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晉南70歲老人獨守老宅40多年就為了一個念想,看大媽怎麼說
山西晉南70歲老人獨守老宅40多年就為了一個念想,看大媽怎麼說
山西晉南70歲老人獨守老宅40多年就為了一個念想,看大媽怎麼說
山西晉南70歲老人獨守老宅40多年就為了一個念想,看大媽怎麼說
山西晉南70歲老人獨守老宅40多年就為了一個念想,看大媽怎麼說
山西晉南70歲老人獨守老宅40多年就為了一個念想,看大媽怎麼說
山西晉南70歲老人獨守老宅40多年就為了一個念想,看大媽怎麼說
山西晉南70歲老人獨守老宅40多年就為了一個念想,看大媽怎麼說
山西晉南70歲老人獨守老宅40多年就為了一個念想,看大媽怎麼說
山西晉南70歲老人獨守老宅40多年就為了一個念想,看大媽怎麼說
山西晉南70歲老人獨守老宅40多年就為了一個念想,看大媽怎麼說
山西晉南70歲老人獨守老宅40多年就為了一個念想,看大媽怎麼說
山西晉南70歲老人獨守老宅40多年就為了一個念想,看大媽怎麼說
山西晉南70歲老人獨守老宅40多年就為了一個念想,看大媽怎麼說
山西晉南70歲老人獨守老宅40多年就為了一個念想,看大媽怎麼說
山西晉南70歲老人獨守老宅40多年就為了一個念想,看大媽怎麼說
山西晉南70歲老人獨守老宅40多年就為了一個念想,看大媽怎麼說
鄉土風情山西
1/16 這是山西運城農村一處靠崖院,又叫地坑院,是我國晉南地區延續千年的一種居住形式,這座地坑院坐北朝南,院子看著挺大的。
2/16 地坑院的正對面是深山溝壑,看樣子出門大概有2米多就是溝邊,門前不是太寬裕,我們便決定下去看看。
3/16 這是通往地坑院的必經之路,坡度有點陡,要經過一孔洞才能到達地坑院的門前,洞口兩邊的扎草叢生還有點隱祕,還真像世外桃源。
4/16 地坑院的院牆是磚砌的、大門是鐵方管制作的,經過時間的風吹雨打,已經生鏽,大門雖然生鏽看上去還很結實。
5/16 這是這座院子的三孔偏窯洞收拾的乾乾淨淨,可見主人還是挺勤快的,主人每天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先打掃院子,院子好比臉蛋天天都要洗,人們愛乾淨、院子同樣也愛乾淨。
6/16 院子的正前方還有三孔正窯洞長時間沒人居住,已經廢棄了,院子看上去大概有一畝多地的面積,看著挺可惜的,窯洞在桐樹映襯下不是特別顯眼。
7/16 門上的紅對聯還是非常耀眼,應該是過年時貼的,紅對聯襯托著溫馨的農家小院。
8/16 此圖這位大媽姓伊,今年70歲,看著不像70歲的老人,身體硬朗、紅光滿面,於是我們坐下來給大媽拉家常,問大媽你家裡怎麼就你一個人呢,伊大媽說 說來話長,他和老公一生有兩個女兒一個兒子,兩個女兒大,兒子小,在兒子出生10個月的時候,老公得了一場大病去世了,大媽說我又當爹又當媽把三個孩子拉扯大。孩子都成家了,女兒嫁到鄰村,兒子在外地打工,兒媳在縣城照看孩子上學。
9/16 伊大媽院子裡的花池很別緻,攝影師都說第一次見到這樣的花池,花池用廢舊的啤酒瓶子在樹下轉了一圈又別緻、又好看、還省錢,不過時間長了,少了幾個瓶子,看上去不是很美觀,大媽說過去幾天撿些瓶子補上去。
10/16 攝影師問你這窯洞住著舒服,冬暖夏涼,是養老的好地方,大媽說這是我的一個念想,老伴走的時候說不管到啥時候都不能賣,就為了老伴那句話,一住就40多年了,在我這輩子,我是不可能賣,不能違背老伴的遺言,看來大媽還是個重感情的人。
11/16 大媽說年紀大了,我這輩子就這樣了糊里糊塗的過一天算一天,年輕時拉扯幾個孩子把心操碎了,現在孩子都大了,不用我操心了,現在社會政策又好,又發養老金、低保等等足夠我一個人用了,老年人一年也花不了多少錢,能多活一天算一天,每天早上睡到自然醒,起來吃完飯,就去串門我覺得一天下來很充實,大媽說該我好好歇歇了。
12/16 這是大媽住的窯洞,牆上用報紙裱的,白白的顯得很乾淨,有序擺的放些生活用具,大媽還是愛乾淨的人。
13/16 從窯洞的後面往前看,最顯眼的還是高窗上面的排風扇,排風扇起很大作用,夏天窯洞有點潮溼,用排風扇換氣,冬天用爐子的爐煙也是用它排的,我們問大媽你這排風扇好大啊,大媽說去年兒子回來說夏天家裡潮溼,就裝了個排風扇,大媽的兒子還想的挺周到的。
14/16 攝影師問你的院牆這麼低你不怕有小偷光臨,大媽說我這老太婆家裡沒有值錢東西,假如小偷來了,也是含淚走了,我們哈哈大笑說大媽你說話很幽默,大媽說 話說回來這門就是鎖君子不鎖小人。
15/16 大媽帶我們到門前說小夥子你們看我這地方風景好不,這幾天沒下雨,樹葉不是特別綠,剛下過雨樹葉綠綠的,空氣很新鮮,覺得住在我這裡養老再合適不過了,我們一口同聲的說大媽你真有福氣,大媽哈哈大笑。
16/16 我們要告別時大媽還把我們送出來,說路上開車慢些,注意安全,一直把我們送到崖頂,還是一直叮嚀路上慢些,多費些油都無所謂,我們一直說謝謝,大媽還說沒事就來玩,大媽就像送孩子走時的情景,千叮嚀萬囑咐。我們衷心的祝福伊大媽健康長壽、完成老伴的遺願!!!{更多圖文故事敬請關注}
2019-08-13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