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死刑犯為什麼在立秋執行?

10 個回答
萨沙
2019-04-21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古代死刑犯為什麼在立秋執行?

古人是很講究傳統的,也很迷信。

古代執行死刑,基本都在秋後。

為啥?

古人認為做一切的事情,都必須符合天意。先秦時期,古人做什麼事情都要占卜,符合神的旨意再做。

隨後秦漢以後這類事情少了,但仍然保留了所謂天人合一的思想。

古人認為,殺人是非常重大的事,也必須考慮天意。古代死刑犯為什麼在立秋執行?

如果違背天意,神明一定會降下懲罰,比如地震、海嘯、颱風、暴雨之內。

漢代儒學大師董仲舒認為,“天有四時,王有四政,慶、賞、罰、刑與春、夏、秋、冬以類相應”。

也就是說,行刑必須在秋冬季,也就是秋季霜降後到冬至前。古代死刑犯為什麼在立秋執行?

為什麼會這樣?

古人認為秋冬季是肅殺的季節,草木不再生長,甚至枯死,萬物都會開始蟄伏。

此時殺人不違背天意!

從漢代開始,秋後問斬制度化,殺人只能在秋冬,立春以後不得殺人。

到了唐宋,規定的就更具體:從立春到秋分,除謀反和奴僕殺主人以外,其他罪均不得春決死刑。

這個慣例一直保持到清代。

古代死刑犯為什麼在立秋執行?

再多說一點,行刑除了必須在秋後外,還要在午時三刻。

這又是為啥?

所謂午時三刻,就是中午的十一點到下午的一點。

古人認為,犯人被殺以後,因是橫死,會出現所謂的怨靈。如果是傍晚陽氣弱的時候殺人,怨靈可能會藉此作怪,威脅到在場的劊子手、監斬官等人的安危。

所以,處決犯人一定要在烈日當空的中午,大太陽下。此時陽氣最重,怨靈不能作祟。

其實,即便如此,處決犯人時還有很多講究。

古代死刑犯為什麼在立秋執行?

比如殺人地點,多選擇在菜市口,也就是菜場這種地方。

為啥?因為人來往人,人流量極大,陽氣重,不怕怨靈盤踞作怪。

同時,劊子手無論斬殺還是絞死犯人後,絕對不能看斷氣時犯人的眼睛,不然迷信說法是怨靈會纏著你一生一世。古代死刑犯為什麼在立秋執行?

另外,殺人以後犯人,必須立即回家,一路上不能隨便回頭。

同時,到家門後,不能直接進家門,必須用樹葉掃神,清除晦氣,然後跨火盆,擺脫怨靈,這才能進家門。

另外,劊子手無論收入再好,本領再高,處決犯人不能過百,最多到99個就得收山。因為迷信傳說,殺人過百的劊子手不會被閻王爺原諒,必然會下地獄。

古代死刑犯為什麼在立秋執行?

那麼,為什麼這麼多禁忌還有人願意當劊子手呢?

收入高啊!

大家也許不知道,一般劊子手都會得到大量的行賄,都來自死刑犯家屬。

因為行刑的竅門很多,只要劊子手新不善,可以讓你慢慢死,受盡痛苦。古代死刑犯為什麼在立秋執行?

以凌遲為例,如果你鉅額行賄,劊子手割幾刀就暗中刺你心臟,讓你直接死掉。然後再割肉,等於割一具屍體。

相反,如果你不給錢,就一刀刀慢慢割你。

比如洪秀全兒子洪天貴福被凌遲時,沒人給錢,劊子手也不敢徇私。於是,16歲洪天貴福被一刀刀割死。歷史記載,這個少年嚎哭尖叫了幾個小時,最後已經不成人聲。

明离子
2019-11-27

看著古裝片,我們常常看到,死刑犯被判秋後問斬,那麼為什麼是在立秋之後問斬呢?

我果最早記載秋後問斬的記錄來自《禮記·月令》,原文是:

“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鷹乃祭鳥,用始行戮。”

古代死刑犯為什麼在立秋執行?

漢武帝時期,罷黜把家,獨尊儒術的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這樣描述:

王者配天,謂其道。天有四時,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時,通類也。天人所同有也。慶為春,賞為夏,罰為秋,刑為冬。”

可以看出來,《春秋繁露》的意思就是,帝王依據季節賞罰,春夏行賞,秋冬行刑,也就是“秋後問斬”。

古代死刑犯為什麼在立秋執行?

這種說法的起源來自我國古代對於天地的敬畏,人們普遍認為,無論是災禍還是祥瑞,都是上天的賜予,人必須順天意而為之,於是看到春夏萬物復甦,生機盎然,而秋冬則蕭殺寒冷,萬物蟄伏。

於是,便有了春夏行賞,秋冬問斬的說法了。

古代死刑犯為什麼在立秋執行?

具體的時間是,西漢的行刑時間在9、10、11、12月,而唐代以後,則去掉了9月,這個規定一直沿用到了清朝。


關注明離子,看更多歷史故事。

沅汰
2019-12-02

古代死刑犯為什麼在立秋執行?

《禮記*月令》記載,孟秋之月,以立秋,盛德在金,天子、九卿、諸侯、大夫迎秋於西郊。“命有司修法制,繕囹圄,具桎梏,禁止奸,慎罪邪,務搏執。命理瞻傷,察創,視折,審斷,決獄訟必端平,戮有罪,嚴斷刑。”

“有司”是司法官員,要在這個月立秋以後研習法制,修繕監牢,配備鐐銬,禁止為非作歹,慎查邪惡的行為,對罪犯迅速加以逮捕拘留。審理罪犯的官員到獄中視察,看看有沒有受輕傷的和受重創的,判決案犯要公平公正。殺戮有死罪的,要嚴正地執行刑罰。

為什麼要在立秋後執法呢?“天地始肅,不可以贏”。立秋後萬物凋零,天地也開始顯得嚴肅無情。所以要適應節氣,執法從嚴,不能寬縱罪犯。

古代死刑犯為什麼在立秋執行?

以上說的只是先秦時的規定。實際上在後世規定沒這麼嚴格。唐宋時法律規定每年從立春到秋分,以及正月、五月、九月、大祭祀日、大齋戒日、二十四節氣日,每個月朔望和上弦日、下弦日,每月禁殺日都不能執行死刑。每個月的禁殺日包括:逢十、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廿三、廿四、廿八、廿九、三十。另外還有“雨未晴”、“夜未明”時都不得殺人等等。其實這麼算下來一年也只有八十天左右能執行死刑。而且既使在這樣的日子也只能在未時到申時這個時段可以執行死刑,就是下午一點到五點。

唐以後所規定的執行死刑的日期和唐代差不多,也沒有規定必須得在立秋以後。

五千年回首文明
2019-11-27

我國古代死刑有很多種,“秋後問斬”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但是直到漢朝才最終形成一種死刑刑期制度。

為什麼要定為“秋後”呢?主要和古人神權觀念有直接的關係。皇帝是天子,秋是萬物凋零的時間,此時行刑,代表著順應天意。

在古代,把四季更替看成人道輪迴一樣,春興,夏朝,秋落,冬沉。“秋後”是指秋霜將之後與冬至之前這段時間。


古代死刑犯為什麼在立秋執行?
历史杂货铺
2019-12-02

關於秋後問斬這個問題其實我已經看到無數次了,秋後問斬並不是古人隨意挑的日子,這是統治階級特意挑選的的季節。在古時候人們是非常重視死刑的,要一層一層審核最終才能夠確定一個人是否判處死刑,首先秋後問斬就是給犯人一個機會,如果真的是被冤枉的,那他的家人還有機會幫助其伸冤。

古代死刑犯為什麼在立秋執行?

只要不是謀反之罪,如果其家人提出異議,官府必須得重新審理,確保沒有冤枉好人才行。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讓人們觀看死刑犯執行死刑的全過程。眾所周知,中國古時候是一個農業大國,無論什麼時候發展農業都是最為重要的,除了秋季和冬季,老百姓每一天在田間忙碌。

古代死刑犯為什麼在立秋執行?

如果這個時候要他們去觀看死刑,很多人都不會去的,因為說白了這事就和自己沒什麼關係,每天地裡面的活都幹不完,哪有時間去看。統治階級特意挑選的秋後,這個時候老百姓們一年的忙碌已經結束,便有時間去觀看了。朝廷每次殺人都會提前在菜市口張貼告示告訴眾人。

古代死刑犯為什麼在立秋執行?

古時候菜市口的人流量非常大,而且人們都有一個看熱鬧的心理,大家會一傳十,十傳百。這樣子在行刑的那天便會有很多人都前去觀看,對老百姓起到一個警示作用,殺雞儆猴,警告百姓以後不要去觸犯律法,否則也會落個一樣的下場。

古代死刑犯為什麼在立秋執行?

最後一個原因便是迷信的緣故,古人認為春夏是萬物生長的季節,秋冬則是肅殺蟄藏的季節,春夏的時候是不能殺人的,這是宇宙的秩序和法則,人間的司法應該順應天意,所以說古代的死刑都在秋季,因為這些歷史上才有了死刑犯秋後問斬的說法。

古代死刑犯為什麼在立秋執行?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用户50266167400
2019-11-27

我們經常在電視劇或者小說裡看到死刑犯被判刑,一般都是被判處“秋後問斬”。秋後問斬顧名思義就是一種死刑,這種死刑在中國古代是是一種很普遍的刑罰,它有一個明顯的時間特點就是“秋後”才能對死刑犯執行死刑。這裡我們就不禁要問為什麼非要等到“秋後”才對犯人執行死刑呢?這裡面具體有什麼講究呢?

原來“秋後問斬”一說自漢朝的時候才開始,當時的通知自迷信“天人感應”(天意與人事的交感相應。當時的人認為天能影響人事、預示災祥,人的行為也能感應上天。)理論,認為在春夏是不宜進行殺生的,所以如果罪犯不是犯了謀反之類的大罪,一般執行死刑的時間都是在秋冬。那麼為什麼春秋不宜殺人,秋冬宜殺人呢?這裡我們就要說一下當時人們對於五行相生的具體認識了。

在漢朝的時候人們推崇五行相生之說,何謂五行相生呢?所謂五行就是指金 木 水 火 土。木可以生火 火能生土 土能生金 金能生水 水能生木。這裡人們簡單把宇宙的物質歸類為五行,認為時間萬物都是由五行變幻而來,人們要遵循五行相生之說,按照其規律辦事。漢朝時的《月令》具體規定了百姓每月要做的具體的事情,是當時的標準日曆,這些都是按照五行的次序去做的。漢朝人將遠古時候的五個大帝作為了五行的代表,如太昊(木,有耕種的意思 代表著春 位列在東方),炎帝(火,象徵這夏季 位列在南方) 黃帝(土,位列中 四季皆有) 少昊(金,象徵著秋季 位列西方),顓頊(水,代表著冬 位列北方)。

在五行之中金的有用刀的含義,因此在漢朝處決死刑犯一般都是在秋執行,春生 夏長 秋殺 冬藏的說法就是從那個時代開始流傳下來的。


古代死刑犯為什麼在立秋執行?
古代死刑犯為什麼在立秋執行?
欢仔说事
2019-11-27

西漢中期儒學春秋公羊派大師董仲舒繼承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創造出一套“天人感應”的迷信學說。認為,“天有四時,王有四政,慶、賞、刑、罰與春、夏、秋、冬以類相應”。  天意是“任德不任刑”、“先德而後刑”的,所以應當春夏行賞,秋冬行刑。因為這時“天地始肅”,殺氣已至,便可“申嚴百刑”,以示所謂“順天行誅”。  東漢章帝元和二年重申:“王者生殺,宜順時氣。其定律:無以十一月、十二月報囚。”除謀反大逆等“決不待時”者外,一般死刑犯須在秋天霜降以後、冬至以前執行。從此,“秋冬行刑”遂被載入律令而制度化。  唐、宋律規定:從立春到秋分,除犯惡逆以上及部曲、奴婢殺主之外,其他罪均不得春決死刑。清代規定,經朝審應處決的犯人,也需在秋季處決。  “秋後問斬”一詞據載始於唐朝,文學作品最早出現於《水滸》英雄傳中。當然,歷代問斬的時間並不一定都規定在秋後,只是到了明清才固定於秋後,嘉慶之後又曾改於隨判隨斬。  還有一種說法便是,之所以選擇秋冬二季實行,主要是考慮示警的作用,農民在秋冬二季較為空閒,也方便地方官動員民眾觀看。再則大概是因秋冬百物蕭條,亦是進入一年的尾聲,亦適合執刑,春天象徵新生,夏季萬物正蓬勃生長,因此較不適宜取人性命吧。於是,秋冬時節處決罪大惡極的犯人,成為從古到今的傳統,漸漸在法律條文上形成“秋訣”制度:春天定罪,秋天問斬。古代主要是農業為主,秋後都收成完了,進入了農閒,這個時候集中處理可以召集人群觀看,起到震懾的作用,並且秋冬時節有一種肅殺之氣,再還可能因為這個時候天氣冷,容易處理屍體,不容易引起瘟疫的傳播.古代執行死刑一般是在秋冬季節,這與古人的自然神權觀念有關,即順應天意。春夏是萬物生長的季節,而秋冬是樹木凋零的季節,象徵肅殺。人的行為包括政治活動都要順應天時,否則要受到天神的懲罰。皇帝即是天的兒子,更要遵守天意,按照天時行事。處決犯人也是如此。

王子军
2019-11-27

古人認為,夏春兩季萬木蔥蘢,正是植物和動物生長的季節,在這個季節裡,除非特殊情況,不便對判死刑的人犯行刑,因此創造了"秋冬行刑"制度,也就是把判死刑的人留到立秋以後冬至之前一起執行。

白小雪呀白小雪
2019-11-27

因為秋天萬物凋零 所以古人覺得秋後問斬符合大自然的規律

用户52468409005
2019-12-04

古人認為春夏是萬物生長的季節,秋冬則是肅殺墊藏的季節,春夏的時侯是不能殺人的,這縣宇宙的秩序和法則,人間的司法應該順應天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