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讓梨”中的孔融後來怎麼樣了?

“孔融讓梨”中的孔融後來怎麼樣了?
10 個回答
沅汰
2019-04-26

孔融四歲讓梨,卻以大逆不道之罪死於曹操刀下。孔融五十六時被曹操所殺,並且妻、子皆被誅。

“孔融讓梨”中的孔融後來怎麼樣了?

曹操殺孔融的原因比較複雜,主要有如下幾點:

第一點,孔融是漢臣,並不以曹操為主公。

官渡之戰以前,曹操和袁紹勢力都很大,作為北海相的孔融也有自己的小勢力。孔融部下勸他依附一方,但孔融覺得“紹、操終圖漢室,不欲與同”,並且一怒之下殺了這個勸他的部下。也由此可見,孔融對曹操是相當沒好感。

後來漢獻帝被曹操接到許都,是漢獻帝徵召孔融去做將作大匠,而不是曹操請孔融去的。於是這時候起,孔融就以興復漢室為己任,每逢朝議或皇帝垂問總是引經據典,其他公卿不過是掛名而已。

與曹操主張不合,從開始就不是一路人,這是孔融後來被殺的主要原因。

“孔融讓梨”中的孔融後來怎麼樣了?

第二點,孔融對曹操的行為總忍不住要謗譏。

孔融是個有話就要說的人,一點也不像他祖宗孔子主張的“御人以口給,屢憎於人”。因為太愛呈口舌之利,所以遭招致曹操的厭惡。

官渡之戰以後,曹操屠鄴城,曹操的兒子曹丕私納袁熙之妻甄氏。孔融諷刺說“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這意思是說曹操、曹丕父子討伐袁氏也並不是為了天下大義,不過是為了一己私利,是看重女色的小人。

後來曹操徵烏桓,孔融又諷刺說“大將軍遠征,蕭條海外。昔肅慎不貢楛矢,丁零盜蘇武牛羊,可併案也。”這是說宇內亂象紛呈,曹操卻浪費兵力去平定本身就蕭條的海外。以前比烏桓更遠的肅慎還不貢楛矢呢,丁零還偷蘇武的牛羊呢,你是不是也一起收拾了?肅慎貢楛矢石弩那是周武王時候的事,而且肅慎遠在長白山以北,黑龍江中下游。丁零偷盜蘇武牛羊是西漢的事,蘇武牧羊在北海,北海在貝加爾湖。孔融說這樣的話是對曹操徵烏桓莫大的譏諷。

因為站的位置不同,可能孔融看到的只有眼皮底下的事,曹操則要縱觀全局,但孔融就是看曹操不順眼,所以不管曹操的立場,只管自己說得痛快,這種事多了就為自己埋下了殺身之禍。



“孔融讓梨”中的孔融後來怎麼樣了?

第三點就是孔融謗譏的不是雞毛蒜皮的小事,漸漸開始謗譏時政。

赤壁之戰後曹操廢三公自任丞相權傾一朝,孔融覺得曹操雄詐漸著,於是更是事事和曹操做對。

曹操頒佈禁酒令,孔融堅決反對。曹操說飲酒亡國誤事,孔融就說酒之為德久矣。搬出一大堆的理由:先哲帝王無一不是因酒而有德,天有酒星,地有酒泉,堯以酒而建太平,孔以酒而為上聖……夏商以婦人失天下,你是不是還要禁止結婚?總之就是不管當時當世,不論事情背景,一如既往地呈口舌之利就是要駁倒曹操。

禁酒之爭還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孔融覺得曹操要危及漢室、自成王侯,於是又向漢帝上書“宜準古王畿之制,千里寰內,不以封建諸侯。”這時明顯就是衝著曹操去的。孔融名重天下,曹操怕孔融的言論散佈開對自己不利,於是有了殺孔融之心。




“孔融讓梨”中的孔融後來怎麼樣了?

第四,孔融被在一定程度上是自己作死。基本想說什麼說什麼,有些言論真是驚世駭俗。

孔融和那個擊鼓罵曹的禰衡走得很近,兩個人都有一個共同點,言行很不附世俗。孔融和禰衡說過一段關於子女與父母關係的話,“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慾發耳。子之於母,亦復奚為?譬如寄物缶中,出則離矣”父親與子女之間沒有什麼親情,因為子女的誕生不過是父親情慾爆發的結果。母親和子女之間也沒有什麼親情,因為子女在母親腹中不過像是瓶中寄物,等生出來也就像瓶子裡的東西倒出來,兩相也就沒什麼關係了。

孔融是孔子二十世孫,孝悌之道是儒家的重要思想,孔融這種觀點真有點給孔子打臉。就算不提家世,這種言論在盛行孝道的東漢也實在是夠世人所白眼。單就孔融的言論,放在現在也實在是不太妥當。父母對子女的舐犢之情是人類、甚至是動物的本能,這是子女因為什麼原因到世上或是怎麼到世上的是兩個問題。我個人更願意理解為孔融並不是真的反對孝道,而是針對東漢末年為了取得察舉資格入仕而有意言論過激。但不管什麼原因,這也成了後來孔融被構陷而死的一個原因。



“孔融讓梨”中的孔融後來怎麼樣了?

最後,在曹操的主使之下“郗慮復構成其罪,遂令丞相軍謀祭酒路粹枉狀奏融。”於是孔融被下獄棄市。也就是說,孔融以什麼罪名死的不重要,“枉狀”既是羅織,唯一重要的原因是與阻礙了曹操的政治主張。

高会民
2019-04-09

一提起孔融,可能我們最熟悉的故事就是孔融讓梨。孔融作為建安七子之一,其天賦在幼時就有所顯露。

“孔融讓梨”中的孔融後來怎麼樣了?

孔融,自文舉,為孔子第二十世孫,是東漢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孔融在四歲時,就已經能夠背誦許多辭賦,而且懂得了不少禮儀,深得父母喜愛。據說有一日,孔宙買梨回家,專門挑了其中最大的梨給這個討喜的兒子。沒想到,孔融卻推脫說:"我年齡最小,應該吃最小的梨。您那個梨就給哥哥吧!"說著,孔融便從一堆梨裡挑出了最小的一個梨。

但也許老天爺不夠喜歡這個懂禮數、有才華的少年。

“孔融讓梨”中的孔融後來怎麼樣了?

在孔融十三歲時,孔融的父親孔宙去世,家裡頓時失去了頂樑柱。面對父親突然的撒手人寰,年幼的孔融悲痛欲絕,難過到甚至無法自己站立,需要別人扶著。在強調孝道的古代,孔融這種為父離去而難受到無以復加的行為,是人們非常褒獎的。

孔融正因為自己的孝舉,在州里受到廣泛讚譽。年少的孔融不僅把孝踐行的很好,還把仁義施行的很到位。

當時,名士張儉被中常侍侯覽記恨,而張儉是孔融的兄長孔褒的好友。侯覽因為個人恩怨無處消解,便密令州郡暗中抓捕張儉。張儉為了避難,前去孔褒家,請求孔褒庇護。但不巧的是,當張儉到孔褒家時,孔褒有事外出,並不在家。反倒是孔融為張儉開了門。

此時的孔融,只有十六歲。在張儉看來,孔融還不過是一個小孩子,不懂事。所以張儉難以開口告訴孔融自己的處境。孔融見張儉一臉窘迫,便主動開口說:"哥哥雖然在外未歸,我難道不能為您的東道主嗎?"最終,孔融還是把張儉收留在了自己家中。

後來,收容張儉一事敗露,孔融、孔褒一家人都被逮捕。在國相等一眾官員的干涉之下,張儉全身而退,但孔融一家卻沒這麼幸運。

孔融一家人被問詢,但上頭卻遲遲不能給兩人定罪。正如孔家人自己的申辯所言:孔融說:"收容匿藏張儉的是我,有罪歸我。"孔褒說:"張儉來找我,不是弟弟的罪過,罪在我,我心甘情願。"官吏問他們的母親,母親說:"年長的人承擔家事,罪責在我。"

正如我們所見,孔融一家人都為人正直且講求仁義。正是在這樣的家庭之中生活,在這樣的家風薰陶下成長,孔融,成為了一個極其堅持己見,講仁義,一身正氣的人。

後來,孔融受司徒楊賜徵兆,成為司徒掾屬,正式步入仕途。也正是因為身在官場,孔融才和曹操有了交集,最終命喪曹操手中。

孔融最初的工作,是暗訪、檢舉貪汙腐敗的官吏。被孔融列入黑名單的人,大多數是當朝宦官的親族。當時的尚書為了避免得罪宦官,惹禍上身,便把孔融等一眾司徒召集起來,斥責他們行事不當。正直如孔融,他哪裡受得了尚書這樣為權貴折腰的做法,便當著大家的面陳述這些宦官子弟的違法行為,毫不隱瞞。

其實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發現:孔融其實並不適合官場。雖然他有才華,能踐行仁義,但他太銳利,不懂得在官場中調和關係。孔融不是個外圓內方的人,他更像是由內而外的"方"。

後來,孔融被新晉大將軍何進提拔為大將軍掾屬,後又輾轉至侍御史、司空掾屬。在孔融為官早年他還沒和曹操鬧矛盾,反倒是和董卓結下了樑子。當時,董卓總攬朝中大事,權傾一時,想要廢掉漢少帝。看清董卓心思的孔融忍不住了,在他看來,董卓這樣是大不敬。於是孔融便經常與董卓爭辯,也因此被董卓記恨在心。

後來,袁紹和曹操坐大。孔融心知二人終將取代漢天子,所以不願與他們為謀。即使孔融的門客百般建議,孔融也始終拒絕加入他們。

所以對曹操而言。孔融雖然頗有才華,但並不是自己門下為自己效力的人。其實我們很容易想明白,"得不到,就毀掉",只有這樣,孔融才不會在未來成為曹操的威脅。

但正如問題所說的那樣,曹操是個惜才的人。他其實還不會因為人才選擇中立,選擇不加入自己一方而輕易殺掉一個人。讓曹操對孔融痛下殺手的,其實還是孔融自己。

“孔融讓梨”中的孔融後來怎麼樣了?

我們前面說過,孔融是個極其正直的人。在孔融眼裡,容不下那些有違仁義的狼子野心的做法。

孔融曾拐彎抹角地罵曹操的兒子曹丕私自迎娶袁熙的妻子。他還直白地譏諷曹操討伐烏桓。孔融和曹操的不對盤,還不止這麼一次兩次。在國家處於饑荒和戰爭中時,曹操上表請求禁酒。結果孔融多次寫信給曹操,用傲慢失敬的語言表達反對意見。

我們今天為孔融慘死於曹操手下而惋惜,但在曹操心裡,他已經是忍無可忍了。

就像現在,人們常說"不作死就不會死"。孔融為人過於剛硬,不重視社交之道,還三番五次去拔曹操這老虎屁股上的毛,自然,也就被曹操視為得除去的對象。

指动济南
2019-07-11

多數家庭在教育孩子尊老愛幼時,最喜歡講的故事之一是孔融讓梨。因此,孔融在很多幼小的心靈中是美德、智慧的化身,這種形象伴隨著很多人的一生。但是,讓梨之後的孔融怎麼樣了?

答案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這個以從小就擁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最終因為“道德汙點”被處死,而且連累老婆孩子也被誅殺。

令人唏噓的是,孔融一個9歲、一個7歲的孩子死前從容不迫,說出了一句流傳千年的名言: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孔融讓梨”中的孔融後來怎麼樣了?

1、孔融的驚世言論

據《後漢書》、《資治通鑑》等書記載,曹操誅殺孔融前曾陳述其罪狀,其中最難以置信罪狀,是孔融說過如下驚世言論——“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慾發耳。子之於母,亦復奚為?譬如寄物缶中,出則離矣”。

——父與子之間,哪有什麼親情?探求結果的本源,不過是情與欲的產物而已。母與子之間,又怎麼論?也很簡單,比如把一件東西寄放在瓦罐中,拿出東西之後,兩者就不存在什麼關係了。

這番言論在當年無疑是大逆不道的,拿父子、母子的關係進行出位演繹,即使放在今天也會引發爭議。何況是千年之前以孝悌治國的漢朝,何況驚世言論的發表者是孔子的二十世孫……

2、孔融志大才疏,徒有虛名

以“不孝”之名被處死,孔融之死同他讓梨的美德相比反差極大。但“道德汙點”並非他被殺的唯一原因,對此《資治通鑑》有記載,稱他“才疏意廣,訖無成功。高談清教,盈溢官曹,辭氣清雅,可玩而誦,論事考實,難可悉行。但能張磔網羅,而目理甚疏;造次能得人心,久久亦不願附也。其所任用,好奇取異,多剽輕小才。”

“孔融讓梨”中的孔融後來怎麼樣了?

翻譯一下:孔融這個人志大才疏,做不在一件事。喜歡高談闊論,取巧於官府,談吐優雅,讓人玩味傳誦,但所述言論都無法具體實施。他只會口出狂言,言過其實,百般漏洞。雖然一時間可得人心,時間一長人們便看透了不再依附他。他所任用的官員,都是喜好標新立異的人,而且多數愛耍小聰明,性格輕浮。

毫無疑問,這樣一個只會玩嘴皮子,而無實際用處的人,關鍵時刻只會害人害已。對此,史書也曾有過生動的記載。

3、兵敗被曹操收留

這樣的清談名士,和平年代應該可以博得一點兒英名,但在群雄爭霸的東漢末年,孔融竟然還要領兵衝殺——黃巾軍攻打北海郡時,孔融戰敗退守都昌。因兵少糧少,孤立無援,部下勸他聯絡袁紹、曹操、公孫瓚以求自保。

但孔融不聽,倔脾氣一來還把建議者殺了,導致部下離心離德。在袁譚的猛攻下,孔融的部隊傷亡慘重,最後還有數百人。面對困境,孔融一不探查軍情,二不商議對策,三不督戰,仍沉迷於自戀之中。

史載,儘管都昌城外殺聲震天,孔融卻臥在案几上捧著書看,依舊同一幫“粉絲們”高談闊論。最終城破只顧自己逃命,老婆孩子都被俘虜了。不過因為和曹操是老相識,因此被曹操收留,併到朝廷任職。

“孔融讓梨”中的孔融後來怎麼樣了?

4、專以嘲諷曹操為能事

按理說兵敗被曹操收留,還當了朝廷命官,孔融應該安心過好日子,至少要管好自己的嘴巴。但是孔融偏不,此後就專以嘲諷曹操為能事。

曹操打下鄴城,曹丕娶袁熙的妻子甄氏。孔融看不慣了,寫一封信給曹操,說:“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曹操不知何意,就詢問孔融。孔融回答“以今度之,想當然耳。”想想今天所發生的事,對當年的事情就明白了。

曹操沒跟孔融較量嘴上功夫,把帳記到了心裡。後來曹操準備討伐烏桓,孔融又說話了:“大將軍遠征海外,很有本事啊。不過,肅慎曾不進貢木苦矢,丁零偷盜蘇武的牛羊,可以一起討伐!”此番言論無疑是譏笑曹操不自量力、盲目舉兵。

因戰亂田地多有荒蕪,糧食收成一年不如一年。為此,曹操計劃在民間禁酒。孔融寫信給曹操表示反對,而且用言詞“侮慢如常”。同時,還反對曹操封侯,二人還相互寫信,進行論戰甚至罵戰。

5、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最終,無法再容忍的曹操下手處死了孔融,並指出他的5大罪狀:

之一:孔融過去鎮守北海郡,見天下大亂就招集一幫人,圖謀不軌,說:“我本聖人之後,國家被宋人所滅。擁有天下的人,何必一定是卯金刀”。“卯金刀”是指劉姓,意指漢朝江山。

之二:曾與孫權的使者對話,誹謗朝廷。

之三:位列九卿,不遵守禮儀,不戴幘出門,常冒然闖進宮中。

之四:說什麼“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慾發耳。子之於母,亦復奚為?譬如寄物缶中,出則離矣”。

之五:與禰衡相互吹噓,禰衡說孔融是“仲尼不死”;孔融稱禰衡“顏回再生”。實在大逆不道,辱沒聖人聲譽。

“孔融讓梨”中的孔融後來怎麼樣了?

孔融被誅,時年56歲,老婆孩子也被殺。史載,孔融有一兒一女,男9歲、女7歲,寄養在別人家裡。孔融被抓時,二人正在下棋,聞訊不為所動。

人們問他們:“父親被抓,你們還這樣平靜是為什麼?”孩子答:“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哪有巢穴被毀而卵不破的呢?坦然面對即將到來的命運。

在臨死前,妹妹對哥哥說:“若死者有知,能在地下見到父母,這難道不是我們最大的願望?”這樣的孩子被孔融連累而死,讀史的人往往感嘆不已。如果孔融能識時務、知進退,保全家庭和孩子,兩個聰明的孩子在未來也許會有一番作為吧。

圖據網絡,文為指動濟南原創,轉載請註明

作家王麟
2019-09-22

“孔融讓梨”中的孔融後來怎麼樣了?孔融是三國的時代不可多得的奇才,然而因為忤逆了曹操,最後被滿門抄斬。

【孔融其人】

在三國時代,孔融是一個很有名的人,除了傳說中的讓梨故事,還有很多事情,足以令大家敬佩。孔融,字文舉,山東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代孫,父親孔宙,曾為泰山都尉,有一個哥哥叫孔褒。孔文舉很小的時候就是個神童,十歲之時隨父親進入京城洛陽。在當時,洛陽的著名名士河南尹李膺經常閉門謝客,並且揚言,不是當今的名士大儒,休想進我李家的大門。才十歲的孔融很不服氣,就隻身去拜訪。

“孔融讓梨”中的孔融後來怎麼樣了?(孔融智鬥李膺)

孔融獨自一人來到李膺的家門口,對僕人說道:“我和李先生是同族。請報告你的主人,他的客人來了。”李膺就將孔融迎接了進去,問道:“你的祖父難道和我們家族是親戚?”孔融嘻嘻一笑:“當然了,我姓孔,你姓李,我的祖宗是孔仲尼,你的祖宗是李老聃,他們都是有德之人,是後世共同的老師,當然我孔融和李大人你是一家人啊!”此話一出,滿座皆驚。當時太中大夫陳煒來的晚,大家就將剛才發生的事情告訴了他,陳煒滿不在乎地說道:“小的時候聰明,大了就未必!”孔融馬上反脣相譏:“看來陳大人小時候一定是神童了!”李膺大笑:“孔文舉將來必成大器。”

【孔氏一家視死如歸】

“孔融讓梨”中的孔融後來怎麼樣了?黨錮之禍發生後,被太監追殺的督郵張儉一路潛逃到了孔融的的家,因為張儉和孔褒是朋友,張儉就想在這裡避避難,但是孔褒沒在家,只有16歲的孔融在。張儉很失望,也沒說來的原因就想走,孔融看到他灰頭土臉、狼狽不堪,就問道,我的哥哥不在家,難道我就不能幫你忙嗎?就讓張儉住下了。後來事情洩漏,捕快趕來,張儉在孔家的幫助下,得以逃了出去。於是孔褒、孔融和他們的老母親一同下獄。獄官就開始審問誰是主謀,孔融搶先答道:“藏張儉的是我,我認罪。”孔褒趕緊說:“我弟弟歲數小,做不了主,張儉是來求我的,和我弟弟沒關係,抓我下獄吧!”老母親一看急了,說道:“我是一家之主,所有的罪都應該我承擔。”一家人爭著求死,獄官也不知道誰是主犯,就報告給了上級,最終罪名加在了孔褒的頭上。小小年紀的孔融,因為這個英勇行為名揚天下。

【孔融鎮守北海郡】

“孔融讓梨”中的孔融後來怎麼樣了?靈帝死後,天下大亂,董卓進京,當時是司空援的孔融經常頂撞董卓,被老賊收拾了一把,降級成了議郎。當時,鋒芒正健的黃巾軍殺進了北海郡,董卓就讓孔融當了北海相,因此,後世稱之為孔北海。孔融到了北海郡之後,就招兵買馬對抗黃巾軍,還在當地設置學校,安撫百姓,招撫黃巾軍的降虜。後來,黃巾軍多次殺進北海郡,孔融抵擋不住,就派東萊太史慈去向劉備求救,劉備驚訝不已:“天啊,孔北海竟然還知道我劉備的大名啊!

後來,董卓死後,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漢獻帝牢牢掌握在了他的手中,和天下另外一個豪傑袁紹爭奪天下。孔融知道漢室快要完蛋,也不知該依附誰,就繼續在北海郡屯兵自守長達六年時間。有一次袁紹的兒子袁譚來攻,從春天打到了夏天,孔融手下的士兵紛紛戰死,最後只剩下幾百人,有很多次箭如雨下,孔融端坐茶几前邊讀書,邊談笑自若。

【孔融歸附曹孟德】

“孔融讓梨”中的孔融後來怎麼樣了?後來,漢獻帝將孔融召進宮裡,拜為少府,再後來委身曹操。史書對他的這種行為進行了抨擊,認為他“負其高氣,志在靖難,才疏意廣,迄無成功。”這個評價有失偏頗。前兩句對他是褒讚,後兩句是抨擊,說他雖然懷著靖難必死之心以報漢室,但是由於才華所限,也只是想想而已,所以最終沒有成功。在當時,孔融是因為漢獻帝下詔才去的宮裡,漢帝沒死,靖什麼難啊?後來曹操把持朝綱,孔融一直和曹操作對,冷嘲熱諷,最後引來殺身之禍,這算不算以身報國呢?孔融多次和曹操作對,還推薦了一個天下第一狂人禰衡給曹操,結果禰衡把曹操罵了個狗血噴頭。遇見這種軟硬不吃的人,曹操再愛才,再能忍,也早已氣得七竅生煙了,孔融的死命中註定。

【孔融之死】

“孔融讓梨”中的孔融後來怎麼樣了?曹操就讓人羅織罪名,將孔融一舉至於死地。那麼曹操是用什麼罪名殺的孔融呢?

罪狀之一,孔融認為漢室應該滅亡。少府孔融,當年在北海的時候,看見漢室衰微,就招攬徒眾,圖謀不軌,還說,坐天下者,何必卯金刀?(卯金刀就是繁體“劉”字)後來還和孫權同謀,誹謗朝廷。

罪狀之二,孔融宣傳不忠不孝、大逆不道之言。孔融作為少府、朝廷命官,經常是到處晃盪,還和狂人禰衡說,父親和兒子有什麼親近的啊?兒子只不過是父親情慾做愛的副產品;母親和兒子有什麼親近的啊?母親生孩子就像瓶子中的水,倒完就完了。這兩個狂人還互相吹捧,禰衡說孔融是不死仲尼,孔融說禰衡是顏回轉世,大逆不道,立馬誅殺。

“孔融讓梨”中的孔融後來怎麼樣了?這些罪狀,純屬羅織罪名,但是在那個以孝治國的年代,說那些話確實是大逆不道,孔北海和妻子最終被殺而死,孔融死時56歲。孔北海有兩個孩子,男孩9歲,女孩7歲,在捕快進入家門抓孔融之時,兩個孩子正在下棋,沒哭也沒鬧,那些捕快很奇怪,就問他們:“你們的父親就要被抓走了,你們為何還不起來?還有心思下棋?”兩個孩子答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後來,兩個孩子寄居在別人家裡,主人做了一些肉湯,男孩就想喝幾口,女孩說道:“現在我們遭受的禍患還沒完呢,也活不了幾天了,你現在還想嚐嚐肉味啊?”男孩痛哭一番就不喝了。結果這些話傳進了曹操的耳朵裡,曹操大怒,於是連兩個孩子一併殺死了。在臨刑前,女孩對哥哥說道:“如果死後有靈,還能見到父母,那也瞭解了我們的一樁心願啊!”從容赴死,聞者流涕。

清风明月话历史
2019-12-15

“孔融讓梨”這個故事相信大家都有耳聞吧,講的是孔融在4歲時,懂得把好的大的,留給別人,而自己吃點虧也無所謂,小小年紀的孔融就懂得謙讓確認令人稱道,而且此人聰明過人,被稱為神童,但是因為性格上的缺陷,最終悲劇收場,下面我們一起聊聊他的故事。

史書上記載孔融有才,義士,但是此人恃才傲物,時常寫一些文章議論朝政。他在曹操的大營擔任了將相大臣,主管工程、建設一方面工作,卓有成效,受到了曹操的重視。

然而,曹操一向是個既愛才又妒才且防才的梟雄,而孔融恃才傲物的性格缺陷終究把他自己推向殺頭的邊緣。

“孔融讓梨”中的孔融後來怎麼樣了?

(孔融讓梨)

三國有一人姓楊,名曰楊彪,位置在太尉級別,因為此人和袁術聯姻,所以曹操汙衊楊,說他想要廢帝,於是派人將其逮捕,判他為叛逆之罪。可是,孔融聽說此事後,知道乃是曹操的陰謀,十分憤懣,當即跑去和曹操理論,說楊家四代清德,全國欽佩。

《周書》上記載:

“父子兄弟,有罪都不能連及,怎麼能把袁術的罪歸於楊公呢?”

《周書》

孔融顯然道的乃是實情,可是滿堂的大臣除了孔融之外,誰也不吭一聲。因為他們知道,隻手遮天的曹操說出去的話就是潑出去的水,又豈會收回,所以誰也不敢吭聲得罪曹操。

於是,曹操命令滿寵去審理楊彪一案。說起滿寵,此人雖是曹操的手下,但為人做事上卻與曹操不同,他在審理楊彪一案時,暗中走了孔融的路線,把楊彪救了出來。曹操也是個明白人,得知審判結果後,知道是孔融暗中搗鬼,心中恨得是牙齒髮癢。

“孔融讓梨”中的孔融後來怎麼樣了?

(孔融劇照)

有一次,曹操帶兵攻下鄴城,大肆屠殺鄴城百姓,袁紹家的婦人女子也不能倖免。曹操的兒子曹丕看中袁熙的妻子甄氏的美貌,暗中娶了她。孔融便寫了一封信給曹操,說:“武王伐紂,把妲己賞賜給周公。”

曹操看後莫名其妙,問孔融這個典故出自哪裡。孔融笑了笑,答說:“我是按照現在的事情考量了一下,想當然的一種說法。”你說孔融這樣諷刺曹操,如果你是曹操,你會受得了嗎?

公元208年,曹操想要攻打荊州,想乘機除掉孔融。可是孔融乃是當世名士,豈能說殺便殺。要想殺他,一定要給他按個讓天下人心服口服的罪名才行,於是曹操讓郗慮任御史大夫,暗中去搜集孔融的罪名。

郗慮一向和孔融不和。他上任後,立即暗中搜索孔融之錯。很快,郗慮在孔融曾經一句話上大做文章,“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卯金刀就是繁體的“劉”字。從這句話中,定了孔融謀反的罪行。

單單一個罪行怕是不行,郗慮也夠敬業的,接著又收集了孔融不孝的言論。

“孔融讓梨”中的孔融後來怎麼樣了?

(孔融劇照)

有一次,在鬧饑荒時,孔融曾說過這樣的話,“如果父親不好,寧肯把東西讓給別人吃,讓父親餓死”,對於母親,孔融還有這樣的觀點,母親和兒子沒有什麼愛,就像一件東西暫時寄放在瓦罐裡,倒出來後雙方就毫無關係了。

曹操很高明,藉以不孝罪和謀反罪將孔融和妻兒一起誅殺,使其既遵循孝道,又維護漢室。

孔融的死並非曹操的一手策劃而終結的,這只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而已。雖說曹操的精明和姦詐讓孔融無辜送了性命,但是孔融自命清高,恃才傲物的性格缺陷註定了他的人生悲劇,確實令人唏噓。

大国春秋
2019-12-10

孔融因為將大的梨子留給家人,自己選擇小的,而被當做謙讓的教育典範廣泛流傳至家喻戶曉。那孔融將大梨子給了誰呢,是給了他的哥哥孔褒。後來他的哥哥用生命還了孔融的人情。“孔融讓梨”中的孔融後來怎麼樣了?

事情是這樣的,當時一個宦官的家人仗著自己家的權勢在當地做盡了壞事,於是有一個士大夫並上書告他們的狀。這件事讓這個宦官知道了,便誣告士大夫勾結同黨,朝廷便下令要緝拿士大夫問罪。士大夫便逃亡來到了孔家的門口,開門的孔融收留了士大夫。但是不久就被朝廷發現了,士大夫逃走了,上面來人問他們孔家的私藏和放走逃犯罪。“孔融讓梨”中的孔融後來怎麼樣了?

孔融說收留士大夫的人是我,應該我來承擔罪責。但是官府的人認為孔融的年紀太小,沒有能力和責任來承擔這一切,便抓了孔融的哥哥。後來孔褒被砍了頭。之後的孔融卻漸漸步入了歧途。

孔融從小就很有天分喜歡讀書,自己家裡的藏書又多,成年後是一個學問淵博的名士,並做了官。一年他回鄉祭祖,要求讓當地的百姓都要哀悼他的父親。很多百姓和他家非親非故,根本就哭不出來。孔融很生氣,殺掉了一個不夠在他父親墳墓前不夠傷心的人,嚇得百姓們都使勁地哭泣。這也引起了當地人的強烈不滿,但是有沒有人敢站出來對抗他。“孔融讓梨”中的孔融後來怎麼樣了?

後來孔融為曹操效力,但是孔融自認為別人的學識和能力都趕不上他,就連曹操也不放在眼裡。當別的文人或者曹操提出什麼想法的時候,孔融總是找其他理由反駁他們。在孔融看來,他覺得顯示了他多角度看問題的能力。但是文人和曹操卻覺得孔融和他們不對付,故意抬槓的。加上孔融喜歡在家裡宴請文人名士,這也引起了曹操的猜疑。這時正好有人來誣告他,曹操就讓手下將孔融和家人殺掉了。而孔融死掉後,也沒有人願意或者敢去收屍。

李三万的三万里
2019-08-08

被曹操所殺,因政見不合,孔融尊漢等原因。孔融和曹操鬧到不可開交,尚有一個過程,在這過程中,許多因素釀成了一系列無法調和的矛盾。1.孔融堅持投漢不投曹的政治態度,始終不肯歸入曹操政治陣營。

“孔融讓梨”中的孔融後來怎麼樣了?

孔融,以其正統觀親附漢室,受到了獻帝的青睞,“南陽王馮、東海王祗薨,帝傷其早歿,欲為修四時之祭,以訪於融。”獻帝訪孔融,雖未顯露出什麼出格之情,然其君臣間的投合,卻成為曹操的一塊心病,加深了對孔融的異己感覺。

“孔融讓梨”中的孔融後來怎麼樣了?

2.孔融接過士人清議的傳統,以士人對現實政治批判的道義,對曹操及其集團某些不符合儒家道德觀的行為,以及他持有異議的軍事舉動,冷嘲熱諷。孔融對曹操有過多次直接且尖銳的批評:“初,曹操攻屠鄴城,袁氏婦子多見侵略,而操子丕私納袁熙妻甄氏,融乃與操書,稱‘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操不悟,後問出何經典。對曰:‘以今度之,想當然耳。’後操討烏桓,又嘲之曰:‘大將軍遠征,蕭條海外。昔肅慎不貢楛矢,丁零盜蘇武牛羊,並可案也。

“孔融讓梨”中的孔融後來怎麼樣了?

天飞鹤
2019-10-31

孔融言辭過於激烈,曹操禁酒之令,孔融多次反對,言辭過於侮慢,說堯不喝酒不能成聖,夏桀、商紂因為美色亡國,現在卻不禁止婚姻。孔融言論多是如此,在當時,這屬於偏邪跌宕,不拘正理,這種言論是十分不被認可的,孔融又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孫,名重天下,曹操是很擔心這種不正的言論思想擴散的,就十分不喜,然後郗慮見風使舵,就用計把孔融的官免了。後來又拜為太中大夫,但是積怨已深,這時候路粹就開始給他鉤織罪名,比如孔融不遵朝儀,禿巾微行,就是不加幘。比如他說:我大聖之後,而見滅於宋,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就是說他是孔子之後,《史記》:孔丘,聖人之後,滅於宋。這裡的聖人說的是商湯,而孔子的六代祖孔父嘉被宋華督所殺,而卯金刀就是劉。這有點“謀反”的味道。比較有名的就是孔融的父母無恩論,這個我支持,父之於子,當有何親,實為情慾發耳,子之於母,亦復奚為,譬如寄物缻中,出則離矣。父子之間沒什麼恩情,只是性慾罷了,而母子之間,就好比把東西從缶中到了出來而已。類似的還有很多,就以此為名把他殺了,下獄棄市。

香橙有颗酸涩心
2019-01-04

孔融是孔子的後人,因四歲讓梨而一舉成名,而他的結局卻不怎麼好。孔融擔任過北海相,但當時天下並不太平,他自己又對打仗這一方面一無所知,所以被打的很慘。隨後調回了朝廷,被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當招攬天下名士的工具。
“孔融讓梨”中的孔融後來怎麼樣了?

孔融其人本來就口無遮攔,經常出言頂撞曹操,只是曹操因為為了天下名士才隱忍沒有發作。赤壁之戰前夕,曹操下發禁酒令,可孔融其人最愛喝酒,嘲諷曹操


"天上有顆‘酒旗’星,地下有個‘酒泉’郡,人有海量稱‘酒德’,帝堯‘千鍾’稱聖人。您如果非要禁酒,就把婚姻也禁止算了。"曹操實在無法再忍受了,認為天下名士來的差不多,孔融已失去其價值,於是以"招合徒眾欲圖不軌、謗訕朝廷、不尊超儀"等罪名將孔融殺了。
“孔融讓梨”中的孔融後來怎麼樣了?

然赤壁之戰大敗而歸,曹操名望一跌再跌,名士見殺了孔融,又敗成這樣,便不去曹營。為此,曹操懊悔不已。
“孔融讓梨”中的孔融後來怎麼樣了?

历史研习社
2019-09-21

“孔融讓梨”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要像孔融學習。孔融四歲就已經懂得謙讓了,想來長大之後是個了不起的人物。那麼孔融後來到底怎麼樣了呢?
“孔融讓梨”中的孔融後來怎麼樣了?
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孫,出身士族。史書稱孔融年幼時期就富有“異才”。孔融十歲的時候跟隨父親前去京師拜訪當時的名士李膺。名士可不是隨便見的,孔融直接對李膺的門人說自己與李膺是世交,要求見李膺。當門人將孔融帶到李膺面前時,李膺詢問他祖上是否是世交。孔融一本正經地回答說,我們的祖先孔子和老子可是好友啊!在場的人無不覺得小孔融很機智。這個故事還沒有完,太中大夫陳來晚了,旁人就把孔融機智的表現告訴了他。不以為然的陳韙卻認為“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孔融聽了,立馬回擊說“按你這麼說,你小時候也一定很聰明瞭”,巧妙地諷刺了陳煒。
真正讓孔融成名的是“一門爭死”事件。孔融哥哥孔褒的朋友張儉與中常侍侯覽結怨,侯覽追捕張儉。張儉逃至孔家,孔褒不在,問明情況後孔融將他藏了起來,後來事情敗露。孔融和孔褒都被捕。孔融說自己將張儉藏了起來,願死。孔褒說張儉是自己的朋友,自己願意承擔責任。最後他們的母親說自己作為母親同樣有責任,也願意一死。最終孔褒死了,孔融一舉成名。
興平二年,劉備推薦孔融任青州刺史,一年後袁紹之子袁譚攻打青州,孔融出逃。之後,孔融投入曹操門下。
曹操向來愛才,知人善任,他讓孔融任將作大臣,主管工程、建設。孔融在職位上表現得不錯,曹操很器重他。但曹操也是很妒才的人,尤其是像楊修那種恃才傲物,鋒芒畢露的。很不幸的是,孔融就是這樣的人,最後孔融就是被曹操所殺。
“孔融讓梨”中的孔融後來怎麼樣了?
孔融恃才傲物,看不慣了就對對方一番冷嘲熱諷,對上司曹操也這樣。但孔融並不是一開始就與曹操作對,他一度將匡扶漢室的希望放到曹操上,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掌握實權後,孔融與曹操的關係就愈發緊張了。
曹操攻下鄴城後,曹丕私自搶佔了袁紹的兒媳婦甄氏。孔融就對曹操說,想必當年武王伐紂的時候將妲己賜給了周公。曹操想不明白就問孔融這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孔融叫曹操聯繫最近的事情想想看就明白了。曹操這才明白孔融其實是在挖苦自己。
最讓曹操不滿就是孔融反對禁酒。當時糧食短缺,為了節約糧食,曹操以酒能亂國為名主張禁酒。孔融不同意,還引經據典做了《與曹丞相論酒禁書》,羅列了眾多反禁酒的理由。他先羅列了酒的種種作用,後面則說到女人亦能亂國,乾脆禁止婚姻好了。這話對於愛女人的曹操的來說無疑就是赤裸裸的嘲諷。曹操更不看慣孔融了。再者孔融與劉備關係很好,萬一孔融出來為劉備說話就麻煩了。曹操決意除去孔融,但是孔融名動天下,不能隨意殺,一定得找到合適的理由。
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劉表,素與孔融不和的郗慮被任命為御史大夫,負責糾察百官,五天後孔融和妻兒就被斬首了。
“孔融讓梨”中的孔融後來怎麼樣了?
孔融的罪名有兩條,一是謀反罪。從前孔融在北海任職的時候,看到皇室不安寧,招合徒眾,意欲謀反,並揚言說“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卯金刀就是繁體的“劉”字。後來孔融和孫權的使臣談話時,又毀謗朝廷。二是不孝。孔融不尊重先賢,他曾和禰衡互相吹噓,禰衡稱孔融是“仲尼不死”,孔融恭維禰衡是“顏回復生”。孔融稱父母與之沒有什麼親密的關係,不過就像是將一件東西暫時寄放在瓦罐裡,東西倒出來之後,兩者就沒有什麼關係了。
孔融是否真的不忠不孝現在還未可知,但是孔融確實說過這些“大逆不道”的話。兼具不忠不孝兩大罪狀的孔融與儒家的忠孝之道相悖,已經無法翻身。曹操既除去了孔融又顯示自己維護漢室的“決心”,一舉兩得。
孔融之所以落得如此下場與他狂放的姿態分不開,這是他最大的特點也是致他於死地的缺點。
參考資料:
韓國良:《孔融之死——兼論孔融的儒教觀》,《山東高等教育》,2006年12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