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各省地形地貌大觀
祖國各省地形地貌大觀
祖國各省地形地貌大觀
祖國各省地形地貌大觀
祖國各省地形地貌大觀
祖國各省地形地貌大觀
祖國各省地形地貌大觀
祖國各省地形地貌大觀
祖國各省地形地貌大觀
祖國各省地形地貌大觀
祖國各省地形地貌大觀
祖國各省地形地貌大觀
祖國各省地形地貌大觀
祖國各省地形地貌大觀
祖國各省地形地貌大觀
祖國各省地形地貌大觀
祖國各省地形地貌大觀
祖國各省地形地貌大觀
祖國各省地形地貌大觀
祖國各省地形地貌大觀
祖國各省地形地貌大觀
祖國各省地形地貌大觀
祖國各省地形地貌大觀
祖國各省地形地貌大觀
祖國各省地形地貌大觀
祖國各省地形地貌大觀
祖國各省地形地貌大觀
祖國各省地形地貌大觀
祖國各省地形地貌大觀
祖國各省地形地貌大觀
祖國各省地形地貌大觀
祖國各省地形地貌大觀
祖國各省地形地貌大觀
祖國各省地形地貌大觀
祖國各省地形地貌大觀
祖國各省地形地貌大觀
城匠
1/35 我國地形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佈;地形多種多樣,山區面積廣大。各省地形地勢不一,頗具特色。
2/35 北京土地面積16410.54平方公里,西部、北部和東北部三面環山,東南部是一片緩緩向渤海傾斜的平原。
3/35 上海地處太平洋西岸,亞洲大陸東岸,長江三角洲前緣,中國南北弧形海岸線中部,位於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平均海拔高度僅4米,地勢平坦,總面積6340.5平方千米。
4/35 天津地處中國華北地區、東臨渤海、華北平原東北部、海河流域下游,是海河五大支流南運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北運河的匯合處和入海口,素有“九河下梢”“河海要衝”之稱,總面積11916.85平方千米。
5/35 重慶,山城可不是白叫的,地形由南北向長江河谷傾斜,地貌以丘陵、山地為主,總面積8.24萬平方千米,其中山地佔比達76%。
6/35 黑龍江省地貌特徵為“五山一水一草三分田”。地勢大致呈西北、北部和東南部高,東北、西南部低,由山地、臺地、平原和水面構成,總面積47.3萬平方千米。
7/35 吉林省地貌形態差異明顯。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呈現出東南高、西北低的特徵。以中部大黑山為界,可分為東部山地和中西部平原兩大地貌。東部山地分為長白山中山低山區和低山丘陵區,中西部平原分為中部臺地平原區和西部草甸、湖泊、溼地、沙地區,總面積18.74萬平方千米
8/35 遼寧省地勢大致為自北向南,自東西兩側向中部傾斜,山地丘陵分列東西兩廂,向中部平原下降,呈馬蹄形向渤海傾斜,總面積14.8萬平方千米。
9/35 河北省地處華北平原,東臨渤海、內環京津,西為太行山,北為燕山,燕山以北為張北高原,是中國唯一兼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湖泊和海濱的省份。總面積18.88萬平方千米。
10/35 山東地勢中部山地突起,西南、西北低窪平坦,東部緩丘起伏,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東部是半島,西部及北部屬華北平原,中南部為山地丘陵,形成以山地丘陵為骨架,平原盆地交錯環列其間的地貌,總面積15.71萬平方千米。
11/35 江蘇跨江濱海,湖泊眾多,地勢平坦,地貌由平原、水域、低山丘陵構成,總面積10.72萬平方千米。
12/35 浙江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地形複雜。山脈眾多令人意外,山脈自西南向東北成大致平行的三支。由平原、丘陵、盆地、山地、島嶼構成,面積大於500平方米的海島有3061個,是中國島嶼最多的省份。
13/35 福建地勢呈“依山傍海”態勢,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境內山地、丘陵面積約佔全省總面積的90%。島嶼星羅棋佈,共有島嶼1500多個,居全國第二位。
14/35 廣東省山脈大多與地質構造的走向一致,以北東―南西走向居多,山脈之間有大小谷地和盆地分佈。平原以珠江三角洲平原最大,潮汕平原次之,全省沿海共有面積500平方米以上的島嶼759個,居全國第三位。
15/35 海南島島嶼輪廓形似一個橢圓形大雪梨,地勢四周低平,中間高聳,呈穹隆山地形,以五指山、 鸚哥嶺為隆起核心,向外圍逐級下降,由山地、丘陵、臺地、平原等地貌構成。海南省海南島總面積3.39萬平方千米,海域面積約200萬平方千米。
16/35 香港地形主要為丘陵,平地較少,約有兩成土地屬於低地,主要集中在新界北部,分別為元朗平原和粉嶺低地,都是由河流自然形成的沖積平原;其次是位於九龍半島及香港島北部,從原來狹窄的平地外擴張的填海土地。
17/35 澳門的總面積因為沿岸填海造地而一直擴大,已由19世紀的10.28平方公里逐步擴展至32.8平方公里,包括澳門半島、氹仔和路環兩個離島。
18/35 臺灣是我國第一大島,由歐亞板塊、沖繩板塊和菲律賓板塊擠壓而隆起的島嶼,大致分成山地、丘陵、盆地、平原、臺地五大地形,超過一半的面積是東部的山區地形,西部衝上斷層山地以西是起伏較平坦的山麓丘陵與臺地。
19/35 江西地貌上屬江南丘陵的主要組成部分。省境東、西、南三面環山地,中部丘陵和河谷平原交錯分佈,北部則為鄱陽湖平原。自古為“吳頭楚尾、粵戶閩庭”,乃“形勝之區”,素有“江南魚米之鄉”之美稱。
20/35 安徽省居中靠東,沿江通海,有八百里的沿江城市群和皖江經濟帶,內擁長江水道,外承沿海地區經濟輻射。地勢由平原、丘陵、山地構成。可將全省分成淮河平原區、江淮臺地丘陵區、皖西丘陵山地區、沿江平原區、皖南丘陵山地五個地貌區。
21/35 湖南地處雲貴高原向江南丘陵和南嶺山脈向江漢平原過渡的地帶,地勢呈三面環山、朝北開口的馬蹄形地貌,由平原、盆地、丘陵地、山地、河湖構成。
22/35 湖北省地勢大致為東、西、北三面環山,中間低平,略呈向南敞開的不完整盆地。在全省總面積中,山地佔56%,丘陵佔24%,平原湖區佔20%,處於中國地勢第二級階梯向第三級階梯過渡地帶。
23/35 河南省地勢呈望北向南、承東啟西之勢,地勢西高東低,北、西、南三面由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別山沿省界呈半環形分佈;中、東部為黃淮海沖積平原;西南部為南陽盆地。中原大省。
24/35 山西省地勢呈東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邊形,地形地貌十分漂亮,兩山夾一川,左手一指是太行,右手一指是呂梁,中間汾河自北向南穿行而過。由於地形所限,歷年來行政區劃變化較小。
25/35 內蒙古自治區的地貌以蒙古高原為主體,具有複雜多樣的形態。有呼倫貝爾高平原、錫林郭勒高平原、巴彥淖爾--阿拉善及鄂爾多斯等高平原,高原四周分佈著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等山脈,高原西端分佈有巴丹吉林、騰格里、烏蘭布和、庫布其、毛烏素等沙漠,在大興安嶺的東麓有嫩江西岸平原、西遼河平原、土默川平原、河套平原及黃河南岸平原。\n
26/35 陝西省地勢南北高、中間低,有高原、山地、平原和盆地等多種地形。北山和秦嶺把陝西分為三大自然區:北部是黃土高原區,中部是關中平原區,南部是秦巴山區。
27/35 寧夏地形從西南向東北逐漸傾斜,丘陵溝壑林立,地形分為三大板塊:北部引黃灌區、中部乾旱帶、南部山區。寧夏地處黃河水系,地勢南高北低,呈階梯狀下降。
28/35 甘肅地處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匯地帶,境內地形複雜,高山、盆地、平川、沙漠和戈壁等兼而有之,是山地型高原地貌。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地形狹長,大致可分為各具特色的六大區域:隴南山地;隴東、中黃土高原;甘南高原;河西走廊;祁連山地;河西走廊以北地帶。
29/35 四川位於中國大陸地勢三大階梯中的第一級和第二級,即處於第一級青藏高原和第二級長江中下游平原的過渡帶,高低懸殊,西高東低的特點特別明顯。西部為高原、山地,東部為盆地、丘陵,全省可分為四川盆地、川西高山高原區、川西北丘狀高原山地區、川西南山地區、米倉山大巴山中山區五大部分。
30/35 貴州地貌屬於中國西南部高原山地,境內地勢西高東低,自中部向北、東、南三面傾斜,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全省地貌可概括分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種基本類型,其中92.5%的面積為山地和丘陵。
31/35 廣西地處中國地勢第二臺階中的雲貴高原東南邊緣,南臨北部灣海面。西北高、東南低,呈西北向東南傾斜狀。山嶺連綿、山體龐大、嶺谷相間,四周多被山地、高原環繞,中部和南部多丘陵平地,呈盆地狀,有“廣西盆地”之稱。
32/35 雲南省地勢呈現西北高、東南低,自北向南呈階梯狀逐級下降,屬山地高原地形,山地面積佔全省總面積的88.64%。地形以元江谷地和雲嶺山脈南段寬谷為界,分為東西兩大地形區。東部為滇東、滇中高原,是雲貴高原的組成部分,表現為起伏和緩的低山和渾圓丘陵;西部高山峽谷相間,地勢險峻,形成奇異、雄偉的山嶽冰川地貌。
33/35 新疆山脈與盆地相間排列,盆地與高山環抱、喻稱“三山夾二盆”。北部阿爾泰山,南部為崑崙山系;天山橫亙於新疆中部,把新疆分為南北兩半,南部是塔里木盆地,北部是準噶爾盆地。習慣上稱天山以南為南疆,天山以北為北疆,把哈密、吐魯番盆地為東疆。
34/35 青海全省地勢總體呈西高東低,南北高中部低的態勢,西部海拔高峻,向東傾斜,呈梯型下降,東部地區為青藏高原向黃土高原過渡地帶,地形複雜,地貌多樣。各大山脈構成全省地貌的基本骨架。
35/35 西藏——世界屋脊!!!雄偉壯觀、神奇瑰麗!!!
2019-07-19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