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雞起舞中的祖逖後來怎麼了?

聞雞起舞中的祖逖後來怎麼了?
4 個回答
汉周读书
2018-10-01

聞雞起舞中的祖逖後來怎麼了?

01

午夜的洛陽,

幾聲荒野的雞鳴之後,

兩名年輕的司州主簿拔劍起舞。

他們常常共論天下大事,

還互相約定道:“如果四海鼎沸,豪傑並起,我與足下要在中原相互避讓啊!”

這就是家喻戶曉的典故“聞雞起舞”,

兩名年輕的司州主簿便是劉琨和祖逖。

彼時,

劉琨不過二十出頭,

祖逖稍長,

二十四五歲的樣子,

豪言壯語之中可見他們對未來的期待。

劉琨的故事更為人所知,

他出鎮幷州,

抵禦劉淵和石勒,

留下了胡笳退敵的佳話,

成了晉朝收復故土的精神象徵。

而本文要講的,

是聞雞起舞中的另一位主角,

祖逖。

聞雞起舞中的祖逖後來怎麼了?

02

祖逖,字士稚,

范陽遒縣人(今河北淶水),

生於西晉武帝泰始二年(公元266年)。

出身官宦世家,

兄弟共六人,

都頗有才幹。

年輕時放蕩不羈,

不修邊幅,

都十四五歲了還沒念過書。

但另一方面,

他卻樂善好施,

每次去到田舍之間,

就拿出穀物錢帛發給窮人,

還說是哥哥們的意思。

可以說小小年紀就展現出了領袖的氣質,

於是族人們漸漸開始看重他。

雖然讀書晚,

但他的學習能力相當強,

一旦開始讀書,

很快便博覽群書,

通曉古今。

往來於京師洛陽,

凡是見過祖逖的人都稱讚這個小夥子有才華。

很快,

剛剛平靜不久的天下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動亂。

就在聞雞起舞前後,

爆發了著名的八王之亂,

司馬王爺們開始了無休止的自相殘殺。

中原塗炭,

各少數民族紛紛崛起,

晉朝北方的國土逐漸淪陷。

而皇帝就像個玩偶,

想廢掉就廢掉,

想綁走就綁走。

也許正因為看見了司馬王爺們一刀刀凌遲這個國家,

祖逖對他們徹底失望。

他先後拒絕了范陽王司馬虓、高密王司馬略、平昌公司馬模、東海王司馬越的徵召。

等到京師大亂,

北方再也待不下去,

祖逖終於做出了決定,

帶領族人南遷。

聞雞起舞中的祖逖後來怎麼了?

03

南遷路上,

幾百家人的隊伍拖得老長。

祖逖揹著包裹徒步其中,

旁邊跟著他的馬車,

上面坐的是同行的老弱。

不僅如此,

他的衣物、藥品、糧食也都拿了出來與大家共享。

一路上,

大大小小的事情都靠他拿主意。

於是,

自然而然地,

祖逖就被大家推舉為了首領。

渡江之後,

祖逖被琅琊王司馬睿,

也就是後來的晉元帝任用為徐州刺史,

留在丹徒京口。

雖然身在相對安定的江東,

但祖逖心裡想的卻是收復中原。

於是,

他養了一批所謂“暴傑勇士”,

還待他們如子弟。

這些人可不是省油的燈,

當時的江東鬧饑荒,

他們便到富戶家中,

偷盜搶劫。

祖逖不僅不管,

還時常撫慰他們,

打著趣問道:“又到南塘去走了一趟嗎?”

如果這些人被抓住,

祖逖就幫著解圍。

周圍的人對此多有詬病,

祖逖卻談笑自若。

從祖逖後來的表現來看,

他不是不知道這些亡命徒所做的事是錯的,

但他之所以放縱,

甚至支持,

是因為他需要這些人的幫助。

很快,

祖逖進言司馬睿北伐。

此時的司馬睿剛剛站穩腳跟,

無暇顧及,

便以祖逖為奮威將軍,

豫州刺史,

自行組織北伐。

但朝廷能提供的補給僅有千人的糧食,

布三千匹,

鎧甲武器則自行解決。

祖逖帶著當初跟隨他的百餘家部下上路了。

當這隻還很弱小的部隊再次渡過長江時,

著名的一幕發生了。

船行至中流,

祖逖敲擊著船楫,

慷慨陳詞:“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

大概是說老子不能恢復中原,就像這江水一樣,一去不復返!

中流擊楫之後,

等待著他的將會是命運的挑戰。

聞雞起舞中的祖逖後來怎麼了?

04

祖逖首先率部到達了江陰,打造兵器,

補足軍需,

還募集了兩千人,

然後繼續北上。

此時的北方大地,

既有匈奴人劉淵建立的漢,

又有逐漸崛起的羯人石勒的勢力。

除此之外,

無法從戰亂中逃脫,

被迫留在北方的人民修築了一個個堡壘,

並組織了軍隊自保。

這樣的堡壘在史書中被稱為“塢”,

首領稱為“塢主”。

這些大大小小的塢堡,

在各大勢力的夾縫中求生存,

看形勢尋求某一方的庇護。

祖逖首先要征服的便是這些塢主。

豫州刺史祖逖來到了豫州的譙城,

而這裡主要由張平、

樊雅兩個塢主在統領著周圍的塢堡勢力。

為了讓這些人歸順朝廷,

祖逖先發制人,

誘使張平手下的將領謝浮殺死了張平。

司馬睿嘉獎祖逖,

往前線運糧,

但因補給線過長,

沒有成功。

於是祖逖的軍隊陷入了饑荒,

而另一個地頭蛇樊雅則趁機夜襲祖逖。

關鍵時刻,

蓬陂塢主陳川派遣將領李頭幫助祖逖攻破了譙城。

祖逖本以為已經控制住了局勢,

沒想到因為他器重前來救援的李頭,

引來了陳川的猜忌。

憤怒的陳川殺死了李頭,

還不知死活地縱兵在豫州到處劫掠。

很快,

祖逖截擊陳川成功,

釋放了被劫走的男女,

歸還了車馬,

秋毫無犯。

這下陳川徹底倒向了北方的石勒,

掃平了遠近塢主的祖逖也就此迎來了他的下一個強大的對手。

05

祖逖主動進攻戰敗龜縮的陳川,

而迎接他的是石勒的侄子石虎的五萬援軍。

石虎雖是十六國時期著名的暴君,

但論軍事實力,

絕對不容小覷。

可這樣一位狠角色,

遇到祖逖,

卻立馬被當頭一棒。

祖逖設奇兵大敗石虎。

戰敗後的石虎和陳川一樣縱兵劫掠豫州,

把陳川遷到了石勒的老巢襄國,

並留下大將桃豹,

鎮守在陳川舊城的西臺。

另一方面,

祖逖派將領韓潛鎮守在東臺。

於是就出現了這樣一幅奇特的場景:同一座城池中,桃豹的部隊出南門去放牧,祖逖的部隊則從東門出入,兩軍相持了四十多天。

為了打破僵局,

祖逖出招了。

他派了一千多人運送裝滿了土的布袋,

給人一副糧食充足的樣子。

然後又派了幾個人擔著真的米,

假裝疲憊不堪,

在路旁休息。

敵人果然上當來搶,

這幾個兵則一鬨而散。

搶到了米的敵軍,

卻失了膽氣。

覺得祖逖的軍隊糧草充足,

自己的軍隊卻已經餓了很久,

越想越害怕。

石勒適時地派出了一隻運糧隊,

準備補給桃豹。

然而祖逖的計劃卻還沒有結束。

他派遣韓潛在汴水追擊運糧隊,

成功繳獲了所有糧食。

至此,

桃豹失去了繼續留守的資本,

連夜逃跑,

退據東燕城。

而祖逖則不失時機地步步緊逼,

數次派遣軍隊截擊石勒,

石勒的勢力範圍日漸縮小。

生存空間被壓縮的石勒派出精騎一萬抵抗祖逖,

又被祖逖打敗。

這一來二去,

許多人紛紛離開石勒歸降了祖逖。

趁此機會,

祖逖派遣使者撫平遠近的小勢力,

禮賢下士,

即使是奴隸也受到禮遇。

史書記載,“由是,黃河以南盡為晉土”。

短短一句話,

卻是怎樣的豪情萬丈,

英雄氣概!

聞雞起舞中的祖逖後來怎麼了?

06

在戰場上屢屢得勝的祖逖,

緊接著又展現了自己高超的策略。

在黃河邊,

有些塢堡先前就已歸附石勒。

祖逖不僅不對他們動武,

還允許他們聽兩邊話,

做雙面間諜。

並且時不時地派出軍隊,

假裝進攻這些塢堡,

讓石勒覺得他們並沒有歸晉,

從而保存了這些塢堡。

在夾縫中得以存活的塢主們感恩戴德,

充分發揮了間諜的作用。

只要石勒軍中一有什麼計劃,

祖逖總是能收到消息。

不僅如此,

祖逖對待下屬,

賞不逾日;

對待百姓,

勸督農桑,

收葬枯骨。

於是在酒會之上,

就有老人家流著眼淚感嘆道:“這把年紀了,又得父母,死有何憾?”

而不敢窺兵黃河以南的石勒,

乖乖地派人到成皋縣修葺祖逖母親的墳墓以示好,

並寫信給祖逖,

希望能夠通商。

祖逖採取了一種默認的態度,

不予回覆,

但任憑互市。

結果是祖逖“收利十倍,公私豐贍”。

可以說,

祖逖的北伐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就。

從中流擊楫到收服流民塢堡,

從趕跑石勒到治理百姓,

祖逖都足夠優秀,

配得上當初聞雞起舞時的豪言壯志。

所以,

與他相互砥礪的好友劉琨才會在給故人的信中說:“我枕戈達旦,想要討平逆虜,就怕祖逖搶在了我的前頭啊!”

聞雞起舞中的祖逖後來怎麼了?

07

帶著當初的幾百人,

靠8年的鏖戰

到五十四歲那年,

已然收復了黃河以南的淪陷國土。

一切看起來都很順利。

然而此時的東晉局勢可以說是微妙。

司馬睿雖已是東晉的皇帝,

但卻並不能掌控國內的局勢。

大將軍王敦手握長江中上游的軍隊,

俯視都城建康,

懷不臣之心已久,

但是忌憚祖逖的實力而不敢造次。

司馬睿依仗著劉隗、戴淵等人的輔佐與王敦角力,

並準備在此時派出戴淵北上,

統領祖逖的軍隊。

正準備跨過黃河,

收復黃河以北的祖逖,

聽聞戴淵要來,

心就涼了半截。

如今的他已經掃平了黃河以南,

而戴淵雖有才望,

但並無遠見卓識,

軍隊一旦被他接手,

一定會喪失北伐的意志。

同時,他又擔心王敦可能會反叛,

致使國家內亂,

北伐功虧一簣。

像許多令人惋惜的故事中一樣,

祖逖病倒了。

但即使這樣,

他也沒有放棄繼續為北伐做準備。

他經營武牢城(即虎牢),

這裡北接黃河,

與石勒的勢力隔江相望,

西接成皋,

視野開闊。

他又擔心南邊沒有堅固的堡壘,

可能會被敵人偷襲,

於是派從子汝南太守祖濟率眾修築堡壘。

但就在這些準備還沒做好時,

祖逖病重了。

恰好此時有妖星出現在豫州上空,

有人便說,

今年有西北大將要去世。

祖逖看到這顆星星後,

認為它預言的正是自己。

他悲憤地說:“正想平定河北,而老天卻要殺我,真是天不佑國啊!”

公元321年,祖逖卒於雍丘,時年五十六歲。

一代英雄的北伐大業就此戛然而止。

而東晉國內,

早就蠢蠢欲動的大將軍王敦此時已沒有任何顧慮,

一場暴風驟雨即將來臨。

历史研习社
2018-05-31

“聞雞起舞“可以說是中國一個眾人皆知的成語,人們常常藉此比喻那些意志堅強,有毅力有耐心的有志之士。作為聞雞起舞主角的祖逖,確實也沒有辜負了這個成語的厚意,後來真的做出了一番事業,報效了國家。

聞雞起舞中的祖逖後來怎麼了?

祖逖是范陽人,祖氏在該地屬於具有名望的豪族。因此,祖逖年少時就因輕財好俠,慷慨而有志節而受到鄰里鄉親的敬重。西晉末年永嘉之亂爆發,祖逖不甘心留在北方,受到北方胡族的統治,便率領鄰里鄉親數千家,南渡投奔東晉。


祖逖渡江來到南方後,晉元帝司馬睿就任命他為徐州刺史,之後又改為軍諮祭酒,並命其移居京口(今江蘇鎮江)。然而,祖逖並不想一直偏安江南,他希望能有朝一日打回北方,收復故土。此時的北方,可謂是一片混亂,各個胡人政權相互對立、征伐,北方的人民則依舊對東晉政權抱有希望,希望東晉能收復中原恢復故國。

聞雞起舞中的祖逖後來怎麼了?

祖逖見此情景,便上表晉元帝,希望可以進行北伐。然而,晉元帝與東晉政權的執政者王導正忙於穩定政權內部,無心北伐。不過,晉元帝出於對祖逖的安撫,還是任命其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允許他進行北伐。不過,晉元帝雖然同意了祖逖的北伐請求,但並未給予其士卒兵馬,掌握政權的門閥士族們也不給於祖逖支持,祖逖只得帶領其部曲,自行招募兵士、鑄造武器進行北伐行動。


公元318年年末,在率眾渡江八年後,祖逖再次率領眾人渡過了長江,只不過這回渡江的方向是北方,他們這一次是為收復故土而來。祖逖北伐的初期,可謂一切順利,中原各地義軍紛紛響應,支持祖逖的行動。北方一時間風起雲湧,祖逖的軍隊也在義軍的支持下所向披靡,收復了河南大部,兵鋒直指故都洛陽。

聞雞起舞中的祖逖後來怎麼了?

就在祖逖希望進一步行動,收復洛陽,平定河北之時,一封調令發來,晉元帝命令由其心腹派遣戴淵接替祖逖,成為北伐的領導者。祖逖接到這封調令後,心情十分抑鬱,他認為戴淵雖有才望,但無遠大的志向和識見,無助於北伐。同時,在自己即將收復洛陽的時候,晉元帝突然將他調離,明顯就是對他的猜忌,這令其心中十分不快。

聞雞起舞中的祖逖後來怎麼了?

最終,在鬱鬱寡歡近一年後,祖逖得病,並旋即離世,可謂是繼諸葛亮後”壯志未成,身先死”的又一人。在祖逖死後,東晉無力堅守其所收復的土地,這些土地又紛紛被胡族所攻佔,東晉政權只得再度退回江南。


參考資料:

萬繩楠:《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

情文雅间
2018-05-31

祖逖(266年-321年),字士稚,范陽逎縣(今河北淶水)人。北州舊姓,東晉初期著名的北伐將領。著名的“聞雞起舞”就是他和劉琨的故事。曾一度收復黃河以南大片土地,但及後因朝廷內亂,在他死後北伐功敗垂成。祖逖亦是一位極受人民愛戴的將領,他死後,所轄的豫州人人都好像父母離世那樣悲傷。321年,祖逖因朝廷內明爭暗鬥,國事日非,憂憤而死,追贈車騎將軍,部眾被弟弟祖約接掌。死後,北伐功敗垂成。

其實以我個人感覺,祖逖與岳飛是一樣的境遇,有心殺賊,無力迴天,只因朝堂與皇帝個人心思,導致功敗垂成,大好江山盡付敵手。

本因一鼓作氣收復失地,卻遭受與岳飛十二道金牌只同樣困擾,只不過祖滌更要悲涼一些,好不容易收復的河山,被皇帝與朝廷交付於一個目光短淺之輩,以致河南之地再度丟失,北方大地再度遭受胡虜肆虐,北方百姓受盡凌辱。

最終憂憤而死,可以說祖逖是一個充滿悲情的民族英雄。

聞雞起舞中的祖逖後來怎麼了?聞雞起舞中的祖逖後來怎麼了?

文藏
2018-07-13

【文藏來答】晉朝時,祖逖(tì)和劉琨(kūn)一同擔任司州主簿,兩個年輕人志同道合,常常促膝而談,秉燭討論天下大事。有天半夜,祖逖聽到荒野雞鳴,他爬起來踢醒同寢室的劉琨,說:“上天在提示我們要早起奮進。”說罷就拉著劉琨到屋外習武練劍。以後他們無論寒來暑往,每天都在雞叫後起床練劍。當時正值西晉末年,局勢動盪,兩個心懷天下的年輕人相約:“倘若四海鼎沸,群雄並起,你我二人應當為天下幹一番大事業。”

那麼,這兩位聞雞起舞的壯志青年,後來怎麼樣了?祖逖和劉琨相互切粗、激勵,武藝飛速精進。在八王之亂、五胡亂華的亂世中,他們成了抵抗外敵、收復失地的中流砥柱。今天咱們著重說一下祖逖。

聞雞起舞中的祖逖後來怎麼了?

(網絡配圖)

生逢亂世

元康元年(公元291年),爆發八王之亂。二十六歲的祖逖文韜武略,成為諸王爭搶的對象,他先後效力於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豫章王司馬熾等人,但後來他反感諸王內亂,又因母親去世需要守孝,便辭職在家。

西晉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匈奴攻陷洛陽、擄走晉懷帝,在平城(今河南鹿邑)殲滅十萬晉軍,大肆劫掠,史稱永嘉之亂。祖逖率親族鄉黨數百家南下避亂。他自己步行,把車馬讓給老弱病人,又把家中糧食、衣物和藥品分給逃難的人,憑藉高強武藝,一路上多次打退強盜,保護難民周全。

祖逖剛到達泗口後,立刻被琅琊王司馬睿授予重任,擔任軍諮祭酒,駐紮京口(今鎮江)。琅琊王司馬睿就是後來的東晉開國皇帝晉元帝,早在永嘉元年(307年),他就帶著王導等人先一步南渡長江,在建鄴(即南京)儲備力量。

聞雞起舞中的祖逖後來怎麼了?

(網絡配圖)

立誓收復失地

建興元年(313年),晉愍帝在長安即位,命令琅琊王司馬睿率兵北上,抵擋胡人,收復失地。當時西晉皇室、世族紛紛從中原逃到江南,西晉中原王朝已經名存實亡。雖然祖逖一直嚮往北上收復失地,但偏安一隅的琅琊王司馬睿卻無意北伐。

祖逖勸司馬睿:“晉室之亂,並不是皇帝無道,或者百姓造反,而是因為藩王爭權,自相殘殺,給了夷狄可乘之機。如今北方百姓備受胡人蹂躪,他們尚且有奮起反抗的志向。大王您如果能發號施令,讓我祖逖等人擔任統領,江北豪傑必定會望風響應,淪亡人士也會歡欣鼓舞。如此,也許可以一雪國恥!希望大王您好好考慮。”

司馬睿雖不願北伐,卻也不便公開反對,就任命祖逖為豫州刺史,北渡長江收復失地。但司馬睿只撥給祖逖一千人的糧餉和三千匹布帛,連兵器鎧甲都沒有,讓祖逖自己想辦法。

收復失地困難重重,江南權貴消極懈怠,可祖逖並未灰心喪氣,沒有士兵自己招,沒有武器自己造。他帶著司馬睿給的那點家當,領著跟自己一起南下的數百人手,毅然從京口渡江北上。行至中流,他奮力拍擊船槳,當著滔滔江水立誓:“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意思是,我祖逖如果不能收復中原凱旋而回,就如這江水一樣逝去。他的豪情壯志,激盪在每一位北上的兄弟們心中。

聞雞起舞中的祖逖後來怎麼了?

(網絡配圖)

為這天下憂憤成疾,含恨而終

渡江之後,祖逖帶著大家駐紮在淮陰,支起灶爐冶鐵,鑄造兵器,又招募到二千多士兵,然後對周邊擁兵割據的豪強,或勸降,或打服,逐漸壯大北伐隊伍。經歷過圍攻,遭遇過夜襲,吃過敗仗,甚至軍中將士飽受飢餓之苦,艱難程度不亞於幾百年後的南宋將士抗金,但他們都咬牙挺下來了。經過七年奮戰,祖逖終於收復了黃河以南中原地區的大部分土地。

祖逖收復河南後,休養生息,犒賞將士,他和他的子弟們親自在田間耕作,親自砍柴背柴,並收葬死於戰亂者的屍骨,深得民心。但自古英雄多悲情,祖逖披荊斬棘好不容易收復黃河以南的中原大地,本想再接再厲,可是朝廷卻出於各種原因橫加阻礙。

太興四年(321年),晉元帝(司馬睿)任命戴淵為徵西將軍、都督兗、豫、幽、冀、雍、並六州軍事,出鎮合肥。 祖逖認為戴淵(字若思)雖有才望,卻無遠見卓識,無助於北伐,自己費盡千辛萬苦收復的黃河以南大片土地,卻突然交由文臣統領,心中甚為不快。

不久之後,祖逖又聽聞在江南擁兵自重的王敦有出兵攻佔建康(東晉都城)的打算。祖逖聲色俱厲地對王敦使者說:“阿黑(王敦小名)怎敢如此放肆!你回去告訴他,讓他趕快滾回去。如果遲了,我就帶三千兵將,溯江而上,親自趕他回去!”王敦向來畏懼祖逖,便不敢進兵建康。(後來祖逖去世,王敦大喜過望,認為再無人可以在軍事上壓制住他,立刻舉兵叛亂。)

北伐難成,又逢朝廷局勢不穩,內亂隨時可能爆發,祖逖憂思成疾。當時他雖然有恙在身,仍惦念收復失地,帶病主持修繕軍事重鎮虎牢城。可惜壁壘尚未修成,祖逖就帶著遺恨在雍丘病逝,時年五十六歲。

聞雞起舞中的祖逖後來怎麼了?

(網絡配圖)

下附文天祥《祖逖》一詩:

平生祖豫州,白首起大事。東門長嘯兒,為遜一頭地。何哉戴若思,中道奮螳臂。豪傑事垂成,今古為短氣。

本文系原創文章,版權歸【文藏】所有,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使用【文藏APP】,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更多精彩內容等著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