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衛刺殺攝政王載灃被捕後,為什麼沒有被處死?

汪精衛刺殺攝政王載灃被捕後,為什麼沒有被處死?
10 個回答
葛大小姐
2019-02-24

汪精衛刺殺攝政王載灃被捕後,為什麼沒有被處死?

這是1942年汪精衛在長春與溥儀會見的照片。

32年前的1910年3月31日,同盟會會員汪兆銘刺殺溥儀的親爹攝政王載灃失敗被捕!那時候汪精衛還叫汪兆銘,他還是個革命志士,32年後的1942年,身為偽國民政府主席的汪精衛去見偽滿洲皇帝溥儀,“仇人相見分外眼紅”,汪精衛堅持以元首禮相見,溥儀堅持朝禮相見,最後日本人斡旋,採取握手禮,可當汪精衛走進皇宮,兩邊的侍衛高喊“一鞠躬”,事發意料之外,汪精衛只好三鞠躬,然後握手致意,真是莫大的諷刺!

汪精衛為什麼腦子發熱去刺殺攝政王載灃呢?

辛亥革命前,孫中山和他領導的同盟會組織了多次起義,大批革命志士倒在血泊裡,但是清政府始終沒推翻,這時候,維新派到處冷嘲熱諷,尤其是梁啟超,他反對革命,在文章中把同盟會說成是“遠距離革命家”,意思是隻會煽動別人起義,死了那麼多人,他們的領導人卻在國外毫髮無損,過著自己的小日子,這種批判非常致命,在海外華人中掀起了批判革命黨領袖的熱潮。

正在日本辦報的汪精衛看不下去了,打算用實際行動來回擊這些評論,商量來商量去,覺得到北京殺一個清政府的高官就能讓維新派閉上嘴巴,讓革命黨重拾信心,決心已定,汪精衛拒絕別人的規勸,帶了四個人就從日本回到北京。

籌劃多日的刺殺行動被一泡尿澆滅了

汪精衛刺殺攝政王載灃被捕後,為什麼沒有被處死?到北京後,汪精衛以“守真”照相館為基地,籌劃刺殺行動,最終確定目標為攝政王載灃,四個助手裡面就有汪精衛的鐵桿粉絲陳璧君,他老爹花大價錢給她買了一個關鍵時候能救命的英國護照,陳璧君為了向汪精衛表明至死不渝的愛慕之情,把護照撕的粉碎。

刺殺地點就選在北京什剎海銀錠橋,那是載灃上朝的必經之路,在橋下埋一顆炸彈,到時候砰地一聲要了載灃的命。

一切準備妥當,1910年3月31日夜,剛剛把炸彈埋設好,一個男人出來撒尿,突然發現橋下有人在鬼鬼祟祟的藏東西,就急忙向清廷密探稟報了此事。

密探來到橋下,挖出一個大個的洋鐵壺,半夜三更埋鐵壺絕不簡單,清廷不敢掉以輕心,找來外國專家鑑別,竟然是一個自制的炸彈,清廷為之一震,這顆炸彈明顯是衝著攝政王載灃去的。

日本人認為這個大洋鐵壺應該是自制的,清廷以此為線索進行祕密偵查,最終找到鴻太永鐵鋪,把掌櫃的抓來一審,客戶是“守真”照相館的黃先生定製的,清廷巡捕立即包圍照相館,逮捕了汪精衛、黃復生兩人。

刺殺攝政王這麼大的事兒,汪精衛竟然全身而出,奇哉怪也!

負責審理刺殺案的是民政部尚書肅親王善耆,你不熟悉善耆,但是你一定認識他的女兒——川島芳子。

按照大清律法,加害皇族,滿門抄斬都是輕的,凌遲處死也不過分,但是汪精衛不但沒死,還從監獄裡走了出來,汪精衛能夠順利出獄要感謝這兩個人。

汪精衛刺殺攝政王載灃被捕後,為什麼沒有被處死?

善耆是一個。案件審理的很順利,常見的抵賴、狡辯沒有出現,刑訊逼供也根本用不著,被抓的二個人爭著承認自己是主謀,其他人都是小幫工,跟刺殺毫無干系。

善耆是清政府裡少有的改革派,有識之士,審訊過程中,看到革命黨人爭當主謀,十分感慨,又看了汪的手稿《革命之趨勢》、《革命之決心》、《告別同志書》,對汪精衛十分欽佩,汪看善耆不是清廷的昏庸官員所能比,也生敬佩之心,善耆感到清廷岌岌可危,殺幾個革命黨無濟於事,而且當前正在施行憲政,他勸說載灃,如果殺了汪精衛就等於成全了他的英名,他也必將成為革命黨的楷模,同盟會要的就是這個效果,如果寬大處理,民心就會站到我們這邊。

溥儀剛稱帝不久,載灃急需要南方漢人支持,鞏固執政根基,恰好汪精衛行刺失敗,通過赦免汪精衛換取民意是一個不錯的買賣。

另一個人是陳璧君,陳璧君逃脫抓捕後,利用鉅富老爸陳耕基的關係和財力,大把撒錢,買通獄卒探監,並找到孫中山,由孫出面給李書城寫信,由李書城拜託好友吳祿貞,把汪精衛的年齡從二十六改成十六歲,最終,善耆僅以“誤解朝廷政策”之罪名,被判處永遠監禁。

從終身監禁到自由人
汪精衛刺殺攝政王載灃被捕後,為什麼沒有被處死?

1911年10月,張紹曾和藍天蔚在灤州發動“兵諫”,清政府被迫下罪己詔,解除黨禁,赦免犯人,趁著這個機會,善耆建議清廷釋放汪精衛,武昌起義爆發後,清政府於11月6日釋放了汪精衛和黃復生,第二年,汪精衛就和陳璧君在上海結婚。

汪精衛寫了一首詩,裡面有兩句“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如果汪精衛就此死去,就成為千古英烈,恐怕也就沒有現在的第一漢奸稱號了。

汪精衛刺殺攝政王載灃被捕後,為什麼沒有被處死?

吾与吾国
2019-02-22

汪精衛刺殺攝政王載灃被捕後,為什麼沒有被處死?

好人,有壞的時候;壞人,也有好的時候。

所以,對於一個歷史人物,也應該一分為二的評價,好的不抹黑,壞的不洗白,然後將他的棺材擺放在適合他的一個地方。

汪精衛是一個投敵叛國的漢奸,這一點是不容辯駁的,不管汪精衛和陳璧君怎麼為此詭辯,也不管汪的“餘黨”在他死後的這七八十年間怎麼給他喊冤和歌頌,所謂的“曲線救國”終究也只是汪精衛失敗後的政治詭辯。

清政府將香港割讓給了英國,然後有了繁華的香港,難道也能說清政府是在“曲線救國”?

所以,誰也不能掀開汪精衛的棺材板去給他洗白,更不能將他的棺材放在人民英雄紀念碑那樣的位置,去朝拜他。

當然了,汪精衛作為一個“壞人”,他確實也有過好的時候,也有過熱血和英雄的時候。

汪精衛刺殺攝政王載灃被捕後,為什麼沒有被處死?

他在1910年時曾策劃暗殺清政府的攝政王——載灃。

汪精衛在1905年參加同盟會籌備會議時認識了孫中山,因為受到孫的革命思想的感染,所以加入了同盟會,從此追隨孫中山的步伐。

當年只有22歲的他被任命為同盟會的評議部部長,相當於一國立法院院長,不得不說這個年輕人很受孫的賞識和喜歡。

他這麼得領袖的賞識,沒有意外的話,即便不爭不搶,他也能夠在國民黨中躋身高層。

不過,汪精衛這個人當時流著的是滿腔熱血,總想著要用實際行動來為革命開路,他的想法也很簡單,只要殺幾個滿清高官要員便可以為革命減幾分壓力。

所以,他約上了同盟會的幾個同志緊張、激動而又意氣風發地去了北京。

他在北京開了一家名為“守真”的照相館,似乎是在告訴所有人,他要守住一份炙熱純真的革命之心,只可惜終究沒有守住。他們以照相館為掩護,在北京打探消息以確定刺殺目標,同時研究刺殺方案,他們原想刺殺奕劻,後來又改為載濤、載洵等人,最終將目標定在了載灃的身上。

在他們看來,載灃掌控著清政府的實權,乃是清政府實際上的最高領導人,只要殺了載灃,清政府便會手足錯亂,讓同盟會有可趁之機。

汪精衛刺殺攝政王載灃被捕後,為什麼沒有被處死?

於是,他們開始了緊鑼密鼓的策劃和佈置,只是他們在載灃上下班經過的銀錠橋下埋炸藥的時候,暴露了自己。

汪精衛最後也被清政府逮捕,成了階下囚。

這事轟動一時,清政府和載灃很憤怒,革命黨也很震動,汪精衛之名,一夜之間,家喻戶曉。

他寫了一份近4000字的供詞,毫不避諱地痛斥清政府,更不用說去否認試圖刺殺載灃未遂的事了。

汪精衛心想,自己刺殺載灃,載灃肯定不會放過自己,所以自己恐怕是小命難保了,可是,這時候的他卻有一股凜然不懼的氣勢,明知生命懸於一線,或者說懸於載灃一念之間,仍然在獄中寫下了一首足夠傳頌千古的“絕筆詩”:

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

每一個讀到這首詩的人,雖然不禁熱淚盈眶,為汪精衛的命運感到心酸、心痛,可是卻又能夠從這首詩的字裡行間獲得力量。

一腔熱血、豪情,贈予革命,值了!

汪精衛刺殺攝政王載灃被捕後,為什麼沒有被處死?

對於汪精衛,載灃當然是想砍了他的頭以洩心頭之恨,可是當時的局勢卻不允許他這麼做。

清王朝風雨飄搖,統治者不得不提前拋出“立憲”這個騙局,即所謂的“預備立憲”。統治者想立憲嗎?當然不想,他們只是想打著“立憲”的旗號去緩和朝廷和革命黨之間日益尖銳的矛盾,讓清朝繼續苟延殘喘,所以要預備。

所以,對於汪精衛的處置,肅親王善耆認為,清政府這時候在玩所謂的立憲,如果處死汪精衛的話,只會引發革命黨人更加激烈的反抗,對清朝來說沒有任何好處,不如從輕判處,以此緩和矛盾,拉攏革命黨人。

善耆的想法確實沒錯,只要載灃處死了汪精衛,便等於是在告訴革命黨人,清政府沒想著真的立憲,這麼一來,清政府便和革命黨徹底撕破了臉皮。

對外,清政府對列強已經是疲於應付,慈禧活著的時候已經養肥了洋人,載灃這時候想用錢去穩住胃口越來越大的洋人都沒錢了。

對內,階級矛盾已經尖銳到了一個臨界點,隨時可能引爆,革命黨人也在時不時地發動起義,雖然被壓下去了,但也只是暫時的。

此外,清政府能用的兵也不多,除了載灃花了3年時間打造的1.2萬皇家禁衛軍,也就只有北洋軍可用了,可是沒了袁世凱,他們還不一定用的動北洋軍。

所以,這時候最不想亂的是清政府,最怕亂的也是清政府,最想妥協的也還是清政府!

汪精衛刺殺攝政王載灃被捕後,為什麼沒有被處死?

載灃想通了這一點,也就只好壓下了砍汪精衛人頭的念頭,然後給自己找了一個臺階,說汪精衛是“誤解朝廷政策,出此激烈政策”,只是激烈,不是造反,不是革命,所以免除了汪的死刑,改判無期徒刑。

如此一來,汪精衛便脫離了九死一生的危機,他也不用死了。

後來,武昌一聲槍響,揭開了推翻滿清政府的帷幕,清政府為了緩和緊張的局勢,不得不宣佈“開放黨禁”,釋放被捕在獄的革命黨人,從而討好和籠絡革命黨人。

汪精衛也因此被釋放,獲得了自由。

只是,汪精衛終究只是一時英雄,不是一世英雄,當他和蔣介石鬥得遍體鱗傷後,竟然走上了一條不歸路——給日本人當狗。

汪精衛在臨死前,或許也曾發過感嘆:“恨不引刀成一快,終慚不負少年頭。”

卿本佳人,奈何作賊!

民国年间那些事
2019-02-26

作者:民國史學者、專欄作家王凱

清朝末年,同盟會員、革命志士汪精衛與同道到北京刺殺清廷攝政王載灃未遂,被捕入獄。但令人奇怪的是,犯下如此重罪的汪精衛竟然沒有被清廷處死,後來安然無恙地出獄,這是什麼原因呢?汪精衛刺殺攝政王載灃被捕後,為什麼沒有被處死?

1912年,汪精衛(後排右2)、陳璧君夫婦與友人親朋在法國

其實,汪精衛之所以被免去一死,完全是清廷肅親王善耆的緣故。

善耆就是赫赫有名的川島芳子的生父,其祖上是清太宗皇太極長子、肅親王豪格,善耆是第十代肅親王。善耆生於1866年,1898年繼承王位,先後擔任過崇文門稅務監督、工巡總局管理大臣、民政部尚書等要職,是清廷警務部門的主要負責人。

宣統三年(1909年)四月,汪精衛等人在監國攝政王府邸附近橋下安裝了炸彈,意圖炸死載灃。但在安裝炸彈過程中被人發現,主持人汪精衛被捕,由肅親王善耆主持審理。汪精衛刺殺攝政王載灃被捕後,為什麼沒有被處死?

肅親王善耆

汪精衛本來是要受到嚴懲的,但善耆為人比較開明,他讀了汪精衛的陳述後發現汪氏很有才華,認為如此有才之人,與其殺掉,不如令其改變志向,為自己所用。在這種思想指導下,善耆上書朝廷,赦免了汪精衛死刑。多年以後,汪精衛在日本與善耆之子憲立見面,他對憲立說:“當年若無令尊搭救,則無兆銘今日。”汪精衛刺殺攝政王載灃被捕後,為什麼沒有被處死?

青年汪精衛

我還看過一則史料,說肅親王還曾通過日本友人幫助過討袁失敗的革命鉅子黃興,如此看來,善耆的確是個開明之人。

雪上长留马行处
2019-02-23

謝謝邀請:

汪精衛以暗殺攝政王載灃一舉成名,他在獄中所作的詩“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更顯激昂悲壯,然而他的性格卻是優柔善變的,還就註定了他以“烈士”登上歷史舞臺,以“漢奸”結束政治生命。
汪精衛刺殺攝政王載灃被捕後,為什麼沒有被處死?

1909年的中國正處在內憂外侮,水生火熱之即,為了救中國,推翻腐朽的清王朝,以孫中山,黃興為首的革命黨人先後發動了“廣州起義”,“鎮南關起義”,這些起義雖然失敗了,卻極大地震懾了清政府,而渴望民主的革命黨人也將目標鎖定在了實際統治者身上。

汪精衛在1909年初到日本,在東京他與黃復生,喻培倫,黎仲實,曾醒等7人組成了一個暗殺團體,他們籌款,買炸藥,學習爆破技術,祕密地進行著暗殺前的準備。1910年初,汪精衛等人悉數潛入北京,他們在琉璃廠開設了一個守真影相館作掩護,並在東北園租了一間房屋以用作大家集合、商討的場所。
汪精衛刺殺攝政王載灃被捕後,為什麼沒有被處死?

開始也沒有特定的暗殺目標,先計劃謀刺慶親王奕劻,由於警衛過嚴作罷,又謀劃炸死載洵、載濤兩貝勒,因無從下手而放棄,最後,汪精衛建議炸死攝政王載灃,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贊同,因為載灃是大清的實際掌權人,殺死他影響大,也會給清政府的統治造成一定的混亂,於是一切謀劃圍繞著炸死載灃而展開。

他們偵察到載灃住的醇王府和鴉兒衚衕之間有座石板橋,載灃每天上朝必從此橋經過,這地方又比較僻靜,沒什麼人家,於是決定在橋墩下放炸藥炸,為了加大炸藥的力度,他們在騾馬市大街太永鐵鋪定製了一個可盛五十磅炸藥的“鐵西瓜”。暗殺團會議決定,由黃復生、喻培倫去安放“鐵西瓜”,到時由汪精衛負責引爆。
汪精衛刺殺攝政王載灃被捕後,為什麼沒有被處死?

4月1日夜,黃、喻兩人在橋下挖好坑,然後埋好“鐵西瓜”,由於敷設的電線太短,只能隔夜再來按裝,結果,第二夜再來時引起了暗探的懷疑,兩人正在敷設,忽發現有人偷看,驚慌之中趕忙跑開,不一會警察趕到,經搜查發現了埋在橋下的“鐵西瓜”炸彈,暗殺計劃以失敗而告終。警察查到了鑄造“鐵西瓜”的鐵匠鋪,又順藤查到了守真影相館以及他們的集會屋,汪精衛、黃復生等人被逮捕。

載灃本來是想處死汪精衛以儆效尤,這時同盟會有個叫程家檉的會員正在肅王善耆府中任家庭教師,他對善耆分析說“大清殺汪、黃,只不過洩一時之氣,並不能根本杜絕革命黨的活動,反而引起他們的報復行動,非朝廷之福,不如不殺,反而能體現政府的寬大為懷,從而減少革命黨人對朝廷的敵對勢態”,善耆一想說的在理,於是找載灃去商量,載灃想想也是這個理,不殺他們起碼可以讓革命黨人的反清活動不那麼激烈,到最後也可以有個協商、談判的可能,於是清廷下令將汪精衛、黃復生交法部永遠監禁,這樣汪精衛逃過了被殺頭的命遠。
汪精衛刺殺攝政王載灃被捕後,為什麼沒有被處死?

武昌起義勝利後,汪、黃兩人被清政府釋放。

謝謝閱讀

祗树
2019-03-22

汪精衛只是個理想主義的書生,也就是傳說中的舊式文人。書生所具有的的一切優點和缺點,在汪精衛身上,都有充分的體現。

他們多情、脆弱、易衝動,有著捨生忘死的勇氣,卻沒有承受這種勇氣所帶來的後果的意志。

作為舊式文人中的一員,汪精衛和所有的書生一樣,對理想充滿憧憬、甚至不斷幻想通過當官去實現自己的理想。汪精衛刺殺攝政王載灃被捕後,為什麼沒有被處死?

可惜,汪精衛生不逢時,又恰巧遇到新舊思想劇烈碰撞的亂世。

1910年3月,以同盟會為主的革命派,與以康梁為首的立憲派之間,爆發了一場激烈的辯論。在這場辯論裡,梁啟超曾如此諷刺革命派:

“你們這些革命派,實際上只是遠距離革命派!為什麼呢?因為你們光顧著煽動老百姓去革命,自己卻退的遠遠的,等著收割革命果實,這樣的革命派還好意思和我爭論?”

梁啟超的這番辯詞,把汪精衛等革命派給諷刺的啞口無言。

從當時的情況來看,汪精衛、孫中山等同盟會的骨幹成員,的確很少直接去鬧革命,都是“慫恿”他人衝鋒陷陣的。例如黃花崗起義,原本商量好的十個小隊,最後只有黃興一支小隊衝上去,最後落得全軍覆沒。

臉皮薄的書生汪精衛,終於受不了立憲派的冷嘲熱諷,決定親自下手搞一票大的,也就是傳說中的刺殺滿清要員,誰攔還跟誰急!汪精衛刺殺攝政王載灃被捕後,為什麼沒有被處死?

具體情況呢?汪精衛自己都不清楚該去刺殺誰,只曉得被刺殺的人官越大越好。

於是,汪精衛夥同黃樹中、喻培倫、陳璧君等人,前往北京策劃刺殺行動。他們的首選目標是慶親王,發現難度太大;繼而把目標改為貝勒載洵,也沒能得手。

沒辦法,他們只好另選目標,那就是大清帝國的攝政王載灃。

然而,非常晦氣的是,開局一切都很順利,炸彈埋得也很妥當。最後卻被一泡尿給泚醒了,汪精衛、黃樹中等人也被捕入獄。

按照當時的情況,汪精衛等人行刺攝政王,就相當於弒君之罪。按照大清律例,應當凌遲處死。

汪精衛被關在大牢裡,免不得一番毒打。經過審訊,清廷發現抓住的這兩個刺客,竟然還是革命派裡的骨幹成員!這些個皇親國戚,真的是悲喜交加呀!

當時的清政府,任誰都知道要完蛋,不過是個時間上的早晚罷了。清政府一倒臺,還不知道誰上來呢。回頭要是搞清算,誅殺革命黨人可就是一大罪過!此時不給自己留條後路,日後必然遭殃。汪精衛刺殺攝政王載灃被捕後,為什麼沒有被處死?

恰巧,肅親王善耆府上的家庭教師程家檉正好是同盟會的。聽說同盟會骨幹汪精衛被捕,他也是著急救人,便伺機對善耆說:

“國家如殺汪、黃,則此後黨禍日夕相尋,非朝廷之福。”

言外之意呢,國家殺了汪精衛和黃樹中,到頭來革命黨人清算的時候,到底找誰算總賬可不不清楚了。您老貴為肅親王,就不怕算到您頭上?

一句話,直接點到肅親王的心坎兒上了,讓他萌生了放過汪、黃之意。

程家檉眼瞅著善耆發生動搖,接著對他說:

“如今朝廷正在搞立憲,此時若是從輕處置汪、黃二人,既可以收買人心,又能體現朝廷立憲之誠意。”

話都說到這個份兒上了,善耆若是還沒表示,那就是真蠢了。

於是,肅親王善耆一面勸說攝政王放過汪、黃,一面跑到獄中好生安撫二人。

汪精衛作為舊式文人,他的弱點在這一刻馬上就暴露了出來。前天還在牆上刷刷刷地寫著:“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轉過天來,就決定與清廷握手言和。

1911年11月6日,由於在獄中表現良好,汪精衛被清廷釋放出獄。此時的攝政王已經下野歸田,大清國的氣數也走到了盡頭。汪精衛刺殺攝政王載灃被捕後,為什麼沒有被處死?

剛剛出獄的汪精衛,立馬就被袁世凱收買,並且成了袁的走狗。袁世凱資助汪精衛成立一支暗殺隊,專門讓他去殺那些妨礙袁世凱的滿清要員。不過,這些都是後話,在此不表了。

從此,汪精衛就走上了當叛徒的不歸之路。借用陶希聖之言,就是:

“好比喝毒藥,我喝了一口,發現是毒藥,便把毒藥扔掉不再喝了。汪精衛發現是毒酒,索性繼續喝下去。”

汪精衛成也書生,敗也書生。在清政府的天牢裡,之所以能逃過一死,除了清政府氣數已盡,很大程度上因為他是個沒骨氣的書生。

司马长史
2019-02-26

1938年12月8日,汪精衛打算乘機離開重慶,不巧的是蔣介石從抗戰前線返回重慶,並且通知汪精衛到南岸黃山官邸談話。汪精衛十分不安,思來想去,決定還是去見蔣介石。與蔣介石會面後,兩人陷入了一番激勵地爭吵,汪精衛堅持對日主和的政策,而蔣介石則堅持抗戰到底,最後,雙方不歡而散。

汪精衛回到自己的住所與自己的同黨尋思出逃機會,12月18日,汪精衛以演講為名帶著自己老婆陳璧君和曾仲鳴等人乘機飛往昆明,起飛之前,汪精衛還通知自己的心腹陳公博,要求陳公博必須趕到昆明。

汪精衛飛到昆明後,給蔣介石發電報,以自己身體不適為由,要求在昆明多留一天,然後再返回重慶。19日下午,汪精衛一行人乘機逃到越南河內,之後發表公開信,勸蔣介石投降,並公開叛國投敵,消息一出,舉國譁然,全國掀起了討汪運動。汪精衛刺殺攝政王載灃被捕後,為什麼沒有被處死?

陳璧君和汪精衛

誰都沒想到,這個曾經的熱血少年居然會叛國投敵,當初為了革命,汪精衛可是將生死置之度外,抱著炸彈去炸攝政王載灃的人。

在天津幽居的載灃心裡肯定不是滋味,1910年汪精衛和黃復生等人來到北京刺殺他,不料事情敗露,汪精衛等人被清廷逮捕,在獄中,汪精衛表現出視死如歸的決心,把刺殺的所有罪責都攬在自己和黃復生的身上,這使得肅親王善耆和攝政王載灃大感意外,最後以“誤解朝廷政策”的罪名將其關押,免了汪精衛的死罪,1911年10月清廷釋放汪精衛。

載灃肯定想不通當初如此熱血的愛國男兒,今天居然叛國投敵,早知現在,載灃當初該定汪精衛一個死罪。汪精衛刺殺攝政王載灃被捕後,為什麼沒有被處死?

載灃在香港時的合影

至於攝政王載灃當時為何不處死汪精衛,其中起大作用的是肅親王善耆,汪精衛出獄後曾說:“就我命的是肅親王,每當回憶此事,我總想到清末了不起的政治家。”善耆認為處死汪精衛等人會激起革命黨的憤怒,不利用國家局勢的發展,載灃則認可善耆的想法。

善耆是皇親貴族,但他不沉迷於紙醉金迷的生活,他從小習武,英武過人,銳意改革,是我國現代警察制度的建造者之一,他曾說“如果我不是出生王族,我早就加入革命黨反叛朝廷了。”汪精衛被逮捕後,善耆負責審理這個案件,善耆在審案期間看到汪精衛手書的革命書籍和求死決心,心中生了不殺之意,他覺得此時殺幾個革命黨已經無濟於事,不如採取懷柔的政策,他的想法得到了載灃的認可,汪精衛得以免除死罪。汪精衛刺殺攝政王載灃被捕後,為什麼沒有被處死?

肅親王善耆

善耆看汪精衛是一個人才,經常去獄中給汪精衛做思想工作,希望汪精衛能為他所用。1911年10月清廷宣佈解除黨禁、特赦國事犯,善耆藉此機會,建議清廷釋放汪精衛。

善耆雖然是一個能人,但是對朝廷愚忠,最後還間接培養了兩個大漢奸,一個是他的女兒川島芳子,一個就是汪精衛。

梁老师说历史
2019-02-24

這個問題老樑來回答。

這老話說的好,路遙知馬力,日久才能見人心。這話貼汪精衛那寬腦殼上,絕對是一件應景的事。想當年這汪精衛,同盟會老資格,一手好字撐起了一篇篇好的文章,那筆桿子可以當同盟會的槍桿子使,那小文章寫的,跟那機關槍一樣,“啪啪!”打一幫子為滿清效力腿子哥們嗷嗷叫。

再配上濃眉大眼美男子軀殼,這就號稱孫中山的左膀右臂。那可是孫中山之後能排到前三的革命牛人。扯到這裡老樑一口老血就碰出來了,誰能想到,就為了那手中忘乎所以的權利,一頭就扎進了漢奸的道路上,使那姥姥勁的往前漂,一點回頭的意思的都沒有。

汪精衛刺殺攝政王載灃被捕後,為什麼沒有被處死?你個癟犢子,就這麼一件事,汪大漢奸您釘在這民族的恥辱柱上,就別下來了,順帶著讓咱們這後輩人吐您倆口吐沫樂呵樂呵!

最後被人把墳頭給掘了不說,屍體燒成了灰都不知道丟那犄角旮旯裡,你說你丟人不丟,丟死個人嘍!

好勒!這口老血算是吐完了,心口暢快了不少,咱拉回正題來說道說道。

要說這題主出的這題,老樑覺得咱先應該瞅瞅這汪精衛幹嘛要刺殺攝政王,接著咱在瞅瞅這過程,然後來總結一下題主的問題。

為嘛要刺殺攝政王

大傢伙都知道,當年咱大清朝治下的大華夏,那叫個糜爛,滿身的窟窿眼,腐朽的都快進棺材板裡了。

有那思想,有那覺悟的各方大佬們開始閃亮登場,提出各種各樣的主張。

比如說搞維新變法的,認為咱拿個小榔頭,在滿身窟窿眼的大清朝身上搞個修修補補,順手換層皮,這天下才會用極小的代價,迎來走向強盛的變革之路(老樑覺得這路,要是在咸豐手裡的時候,搞這麼一錘子,也許會有出路,但這都到了老末了,這就是一條死路,是看不見頭的)

汪精衛刺殺攝政王載灃被捕後,為什麼沒有被處死?還有那主張這天下就是他洋人搞破壞,只要幹掉洋人,咱大華夏依然是哪個好的大華夏(這就是典型的保皇派,抱著祖宗規矩不能丟,一幫子該被丟到歷史垃圾堆裡的主)

再有就是一種從社會底層一種厭倦了滿人野蠻統治的反抗情緒,認為只要將國權從滿人手裡拿過來,這天下才能安定,走上強國之路的革命派(作為馬後炮的咱們都知道這是唯一的出路,即然已經是個爛局,就應該掀翻,從敲鑼鼓重開張)

好吧,這報紙上都是這種相互攻訐對方嘛事不幹,只會添亂的文章。其中就有指向革命黨人,認為他們都是一些拿別人生命幹革命,自己個躲起來遙控指揮的廢物。

當時還是熱血青年的汪精衛,受不了這個,決定自己親自帶隊搞一出大戲,讓世人瞧瞧,每個革命黨都是有血性的。

刺殺過程

1909年的十二月,汪精衛,陳璧君,黃復生和喻培倫等人,來到了北京。開始的時候,他們也沒有確定要刺殺的對象是誰,只是覺得北京這地當官的多,而且個頭也大,整一傢伙,目的就能達到。

這挑來選去的這就選擇了攝政王,為嘛?誰讓這主是宣統的親生父親。

汪精衛刺殺攝政王載灃被捕後,為什麼沒有被處死?首先他們從鐵匠鋪裡訂製倆鐵西瓜,為了保證刺殺順利進行,還實驗了一顆,這玩意聲音賊響,威力也不錯。

這東西準備好了,一幫人就在1910年四月二號大晚上跑到了銀錠橋的下邊按炸彈,大傢伙要知道,那時候可沒啥遙控或者定時炸彈,拉導火索的基本上是個回不來的營生,但革命黨這人還是搶著去。

可這事,壞就壞在了一大晚上出恭的小人物手裡了,你說你上個廁所,好奇心還特別大,他聽著橋下有聲音,這就報了官。

這衙門口的人拉這三米長的大刀就跑來了,為啥?因為他們都知道這地就是攝政王天天路過的地。好吧,鐵西瓜忒沉了,搬不走,一幫人就跑了,這鐵西瓜就落在了衙門口的人手裡了。

這衙門口也不全是吃乾飯的傢伙,有那有腦筋的,一瞅這炸藥,不是咱大華夏出品,可這鐵西瓜鑄造粗糙,十有八九就是本地出品。

好吧,順著這鐵西瓜找到了鐵匠鋪,又從鐵匠鋪找到了汪精衛藏身的照相館,一幫人除了臨時外出的陳璧君,全都請去喝咖啡去了。

題主的問題

陳璧君這是汪精衛未來的老婆,這女人家裡底子也厚實,這上下開始給汪精衛打點,這錢嘩嘩的往外花,當然這原因只是起了一個輔助的作用。

真正起作用的是肅親王,這主是川島芳子的親生父親,滿清十二個鐵帽子王中的一個。這肅親王是一個有頭腦的人,他感覺這大清朝已經是岌岌可危,殺幾個革命黨人根本就沒用,要搞懷柔政策。

汪精衛刺殺攝政王載灃被捕後,為什麼沒有被處死?所以這肅親王親力親為的跑到大牢裡,隔著柵欄門和汪精衛促膝長談。但結果是這汪精衛口才了得,雙方誰也說不過誰。而且這個時候的汪精衛已經抱著必死的決心,你就是把他腦袋拔下來,他也認為革命是大華夏唯一的出路。

到了後來,這肅親王還說,要不是這滿人的身份,俺也去參加革命去了。瞧這汪精衛的嘴皮子利索吧。

最後在肅親王親自去和攝政王說不要殺了汪精衛,這事才最終定了下來。其實肅親王還是想利用這時間去磨這汪精衛,可這時間卻不等人啊,這大清朝說垮就垮了。

大清完蛋了,天下開始大赦政治犯,這肅親王又從中斡旋,這汪精衛才從這大牢裡出來。

事就是這麼個事,這個事件是汪精衛人生中最輝煌的時刻,從大牢裡出來的時候,誰不認識他呀。

最後說一句,這汪精衛後半生,這啥東西拉了褲子裡,看著光鮮,其實已經臭不可聞,大漢奸的名頭算是刻在腦門上扣不掉嘍,送他倆字活該。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安夏丨历史君
2019-04-03

“卿本佳人,奈何為賊”對這位亂世中風雲人物最貼切的描述,才華出眾的革命派人員,為中國的崛起不懈的努力,只可惜在與蔣介石的爭權之中失敗後,怒投日本,成為後人所憎惡的漢奸走狗!汪精衛刺殺攝政王載灃被捕後,為什麼沒有被處死?

銀錠橋刺殺案件

年輕的時候誰還沒有瘋狂過呢?汪精衛正是年少輕狂下,被梁啟超和康有為諷刺下,展開了一場刺殺晚清攝政王載灃的瘋狂計劃。

汪精衛通過關係瞭解到,載灃每天都要路過銀錠橋,因為那是他進宮入朝的必經之路,所以1910年汪精衛夥同黃復生將自制炸藥埋藏在這座橋下。不知是汪精衛等人運氣太差,還是載灃命數未盡,竟然被巡查的軍警識破,兩人也沒來得及跑掉就被抓了起了,心有餘悸的載灃立馬將他兩關起來,即日問斬,可沒想到最後載灃無奈地將他們二人平安無事的放走了。汪精衛刺殺攝政王載灃被捕後,為什麼沒有被處死?

汪、黃二人平安而返

攝政王載灃主政時期,滿清的氣數早已經日薄西山了,此時清朝不僅面對外國列強的虎視眈眈,還有民間百姓各種暗潮湧動的勢力以及袁世凱一派的窺視,因此載灃表面上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實則是個紙老虎處處受人牽制。

所以無罪釋放汪、黃二人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日本方面力保汪、黃二人,因此肅親王善耆對他們兩人厚待有加,一方面為了討好日本人,一方面也是為了樹立在皇室宗族裡的地位。

二、民間的輿論壓力實在太大了,要是慈禧在世,自然會很容易鎮壓住了,只可惜載灃這個人實在太平庸了,一步步退讓和妥協,致使民間實力日益龐大,直至可以影響朝政。

三、袁世凱等人的暗中操盤,因為袁世凱早已經看得出,未來的天下不會再屬於愛新覺羅,而是擁有新思想新浪潮的人物中,因此袁世凱極力接觸革命黨人物,以為自己謀後來。汪精衛刺殺攝政王載灃被捕後,為什麼沒有被處死?

在這多方面的壓力下,清政府不得不無罪釋放汪精衛等人!

作者:安夏丨歷史君。原創不易,關注不迷路喲!

【參考資料:《我的前半生》】

电视剧里看历史
2019-02-26

誠邀,如題。因為宣統帝年幼清末的攝政王載灃實際上就是大清的皇帝。那麼汪精衛刺殺攝政王載灃被捕後,為什麼沒有被處死呢?小編以為這兩個原因很重要。

汪精衛刺殺攝政王載灃被捕後,為什麼沒有被處死?

首先,清末的大局影響

清朝從努爾哈赤建國,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順治入關,康熙平天下後,歷經200多年的風光,到了20世紀初已經是風燭殘年,於外列強虎視眈眈,於內革命派風起雲湧,大清的江山早已經是千瘡百孔難以為繼。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載灃也不願意過多的招惹革命派的怨恨,於是本當按律判處死刑,後來卻被判處終身監禁。武昌起義後,清廷被迫釋放政治犯,汪也獲釋。汪精衛刺殺攝政王載灃被捕後,為什麼沒有被處死?

其次,清末實權人物肅親王的賞識。

肅親王善耆出自滿洲鑲白旗人,是晚清貴族重臣。1910年,載灃被刺失敗後汪精衛被捕入獄。善耆愛才,閱其供詞後,認為“其才出色,其志可悲”,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與其殺掉,莫若令其改變志向,為國盡瘁”。在他的力主下,免汪精衛一死,只判處終身監禁。可惜的是氣度非凡的善耆最終也沒能挽救大清的江山,1911年辛亥革命一聲炮響,大清的江山社稷頓時土崩瓦解,汪精衛支持的民國終於結束了這二千年來的封建統治,中華人民從此走向了歷史的新的紀元。汪精衛刺殺攝政王載灃被捕後,為什麼沒有被處死?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史论纵横
2019-06-03

關於汪精衛刺殺載灃這件事,對於當時的歷史,尤其是汪精衛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汪精衛曾經也抱著:“慷慨歌燕市,從容做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的想法,想一死了之,但是按照當時大清的法律本應該判處死刑,為什麼後來沒有被處死。

這裡面主要涉及的人物,還是攝政王載灃,很多人對載灃的看法認為其是扶不起的阿斗,其實載灃是清末一個很難得的政治人物,清朝將近三百年基業,只出現了兩個攝政王,一個是多爾袞,帶領清軍入主中原,一個是載灃,順利護航完事,使清朝皇室免遭屠戮。

汪精衛刺殺攝政王載灃被捕後,為什麼沒有被處死?

所以,載灃並非無能,只是晚清時勢如此,在載灃主政期間曾想力挽狂瀾,武昌起義後,載灃看到大勢已去,於是不苦於掙扎,選擇順應時勢的發展。

孫中山先生說:世界大勢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載灃就是看清世界大勢的人。

在載灃執政的三年裡,積極進行新政改革,並且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尤其是將軍權想要提升到中央,這個舉措我認為無論是誰執政,包括袁世凱或者蔣介石都在致力於做這件事,正是因為地方的權力太大,才有了後來的軍閥割據,這正是導致我們在反侵略當中不能一致對外的重要原因。

汪精衛刺殺攝政王載灃被捕後,為什麼沒有被處死?

載灃被稱為最大度的政治家,在汪精衛刺殺載灃的時候,汪精衛26歲,載灃也是26歲,其實他們是同齡人,但是相對於汪精衛的激進與優柔寡斷,載灃反而在本應該血氣方剛的年紀,表現出了難得的自我控制和寬容,這就是載灃。

正是載灃權衡利弊,處於拉攏南方革命黨的需要,而沒有將汪精衛斬首,中國走向共其實帶有“光榮革命”的感覺,想想優待清室條款和查理一世,路易十六等被送上斷頭臺的皇帝,載灃絕對是為清朝掌好最後一般舵的攝政王。

史論縱橫認為,載灃的胸襟氣度,完全有那種清朝的帝王範。

汪精衛刺殺攝政王載灃被捕後,為什麼沒有被處死?

汪精衛在此次刺殺之後,個人思想卻發生了反轉,對清室有了感恩的心裡,汪精衛曾說:救我命的是肅親王,我每當回憶這個時候的事,總想到清朝末期的偉大政治家。

到這裡載灃在汪精衛的心裡儼然已經將載灃當做偉大的政治家來看待的。除了對汪精衛的寬恕外,我認為汪精衛也看到載灃的遠見。

如果載灃執意以殘暴手段對待革命,最後滿清皇室絕對不會“軟著陸”,大概汪精衛在載灃那裡學到的東西就是一種叫做“妥協”的東西吧!以致汪精衛在面對日寇入侵最後選擇了妥協。

汪精衛刺殺攝政王載灃被捕後,為什麼沒有被處死?

汪精衛沒有學習到的是,載灃是面對歷史潮流,順勢的妥協,不是做無謂的掙扎;但是汪精衛的妥協,則是違背國家利益的,違背民族意志的,違背歷史潮流的,所以汪精衛最後只能失敗,只能遺臭萬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