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為什麼忍了七年才殺胡惟庸?胡惟庸真的要謀反嗎?

10 個回答
坐看东南了
2019-02-14

朱元璋為什麼忍了七年才殺胡惟庸?胡惟庸真的要謀反嗎?

絕大多數人認為,朱元璋之前一直容忍宰相胡惟庸,目的是要讓胡惟庸私慾膨脹過度,到時好打倒胡惟庸並徹底廢除宰相制度。其實真相併非如此!朱元璋要廢除宰相制度,不必通過放縱胡惟庸為非作歹來解決。朱元璋是白手起家的開國皇帝,不要說文官出身的胡惟庸不是對手,就是功勳卓著開國元勳,在朱元璋面前也只有引頸就戮的份。

玩人心,誰玩得過朱元璋?玩權謀,誰玩得過朱元璋?自有宰相這個職務以來,宰相都是皇帝一人之下,百官之首,萬人之上,與皇帝的關係不好處理。一個好宰相可以為皇帝排憂解難,一個有野心的宰相能把才智平平的皇帝玩的團團轉。在胡惟庸之前,朱元璋的第一個正式宰相是李善長,這個人是明朝開國第一功臣,明朝建立後不幾年便自覺退休了,第二任正式宰相是老好人汪廣洋,幹了一段時間,也讓朱元璋覺得不爽,先是被下放到廣東,後來被處死。

朱元璋為什麼忍了七年才殺胡惟庸?胡惟庸真的要謀反嗎?

第三位正式宰相就是胡惟庸,朱元璋對胡惟庸一開始比較信任。胡惟庸是文官出身,人品和口碑都不錯,是個小心謹慎的人。朱元璋為什麼選這樣的老實人胡惟庸當宰相?實際上,朱元璋就是想讓各色人等當宰相試試,自己放手一點,看看他們會把這個宰相當成什麼樣?老實人當上宰相的胡惟庸一開始如履薄冰,如臨深淵。但是日子久了,胡惟庸就霸道起來了,開始擅作主張,欺騙朱元璋。

不但如此,胡惟庸還開始拉幫結派,企圖結成利益共同體,保護既得的權力和利益。這一切,哪裡能逃過朱元璋的眼睛?胡惟庸的所作所為,朱元璋自始自終全都看在眼裡。 1380年,也就是洪武十三年,胡惟庸家的馬伕伺候胡惟庸的兒子騎馬,胡惟庸的兒子不小心摔下來死了,胡惟庸因此擅自處死了馬伕。朱元璋得知後,把胡惟庸叫來問話。胡惟庸很害怕,說賠錢。朱元璋說,你必須抵命。
朱元璋為什麼忍了七年才殺胡惟庸?胡惟庸真的要謀反嗎?

朱元璋經過對3位宰相的觀察和實踐,發現宰相這個職務的確對皇權有巨大威脅,聰明人李善長、老好人汪廣洋、老實人胡惟庸當宰相都不行,特別是連當初老實巴交的胡惟庸,當宰相當久了都會變成魔鬼,若是政治強人當宰相,老朱家的兒孫們今後如何控制和駕馭得了?朱元璋駕馭這些似人似鬼的宰相不難,但後世子孫不可能都有朱元璋這樣的本領,如果不廢除宰相制度,明朝難免會出現漢獻帝。

所以,朱元璋在反覆觀察、慎重研究後,寧可加重皇帝的工作負擔,也要堅決廢除宰相制度,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朱元璋認為這樣才穩當。 實踐證明,朱元璋的這個做法是比較正確的,後來清朝也沒有宰相。

沒有宰相,皇帝個人的能力無論優劣,都可以睡個安穩覺,不用擔心被人架空,成為傀儡,甚至被人害死。這就是朱元璋廢除宰相制度的真正初衷,胡惟庸只不過是朱元璋觀察宰相和皇帝關係的最後一個小白鼠,試驗品。

大国布衣
2019-02-03

朱元璋忍了七年才殺胡惟庸當然不是因為他要謀反,而是朱元璋下了一盤大棋。

朱元璋從乞丐到和尚再到開國皇帝,人生經歷豐富多彩,眼光、戰略不是書生的胡惟庸能比的。但為何朱元璋為了鞏固皇權做到高度的中央集權,可以舉起屠刀清洗開國功臣,卻唯獨忍了胡惟庸七年,仍憑他權傾朝野、飛揚跋扈?朱元璋為什麼忍了七年才殺胡惟庸?胡惟庸真的要謀反嗎?

“相權”

在古代的官僚體系中,相權是在一定程度上對皇帝的一種制約,也是對皇帝工作的一種分擔。宰相作為百官之首,他們雖然名義上是聽皇帝的,但在現實中宰相擁有很多的特權,比如“封駁”,皇帝的政策不好,宰相可以拒絕執行;又如代擬詔書,政策制定好了,皇帝改個章就行了。很多皇帝為了偷懶,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反正只要有人幫他幹活就行了。但在朱元璋的眼中這卻是一根刺,一根讓他寢食難安的刺。朱元璋為什麼忍了七年才殺胡惟庸?胡惟庸真的要謀反嗎?

(廢相前)

然而“相權”已經延續了幾百年上千年,貿然廢除“相權”必然要被大臣們群起反抗,所以廢除相權需要一個充分的理由,而這個胡惟庸就是一個關鍵。胡惟庸果然沒有讓朱元璋失望,他大權在握、結黨營私、目無君上。

朱元璋的耐心不是為了等時機殺胡惟庸,而是他的那個位置“宰相”。朱元璋為什麼忍了七年才殺胡惟庸?胡惟庸真的要謀反嗎?

忍了七年的朱元璋看到到時機成熟,便給出致命一擊。為了震懾反對廢除宰相的人,朱元璋又一次舉起屠刀,牽連被殺的人數達到三萬多人。當真“天子一怒,伏屍百萬”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隨便的一條罪名都可以讓胡惟庸萬劫不復,所謂胡惟庸的謀反只是朱元璋強加的罪名而已。

不過胡惟庸死的並不冤枉,他在任職宰相期間,品行、道德低下,隻手遮天,挑釁皇權。而朱元璋也正是看到胡惟庸這點,才覺的他有資格做棋子。等了七年,才殺了胡惟庸,順便廢除了宰相這個職位。朱元璋為什麼忍了七年才殺胡惟庸?胡惟庸真的要謀反嗎?

朱元璋為了不讓皇權旁落,一次又一次的舉起屠刀。在那種年代,唯有“狠”才能震懾天下人心,才能讓皇權更加鞏固。

當然“飛鳥盡,彈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也是對朱元璋最真實的寫照。朱元璋為什麼忍了七年才殺胡惟庸?胡惟庸真的要謀反嗎?

(廢相後)

黄石三历史
2019-02-19

因為朱元璋想借胡惟庸,達到撤銷丞相之職的目的,所以不斷縱容他,讓其一步步滑向深淵。胡惟庸最多也就是結黨,還不具備謀反的實力。

洪武四大案之一的胡惟庸案之後,朱元璋藉機取消了延續千年的丞相制度。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中央集權得到進一步加強。
朱元璋為什麼忍了七年才殺胡惟庸?胡惟庸真的要謀反嗎?

圖片來自網絡

胡惟庸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丞相,延續了千年的丞相制度至此終結,無論是這份殊榮,還是這莊大案,歷史最終銘記了他,不知九泉之下的胡惟庸作何感想。胡惟庸終究只是一個跳樑小醜,這一切都是朱元璋一手製造的。下面,讓我們一起分析一下胡惟庸能終結丞相制度的深層原因。

首先我們先熟悉一下胡惟庸的仕途,好了解事件的背景。胡惟庸本是個小人物,也沒有過人的本事,官也不大,李善長在與劉伯溫鬥法的時候,需要尋找一個代理人,這個人要好操縱,胡惟庸就入了李善長的法眼,於是,李善長把胡惟庸推上了淮西集團領袖的位置,自己退居幕後,從此胡惟庸走上了舞臺中央。

胡惟庸打倒了劉伯溫,並不是因為他有多強,反而因為他比較弱,朱元璋才站在了他這邊,勝利的天平才傾向於他。在打倒劉伯溫以後,胡惟庸任丞相,便越發膨脹,認為自己無比強大,開始貪汙受賄,結黨營私,甚至開始挑戰朱元璋的權力,欺上瞞下。種種不軌,朱元璋一定了如指掌,可是像朱元璋這種權力慾望極強的人,居然容忍胡惟庸獨掌相權七年之久。胡惟庸這種小人物,居然能這麼放肆,讓人不解。我們仔細想想,便能發現一些蛛絲馬跡,不妨讓我們先看一下另一個歷史事件。

“鄭伯克段於鄢”這件事,可能知道的人並不多,這件事指的是鄭莊公打敗了謀反的弟弟。其弟共叔段仗著母親的溺愛,做出了種種僭越行為,不斷挑戰鄭莊公的忍耐力,而鄭莊公一忍再忍,最終共叔段發動叛亂,鄭莊公忍無可忍,發兵平定叛亂,肅清逆弟,坐穩了國君的位子。如果沒有鄭莊公的縱容,共叔段也罪不至誅,這是不是可以理解為欲擒故縱或者將欲取之,必先予之呢?留給我們思考。

讀了這個故事,是不是對朱元璋容忍胡惟庸有了一個新的認識?那麼,朱元璋究竟為什麼甘願忍受胡惟庸這麼久的專橫,看著他一步步滑向深淵卻不制止呢?常言說的好“不為小利,必有大謀”,朱元璋究竟想做什麼呢?

從後來朱元璋在胡惟庸案發後取消了丞相制度,我們可以得知,朱元璋不為胡惟庸這個小利,等待的大謀就是取消丞相制度。朱元璋忍受胡惟庸這麼久,是因為眼前這個敵人太強大了,延續了上千年的制度,已經深入百姓和大臣的內心,不能說廢就廢,必須得有一個充足的理由。他一直在等待,等待一個機會,等待著丞相犯錯,而且是大錯,大到謀反篡權的錯,而胡惟庸這樣無才無德之人再合適不過了,胡惟庸,正在一步步按照朱元璋的劇本往深淵走。

胡惟庸的對策是,拉更多的人下水,拉攏大臣,滿朝文武都綁在一起,以期朱元璋有所忌憚。胡惟庸低估朱元璋了,朱元璋從沙場血光中一步步走到今天,在殺人這個問題上,朱元璋從不畏懼,也從不手軟。

終於,帷幕要落下了,歷史記載不一,一種說法是,胡惟庸沒有把外國使節來京的事上報給朱元璋,朱元璋抓捕了所有相關官員,包括胡惟庸,一個叫塗節的人看胡惟庸要不行了,就跑去把胡惟庸的陰謀上報給了朱元璋,朱元璋終於等到了最後時刻,最終殺了朱元璋,牽連了上萬人。

在處死胡惟庸一個月後,朱元璋撤銷了丞相一職,達到了自己的目的,終於不再有人分權了。胡惟庸也因此成了終結丞相制度的丞相。
朱元璋為什麼忍了七年才殺胡惟庸?胡惟庸真的要謀反嗎?
朱元璋改革前後的中央機構對比

许多谦
2019-12-11

胡惟庸作為明朝開國功臣之一,是中國古代史上最後一位丞相,明初的胡惟庸案、藍玉案,史稱“胡藍之獄”,藉此兩案,朱元璋從洪武十三年到洪武二十六年的14年間,幾乎將明初的開國功臣誅殺殆盡,受株連被殺者有4.5萬餘人。

據傳胡惟庸案是這樣的,拍個電影什麼的沒問題:洪武十三年正月,胡惟庸報朱元璋說,他家宅井裡湧出了醴泉,這是上天給予您的瑞兆,希望您能移步觀賞。朱元璋就欣然前往,可剛到西華門之時,一個太監衝到前頭,馬車受驚,只見他氣喘吁吁,又焦急的說不出話,所以被侍衛們亂棍打死。太監臨死之前用最後力氣指著胡惟庸家方向,朱元璋因此察覺到異樣,馬上回宮,登高眺望,居然看到胡惟庸家藏匿士兵,刀槍林立,之後以謀逆罪處死了胡惟庸。
朱元璋為什麼忍了七年才殺胡惟庸?胡惟庸真的要謀反嗎?

這種傳說聽聽就好了,歷史上的胡惟庸,從和州投奔朱元璋,明建國之後直到洪武六年,擔任宰相,位極人臣。一方面,胡惟庸辦事得力,輔佐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在朱元璋的心裡,胡惟庸肯定是個得力助手;另一方面,揹著朱元璋,他囂張跋扈,史書上記載,許多人為了各種目的賄賂胡惟庸,而胡惟庸也貪贓枉法。 不過史書上雖然記載胡惟庸勾結大臣,也的確貪贓枉法,但是他並沒有直接掌握兵權,也就是說,他沒有可以號令的軍隊。

歷史上的胡惟庸案起初是他的兒子墜馬而亡,胡惟庸一怒之下斬殺了駕馬者,可朱元璋知道後下令要殺胡惟庸償命,無論胡惟庸如何求情都不行,胡惟庸急了,開始聯合大臣,密謀造反,但在洪武十三年,因為有人事先告密,還沒有來得及實施計劃的胡惟庸及其同黨被抓。

朱元璋為什麼忍了七年才殺胡惟庸?胡惟庸真的要謀反嗎?
傳說也好,史書記載也罷,都是胡惟庸案表面文章,愚意認為胡惟庸犯不犯法、謀不謀反都要死,謀反更有可能是朱元璋精心安排的。因為丞相之位影響到了皇帝的集權,古代封建社會皇帝擁有絕對的權利,如果有人威脅到皇權,那麼不管他對皇帝有過多大的幫助結局只有死。

並且在朱元璋心裡,丞相制度是一定要廢除的,而如果只是貪汙受賄,最多隻是殺死一個胡惟庸,但是如果丞相謀反忤逆,就能夠廢除掉這一制度,為後來的皇帝掃清障礙,胡惟庸被殺以後,丞相制度被廢,皇帝開始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中央集權進一步加強。

行云流水1437995
2019-02-02

胡惟庸自朱元璋起事不久就投奔他,在其手下立下不少功勞。李善長卸任丞相之職後,向朱元璋推薦了胡惟庸。
朱元璋為什麼忍了七年才殺胡惟庸?胡惟庸真的要謀反嗎?

胡惟庸做了左丞相後,牢牢地把中書省大權掌握在自己手中。他擅作主張,獨斷專行,"生殺黜陟",不向皇帝奏明就直接執行。1378年(洪武十一年)朱元璋"命奏事毋關白中書省",顯然是裁抑中書省權力的一個措施。但胡惟庸等人卻不知收斂,反而變本加厲,組織黨羽,“在外收集軍馬",並派人勾結倭寇,又向蒙古貴族殘餘勢力勾結,"請兵為外應",陰謀武裝政變,篡奪政權。

1380年(洪武十三年),朱元璋清除了胡惟庸等人,興胡黨大獄,累計被殺三萬多人。
朱元璋為什麼忍了七年才殺胡惟庸?胡惟庸真的要謀反嗎?

朱元璋待下忌刻,屠殺功臣,歷代皇帝無出其右。朱元璋在其身體尚健,自認為控制得住功臣們。只因兒子朱標軟弱,為給兒子清除障礙殺掉了一些桀驁不馴的功臣。

1392年朱標去世,孫子朱允文被立為繼承人,朱元璋為了給孫子執政掃清障礙而徹底動了殺機,又感到自己身體虛弱,時不我待,才不擇手段地屠殺大批的人,如果胡惟庸當時不殺,恐怕這時也活不過明天。
朱元璋為什麼忍了七年才殺胡惟庸?胡惟庸真的要謀反嗎?

朱元璋嫉功妒能已經到了神經質的地步,屠殺功臣比屠殺敵人還狠,以胡惟庸飛揚跋扈的性格,不被朱元璋剝皮實草已屬萬幸。
朱元璋為什麼忍了七年才殺胡惟庸?胡惟庸真的要謀反嗎?

淡看天上月
2019-02-14

胡惟庸案的真相到底如何,光看《明史》估計是得不到真相的。得綜合諸多史料進行一番考證,才能得出一個推論,有人也做了這個事,下面來簡單介紹一下胡惟庸案。

登丞相位

明初最開始人宰相併不是胡惟庸,而是李善長。本來可以繼李善長之後當宰相的是劉基,可是劉基不想當宰相,朱元璋經過一番選擇之後,才選擇的胡惟庸。
朱元璋為什麼忍了七年才殺胡惟庸?胡惟庸真的要謀反嗎?

一場大案的開始

胡惟庸當了宰相幾年之後便被朱元璋處死,其最開始的罪狀只有結黨擅權,但是不知道朱元璋具體為了幹什麼,但是目的很清楚,他想牽涉更多的人進來,所以胡惟庸被處死之後,罪狀還沒有結束,還在持續增加,其中就包括了謀反和通倭。
朱元璋為什麼忍了七年才殺胡惟庸?胡惟庸真的要謀反嗎?


史料記載的胡惟庸是一個陰險和權力慾很重之人,若是史書記載沒有錯,這樣的人和朱元璋是很難長久和平相處下去的,皇帝和宰相又是經常打交道的,故胡惟庸被殺很有可能就是胡惟庸的貪婪而觸怒了朱元璋被殺的。

至於朱元璋安插那麼多的罪狀給胡惟庸,就是為了牽扯更多的人,這一點清朝的皇帝也是有樣學樣,只是清朝皇帝一次性列齊而已,而這個謀反的罪名是真是假的選擇性,就看你選擇相信什麼了。

呆哥163
2019-12-16

胡惟庸案:最早是徐達奏胡奸邪。胡惟庸辦事有違法紀,如自留宮女……。家人告發,朱元璋把那家人殺了,有所覺察,問劉基的事。胡害怕,饋二百金與李善長。誘用太監福壽。陸宗亨費聚,常常因粗犯法被責,胡就利誘他們。收陳寧,毛襄,劉玉寶,魏文為心腹。讓李從義說服李善長,林賢下海招倭,封績去聯元,以井筍塚光為借,陰謀捉拿朱元璋。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羽林掩捕之,萬五千人。宋濂孫宋慎坐罪。詔告天下:韓國公李善長,列侯胡美,唐勝宗,陸仲亨,費聚,,已故侯顧時,陳德,華雲龍,王志,楊璟,朱亮祖,梅思祖,陸聚,金朝興,黃彬,薛顯,都督毛襄,陳萬亮,耿忠,於虎二十人。葉昇坐交通胡伏誅。

华声1818
2019-02-15

胡惟庸沒有謀反之心,更沒有謀反的能力。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後,仍然沿襲大多數王朝的官職制度,在朝廷設置丞相。

朱元璋出身低下,登上皇位以後還是十分警惕,生怕臣子會分他的權。洪武年間有一個“空印案”,本來是臣子之間的一個權宜之計,並沒有貪腐情弊,但因為是瞞著朱元璋乾的,朱元璋就把全國掌印的官員通通處死,說明他控制慾極強,容不得手下欺騙,哪怕是善意的謊言也不行。

丞相的權力太大了,胡惟庸很多事情不必告訴朱元璋就自己辦了,那些不利於胡惟庸的奏摺他也不會讓皇帝看到。朱元璋對丞相的制度深惡痛絕,有意廢黜丞相這個職位。他就讓胡惟庸在丞相位置上胡作非為、結黨營私,等到時機成熟,就以謀反這種“莫須有”的罪名將他屠戮。並且徹底廢除丞相這種職位,正式將皇帝的中央集權推向高峰。

醉卧饮流觞
2019-12-12

朱元璋想要殺的不是胡惟庸,是胡惟庸現在當的宰相制度,要廢除這個千年的宰相制度,首先要有一個在這個位置上的人,這個人要優點和缺點都要一大堆,善於識人的朱元璋看中了胡惟庸,胡惟庸果然沒有讓朱元璋失望,該逾矩就逾矩,該結黨就結黨,朱元璋看眼裡喜在心頭;胡惟庸越放肆朱元璋越開心,終於等了七年條件成熟,胡也差不多把朝堂當作自己家了;朱元璋可以收拾他了;定罪,把宰相殺了並把結黨的人;幾乎這一殺把開國功勳殺了個精光;再也沒有人能阻礙他廢除宰相制度;並不是朱元璋可以放任胡惟庸七年,而是剛好到第七年條件成熟可以做個這事,並剛好在這個時間點殺了宰相胡惟庸,然後再廢了這個宰相制度。

离不开药店的中药师
2019-02-03

領導與下屬的相處之道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這句話非聖賢之言,卻每每成為一些忠臣諍臣或自我標榜為“忠臣諍臣”之人的說辭。

在君臣相處之道上,至聖孔子與亞聖孟子意見是有所區別又相輔相成的。

孔子提倡“君君臣臣”,也就是說君要有君的樣子,臣要有臣的樣子,各司其職,君聖臣賢,這樣才能把國家治理好。孔子的這番理論不是憑空想象,而是孔子根據歷史史實總結歸納的金玉良言。中國古代歷史上,著名的明君賢臣搭檔是齊景公與晏嬰。

一次齊景公與晏嬰坐而討論國事,當時天兒太冷了,齊景公隨口說,晏嬰啊你把那碗熱湯給寡人端過來,晏嬰明確拒絕,我不是給你端茶倒水的臣子。齊景公忍了。

過了一會兒,齊景公感覺更冷了,就又對晏嬰說,晏嬰啊,你順手把那件皮衣給寡人遞過來。晏嬰又是毫不猶豫拒絕,說道我不是給你拿衣服伺候你的臣子。

這下,齊景公徹底被惹毛了,於是質問晏嬰,那你是幹什麼的呢?晏嬰說,我是社稷之臣,社稷之臣是跟你討論國家大事的。

齊景公聽後,無可奈何。

又一次,大冬天的,齊景公趁晏嬰訪問鄰國,抓緊時間把農人們召集起來,在沒有農忙的時候為自己建造遊樂用的場所。

農人們當然不樂意啊,忙了一年啦,本來該好好修整修整,這下可倒好,大冬天的幹這麼重的體力活兒。人們一邊幹,一邊編好歌謠諷刺。

晏嬰回來後,知道這件事,就在與齊景公見面的時候,把歌謠唱了一遍。齊景公一點就透,說你是說我不應該這麼做對吧,那好吧我馬上叫停這件事。

晏嬰呢,則馬上到工地上,大聲責罵工人,說他們不知好歹、消極怠工,農人們肯定生氣啦。正在這個時候,齊景公的命令來了,停止施工。

人們開始為齊景公讚歎了,為他們擁有一位知錯能改的賢明君主而歡呼雀躍。

這才是一名真正的賢德臣下――晏嬰。處處為國家著想,更處處為主上分憂、匡扶君上的過失,不居功、不自傲,事情做得很到位,又不顯山露水,恰到好處。

再來分析一下,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與權相胡惟庸。不是小編倔奇心有偏向,在朱元璋誅殺胡惟庸的事情上,洪武帝絕對是英明果斷、睿智神武。

要知道,朱元璋可是做過乞丐的,後來參加反抗元朝暴政義軍時,可是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的!能從一個微末的小兵,成長為一位富有四海、君臨天下的大明開國皇帝,沒有天大的本事怎麼可能呢?!

有些人常常把朱元璋說成是一個殘忍暴戾、昏庸嗜殺的暴君,可歷史上有過朱元璋坐了天下後殘殺平民百姓的記錄嗎?

連清朝公認的聖祖康熙,懾於明太祖朱元璋的崇高威望,三跪九叩明孝陵,且心服口服地敬上《治隆唐宋》的石碑,表達自己的無比崇敬之情。

聖祖康熙,這絕不是作秀,而是作為一位德才兼備、歷經磨難的帝王發自內心的歎服!

據此可知,朱元璋是何等偉大!至於那些抹黑朱元璋及明朝的宵小們,該閉嘴就閉嘴吧!中肯的批評建議,可以考慮接受;惡意的詛咒謾罵,不僅數典忘祖,更是衣冠禽獸,不值一提。

在明太祖面前,耍么蛾子就是找死,胡惟庸的那些事兒不必提了,只有一句話、兩個字――

該殺!

――原創不易,敬請珍惜,如需轉載,私信聯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