼反應?沒事的,沒事的,你放寬心。

劉伯溫回老家後,不過一個月,便一命嗚呼了。

劉伯溫這麼能算,又是否算到了自己的這一劫?

於是,便傳出了朱元璋授意毒死劉伯溫的說法,至於真相如何,確實難下定論,所以對於“朱元璋殺了劉基”這樣的蓋棺定論應當否定。

朱元璋殺了劉伯溫,朱棣繼位後,為何又殺了劉伯溫的兒子?

劉基死後,又過了27年,朱棣“靖難”成功,在南京稱帝,然後沒過多久,朱棣便“殺”了劉基的二兒子劉璟,這究竟又是怎麼回事?

實際上,朱棣一直很欣賞劉璟,毫不吝嗇地誇劉璟:“真伯溫兒矣!”所以,朱棣也一直想要拉攏劉璟,只可惜沒拉隴成功。

劉璟的死,是死於他心中的堅持,當然,也可以說他死在了“不識相”這三個字上。

朱元璋殺了劉伯溫,朱棣繼位後,為何又殺了劉伯溫的兒子?

朱棣當了皇帝之後,仍然沒有忘了劉璟,想著重用一番,所以一紙詔令送到了劉璟的手上,劉璟呀,我很欣賞你,你來幫我吧!

劉璟卻給了讓朱棣尷尬的一個迴應——我有病,不去!

朱棣一聽劉璟給自己的回覆,生氣了,想著教訓教訓這個不識相的劉璟,所以讓人將劉璟抓到了南京。

劉璟一到南京,見到了已經當了皇帝的朱棣,叫了一聲殿下,然後說,即便你以後死了,過了幾百年,你也逃不過一個“篡”字!

朱棣頓時暴怒,放肆,太放肆了,不識相,太不識相了。朱棣一氣之下,將劉璟扔進了監獄。

劉璟坦然入獄,沒有一絲懼意,最後在獄中上吊自盡。

朱棣雖然沒有直接讓人砍了劉璟的頭,但是,劉璟也終究是因他而死。

小小嬴政
2019-02-09

劉伯溫在輔助朱元璋消滅群雄、推翻元朝、建立明朝的歷史活動中發揮了智囊的作用,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尤其在參與謀劃平定張士誠、陳友諒與北伐中原等軍事大計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劉伯溫就是明朝最大的開國功臣,但他最終的結局卻與他曾經創下的巨大功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朱元璋殺了劉伯溫,朱棣繼位後,為何又殺了劉伯溫的兒子?

“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於世的劉伯溫究竟有多厲害?

至正二十年(1360)四月,陳友諒的十萬艦隊攻破軍事要地採石以後,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拿下應天的軍事屏障太平,而此時駐守應天的朱元璋只有一萬水軍,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朱元璋絕對沒有打贏陳友諒的希望。

眾所周知,陳友諒已經殺了徐壽輝,成為了皇帝,他的目標只要消滅朱元璋,基本就算得到了天下。而逼迫陳友諒傾盡全國之力討伐朱元璋的導火線應該就是常遇春喜歡殺降兵的“老毛病”,常遇春把與徐達在九華山俘獲的三千降兵不經請示連夜全部活埋了,這讓陳友諒憤怒到極點。

此次,陳友諒率領當時全中國最強大的艦隊嚮應天進發,本來朱元璋的部隊已經沒有任何希望,但直到一個人出現,事情卻發生了驚天的逆轉,這個人就是劉伯溫。朱元璋殺了劉伯溫,朱棣繼位後,為何又殺了劉伯溫的兒子?

朱元璋的部下奮力反擊,胡大海攻下處州,胡大海是一個愛惜人才的將領,他聽說民間有幾個隱士很有才能,便派人去請。

何為隱士?所謂隱士就是那種神龍見首不見尾的“異類”,別人都在吃午飯,他還在洗臉,可能未必有真本事。但不管如何,胡大海就是想多拉幾個人下水。

這幾個隱士的名字分別是葉琛、章溢、劉基,前兩個人接到邀請,立刻就來了,可是最後這個劉基是怎麼請都不來。胡大海覺得劉基架子大,不想再請了,但有人說,前兩個人不來沒事,最後這一個一定要請來,因為他懂天文。

在當時,懂天文學可是一項了不起的本事,不是普通人能學的,屬於帝王之學的一種,君王都喜歡把自己的命運和天上的星星聯繫在一起,出生的時候是天星下凡,即位的時候是紫微星閃耀,被人奪位是異星奪宮,死的時候是流星墜落。

總而言之,與天文學有關的學問都是高深莫測,懂這學問的何止是人才,簡直是奇才。胡大海把此事上報朱元璋,朱元璋派孫炎去召劉基,起初劉基就是不給面子,後來被逼急了就回給孫炎一把劍,孫炎告訴劉基,你應該把劍獻給天子(“劍當獻天子,斬不順命者”)。

後來,劉基明白了,好漢不吃眼前虧,乖乖地朱元璋手下任職。但起初,朱元璋並沒有對他過多的重視,自當是一個算命的先生而已。是金子總回發光,直到陳友諒大軍攻陷太平以後,劉基才終於撕下偽裝,不再是一個算命先生,他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劉伯溫。

當太平失守的消息傳到應天之後,朱元璋召集他的謀士們商量對策,在會議上出現了不同意見,大部分(注意這個詞)主張逃跑,另外一部分主張退守紫金山,但這兩部分人在一個問題上是一致的,那就是放棄應天。

那些平日裡自吹神機妙算的謀士在此時露出了他們的真面目,除了痛罵常遇春外,他們做的事情也只是吹噓漢軍的強大,太平軍如何失守,自己的軍隊如何不堪一擊。總而言之,謀士們就是認為絕不能戰,戰則必亡。

朱元璋看到這些人,感到異常的失望,他感覺這些人已經被陳友諒嚇破了膽,可能很多人已經打好了包裹,給老婆孩子準備好了逃跑的車輛或者船隻,甚至會在自己被陳友諒打趴下的時候,順便踩上一腳,因為這些酸腐的文人最是擅長落井下石、趁火打劫。

朱元璋搖頭嘆息,突然一抬頭,看到了臉色陰晴不定的劉基,似乎是有話要說,便開口問道:“劉基,你有話說?說吧。”

劉基自從來到朱元璋手下任職,一直沉默寡言,鮮有獻策,大臣們也沒怎麼留意他,更沒瞧得起他,只是因為脾氣好,從不發火,人緣倒還不錯。劉基站起來,長時間的等待已經消磨了他的耐心,他用輕蔑的目光掃視著那些平日裡自視甚高的所謂的才子們。

隨後,劉基用近乎歇斯底里的語氣大聲喊到:“應該把那些主張投降與逃跑的人統統殺掉!如今陳友諒雖強大,但卻驕橫,只要我們誘敵深入,採用伏兵之計,定然能戰勝陳友諒。一味主張逃跑的人,還有臉自稱臣子嗎?!”

劉基血脈噴張,面紅耳赤:“如果我們失去應天,還能去哪裡,我雖力薄,願意拼命,我哪裡也不去,誓與應天共存亡。”

此時的朱元璋正是百感交集,當聽到劉伯溫的這一番慷慨陳詞之後,他更堅定了自己拼死一戰的決心,因為他很清楚,如果陳友諒攻下應天,自己多年奮鬥的心血會毀於一旦,自己也會像徐壽輝一樣成為陳友諒皇位的墊腳石,不可能再做和尚,不可能再做農民,只有死路一條。

劉伯溫的話給了他勇氣,一個弱不禁風的書生尚有如此決心,我又畏懼什麼,本來就是一無所有,難道還就不能放手一搏嗎!朱元璋站起來,用威嚴的目光掃視著每一個人,斬釘截鐵的吐出四個字:此地決戰。

最終,經過一系列的戰鬥,朱元璋打敗了不可一世的陳友諒,又消滅了其他殘餘勢力,於1368年初,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朱元璋殺了劉伯溫,朱棣繼位後,為何又殺了劉伯溫的兒子?

雖然劉伯溫為朱元璋建立明朝立下汗馬功勞,但他嫉惡如仇,剛正不阿,敢於直言,得罪了李善長、胡惟庸等人,並逐漸失去了朱元璋的信任,洪武四年,請求告老還鄉。洪武八年正月下旬,劉基感染了風寒,朱元璋派胡惟庸帶了御醫去探望,可是劉基照單抓藥回來後,病情卻加重。

之後,劉伯溫抱病覲見朱元璋,並婉轉地把胡惟庸帶御醫來探病,以及服藥之後更加不適的情況告訴了朱元璋,朱元璋只是輕描淡寫地說了一些要他寬心養病的安慰話。三月下旬,劉基已經無法自由活動,在朱元璋特遣人員的護送下,由京師返回鄉里,最終於農曆四月十六病逝於青田家鄉。

毒殺劉伯溫,這是後來胡惟庸的一大罪狀,但下毒是否為朱元璋授意,已成懸疑,不過這出自朱元璋的授意的可能性極大,雖然可能性很大,但題目中說的“朱元璋殺了劉伯溫”,這種說法還是欠妥。

一代絕世奇才劉伯溫就這樣不明不白的死去,那麼他的後人是否能逃脫罪責呢?下面我們看一下,朱棣繼位後,劉伯溫的兒子的下場

劉伯溫的優秀基因並沒有深深影響了他的後代,劉伯溫有兩個兒子,長子劉璉,次子劉璟,劉伯溫是開國功勳肱骨之臣,但他的兩個兒子在朝中並不是身居高位。其中,長子劉璉受胡惟庸一黨迫害,在羽翼未豐之時就墜井而死。次子劉璟避其鋒芒,把侄子養育成人。

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案爆發,朱元璋以謀反罪誅了胡惟庸的九族,後來又殺御史大夫、中丞等人,此案持續了十年之久,朱元璋後續又頒佈了《昭示奸黨錄》,處死了韓國公李善長、列侯陸仲哼、已故的滕國公顧時的子孫等開國功臣,後又以胡惟庸通倭、通北元,除其黨羽,前後總共誅殺了三萬多人。朱元璋殺了劉伯溫,朱棣繼位後,為何又殺了劉伯溫的兒子?

朱元璋到了晚年,眼見昔日的老弟兄們基本凋零殆盡,又起了戀舊之心,經常把劉伯溫之子劉璟、葉琛之子葉永道、章溢之子章允載等功臣後人召入宮中,聊一些往事。(言語如家人)聊到高潮時,朱元璋決定讓劉璟承襲劉伯溫“誠意伯”的爵位,但劉璟推辭不受。

而劉璟不接受賞賜的原因竟然是,大哥雖已經去世,但大哥還有兒子,應該由他繼承。這番話讓朱元璋很是欣賞,並當場賜給他“丹書鐵券”,又任命他為劾門使儀禮司,這是一個言官職位,專門彈劾那些大臣的失職之處。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駕崩,建文帝朱允炆登基,等到燕王朱棣掀起靖難之役時,朱允炆派李景隆掛帥出征,令劉璟隨軍參贊軍機。劉璟審時度勢,提出進兵十六策,剛愎自用的李景隆對於劉璟進獻的計策一概不聽。

朱棣靖難之役取得成功以後,朱允炆下落不明,劉璟表示不願侍奉朱棣,選擇辭官歸隱,但他的行為並沒有得到朱棣的允許,因為朱棣知道自己登基的行為名不正言不順,因此希望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尤其是開國元勳後人的支持,這樣合法性就更強。

但劉璟並不買賬,固執的個性以及骨子裡那種“為臣盡忠”的氣節促使他絕不會接受朱棣的橄欖枝。朱棣下令一切辭官者必須官復原職,結果劉璟根本不理睬,稱病不去。朱棣大怒,把劉璟下獄。

在獄中,劉璟依然寧死不從,不僅稱已經登基的朱棣為“殿下”,還氣憤的說道:“殿下百世後,逃不得一個篡字。”意思就是朱棣千秋萬代都會揹負篡位自立的罵名。這一下就戳中了朱棣的肺管子,雖然成功上位,但就怕落得篡位的惡名,劉璟的結局可想而知,必然會死在獄中,永遠不可能出來。

因此,這就是朱棣繼位以後,又殺了劉伯溫兒子的原因,關於是否是朱元璋殺了劉伯溫,雖然史書並沒有直接記錄,但劉伯溫的死與朱元璋有間接的關係。而劉璟寧死不屈服朱棣,並預言了朱棣逃不了一個篡字,在以後確實得到應驗,幾百年後《明史》編纂完成,對於朱棣的一生功過做了最終評價,其中有一句“然而革除之際,倒行逆施,慚德亦曷可掩哉”,朱棣一生功績輝煌,然而篡位自立的惡名,他是如何也逃不掉的。

棍哥观史
2019-05-19

所謂朱元璋殺劉伯溫並沒有確鑿的證據,此事也是根據野史祕聞和正史推測而言,朱元璋有殺劉伯溫的理由,但沒有殺劉伯溫的證據。劉伯溫次子劉璟也非朱棣所殺,但由於言論不當而被朱棣下獄,自縊於獄中。

劉基之死

“天道後舉者勝,吾以逸待勞,何患不克,莫若傾府庫,開至誠,以固士心,伏兵伺隙擊之,取威制勝,以成王業,在此舉也”——劉基

劉伯溫是一位大才,民間所言“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但他在朱元璋陣營裡發揮的作用確實有限,畢竟劉伯溫是1360年朱元璋已經佔據南京城了才投入帳下,其最傑出的貢獻應該就是為朱元璋規劃了先戰陳友諒,後取張士誠的各個擊破戰略思想,以及在陳友諒攻佔太平後,堅定了朱元璋與陳友諒決一死戰的決心。而朱元璋從起家到建國,再到北伐一統天下,更為倚仗武將,劉伯溫的功勞被載為“參與軍機”,因此在開國六公爵中只有一位文臣李善長,再往下數名將如雲,故而劉伯溫的“誠意伯”不虧!
朱元璋殺了劉伯溫,朱棣繼位後,為何又殺了劉伯溫的兒子?

劉基的智慧正如民間流傳的那樣,料事如神也並不誇張,包括丞相的任用,朱元璋看中的三個人汪廣洋、楊憲、胡惟庸皆被其言中。但也許朱元璋最忌憚的恰恰是劉基的智慧,而最煩的便是他直言不諱的做事風格。

此事中,是由朱元璋換相李善長為始端,朱元璋試探劉伯溫是否能接任丞相一職,劉伯溫先是以李善長勞苦功高為其求情,再言李善長是國之棟樑,自己是細木,無法頂替,這話的言外之意就是李善長結黨,自己沒有培植勢力。朱元璋作為君主能不明白李善長勞苦功高?不需要劉伯溫在這裡故裝大度吧!而後又以李善長的棟樑之意比喻淮西朋黨,言外之意就是我上可以,但得把淮西勢力全部拔掉,這個是動搖國本的,朱元璋也不會因小失大。
朱元璋殺了劉伯溫,朱棣繼位後,為何又殺了劉伯溫的兒子?

接著朱元璋問楊憲出任丞相如何,這個問題也是君臣博弈的典型,楊憲確實是位幹才,從基層摸爬滾打到中書參知政事,從外派扶貧到進入中央核心圈,算是明初晉升最快的人,但這位楊憲恰恰是劉伯溫浙東派系的骨幹,劉伯溫當然不會留下拉山頭的口實給朱元璋,於是便向朱元璋說楊憲“有丞相之才,無丞相之度”。說到這裡算是劉伯溫下對了棋,但隨後朱元璋再問起汪廣洋和胡惟庸是否能擔任丞相時,劉伯溫毅然決然的給出了否定答案。那麼問題來了,我朱元璋看上的人都當不了丞相,這個大明的丞相得你劉伯溫來選了?從歷史的發展來看,這幾個人確實最後都栽了,劉伯溫預測的是挺準,他這種直言不諱也許是為了大明江山考慮,但多疑的朱元璋卻不一定這麼認為。

1367年,朱元璋剛剛建吳,劉伯溫就以觀天象為由,建議朱元璋寫罪己詔。時逢天下大旱,劉伯溫又以朱元璋濫殺無辜為由,要求重審冤假錯案。從這裡看,劉伯溫的本意是好的,是要爭取民心,但作為君主而言,這樣的建議字字都在扎心,說明朱元璋不是一個明君,這樣的諫言沒有哪個君主會開心的。但也正是因為劉伯溫的這種直言不諱,才成為大明王朝一個特殊的政治群體的雛形,那就是言官。
朱元璋殺了劉伯溫,朱棣繼位後,為何又殺了劉伯溫的兒子?

劉基開國便擔任御史中丞,官職不高,但掌監察大權,在其看來,宋、元兩朝的政治過於寬縱以至亡國,所以劉基在明初一直致力於整肅綱紀,當朱元璋外出巡遊時,他與李善長留守首都,並下令御史在檢舉彈劾時,不要有任何顧忌,凡犯有過錯的官員,一律奏明監國太子朱標,嚴厲懲治。這其中的中書省都事李彬被治罪問斬一事,引起了李善長的不滿,二人的矛盾就此爆發,也由此展開了以李善長為首的淮西官員一道排擠劉基。恰逢劉基“求雨”不成受到朱元璋責罵,又因妻子此時離開人世,劉基便灰溜溜的辭官回鄉。

“基在京病時,惟庸以醫來,飲其藥,有物積腹中如拳石。其後中丞塗節首惟庸逆謀,並謂其毒基致死雲。”——《明史》

1375年正月,劉基感染了風寒,朱元璋知道了之後,便派胡惟庸帶御醫探望。這個人員安排確實給後世留下了疑點,胡惟庸與李善長向來與劉基不和已經不是什麼祕密,再者,歷史上諸多事件都能夠證明朱元璋任用胡惟庸的淮西勢力與浙東勢力加以平衡,這這種關頭讓胡惟庸探望浙東勢力的核心人物,是否別有用意?如果是為了表示朝廷重視,太子朱標的老師翰林大學士宋濂不也是個很好的選擇麼?宋濂還是劉基的摯友呢!
朱元璋殺了劉伯溫,朱棣繼位後,為何又殺了劉伯溫的兒子?

胡惟庸帶去的御醫為劉基開了藥方,他照單抓藥煎服後便覺得腹中如石塊擠壓一般,十分痛苦。到二月中旬時,劉基還抱病覲見朱元璋,委婉的告訴朱元璋胡惟庸帶著御醫來探病後自己的不適症狀。但朱元璋的態度並不在意,只是叮囑劉基寬心養病。時至三月下旬,劉伯溫自京師動身返鄉,農曆四月十六卒於故里,享年六十五歲。按照塗節的告發,是胡惟庸令御醫下毒害死劉基的,但這件事是胡惟庸自己的行為還是朱元璋的暗示呢?畢竟塗節作為首告應當減罪,但最終還是被滅口,這是否又是朱元璋不願意落人口實的另一個舉動呢?

劉璟之死

劉璟是劉基次子,按照《明史》記載,“弱冠通諸經”的劉璟也證明了虎父無犬子這句話。劉基死後,劉璟依舊效力於明朝廷,還因剿賊謀略被朱元璋誇讚為“璟真伯溫兒矣”。朱棣也曾與劉璟下過棋,劉璟寸子不讓,朱棣也知其才。
朱元璋殺了劉伯溫,朱棣繼位後,為何又殺了劉伯溫的兒子?

靖難之役時,劉璟向朱允文上書獻策並沒有得到採納,李景隆亦不採納劉璟之策,於是他便辭官回鄉。到了朱棣稱帝以後,便想起這位懷才不遇的能人,按照成祖的想法,你在朱允文手下得不到重用,現在我重用你,你應該感恩戴德為我效力了吧!但天遂人願,劉璟眼裡只有建文帝,沒有明成祖。當朱棣召劉璟入仕的時候,劉璟的態度是“稱疾不至”。

當朱棣令人將劉璟逮捕至身邊時,劉璟依舊以殿下稱呼朱棣,並言道“殿下百世後,逃不得一‘篡’字”,這句話是刺進了朱棣的心中。朱棣本來就名不正言不順的發動“靖難”,當時正是籠絡人心的時候,劉璟若是一直稱病,朱棣想必也沒辦法,不至於逼迫太急。但篡逆之言出於口就是挑戰朱棣的極限了,這個就跟方孝孺是一個性質的問題,你若只認前君,那就是誠心與我過不去,好在是劉璟只是被下獄,是其自己自縊而死,當朝堂有言連坐其族時,朱棣以劉伯溫對於大明的功勞為由拒絕了。
朱元璋殺了劉伯溫,朱棣繼位後,為何又殺了劉伯溫的兒子?

劉伯溫一生為人正氣,加上過人的智慧,留下了“立德、立功、立言”的千古美名,其子劉璟也繼承了父親剛正不阿的秉性,雖然均死的可惜,但都在後世得到追封和褒美,也算是歷史對於正義之人的回饋!

我是赵帅锅
2019-05-12

劉伯溫、李善長和徐達三人,在朱元璋身邊扮演的角色,就和張良、蕭何、韓信在劉邦身邊所扮演的角色類似,可以說是“明初三傑”。但不同的是,劉邦開國後,作為統帥的韓信下場最慘,三族被滅;作為丞相的蕭何結果最好,後代世襲爵位,直到西漢滅亡。朱元璋開國後,卻是作為丞相的李善長下場最慘,全族被滅;作為統帥的徐達結果最好,後代世襲爵位,直到明朝滅亡。

至於劉伯溫和張良,他們倆人也非常相似,都在各自陣營中享有很高地位,但最後受封的爵位都很一般,張良的封地是又窮又小的留縣,劉伯溫只封了個二百四十石的伯爵。隨後倆人又都選擇歸隱,不再過問政事。並且,倆人都有兩個兒子,兒子也都因錯被削奪爵位,後來的皇帝感念他們功績,又都給其後代重新賜封爵位。

但是,倆人也有一點不同,那就是張良自始至終都深受劉邦的絕對信任,而劉伯溫卻受到朱元璋的好幾次猜忌,不過朱元璋卻並沒有殺劉伯溫,他是被胡惟庸所害死。

朱元璋殺了劉伯溫,朱棣繼位後,為何又殺了劉伯溫的兒子?

在朱元璋稱帝的第八年,劉伯溫因感染風寒而病重,朱元璋知道後,便派胡惟庸帶御醫前去探望。 然而,劉伯溫在服用了御醫所開的藥後,病情反而越來越嚴重,據說肚子裡好像有一些不平整的石塊擠壓在一起,讓他十分痛苦。

後來,劉伯溫抱病覲見朱元璋,就婉轉的向他稟告了這個事情,但朱元璋卻並沒有引起重視,只是讓劉伯溫不要多想,安心養病。而後一個月,劉伯溫就已病重得無法自由活動,很快病逝,享年六十五歲。

由於朱元璋在此過程中的敷衍態度,很多人就說,劉伯溫其實是被朱元璋毒死的,是他朱元璋暗中授意胡惟庸,讓太醫在藥方中動手腳,最終導致劉伯溫病情加重而死。但其實,這種說法是經不起推敲的。因為,朱元璋實在缺乏毒殺劉伯溫的動機。

當時,劉伯溫早已告老還鄉多年,手中沒有任何實權,他在朝廷中也沒有什麼勢力。相反,劉伯溫在當御史中丞時,因剛正不阿得罪太多功勳權貴,他們都恨不得劉伯溫早點死,又哪裡會和他攪在一起。並且,劉伯溫一直都是文官,對軍隊也沒有任何掌控。

朱元璋殺了劉伯溫,朱棣繼位後,為何又殺了劉伯溫的兒子?

從這層意義上來說,劉伯溫對朱元璋的權力,根本產生不了絲毫威脅,如果朱元璋連他都放心不下,那也為免太心胸狹窄。如果朱元璋就這點心胸,那他絕不可能放過湯和。更重要的是,即便朱元璋真想殺劉伯溫,他也沒必要採用這種方法,因為這種偷偷摸摸的行為,會給朱元璋留下一生的政治汙點。

對於皇帝來說,尤其是大權在握的皇帝,他殺人從來都是講究名正言順,換句話說,先給安排一個合適的罪名,然後再公開處決,這樣才能顯示皇權的正統和合法,還能起到警示作用。

但是,如果一個大權再握的皇帝,卻用偷偷下毒的方式來殺害退休大臣,這會讓他陷入很被動的局面,因為這不是暗示自己不合法?再退一萬步說,即便是那些暴君昏君,他們在殺人時,也都是按上罪名後處決,他們都不屑幹這種不入流的事情,朱元璋憑什麼幹?這就好比,你明明可以用合法手段將某人殺死,卻偏偏要私下用非法手段來殺他,這不是有病嗎?

所以,朱元璋沒有必要、也沒有動機來殺劉伯溫。但胡惟庸卻有,因為朱元璋曾多次表示要讓劉伯溫來當丞相,這是胡惟庸不願意看到的。並且,胡惟庸因和楊憲的鬥爭,對劉伯溫也是恨之入骨,所以他才借御醫之手毒死劉伯溫,這也是後來胡惟庸被治罪時所列的罪狀之一。

朱元璋殺了劉伯溫,朱棣繼位後,為何又殺了劉伯溫的兒子?

劉伯溫死後,留下兩個兒子,分別是長子劉璉和次子劉璟。長子劉璉比較老實憨厚,在劉伯溫死後的第二年,他與胡惟庸的親信起下衝突,受到胡惟庸的打擊和威脅,一時想不開,跳井自殺。

次子劉璟非常聰明有才智,據說朱元璋都非常喜歡,以至於在他哥哥劉璉去世後,朱元璋想讓劉璟接替他哥哥來繼承劉伯溫的爵位,但劉璟卻認為這有違背長幼有序的禮法,主動將其讓給他哥哥的長子劉廌。朱元璋也因此對劉璟非常認可,便提拔他輔佐朱允炆。

後來,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劉璟堅定站在建文帝這邊,並給建文帝獻上十六策,建文帝非常欣賞,就讓他到軍中給主帥李景隆當參謀,此後劉璟給李景隆出了很多計策,但大都沒被採納,最後李景隆兵敗,朱棣攻破南京,劉璟眼看大勢已去,就回到老家隱居起來。

等到朱棣正式登基後,想讓劉璟出山來輔佐自己,於是就派人請劉璟入京當官,結果劉璟卻多次稱病不出,氣得朱棣直接派人把他抓到京城。但沒想到的是,劉璟進京見到朱棣後,仍然稱呼朱棣為殿下,還撂下這樣一句話:“殿下百世後,逃不得一‘篡’字。”

朱棣惱羞成怒,便將劉璟關進大牢,讓他在裡面好好反省,什麼時候想通了再出來,但劉璟不願意屈服,最後選擇在牢裡自殺身亡。

朱元璋殺了劉伯溫,朱棣繼位後,為何又殺了劉伯溫的兒子?

云中史记
2019-02-11

劉伯溫,雖然只是謀臣,但依舊逃脫不了“狡兔死、走狗烹”的命運,連帶著2個兒子,都淪落到“不得善終”的命運。朱元璋殺了劉伯溫,朱棣繼位後,為何又殺了劉伯溫的兒子?

劉伯溫和朱元璋之間,軼事很多,有一個就能充分說明。

一天,朱元璋宣召劉伯溫覲見,在劉伯溫進來之前,他把一塊咬了一口的燒餅放進碗裡蓋好,然後讓“能掐會算”的劉伯溫猜猜碗裡是什麼。

老朱同志獰笑著對劉基(字伯溫)同志說:猜得對有賞,猜不對殺頭。

劉伯溫也只能硬著頭皮上了,說: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龍咬一缺。
朱元璋殺了劉伯溫,朱棣繼位後,為何又殺了劉伯溫的兒子?

朱元璋大笑:錯,看來今天你的腦袋是保不住了。

劉伯溫掀開碗蓋,說:陛下,你看這燒餅,恰似太陽又像月亮,可不就是半似日兮半似月,陛下你不就是金龍在世嗎》

朱元璋一聽龍心大悅,就坡下驢,賞賜了劉伯溫。

當然,劉伯溫知道跟著朱元璋遲早沒好下場,朱元璋才當了三四年皇帝,劉伯溫就主動辭官回家了。

辭官後的劉伯溫低調地不能再低調了,作為開國元勳,朝廷裡的大員們比起他的資歷,不過是後輩晚生,但他卻極其低調,連老家的縣令來拜訪他,都口稱“我乃一介草民”。朱元璋殺了劉伯溫,朱棣繼位後,為何又殺了劉伯溫的兒子?

那些掌握兵權的武官們一個個被朱元璋弄死了,老實在家、本分過日的劉伯溫依然不能逃過朱元璋的猜忌。

我們姑且相信,朱元璋歷史書看的不多,沒讀過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的故事,或者,他根本不信這一套路能安定他的朱家天下。

那些文臣武將、開國元勳們,最好都去陰間,才能讓朱元璋徹底安心。

洪武八年正月裡,在家終日惴惴不安的劉伯溫終於生病了,這一病,就重了。

皇帝知道了,就派胡惟庸帶了御醫去探望。

御醫開了方子,劉伯溫的家人照方子開了藥回來,煎了之後給劉伯溫服用。

劉伯溫能不能不吃呢?

當然不能,皇帝派下來的御醫,如皇帝在前,劉伯溫雖然有不祥的預感,也只能硬著頭皮服用。

吃完這藥,劉伯溫的肚子裡好似有無數的石塊在擠壓,翻江倒海的折騰。朱元璋殺了劉伯溫,朱棣繼位後,為何又殺了劉伯溫的兒子?

在極端的痛苦之中,劉伯溫死了。

劉伯溫有2個兒子,大兒子劉璉,二兒子劉璟。

可惜,這2個人都沒有善終,劉璉活了31年,劉璟活到52歲。

長子劉璉,洪武10年,被任命為考功監丞,兼試監察御史,後又出任江西布政司右參政,但與胡惟庸一派發生了爭執,最後不得不墮井而死。朱元璋殺了劉伯溫,朱棣繼位後,為何又殺了劉伯溫的兒子?

劉璟本來順著大明朝的發展,也可以安享晚年,但不巧的是,碰上了朱棣南下奪權。

本來他和朱棣關係也還好,兩人還一起下過棋,彼此知根知底,朱棣也很欽佩劉璟的學識。

朱棣好不容易做了皇帝的位置,把朱允炆的一幫班底殺的殺、趕的趕,一時間可用的人才不夠了。朱元璋殺了劉伯溫,朱棣繼位後,為何又殺了劉伯溫的兒子?

於是,他不斷網絡天下人才,包括熟悉的劉璟。

但劉璟覺得朱棣這事兒做的太無恥,奪了侄兒的皇位,屬於大逆不道,拒絕為朱棣出仕。

於是,朱棣不高興了,請不來劉璟,就耍流氓,下令把他抓了起來,強迫劉璟出仕為官。

劉璟見到朱棣,一口一個“殿下”,拒絕稱朱棣為“陛下”,朱棣大怒,緊接著,劉璟說了句:殿下百年之後,逃不出一個“篡”字。

得位不正,本身就是朱棣的最大心病。朱元璋殺了劉伯溫,朱棣繼位後,為何又殺了劉伯溫的兒子?

劉璟這話,等於是直接給皇帝揭傷疤,朱棣哪裡受得了。

最後在大牢裡,劉璟被迫自殺。qqqqq

HuiNanHistory
2019-05-15

朱元璋殺劉伯溫,可以說是一個流傳很廣的謠言。

歷史學家楊訥先生曾著有《劉基事蹟考》一書,算是給朱元璋洗清了“冤屈”。朱元璋殘暴是有的,刻薄寡恩是有的,對劉基也確實不太地道,但他偏偏就沒有殺劉基。

劉基的真實死因是患病自然死亡。

朱元璋殺了劉伯溫,朱棣繼位後,為何又殺了劉伯溫的兒子?

首先說說劉基的真是死因。

根據明初著名文人宋濂的回憶:洪武八年(1375年)二月初三日,劉基正式離開南京,返回家鄉,這個時候他已經患上了“霜露之疾”。

所謂的“霜露之疾”,大概就是指因風寒而引起的疾病,長途的奔波勞累,大概又加重了他的病情。

四月十六日,劉基去世。距離他出京返鄉的時間有足足73天。

傳言朱元璋殺劉伯溫,是說他命胡惟庸毒殺劉伯溫。但是,這世上沒有哪一種毒藥能讓人存貨這麼久,這種傳言顯然是不可信的。

朱元璋殺了劉伯溫,朱棣繼位後,為何又殺了劉伯溫的兒子?

朱元璋是怎麼和劉基的死聯繫在一起的呢?

原來,朱元璋在翦除胡惟庸的黨羽時,故意製造了很多莫須有的罪名給胡惟庸,其中就包括他毒殺劉基。只是讓朱元璋沒想到的是,他給胡惟庸羅織的罪名竟然也反噬到他本人的頭上。

這是由於自入明以來,朱元璋與劉基的關係就非常淡漠。劉基曾於元至順四年(1333年)九月考中進士,再於至元十六年(1336年)擔任江西瑞州路高安縣縣丞。這就意味著他有仕元的黑歷史,屬於“貳臣”,導致劉基在明初遭到朱元璋的冷遇。

朱元璋殺了劉伯溫,朱棣繼位後,為何又殺了劉伯溫的兒子?

例如,洪武三年(1370年)六月十五日,李文忠伐北元凱旋,百官齊集慶賀。朱元璋竟然下令道:

凡北方捷至,常試元者不許稱賀。

這就意味著劉基在明初處於非常尷尬的地位。他被朱元璋冷待的遭遇,再加上朱元璋刻意羅織給胡惟庸的罪名,使當時的人展開了陰謀論的聯想。

格调留声机
2019-05-20

我們經常會聽到一句話“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用這句話來形容古代皇帝和開國功臣的關係,那真的是再合適不過了。對於開國皇帝來說,如何讓家天下更加穩固,這是稱帝后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於是那些跟隨自己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的將領、謀士們,就成為了最先清理的對象,其實不管在哪個朝代,都會有這種情況的發生,只不過是殺的人多或則人少的差別,一提到這件事,我們就不得不說朱元璋這個人,雖說現在明朝已經滅亡了幾百年了,但現代人們對這個朝代還是比較感興趣的。

對於明朝,後人對它的評價不一,主要是因為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他殺掉的功臣實在是太多了。朱元璋通過“藍玉案”和“胡惟庸案”,殺得京城血流成河,數萬人喪命。經過這兩次的屠殺後,朱元璋假惺惺地說道,“藍賊為亂,謀洩,族誅者萬五千人。自今胡黨、藍黨概赦不問。”而在明朝所有已死的功臣中,有兩個人的死具有很大的爭議。一個是徐達,另一個就是劉伯溫。現如今,隨著徐達的墓被發現,徐達的死因已經被揭開了,徐達的死與朱元璋沒有關係。那麼劉伯溫的死就不明不白了,時至今日,劉伯溫的死也沒搞清楚。現代很多人對劉伯溫也是比較瞭解的,其實劉伯溫的原名叫做劉基,他剛開始也是想在元朝時期做出一番事業的,因此他在中了進士之後,做了元朝的官,對於明朝來說就是,前朝為官後朝很難重用,但是他在元朝呢,確實是一個好官,一心專幹實事,這種好官對於老百姓來說,就是深入人心的。但是元朝後期,政治黑暗、官府腐敗是不可逆的,好官和貪官就是對立的,劉伯溫和那些為官的就勢同水火,為官之路就變得很艱難,仕途不如意。所以後來的他就直接辭掉了官職,做了一個隱士,當時朱元璋在攻打陳友諒的時候,因為聽了別人的建議,想將劉伯溫請出來,給自己出謀劃策,但當時這個劉基是怎麼請都不來。朱元璋身邊的胡大海覺得劉基架子大,不想再請了,但有人說,前兩個人不來沒事,最後這一個一定要請來,因為他懂天文。在當時,懂天文學可是一項了不起的本事,不是普通人能學的,屬於帝王之學的一種,後來胡大海把此事上報朱元璋,朱元璋派孫炎去召劉基,起初劉基就是不給面子,後來被逼急了就回給孫炎一把劍,孫炎告訴劉基,你應該把劍獻給天子。後來劉伯溫也就是劉基,也是一個比較識時務的人,於是就出山幫助朱元璋。很多人都知道,劉伯溫不光是一名出色的軍事家、政治家,還是十分有名的文學家和風水專家,所以在朱元璋建立明朝的路上,他也是做了很大的貢獻。但建立明朝以後,所有的一切都不一樣了,在確定江山安穩無憂之後,為了防止這些老朋友們製造混亂,當即就用各種罪名對他們進行了處置,而大功臣劉伯溫自然脫不了干係,畢竟他可以說是朱元璋的心頭大患之一,但是在在處理掉劉伯溫的事上,朱元璋還是頗費了一番心血。因為劉伯溫他有一種特殊的能力,就是會觀天象,劉伯溫在晚年的時候,沒有得到皇帝的賞識,被趕出朝政之後,胡惟庸聽說劉伯溫生病了,就想去看望他,也想借此機會殺死劉伯溫。胡惟庸便假惺惺的,帶著一些太醫去看望劉伯溫。而且胡惟庸讓太醫在藥裡面下毒,雖然當時劉伯溫知道,這個太醫是胡惟庸帶來的,而且藥裡面有毒,但是劉伯溫不敢不從,不得已便把藥喝了下去,就這樣他就一命嗚呼了,其實也可以說是朱元璋殺了劉伯溫,那後來的朱棣,為什麼又殺了劉伯溫的兒子呢?只因這一個字!其實當時劉伯溫的死,的確保全了全家,不像其他明朝開國功臣那樣,家人受連累被殺。

劉伯溫死後,朱元璋封他為太師,可以說規格很高。而劉伯溫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劉璉,二兒子劉璟。這兩個兒子都繼承了劉伯溫的才學,但兩個兒子卻沒有善終。大兒子劉璉因為與胡惟庸有矛盾,被胡惟庸逼著跳井瞭解了自己的性命。二兒子劉璟本來可以免死,但由於太過傳統,沒有躲過被殺的命運,本來劉璟與朱棣很早就熟悉,兩人還一起下過棋,但劉璟從來沒讓過朱棣,朱棣也深知劉璟的才學與能力。朱棣在北平起兵之後,谷王沒有站在他一邊,不清楚做為長史的劉璟,在這其中發揮了什麼作用,反正他跟著谷王跑回了南京,還向建文帝獻上了十六條計策。建文帝派他去給李景隆做參謀,兩個人都是勳臣之後,沒上過陣,哪裡是朱棣的對手。兵敗之後,劉璟連夜奔逃,路上遇到自己的兒子劉貊,於是一起回到南京。劉璟不被重用,也看出形勢不妙,帶著兒子回了老家,但這個時候再想隱居,已經晚了。朱棣登基之後,沒有忘記劉璟,召他進京。劉璟宣稱有病,不去,朱棣派人來,以叛逃親王的罪名把他抓去。當時劉璟看到了朱棣之後,僅僅就因為一個字,就惹怒了朱棣,當時劉璟說了一句話:殿下百年之後,逃不出一個“篡”字!一個篡字,也是徹底把朱棣惹怒了。本來他的皇位就不是正當而來,劉璟居然敢說這話。他命人把劉璟關在大牢。其實劉璟在牢裡如果向朱棣求饒,或許能躲過死路。但劉璟太迂腐了,就是不承認朱棣是正統皇帝,最後被朱棣逼著在牢裡瞭解了。其實人家朱家皇帝,誰當都姓朱。俗話說:識時務者為俊傑,朱棣既然得了江山,也有能力坐江山,劉璟何必這樣較真呢。

小镇月明
2019-05-16

謀臣是每個朝代開國的重要人物,別看這些人不經常帶兵打仗,沒有顯赫的戰功,但是沒有他們對於局勢的精確的把握,那些猛將是很難發揮自己的能力的,也許敵人的一條計策,就能覆滅一個勢力。前有張良這樣的謀臣,後有孔明這樣的智士,而到了明代,又有劉伯溫這樣善於運籌的高明之輩。
朱元璋殺了劉伯溫,朱棣繼位後,為何又殺了劉伯溫的兒子?

別看李善長受到推崇,但是實際上他的功勞更多的是維持後勤補給,在謀略計策方面,顯然劉伯溫更勝一籌。但是開國之後,劉伯溫得到的東西極少,只有一個伯爵的稱號和二百多石的俸祿。其實朱元璋也曾經想給他增加封賞,卻被他多次推脫,為何?因為當時胡惟庸已經受到信任,朝中到處都是他的黨羽,劉伯溫只想隱退,保存性命。於是在他得到爵位的第二年,就執意還鄉,而皇帝居然痛快地答應了。

幾年後他突然患病,其實只是受了風寒,但是皇帝卻非常重視,立刻派了胡惟庸前來查探。不久御醫就給他開了藥,讓他服用。但是他服用後,原本只是風寒,卻開始覺得腹中出現了硬塊。此時的他已經覺得不對勁,於是把這件事說了一遍,在他心裡,還以為是胡惟庸要害他。不料他說完後,朱皇帝只是隨便敷衍幾句就打發他走了。
朱元璋殺了劉伯溫,朱棣繼位後,為何又殺了劉伯溫的兒子?

直到此時,劉伯溫才意識到,不但是胡惟庸想還自己,就連皇帝都不願意自己活著了。當時老家的人們找來一些草藥,想救他的性命,但是他已經知道皇帝的心意,知道如果不趕緊死去,說不定禍患會延及家人,於是拒絕服藥,沒過多久就死了。所以說朱皇帝殺了他,這是極有可能的。

劉基有兩個兒子,長子很有才能,朱元璋一度還想重用他,可惜在父親死後沒多久,他也死了。小子劉璟是個性格非常剛正的人,在先帝駕崩後,他忠於建文帝。後來朱棣起兵,他在軍中任職,隨軍征討燕王。他曾經給將軍獻計,說怎麼才能戰敗敵人,但是當時朝廷很有優勢,這將領很是驕傲,根本不聽。後來大軍接連戰敗,幾十萬大軍很快就打光了,劉璟在上奏沒得到回覆後,就回了老家。後來朱棣讓他入朝做官,他堅持拒絕不去,他的這個態度惹惱了朱棣,於是就逼著他去了京城。不料他性格太直,居然當面訓斥皇帝:你死後也逃不掉篡位的名頭!

這話說出來,正中朱棣的痛處,他知道自己確實是個篡位之人,但是沒想到真的有人敢說出來,於是憤然命人將其抓捕,在獄中對其嚴加審訊。但即便是這樣,劉璟依然不肯低頭,不願意承認這個謀逆的皇帝,於是自己上吊自縊而死。由此可見,劉伯溫的兒子一個是因為在和小人爭鬥之時,被脅迫而死,而另外一個兒子則是自己選擇了赴死,並不是朱棣下令將其處死的。
朱元璋殺了劉伯溫,朱棣繼位後,為何又殺了劉伯溫的兒子?

但是說到底,劉家父子之死,還真是和這兩個皇帝有關係,兒子不願臣服死了,父親自己辭官,卻也逃不了一死,這老朱家對待臣子,也真是刻薄。

大国布衣
2019-04-07

後世人對劉伯溫的推崇都快到了神話的地步,他不僅懂天文地理、還會測算風水且足智多謀,是朱元璋不可或缺的謀臣。但人算不如天算,他算不到自己死後,兒子兩個也不得善終。朱元璋殺了劉伯溫,朱棣繼位後,為何又殺了劉伯溫的兒子?

劉伯溫必死

劉伯溫從朱元璋領兵起義時就追隨他,時間久了他也看出朱元璋這個人的本質,為了預防朱元璋過河拆橋,他也是早早就辭官養老了。但這樣一位高人,如果不放在自己身邊用,怎麼都丕放心,誰也不知道他的存在會不會對大明朝造成威脅,就好比那些開國功臣一樣。朱元璋唯一放心的只有死人,所以他想殺了劉伯溫,但苦於一直沒有藉口。朱元璋殺了劉伯溫,朱棣繼位後,為何又殺了劉伯溫的兒子?

直到有一次,劉伯溫感染風寒,朱元璋就派胡惟庸和太醫前期看病,當劉伯溫知道朱元璋這個舉動後便明白自己的死期到了。據史料記載,胡惟庸帶去的太醫給劉伯溫看完病後,就開了幾副藥給他,沒過幾天劉伯溫就死了,因此後人認為是朱元璋毒死了劉伯溫。

神機妙算的劉伯溫,為何躲不過毒殺?朱元璋殺了劉伯溫,朱棣繼位後,為何又殺了劉伯溫的兒子?

所謂日久見人心,劉伯溫知道朱元璋的性格,他就算躲得了今天也躲不了明天,如果等到下一次,朱元璋可能會用更殘酷的藉口禍及劉伯溫家人,與其如此,不如自己喝下毒藥以保全家人性命,而事實證明他的想法是對的。劉伯溫的死確實保全了家人的平安,不像其他開國功臣那樣家人都受到牽連被屠殺殆盡,朱元璋後來封劉伯溫為太師,這是很高的規格了。

為何朱棣要殺劉伯溫的兒子

劉伯溫有兩個兒子,大的叫劉璉,小的叫劉璟。他們也都繼承了劉伯溫的聰明才學,可都沒有善終。朱元璋殺了劉伯溫,朱棣繼位後,為何又殺了劉伯溫的兒子?

大兒子劉璉因為與胡惟庸一直有矛盾,最後被逼的跳井自殺;小兒子劉璟本來可以官運亨通平步青雲,但其性格太過迂腐,不懂變通,最後也被逼自殺。

事情是這樣的:劉璟其實跟朱棣很早就認識,兩人還經常下棋,但劉璟固執的性格使得他下棋從來沒讓過朱棣,這讓朱棣欣賞的他才能,同時對他的固執性格也有點討厭。

當朱棣趕跑了朱允炆自己當了皇帝后,他派人去請劉璟輔佐他,但劉璟直言朱棣篡了侄子的皇位,是大逆不道,拒絕輔佐朱棣。朱棣十分惱火,就派人把劉璟抓來,可劉璟見到朱棣後還是稱朱棣為殿下,並說了一句:殿下百年後,逃不掉一個“篡”字。這句話徹底刺中朱棣的要害,讓朱棣頓時暴走。朱元璋殺了劉伯溫,朱棣繼位後,為何又殺了劉伯溫的兒子?

(劉璟劇照)

迂腐的文人

朱棣把劉璟關在牢裡,讓他好好再考慮,其實劉璟如果肯低頭變通一下,向朱棣認個錯然後求饒,朱棣或許會放過他。但劉璟的文人脾氣太過迂腐,死都不承認朱棣的正統皇位,最後劉璟被朱棣在牢裡逼著自殺了。朱元璋殺了劉伯溫,朱棣繼位後,為何又殺了劉伯溫的兒子?

自古以來,文人的氣節讓人敬佩,如陸秀夫、于謙、文天祥等;但文人的迂腐也讓人悲憤,如劉璟、宋襄公、方孝孺等,古人不是一直說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