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口瓜洲一水間,這句傳誦千年的著名詩句,寫的原來是這個地方
京口瓜洲一水間,這句傳誦千年的著名詩句,寫的原來是這個地方
京口瓜洲一水間,這句傳誦千年的著名詩句,寫的原來是這個地方
京口瓜洲一水間,這句傳誦千年的著名詩句,寫的原來是這個地方
京口瓜洲一水間,這句傳誦千年的著名詩句,寫的原來是這個地方
京口瓜洲一水間,這句傳誦千年的著名詩句,寫的原來是這個地方
京口瓜洲一水間,這句傳誦千年的著名詩句,寫的原來是這個地方
京口瓜洲一水間,這句傳誦千年的著名詩句,寫的原來是這個地方
京口瓜洲一水間,這句傳誦千年的著名詩句,寫的原來是這個地方
京口瓜洲一水間,這句傳誦千年的著名詩句,寫的原來是這個地方
京口瓜洲一水間,這句傳誦千年的著名詩句,寫的原來是這個地方
京口瓜洲一水間,這句傳誦千年的著名詩句,寫的原來是這個地方
京口瓜洲一水間,這句傳誦千年的著名詩句,寫的原來是這個地方
京口瓜洲一水間,這句傳誦千年的著名詩句,寫的原來是這個地方
京口瓜洲一水間,這句傳誦千年的著名詩句,寫的原來是這個地方
京口瓜洲一水間,這句傳誦千年的著名詩句,寫的原來是這個地方
京口瓜洲一水間,這句傳誦千年的著名詩句,寫的原來是這個地方
京口瓜洲一水間,這句傳誦千年的著名詩句,寫的原來是這個地方
有攝影的美好生活
1/17 晚霞中的西津渡,蒼翠的山和古色古香的樓閣,彰顯著這個千年古渡口的厚重氣質。江蘇鎮江市的西津渡,或許不是很有名氣,但是對於鎮江來說,卻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文化傳承之地。舊時的西津古渡緊臨長江,由於京杭大運河的存在,運河從鎮江入長江連通南北,於是鎮江自唐代以來便是漕運重鎮,位置頗為重要清代詩人於樹滋所寫的詩更道出了西津渡口人來舟往的繁忙景觀:糧艘次第出西津,一片旗帆照水濱。穩渡中流入瓜口,飛章馳驛奏楓宸。
2/17 由於南來北往的人都會經過鎮江,這就註定了西津渡會留下許多的歷史故事,西津古渡依山臨江,風景峻秀,李白、孟浩然、張祜、王安石、蘇軾、米芾、陸游、馬可· 波羅等都曾在此候船或登岸,並留下了許多為後人傳誦的詩篇。 著名的《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寫的就是西津渡。
3/17 西津渡位於鎮江城西的雲臺山麓,是依附於破山棧道而建的一處臨江渡口。只不過從清代以後,由於江灘淤漲,江岸逐漸北移,渡口遂下移到玉山腳下的超岸寺旁。當年的西津古渡現在離長江江岸已有 300 多米距離,難以再現當年古渡的風采。現如今的西津渡,是依附於破山棧道而建的一處歷史遺蹟,保留了很多珍貴的歷史建築。
4/17 西津渡古街是鎮江文物古蹟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好的地區,是鎮江歷史文化名城的“文脈”所在。這裡共有文物保護單位 12 處,其中國家級文物西津渡保護單位3 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8處。環境的改變使西津渡逐漸淡化和削弱了作為渡口的功能,但是它的風貌卻得以基本完整地保存了下來。
5/17 依山而建的西津渡古街,有著濃郁的民國風情,沿著古街一路往西走,街道兩邊鱗次櫛比的兩層小樓把我們帶回到那笙歌曼舞的年代。古街上的建築多為明清時期的遺蹟。磚木結構,飛簷雕花的窗欄一律油漆成硃紅色,給人以“飛閣流丹”的感覺。
6/17 這條古街之上,有一條深深的車轍痕跡,這條被車輪磨礪出深深印轍的青石板路,是古渡千百年獨輪車來來往往的印記。它是被舊時渡口推獨輪車運送貨物的民工們,一年復一年勞作磨礪而成的軌道。
7/17 沿著這一條散發著時光氣息的車轍,我們似乎能感受到,那些推車人滴下的汗水,也依稀能看到他們奮力推車的身影,以及為生活而拼搏的堅強。
8/17 車轍的盡頭,是古渡古街有名的昭關石塔,這是一座元代建造的過街石塔。據專家考證,為元武宗海山皇帝命建造元大都白塔寺工匠劉高主持建造。石塔塔基的東西兩面都刻有“昭關”兩個字,故稱“昭關石塔”,昭關石塔高約5米,是我國惟一保存完好、年代最久的過街石塔。
9/17 古街上由東向西的四道券門石額上的題刻著:“同登覺路”、“共渡慈航”、“飛閣流丹”、“層巒聳翠”。這是對西津渡風景的讚美。古街的居民沐浴在和煦的陽光中,沉浸在往事的回憶裡,悠閒自得地生活著。
10/17 如今的西津渡,不但是一個歷史厚重的懷舊去處,更是一個拍照的好地方,民國風建築,參天樹木的蔭庇,稍加取景,就是一張美美的照片。兩旁蒼翠的參天古木,樹影婆娑,漫步其間,彷彿又回到舊時的歲月時光。
11/17 雲臺山麓,腳下是西津古渡,山頂上卻是一座氣勢不凡的閣樓:雲臺閣。雲臺閣為仿古建築風格樓閣,建築形式具有宋、元古建特徵,是目前鎮江古建築歷史上體量最大的建築。
12/17 雲臺閣內陳設的“鎮江城市發展主題館”,展現了3000多年城市發展和市井變遷的歷史過程,將古代鎮江城市的輪廓框架,一一展現給大家細緻觀摩。
13/17 我們在此能360°無遮擋看盡鎮江城全貌,西津渡的黛瓦粉牆一排排鱗次櫛比、鎮江市區的高樓大廈一座座錯落有致繁華初顯,大廈矮屋相映成趣相得益彰。金山焦山北固山交相輝映,美輪美奐。
14/17 雲臺閣的建成為鎮江增添了一處新的地標性建築,登頂雲臺閣,眺望四方抒不盡的讚歎,看不完的鎮江美景盡收眼底。
15/17 這幾棟小樓,是清同治三年(1864)修建了英國領事館。1865年,雲臺山下沿江一帶被劃為英租界。光緒15年(1889)正月初六,由於英國人無端毆打中國小販,數千被激怒的鎮江民眾憤而焚燒了領事館。現在的主樓是清政府賠款於1890年重建的。1927年北伐軍兵臨鎮江,鎮江人民收回了英租界,結束了英帝國主義在鎮江享有的特權。
16/17 舊時的西津渡沿岸,綠意盎然,雲臺山峭壁聳立,滾滾長江沿山腳渡口東去。逝者如斯夫,如今渡口已無江水,卻留下詩篇飄香千古,供後人傳頌。
17/17 雲臺閣屹立山頂,而我們卻可以在山腳的古渡的小巷之中,感受那千年古渡、千年老街當年的繁華。那錯落有致的小樓,那翹閣飛簷,那窗上的雕花,那斑駁的櫃檯,那杉木的十板門,無不向我們娓娓訴說著“千年古渡,千年老街”的滄桑。
2019-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