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患上了“恐清症”,被清軍吊打,百萬大軍真的是紙糊的嗎?

10 個回答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
2019-05-30

讓我們回顧一下李自成與大清的對抗,看看李自成軍到底“恐清”否。

明朝滅亡前,滿清與李自成的接觸

在大明被推翻前,滿清已經密切注意到了關內的農民起義軍。

皇太極、多爾袞都曾經致書李自成,希望建立“反明聯盟”,多爾袞甚至曾經說過想與李自成“平分天下”。

因此,李自成、滿清,此時都應該很清楚的瞭解到對方的存在。

尤其是李自成,他應該能預感到大清的很可能軍事能力要強於自己。

讓我們回顧一下李自成與大清的對抗,看看李自成軍到底“恐清”否。

明朝滅亡前,滿清與李自成的接觸

在大明被推翻前,滿清已經密切注意到了關內的農民起義軍。

皇太極、多爾袞都曾經致書李自成,希望建立“反明聯盟”,多爾袞甚至曾經說過想與李自成“平分天下”。

因此,李自成、滿清,此時都應該很清楚的瞭解到對方的存在。

尤其是李自成,他應該能預感到大清的很可能軍事能力要強於自己。

秦良玉、盧象升、洪承疇,許多與農民軍交戰時戰績不錯的明朝將領,在與清軍作戰時,成績都不理想。許多農民軍打不過的對手,都是在遼東戰場上被清軍解決掉了。

精心謀劃的滿清和錯判形勢的李自成

在李自成軍開始向北京進軍時,清軍就已經意識到天下形勢可能大變,已準備進軍中原。

四月初四,范文程上書:“今我國雖與明爭天下,實與流寇角也”,積極準備入關作戰。四月初九,清軍就出動,準備從密雲、薊等地入關,不給李自成喘息之機。

讓我們回顧一下李自成與大清的對抗,看看李自成軍到底“恐清”否。

明朝滅亡前,滿清與李自成的接觸

在大明被推翻前,滿清已經密切注意到了關內的農民起義軍。

皇太極、多爾袞都曾經致書李自成,希望建立“反明聯盟”,多爾袞甚至曾經說過想與李自成“平分天下”。

因此,李自成、滿清,此時都應該很清楚的瞭解到對方的存在。

尤其是李自成,他應該能預感到大清的很可能軍事能力要強於自己。

秦良玉、盧象升、洪承疇,許多與農民軍交戰時戰績不錯的明朝將領,在與清軍作戰時,成績都不理想。許多農民軍打不過的對手,都是在遼東戰場上被清軍解決掉了。

精心謀劃的滿清和錯判形勢的李自成

在李自成軍開始向北京進軍時,清軍就已經意識到天下形勢可能大變,已準備進軍中原。

四月初四,范文程上書:“今我國雖與明爭天下,實與流寇角也”,積極準備入關作戰。四月初九,清軍就出動,準備從密雲、薊等地入關,不給李自成喘息之機。

滿清入主中原,沒有范文程、洪承疇,恐怕沒那麼容易。

在接到吳三桂的求援信後,立即改變路線,進軍山海關。

而李自成則似乎無視清朝的存在,依然以明朝的殘餘勢力為主要競爭對手。

對吳三桂家庭的虐待不是一個個例,許多舊明勢力的人物都遭到了農民軍的“清算”,這些人物,大多數都已經投降李自成,並且都是李自成“百萬大軍”的一員。

因此,自然就有題中所問的“百萬大軍”不堪一擊之說了。許多舊明過來的部隊,儘管歸降了李自成,但和李闖王不是一條心,李闖王也沒把他們當自己人!一旦遇到挫折,這些部隊當然很快就反目!

山海關,20萬對18萬

“逼反”吳三桂,李自成發起了“山海關之戰”。

第一階段:20萬對4萬

從戰役的第一階段看,大順軍的戰鬥力依然保留非常完善。

在與大名鼎鼎的關寧鐵騎作戰中,大順軍進展順利,徹底壓制了吳三桂軍。儘管20萬壓制4萬不大光彩,但想想當年在關內被盧象升等人吊打,大順軍的實力進步還是是非常大的。

讓我們回顧一下李自成與大清的對抗,看看李自成軍到底“恐清”否。

明朝滅亡前,滿清與李自成的接觸

在大明被推翻前,滿清已經密切注意到了關內的農民起義軍。

皇太極、多爾袞都曾經致書李自成,希望建立“反明聯盟”,多爾袞甚至曾經說過想與李自成“平分天下”。

因此,李自成、滿清,此時都應該很清楚的瞭解到對方的存在。

尤其是李自成,他應該能預感到大清的很可能軍事能力要強於自己。

秦良玉、盧象升、洪承疇,許多與農民軍交戰時戰績不錯的明朝將領,在與清軍作戰時,成績都不理想。許多農民軍打不過的對手,都是在遼東戰場上被清軍解決掉了。

精心謀劃的滿清和錯判形勢的李自成

在李自成軍開始向北京進軍時,清軍就已經意識到天下形勢可能大變,已準備進軍中原。

四月初四,范文程上書:“今我國雖與明爭天下,實與流寇角也”,積極準備入關作戰。四月初九,清軍就出動,準備從密雲、薊等地入關,不給李自成喘息之機。

滿清入主中原,沒有范文程、洪承疇,恐怕沒那麼容易。

在接到吳三桂的求援信後,立即改變路線,進軍山海關。

而李自成則似乎無視清朝的存在,依然以明朝的殘餘勢力為主要競爭對手。

對吳三桂家庭的虐待不是一個個例,許多舊明勢力的人物都遭到了農民軍的“清算”,這些人物,大多數都已經投降李自成,並且都是李自成“百萬大軍”的一員。

因此,自然就有題中所問的“百萬大軍”不堪一擊之說了。許多舊明過來的部隊,儘管歸降了李自成,但和李闖王不是一條心,李闖王也沒把他們當自己人!一旦遇到挫折,這些部隊當然很快就反目!

山海關,20萬對18萬

“逼反”吳三桂,李自成發起了“山海關之戰”。

第一階段:20萬對4萬

從戰役的第一階段看,大順軍的戰鬥力依然保留非常完善。

在與大名鼎鼎的關寧鐵騎作戰中,大順軍進展順利,徹底壓制了吳三桂軍。儘管20萬壓制4萬不大光彩,但想想當年在關內被盧象升等人吊打,大順軍的實力進步還是是非常大的。

但此時,已經發生了一個至關重要的事情。原本部署於切斷清軍與吳三桂連續的2萬唐通軍被清軍擊潰。此時李自成應該很清楚形勢了。

第二階段:20萬對18萬

李自成在得知情況後,迅速加強了對吳三桂的進攻,決心趁清軍尚未抵達時,拿下山海關。

做這個決定,李自成似乎低估了清軍的機動力。他與吳三桂軍已經交手,對吳三桂軍的防務能力應該有清晰判斷,但對於清軍大部隊抵達戰場的速度或許判斷失誤。

不就,多爾袞軍抵達,吳三桂入清營剃髮,兩軍合流。

讓我們回顧一下李自成與大清的對抗,看看李自成軍到底“恐清”否。

明朝滅亡前,滿清與李自成的接觸

在大明被推翻前,滿清已經密切注意到了關內的農民起義軍。

皇太極、多爾袞都曾經致書李自成,希望建立“反明聯盟”,多爾袞甚至曾經說過想與李自成“平分天下”。

因此,李自成、滿清,此時都應該很清楚的瞭解到對方的存在。

尤其是李自成,他應該能預感到大清的很可能軍事能力要強於自己。

秦良玉、盧象升、洪承疇,許多與農民軍交戰時戰績不錯的明朝將領,在與清軍作戰時,成績都不理想。許多農民軍打不過的對手,都是在遼東戰場上被清軍解決掉了。

精心謀劃的滿清和錯判形勢的李自成

在李自成軍開始向北京進軍時,清軍就已經意識到天下形勢可能大變,已準備進軍中原。

四月初四,范文程上書:“今我國雖與明爭天下,實與流寇角也”,積極準備入關作戰。四月初九,清軍就出動,準備從密雲、薊等地入關,不給李自成喘息之機。

滿清入主中原,沒有范文程、洪承疇,恐怕沒那麼容易。

在接到吳三桂的求援信後,立即改變路線,進軍山海關。

而李自成則似乎無視清朝的存在,依然以明朝的殘餘勢力為主要競爭對手。

對吳三桂家庭的虐待不是一個個例,許多舊明勢力的人物都遭到了農民軍的“清算”,這些人物,大多數都已經投降李自成,並且都是李自成“百萬大軍”的一員。

因此,自然就有題中所問的“百萬大軍”不堪一擊之說了。許多舊明過來的部隊,儘管歸降了李自成,但和李闖王不是一條心,李闖王也沒把他們當自己人!一旦遇到挫折,這些部隊當然很快就反目!

山海關,20萬對18萬

“逼反”吳三桂,李自成發起了“山海關之戰”。

第一階段:20萬對4萬

從戰役的第一階段看,大順軍的戰鬥力依然保留非常完善。

在與大名鼎鼎的關寧鐵騎作戰中,大順軍進展順利,徹底壓制了吳三桂軍。儘管20萬壓制4萬不大光彩,但想想當年在關內被盧象升等人吊打,大順軍的實力進步還是是非常大的。

但此時,已經發生了一個至關重要的事情。原本部署於切斷清軍與吳三桂連續的2萬唐通軍被清軍擊潰。此時李自成應該很清楚形勢了。

第二階段:20萬對18萬

李自成在得知情況後,迅速加強了對吳三桂的進攻,決心趁清軍尚未抵達時,拿下山海關。

做這個決定,李自成似乎低估了清軍的機動力。他與吳三桂軍已經交手,對吳三桂軍的防務能力應該有清晰判斷,但對於清軍大部隊抵達戰場的速度或許判斷失誤。

不就,多爾袞軍抵達,吳三桂入清營剃髮,兩軍合流。

吳三桂剃髮後,14萬清軍生力軍援助4萬吳三桂軍,對陣已疲勞的李自成20萬軍,雙方形勢已經臨近逆轉。

李自成在搶攻失敗後,“自北山橫亙入海,嚴陣以待”。

多爾袞軍“向海列陣,三桂分兵於右翼之末”,準備集中優勢兵力突擊。

在清軍與大順軍交手前,就已是攻守易勢了。

列陣時大風不止,雙方互相看不清形勢。

風停後,吳三桂當炮灰率先進攻,苦戰良久。農民軍此時雖有優勢,但漸漸疲憊。

此時,多爾袞以正白、鑲白2萬騎兵,從吳三桂右邊殺出。疲憊的農民軍對這支虎狼之師的突擊難以招架,“白旗所至,風捲潮湧,皆披靡莫能當”。

讓我們回顧一下李自成與大清的對抗,看看李自成軍到底“恐清”否。

明朝滅亡前,滿清與李自成的接觸

在大明被推翻前,滿清已經密切注意到了關內的農民起義軍。

皇太極、多爾袞都曾經致書李自成,希望建立“反明聯盟”,多爾袞甚至曾經說過想與李自成“平分天下”。

因此,李自成、滿清,此時都應該很清楚的瞭解到對方的存在。

尤其是李自成,他應該能預感到大清的很可能軍事能力要強於自己。

秦良玉、盧象升、洪承疇,許多與農民軍交戰時戰績不錯的明朝將領,在與清軍作戰時,成績都不理想。許多農民軍打不過的對手,都是在遼東戰場上被清軍解決掉了。

精心謀劃的滿清和錯判形勢的李自成

在李自成軍開始向北京進軍時,清軍就已經意識到天下形勢可能大變,已準備進軍中原。

四月初四,范文程上書:“今我國雖與明爭天下,實與流寇角也”,積極準備入關作戰。四月初九,清軍就出動,準備從密雲、薊等地入關,不給李自成喘息之機。

滿清入主中原,沒有范文程、洪承疇,恐怕沒那麼容易。

在接到吳三桂的求援信後,立即改變路線,進軍山海關。

而李自成則似乎無視清朝的存在,依然以明朝的殘餘勢力為主要競爭對手。

對吳三桂家庭的虐待不是一個個例,許多舊明勢力的人物都遭到了農民軍的“清算”,這些人物,大多數都已經投降李自成,並且都是李自成“百萬大軍”的一員。

因此,自然就有題中所問的“百萬大軍”不堪一擊之說了。許多舊明過來的部隊,儘管歸降了李自成,但和李闖王不是一條心,李闖王也沒把他們當自己人!一旦遇到挫折,這些部隊當然很快就反目!

山海關,20萬對18萬

“逼反”吳三桂,李自成發起了“山海關之戰”。

第一階段:20萬對4萬

從戰役的第一階段看,大順軍的戰鬥力依然保留非常完善。

在與大名鼎鼎的關寧鐵騎作戰中,大順軍進展順利,徹底壓制了吳三桂軍。儘管20萬壓制4萬不大光彩,但想想當年在關內被盧象升等人吊打,大順軍的實力進步還是是非常大的。

但此時,已經發生了一個至關重要的事情。原本部署於切斷清軍與吳三桂連續的2萬唐通軍被清軍擊潰。此時李自成應該很清楚形勢了。

第二階段:20萬對18萬

李自成在得知情況後,迅速加強了對吳三桂的進攻,決心趁清軍尚未抵達時,拿下山海關。

做這個決定,李自成似乎低估了清軍的機動力。他與吳三桂軍已經交手,對吳三桂軍的防務能力應該有清晰判斷,但對於清軍大部隊抵達戰場的速度或許判斷失誤。

不就,多爾袞軍抵達,吳三桂入清營剃髮,兩軍合流。

吳三桂剃髮後,14萬清軍生力軍援助4萬吳三桂軍,對陣已疲勞的李自成20萬軍,雙方形勢已經臨近逆轉。

李自成在搶攻失敗後,“自北山橫亙入海,嚴陣以待”。

多爾袞軍“向海列陣,三桂分兵於右翼之末”,準備集中優勢兵力突擊。

在清軍與大順軍交手前,就已是攻守易勢了。

列陣時大風不止,雙方互相看不清形勢。

風停後,吳三桂當炮灰率先進攻,苦戰良久。農民軍此時雖有優勢,但漸漸疲憊。

此時,多爾袞以正白、鑲白2萬騎兵,從吳三桂右邊殺出。疲憊的農民軍對這支虎狼之師的突擊難以招架,“白旗所至,風捲潮湧,皆披靡莫能當”。

敵軍疲勞時,騎兵突擊的威力會得到加強

下午,多爾袞見農民軍陣勢已亂,發起全軍出擊,李自成本想“麾後軍益進”,挽回戰局,但被勸住,只得返回北京。

從山海關之戰來看,清軍出手後,農民軍確實迅速失利。但這並非農民軍畏懼怯戰,只是久戰疲憊,無力招架了。

潼關大戰,英勇的農民軍

滿清入北京後,依然把農民軍視為最大的威脅。尤其是李自成反攻懷慶後,大清把原本要討伐南明的多鐸部調來一起進攻農民軍。

大清兵分兩路,一路自山西攻陝北入關中,一路走潼關。

讓我們回顧一下李自成與大清的對抗,看看李自成軍到底“恐清”否。

明朝滅亡前,滿清與李自成的接觸

在大明被推翻前,滿清已經密切注意到了關內的農民起義軍。

皇太極、多爾袞都曾經致書李自成,希望建立“反明聯盟”,多爾袞甚至曾經說過想與李自成“平分天下”。

因此,李自成、滿清,此時都應該很清楚的瞭解到對方的存在。

尤其是李自成,他應該能預感到大清的很可能軍事能力要強於自己。

秦良玉、盧象升、洪承疇,許多與農民軍交戰時戰績不錯的明朝將領,在與清軍作戰時,成績都不理想。許多農民軍打不過的對手,都是在遼東戰場上被清軍解決掉了。

精心謀劃的滿清和錯判形勢的李自成

在李自成軍開始向北京進軍時,清軍就已經意識到天下形勢可能大變,已準備進軍中原。

四月初四,范文程上書:“今我國雖與明爭天下,實與流寇角也”,積極準備入關作戰。四月初九,清軍就出動,準備從密雲、薊等地入關,不給李自成喘息之機。

滿清入主中原,沒有范文程、洪承疇,恐怕沒那麼容易。

在接到吳三桂的求援信後,立即改變路線,進軍山海關。

而李自成則似乎無視清朝的存在,依然以明朝的殘餘勢力為主要競爭對手。

對吳三桂家庭的虐待不是一個個例,許多舊明勢力的人物都遭到了農民軍的“清算”,這些人物,大多數都已經投降李自成,並且都是李自成“百萬大軍”的一員。

因此,自然就有題中所問的“百萬大軍”不堪一擊之說了。許多舊明過來的部隊,儘管歸降了李自成,但和李闖王不是一條心,李闖王也沒把他們當自己人!一旦遇到挫折,這些部隊當然很快就反目!

山海關,20萬對18萬

“逼反”吳三桂,李自成發起了“山海關之戰”。

第一階段:20萬對4萬

從戰役的第一階段看,大順軍的戰鬥力依然保留非常完善。

在與大名鼎鼎的關寧鐵騎作戰中,大順軍進展順利,徹底壓制了吳三桂軍。儘管20萬壓制4萬不大光彩,但想想當年在關內被盧象升等人吊打,大順軍的實力進步還是是非常大的。

但此時,已經發生了一個至關重要的事情。原本部署於切斷清軍與吳三桂連續的2萬唐通軍被清軍擊潰。此時李自成應該很清楚形勢了。

第二階段:20萬對18萬

李自成在得知情況後,迅速加強了對吳三桂的進攻,決心趁清軍尚未抵達時,拿下山海關。

做這個決定,李自成似乎低估了清軍的機動力。他與吳三桂軍已經交手,對吳三桂軍的防務能力應該有清晰判斷,但對於清軍大部隊抵達戰場的速度或許判斷失誤。

不就,多爾袞軍抵達,吳三桂入清營剃髮,兩軍合流。

吳三桂剃髮後,14萬清軍生力軍援助4萬吳三桂軍,對陣已疲勞的李自成20萬軍,雙方形勢已經臨近逆轉。

李自成在搶攻失敗後,“自北山橫亙入海,嚴陣以待”。

多爾袞軍“向海列陣,三桂分兵於右翼之末”,準備集中優勢兵力突擊。

在清軍與大順軍交手前,就已是攻守易勢了。

列陣時大風不止,雙方互相看不清形勢。

風停後,吳三桂當炮灰率先進攻,苦戰良久。農民軍此時雖有優勢,但漸漸疲憊。

此時,多爾袞以正白、鑲白2萬騎兵,從吳三桂右邊殺出。疲憊的農民軍對這支虎狼之師的突擊難以招架,“白旗所至,風捲潮湧,皆披靡莫能當”。

敵軍疲勞時,騎兵突擊的威力會得到加強

下午,多爾袞見農民軍陣勢已亂,發起全軍出擊,李自成本想“麾後軍益進”,挽回戰局,但被勸住,只得返回北京。

從山海關之戰來看,清軍出手後,農民軍確實迅速失利。但這並非農民軍畏懼怯戰,只是久戰疲憊,無力招架了。

潼關大戰,英勇的農民軍

滿清入北京後,依然把農民軍視為最大的威脅。尤其是李自成反攻懷慶後,大清把原本要討伐南明的多鐸部調來一起進攻農民軍。

大清兵分兩路,一路自山西攻陝北入關中,一路走潼關。



為了加強戰力,大清調蒙古各部參戰。

因此,李自成此時面對的,是大明王朝先後舉全國之力對抗的蒙古和滿清,以及大明王朝自己最精銳的關寧鐵騎!

就在李自成領軍往陝北抵抗時,得知清軍已經在潼關附近立營,急忙前往潼關。

因此,潼關之戰,李自成表面是防守方,但因為陝北方向形勢緊張,因此,李自成沒有時間長期堅守,必須迅速擊敗潼關方向之敵。

在連續的出擊後,李自成擊敗不了八旗軍,即使精心組織,出敵背後的騎兵夾擊也失利。

讓我們回顧一下李自成與大清的對抗,看看李自成軍到底“恐清”否。

明朝滅亡前,滿清與李自成的接觸

在大明被推翻前,滿清已經密切注意到了關內的農民起義軍。

皇太極、多爾袞都曾經致書李自成,希望建立“反明聯盟”,多爾袞甚至曾經說過想與李自成“平分天下”。

因此,李自成、滿清,此時都應該很清楚的瞭解到對方的存在。

尤其是李自成,他應該能預感到大清的很可能軍事能力要強於自己。

秦良玉、盧象升、洪承疇,許多與農民軍交戰時戰績不錯的明朝將領,在與清軍作戰時,成績都不理想。許多農民軍打不過的對手,都是在遼東戰場上被清軍解決掉了。

精心謀劃的滿清和錯判形勢的李自成

在李自成軍開始向北京進軍時,清軍就已經意識到天下形勢可能大變,已準備進軍中原。

四月初四,范文程上書:“今我國雖與明爭天下,實與流寇角也”,積極準備入關作戰。四月初九,清軍就出動,準備從密雲、薊等地入關,不給李自成喘息之機。

滿清入主中原,沒有范文程、洪承疇,恐怕沒那麼容易。

在接到吳三桂的求援信後,立即改變路線,進軍山海關。

而李自成則似乎無視清朝的存在,依然以明朝的殘餘勢力為主要競爭對手。

對吳三桂家庭的虐待不是一個個例,許多舊明勢力的人物都遭到了農民軍的“清算”,這些人物,大多數都已經投降李自成,並且都是李自成“百萬大軍”的一員。

因此,自然就有題中所問的“百萬大軍”不堪一擊之說了。許多舊明過來的部隊,儘管歸降了李自成,但和李闖王不是一條心,李闖王也沒把他們當自己人!一旦遇到挫折,這些部隊當然很快就反目!

山海關,20萬對18萬

“逼反”吳三桂,李自成發起了“山海關之戰”。

第一階段:20萬對4萬

從戰役的第一階段看,大順軍的戰鬥力依然保留非常完善。

在與大名鼎鼎的關寧鐵騎作戰中,大順軍進展順利,徹底壓制了吳三桂軍。儘管20萬壓制4萬不大光彩,但想想當年在關內被盧象升等人吊打,大順軍的實力進步還是是非常大的。

但此時,已經發生了一個至關重要的事情。原本部署於切斷清軍與吳三桂連續的2萬唐通軍被清軍擊潰。此時李自成應該很清楚形勢了。

第二階段:20萬對18萬

李自成在得知情況後,迅速加強了對吳三桂的進攻,決心趁清軍尚未抵達時,拿下山海關。

做這個決定,李自成似乎低估了清軍的機動力。他與吳三桂軍已經交手,對吳三桂軍的防務能力應該有清晰判斷,但對於清軍大部隊抵達戰場的速度或許判斷失誤。

不就,多爾袞軍抵達,吳三桂入清營剃髮,兩軍合流。

吳三桂剃髮後,14萬清軍生力軍援助4萬吳三桂軍,對陣已疲勞的李自成20萬軍,雙方形勢已經臨近逆轉。

李自成在搶攻失敗後,“自北山橫亙入海,嚴陣以待”。

多爾袞軍“向海列陣,三桂分兵於右翼之末”,準備集中優勢兵力突擊。

在清軍與大順軍交手前,就已是攻守易勢了。

列陣時大風不止,雙方互相看不清形勢。

風停後,吳三桂當炮灰率先進攻,苦戰良久。農民軍此時雖有優勢,但漸漸疲憊。

此時,多爾袞以正白、鑲白2萬騎兵,從吳三桂右邊殺出。疲憊的農民軍對這支虎狼之師的突擊難以招架,“白旗所至,風捲潮湧,皆披靡莫能當”。

敵軍疲勞時,騎兵突擊的威力會得到加強

下午,多爾袞見農民軍陣勢已亂,發起全軍出擊,李自成本想“麾後軍益進”,挽回戰局,但被勸住,只得返回北京。

從山海關之戰來看,清軍出手後,農民軍確實迅速失利。但這並非農民軍畏懼怯戰,只是久戰疲憊,無力招架了。

潼關大戰,英勇的農民軍

滿清入北京後,依然把農民軍視為最大的威脅。尤其是李自成反攻懷慶後,大清把原本要討伐南明的多鐸部調來一起進攻農民軍。

大清兵分兩路,一路自山西攻陝北入關中,一路走潼關。



為了加強戰力,大清調蒙古各部參戰。

因此,李自成此時面對的,是大明王朝先後舉全國之力對抗的蒙古和滿清,以及大明王朝自己最精銳的關寧鐵騎!

就在李自成領軍往陝北抵抗時,得知清軍已經在潼關附近立營,急忙前往潼關。

因此,潼關之戰,李自成表面是防守方,但因為陝北方向形勢緊張,因此,李自成沒有時間長期堅守,必須迅速擊敗潼關方向之敵。

在連續的出擊後,李自成擊敗不了八旗軍,即使精心組織,出敵背後的騎兵夾擊也失利。

就作戰過程,李自成軍無疑是英勇的,都拼盡了全力作戰,並沒有“恐清”。

隨後,清軍紅衣大炮抵達,轟擊潼關,李自成軍依然最後組織了僅存的騎兵突擊,失禮後被迫退回西安。

潼關大戰,李自成軍算是盡力了,打不過真就是打不過。

結局,並非是逃跑,卻攪亂全局

李自成“恐清症”的最大證據是潼關戰後,不打清軍,調頭南下去打南明。

果真如此?

在潼關之戰失敗後,李自成意識到面對兩路來敵,陝西已無法支持,決心入湖北,整合資源再戰清軍。

在武昌的左良玉,擁有幾十萬大軍,面對李自成殘軍,並沒有興趣(勇氣去打,而是東下去打南明“除奸”了)。

面對這種情況,不管是李自成,還是滿清就意識到南明已經不堪一擊,此時應該迅速攻取南明,於是,大家都以南明為攻略目標了。

只是清軍速度快,迅速攻下江南,李自成東下不成,調頭湖北時被殺。

李自成餘部堅持與滿清交戰數十年。

警惕“恐x症”

李自成集團與滿清集團的決策能力弱,李自成軍比清軍(不管是八旗還是關寧鐵騎)戰鬥力弱,這是事實,談不上“恐清症”。

這些年我們沒少吃“恐x症”的虧。

讓我們回顧一下李自成與大清的對抗,看看李自成軍到底“恐清”否。

明朝滅亡前,滿清與李自成的接觸

在大明被推翻前,滿清已經密切注意到了關內的農民起義軍。

皇太極、多爾袞都曾經致書李自成,希望建立“反明聯盟”,多爾袞甚至曾經說過想與李自成“平分天下”。

因此,李自成、滿清,此時都應該很清楚的瞭解到對方的存在。

尤其是李自成,他應該能預感到大清的很可能軍事能力要強於自己。

秦良玉、盧象升、洪承疇,許多與農民軍交戰時戰績不錯的明朝將領,在與清軍作戰時,成績都不理想。許多農民軍打不過的對手,都是在遼東戰場上被清軍解決掉了。

精心謀劃的滿清和錯判形勢的李自成

在李自成軍開始向北京進軍時,清軍就已經意識到天下形勢可能大變,已準備進軍中原。

四月初四,范文程上書:“今我國雖與明爭天下,實與流寇角也”,積極準備入關作戰。四月初九,清軍就出動,準備從密雲、薊等地入關,不給李自成喘息之機。

滿清入主中原,沒有范文程、洪承疇,恐怕沒那麼容易。

在接到吳三桂的求援信後,立即改變路線,進軍山海關。

而李自成則似乎無視清朝的存在,依然以明朝的殘餘勢力為主要競爭對手。

對吳三桂家庭的虐待不是一個個例,許多舊明勢力的人物都遭到了農民軍的“清算”,這些人物,大多數都已經投降李自成,並且都是李自成“百萬大軍”的一員。

因此,自然就有題中所問的“百萬大軍”不堪一擊之說了。許多舊明過來的部隊,儘管歸降了李自成,但和李闖王不是一條心,李闖王也沒把他們當自己人!一旦遇到挫折,這些部隊當然很快就反目!

山海關,20萬對18萬

“逼反”吳三桂,李自成發起了“山海關之戰”。

第一階段:20萬對4萬

從戰役的第一階段看,大順軍的戰鬥力依然保留非常完善。

在與大名鼎鼎的關寧鐵騎作戰中,大順軍進展順利,徹底壓制了吳三桂軍。儘管20萬壓制4萬不大光彩,但想想當年在關內被盧象升等人吊打,大順軍的實力進步還是是非常大的。

但此時,已經發生了一個至關重要的事情。原本部署於切斷清軍與吳三桂連續的2萬唐通軍被清軍擊潰。此時李自成應該很清楚形勢了。

第二階段:20萬對18萬

李自成在得知情況後,迅速加強了對吳三桂的進攻,決心趁清軍尚未抵達時,拿下山海關。

做這個決定,李自成似乎低估了清軍的機動力。他與吳三桂軍已經交手,對吳三桂軍的防務能力應該有清晰判斷,但對於清軍大部隊抵達戰場的速度或許判斷失誤。

不就,多爾袞軍抵達,吳三桂入清營剃髮,兩軍合流。

吳三桂剃髮後,14萬清軍生力軍援助4萬吳三桂軍,對陣已疲勞的李自成20萬軍,雙方形勢已經臨近逆轉。

李自成在搶攻失敗後,“自北山橫亙入海,嚴陣以待”。

多爾袞軍“向海列陣,三桂分兵於右翼之末”,準備集中優勢兵力突擊。

在清軍與大順軍交手前,就已是攻守易勢了。

列陣時大風不止,雙方互相看不清形勢。

風停後,吳三桂當炮灰率先進攻,苦戰良久。農民軍此時雖有優勢,但漸漸疲憊。

此時,多爾袞以正白、鑲白2萬騎兵,從吳三桂右邊殺出。疲憊的農民軍對這支虎狼之師的突擊難以招架,“白旗所至,風捲潮湧,皆披靡莫能當”。

敵軍疲勞時,騎兵突擊的威力會得到加強

下午,多爾袞見農民軍陣勢已亂,發起全軍出擊,李自成本想“麾後軍益進”,挽回戰局,但被勸住,只得返回北京。

從山海關之戰來看,清軍出手後,農民軍確實迅速失利。但這並非農民軍畏懼怯戰,只是久戰疲憊,無力招架了。

潼關大戰,英勇的農民軍

滿清入北京後,依然把農民軍視為最大的威脅。尤其是李自成反攻懷慶後,大清把原本要討伐南明的多鐸部調來一起進攻農民軍。

大清兵分兩路,一路自山西攻陝北入關中,一路走潼關。



為了加強戰力,大清調蒙古各部參戰。

因此,李自成此時面對的,是大明王朝先後舉全國之力對抗的蒙古和滿清,以及大明王朝自己最精銳的關寧鐵騎!

就在李自成領軍往陝北抵抗時,得知清軍已經在潼關附近立營,急忙前往潼關。

因此,潼關之戰,李自成表面是防守方,但因為陝北方向形勢緊張,因此,李自成沒有時間長期堅守,必須迅速擊敗潼關方向之敵。

在連續的出擊後,李自成擊敗不了八旗軍,即使精心組織,出敵背後的騎兵夾擊也失利。

就作戰過程,李自成軍無疑是英勇的,都拼盡了全力作戰,並沒有“恐清”。

隨後,清軍紅衣大炮抵達,轟擊潼關,李自成軍依然最後組織了僅存的騎兵突擊,失禮後被迫退回西安。

潼關大戰,李自成軍算是盡力了,打不過真就是打不過。

結局,並非是逃跑,卻攪亂全局

李自成“恐清症”的最大證據是潼關戰後,不打清軍,調頭南下去打南明。

果真如此?

在潼關之戰失敗後,李自成意識到面對兩路來敵,陝西已無法支持,決心入湖北,整合資源再戰清軍。

在武昌的左良玉,擁有幾十萬大軍,面對李自成殘軍,並沒有興趣(勇氣去打,而是東下去打南明“除奸”了)。

面對這種情況,不管是李自成,還是滿清就意識到南明已經不堪一擊,此時應該迅速攻取南明,於是,大家都以南明為攻略目標了。

只是清軍速度快,迅速攻下江南,李自成東下不成,調頭湖北時被殺。

李自成餘部堅持與滿清交戰數十年。

警惕“恐x症”

李自成集團與滿清集團的決策能力弱,李自成軍比清軍(不管是八旗還是關寧鐵騎)戰鬥力弱,這是事實,談不上“恐清症”。

這些年我們沒少吃“恐x症”的虧。



早些年中國足球還算亞洲準一流時,打不過韓國,天天提“恐韓”。現在呢?偶爾能打過韓國了,又如何?

中國足球不是因為恐韓而弱,李自成也不是單單戰鬥力不如八旗而敗亡。

當身為“異族的”滿清和南明眉來眼去,把蒙古各部、漢八旗、關寧鐵騎一起糾集起來進攻李自成時,李自成軍和張獻忠的農民軍兄弟幹了一仗;李自成還殺了自己帳下猛人李巖;最後,他自己也是被漢人團練所殺。

看了這些,您還是認為李自成是敗於恐清嗎?

滿清再強,以滿人八旗之力是入主不了中原的。大明、大順再大,也是經不起內耗的。夫妻不和,外人欺。

陆弃
2019-05-28

李自成的“恐清症”完全是胡說八道,李自成的百萬從來沒有聚集起來與清軍進行過正面較量,反而是隻有半數兵力在與清軍交戰。

李自成的“恐清症”完全是胡說八道,李自成的百萬從來沒有聚集起來與清軍進行過正面較量,反而是隻有半數兵力在與清軍交戰。

鼠疫幫助清軍

1644年李自成率領不到2萬的農民起義軍攻佔北京之後建立大順政權,聽聞吳三桂反叛歸清之後10萬大軍兵發山海關,與漢奸吳三桂的關寧鐵騎交戰,眼看關寧鐵騎逐漸不支,清軍騎兵從後方偷襲,李自成兵敗率領不到3萬大軍兵敗至北京。

按照現在的研究發現,李自成攻入北京之後,大軍就感染了鼠疫,兵員得不到補充,雖然清軍入關時只有5萬大軍,但是人家全都是騎兵不怕鼠疫。而李自成的軍隊多以步兵為主,當時10萬大軍有多少能戰的要打一個大大的折扣。

李自成的“恐清症”完全是胡說八道,李自成的百萬從來沒有聚集起來與清軍進行過正面較量,反而是隻有半數兵力在與清軍交戰。

鼠疫幫助清軍

1644年李自成率領不到2萬的農民起義軍攻佔北京之後建立大順政權,聽聞吳三桂反叛歸清之後10萬大軍兵發山海關,與漢奸吳三桂的關寧鐵騎交戰,眼看關寧鐵騎逐漸不支,清軍騎兵從後方偷襲,李自成兵敗率領不到3萬大軍兵敗至北京。

按照現在的研究發現,李自成攻入北京之後,大軍就感染了鼠疫,兵員得不到補充,雖然清軍入關時只有5萬大軍,但是人家全都是騎兵不怕鼠疫。而李自成的軍隊多以步兵為主,當時10萬大軍有多少能戰的要打一個大大的折扣。

戰略出現問題

北京是一個燙手的山芋,在沒有絕對的實力之前,千萬不要攻佔前朝的首都。攻佔了北京的大順軍正好給了清軍一個理由,為崇禎皇帝報仇。可李自成偏偏這樣幹了,導致兩面受敵一面要防著清軍,另一面一面又要防著江南的明軍,不能集中自己的全部兵力來和清軍進行決戰。而反觀清軍在潼關吃了幾個小敗仗之後,立即調動全部的主力來和李自成進行決戰,最終一戰擊潰李自成的主力軍隊,攆的李自成下江南,最終在小村落裡被農民所殺。

李自成的“恐清症”完全是胡說八道,李自成的百萬從來沒有聚集起來與清軍進行過正面較量,反而是隻有半數兵力在與清軍交戰。

鼠疫幫助清軍

1644年李自成率領不到2萬的農民起義軍攻佔北京之後建立大順政權,聽聞吳三桂反叛歸清之後10萬大軍兵發山海關,與漢奸吳三桂的關寧鐵騎交戰,眼看關寧鐵騎逐漸不支,清軍騎兵從後方偷襲,李自成兵敗率領不到3萬大軍兵敗至北京。

按照現在的研究發現,李自成攻入北京之後,大軍就感染了鼠疫,兵員得不到補充,雖然清軍入關時只有5萬大軍,但是人家全都是騎兵不怕鼠疫。而李自成的軍隊多以步兵為主,當時10萬大軍有多少能戰的要打一個大大的折扣。

戰略出現問題

北京是一個燙手的山芋,在沒有絕對的實力之前,千萬不要攻佔前朝的首都。攻佔了北京的大順軍正好給了清軍一個理由,為崇禎皇帝報仇。可李自成偏偏這樣幹了,導致兩面受敵一面要防著清軍,另一面一面又要防著江南的明軍,不能集中自己的全部兵力來和清軍進行決戰。而反觀清軍在潼關吃了幾個小敗仗之後,立即調動全部的主力來和李自成進行決戰,最終一戰擊潰李自成的主力軍隊,攆的李自成下江南,最終在小村落裡被農民所殺。

李自成手下缺乏像樣的謀士,不能為李自成提出奪取天下的戰略。像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佔領南京之後,謀士朱升提出的戰略為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後又有謀士提出先取江南富庶之地,再剪去元大都左右屏障才一舉定鼎中原。

驴和熊猫
2019-07-13

崇禎十七年正月,李自成率農民軍攻克西安,隨即在此正式建立了農民政權,國號大順,改元永昌,以該年為永昌元年。

李自成稱新順王,並改名自晟。同年二月,大順農民軍兵分兩路,一路由先期進入山西的驍將劉芳亮率領,從平陽經陽城,再翻越巍巍太行山進入河南北部,先攻取衛輝、彰德等地,然後經真定北上,目的是牽制明朝南路援軍;另一路是主力,由李自成親率,浩蕩渡過黃河後,先取太原,傳檄各州縣,揭露明王朝的種種罪狀,並大造聲勢。在此前的崇禎九年夏天,李自成走出低谷,在商洛重舉義旗,以新的姿態率農民軍從陝西搗入河南,轉戰河南各地,並招納了大批河南饑民,隊伍迅速擴張至數十萬眾。

崇禎十七年正月,李自成率農民軍攻克西安,隨即在此正式建立了農民政權,國號大順,改元永昌,以該年為永昌元年。

李自成稱新順王,並改名自晟。同年二月,大順農民軍兵分兩路,一路由先期進入山西的驍將劉芳亮率領,從平陽經陽城,再翻越巍巍太行山進入河南北部,先攻取衛輝、彰德等地,然後經真定北上,目的是牽制明朝南路援軍;另一路是主力,由李自成親率,浩蕩渡過黃河後,先取太原,傳檄各州縣,揭露明王朝的種種罪狀,並大造聲勢。在此前的崇禎九年夏天,李自成走出低谷,在商洛重舉義旗,以新的姿態率農民軍從陝西搗入河南,轉戰河南各地,並招納了大批河南饑民,隊伍迅速擴張至數十萬眾。

崇禎十四年初,李自成率軍一舉攻克洛陽,俘殺明福王朱常洵,聲勢大振。此後,他三次圍攻開封而不克,竟瘋狂下令決黃河堤壩引水灌城,遂釀成了一場驚天慘禍……之後,李自成接連取得項城、襄城、朱仙鎮、郟縣、汝寧五大戰役的勝利,擒殺明朝兵部尚書、陝西總督傅宗龍、汪喬年,陣斃陝督楊文嶽,擊潰新晉陝督、名將孫傳庭。

《明史》哀嘆曰:“傳庭死,明亡矣”。孫傳庭能征善戰,極富軍事才能,被視為拱衛明朝最後的中流砥柱,他的死意味著明軍精銳主力損失殆盡,明廷滅亡只是時間問題了。

至此,中原之地全被農民軍掌控,大順軍還兼併了其他幾股農民軍,比如羅汝才、袁時中的部隊,部眾近百萬,李自成遂成為明末農民軍的絕對主力。

崇禎十七年正月,李自成率農民軍攻克西安,隨即在此正式建立了農民政權,國號大順,改元永昌,以該年為永昌元年。

李自成稱新順王,並改名自晟。同年二月,大順農民軍兵分兩路,一路由先期進入山西的驍將劉芳亮率領,從平陽經陽城,再翻越巍巍太行山進入河南北部,先攻取衛輝、彰德等地,然後經真定北上,目的是牽制明朝南路援軍;另一路是主力,由李自成親率,浩蕩渡過黃河後,先取太原,傳檄各州縣,揭露明王朝的種種罪狀,並大造聲勢。在此前的崇禎九年夏天,李自成走出低谷,在商洛重舉義旗,以新的姿態率農民軍從陝西搗入河南,轉戰河南各地,並招納了大批河南饑民,隊伍迅速擴張至數十萬眾。

崇禎十四年初,李自成率軍一舉攻克洛陽,俘殺明福王朱常洵,聲勢大振。此後,他三次圍攻開封而不克,竟瘋狂下令決黃河堤壩引水灌城,遂釀成了一場驚天慘禍……之後,李自成接連取得項城、襄城、朱仙鎮、郟縣、汝寧五大戰役的勝利,擒殺明朝兵部尚書、陝西總督傅宗龍、汪喬年,陣斃陝督楊文嶽,擊潰新晉陝督、名將孫傳庭。

《明史》哀嘆曰:“傳庭死,明亡矣”。孫傳庭能征善戰,極富軍事才能,被視為拱衛明朝最後的中流砥柱,他的死意味著明軍精銳主力損失殆盡,明廷滅亡只是時間問題了。

至此,中原之地全被農民軍掌控,大順軍還兼併了其他幾股農民軍,比如羅汝才、袁時中的部隊,部眾近百萬,李自成遂成為明末農民軍的絕對主力。


李自成率大軍進入山西后,明軍紛紛歸降,農民群起響應,克太原、大同,然後進入河北宣府南下,於崇禎十七年三月二十八日圍困北京。崇禎拒絕了李自成提出的與其均分天下並由朝廷出銀犒賞將士的提議,農民軍開始大舉攻城。

次日,在明宮太監曹化淳等人的接應下,大順軍攻入北京城。崇禎帝朱由檢倉惶自縊於煤山。立國276年的明帝國滅亡。李自成進京後,明廷在北方的殘餘勢力只餘駐防山海關外的總兵吳三桂了。

李自成雖意識到自己的勁敵是剽悍善戰的吳三桂,也認識到吳三桂擁有戰力凶猛的“關寧鐵騎”,事關邊防的安危與否,但連戰連捷、攻克帝都讓他有些輕敵,僅派明降將、權將軍唐通和明降臣、兵部侍郎左懋第攜帶軍需物資與金銀財寶前往山海關招撫。

崇禎十七年正月,李自成率農民軍攻克西安,隨即在此正式建立了農民政權,國號大順,改元永昌,以該年為永昌元年。

李自成稱新順王,並改名自晟。同年二月,大順農民軍兵分兩路,一路由先期進入山西的驍將劉芳亮率領,從平陽經陽城,再翻越巍巍太行山進入河南北部,先攻取衛輝、彰德等地,然後經真定北上,目的是牽制明朝南路援軍;另一路是主力,由李自成親率,浩蕩渡過黃河後,先取太原,傳檄各州縣,揭露明王朝的種種罪狀,並大造聲勢。在此前的崇禎九年夏天,李自成走出低谷,在商洛重舉義旗,以新的姿態率農民軍從陝西搗入河南,轉戰河南各地,並招納了大批河南饑民,隊伍迅速擴張至數十萬眾。

崇禎十四年初,李自成率軍一舉攻克洛陽,俘殺明福王朱常洵,聲勢大振。此後,他三次圍攻開封而不克,竟瘋狂下令決黃河堤壩引水灌城,遂釀成了一場驚天慘禍……之後,李自成接連取得項城、襄城、朱仙鎮、郟縣、汝寧五大戰役的勝利,擒殺明朝兵部尚書、陝西總督傅宗龍、汪喬年,陣斃陝督楊文嶽,擊潰新晉陝督、名將孫傳庭。

《明史》哀嘆曰:“傳庭死,明亡矣”。孫傳庭能征善戰,極富軍事才能,被視為拱衛明朝最後的中流砥柱,他的死意味著明軍精銳主力損失殆盡,明廷滅亡只是時間問題了。

至此,中原之地全被農民軍掌控,大順軍還兼併了其他幾股農民軍,比如羅汝才、袁時中的部隊,部眾近百萬,李自成遂成為明末農民軍的絕對主力。


李自成率大軍進入山西后,明軍紛紛歸降,農民群起響應,克太原、大同,然後進入河北宣府南下,於崇禎十七年三月二十八日圍困北京。崇禎拒絕了李自成提出的與其均分天下並由朝廷出銀犒賞將士的提議,農民軍開始大舉攻城。

次日,在明宮太監曹化淳等人的接應下,大順軍攻入北京城。崇禎帝朱由檢倉惶自縊於煤山。立國276年的明帝國滅亡。李自成進京後,明廷在北方的殘餘勢力只餘駐防山海關外的總兵吳三桂了。

李自成雖意識到自己的勁敵是剽悍善戰的吳三桂,也認識到吳三桂擁有戰力凶猛的“關寧鐵騎”,事關邊防的安危與否,但連戰連捷、攻克帝都讓他有些輕敵,僅派明降將、權將軍唐通和明降臣、兵部侍郎左懋第攜帶軍需物資與金銀財寶前往山海關招撫。


吳三桂得知崇禎自掛煤山的消息後正在彷徨,見李自成派人前來招降,便準備接受,後聞李自成在北京嚮明降官大肆追餉,並聽說老父吳襄被拘禁拷虐,愛妾陳圓圓被大順權將軍劉宗敏霸佔,怒不可遏,遂半道而歸,回山海關後打跑唐通,據關起兵反叛,並派人出關向清睿親王多爾袞求援。

李自成大怒,於四月二十一日親率劉宗敏、李過等悍將並六萬精銳東下直撲山海關。為防止吳三桂向東退卻,李自成派李過引兩萬奇兵繞到三桂軍後,以截斷其逃路,自己則率大軍從西面夾擊吳軍。在關外一片石兩軍遭遇,戰鬥剛一打響就很激烈 。

隨李自成東征的數萬大順軍將士大都是身經百戰的老兵,他們人人奮勇,個個爭先,突入敵陣大砍大殺,很快佔據了上風,吳三桂的關寧軍雖素稱彪悍,但畢竟人少,漸漸有些抵擋不住了。

崇禎十七年正月,李自成率農民軍攻克西安,隨即在此正式建立了農民政權,國號大順,改元永昌,以該年為永昌元年。

李自成稱新順王,並改名自晟。同年二月,大順農民軍兵分兩路,一路由先期進入山西的驍將劉芳亮率領,從平陽經陽城,再翻越巍巍太行山進入河南北部,先攻取衛輝、彰德等地,然後經真定北上,目的是牽制明朝南路援軍;另一路是主力,由李自成親率,浩蕩渡過黃河後,先取太原,傳檄各州縣,揭露明王朝的種種罪狀,並大造聲勢。在此前的崇禎九年夏天,李自成走出低谷,在商洛重舉義旗,以新的姿態率農民軍從陝西搗入河南,轉戰河南各地,並招納了大批河南饑民,隊伍迅速擴張至數十萬眾。

崇禎十四年初,李自成率軍一舉攻克洛陽,俘殺明福王朱常洵,聲勢大振。此後,他三次圍攻開封而不克,竟瘋狂下令決黃河堤壩引水灌城,遂釀成了一場驚天慘禍……之後,李自成接連取得項城、襄城、朱仙鎮、郟縣、汝寧五大戰役的勝利,擒殺明朝兵部尚書、陝西總督傅宗龍、汪喬年,陣斃陝督楊文嶽,擊潰新晉陝督、名將孫傳庭。

《明史》哀嘆曰:“傳庭死,明亡矣”。孫傳庭能征善戰,極富軍事才能,被視為拱衛明朝最後的中流砥柱,他的死意味著明軍精銳主力損失殆盡,明廷滅亡只是時間問題了。

至此,中原之地全被農民軍掌控,大順軍還兼併了其他幾股農民軍,比如羅汝才、袁時中的部隊,部眾近百萬,李自成遂成為明末農民軍的絕對主力。


李自成率大軍進入山西后,明軍紛紛歸降,農民群起響應,克太原、大同,然後進入河北宣府南下,於崇禎十七年三月二十八日圍困北京。崇禎拒絕了李自成提出的與其均分天下並由朝廷出銀犒賞將士的提議,農民軍開始大舉攻城。

次日,在明宮太監曹化淳等人的接應下,大順軍攻入北京城。崇禎帝朱由檢倉惶自縊於煤山。立國276年的明帝國滅亡。李自成進京後,明廷在北方的殘餘勢力只餘駐防山海關外的總兵吳三桂了。

李自成雖意識到自己的勁敵是剽悍善戰的吳三桂,也認識到吳三桂擁有戰力凶猛的“關寧鐵騎”,事關邊防的安危與否,但連戰連捷、攻克帝都讓他有些輕敵,僅派明降將、權將軍唐通和明降臣、兵部侍郎左懋第攜帶軍需物資與金銀財寶前往山海關招撫。


吳三桂得知崇禎自掛煤山的消息後正在彷徨,見李自成派人前來招降,便準備接受,後聞李自成在北京嚮明降官大肆追餉,並聽說老父吳襄被拘禁拷虐,愛妾陳圓圓被大順權將軍劉宗敏霸佔,怒不可遏,遂半道而歸,回山海關後打跑唐通,據關起兵反叛,並派人出關向清睿親王多爾袞求援。

李自成大怒,於四月二十一日親率劉宗敏、李過等悍將並六萬精銳東下直撲山海關。為防止吳三桂向東退卻,李自成派李過引兩萬奇兵繞到三桂軍後,以截斷其逃路,自己則率大軍從西面夾擊吳軍。在關外一片石兩軍遭遇,戰鬥剛一打響就很激烈 。

隨李自成東征的數萬大順軍將士大都是身經百戰的老兵,他們人人奮勇,個個爭先,突入敵陣大砍大殺,很快佔據了上風,吳三桂的關寧軍雖素稱彪悍,但畢竟人少,漸漸有些抵擋不住了。


正在吳三桂軍動搖之際,早已埋伏在四周山野間的清軍聒噪而出,氣勢洶洶的席捲而來,原來是多爾袞依約發兵夾擊農民軍。

因事發突然,正埋頭苦戰的大順軍措手不及,瞬間被凶悍的清軍射倒、砍倒一大片。因眾寡懸殊,大順軍傷亡慘重,勢漸不支,李自成僅率少數殘兵敗將倉皇敗退回北京。

李自成慘敗山海關的消息引發京師震動,北京城裡人心惶惶,秩序大亂。明朝的降官、降將紛紛出城南逃,各地本已依附大順的明軍將領、官紳或叛降滿清,或據城抗拒自成,對農民軍發起反噬。因政策失誤加上農民軍自身素質侷限,此時的李自成和大順軍已不復往日之威,也漸漸失去了民心。

大順永昌元年(1644)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心知大勢已去,遂倉猝即帝位,次日即慌亂離京經晉入陝,試圖以老家陝西為基地東山再起。

崇禎十七年正月,李自成率農民軍攻克西安,隨即在此正式建立了農民政權,國號大順,改元永昌,以該年為永昌元年。

李自成稱新順王,並改名自晟。同年二月,大順農民軍兵分兩路,一路由先期進入山西的驍將劉芳亮率領,從平陽經陽城,再翻越巍巍太行山進入河南北部,先攻取衛輝、彰德等地,然後經真定北上,目的是牽制明朝南路援軍;另一路是主力,由李自成親率,浩蕩渡過黃河後,先取太原,傳檄各州縣,揭露明王朝的種種罪狀,並大造聲勢。在此前的崇禎九年夏天,李自成走出低谷,在商洛重舉義旗,以新的姿態率農民軍從陝西搗入河南,轉戰河南各地,並招納了大批河南饑民,隊伍迅速擴張至數十萬眾。

崇禎十四年初,李自成率軍一舉攻克洛陽,俘殺明福王朱常洵,聲勢大振。此後,他三次圍攻開封而不克,竟瘋狂下令決黃河堤壩引水灌城,遂釀成了一場驚天慘禍……之後,李自成接連取得項城、襄城、朱仙鎮、郟縣、汝寧五大戰役的勝利,擒殺明朝兵部尚書、陝西總督傅宗龍、汪喬年,陣斃陝督楊文嶽,擊潰新晉陝督、名將孫傳庭。

《明史》哀嘆曰:“傳庭死,明亡矣”。孫傳庭能征善戰,極富軍事才能,被視為拱衛明朝最後的中流砥柱,他的死意味著明軍精銳主力損失殆盡,明廷滅亡只是時間問題了。

至此,中原之地全被農民軍掌控,大順軍還兼併了其他幾股農民軍,比如羅汝才、袁時中的部隊,部眾近百萬,李自成遂成為明末農民軍的絕對主力。


李自成率大軍進入山西后,明軍紛紛歸降,農民群起響應,克太原、大同,然後進入河北宣府南下,於崇禎十七年三月二十八日圍困北京。崇禎拒絕了李自成提出的與其均分天下並由朝廷出銀犒賞將士的提議,農民軍開始大舉攻城。

次日,在明宮太監曹化淳等人的接應下,大順軍攻入北京城。崇禎帝朱由檢倉惶自縊於煤山。立國276年的明帝國滅亡。李自成進京後,明廷在北方的殘餘勢力只餘駐防山海關外的總兵吳三桂了。

李自成雖意識到自己的勁敵是剽悍善戰的吳三桂,也認識到吳三桂擁有戰力凶猛的“關寧鐵騎”,事關邊防的安危與否,但連戰連捷、攻克帝都讓他有些輕敵,僅派明降將、權將軍唐通和明降臣、兵部侍郎左懋第攜帶軍需物資與金銀財寶前往山海關招撫。


吳三桂得知崇禎自掛煤山的消息後正在彷徨,見李自成派人前來招降,便準備接受,後聞李自成在北京嚮明降官大肆追餉,並聽說老父吳襄被拘禁拷虐,愛妾陳圓圓被大順權將軍劉宗敏霸佔,怒不可遏,遂半道而歸,回山海關後打跑唐通,據關起兵反叛,並派人出關向清睿親王多爾袞求援。

李自成大怒,於四月二十一日親率劉宗敏、李過等悍將並六萬精銳東下直撲山海關。為防止吳三桂向東退卻,李自成派李過引兩萬奇兵繞到三桂軍後,以截斷其逃路,自己則率大軍從西面夾擊吳軍。在關外一片石兩軍遭遇,戰鬥剛一打響就很激烈 。

隨李自成東征的數萬大順軍將士大都是身經百戰的老兵,他們人人奮勇,個個爭先,突入敵陣大砍大殺,很快佔據了上風,吳三桂的關寧軍雖素稱彪悍,但畢竟人少,漸漸有些抵擋不住了。


正在吳三桂軍動搖之際,早已埋伏在四周山野間的清軍聒噪而出,氣勢洶洶的席捲而來,原來是多爾袞依約發兵夾擊農民軍。

因事發突然,正埋頭苦戰的大順軍措手不及,瞬間被凶悍的清軍射倒、砍倒一大片。因眾寡懸殊,大順軍傷亡慘重,勢漸不支,李自成僅率少數殘兵敗將倉皇敗退回北京。

李自成慘敗山海關的消息引發京師震動,北京城裡人心惶惶,秩序大亂。明朝的降官、降將紛紛出城南逃,各地本已依附大順的明軍將領、官紳或叛降滿清,或據城抗拒自成,對農民軍發起反噬。因政策失誤加上農民軍自身素質侷限,此時的李自成和大順軍已不復往日之威,也漸漸失去了民心。

大順永昌元年(1644)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心知大勢已去,遂倉猝即帝位,次日即慌亂離京經晉入陝,試圖以老家陝西為基地東山再起。


李自成兵敗山海關和放棄北京逃竄的消息一傳出,滿清睿親王多爾袞大喜過望,本只想乘機入關大肆劫掠一番的他迅速調整戰略,命吳三桂為前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佔領了北京以及周邊的大片區域。李自成浴血苦戰多年,費勁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推翻了大明,卻輕易被多爾袞搶去了勝利果實。

客觀的說,李自成是很有軍事才幹的,否則也不可能以摧枯拉朽之勢橫掃百萬明軍、滅掉大明的。山海關一戰,在吳三桂和多爾袞的夾擊下,其最精銳的數萬老兵幾乎全軍覆沒,對他來說是一次傷筋動骨的巨損,加上清軍的凶悍讓他留下了刻骨銘心的印象,使他和大順將士們似乎患上了“恐清症” 。

史載,大順軍退出北京後,只要一碰見清軍,往日對明軍的銳氣便一掃而光,只要軍中有人高呼“辮子軍來了”!全軍便會鬥志全無,魂飛魄散,有時竟一鬨而散。

崇禎十七年正月,李自成率農民軍攻克西安,隨即在此正式建立了農民政權,國號大順,改元永昌,以該年為永昌元年。

李自成稱新順王,並改名自晟。同年二月,大順農民軍兵分兩路,一路由先期進入山西的驍將劉芳亮率領,從平陽經陽城,再翻越巍巍太行山進入河南北部,先攻取衛輝、彰德等地,然後經真定北上,目的是牽制明朝南路援軍;另一路是主力,由李自成親率,浩蕩渡過黃河後,先取太原,傳檄各州縣,揭露明王朝的種種罪狀,並大造聲勢。在此前的崇禎九年夏天,李自成走出低谷,在商洛重舉義旗,以新的姿態率農民軍從陝西搗入河南,轉戰河南各地,並招納了大批河南饑民,隊伍迅速擴張至數十萬眾。

崇禎十四年初,李自成率軍一舉攻克洛陽,俘殺明福王朱常洵,聲勢大振。此後,他三次圍攻開封而不克,竟瘋狂下令決黃河堤壩引水灌城,遂釀成了一場驚天慘禍……之後,李自成接連取得項城、襄城、朱仙鎮、郟縣、汝寧五大戰役的勝利,擒殺明朝兵部尚書、陝西總督傅宗龍、汪喬年,陣斃陝督楊文嶽,擊潰新晉陝督、名將孫傳庭。

《明史》哀嘆曰:“傳庭死,明亡矣”。孫傳庭能征善戰,極富軍事才能,被視為拱衛明朝最後的中流砥柱,他的死意味著明軍精銳主力損失殆盡,明廷滅亡只是時間問題了。

至此,中原之地全被農民軍掌控,大順軍還兼併了其他幾股農民軍,比如羅汝才、袁時中的部隊,部眾近百萬,李自成遂成為明末農民軍的絕對主力。


李自成率大軍進入山西后,明軍紛紛歸降,農民群起響應,克太原、大同,然後進入河北宣府南下,於崇禎十七年三月二十八日圍困北京。崇禎拒絕了李自成提出的與其均分天下並由朝廷出銀犒賞將士的提議,農民軍開始大舉攻城。

次日,在明宮太監曹化淳等人的接應下,大順軍攻入北京城。崇禎帝朱由檢倉惶自縊於煤山。立國276年的明帝國滅亡。李自成進京後,明廷在北方的殘餘勢力只餘駐防山海關外的總兵吳三桂了。

李自成雖意識到自己的勁敵是剽悍善戰的吳三桂,也認識到吳三桂擁有戰力凶猛的“關寧鐵騎”,事關邊防的安危與否,但連戰連捷、攻克帝都讓他有些輕敵,僅派明降將、權將軍唐通和明降臣、兵部侍郎左懋第攜帶軍需物資與金銀財寶前往山海關招撫。


吳三桂得知崇禎自掛煤山的消息後正在彷徨,見李自成派人前來招降,便準備接受,後聞李自成在北京嚮明降官大肆追餉,並聽說老父吳襄被拘禁拷虐,愛妾陳圓圓被大順權將軍劉宗敏霸佔,怒不可遏,遂半道而歸,回山海關後打跑唐通,據關起兵反叛,並派人出關向清睿親王多爾袞求援。

李自成大怒,於四月二十一日親率劉宗敏、李過等悍將並六萬精銳東下直撲山海關。為防止吳三桂向東退卻,李自成派李過引兩萬奇兵繞到三桂軍後,以截斷其逃路,自己則率大軍從西面夾擊吳軍。在關外一片石兩軍遭遇,戰鬥剛一打響就很激烈 。

隨李自成東征的數萬大順軍將士大都是身經百戰的老兵,他們人人奮勇,個個爭先,突入敵陣大砍大殺,很快佔據了上風,吳三桂的關寧軍雖素稱彪悍,但畢竟人少,漸漸有些抵擋不住了。


正在吳三桂軍動搖之際,早已埋伏在四周山野間的清軍聒噪而出,氣勢洶洶的席捲而來,原來是多爾袞依約發兵夾擊農民軍。

因事發突然,正埋頭苦戰的大順軍措手不及,瞬間被凶悍的清軍射倒、砍倒一大片。因眾寡懸殊,大順軍傷亡慘重,勢漸不支,李自成僅率少數殘兵敗將倉皇敗退回北京。

李自成慘敗山海關的消息引發京師震動,北京城裡人心惶惶,秩序大亂。明朝的降官、降將紛紛出城南逃,各地本已依附大順的明軍將領、官紳或叛降滿清,或據城抗拒自成,對農民軍發起反噬。因政策失誤加上農民軍自身素質侷限,此時的李自成和大順軍已不復往日之威,也漸漸失去了民心。

大順永昌元年(1644)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心知大勢已去,遂倉猝即帝位,次日即慌亂離京經晉入陝,試圖以老家陝西為基地東山再起。


李自成兵敗山海關和放棄北京逃竄的消息一傳出,滿清睿親王多爾袞大喜過望,本只想乘機入關大肆劫掠一番的他迅速調整戰略,命吳三桂為前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佔領了北京以及周邊的大片區域。李自成浴血苦戰多年,費勁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推翻了大明,卻輕易被多爾袞搶去了勝利果實。

客觀的說,李自成是很有軍事才幹的,否則也不可能以摧枯拉朽之勢橫掃百萬明軍、滅掉大明的。山海關一戰,在吳三桂和多爾袞的夾擊下,其最精銳的數萬老兵幾乎全軍覆沒,對他來說是一次傷筋動骨的巨損,加上清軍的凶悍讓他留下了刻骨銘心的印象,使他和大順將士們似乎患上了“恐清症” 。

史載,大順軍退出北京後,只要一碰見清軍,往日對明軍的銳氣便一掃而光,只要軍中有人高呼“辮子軍來了”!全軍便會鬥志全無,魂飛魄散,有時竟一鬨而散。


陝西關中是李自成的根本重地,因此,他不敢掉以輕心,而是親赴前線指揮作戰,以固守根據地關中,再徐圖發展。十月中旬,多鐸、阿濟格率滿漢八旗兵與吳三桂軍聯手追擊,節節向陝西推進,準備經陝北向關中南進,一舉摧毀在西安的大順政權核心。

李自成得知清軍從寧夏、內蒙攻入陝北的消息後,決定派兵加強要隘潼關的防守,以防其直逼西安。但大順軍的戰鬥力早已今非昔比,而其新對手八旗兵與報仇心切的吳三桂軍也遠比其老對手明軍凶猛能戰得多,於是潼關的局勢變得非常緊急,經幾番血戰,潼關被清軍攻克。

潼關一丟,一馬平川的西安已無險可守,李自成意識到放棄關中已是定局,於是率殘軍退出西安,經藍田、商洛向河南、湖北交界的大山區撤退。

崇禎十七年正月,李自成率農民軍攻克西安,隨即在此正式建立了農民政權,國號大順,改元永昌,以該年為永昌元年。

李自成稱新順王,並改名自晟。同年二月,大順農民軍兵分兩路,一路由先期進入山西的驍將劉芳亮率領,從平陽經陽城,再翻越巍巍太行山進入河南北部,先攻取衛輝、彰德等地,然後經真定北上,目的是牽制明朝南路援軍;另一路是主力,由李自成親率,浩蕩渡過黃河後,先取太原,傳檄各州縣,揭露明王朝的種種罪狀,並大造聲勢。在此前的崇禎九年夏天,李自成走出低谷,在商洛重舉義旗,以新的姿態率農民軍從陝西搗入河南,轉戰河南各地,並招納了大批河南饑民,隊伍迅速擴張至數十萬眾。

崇禎十四年初,李自成率軍一舉攻克洛陽,俘殺明福王朱常洵,聲勢大振。此後,他三次圍攻開封而不克,竟瘋狂下令決黃河堤壩引水灌城,遂釀成了一場驚天慘禍……之後,李自成接連取得項城、襄城、朱仙鎮、郟縣、汝寧五大戰役的勝利,擒殺明朝兵部尚書、陝西總督傅宗龍、汪喬年,陣斃陝督楊文嶽,擊潰新晉陝督、名將孫傳庭。

《明史》哀嘆曰:“傳庭死,明亡矣”。孫傳庭能征善戰,極富軍事才能,被視為拱衛明朝最後的中流砥柱,他的死意味著明軍精銳主力損失殆盡,明廷滅亡只是時間問題了。

至此,中原之地全被農民軍掌控,大順軍還兼併了其他幾股農民軍,比如羅汝才、袁時中的部隊,部眾近百萬,李自成遂成為明末農民軍的絕對主力。


李自成率大軍進入山西后,明軍紛紛歸降,農民群起響應,克太原、大同,然後進入河北宣府南下,於崇禎十七年三月二十八日圍困北京。崇禎拒絕了李自成提出的與其均分天下並由朝廷出銀犒賞將士的提議,農民軍開始大舉攻城。

次日,在明宮太監曹化淳等人的接應下,大順軍攻入北京城。崇禎帝朱由檢倉惶自縊於煤山。立國276年的明帝國滅亡。李自成進京後,明廷在北方的殘餘勢力只餘駐防山海關外的總兵吳三桂了。

李自成雖意識到自己的勁敵是剽悍善戰的吳三桂,也認識到吳三桂擁有戰力凶猛的“關寧鐵騎”,事關邊防的安危與否,但連戰連捷、攻克帝都讓他有些輕敵,僅派明降將、權將軍唐通和明降臣、兵部侍郎左懋第攜帶軍需物資與金銀財寶前往山海關招撫。


吳三桂得知崇禎自掛煤山的消息後正在彷徨,見李自成派人前來招降,便準備接受,後聞李自成在北京嚮明降官大肆追餉,並聽說老父吳襄被拘禁拷虐,愛妾陳圓圓被大順權將軍劉宗敏霸佔,怒不可遏,遂半道而歸,回山海關後打跑唐通,據關起兵反叛,並派人出關向清睿親王多爾袞求援。

李自成大怒,於四月二十一日親率劉宗敏、李過等悍將並六萬精銳東下直撲山海關。為防止吳三桂向東退卻,李自成派李過引兩萬奇兵繞到三桂軍後,以截斷其逃路,自己則率大軍從西面夾擊吳軍。在關外一片石兩軍遭遇,戰鬥剛一打響就很激烈 。

隨李自成東征的數萬大順軍將士大都是身經百戰的老兵,他們人人奮勇,個個爭先,突入敵陣大砍大殺,很快佔據了上風,吳三桂的關寧軍雖素稱彪悍,但畢竟人少,漸漸有些抵擋不住了。


正在吳三桂軍動搖之際,早已埋伏在四周山野間的清軍聒噪而出,氣勢洶洶的席捲而來,原來是多爾袞依約發兵夾擊農民軍。

因事發突然,正埋頭苦戰的大順軍措手不及,瞬間被凶悍的清軍射倒、砍倒一大片。因眾寡懸殊,大順軍傷亡慘重,勢漸不支,李自成僅率少數殘兵敗將倉皇敗退回北京。

李自成慘敗山海關的消息引發京師震動,北京城裡人心惶惶,秩序大亂。明朝的降官、降將紛紛出城南逃,各地本已依附大順的明軍將領、官紳或叛降滿清,或據城抗拒自成,對農民軍發起反噬。因政策失誤加上農民軍自身素質侷限,此時的李自成和大順軍已不復往日之威,也漸漸失去了民心。

大順永昌元年(1644)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心知大勢已去,遂倉猝即帝位,次日即慌亂離京經晉入陝,試圖以老家陝西為基地東山再起。


李自成兵敗山海關和放棄北京逃竄的消息一傳出,滿清睿親王多爾袞大喜過望,本只想乘機入關大肆劫掠一番的他迅速調整戰略,命吳三桂為前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佔領了北京以及周邊的大片區域。李自成浴血苦戰多年,費勁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推翻了大明,卻輕易被多爾袞搶去了勝利果實。

客觀的說,李自成是很有軍事才幹的,否則也不可能以摧枯拉朽之勢橫掃百萬明軍、滅掉大明的。山海關一戰,在吳三桂和多爾袞的夾擊下,其最精銳的數萬老兵幾乎全軍覆沒,對他來說是一次傷筋動骨的巨損,加上清軍的凶悍讓他留下了刻骨銘心的印象,使他和大順將士們似乎患上了“恐清症” 。

史載,大順軍退出北京後,只要一碰見清軍,往日對明軍的銳氣便一掃而光,只要軍中有人高呼“辮子軍來了”!全軍便會鬥志全無,魂飛魄散,有時竟一鬨而散。


陝西關中是李自成的根本重地,因此,他不敢掉以輕心,而是親赴前線指揮作戰,以固守根據地關中,再徐圖發展。十月中旬,多鐸、阿濟格率滿漢八旗兵與吳三桂軍聯手追擊,節節向陝西推進,準備經陝北向關中南進,一舉摧毀在西安的大順政權核心。

李自成得知清軍從寧夏、內蒙攻入陝北的消息後,決定派兵加強要隘潼關的防守,以防其直逼西安。但大順軍的戰鬥力早已今非昔比,而其新對手八旗兵與報仇心切的吳三桂軍也遠比其老對手明軍凶猛能戰得多,於是潼關的局勢變得非常緊急,經幾番血戰,潼關被清軍攻克。

潼關一丟,一馬平川的西安已無險可守,李自成意識到放棄關中已是定局,於是率殘軍退出西安,經藍田、商洛向河南、湖北交界的大山區撤退。


面對精於騎射、戰力處於巔峰期的八旗兵以及急於建功並報仇的吳三桂“關寧鐵騎”,大順軍是一敗再敗,當年面對明軍時的優勢與信心已蕩然無存,而被迫放棄關中是大順的一次戰略大撤退,此後,李自成屢戰屢敗,狼奔豕突,其處境愈發困難。

李自成放棄西安,經鄂、豫交界的崇山峻嶺向東南潰逃。清軍、吳三桂軍緊追不捨,面對清軍的殘酷圍剿,大順軍再也組織不起像樣的抵抗,大多數時候都是望風而逃。第二年三月,大順軍逼近武昌,鎮守武昌的明將左良玉異常恐慌,向盤踞南京的南明小朝廷告急。

對峙一個月後,左良玉棄城而逃,李自成幾乎兵不血刃就進入了武昌城,但好景不長,清軍進軍奇快,很快追到城外,李自成在武昌只停留了兩天,便匆匆離開。

崇禎十七年正月,李自成率農民軍攻克西安,隨即在此正式建立了農民政權,國號大順,改元永昌,以該年為永昌元年。

李自成稱新順王,並改名自晟。同年二月,大順農民軍兵分兩路,一路由先期進入山西的驍將劉芳亮率領,從平陽經陽城,再翻越巍巍太行山進入河南北部,先攻取衛輝、彰德等地,然後經真定北上,目的是牽制明朝南路援軍;另一路是主力,由李自成親率,浩蕩渡過黃河後,先取太原,傳檄各州縣,揭露明王朝的種種罪狀,並大造聲勢。在此前的崇禎九年夏天,李自成走出低谷,在商洛重舉義旗,以新的姿態率農民軍從陝西搗入河南,轉戰河南各地,並招納了大批河南饑民,隊伍迅速擴張至數十萬眾。

崇禎十四年初,李自成率軍一舉攻克洛陽,俘殺明福王朱常洵,聲勢大振。此後,他三次圍攻開封而不克,竟瘋狂下令決黃河堤壩引水灌城,遂釀成了一場驚天慘禍……之後,李自成接連取得項城、襄城、朱仙鎮、郟縣、汝寧五大戰役的勝利,擒殺明朝兵部尚書、陝西總督傅宗龍、汪喬年,陣斃陝督楊文嶽,擊潰新晉陝督、名將孫傳庭。

《明史》哀嘆曰:“傳庭死,明亡矣”。孫傳庭能征善戰,極富軍事才能,被視為拱衛明朝最後的中流砥柱,他的死意味著明軍精銳主力損失殆盡,明廷滅亡只是時間問題了。

至此,中原之地全被農民軍掌控,大順軍還兼併了其他幾股農民軍,比如羅汝才、袁時中的部隊,部眾近百萬,李自成遂成為明末農民軍的絕對主力。


李自成率大軍進入山西后,明軍紛紛歸降,農民群起響應,克太原、大同,然後進入河北宣府南下,於崇禎十七年三月二十八日圍困北京。崇禎拒絕了李自成提出的與其均分天下並由朝廷出銀犒賞將士的提議,農民軍開始大舉攻城。

次日,在明宮太監曹化淳等人的接應下,大順軍攻入北京城。崇禎帝朱由檢倉惶自縊於煤山。立國276年的明帝國滅亡。李自成進京後,明廷在北方的殘餘勢力只餘駐防山海關外的總兵吳三桂了。

李自成雖意識到自己的勁敵是剽悍善戰的吳三桂,也認識到吳三桂擁有戰力凶猛的“關寧鐵騎”,事關邊防的安危與否,但連戰連捷、攻克帝都讓他有些輕敵,僅派明降將、權將軍唐通和明降臣、兵部侍郎左懋第攜帶軍需物資與金銀財寶前往山海關招撫。


吳三桂得知崇禎自掛煤山的消息後正在彷徨,見李自成派人前來招降,便準備接受,後聞李自成在北京嚮明降官大肆追餉,並聽說老父吳襄被拘禁拷虐,愛妾陳圓圓被大順權將軍劉宗敏霸佔,怒不可遏,遂半道而歸,回山海關後打跑唐通,據關起兵反叛,並派人出關向清睿親王多爾袞求援。

李自成大怒,於四月二十一日親率劉宗敏、李過等悍將並六萬精銳東下直撲山海關。為防止吳三桂向東退卻,李自成派李過引兩萬奇兵繞到三桂軍後,以截斷其逃路,自己則率大軍從西面夾擊吳軍。在關外一片石兩軍遭遇,戰鬥剛一打響就很激烈 。

隨李自成東征的數萬大順軍將士大都是身經百戰的老兵,他們人人奮勇,個個爭先,突入敵陣大砍大殺,很快佔據了上風,吳三桂的關寧軍雖素稱彪悍,但畢竟人少,漸漸有些抵擋不住了。


正在吳三桂軍動搖之際,早已埋伏在四周山野間的清軍聒噪而出,氣勢洶洶的席捲而來,原來是多爾袞依約發兵夾擊農民軍。

因事發突然,正埋頭苦戰的大順軍措手不及,瞬間被凶悍的清軍射倒、砍倒一大片。因眾寡懸殊,大順軍傷亡慘重,勢漸不支,李自成僅率少數殘兵敗將倉皇敗退回北京。

李自成慘敗山海關的消息引發京師震動,北京城裡人心惶惶,秩序大亂。明朝的降官、降將紛紛出城南逃,各地本已依附大順的明軍將領、官紳或叛降滿清,或據城抗拒自成,對農民軍發起反噬。因政策失誤加上農民軍自身素質侷限,此時的李自成和大順軍已不復往日之威,也漸漸失去了民心。

大順永昌元年(1644)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心知大勢已去,遂倉猝即帝位,次日即慌亂離京經晉入陝,試圖以老家陝西為基地東山再起。


李自成兵敗山海關和放棄北京逃竄的消息一傳出,滿清睿親王多爾袞大喜過望,本只想乘機入關大肆劫掠一番的他迅速調整戰略,命吳三桂為前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佔領了北京以及周邊的大片區域。李自成浴血苦戰多年,費勁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推翻了大明,卻輕易被多爾袞搶去了勝利果實。

客觀的說,李自成是很有軍事才幹的,否則也不可能以摧枯拉朽之勢橫掃百萬明軍、滅掉大明的。山海關一戰,在吳三桂和多爾袞的夾擊下,其最精銳的數萬老兵幾乎全軍覆沒,對他來說是一次傷筋動骨的巨損,加上清軍的凶悍讓他留下了刻骨銘心的印象,使他和大順將士們似乎患上了“恐清症” 。

史載,大順軍退出北京後,只要一碰見清軍,往日對明軍的銳氣便一掃而光,只要軍中有人高呼“辮子軍來了”!全軍便會鬥志全無,魂飛魄散,有時竟一鬨而散。


陝西關中是李自成的根本重地,因此,他不敢掉以輕心,而是親赴前線指揮作戰,以固守根據地關中,再徐圖發展。十月中旬,多鐸、阿濟格率滿漢八旗兵與吳三桂軍聯手追擊,節節向陝西推進,準備經陝北向關中南進,一舉摧毀在西安的大順政權核心。

李自成得知清軍從寧夏、內蒙攻入陝北的消息後,決定派兵加強要隘潼關的防守,以防其直逼西安。但大順軍的戰鬥力早已今非昔比,而其新對手八旗兵與報仇心切的吳三桂軍也遠比其老對手明軍凶猛能戰得多,於是潼關的局勢變得非常緊急,經幾番血戰,潼關被清軍攻克。

潼關一丟,一馬平川的西安已無險可守,李自成意識到放棄關中已是定局,於是率殘軍退出西安,經藍田、商洛向河南、湖北交界的大山區撤退。


面對精於騎射、戰力處於巔峰期的八旗兵以及急於建功並報仇的吳三桂“關寧鐵騎”,大順軍是一敗再敗,當年面對明軍時的優勢與信心已蕩然無存,而被迫放棄關中是大順的一次戰略大撤退,此後,李自成屢戰屢敗,狼奔豕突,其處境愈發困難。

李自成放棄西安,經鄂、豫交界的崇山峻嶺向東南潰逃。清軍、吳三桂軍緊追不捨,面對清軍的殘酷圍剿,大順軍再也組織不起像樣的抵抗,大多數時候都是望風而逃。第二年三月,大順軍逼近武昌,鎮守武昌的明將左良玉異常恐慌,向盤踞南京的南明小朝廷告急。

對峙一個月後,左良玉棄城而逃,李自成幾乎兵不血刃就進入了武昌城,但好景不長,清軍進軍奇快,很快追到城外,李自成在武昌只停留了兩天,便匆匆離開。


武昌外圍一場惡戰,大順軍大敗虧輸,權將軍劉宗敏被清軍活捉,旋遭凌遲處死。李自成突出重圍,順流東下,向九江方向逃去。

當大順軍殘部退到九江富池口時,清軍又大舉追至,隨即展開了一場惡戰,大順軍傷亡慘重,損失非常大。李自成無力發起反擊,於是從九江掉頭往西南方向潰退,以打破這種被圍追堵截的被動局面。當李自成率殘餘的大順軍輾轉退到湖北通山縣九宮山一帶時,清軍再次尾隨而至,隨即向驚魂未定的大順軍發起了凶猛的圍攻。

大順軍將士無心死戰,在清軍的圍攻下死的死、逃的逃,李自成再一次奇蹟般地衝出了重圍。1645年5月的一天,李自成在九宮山中被一群山民用鐵鏟、鐵鋤打死(一說死的是替身,李本人逃出生天後隱姓埋名逃到湖南石門家山寺剃度出家 )。

崇禎十七年正月,李自成率農民軍攻克西安,隨即在此正式建立了農民政權,國號大順,改元永昌,以該年為永昌元年。

李自成稱新順王,並改名自晟。同年二月,大順農民軍兵分兩路,一路由先期進入山西的驍將劉芳亮率領,從平陽經陽城,再翻越巍巍太行山進入河南北部,先攻取衛輝、彰德等地,然後經真定北上,目的是牽制明朝南路援軍;另一路是主力,由李自成親率,浩蕩渡過黃河後,先取太原,傳檄各州縣,揭露明王朝的種種罪狀,並大造聲勢。在此前的崇禎九年夏天,李自成走出低谷,在商洛重舉義旗,以新的姿態率農民軍從陝西搗入河南,轉戰河南各地,並招納了大批河南饑民,隊伍迅速擴張至數十萬眾。

崇禎十四年初,李自成率軍一舉攻克洛陽,俘殺明福王朱常洵,聲勢大振。此後,他三次圍攻開封而不克,竟瘋狂下令決黃河堤壩引水灌城,遂釀成了一場驚天慘禍……之後,李自成接連取得項城、襄城、朱仙鎮、郟縣、汝寧五大戰役的勝利,擒殺明朝兵部尚書、陝西總督傅宗龍、汪喬年,陣斃陝督楊文嶽,擊潰新晉陝督、名將孫傳庭。

《明史》哀嘆曰:“傳庭死,明亡矣”。孫傳庭能征善戰,極富軍事才能,被視為拱衛明朝最後的中流砥柱,他的死意味著明軍精銳主力損失殆盡,明廷滅亡只是時間問題了。

至此,中原之地全被農民軍掌控,大順軍還兼併了其他幾股農民軍,比如羅汝才、袁時中的部隊,部眾近百萬,李自成遂成為明末農民軍的絕對主力。


李自成率大軍進入山西后,明軍紛紛歸降,農民群起響應,克太原、大同,然後進入河北宣府南下,於崇禎十七年三月二十八日圍困北京。崇禎拒絕了李自成提出的與其均分天下並由朝廷出銀犒賞將士的提議,農民軍開始大舉攻城。

次日,在明宮太監曹化淳等人的接應下,大順軍攻入北京城。崇禎帝朱由檢倉惶自縊於煤山。立國276年的明帝國滅亡。李自成進京後,明廷在北方的殘餘勢力只餘駐防山海關外的總兵吳三桂了。

李自成雖意識到自己的勁敵是剽悍善戰的吳三桂,也認識到吳三桂擁有戰力凶猛的“關寧鐵騎”,事關邊防的安危與否,但連戰連捷、攻克帝都讓他有些輕敵,僅派明降將、權將軍唐通和明降臣、兵部侍郎左懋第攜帶軍需物資與金銀財寶前往山海關招撫。


吳三桂得知崇禎自掛煤山的消息後正在彷徨,見李自成派人前來招降,便準備接受,後聞李自成在北京嚮明降官大肆追餉,並聽說老父吳襄被拘禁拷虐,愛妾陳圓圓被大順權將軍劉宗敏霸佔,怒不可遏,遂半道而歸,回山海關後打跑唐通,據關起兵反叛,並派人出關向清睿親王多爾袞求援。

李自成大怒,於四月二十一日親率劉宗敏、李過等悍將並六萬精銳東下直撲山海關。為防止吳三桂向東退卻,李自成派李過引兩萬奇兵繞到三桂軍後,以截斷其逃路,自己則率大軍從西面夾擊吳軍。在關外一片石兩軍遭遇,戰鬥剛一打響就很激烈 。

隨李自成東征的數萬大順軍將士大都是身經百戰的老兵,他們人人奮勇,個個爭先,突入敵陣大砍大殺,很快佔據了上風,吳三桂的關寧軍雖素稱彪悍,但畢竟人少,漸漸有些抵擋不住了。


正在吳三桂軍動搖之際,早已埋伏在四周山野間的清軍聒噪而出,氣勢洶洶的席捲而來,原來是多爾袞依約發兵夾擊農民軍。

因事發突然,正埋頭苦戰的大順軍措手不及,瞬間被凶悍的清軍射倒、砍倒一大片。因眾寡懸殊,大順軍傷亡慘重,勢漸不支,李自成僅率少數殘兵敗將倉皇敗退回北京。

李自成慘敗山海關的消息引發京師震動,北京城裡人心惶惶,秩序大亂。明朝的降官、降將紛紛出城南逃,各地本已依附大順的明軍將領、官紳或叛降滿清,或據城抗拒自成,對農民軍發起反噬。因政策失誤加上農民軍自身素質侷限,此時的李自成和大順軍已不復往日之威,也漸漸失去了民心。

大順永昌元年(1644)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心知大勢已去,遂倉猝即帝位,次日即慌亂離京經晉入陝,試圖以老家陝西為基地東山再起。


李自成兵敗山海關和放棄北京逃竄的消息一傳出,滿清睿親王多爾袞大喜過望,本只想乘機入關大肆劫掠一番的他迅速調整戰略,命吳三桂為前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佔領了北京以及周邊的大片區域。李自成浴血苦戰多年,費勁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推翻了大明,卻輕易被多爾袞搶去了勝利果實。

客觀的說,李自成是很有軍事才幹的,否則也不可能以摧枯拉朽之勢橫掃百萬明軍、滅掉大明的。山海關一戰,在吳三桂和多爾袞的夾擊下,其最精銳的數萬老兵幾乎全軍覆沒,對他來說是一次傷筋動骨的巨損,加上清軍的凶悍讓他留下了刻骨銘心的印象,使他和大順將士們似乎患上了“恐清症” 。

史載,大順軍退出北京後,只要一碰見清軍,往日對明軍的銳氣便一掃而光,只要軍中有人高呼“辮子軍來了”!全軍便會鬥志全無,魂飛魄散,有時竟一鬨而散。


陝西關中是李自成的根本重地,因此,他不敢掉以輕心,而是親赴前線指揮作戰,以固守根據地關中,再徐圖發展。十月中旬,多鐸、阿濟格率滿漢八旗兵與吳三桂軍聯手追擊,節節向陝西推進,準備經陝北向關中南進,一舉摧毀在西安的大順政權核心。

李自成得知清軍從寧夏、內蒙攻入陝北的消息後,決定派兵加強要隘潼關的防守,以防其直逼西安。但大順軍的戰鬥力早已今非昔比,而其新對手八旗兵與報仇心切的吳三桂軍也遠比其老對手明軍凶猛能戰得多,於是潼關的局勢變得非常緊急,經幾番血戰,潼關被清軍攻克。

潼關一丟,一馬平川的西安已無險可守,李自成意識到放棄關中已是定局,於是率殘軍退出西安,經藍田、商洛向河南、湖北交界的大山區撤退。


面對精於騎射、戰力處於巔峰期的八旗兵以及急於建功並報仇的吳三桂“關寧鐵騎”,大順軍是一敗再敗,當年面對明軍時的優勢與信心已蕩然無存,而被迫放棄關中是大順的一次戰略大撤退,此後,李自成屢戰屢敗,狼奔豕突,其處境愈發困難。

李自成放棄西安,經鄂、豫交界的崇山峻嶺向東南潰逃。清軍、吳三桂軍緊追不捨,面對清軍的殘酷圍剿,大順軍再也組織不起像樣的抵抗,大多數時候都是望風而逃。第二年三月,大順軍逼近武昌,鎮守武昌的明將左良玉異常恐慌,向盤踞南京的南明小朝廷告急。

對峙一個月後,左良玉棄城而逃,李自成幾乎兵不血刃就進入了武昌城,但好景不長,清軍進軍奇快,很快追到城外,李自成在武昌只停留了兩天,便匆匆離開。


武昌外圍一場惡戰,大順軍大敗虧輸,權將軍劉宗敏被清軍活捉,旋遭凌遲處死。李自成突出重圍,順流東下,向九江方向逃去。

當大順軍殘部退到九江富池口時,清軍又大舉追至,隨即展開了一場惡戰,大順軍傷亡慘重,損失非常大。李自成無力發起反擊,於是從九江掉頭往西南方向潰退,以打破這種被圍追堵截的被動局面。當李自成率殘餘的大順軍輾轉退到湖北通山縣九宮山一帶時,清軍再次尾隨而至,隨即向驚魂未定的大順軍發起了凶猛的圍攻。

大順軍將士無心死戰,在清軍的圍攻下死的死、逃的逃,李自成再一次奇蹟般地衝出了重圍。1645年5月的一天,李自成在九宮山中被一群山民用鐵鏟、鐵鋤打死(一說死的是替身,李本人逃出生天後隱姓埋名逃到湖南石門家山寺剃度出家 )。

至此,李自成,這位將大明攪得天翻地覆的一代梟雄匆匆退出了歷史舞臺,其戎馬倥傯的一生也宣告結束,中國歷史上硝煙瀰漫的一頁也被悄然翻過。李自成在明清之交的中國歷史舞臺上縱橫馳騁了十幾年,攪起了一陣陣血雨腥風,最盛時擁眾近百萬,他意志堅韌,屢仆屢起,最終推翻了明朝的統治,說明此人絕非一般的凡夫俗子。

他還在長期的征戰中總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戰略戰術,一種簡單實用、頗具特色的軍事思想。但由於出身農家,文化水平不高,他的小農意識也很嚴重,同封建時代所有的農民領袖一樣,他也有濃烈的皇權思想。一旦小有成就,他便稱王稱帝。他的流寇主義思想也很嚴重,始終沒有建立一塊穩固的根據地。他也沒能始終如一的嚴肅軍紀,約束將士,致使大順政權很快地失掉了民心。

卓尔艾米
2019-05-24

如果說,一切帝國主義都是紙老虎,那麼,這是藐視敵人!但如果你說,李自成的軍隊是紙糊的。那麼,一定是被鄙視的!

如果說,一切帝國主義都是紙老虎,那麼,這是藐視敵人!但如果你說,李自成的軍隊是紙糊的。那麼,一定是被鄙視的!

“紙糊論”掩蓋了大順軍的歷史真相。

事實上,所謂“紙糊論”者,不但是對抗清英雄的侮辱,更是對歷史的無知和不尊重。而這些言論充其量只是對李自成“成王敗寇”結局的自我解嘲罷了。

在很多人的潛意識裡,如果李自成真的足夠強大,怎麼會敗得那麼慘呢?

但我們不能不說,這其實都是一種嚴重的誤解!它其實是建立在一種猜想臆斷基礎上的錯覺。

既然,“紙糊論”是一種錯覺,那麼這種錯覺是如何造成的呢?

應該說,很多歷史迷們和我一樣,在研究那段特殊的歷史,我們共同尋找著答案。

在對李自成整個進軍撤退路線研究後,我們會恍然大悟。他們是在遭受了某種嚴重打擊、受到重創後,被迫轉移的。這是戰略撤退,但不是“恐清症”。

是什麼樣的打擊讓他們如此狼狽不堪地戰略大轉移呢?進行通盤對比分析發現,原來,他們是在重大戰役中,關乎戰場“戰爭主導權”的關鍵戰役中,失去了先手,又不能後發制人,未能調整好戰略部署,導致無法進行有效地“大反攻”,從而遏制敵人的進攻勢頭。

正是這樣的“大決戰”,讓李自成的大順軍在敵人的偷襲中失去了戰略主動權,從而被迫作出大撤退。“大撤退”被很多人看不明白,變成了逃跑主義,甚至被戲謔調侃成了“恐清症”。

事實上,因為“大決戰”失利,導致處於戰略被動局面的情況,歷史總有驚人相似的一幕。

我們看看歷史上這些類似的戰例。

比如。二戰中,日本偷襲珍珠港得手,閃擊美軍,令其損失慘重,美軍是不是“紙糊”的?

再比如。希特勒閃擊前蘇聯,令蘇聯一度無法抵擋,大量軍隊被摧毀,城市被佔領,差點莫斯科也被攻佔。那麼,蘇聯軍隊是不是“紙糊”的?

艾米通過大量研究發現,李自成的大順軍同樣是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閃電打擊”而一步步陷入被動局面的,在李自成尚未扭轉戰局前,他就陰差陽錯地被幾個山野小民誤打誤撞地實施了“斬首行動”,從此,群龍無首,起義軍陷入低谷。

經常有朋友和我侃侃中國歷史,聊到李自成都是一臉不屑,認為他就是一個流寇。似乎他打敗仗是情理之中的必然。這種因為李自成是個失敗者,而習慣成自然地對其戴上各種帽子的情況很常見。

大決戰失利,大順軍遭遇“滅頂之災”。

實際上,真實的李自成並不是那麼不堪一擊的。

如果說,一切帝國主義都是紙老虎,那麼,這是藐視敵人!但如果你說,李自成的軍隊是紙糊的。那麼,一定是被鄙視的!

“紙糊論”掩蓋了大順軍的歷史真相。

事實上,所謂“紙糊論”者,不但是對抗清英雄的侮辱,更是對歷史的無知和不尊重。而這些言論充其量只是對李自成“成王敗寇”結局的自我解嘲罷了。

在很多人的潛意識裡,如果李自成真的足夠強大,怎麼會敗得那麼慘呢?

但我們不能不說,這其實都是一種嚴重的誤解!它其實是建立在一種猜想臆斷基礎上的錯覺。

既然,“紙糊論”是一種錯覺,那麼這種錯覺是如何造成的呢?

應該說,很多歷史迷們和我一樣,在研究那段特殊的歷史,我們共同尋找著答案。

在對李自成整個進軍撤退路線研究後,我們會恍然大悟。他們是在遭受了某種嚴重打擊、受到重創後,被迫轉移的。這是戰略撤退,但不是“恐清症”。

是什麼樣的打擊讓他們如此狼狽不堪地戰略大轉移呢?進行通盤對比分析發現,原來,他們是在重大戰役中,關乎戰場“戰爭主導權”的關鍵戰役中,失去了先手,又不能後發制人,未能調整好戰略部署,導致無法進行有效地“大反攻”,從而遏制敵人的進攻勢頭。

正是這樣的“大決戰”,讓李自成的大順軍在敵人的偷襲中失去了戰略主動權,從而被迫作出大撤退。“大撤退”被很多人看不明白,變成了逃跑主義,甚至被戲謔調侃成了“恐清症”。

事實上,因為“大決戰”失利,導致處於戰略被動局面的情況,歷史總有驚人相似的一幕。

我們看看歷史上這些類似的戰例。

比如。二戰中,日本偷襲珍珠港得手,閃擊美軍,令其損失慘重,美軍是不是“紙糊”的?

再比如。希特勒閃擊前蘇聯,令蘇聯一度無法抵擋,大量軍隊被摧毀,城市被佔領,差點莫斯科也被攻佔。那麼,蘇聯軍隊是不是“紙糊”的?

艾米通過大量研究發現,李自成的大順軍同樣是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閃電打擊”而一步步陷入被動局面的,在李自成尚未扭轉戰局前,他就陰差陽錯地被幾個山野小民誤打誤撞地實施了“斬首行動”,從此,群龍無首,起義軍陷入低谷。

經常有朋友和我侃侃中國歷史,聊到李自成都是一臉不屑,認為他就是一個流寇。似乎他打敗仗是情理之中的必然。這種因為李自成是個失敗者,而習慣成自然地對其戴上各種帽子的情況很常見。

大決戰失利,大順軍遭遇“滅頂之災”。

實際上,真實的李自成並不是那麼不堪一擊的。


我們先說說他最大的敗仗,一片石之戰。這場戰役讓李自成遭受重創,成為改變他歷史命運的“大決戰”。

這一仗,本來是贏了。但是,很快又輸了。

他贏了吳三桂,輸給了多爾袞。

吳三桂,大家都熟悉得不能再熟悉,可謂勇冠三軍。鎮守山海關,清軍從未得手。當年,為救出被後金叛軍圍困的父親吳襄,大戰八旗軍,一戰成名。就是這樣的厲害角色,在和李自成的戰鬥中沒有佔到任何便宜,而是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

當吳三桂5萬兵馬對陣李自成6萬兵馬,已經處於下風,敗局註定,李自成已經勝券在握了!如果李自成的軍隊是紙糊的,能把威震清軍的關寧鐵騎給打得只有招架之功,而毫無還手之力嗎?

推斑窺豹,闖軍的戰力實在不容小覷。

那麼,功虧一簣的李自成為何又失敗了呢?

這是李自成大順軍對“伏擊戰”缺乏足夠心理素質的後果。

如果說,一切帝國主義都是紙老虎,那麼,這是藐視敵人!但如果你說,李自成的軍隊是紙糊的。那麼,一定是被鄙視的!

“紙糊論”掩蓋了大順軍的歷史真相。

事實上,所謂“紙糊論”者,不但是對抗清英雄的侮辱,更是對歷史的無知和不尊重。而這些言論充其量只是對李自成“成王敗寇”結局的自我解嘲罷了。

在很多人的潛意識裡,如果李自成真的足夠強大,怎麼會敗得那麼慘呢?

但我們不能不說,這其實都是一種嚴重的誤解!它其實是建立在一種猜想臆斷基礎上的錯覺。

既然,“紙糊論”是一種錯覺,那麼這種錯覺是如何造成的呢?

應該說,很多歷史迷們和我一樣,在研究那段特殊的歷史,我們共同尋找著答案。

在對李自成整個進軍撤退路線研究後,我們會恍然大悟。他們是在遭受了某種嚴重打擊、受到重創後,被迫轉移的。這是戰略撤退,但不是“恐清症”。

是什麼樣的打擊讓他們如此狼狽不堪地戰略大轉移呢?進行通盤對比分析發現,原來,他們是在重大戰役中,關乎戰場“戰爭主導權”的關鍵戰役中,失去了先手,又不能後發制人,未能調整好戰略部署,導致無法進行有效地“大反攻”,從而遏制敵人的進攻勢頭。

正是這樣的“大決戰”,讓李自成的大順軍在敵人的偷襲中失去了戰略主動權,從而被迫作出大撤退。“大撤退”被很多人看不明白,變成了逃跑主義,甚至被戲謔調侃成了“恐清症”。

事實上,因為“大決戰”失利,導致處於戰略被動局面的情況,歷史總有驚人相似的一幕。

我們看看歷史上這些類似的戰例。

比如。二戰中,日本偷襲珍珠港得手,閃擊美軍,令其損失慘重,美軍是不是“紙糊”的?

再比如。希特勒閃擊前蘇聯,令蘇聯一度無法抵擋,大量軍隊被摧毀,城市被佔領,差點莫斯科也被攻佔。那麼,蘇聯軍隊是不是“紙糊”的?

艾米通過大量研究發現,李自成的大順軍同樣是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閃電打擊”而一步步陷入被動局面的,在李自成尚未扭轉戰局前,他就陰差陽錯地被幾個山野小民誤打誤撞地實施了“斬首行動”,從此,群龍無首,起義軍陷入低谷。

經常有朋友和我侃侃中國歷史,聊到李自成都是一臉不屑,認為他就是一個流寇。似乎他打敗仗是情理之中的必然。這種因為李自成是個失敗者,而習慣成自然地對其戴上各種帽子的情況很常見。

大決戰失利,大順軍遭遇“滅頂之災”。

實際上,真實的李自成並不是那麼不堪一擊的。


我們先說說他最大的敗仗,一片石之戰。這場戰役讓李自成遭受重創,成為改變他歷史命運的“大決戰”。

這一仗,本來是贏了。但是,很快又輸了。

他贏了吳三桂,輸給了多爾袞。

吳三桂,大家都熟悉得不能再熟悉,可謂勇冠三軍。鎮守山海關,清軍從未得手。當年,為救出被後金叛軍圍困的父親吳襄,大戰八旗軍,一戰成名。就是這樣的厲害角色,在和李自成的戰鬥中沒有佔到任何便宜,而是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

當吳三桂5萬兵馬對陣李自成6萬兵馬,已經處於下風,敗局註定,李自成已經勝券在握了!如果李自成的軍隊是紙糊的,能把威震清軍的關寧鐵騎給打得只有招架之功,而毫無還手之力嗎?

推斑窺豹,闖軍的戰力實在不容小覷。

那麼,功虧一簣的李自成為何又失敗了呢?

這是李自成大順軍對“伏擊戰”缺乏足夠心理素質的後果。


早已經埋伏在附近的八旗軍是傾巢出動,志在必得的!他們在李自成闖軍和關寧軍兩敗俱傷的時候,憑藉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閃電出擊,打了李自成一個措手不及。

李自成的闖軍不知深淺。

當他們面對這突如其來的伏擊,打懵了!

歷史上,以閃電戰著稱的希特勒,就把前蘇聯打了個二等殘廢。蘇聯最後慘勝,付出了千萬紅軍的犧牲代價。

如果說,一切帝國主義都是紙老虎,那麼,這是藐視敵人!但如果你說,李自成的軍隊是紙糊的。那麼,一定是被鄙視的!

“紙糊論”掩蓋了大順軍的歷史真相。

事實上,所謂“紙糊論”者,不但是對抗清英雄的侮辱,更是對歷史的無知和不尊重。而這些言論充其量只是對李自成“成王敗寇”結局的自我解嘲罷了。

在很多人的潛意識裡,如果李自成真的足夠強大,怎麼會敗得那麼慘呢?

但我們不能不說,這其實都是一種嚴重的誤解!它其實是建立在一種猜想臆斷基礎上的錯覺。

既然,“紙糊論”是一種錯覺,那麼這種錯覺是如何造成的呢?

應該說,很多歷史迷們和我一樣,在研究那段特殊的歷史,我們共同尋找著答案。

在對李自成整個進軍撤退路線研究後,我們會恍然大悟。他們是在遭受了某種嚴重打擊、受到重創後,被迫轉移的。這是戰略撤退,但不是“恐清症”。

是什麼樣的打擊讓他們如此狼狽不堪地戰略大轉移呢?進行通盤對比分析發現,原來,他們是在重大戰役中,關乎戰場“戰爭主導權”的關鍵戰役中,失去了先手,又不能後發制人,未能調整好戰略部署,導致無法進行有效地“大反攻”,從而遏制敵人的進攻勢頭。

正是這樣的“大決戰”,讓李自成的大順軍在敵人的偷襲中失去了戰略主動權,從而被迫作出大撤退。“大撤退”被很多人看不明白,變成了逃跑主義,甚至被戲謔調侃成了“恐清症”。

事實上,因為“大決戰”失利,導致處於戰略被動局面的情況,歷史總有驚人相似的一幕。

我們看看歷史上這些類似的戰例。

比如。二戰中,日本偷襲珍珠港得手,閃擊美軍,令其損失慘重,美軍是不是“紙糊”的?

再比如。希特勒閃擊前蘇聯,令蘇聯一度無法抵擋,大量軍隊被摧毀,城市被佔領,差點莫斯科也被攻佔。那麼,蘇聯軍隊是不是“紙糊”的?

艾米通過大量研究發現,李自成的大順軍同樣是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閃電打擊”而一步步陷入被動局面的,在李自成尚未扭轉戰局前,他就陰差陽錯地被幾個山野小民誤打誤撞地實施了“斬首行動”,從此,群龍無首,起義軍陷入低谷。

經常有朋友和我侃侃中國歷史,聊到李自成都是一臉不屑,認為他就是一個流寇。似乎他打敗仗是情理之中的必然。這種因為李自成是個失敗者,而習慣成自然地對其戴上各種帽子的情況很常見。

大決戰失利,大順軍遭遇“滅頂之災”。

實際上,真實的李自成並不是那麼不堪一擊的。


我們先說說他最大的敗仗,一片石之戰。這場戰役讓李自成遭受重創,成為改變他歷史命運的“大決戰”。

這一仗,本來是贏了。但是,很快又輸了。

他贏了吳三桂,輸給了多爾袞。

吳三桂,大家都熟悉得不能再熟悉,可謂勇冠三軍。鎮守山海關,清軍從未得手。當年,為救出被後金叛軍圍困的父親吳襄,大戰八旗軍,一戰成名。就是這樣的厲害角色,在和李自成的戰鬥中沒有佔到任何便宜,而是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

當吳三桂5萬兵馬對陣李自成6萬兵馬,已經處於下風,敗局註定,李自成已經勝券在握了!如果李自成的軍隊是紙糊的,能把威震清軍的關寧鐵騎給打得只有招架之功,而毫無還手之力嗎?

推斑窺豹,闖軍的戰力實在不容小覷。

那麼,功虧一簣的李自成為何又失敗了呢?

這是李自成大順軍對“伏擊戰”缺乏足夠心理素質的後果。


早已經埋伏在附近的八旗軍是傾巢出動,志在必得的!他們在李自成闖軍和關寧軍兩敗俱傷的時候,憑藉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閃電出擊,打了李自成一個措手不及。

李自成的闖軍不知深淺。

當他們面對這突如其來的伏擊,打懵了!

歷史上,以閃電戰著稱的希特勒,就把前蘇聯打了個二等殘廢。蘇聯最後慘勝,付出了千萬紅軍的犧牲代價。

八旗軍的“閃電戰”有幾個特點:

其一,突然性。

鋪天蓋地的騎兵衝鋒,遮雲蔽日,讓闖軍在心理上造成了嚴重恐慌。

其二,殺傷性。

八旗軍的六萬騎兵,八萬步兵,蜂擁而上,一擊而中。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必打蛇七寸!

其三,迷惑性。

整個閃擊中,八旗軍兵士們採用了迷惑性手段,大聲嚎叫著,“闖軍敗了!”

“闖軍敗了!”如同來自地獄的餓狼嚎叫,其恐怖效果,不啻於讓今天的我們看了一部驚悚片後,依然心有餘悸,不敢回想。

其四,毀滅性。

這是什麼特點?是多爾袞對這一仗的軍事指揮最狠的一點,他把“宜將剩勇追窮寇”的戰術特徵演繹得淋漓盡致。他顛覆了傳統戰術思想裡,“窮寇莫追”的打法,你越跑我越追,追上我再打,總之,就是徹底消滅!

如果說,一切帝國主義都是紙老虎,那麼,這是藐視敵人!但如果你說,李自成的軍隊是紙糊的。那麼,一定是被鄙視的!

“紙糊論”掩蓋了大順軍的歷史真相。

事實上,所謂“紙糊論”者,不但是對抗清英雄的侮辱,更是對歷史的無知和不尊重。而這些言論充其量只是對李自成“成王敗寇”結局的自我解嘲罷了。

在很多人的潛意識裡,如果李自成真的足夠強大,怎麼會敗得那麼慘呢?

但我們不能不說,這其實都是一種嚴重的誤解!它其實是建立在一種猜想臆斷基礎上的錯覺。

既然,“紙糊論”是一種錯覺,那麼這種錯覺是如何造成的呢?

應該說,很多歷史迷們和我一樣,在研究那段特殊的歷史,我們共同尋找著答案。

在對李自成整個進軍撤退路線研究後,我們會恍然大悟。他們是在遭受了某種嚴重打擊、受到重創後,被迫轉移的。這是戰略撤退,但不是“恐清症”。

是什麼樣的打擊讓他們如此狼狽不堪地戰略大轉移呢?進行通盤對比分析發現,原來,他們是在重大戰役中,關乎戰場“戰爭主導權”的關鍵戰役中,失去了先手,又不能後發制人,未能調整好戰略部署,導致無法進行有效地“大反攻”,從而遏制敵人的進攻勢頭。

正是這樣的“大決戰”,讓李自成的大順軍在敵人的偷襲中失去了戰略主動權,從而被迫作出大撤退。“大撤退”被很多人看不明白,變成了逃跑主義,甚至被戲謔調侃成了“恐清症”。

事實上,因為“大決戰”失利,導致處於戰略被動局面的情況,歷史總有驚人相似的一幕。

我們看看歷史上這些類似的戰例。

比如。二戰中,日本偷襲珍珠港得手,閃擊美軍,令其損失慘重,美軍是不是“紙糊”的?

再比如。希特勒閃擊前蘇聯,令蘇聯一度無法抵擋,大量軍隊被摧毀,城市被佔領,差點莫斯科也被攻佔。那麼,蘇聯軍隊是不是“紙糊”的?

艾米通過大量研究發現,李自成的大順軍同樣是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閃電打擊”而一步步陷入被動局面的,在李自成尚未扭轉戰局前,他就陰差陽錯地被幾個山野小民誤打誤撞地實施了“斬首行動”,從此,群龍無首,起義軍陷入低谷。

經常有朋友和我侃侃中國歷史,聊到李自成都是一臉不屑,認為他就是一個流寇。似乎他打敗仗是情理之中的必然。這種因為李自成是個失敗者,而習慣成自然地對其戴上各種帽子的情況很常見。

大決戰失利,大順軍遭遇“滅頂之災”。

實際上,真實的李自成並不是那麼不堪一擊的。


我們先說說他最大的敗仗,一片石之戰。這場戰役讓李自成遭受重創,成為改變他歷史命運的“大決戰”。

這一仗,本來是贏了。但是,很快又輸了。

他贏了吳三桂,輸給了多爾袞。

吳三桂,大家都熟悉得不能再熟悉,可謂勇冠三軍。鎮守山海關,清軍從未得手。當年,為救出被後金叛軍圍困的父親吳襄,大戰八旗軍,一戰成名。就是這樣的厲害角色,在和李自成的戰鬥中沒有佔到任何便宜,而是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

當吳三桂5萬兵馬對陣李自成6萬兵馬,已經處於下風,敗局註定,李自成已經勝券在握了!如果李自成的軍隊是紙糊的,能把威震清軍的關寧鐵騎給打得只有招架之功,而毫無還手之力嗎?

推斑窺豹,闖軍的戰力實在不容小覷。

那麼,功虧一簣的李自成為何又失敗了呢?

這是李自成大順軍對“伏擊戰”缺乏足夠心理素質的後果。


早已經埋伏在附近的八旗軍是傾巢出動,志在必得的!他們在李自成闖軍和關寧軍兩敗俱傷的時候,憑藉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閃電出擊,打了李自成一個措手不及。

李自成的闖軍不知深淺。

當他們面對這突如其來的伏擊,打懵了!

歷史上,以閃電戰著稱的希特勒,就把前蘇聯打了個二等殘廢。蘇聯最後慘勝,付出了千萬紅軍的犧牲代價。

八旗軍的“閃電戰”有幾個特點:

其一,突然性。

鋪天蓋地的騎兵衝鋒,遮雲蔽日,讓闖軍在心理上造成了嚴重恐慌。

其二,殺傷性。

八旗軍的六萬騎兵,八萬步兵,蜂擁而上,一擊而中。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必打蛇七寸!

其三,迷惑性。

整個閃擊中,八旗軍兵士們採用了迷惑性手段,大聲嚎叫著,“闖軍敗了!”

“闖軍敗了!”如同來自地獄的餓狼嚎叫,其恐怖效果,不啻於讓今天的我們看了一部驚悚片後,依然心有餘悸,不敢回想。

其四,毀滅性。

這是什麼特點?是多爾袞對這一仗的軍事指揮最狠的一點,他把“宜將剩勇追窮寇”的戰術特徵演繹得淋漓盡致。他顛覆了傳統戰術思想裡,“窮寇莫追”的打法,你越跑我越追,追上我再打,總之,就是徹底消滅!


結果,這一仗下來,闖軍的精銳盡失,損失慘重。在遭遇突襲後,闖軍潰不成軍,八旗兵則一路掩殺,李自成差點也沒能一片石。如果他當時就光榮了,後世是不是要給他扣上“草包”的帽子呢?

在兵敗如山倒情況下,任何人都會迴天無力的!何況,關寧軍轉敗為勝,前後夾擊!

最後,變成了一場不對等的單邊大屠殺戰役!

打仗,打的是什麼?是勇氣!是意志!是戰術!

如果說,一切帝國主義都是紙老虎,那麼,這是藐視敵人!但如果你說,李自成的軍隊是紙糊的。那麼,一定是被鄙視的!

“紙糊論”掩蓋了大順軍的歷史真相。

事實上,所謂“紙糊論”者,不但是對抗清英雄的侮辱,更是對歷史的無知和不尊重。而這些言論充其量只是對李自成“成王敗寇”結局的自我解嘲罷了。

在很多人的潛意識裡,如果李自成真的足夠強大,怎麼會敗得那麼慘呢?

但我們不能不說,這其實都是一種嚴重的誤解!它其實是建立在一種猜想臆斷基礎上的錯覺。

既然,“紙糊論”是一種錯覺,那麼這種錯覺是如何造成的呢?

應該說,很多歷史迷們和我一樣,在研究那段特殊的歷史,我們共同尋找著答案。

在對李自成整個進軍撤退路線研究後,我們會恍然大悟。他們是在遭受了某種嚴重打擊、受到重創後,被迫轉移的。這是戰略撤退,但不是“恐清症”。

是什麼樣的打擊讓他們如此狼狽不堪地戰略大轉移呢?進行通盤對比分析發現,原來,他們是在重大戰役中,關乎戰場“戰爭主導權”的關鍵戰役中,失去了先手,又不能後發制人,未能調整好戰略部署,導致無法進行有效地“大反攻”,從而遏制敵人的進攻勢頭。

正是這樣的“大決戰”,讓李自成的大順軍在敵人的偷襲中失去了戰略主動權,從而被迫作出大撤退。“大撤退”被很多人看不明白,變成了逃跑主義,甚至被戲謔調侃成了“恐清症”。

事實上,因為“大決戰”失利,導致處於戰略被動局面的情況,歷史總有驚人相似的一幕。

我們看看歷史上這些類似的戰例。

比如。二戰中,日本偷襲珍珠港得手,閃擊美軍,令其損失慘重,美軍是不是“紙糊”的?

再比如。希特勒閃擊前蘇聯,令蘇聯一度無法抵擋,大量軍隊被摧毀,城市被佔領,差點莫斯科也被攻佔。那麼,蘇聯軍隊是不是“紙糊”的?

艾米通過大量研究發現,李自成的大順軍同樣是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閃電打擊”而一步步陷入被動局面的,在李自成尚未扭轉戰局前,他就陰差陽錯地被幾個山野小民誤打誤撞地實施了“斬首行動”,從此,群龍無首,起義軍陷入低谷。

經常有朋友和我侃侃中國歷史,聊到李自成都是一臉不屑,認為他就是一個流寇。似乎他打敗仗是情理之中的必然。這種因為李自成是個失敗者,而習慣成自然地對其戴上各種帽子的情況很常見。

大決戰失利,大順軍遭遇“滅頂之災”。

實際上,真實的李自成並不是那麼不堪一擊的。


我們先說說他最大的敗仗,一片石之戰。這場戰役讓李自成遭受重創,成為改變他歷史命運的“大決戰”。

這一仗,本來是贏了。但是,很快又輸了。

他贏了吳三桂,輸給了多爾袞。

吳三桂,大家都熟悉得不能再熟悉,可謂勇冠三軍。鎮守山海關,清軍從未得手。當年,為救出被後金叛軍圍困的父親吳襄,大戰八旗軍,一戰成名。就是這樣的厲害角色,在和李自成的戰鬥中沒有佔到任何便宜,而是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

當吳三桂5萬兵馬對陣李自成6萬兵馬,已經處於下風,敗局註定,李自成已經勝券在握了!如果李自成的軍隊是紙糊的,能把威震清軍的關寧鐵騎給打得只有招架之功,而毫無還手之力嗎?

推斑窺豹,闖軍的戰力實在不容小覷。

那麼,功虧一簣的李自成為何又失敗了呢?

這是李自成大順軍對“伏擊戰”缺乏足夠心理素質的後果。


早已經埋伏在附近的八旗軍是傾巢出動,志在必得的!他們在李自成闖軍和關寧軍兩敗俱傷的時候,憑藉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閃電出擊,打了李自成一個措手不及。

李自成的闖軍不知深淺。

當他們面對這突如其來的伏擊,打懵了!

歷史上,以閃電戰著稱的希特勒,就把前蘇聯打了個二等殘廢。蘇聯最後慘勝,付出了千萬紅軍的犧牲代價。

八旗軍的“閃電戰”有幾個特點:

其一,突然性。

鋪天蓋地的騎兵衝鋒,遮雲蔽日,讓闖軍在心理上造成了嚴重恐慌。

其二,殺傷性。

八旗軍的六萬騎兵,八萬步兵,蜂擁而上,一擊而中。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必打蛇七寸!

其三,迷惑性。

整個閃擊中,八旗軍兵士們採用了迷惑性手段,大聲嚎叫著,“闖軍敗了!”

“闖軍敗了!”如同來自地獄的餓狼嚎叫,其恐怖效果,不啻於讓今天的我們看了一部驚悚片後,依然心有餘悸,不敢回想。

其四,毀滅性。

這是什麼特點?是多爾袞對這一仗的軍事指揮最狠的一點,他把“宜將剩勇追窮寇”的戰術特徵演繹得淋漓盡致。他顛覆了傳統戰術思想裡,“窮寇莫追”的打法,你越跑我越追,追上我再打,總之,就是徹底消滅!


結果,這一仗下來,闖軍的精銳盡失,損失慘重。在遭遇突襲後,闖軍潰不成軍,八旗兵則一路掩殺,李自成差點也沒能一片石。如果他當時就光榮了,後世是不是要給他扣上“草包”的帽子呢?

在兵敗如山倒情況下,任何人都會迴天無力的!何況,關寧軍轉敗為勝,前後夾擊!

最後,變成了一場不對等的單邊大屠殺戰役!

打仗,打的是什麼?是勇氣!是意志!是戰術!


在這場本來勢均力敵的一片石戰場,因為清軍戰術得當,出奇制勝,輕鬆打了一個漂亮的閃電伏擊戰。

接下來,心理防線被攻破的闖軍因為,“不知底細,本能地後撤”,結果導致軍隊亂了陣腳,自相踐踏,還沒反應過來是怎麼回事,清軍的“聯合收割機”——八旗鐵騎,已經毫不客氣地來收割人頭了!

如果說,一切帝國主義都是紙老虎,那麼,這是藐視敵人!但如果你說,李自成的軍隊是紙糊的。那麼,一定是被鄙視的!

“紙糊論”掩蓋了大順軍的歷史真相。

事實上,所謂“紙糊論”者,不但是對抗清英雄的侮辱,更是對歷史的無知和不尊重。而這些言論充其量只是對李自成“成王敗寇”結局的自我解嘲罷了。

在很多人的潛意識裡,如果李自成真的足夠強大,怎麼會敗得那麼慘呢?

但我們不能不說,這其實都是一種嚴重的誤解!它其實是建立在一種猜想臆斷基礎上的錯覺。

既然,“紙糊論”是一種錯覺,那麼這種錯覺是如何造成的呢?

應該說,很多歷史迷們和我一樣,在研究那段特殊的歷史,我們共同尋找著答案。

在對李自成整個進軍撤退路線研究後,我們會恍然大悟。他們是在遭受了某種嚴重打擊、受到重創後,被迫轉移的。這是戰略撤退,但不是“恐清症”。

是什麼樣的打擊讓他們如此狼狽不堪地戰略大轉移呢?進行通盤對比分析發現,原來,他們是在重大戰役中,關乎戰場“戰爭主導權”的關鍵戰役中,失去了先手,又不能後發制人,未能調整好戰略部署,導致無法進行有效地“大反攻”,從而遏制敵人的進攻勢頭。

正是這樣的“大決戰”,讓李自成的大順軍在敵人的偷襲中失去了戰略主動權,從而被迫作出大撤退。“大撤退”被很多人看不明白,變成了逃跑主義,甚至被戲謔調侃成了“恐清症”。

事實上,因為“大決戰”失利,導致處於戰略被動局面的情況,歷史總有驚人相似的一幕。

我們看看歷史上這些類似的戰例。

比如。二戰中,日本偷襲珍珠港得手,閃擊美軍,令其損失慘重,美軍是不是“紙糊”的?

再比如。希特勒閃擊前蘇聯,令蘇聯一度無法抵擋,大量軍隊被摧毀,城市被佔領,差點莫斯科也被攻佔。那麼,蘇聯軍隊是不是“紙糊”的?

艾米通過大量研究發現,李自成的大順軍同樣是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閃電打擊”而一步步陷入被動局面的,在李自成尚未扭轉戰局前,他就陰差陽錯地被幾個山野小民誤打誤撞地實施了“斬首行動”,從此,群龍無首,起義軍陷入低谷。

經常有朋友和我侃侃中國歷史,聊到李自成都是一臉不屑,認為他就是一個流寇。似乎他打敗仗是情理之中的必然。這種因為李自成是個失敗者,而習慣成自然地對其戴上各種帽子的情況很常見。

大決戰失利,大順軍遭遇“滅頂之災”。

實際上,真實的李自成並不是那麼不堪一擊的。


我們先說說他最大的敗仗,一片石之戰。這場戰役讓李自成遭受重創,成為改變他歷史命運的“大決戰”。

這一仗,本來是贏了。但是,很快又輸了。

他贏了吳三桂,輸給了多爾袞。

吳三桂,大家都熟悉得不能再熟悉,可謂勇冠三軍。鎮守山海關,清軍從未得手。當年,為救出被後金叛軍圍困的父親吳襄,大戰八旗軍,一戰成名。就是這樣的厲害角色,在和李自成的戰鬥中沒有佔到任何便宜,而是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

當吳三桂5萬兵馬對陣李自成6萬兵馬,已經處於下風,敗局註定,李自成已經勝券在握了!如果李自成的軍隊是紙糊的,能把威震清軍的關寧鐵騎給打得只有招架之功,而毫無還手之力嗎?

推斑窺豹,闖軍的戰力實在不容小覷。

那麼,功虧一簣的李自成為何又失敗了呢?

這是李自成大順軍對“伏擊戰”缺乏足夠心理素質的後果。


早已經埋伏在附近的八旗軍是傾巢出動,志在必得的!他們在李自成闖軍和關寧軍兩敗俱傷的時候,憑藉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閃電出擊,打了李自成一個措手不及。

李自成的闖軍不知深淺。

當他們面對這突如其來的伏擊,打懵了!

歷史上,以閃電戰著稱的希特勒,就把前蘇聯打了個二等殘廢。蘇聯最後慘勝,付出了千萬紅軍的犧牲代價。

八旗軍的“閃電戰”有幾個特點:

其一,突然性。

鋪天蓋地的騎兵衝鋒,遮雲蔽日,讓闖軍在心理上造成了嚴重恐慌。

其二,殺傷性。

八旗軍的六萬騎兵,八萬步兵,蜂擁而上,一擊而中。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必打蛇七寸!

其三,迷惑性。

整個閃擊中,八旗軍兵士們採用了迷惑性手段,大聲嚎叫著,“闖軍敗了!”

“闖軍敗了!”如同來自地獄的餓狼嚎叫,其恐怖效果,不啻於讓今天的我們看了一部驚悚片後,依然心有餘悸,不敢回想。

其四,毀滅性。

這是什麼特點?是多爾袞對這一仗的軍事指揮最狠的一點,他把“宜將剩勇追窮寇”的戰術特徵演繹得淋漓盡致。他顛覆了傳統戰術思想裡,“窮寇莫追”的打法,你越跑我越追,追上我再打,總之,就是徹底消滅!


結果,這一仗下來,闖軍的精銳盡失,損失慘重。在遭遇突襲後,闖軍潰不成軍,八旗兵則一路掩殺,李自成差點也沒能一片石。如果他當時就光榮了,後世是不是要給他扣上“草包”的帽子呢?

在兵敗如山倒情況下,任何人都會迴天無力的!何況,關寧軍轉敗為勝,前後夾擊!

最後,變成了一場不對等的單邊大屠殺戰役!

打仗,打的是什麼?是勇氣!是意志!是戰術!


在這場本來勢均力敵的一片石戰場,因為清軍戰術得當,出奇制勝,輕鬆打了一個漂亮的閃電伏擊戰。

接下來,心理防線被攻破的闖軍因為,“不知底細,本能地後撤”,結果導致軍隊亂了陣腳,自相踐踏,還沒反應過來是怎麼回事,清軍的“聯合收割機”——八旗鐵騎,已經毫不客氣地來收割人頭了!


自從努爾哈赤反叛以後,創建八旗軍,就把“騎射乃滿洲之本”作為建軍方針,八旗騎兵最擅長騎射。其多次入關劫掠,靠的就是這支重騎兵。當他們如旋風一般刮到闖軍戰士跟前時,多少還在盲目撤退中的將士,稀裡糊塗成了八旗彎刀和利箭下的冤魂。

每每研究一片石之戰,我都在痛心於那些戰死疆場的將士,多少能征慣戰的骨幹在這場戰役中陣亡,連從不失手的肱骨大將劉宗敏都被利箭→射傷掛彩,渾身是血。

所以,我真的要為那些戰死沙場的闖軍將士鳴不平說句公道話,他們其實很英勇!他們不是紙糊的!

這場戰役的失敗,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李自成對清軍參戰估計不足。在戰術上和戰略上都缺乏足夠的應對策略!

最後,澄清一下,李自成的所謂“百萬大軍”其實是虛張聲勢,真實人數在20萬人,而且還有大量家屬隨行。

這真應了那句話,你忽視了的敵人最後就是你的毀滅者!

PS:今天有網友討論,為何潼關也敗了?特做如下補充討論。

在決定李自成大順朝命運的兩大決戰中,李自成接連敗“北”,一敗再敗。

來自北方的“北軍”何以如此凶猛?

潼關之戰,李自成是孤軍作戰,兵力嚴重不足。所謂,百萬大軍說,都是浮雲。天兵天將,呼之即來揮之即去,那是願望。李自成不是玉皇大帝,他做不到。

清軍發動南下作戰計劃後,阿濟格和多鐸的兩大軍事集團,構成了南北夾擊的態勢。其總兵力達到了20多萬,包括吳三桂、尚可喜等前明降軍。僅直接與李自成作潼關大決戰的阿濟格就動員了8萬多兵力。

而李自成的大順軍包括一些明朝降軍,受吳三桂投敵叛國行為的負面影響,抵抗不堅決,投降者眾。而李自成潼關的數萬人馬,也沒有網上誇張的二三十萬之眾!除了一片石之戰的大量傷員,老弱病殘,家屬,能打仗的有限。比如,潼關決戰的十多天裡,劉芳亮出兵夜襲,以區區千餘人出擊,如何取勝?!李自成親自出擊,僅組織了300多騎兵出擊。

軍力如此有限,都說明遭受一片石重創後,大順軍兵員沒有得到及時補充。

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清軍進攻中沿途的大屠殺,造成赤地千里,百姓流離失所,燒殺搶掠,造成萬里無人煙,李自成的根據地被破壞嚴重。這讓李自成無力反擊,被迫撤退!隨後,鎮守潼關的守將獻關投敵。

由此可知,清軍入關合理運用的“閃電戰”,綜合了伏擊戰術、快速機動戰術、殲滅戰術等多種戰術,讓李自成的大順軍遭受重創,元氣大傷,形成了網絡上流傳的所謂“恐清症”。

而知而行
2019-05-24

李自成從一個失業的基層公務員造反十幾年,矢志不渝,直到1644年3月19日進入北京,推翻了明王朝。此時的他可謂是春風得意,自認為是天命所歸。

事實上,李自成當時也確實順風順水,他從西安東征,一路上幾乎兵不血刃,直接攻到北京城下。這可是滿清幾十年間都不曾有過的成就。雖然滿清一直在關外吊打明軍,可是他李自成也不賴啊,他也在關內吊打明軍。

李自成從一個失業的基層公務員造反十幾年,矢志不渝,直到1644年3月19日進入北京,推翻了明王朝。此時的他可謂是春風得意,自認為是天命所歸。

事實上,李自成當時也確實順風順水,他從西安東征,一路上幾乎兵不血刃,直接攻到北京城下。這可是滿清幾十年間都不曾有過的成就。雖然滿清一直在關外吊打明軍,可是他李自成也不賴啊,他也在關內吊打明軍。

(李自成)

所以在一片石決戰之前,李自成不懼清軍,這才有李自成決定御駕親征。李自成沒有想過自己會失敗,因為他不不僅帶著吳三桂家人,連崇禎的太子朱慈烺都帶在身邊,用意即是告訴山海關的明軍將士,李自成才是天命所歸。其自信若此!

即使李自成考慮了滿清與吳三桂聯合的因素,以李自成當時的心態來說,他也認為完全能夠拿下。這是一個王朝初生時期的蓬勃朝氣與銳氣,大順的軍隊可以氣吞萬里如虎。

實際上,當時最能夠決定中國歷史發展走向的三方勢力——滿清、吳三桂、大順彼此互不信任。滿清會認為,吳三桂與李自成聯合做了一個“馬邑之謀”,要引清軍入彀。甚至,這是吳三桂欲借多爾袞的人頭討好大順朝廷。

即使是投靠滿清的吳三桂,也是在最後一刻才談妥了投降條件。吳三桂幾乎兵敗的最後一刻,滿清六萬騎兵、八萬步兵迅速衝擊李自成的中軍。變化發生的太過於突然,李自成大軍完全來不及反應。一字長蛇陣的大順軍被攔腰斬斷,戰爭局勢幾乎在一瞬間逆轉。

李自成從一個失業的基層公務員造反十幾年,矢志不渝,直到1644年3月19日進入北京,推翻了明王朝。此時的他可謂是春風得意,自認為是天命所歸。

事實上,李自成當時也確實順風順水,他從西安東征,一路上幾乎兵不血刃,直接攻到北京城下。這可是滿清幾十年間都不曾有過的成就。雖然滿清一直在關外吊打明軍,可是他李自成也不賴啊,他也在關內吊打明軍。

(李自成)

所以在一片石決戰之前,李自成不懼清軍,這才有李自成決定御駕親征。李自成沒有想過自己會失敗,因為他不不僅帶著吳三桂家人,連崇禎的太子朱慈烺都帶在身邊,用意即是告訴山海關的明軍將士,李自成才是天命所歸。其自信若此!

即使李自成考慮了滿清與吳三桂聯合的因素,以李自成當時的心態來說,他也認為完全能夠拿下。這是一個王朝初生時期的蓬勃朝氣與銳氣,大順的軍隊可以氣吞萬里如虎。

實際上,當時最能夠決定中國歷史發展走向的三方勢力——滿清、吳三桂、大順彼此互不信任。滿清會認為,吳三桂與李自成聯合做了一個“馬邑之謀”,要引清軍入彀。甚至,這是吳三桂欲借多爾袞的人頭討好大順朝廷。

即使是投靠滿清的吳三桂,也是在最後一刻才談妥了投降條件。吳三桂幾乎兵敗的最後一刻,滿清六萬騎兵、八萬步兵迅速衝擊李自成的中軍。變化發生的太過於突然,李自成大軍完全來不及反應。一字長蛇陣的大順軍被攔腰斬斷,戰爭局勢幾乎在一瞬間逆轉。

(一片石之戰)

多爾袞指揮清軍在後面緊追不捨,八萬多大順軍精銳將士死傷殆盡。當大順的殘兵潰卒湧入北京城時,清軍的前鋒也出現在北京西郊大營。李自成不得不匆匆登上地位,第二天即離開北京返回西安。他希望憑藉潼關天險固守。然而,此後的李自成大軍卻一敗再敗。

直到李自成徹底丟掉了河北、山西、河南,終於跑回了關中,依託潼關,與清軍對峙。

在短暫的僵持過後,清軍運來了紅衣大炮,輕易攻破潼關。李自成大軍在關中呆不住,被迫出武關南下,沿途裹挾民眾多達百萬。此時的李自成軍隊已經缺少缺少建制,蜿蜒百餘里。清軍縱橫騎兵追擊,李自成軍隊一日數驚。

直到湖北九宮山,李自成在一座破廟中感慨自己一生奔忙,終於無所歸依,不覺睏乏,不料被村民誤殺。一代梟雄死於宵小之手,實在窩囊!

李自成從一個失業的基層公務員造反十幾年,矢志不渝,直到1644年3月19日進入北京,推翻了明王朝。此時的他可謂是春風得意,自認為是天命所歸。

事實上,李自成當時也確實順風順水,他從西安東征,一路上幾乎兵不血刃,直接攻到北京城下。這可是滿清幾十年間都不曾有過的成就。雖然滿清一直在關外吊打明軍,可是他李自成也不賴啊,他也在關內吊打明軍。

(李自成)

所以在一片石決戰之前,李自成不懼清軍,這才有李自成決定御駕親征。李自成沒有想過自己會失敗,因為他不不僅帶著吳三桂家人,連崇禎的太子朱慈烺都帶在身邊,用意即是告訴山海關的明軍將士,李自成才是天命所歸。其自信若此!

即使李自成考慮了滿清與吳三桂聯合的因素,以李自成當時的心態來說,他也認為完全能夠拿下。這是一個王朝初生時期的蓬勃朝氣與銳氣,大順的軍隊可以氣吞萬里如虎。

實際上,當時最能夠決定中國歷史發展走向的三方勢力——滿清、吳三桂、大順彼此互不信任。滿清會認為,吳三桂與李自成聯合做了一個“馬邑之謀”,要引清軍入彀。甚至,這是吳三桂欲借多爾袞的人頭討好大順朝廷。

即使是投靠滿清的吳三桂,也是在最後一刻才談妥了投降條件。吳三桂幾乎兵敗的最後一刻,滿清六萬騎兵、八萬步兵迅速衝擊李自成的中軍。變化發生的太過於突然,李自成大軍完全來不及反應。一字長蛇陣的大順軍被攔腰斬斷,戰爭局勢幾乎在一瞬間逆轉。

(一片石之戰)

多爾袞指揮清軍在後面緊追不捨,八萬多大順軍精銳將士死傷殆盡。當大順的殘兵潰卒湧入北京城時,清軍的前鋒也出現在北京西郊大營。李自成不得不匆匆登上地位,第二天即離開北京返回西安。他希望憑藉潼關天險固守。然而,此後的李自成大軍卻一敗再敗。

直到李自成徹底丟掉了河北、山西、河南,終於跑回了關中,依託潼關,與清軍對峙。

在短暫的僵持過後,清軍運來了紅衣大炮,輕易攻破潼關。李自成大軍在關中呆不住,被迫出武關南下,沿途裹挾民眾多達百萬。此時的李自成軍隊已經缺少缺少建制,蜿蜒百餘里。清軍縱橫騎兵追擊,李自成軍隊一日數驚。

直到湖北九宮山,李自成在一座破廟中感慨自己一生奔忙,終於無所歸依,不覺睏乏,不料被村民誤殺。一代梟雄死於宵小之手,實在窩囊!

(李自成從成功到失敗)

那麼,為什麼李自成在一片石之戰後就無法挽回頹勢,從而一敗再敗,難道李自成真的得了“恐清症”?其實不然,這與李自成軍隊的組成以及他的戰術有很密切的關係。

史書上對李自成有一個比較貼切的稱呼,叫做“流寇”。李自成的軍隊是打到哪裡、搶到哪裡、吃到哪裡。哪裡沒有政府軍,他們就往哪裡跑,就往那裡禍禍。

在李自成多年的反明事業中,他從來沒有過建立穩固的根據地的打算,他的足跡幾乎遍佈了整個北中國,可是直到他擊敗孫傳庭佔據關中之前,他都沒有建立過穩固的根據地政權。

可是,隨即發起的東征戰役中,李自成又摧枯拉朽,很快攻下北京。從出征到攻下北京,佔領整個北中國,李自成只用了短短2個月的時間,他根本來不及去進行地方建設。很多時候,他委任了原來明朝的地方官代為統治。

這種倉促中建立起來的政權很不穩固,完全建立在軍事征服的基礎上,沒有任何利益上的聯繫。他們與李自成之間的關係是脆弱的信任關係,這種關係在李自成進入北京後,大興拷掠時已經破壞完了。

李自成從一個失業的基層公務員造反十幾年,矢志不渝,直到1644年3月19日進入北京,推翻了明王朝。此時的他可謂是春風得意,自認為是天命所歸。

事實上,李自成當時也確實順風順水,他從西安東征,一路上幾乎兵不血刃,直接攻到北京城下。這可是滿清幾十年間都不曾有過的成就。雖然滿清一直在關外吊打明軍,可是他李自成也不賴啊,他也在關內吊打明軍。

(李自成)

所以在一片石決戰之前,李自成不懼清軍,這才有李自成決定御駕親征。李自成沒有想過自己會失敗,因為他不不僅帶著吳三桂家人,連崇禎的太子朱慈烺都帶在身邊,用意即是告訴山海關的明軍將士,李自成才是天命所歸。其自信若此!

即使李自成考慮了滿清與吳三桂聯合的因素,以李自成當時的心態來說,他也認為完全能夠拿下。這是一個王朝初生時期的蓬勃朝氣與銳氣,大順的軍隊可以氣吞萬里如虎。

實際上,當時最能夠決定中國歷史發展走向的三方勢力——滿清、吳三桂、大順彼此互不信任。滿清會認為,吳三桂與李自成聯合做了一個“馬邑之謀”,要引清軍入彀。甚至,這是吳三桂欲借多爾袞的人頭討好大順朝廷。

即使是投靠滿清的吳三桂,也是在最後一刻才談妥了投降條件。吳三桂幾乎兵敗的最後一刻,滿清六萬騎兵、八萬步兵迅速衝擊李自成的中軍。變化發生的太過於突然,李自成大軍完全來不及反應。一字長蛇陣的大順軍被攔腰斬斷,戰爭局勢幾乎在一瞬間逆轉。

(一片石之戰)

多爾袞指揮清軍在後面緊追不捨,八萬多大順軍精銳將士死傷殆盡。當大順的殘兵潰卒湧入北京城時,清軍的前鋒也出現在北京西郊大營。李自成不得不匆匆登上地位,第二天即離開北京返回西安。他希望憑藉潼關天險固守。然而,此後的李自成大軍卻一敗再敗。

直到李自成徹底丟掉了河北、山西、河南,終於跑回了關中,依託潼關,與清軍對峙。

在短暫的僵持過後,清軍運來了紅衣大炮,輕易攻破潼關。李自成大軍在關中呆不住,被迫出武關南下,沿途裹挾民眾多達百萬。此時的李自成軍隊已經缺少缺少建制,蜿蜒百餘里。清軍縱橫騎兵追擊,李自成軍隊一日數驚。

直到湖北九宮山,李自成在一座破廟中感慨自己一生奔忙,終於無所歸依,不覺睏乏,不料被村民誤殺。一代梟雄死於宵小之手,實在窩囊!

(李自成從成功到失敗)

那麼,為什麼李自成在一片石之戰後就無法挽回頹勢,從而一敗再敗,難道李自成真的得了“恐清症”?其實不然,這與李自成軍隊的組成以及他的戰術有很密切的關係。

史書上對李自成有一個比較貼切的稱呼,叫做“流寇”。李自成的軍隊是打到哪裡、搶到哪裡、吃到哪裡。哪裡沒有政府軍,他們就往哪裡跑,就往那裡禍禍。

在李自成多年的反明事業中,他從來沒有過建立穩固的根據地的打算,他的足跡幾乎遍佈了整個北中國,可是直到他擊敗孫傳庭佔據關中之前,他都沒有建立過穩固的根據地政權。

可是,隨即發起的東征戰役中,李自成又摧枯拉朽,很快攻下北京。從出征到攻下北京,佔領整個北中國,李自成只用了短短2個月的時間,他根本來不及去進行地方建設。很多時候,他委任了原來明朝的地方官代為統治。

這種倉促中建立起來的政權很不穩固,完全建立在軍事征服的基礎上,沒有任何利益上的聯繫。他們與李自成之間的關係是脆弱的信任關係,這種關係在李自成進入北京後,大興拷掠時已經破壞完了。

(李自成成功的速度太快)

所以,地方上對李自成潰敗的大軍毫無憐憫之情。飽受戰亂的北中國的民眾對李軍、清軍沒有太多的觀感。即便李自成大軍說不上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起碼他也是在孤軍奮戰。在缺少了尖刀部隊的情況下(一片石之戰中損失的都是精銳),李自成大軍一觸即潰。

另外,李自成大軍快速潰敗的最大的原因還在於李自成不重視人才。

農民階級起義通病都是如此,劉伯溫蹭對農民軍的“九惡”大加痛斥。朱元璋因此改革軍制,最終得成王霸之業。

李自成作為流寇軍,最終能夠形成規模,最終能夠嘗試離不開一個人對它的規劃,這個人就是李巖。

從李巖給李自成做提出的第一條營銷廣告,“開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成為李自成大軍順利奪取天下的最重要的宣傳武器。

到後來,李自成攻下北京,李巖又提出了四條建議。其中兩條就是嚴肅軍紀,還有善待吳三桂家人。從後來的歷史發展中,我們可以看到,李巖是李自成軍中最為清醒的頂級謀士。可是,在李自成敗於一片石之戰後,先前強大的自信突然被疑神疑鬼所代替,認為身邊的人都在看他笑話,都在背叛他。牛金星藉機誣陷李巖,軍務倥傯,缺乏自信的李自成竟然自毀長城,殺了李巖。此後,缺少了謀主的李自成大軍一路潰敗,昏招頻出,直到李自成失敗身死。

如果李巖不死,即使一片石之戰失敗,李自成依然有可能穩住後方,再徐徐圖之,而不至於兵敗如山倒。

李自成從一個失業的基層公務員造反十幾年,矢志不渝,直到1644年3月19日進入北京,推翻了明王朝。此時的他可謂是春風得意,自認為是天命所歸。

事實上,李自成當時也確實順風順水,他從西安東征,一路上幾乎兵不血刃,直接攻到北京城下。這可是滿清幾十年間都不曾有過的成就。雖然滿清一直在關外吊打明軍,可是他李自成也不賴啊,他也在關內吊打明軍。

(李自成)

所以在一片石決戰之前,李自成不懼清軍,這才有李自成決定御駕親征。李自成沒有想過自己會失敗,因為他不不僅帶著吳三桂家人,連崇禎的太子朱慈烺都帶在身邊,用意即是告訴山海關的明軍將士,李自成才是天命所歸。其自信若此!

即使李自成考慮了滿清與吳三桂聯合的因素,以李自成當時的心態來說,他也認為完全能夠拿下。這是一個王朝初生時期的蓬勃朝氣與銳氣,大順的軍隊可以氣吞萬里如虎。

實際上,當時最能夠決定中國歷史發展走向的三方勢力——滿清、吳三桂、大順彼此互不信任。滿清會認為,吳三桂與李自成聯合做了一個“馬邑之謀”,要引清軍入彀。甚至,這是吳三桂欲借多爾袞的人頭討好大順朝廷。

即使是投靠滿清的吳三桂,也是在最後一刻才談妥了投降條件。吳三桂幾乎兵敗的最後一刻,滿清六萬騎兵、八萬步兵迅速衝擊李自成的中軍。變化發生的太過於突然,李自成大軍完全來不及反應。一字長蛇陣的大順軍被攔腰斬斷,戰爭局勢幾乎在一瞬間逆轉。

(一片石之戰)

多爾袞指揮清軍在後面緊追不捨,八萬多大順軍精銳將士死傷殆盡。當大順的殘兵潰卒湧入北京城時,清軍的前鋒也出現在北京西郊大營。李自成不得不匆匆登上地位,第二天即離開北京返回西安。他希望憑藉潼關天險固守。然而,此後的李自成大軍卻一敗再敗。

直到李自成徹底丟掉了河北、山西、河南,終於跑回了關中,依託潼關,與清軍對峙。

在短暫的僵持過後,清軍運來了紅衣大炮,輕易攻破潼關。李自成大軍在關中呆不住,被迫出武關南下,沿途裹挾民眾多達百萬。此時的李自成軍隊已經缺少缺少建制,蜿蜒百餘里。清軍縱橫騎兵追擊,李自成軍隊一日數驚。

直到湖北九宮山,李自成在一座破廟中感慨自己一生奔忙,終於無所歸依,不覺睏乏,不料被村民誤殺。一代梟雄死於宵小之手,實在窩囊!

(李自成從成功到失敗)

那麼,為什麼李自成在一片石之戰後就無法挽回頹勢,從而一敗再敗,難道李自成真的得了“恐清症”?其實不然,這與李自成軍隊的組成以及他的戰術有很密切的關係。

史書上對李自成有一個比較貼切的稱呼,叫做“流寇”。李自成的軍隊是打到哪裡、搶到哪裡、吃到哪裡。哪裡沒有政府軍,他們就往哪裡跑,就往那裡禍禍。

在李自成多年的反明事業中,他從來沒有過建立穩固的根據地的打算,他的足跡幾乎遍佈了整個北中國,可是直到他擊敗孫傳庭佔據關中之前,他都沒有建立過穩固的根據地政權。

可是,隨即發起的東征戰役中,李自成又摧枯拉朽,很快攻下北京。從出征到攻下北京,佔領整個北中國,李自成只用了短短2個月的時間,他根本來不及去進行地方建設。很多時候,他委任了原來明朝的地方官代為統治。

這種倉促中建立起來的政權很不穩固,完全建立在軍事征服的基礎上,沒有任何利益上的聯繫。他們與李自成之間的關係是脆弱的信任關係,這種關係在李自成進入北京後,大興拷掠時已經破壞完了。

(李自成成功的速度太快)

所以,地方上對李自成潰敗的大軍毫無憐憫之情。飽受戰亂的北中國的民眾對李軍、清軍沒有太多的觀感。即便李自成大軍說不上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起碼他也是在孤軍奮戰。在缺少了尖刀部隊的情況下(一片石之戰中損失的都是精銳),李自成大軍一觸即潰。

另外,李自成大軍快速潰敗的最大的原因還在於李自成不重視人才。

農民階級起義通病都是如此,劉伯溫蹭對農民軍的“九惡”大加痛斥。朱元璋因此改革軍制,最終得成王霸之業。

李自成作為流寇軍,最終能夠形成規模,最終能夠嘗試離不開一個人對它的規劃,這個人就是李巖。

從李巖給李自成做提出的第一條營銷廣告,“開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成為李自成大軍順利奪取天下的最重要的宣傳武器。

到後來,李自成攻下北京,李巖又提出了四條建議。其中兩條就是嚴肅軍紀,還有善待吳三桂家人。從後來的歷史發展中,我們可以看到,李巖是李自成軍中最為清醒的頂級謀士。可是,在李自成敗於一片石之戰後,先前強大的自信突然被疑神疑鬼所代替,認為身邊的人都在看他笑話,都在背叛他。牛金星藉機誣陷李巖,軍務倥傯,缺乏自信的李自成竟然自毀長城,殺了李巖。此後,缺少了謀主的李自成大軍一路潰敗,昏招頻出,直到李自成失敗身死。

如果李巖不死,即使一片石之戰失敗,李自成依然有可能穩住後方,再徐徐圖之,而不至於兵敗如山倒。

(李巖被殺)

缺少根據地,沒有人才輔佐的李自成大軍,陷入了困境。在他得勢時,身邊擁有太多的爭權奪利,趨炎附勢的人。在一片吹捧聲中,李自成也開始輕浮了,失去了戒驕戒躁的作風,最終一步錯,步步錯。

李自成大軍的失敗,使得李自成存在的歷史作用,僅僅是為了削弱明王朝的國力,只為滿清奪取江山奠定基礎。

李自成從一個失業的基層公務員造反十幾年,矢志不渝,直到1644年3月19日進入北京,推翻了明王朝。此時的他可謂是春風得意,自認為是天命所歸。

事實上,李自成當時也確實順風順水,他從西安東征,一路上幾乎兵不血刃,直接攻到北京城下。這可是滿清幾十年間都不曾有過的成就。雖然滿清一直在關外吊打明軍,可是他李自成也不賴啊,他也在關內吊打明軍。

(李自成)

所以在一片石決戰之前,李自成不懼清軍,這才有李自成決定御駕親征。李自成沒有想過自己會失敗,因為他不不僅帶著吳三桂家人,連崇禎的太子朱慈烺都帶在身邊,用意即是告訴山海關的明軍將士,李自成才是天命所歸。其自信若此!

即使李自成考慮了滿清與吳三桂聯合的因素,以李自成當時的心態來說,他也認為完全能夠拿下。這是一個王朝初生時期的蓬勃朝氣與銳氣,大順的軍隊可以氣吞萬里如虎。

實際上,當時最能夠決定中國歷史發展走向的三方勢力——滿清、吳三桂、大順彼此互不信任。滿清會認為,吳三桂與李自成聯合做了一個“馬邑之謀”,要引清軍入彀。甚至,這是吳三桂欲借多爾袞的人頭討好大順朝廷。

即使是投靠滿清的吳三桂,也是在最後一刻才談妥了投降條件。吳三桂幾乎兵敗的最後一刻,滿清六萬騎兵、八萬步兵迅速衝擊李自成的中軍。變化發生的太過於突然,李自成大軍完全來不及反應。一字長蛇陣的大順軍被攔腰斬斷,戰爭局勢幾乎在一瞬間逆轉。

(一片石之戰)

多爾袞指揮清軍在後面緊追不捨,八萬多大順軍精銳將士死傷殆盡。當大順的殘兵潰卒湧入北京城時,清軍的前鋒也出現在北京西郊大營。李自成不得不匆匆登上地位,第二天即離開北京返回西安。他希望憑藉潼關天險固守。然而,此後的李自成大軍卻一敗再敗。

直到李自成徹底丟掉了河北、山西、河南,終於跑回了關中,依託潼關,與清軍對峙。

在短暫的僵持過後,清軍運來了紅衣大炮,輕易攻破潼關。李自成大軍在關中呆不住,被迫出武關南下,沿途裹挾民眾多達百萬。此時的李自成軍隊已經缺少缺少建制,蜿蜒百餘里。清軍縱橫騎兵追擊,李自成軍隊一日數驚。

直到湖北九宮山,李自成在一座破廟中感慨自己一生奔忙,終於無所歸依,不覺睏乏,不料被村民誤殺。一代梟雄死於宵小之手,實在窩囊!

(李自成從成功到失敗)

那麼,為什麼李自成在一片石之戰後就無法挽回頹勢,從而一敗再敗,難道李自成真的得了“恐清症”?其實不然,這與李自成軍隊的組成以及他的戰術有很密切的關係。

史書上對李自成有一個比較貼切的稱呼,叫做“流寇”。李自成的軍隊是打到哪裡、搶到哪裡、吃到哪裡。哪裡沒有政府軍,他們就往哪裡跑,就往那裡禍禍。

在李自成多年的反明事業中,他從來沒有過建立穩固的根據地的打算,他的足跡幾乎遍佈了整個北中國,可是直到他擊敗孫傳庭佔據關中之前,他都沒有建立過穩固的根據地政權。

可是,隨即發起的東征戰役中,李自成又摧枯拉朽,很快攻下北京。從出征到攻下北京,佔領整個北中國,李自成只用了短短2個月的時間,他根本來不及去進行地方建設。很多時候,他委任了原來明朝的地方官代為統治。

這種倉促中建立起來的政權很不穩固,完全建立在軍事征服的基礎上,沒有任何利益上的聯繫。他們與李自成之間的關係是脆弱的信任關係,這種關係在李自成進入北京後,大興拷掠時已經破壞完了。

(李自成成功的速度太快)

所以,地方上對李自成潰敗的大軍毫無憐憫之情。飽受戰亂的北中國的民眾對李軍、清軍沒有太多的觀感。即便李自成大軍說不上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起碼他也是在孤軍奮戰。在缺少了尖刀部隊的情況下(一片石之戰中損失的都是精銳),李自成大軍一觸即潰。

另外,李自成大軍快速潰敗的最大的原因還在於李自成不重視人才。

農民階級起義通病都是如此,劉伯溫蹭對農民軍的“九惡”大加痛斥。朱元璋因此改革軍制,最終得成王霸之業。

李自成作為流寇軍,最終能夠形成規模,最終能夠嘗試離不開一個人對它的規劃,這個人就是李巖。

從李巖給李自成做提出的第一條營銷廣告,“開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成為李自成大軍順利奪取天下的最重要的宣傳武器。

到後來,李自成攻下北京,李巖又提出了四條建議。其中兩條就是嚴肅軍紀,還有善待吳三桂家人。從後來的歷史發展中,我們可以看到,李巖是李自成軍中最為清醒的頂級謀士。可是,在李自成敗於一片石之戰後,先前強大的自信突然被疑神疑鬼所代替,認為身邊的人都在看他笑話,都在背叛他。牛金星藉機誣陷李巖,軍務倥傯,缺乏自信的李自成竟然自毀長城,殺了李巖。此後,缺少了謀主的李自成大軍一路潰敗,昏招頻出,直到李自成失敗身死。

如果李巖不死,即使一片石之戰失敗,李自成依然有可能穩住後方,再徐徐圖之,而不至於兵敗如山倒。

(李巖被殺)

缺少根據地,沒有人才輔佐的李自成大軍,陷入了困境。在他得勢時,身邊擁有太多的爭權奪利,趨炎附勢的人。在一片吹捧聲中,李自成也開始輕浮了,失去了戒驕戒躁的作風,最終一步錯,步步錯。

李自成大軍的失敗,使得李自成存在的歷史作用,僅僅是為了削弱明王朝的國力,只為滿清奪取江山奠定基礎。

谈天论地小达人66888
2019-05-24

李自成的軍隊不是不厲害,也沒有患上恐清症,那為什麼李自成百萬大軍失敗了呢?李自成的軍隊內部派系太多不團結,李自成的軍隊就是一群烏黑之眾,這種軍隊就給一大群流氓一樣,只能夠破壞國家不能夠建設國家,也不能夠保家衛國。我不是不喜歡農民起義軍,農民起義也是被官逼造成的,李自成剛起義的初心是正確的,也是想為老百姓過好日子才起義,李自成的起義軍快打到北京城就忘記初心了,所以李自成軍隊的戰鬥力也就大減了。我不是為封建王朝唱讚歌,請問大家李自成進了北京城辦過什麼好事情?沒有進北京城就先把明朝皇帝全家人都逼死,也不給明朝的文武大臣留一條活路,不管好劣人就是一個殺,這種不知自己為什麼造反的人,忘記初心的騙子能夠得江山,那肯定是一個大笑話。李自成的起義軍在北京城就給流氓一樣壞,殺人放火強姦婦女,搶劫老百姓錢財,讓北京城內外變成了人間地獄,吳三桂為大明王朝守著山海關,如果不是吳三桂守山海關滿清早就入關了,這樣重要的人物,李自成不知道保護人家的家屬,這讓吳三桂非常憤怒,吳三桂義氣用事才投靠了滿清政府。李自成的軍隊不是真正的農民軍隊,李自成的軍隊裡面,大部分都是投機分子和臭流氓,這樣的烏黑之眾只能夠禍害國家和老百姓,李自成不愛老百姓,只想自己當皇帝享受,對自己的手下人辦壞事不聞不問,這樣的軍隊一千萬也沒有用。明朝皇帝比李自成好老百姓還要反他,李自成還不像明朝皇帝對老百姓好呢,他有什麼能力去戰勝團結一心的清朝呢?清朝對漢人恨,可人家內部團結軍紀嚴明,清朝的軍隊不是烏黑之眾,派系也不太多,人家有統一的領導人。李自成的一百多萬軍隊,欺負明朝官員和老百姓厲害,真正面對強敵一百個人也不頂滿清一個人厲害,流氓軍隊沒有戰鬥力,這樣的軍隊一盤散沙,一百萬人就是沒人管的一百萬只羊,只要有一百隻老虎這些羊就四分五裂了。李自成真正輸在忘記初心,沒有把剛起義的理想當成永遠的信仰,就給一個大騙子一樣,時間長了就露原形了,一個大騙子領著一群臭流氓,只種軍隊老百姓不會支持的,自己內部也不會團結一致打擊敵人的,最後慘敗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李自成的軍隊不是不厲害,也沒有患上恐清症,那為什麼李自成百萬大軍失敗了呢?李自成的軍隊內部派系太多不團結,李自成的軍隊就是一群烏黑之眾,這種軍隊就給一大群流氓一樣,只能夠破壞國家不能夠建設國家,也不能夠保家衛國。我不是不喜歡農民起義軍,農民起義也是被官逼造成的,李自成剛起義的初心是正確的,也是想為老百姓過好日子才起義,李自成的起義軍快打到北京城就忘記初心了,所以李自成軍隊的戰鬥力也就大減了。我不是為封建王朝唱讚歌,請問大家李自成進了北京城辦過什麼好事情?沒有進北京城就先把明朝皇帝全家人都逼死,也不給明朝的文武大臣留一條活路,不管好劣人就是一個殺,這種不知自己為什麼造反的人,忘記初心的騙子能夠得江山,那肯定是一個大笑話。李自成的起義軍在北京城就給流氓一樣壞,殺人放火強姦婦女,搶劫老百姓錢財,讓北京城內外變成了人間地獄,吳三桂為大明王朝守著山海關,如果不是吳三桂守山海關滿清早就入關了,這樣重要的人物,李自成不知道保護人家的家屬,這讓吳三桂非常憤怒,吳三桂義氣用事才投靠了滿清政府。李自成的軍隊不是真正的農民軍隊,李自成的軍隊裡面,大部分都是投機分子和臭流氓,這樣的烏黑之眾只能夠禍害國家和老百姓,李自成不愛老百姓,只想自己當皇帝享受,對自己的手下人辦壞事不聞不問,這樣的軍隊一千萬也沒有用。明朝皇帝比李自成好老百姓還要反他,李自成還不像明朝皇帝對老百姓好呢,他有什麼能力去戰勝團結一心的清朝呢?清朝對漢人恨,可人家內部團結軍紀嚴明,清朝的軍隊不是烏黑之眾,派系也不太多,人家有統一的領導人。李自成的一百多萬軍隊,欺負明朝官員和老百姓厲害,真正面對強敵一百個人也不頂滿清一個人厲害,流氓軍隊沒有戰鬥力,這樣的軍隊一盤散沙,一百萬人就是沒人管的一百萬只羊,只要有一百隻老虎這些羊就四分五裂了。李自成真正輸在忘記初心,沒有把剛起義的理想當成永遠的信仰,就給一個大騙子一樣,時間長了就露原形了,一個大騙子領著一群臭流氓,只種軍隊老百姓不會支持的,自己內部也不會團結一致打擊敵人的,最後慘敗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燕赵节度使
2019-05-23

沒有百萬大軍。

古代打仗一向吹噓,動不動就幾十萬、百萬的,比如曹操在赤壁之戰時就號稱是八十萬大軍,苻堅伐晉也吹噓自己是百萬大軍。

所以說李自成是百萬大軍,肯定是吹噓,而且也沒有資料說他吹噓自己是百萬大軍。

翻閱史料,對李自成軍隊數量記載不一,差距極大。

如下:

1.崇禎十七年(1644年)一月李自成率軍五十萬東徵北京,

2.大順軍入燕京之初,兵不滿二萬

3.由李自成親率十萬大軍奔赴山海關征討吳三桂,

4.順治二年(1645年)閏六月,英親王(阿濟格)奏,流賊李自成率眾二十萬,聲言欲取南京。

5.李自成死後,其餘部不下四、五十萬人,分兩支進入湖南。

從中,我們可以看到,李自成兵力的變化起伏很大,實在不知道他究竟有多少兵馬。估計他自己也不知道……

其實農民軍的戰鬥力一直都很差,經常被明軍打的全軍覆沒,因為畢竟是農民,很多都沒有經過系統的軍事訓練,李自成略好些,是驛卒出生。

李自成就曾被打的全軍覆沒,僅率領十八騎逃亡商洛山中,要不是河南大旱饑民遍地,根本無法捲土重來。

不過,農民軍在後期戰鬥力超越了明軍,比如李自成全殲孫傳庭的秦軍,佔領關中。不久,李自成在西安稱帝。

隨後,李自成率主力攻入山西,進攻北京,一路上勢如破竹,除了寧武關反抗激烈之外,其他地區經過小規模戰鬥後紛紛投降。

最終,京城三大營不戰而降,李自成攻佔北京。

此時,明軍僅存的尚有戰鬥力的部隊只有關外吳三桂的關寧軍。

李自成率軍與吳三桂的關寧軍在山海關大戰,關寧軍不敵。吳三桂被迫投降多爾袞,請八旗入關助戰,大順軍這才大敗。

可見當時戰鬥力排行:八旗兵>大順軍>明軍。

李自成逃出北京後,八旗和關寧軍一路追趕,大順軍節節敗退。

1644年10月19日,多爾袞命阿濟格為靖遠大將軍,率八旗兵2萬,吳三桂、尚可喜等降清漢將1萬,共3萬兵馬,又徵調了蒙古、宣府、大同投降明軍三四萬,共8萬餘人,繼續追擊,欲一舉消滅大順政權。

而大順軍有十幾萬。

潼關之戰。

1644年,12月29日,大順軍在主將劉宗敏的率領下出關與八旗兵大戰,但被八旗兵正面衝鋒打的大敗,敗退關內。

1645年正月初四,大順軍將領劉芳亮領兵千餘,夜襲清營。若是軍紀散漫、戰鬥力廢弛的明軍十有八九會偷襲成功,但清軍一直有著嚴格的營地管理制度,並在營地周圍挖掘壕溝,構築土牆、鹿角和盾牌防禦。大順軍未能得手,損兵折將而歸。

李自成親率馬步兵拒戰,又被清軍擊敗。

大順軍在初五、初六兩日連續夜襲清營,但都被嚴陣以待的清軍擊敗。

十一日,清軍先用紅衣炮轟擊潼關,接著大舉進攻。大順軍頑強奮戰,又分兵迂迴到清軍陣後攻擊,俱敗。

由此可見,八旗兵的強悍戰鬥力,所向無敵。

李自成大順軍之所以失敗,完全是被八旗兵在戰鬥力上差距過大導致。

兵貴精不貴多。多了反而是累贅。

旧事旧人历史说
2019-05-22

首先,李自成的百萬軍隊到底是不是紙糊的,這不好說。應當說李自成的軍隊擁有一定的戰鬥力,但是農民軍的戰鬥力一直以來都是非常低下的。為什麼農民軍大多數造反都能把明軍打的抱頭鼠竄。那是因為明軍內部的腐敗,其實整個大順軍的軍隊本身戰鬥力並不是多麼強悍。這一點我們要清楚。

首先,李自成的百萬軍隊到底是不是紙糊的,這不好說。應當說李自成的軍隊擁有一定的戰鬥力,但是農民軍的戰鬥力一直以來都是非常低下的。為什麼農民軍大多數造反都能把明軍打的抱頭鼠竄。那是因為明軍內部的腐敗,其實整個大順軍的軍隊本身戰鬥力並不是多麼強悍。這一點我們要清楚。

自從李自成起義開始,農民軍的遭遇就很不好,他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在明朝軍隊的手裡。洪承疇,孫傳庭曾經一度將李自成的農民軍全殲。但是不知道為什麼,也許是明朝真的該滅亡。每次雖然明朝軍隊將農民軍打得七零八落,但不知為什麼總能讓李自成死裡逃生,東山再起,死灰復燃。

首先,李自成的百萬軍隊到底是不是紙糊的,這不好說。應當說李自成的軍隊擁有一定的戰鬥力,但是農民軍的戰鬥力一直以來都是非常低下的。為什麼農民軍大多數造反都能把明軍打的抱頭鼠竄。那是因為明軍內部的腐敗,其實整個大順軍的軍隊本身戰鬥力並不是多麼強悍。這一點我們要清楚。

自從李自成起義開始,農民軍的遭遇就很不好,他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在明朝軍隊的手裡。洪承疇,孫傳庭曾經一度將李自成的農民軍全殲。但是不知道為什麼,也許是明朝真的該滅亡。每次雖然明朝軍隊將農民軍打得七零八落,但不知為什麼總能讓李自成死裡逃生,東山再起,死灰復燃。

明崇禎17年,李自成攻入北京,但是在進北京之前,李自成的主力王牌軍隊找到了了明朝軍隊的頑強抵抗,李自成克寧武關,前後死將士七萬餘人,傷亡慘重,《罪惟錄》記“後賊陷京師,多有手足創者,皆經戰寧武者也。”,李自成下令屠城。但是雖然遭遇抵抗,他還是攻進了北京城。從此明王朝覆滅。

李自成攻入北京城之後,便立即住進了紫禁城,封宮女竇美儀為妃。大順軍入北京之初,兵不滿二萬。李自成下令:“敢有傷人及掠人財物婦女者殺無赦。”京城秩序尚好,店鋪營業如常。但從二十七日起,農民軍開始拷掠明官,四處抄家,規定助餉額為“中堂十萬,部院京堂錦衣七萬或五萬三萬,道科吏部五萬三萬,翰林三萬二萬一萬,部屬而下則各以千計”,劉宗敏製作了五千具夾棍,“木皆生稜,用釘相連,以夾人無不骨碎。”城中恐怖氣氛逐漸凝重,人心惶惶,“凡拷夾百官,大抵家資萬金者,過逼二三萬,數稍不滿,再行嚴比,夾打炮烙,備極慘毒,不死不休”,“牽魏藻德、方岳貢、丘瑜、陳演、李遇知等,勳戚冉興讓、張國紀、徐允楨、張世澤等八百人追贓助餉。”談遷《棗林雜俎》稱死者有1600餘人。李自成手下士卒搶掠,臣將驕奢,“殺人無虛日,大抵兵丁掠搶民財者也”。

首先,李自成的百萬軍隊到底是不是紙糊的,這不好說。應當說李自成的軍隊擁有一定的戰鬥力,但是農民軍的戰鬥力一直以來都是非常低下的。為什麼農民軍大多數造反都能把明軍打的抱頭鼠竄。那是因為明軍內部的腐敗,其實整個大順軍的軍隊本身戰鬥力並不是多麼強悍。這一點我們要清楚。

自從李自成起義開始,農民軍的遭遇就很不好,他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在明朝軍隊的手裡。洪承疇,孫傳庭曾經一度將李自成的農民軍全殲。但是不知道為什麼,也許是明朝真的該滅亡。每次雖然明朝軍隊將農民軍打得七零八落,但不知為什麼總能讓李自成死裡逃生,東山再起,死灰復燃。

明崇禎17年,李自成攻入北京,但是在進北京之前,李自成的主力王牌軍隊找到了了明朝軍隊的頑強抵抗,李自成克寧武關,前後死將士七萬餘人,傷亡慘重,《罪惟錄》記“後賊陷京師,多有手足創者,皆經戰寧武者也。”,李自成下令屠城。但是雖然遭遇抵抗,他還是攻進了北京城。從此明王朝覆滅。

李自成攻入北京城之後,便立即住進了紫禁城,封宮女竇美儀為妃。大順軍入北京之初,兵不滿二萬。李自成下令:“敢有傷人及掠人財物婦女者殺無赦。”京城秩序尚好,店鋪營業如常。但從二十七日起,農民軍開始拷掠明官,四處抄家,規定助餉額為“中堂十萬,部院京堂錦衣七萬或五萬三萬,道科吏部五萬三萬,翰林三萬二萬一萬,部屬而下則各以千計”,劉宗敏製作了五千具夾棍,“木皆生稜,用釘相連,以夾人無不骨碎。”城中恐怖氣氛逐漸凝重,人心惶惶,“凡拷夾百官,大抵家資萬金者,過逼二三萬,數稍不滿,再行嚴比,夾打炮烙,備極慘毒,不死不休”,“牽魏藻德、方岳貢、丘瑜、陳演、李遇知等,勳戚冉興讓、張國紀、徐允楨、張世澤等八百人追贓助餉。”談遷《棗林雜俎》稱死者有1600餘人。李自成手下士卒搶掠,臣將驕奢,“殺人無虛日,大抵兵丁掠搶民財者也”。


李自成雖然攻佔了明王朝的首都,但是明王朝還有許多殘餘勢力,李自成準備招降明朝的山海關總兵吳三桂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吳三桂並沒有投奔李自成而是投靠了滿清的攝政王多爾袞。李自成一聽大怒,便率領大軍攻打吳三桂。吳三桂和多爾袞聯手將李自成的軍隊擊敗。李自成率領3萬殘餘部隊倉皇逃入北京城,一氣之下,殺死了吳三桂全家共34口人。次日逃往西安,商州,走武關。由於南明弘光帝朝廷的建立和大順軍的節節敗退,很多投降大順的原明朝將領復投南明或清朝,李自成於是疑心日盛,終於妄殺李巖等人,致使人心離散。

後來經過多方轉折大順軍到達湖北通城九宮山麓時,李自成率輕騎20餘人登山探路,被當地民兵武裝姜大眼殺死,屍首祕密埋葬,李自成戰死後,農民軍悲怒交集,立即掃蕩九宮山區,對當地民眾予以報復性打擊。《明史》也記載,李自成死於湖北通城。大順軍餘部稱李自成為先帝,

首先,李自成的百萬軍隊到底是不是紙糊的,這不好說。應當說李自成的軍隊擁有一定的戰鬥力,但是農民軍的戰鬥力一直以來都是非常低下的。為什麼農民軍大多數造反都能把明軍打的抱頭鼠竄。那是因為明軍內部的腐敗,其實整個大順軍的軍隊本身戰鬥力並不是多麼強悍。這一點我們要清楚。

自從李自成起義開始,農民軍的遭遇就很不好,他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在明朝軍隊的手裡。洪承疇,孫傳庭曾經一度將李自成的農民軍全殲。但是不知道為什麼,也許是明朝真的該滅亡。每次雖然明朝軍隊將農民軍打得七零八落,但不知為什麼總能讓李自成死裡逃生,東山再起,死灰復燃。

明崇禎17年,李自成攻入北京,但是在進北京之前,李自成的主力王牌軍隊找到了了明朝軍隊的頑強抵抗,李自成克寧武關,前後死將士七萬餘人,傷亡慘重,《罪惟錄》記“後賊陷京師,多有手足創者,皆經戰寧武者也。”,李自成下令屠城。但是雖然遭遇抵抗,他還是攻進了北京城。從此明王朝覆滅。

李自成攻入北京城之後,便立即住進了紫禁城,封宮女竇美儀為妃。大順軍入北京之初,兵不滿二萬。李自成下令:“敢有傷人及掠人財物婦女者殺無赦。”京城秩序尚好,店鋪營業如常。但從二十七日起,農民軍開始拷掠明官,四處抄家,規定助餉額為“中堂十萬,部院京堂錦衣七萬或五萬三萬,道科吏部五萬三萬,翰林三萬二萬一萬,部屬而下則各以千計”,劉宗敏製作了五千具夾棍,“木皆生稜,用釘相連,以夾人無不骨碎。”城中恐怖氣氛逐漸凝重,人心惶惶,“凡拷夾百官,大抵家資萬金者,過逼二三萬,數稍不滿,再行嚴比,夾打炮烙,備極慘毒,不死不休”,“牽魏藻德、方岳貢、丘瑜、陳演、李遇知等,勳戚冉興讓、張國紀、徐允楨、張世澤等八百人追贓助餉。”談遷《棗林雜俎》稱死者有1600餘人。李自成手下士卒搶掠,臣將驕奢,“殺人無虛日,大抵兵丁掠搶民財者也”。


李自成雖然攻佔了明王朝的首都,但是明王朝還有許多殘餘勢力,李自成準備招降明朝的山海關總兵吳三桂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吳三桂並沒有投奔李自成而是投靠了滿清的攝政王多爾袞。李自成一聽大怒,便率領大軍攻打吳三桂。吳三桂和多爾袞聯手將李自成的軍隊擊敗。李自成率領3萬殘餘部隊倉皇逃入北京城,一氣之下,殺死了吳三桂全家共34口人。次日逃往西安,商州,走武關。由於南明弘光帝朝廷的建立和大順軍的節節敗退,很多投降大順的原明朝將領復投南明或清朝,李自成於是疑心日盛,終於妄殺李巖等人,致使人心離散。

後來經過多方轉折大順軍到達湖北通城九宮山麓時,李自成率輕騎20餘人登山探路,被當地民兵武裝姜大眼殺死,屍首祕密埋葬,李自成戰死後,農民軍悲怒交集,立即掃蕩九宮山區,對當地民眾予以報復性打擊。《明史》也記載,李自成死於湖北通城。大順軍餘部稱李自成為先帝,


這就是一代闖王李自成滅亡的全過程,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自從李自成攻入北京之後,他便開始迅速的腐敗。他也腐敗,他下面的那些首領,農民軍也自然就腐敗。最後節節敗退,人心離散,哪裡還有百萬大軍呢?

庭州行者
2019-05-23

李自成的百萬大軍,的確有一多半是紙糊的。李自成在前期之所以能夠屢敗屢戰,每一次失敗之後都能迅速地重新回血,就是因為在天災人禍的綜合作用下,北方——尤其是陝西和河南地區,出現了大量的災民,這些災民在遭受天災之後,還要忍受著明朝官吏和皇族親王的剝削,除了揭竿而起,斷無其他生路可言。正是這些連飯都吃不飽的災民構成了李自成軍隊的絕大部分。

李自成的百萬大軍,的確有一多半是紙糊的。李自成在前期之所以能夠屢敗屢戰,每一次失敗之後都能迅速地重新回血,就是因為在天災人禍的綜合作用下,北方——尤其是陝西和河南地區,出現了大量的災民,這些災民在遭受天災之後,還要忍受著明朝官吏和皇族親王的剝削,除了揭竿而起,斷無其他生路可言。正是這些連飯都吃不飽的災民構成了李自成軍隊的絕大部分。

這些農民軍往往是拖家帶口跟著李自成,也就是說,這百萬軍隊中,包括一部分的婦女和兒童,以及老人,可想而知,其戰鬥力有多麼低下。當然,李自成肯定不能只靠著這些災民打江山,他手下還是有一部分精銳部隊的。這些精銳部隊的成分是明朝的西北邊軍以及各次戰役中投降的明軍。這些“前明軍”有著一定的戰鬥力,尤其是明朝的西北邊軍,但由於明朝政府無力支付鉅額的軍餉,所以這些人投靠了李自成。李自成能夠取得朱仙鎮大捷等勝利,很大程度上是這些人大的功勞。

李自成的精銳部隊大概二十萬左右,這些人後來幾乎盡數被李自成帶去攻打吳三桂,然後全軍覆沒了。

李自成部隊的裝備,以冷兵器為主,同時摻雜著少量從明軍手中繳獲的火門槍和輕型火炮弗朗機。這種火力配備尚不及明軍。

李自成的百萬大軍,的確有一多半是紙糊的。李自成在前期之所以能夠屢敗屢戰,每一次失敗之後都能迅速地重新回血,就是因為在天災人禍的綜合作用下,北方——尤其是陝西和河南地區,出現了大量的災民,這些災民在遭受天災之後,還要忍受著明朝官吏和皇族親王的剝削,除了揭竿而起,斷無其他生路可言。正是這些連飯都吃不飽的災民構成了李自成軍隊的絕大部分。

這些農民軍往往是拖家帶口跟著李自成,也就是說,這百萬軍隊中,包括一部分的婦女和兒童,以及老人,可想而知,其戰鬥力有多麼低下。當然,李自成肯定不能只靠著這些災民打江山,他手下還是有一部分精銳部隊的。這些精銳部隊的成分是明朝的西北邊軍以及各次戰役中投降的明軍。這些“前明軍”有著一定的戰鬥力,尤其是明朝的西北邊軍,但由於明朝政府無力支付鉅額的軍餉,所以這些人投靠了李自成。李自成能夠取得朱仙鎮大捷等勝利,很大程度上是這些人大的功勞。

李自成的精銳部隊大概二十萬左右,這些人後來幾乎盡數被李自成帶去攻打吳三桂,然後全軍覆沒了。

李自成部隊的裝備,以冷兵器為主,同時摻雜著少量從明軍手中繳獲的火門槍和輕型火炮弗朗機。這種火力配備尚不及明軍。

作為李自成滅掉明朝之後的最大對手,清軍的戰鬥力可謂是恐怖至極。清軍的肉搏戰能力毋庸置疑,這種優勢從努爾哈赤時期開始就一直存在。即使是明朝最精銳的部隊關寧軍,在近身作戰方面也不是清軍的對手。在努爾哈赤時期,女真尚處於半奴隸制半封建的社會之中,生產力水平並不高。雖然在軍事方面可以穩壓明朝,但是在國力方面則大為不如,尤其是火器製造方面。正因為如此,明朝憑藉著火炮的優勢,勉強應付清軍。

皇太極繼位之後,一改努爾哈赤歧視漢人的政策,他重用漢人知識分子,並且恢復漢族奴隸為自由之身,令其從事農業,在國家機器的構建上,仿照明朝制度。經過皇太極的一番大刀闊斧的改革,“清王朝”逐漸形成。在此時,由於明朝的孔有德等人的叛變,以及清政權與西方人的接觸,他們已經掌握了火炮——包括紅衣大炮的製作方法。且因為皇太極對於火炮製造的重視,因此後金的火器製造部門收到嚴格監督,故所制火炮的質量已經遠高於明朝。

李自成的百萬大軍,的確有一多半是紙糊的。李自成在前期之所以能夠屢敗屢戰,每一次失敗之後都能迅速地重新回血,就是因為在天災人禍的綜合作用下,北方——尤其是陝西和河南地區,出現了大量的災民,這些災民在遭受天災之後,還要忍受著明朝官吏和皇族親王的剝削,除了揭竿而起,斷無其他生路可言。正是這些連飯都吃不飽的災民構成了李自成軍隊的絕大部分。

這些農民軍往往是拖家帶口跟著李自成,也就是說,這百萬軍隊中,包括一部分的婦女和兒童,以及老人,可想而知,其戰鬥力有多麼低下。當然,李自成肯定不能只靠著這些災民打江山,他手下還是有一部分精銳部隊的。這些精銳部隊的成分是明朝的西北邊軍以及各次戰役中投降的明軍。這些“前明軍”有著一定的戰鬥力,尤其是明朝的西北邊軍,但由於明朝政府無力支付鉅額的軍餉,所以這些人投靠了李自成。李自成能夠取得朱仙鎮大捷等勝利,很大程度上是這些人大的功勞。

李自成的精銳部隊大概二十萬左右,這些人後來幾乎盡數被李自成帶去攻打吳三桂,然後全軍覆沒了。

李自成部隊的裝備,以冷兵器為主,同時摻雜著少量從明軍手中繳獲的火門槍和輕型火炮弗朗機。這種火力配備尚不及明軍。

作為李自成滅掉明朝之後的最大對手,清軍的戰鬥力可謂是恐怖至極。清軍的肉搏戰能力毋庸置疑,這種優勢從努爾哈赤時期開始就一直存在。即使是明朝最精銳的部隊關寧軍,在近身作戰方面也不是清軍的對手。在努爾哈赤時期,女真尚處於半奴隸制半封建的社會之中,生產力水平並不高。雖然在軍事方面可以穩壓明朝,但是在國力方面則大為不如,尤其是火器製造方面。正因為如此,明朝憑藉著火炮的優勢,勉強應付清軍。

皇太極繼位之後,一改努爾哈赤歧視漢人的政策,他重用漢人知識分子,並且恢復漢族奴隸為自由之身,令其從事農業,在國家機器的構建上,仿照明朝制度。經過皇太極的一番大刀闊斧的改革,“清王朝”逐漸形成。在此時,由於明朝的孔有德等人的叛變,以及清政權與西方人的接觸,他們已經掌握了火炮——包括紅衣大炮的製作方法。且因為皇太極對於火炮製造的重視,因此後金的火器製造部門收到嚴格監督,故所制火炮的質量已經遠高於明朝。

在1640年的鬆錦之戰中,明清兩軍曾以火炮對轟,但清軍的火炮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超過明軍,故明軍大敗。

可想而知,清軍無論是從近戰肉搏,還是火器裝備方面,都甩開李自成軍隊不少。因此,在一片石之戰,李自成敗退後,清軍一路橫掃北方。見大順軍佔據的城池,清軍直接以紅衣大炮轟擊數個時辰,城牆倒塌,清軍幾乎不需要耗費一兵一卒便能攻下一座城池。所以,李自成在北方的勢力,很快便被清軍肅清。

從這個角度來看,李自成的百萬大軍,的確是紙老虎無疑。

铁马冰河wu
2019-05-27

崇禎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率農民軍攻克西安,隨即在此正式建立了農民政權,國號大順,改元永昌,以該年為永昌元年。李自成稱新順王,並改名自晟。

同年二月,大順農民軍兵分兩路,一路由先期進入山西的驍將劉芳亮率領,從平陽經陽城,再翻越巍巍太行山進入河南北部,先攻取衛輝、彰德等地,然後經真定北上,目的是牽制明朝南路援軍;另一路是主力,由李自成親率,浩蕩渡過黃河後,先取太原,傳檄各州縣,揭露明王朝的種種罪狀,並大造聲勢。

崇禎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率農民軍攻克西安,隨即在此正式建立了農民政權,國號大順,改元永昌,以該年為永昌元年。李自成稱新順王,並改名自晟。

同年二月,大順農民軍兵分兩路,一路由先期進入山西的驍將劉芳亮率領,從平陽經陽城,再翻越巍巍太行山進入河南北部,先攻取衛輝、彰德等地,然後經真定北上,目的是牽制明朝南路援軍;另一路是主力,由李自成親率,浩蕩渡過黃河後,先取太原,傳檄各州縣,揭露明王朝的種種罪狀,並大造聲勢。

在此前的崇禎九年夏天,李自成走出低谷,在商洛重舉義旗,以新的姿態率農民軍從陝西搗入河南,轉戰河南各地,並招納了大批河南饑民,隊伍迅速擴張至數十萬眾。

崇禎十四年初,李自成率軍一舉攻克洛陽,俘殺明福王朱常洵,聲勢大振。此後,他三次圍攻開封而不克,竟瘋狂下令決黃河堤壩引水灌城,遂釀成了一場驚天慘禍......

之後,李自成接連取得項城、襄城、朱仙鎮、郟縣、汝寧五大戰役的勝利,擒殺明朝兵部尚書、陝西總督傅宗龍、汪喬年,陣斃陝督楊文嶽,擊潰新晉陝督、名將孫傳庭。

崇禎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率農民軍攻克西安,隨即在此正式建立了農民政權,國號大順,改元永昌,以該年為永昌元年。李自成稱新順王,並改名自晟。

同年二月,大順農民軍兵分兩路,一路由先期進入山西的驍將劉芳亮率領,從平陽經陽城,再翻越巍巍太行山進入河南北部,先攻取衛輝、彰德等地,然後經真定北上,目的是牽制明朝南路援軍;另一路是主力,由李自成親率,浩蕩渡過黃河後,先取太原,傳檄各州縣,揭露明王朝的種種罪狀,並大造聲勢。

在此前的崇禎九年夏天,李自成走出低谷,在商洛重舉義旗,以新的姿態率農民軍從陝西搗入河南,轉戰河南各地,並招納了大批河南饑民,隊伍迅速擴張至數十萬眾。

崇禎十四年初,李自成率軍一舉攻克洛陽,俘殺明福王朱常洵,聲勢大振。此後,他三次圍攻開封而不克,竟瘋狂下令決黃河堤壩引水灌城,遂釀成了一場驚天慘禍......

之後,李自成接連取得項城、襄城、朱仙鎮、郟縣、汝寧五大戰役的勝利,擒殺明朝兵部尚書、陝西總督傅宗龍、汪喬年,陣斃陝督楊文嶽,擊潰新晉陝督、名將孫傳庭。

《明史》哀嘆曰:“傳庭死,明亡矣”。孫傳庭能征善戰,極富軍事才能,被視為拱衛明朝最後的中流砥柱,他的死意味著明軍精銳主力損失殆盡,明廷滅亡只是時間問題了。

至此,中原之地全被農民軍掌控,大順軍還兼併了其他幾股農民軍,比如羅汝才、袁時中的部隊,部眾近百萬,李自成遂成為明末農民軍的絕對主力。

李自成率大軍進入山西后,明軍紛紛歸降,農民群起響應,克太原、大同,然後進入河北宣府南下,於崇禎十七年三月二十八日圍困北京。

崇禎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率農民軍攻克西安,隨即在此正式建立了農民政權,國號大順,改元永昌,以該年為永昌元年。李自成稱新順王,並改名自晟。

同年二月,大順農民軍兵分兩路,一路由先期進入山西的驍將劉芳亮率領,從平陽經陽城,再翻越巍巍太行山進入河南北部,先攻取衛輝、彰德等地,然後經真定北上,目的是牽制明朝南路援軍;另一路是主力,由李自成親率,浩蕩渡過黃河後,先取太原,傳檄各州縣,揭露明王朝的種種罪狀,並大造聲勢。

在此前的崇禎九年夏天,李自成走出低谷,在商洛重舉義旗,以新的姿態率農民軍從陝西搗入河南,轉戰河南各地,並招納了大批河南饑民,隊伍迅速擴張至數十萬眾。

崇禎十四年初,李自成率軍一舉攻克洛陽,俘殺明福王朱常洵,聲勢大振。此後,他三次圍攻開封而不克,竟瘋狂下令決黃河堤壩引水灌城,遂釀成了一場驚天慘禍......

之後,李自成接連取得項城、襄城、朱仙鎮、郟縣、汝寧五大戰役的勝利,擒殺明朝兵部尚書、陝西總督傅宗龍、汪喬年,陣斃陝督楊文嶽,擊潰新晉陝督、名將孫傳庭。

《明史》哀嘆曰:“傳庭死,明亡矣”。孫傳庭能征善戰,極富軍事才能,被視為拱衛明朝最後的中流砥柱,他的死意味著明軍精銳主力損失殆盡,明廷滅亡只是時間問題了。

至此,中原之地全被農民軍掌控,大順軍還兼併了其他幾股農民軍,比如羅汝才、袁時中的部隊,部眾近百萬,李自成遂成為明末農民軍的絕對主力。

李自成率大軍進入山西后,明軍紛紛歸降,農民群起響應,克太原、大同,然後進入河北宣府南下,於崇禎十七年三月二十八日圍困北京。

崇禎拒絕了李自成提出的與其均分天下並由朝廷出銀犒賞將士的提議,農民軍開始大舉攻城。次日,在明宮太監曹化淳等人的接應下,大順軍攻入北京城。崇禎帝朱由檢倉惶自縊於煤山。立國276年的明帝國滅亡(未算南明)。

李自成進京後,明廷在北方的殘餘勢力只餘駐防山海關外的總兵吳三桂了。李自成雖意識到自己的勁敵是剽悍善戰的吳三桂,也認識到吳三桂擁有戰力凶猛的“關寧鐵騎”,事關邊防的安危與否,但連戰連捷、攻克帝都讓他有些輕敵,僅派明降將、權將軍唐通和明降臣、兵部侍郎左懋第攜帶軍需物資與金銀財寶前往山海關招撫。

崇禎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率農民軍攻克西安,隨即在此正式建立了農民政權,國號大順,改元永昌,以該年為永昌元年。李自成稱新順王,並改名自晟。

同年二月,大順農民軍兵分兩路,一路由先期進入山西的驍將劉芳亮率領,從平陽經陽城,再翻越巍巍太行山進入河南北部,先攻取衛輝、彰德等地,然後經真定北上,目的是牽制明朝南路援軍;另一路是主力,由李自成親率,浩蕩渡過黃河後,先取太原,傳檄各州縣,揭露明王朝的種種罪狀,並大造聲勢。

在此前的崇禎九年夏天,李自成走出低谷,在商洛重舉義旗,以新的姿態率農民軍從陝西搗入河南,轉戰河南各地,並招納了大批河南饑民,隊伍迅速擴張至數十萬眾。

崇禎十四年初,李自成率軍一舉攻克洛陽,俘殺明福王朱常洵,聲勢大振。此後,他三次圍攻開封而不克,竟瘋狂下令決黃河堤壩引水灌城,遂釀成了一場驚天慘禍......

之後,李自成接連取得項城、襄城、朱仙鎮、郟縣、汝寧五大戰役的勝利,擒殺明朝兵部尚書、陝西總督傅宗龍、汪喬年,陣斃陝督楊文嶽,擊潰新晉陝督、名將孫傳庭。

《明史》哀嘆曰:“傳庭死,明亡矣”。孫傳庭能征善戰,極富軍事才能,被視為拱衛明朝最後的中流砥柱,他的死意味著明軍精銳主力損失殆盡,明廷滅亡只是時間問題了。

至此,中原之地全被農民軍掌控,大順軍還兼併了其他幾股農民軍,比如羅汝才、袁時中的部隊,部眾近百萬,李自成遂成為明末農民軍的絕對主力。

李自成率大軍進入山西后,明軍紛紛歸降,農民群起響應,克太原、大同,然後進入河北宣府南下,於崇禎十七年三月二十八日圍困北京。

崇禎拒絕了李自成提出的與其均分天下並由朝廷出銀犒賞將士的提議,農民軍開始大舉攻城。次日,在明宮太監曹化淳等人的接應下,大順軍攻入北京城。崇禎帝朱由檢倉惶自縊於煤山。立國276年的明帝國滅亡(未算南明)。

李自成進京後,明廷在北方的殘餘勢力只餘駐防山海關外的總兵吳三桂了。李自成雖意識到自己的勁敵是剽悍善戰的吳三桂,也認識到吳三桂擁有戰力凶猛的“關寧鐵騎”,事關邊防的安危與否,但連戰連捷、攻克帝都讓他有些輕敵,僅派明降將、權將軍唐通和明降臣、兵部侍郎左懋第攜帶軍需物資與金銀財寶前往山海關招撫。

吳三桂得知崇禎自掛煤山的消息後正在彷徨,見李自成派人前來招降,便準備接受,後聞李自成在北京嚮明降官大肆追餉,並聽說老父吳襄被拘禁拷虐,愛妾陳圓圓被大順權將軍劉宗敏霸佔,怒不可遏,遂半道而歸,回山海關後打跑唐通,據關起兵反叛,並派人出關向清睿親王多爾袞求援。

李自成大怒,於四月二十一日親率劉宗敏、李過等悍將並六萬精銳東下直撲山海關。為防止吳三桂向東退卻,李自成派李過引兩萬奇兵繞到三桂軍後,以截斷其逃路,自己則率大軍從西面夾擊吳軍。

崇禎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率農民軍攻克西安,隨即在此正式建立了農民政權,國號大順,改元永昌,以該年為永昌元年。李自成稱新順王,並改名自晟。

同年二月,大順農民軍兵分兩路,一路由先期進入山西的驍將劉芳亮率領,從平陽經陽城,再翻越巍巍太行山進入河南北部,先攻取衛輝、彰德等地,然後經真定北上,目的是牽制明朝南路援軍;另一路是主力,由李自成親率,浩蕩渡過黃河後,先取太原,傳檄各州縣,揭露明王朝的種種罪狀,並大造聲勢。

在此前的崇禎九年夏天,李自成走出低谷,在商洛重舉義旗,以新的姿態率農民軍從陝西搗入河南,轉戰河南各地,並招納了大批河南饑民,隊伍迅速擴張至數十萬眾。

崇禎十四年初,李自成率軍一舉攻克洛陽,俘殺明福王朱常洵,聲勢大振。此後,他三次圍攻開封而不克,竟瘋狂下令決黃河堤壩引水灌城,遂釀成了一場驚天慘禍......

之後,李自成接連取得項城、襄城、朱仙鎮、郟縣、汝寧五大戰役的勝利,擒殺明朝兵部尚書、陝西總督傅宗龍、汪喬年,陣斃陝督楊文嶽,擊潰新晉陝督、名將孫傳庭。

《明史》哀嘆曰:“傳庭死,明亡矣”。孫傳庭能征善戰,極富軍事才能,被視為拱衛明朝最後的中流砥柱,他的死意味著明軍精銳主力損失殆盡,明廷滅亡只是時間問題了。

至此,中原之地全被農民軍掌控,大順軍還兼併了其他幾股農民軍,比如羅汝才、袁時中的部隊,部眾近百萬,李自成遂成為明末農民軍的絕對主力。

李自成率大軍進入山西后,明軍紛紛歸降,農民群起響應,克太原、大同,然後進入河北宣府南下,於崇禎十七年三月二十八日圍困北京。

崇禎拒絕了李自成提出的與其均分天下並由朝廷出銀犒賞將士的提議,農民軍開始大舉攻城。次日,在明宮太監曹化淳等人的接應下,大順軍攻入北京城。崇禎帝朱由檢倉惶自縊於煤山。立國276年的明帝國滅亡(未算南明)。

李自成進京後,明廷在北方的殘餘勢力只餘駐防山海關外的總兵吳三桂了。李自成雖意識到自己的勁敵是剽悍善戰的吳三桂,也認識到吳三桂擁有戰力凶猛的“關寧鐵騎”,事關邊防的安危與否,但連戰連捷、攻克帝都讓他有些輕敵,僅派明降將、權將軍唐通和明降臣、兵部侍郎左懋第攜帶軍需物資與金銀財寶前往山海關招撫。

吳三桂得知崇禎自掛煤山的消息後正在彷徨,見李自成派人前來招降,便準備接受,後聞李自成在北京嚮明降官大肆追餉,並聽說老父吳襄被拘禁拷虐,愛妾陳圓圓被大順權將軍劉宗敏霸佔,怒不可遏,遂半道而歸,回山海關後打跑唐通,據關起兵反叛,並派人出關向清睿親王多爾袞求援。

李自成大怒,於四月二十一日親率劉宗敏、李過等悍將並六萬精銳東下直撲山海關。為防止吳三桂向東退卻,李自成派李過引兩萬奇兵繞到三桂軍後,以截斷其逃路,自己則率大軍從西面夾擊吳軍。

在關外一片石兩軍遭遇,戰鬥剛一打響就很激烈 。隨李自成東征的數萬大順軍將士大都是身經百戰的老兵,他們人人奮勇,個個爭先,突入敵陣大砍大殺,很快佔據了上風,吳三桂的關寧軍雖素稱彪悍,但畢竟人少,漸漸有些抵擋不住了。正在吳三桂軍動搖之際,早已埋伏在四周山野間的清軍聒噪而出,氣勢洶洶的席捲而來,原來是多爾袞依約發兵夾擊農民軍。因事發突然,正埋頭苦戰的大順軍措手不及,瞬間被凶悍的清軍射倒、砍倒一大片。因眾寡懸殊,大順軍傷亡慘重,勢漸不支,李自成僅率少數殘兵敗將倉惶敗退回北京。

李自成慘敗山海關的消息引發京師震動,北京城裡人心惶惶,秩序大亂。

崇禎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率農民軍攻克西安,隨即在此正式建立了農民政權,國號大順,改元永昌,以該年為永昌元年。李自成稱新順王,並改名自晟。

同年二月,大順農民軍兵分兩路,一路由先期進入山西的驍將劉芳亮率領,從平陽經陽城,再翻越巍巍太行山進入河南北部,先攻取衛輝、彰德等地,然後經真定北上,目的是牽制明朝南路援軍;另一路是主力,由李自成親率,浩蕩渡過黃河後,先取太原,傳檄各州縣,揭露明王朝的種種罪狀,並大造聲勢。

在此前的崇禎九年夏天,李自成走出低谷,在商洛重舉義旗,以新的姿態率農民軍從陝西搗入河南,轉戰河南各地,並招納了大批河南饑民,隊伍迅速擴張至數十萬眾。

崇禎十四年初,李自成率軍一舉攻克洛陽,俘殺明福王朱常洵,聲勢大振。此後,他三次圍攻開封而不克,竟瘋狂下令決黃河堤壩引水灌城,遂釀成了一場驚天慘禍......

之後,李自成接連取得項城、襄城、朱仙鎮、郟縣、汝寧五大戰役的勝利,擒殺明朝兵部尚書、陝西總督傅宗龍、汪喬年,陣斃陝督楊文嶽,擊潰新晉陝督、名將孫傳庭。

《明史》哀嘆曰:“傳庭死,明亡矣”。孫傳庭能征善戰,極富軍事才能,被視為拱衛明朝最後的中流砥柱,他的死意味著明軍精銳主力損失殆盡,明廷滅亡只是時間問題了。

至此,中原之地全被農民軍掌控,大順軍還兼併了其他幾股農民軍,比如羅汝才、袁時中的部隊,部眾近百萬,李自成遂成為明末農民軍的絕對主力。

李自成率大軍進入山西后,明軍紛紛歸降,農民群起響應,克太原、大同,然後進入河北宣府南下,於崇禎十七年三月二十八日圍困北京。

崇禎拒絕了李自成提出的與其均分天下並由朝廷出銀犒賞將士的提議,農民軍開始大舉攻城。次日,在明宮太監曹化淳等人的接應下,大順軍攻入北京城。崇禎帝朱由檢倉惶自縊於煤山。立國276年的明帝國滅亡(未算南明)。

李自成進京後,明廷在北方的殘餘勢力只餘駐防山海關外的總兵吳三桂了。李自成雖意識到自己的勁敵是剽悍善戰的吳三桂,也認識到吳三桂擁有戰力凶猛的“關寧鐵騎”,事關邊防的安危與否,但連戰連捷、攻克帝都讓他有些輕敵,僅派明降將、權將軍唐通和明降臣、兵部侍郎左懋第攜帶軍需物資與金銀財寶前往山海關招撫。

吳三桂得知崇禎自掛煤山的消息後正在彷徨,見李自成派人前來招降,便準備接受,後聞李自成在北京嚮明降官大肆追餉,並聽說老父吳襄被拘禁拷虐,愛妾陳圓圓被大順權將軍劉宗敏霸佔,怒不可遏,遂半道而歸,回山海關後打跑唐通,據關起兵反叛,並派人出關向清睿親王多爾袞求援。

李自成大怒,於四月二十一日親率劉宗敏、李過等悍將並六萬精銳東下直撲山海關。為防止吳三桂向東退卻,李自成派李過引兩萬奇兵繞到三桂軍後,以截斷其逃路,自己則率大軍從西面夾擊吳軍。

在關外一片石兩軍遭遇,戰鬥剛一打響就很激烈 。隨李自成東征的數萬大順軍將士大都是身經百戰的老兵,他們人人奮勇,個個爭先,突入敵陣大砍大殺,很快佔據了上風,吳三桂的關寧軍雖素稱彪悍,但畢竟人少,漸漸有些抵擋不住了。正在吳三桂軍動搖之際,早已埋伏在四周山野間的清軍聒噪而出,氣勢洶洶的席捲而來,原來是多爾袞依約發兵夾擊農民軍。因事發突然,正埋頭苦戰的大順軍措手不及,瞬間被凶悍的清軍射倒、砍倒一大片。因眾寡懸殊,大順軍傷亡慘重,勢漸不支,李自成僅率少數殘兵敗將倉惶敗退回北京。

李自成慘敗山海關的消息引發京師震動,北京城裡人心惶惶,秩序大亂。

明朝的降官、降將紛紛出城南逃,各地本已依附大順的明軍將領、官紳或叛降滿清,或據城抗拒自成,對農民軍發起反噬。因政策失誤加上農民軍自身素質侷限,此時的李自成和大順軍已不復往日之威,也漸漸失去了民心。大順永昌元年(1644)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心知大勢已去,遂倉猝即帝位,次日即慌亂離京經晉入陝,試圖以老家陝西為基地東山再起。

李自成兵敗山海關和放棄北京逃竄的消息一傳出,滿清睿親王多爾袞大喜過望,本只想乘機入關大肆劫掠一番的他迅速調整戰略,命吳三桂為前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佔領了北京以及周邊的大片區域。李自成浴血苦戰多年,費勁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推翻了大明,卻輕易被多爾袞搶去了勝利果實。

崇禎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率農民軍攻克西安,隨即在此正式建立了農民政權,國號大順,改元永昌,以該年為永昌元年。李自成稱新順王,並改名自晟。

同年二月,大順農民軍兵分兩路,一路由先期進入山西的驍將劉芳亮率領,從平陽經陽城,再翻越巍巍太行山進入河南北部,先攻取衛輝、彰德等地,然後經真定北上,目的是牽制明朝南路援軍;另一路是主力,由李自成親率,浩蕩渡過黃河後,先取太原,傳檄各州縣,揭露明王朝的種種罪狀,並大造聲勢。

在此前的崇禎九年夏天,李自成走出低谷,在商洛重舉義旗,以新的姿態率農民軍從陝西搗入河南,轉戰河南各地,並招納了大批河南饑民,隊伍迅速擴張至數十萬眾。

崇禎十四年初,李自成率軍一舉攻克洛陽,俘殺明福王朱常洵,聲勢大振。此後,他三次圍攻開封而不克,竟瘋狂下令決黃河堤壩引水灌城,遂釀成了一場驚天慘禍......

之後,李自成接連取得項城、襄城、朱仙鎮、郟縣、汝寧五大戰役的勝利,擒殺明朝兵部尚書、陝西總督傅宗龍、汪喬年,陣斃陝督楊文嶽,擊潰新晉陝督、名將孫傳庭。

《明史》哀嘆曰:“傳庭死,明亡矣”。孫傳庭能征善戰,極富軍事才能,被視為拱衛明朝最後的中流砥柱,他的死意味著明軍精銳主力損失殆盡,明廷滅亡只是時間問題了。

至此,中原之地全被農民軍掌控,大順軍還兼併了其他幾股農民軍,比如羅汝才、袁時中的部隊,部眾近百萬,李自成遂成為明末農民軍的絕對主力。

李自成率大軍進入山西后,明軍紛紛歸降,農民群起響應,克太原、大同,然後進入河北宣府南下,於崇禎十七年三月二十八日圍困北京。

崇禎拒絕了李自成提出的與其均分天下並由朝廷出銀犒賞將士的提議,農民軍開始大舉攻城。次日,在明宮太監曹化淳等人的接應下,大順軍攻入北京城。崇禎帝朱由檢倉惶自縊於煤山。立國276年的明帝國滅亡(未算南明)。

李自成進京後,明廷在北方的殘餘勢力只餘駐防山海關外的總兵吳三桂了。李自成雖意識到自己的勁敵是剽悍善戰的吳三桂,也認識到吳三桂擁有戰力凶猛的“關寧鐵騎”,事關邊防的安危與否,但連戰連捷、攻克帝都讓他有些輕敵,僅派明降將、權將軍唐通和明降臣、兵部侍郎左懋第攜帶軍需物資與金銀財寶前往山海關招撫。

吳三桂得知崇禎自掛煤山的消息後正在彷徨,見李自成派人前來招降,便準備接受,後聞李自成在北京嚮明降官大肆追餉,並聽說老父吳襄被拘禁拷虐,愛妾陳圓圓被大順權將軍劉宗敏霸佔,怒不可遏,遂半道而歸,回山海關後打跑唐通,據關起兵反叛,並派人出關向清睿親王多爾袞求援。

李自成大怒,於四月二十一日親率劉宗敏、李過等悍將並六萬精銳東下直撲山海關。為防止吳三桂向東退卻,李自成派李過引兩萬奇兵繞到三桂軍後,以截斷其逃路,自己則率大軍從西面夾擊吳軍。

在關外一片石兩軍遭遇,戰鬥剛一打響就很激烈 。隨李自成東征的數萬大順軍將士大都是身經百戰的老兵,他們人人奮勇,個個爭先,突入敵陣大砍大殺,很快佔據了上風,吳三桂的關寧軍雖素稱彪悍,但畢竟人少,漸漸有些抵擋不住了。正在吳三桂軍動搖之際,早已埋伏在四周山野間的清軍聒噪而出,氣勢洶洶的席捲而來,原來是多爾袞依約發兵夾擊農民軍。因事發突然,正埋頭苦戰的大順軍措手不及,瞬間被凶悍的清軍射倒、砍倒一大片。因眾寡懸殊,大順軍傷亡慘重,勢漸不支,李自成僅率少數殘兵敗將倉惶敗退回北京。

李自成慘敗山海關的消息引發京師震動,北京城裡人心惶惶,秩序大亂。

明朝的降官、降將紛紛出城南逃,各地本已依附大順的明軍將領、官紳或叛降滿清,或據城抗拒自成,對農民軍發起反噬。因政策失誤加上農民軍自身素質侷限,此時的李自成和大順軍已不復往日之威,也漸漸失去了民心。大順永昌元年(1644)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心知大勢已去,遂倉猝即帝位,次日即慌亂離京經晉入陝,試圖以老家陝西為基地東山再起。

李自成兵敗山海關和放棄北京逃竄的消息一傳出,滿清睿親王多爾袞大喜過望,本只想乘機入關大肆劫掠一番的他迅速調整戰略,命吳三桂為前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佔領了北京以及周邊的大片區域。李自成浴血苦戰多年,費勁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推翻了大明,卻輕易被多爾袞搶去了勝利果實。

客觀的說,李自成是很有軍事才幹的,否則也不可能以摧枯拉朽之勢橫掃百萬明軍、滅掉大明的。山海關一戰,在吳三桂和多爾袞的夾擊下,其最精銳的數萬老兵幾乎全軍覆沒,對他來說是一次傷筋動骨的巨損,加上清軍的凶悍讓他留下了刻骨銘心的印象,使他和大順將士們似乎患上了“恐清症” 。史載,大順軍退出北京後,只要一碰見清軍,往日對明軍的銳氣便一掃而光,只要軍中有人高呼“辮子軍來了”!全軍便會鬥志全無,魂飛魄散,有時竟一鬨而散。

陝西關中是李自成的根本重地,因此,他不敢掉以輕心,而是親赴前線指揮作戰,以固守根據地關中,再徐圖發展。

崇禎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率農民軍攻克西安,隨即在此正式建立了農民政權,國號大順,改元永昌,以該年為永昌元年。李自成稱新順王,並改名自晟。

同年二月,大順農民軍兵分兩路,一路由先期進入山西的驍將劉芳亮率領,從平陽經陽城,再翻越巍巍太行山進入河南北部,先攻取衛輝、彰德等地,然後經真定北上,目的是牽制明朝南路援軍;另一路是主力,由李自成親率,浩蕩渡過黃河後,先取太原,傳檄各州縣,揭露明王朝的種種罪狀,並大造聲勢。

在此前的崇禎九年夏天,李自成走出低谷,在商洛重舉義旗,以新的姿態率農民軍從陝西搗入河南,轉戰河南各地,並招納了大批河南饑民,隊伍迅速擴張至數十萬眾。

崇禎十四年初,李自成率軍一舉攻克洛陽,俘殺明福王朱常洵,聲勢大振。此後,他三次圍攻開封而不克,竟瘋狂下令決黃河堤壩引水灌城,遂釀成了一場驚天慘禍......

之後,李自成接連取得項城、襄城、朱仙鎮、郟縣、汝寧五大戰役的勝利,擒殺明朝兵部尚書、陝西總督傅宗龍、汪喬年,陣斃陝督楊文嶽,擊潰新晉陝督、名將孫傳庭。

《明史》哀嘆曰:“傳庭死,明亡矣”。孫傳庭能征善戰,極富軍事才能,被視為拱衛明朝最後的中流砥柱,他的死意味著明軍精銳主力損失殆盡,明廷滅亡只是時間問題了。

至此,中原之地全被農民軍掌控,大順軍還兼併了其他幾股農民軍,比如羅汝才、袁時中的部隊,部眾近百萬,李自成遂成為明末農民軍的絕對主力。

李自成率大軍進入山西后,明軍紛紛歸降,農民群起響應,克太原、大同,然後進入河北宣府南下,於崇禎十七年三月二十八日圍困北京。

崇禎拒絕了李自成提出的與其均分天下並由朝廷出銀犒賞將士的提議,農民軍開始大舉攻城。次日,在明宮太監曹化淳等人的接應下,大順軍攻入北京城。崇禎帝朱由檢倉惶自縊於煤山。立國276年的明帝國滅亡(未算南明)。

李自成進京後,明廷在北方的殘餘勢力只餘駐防山海關外的總兵吳三桂了。李自成雖意識到自己的勁敵是剽悍善戰的吳三桂,也認識到吳三桂擁有戰力凶猛的“關寧鐵騎”,事關邊防的安危與否,但連戰連捷、攻克帝都讓他有些輕敵,僅派明降將、權將軍唐通和明降臣、兵部侍郎左懋第攜帶軍需物資與金銀財寶前往山海關招撫。

吳三桂得知崇禎自掛煤山的消息後正在彷徨,見李自成派人前來招降,便準備接受,後聞李自成在北京嚮明降官大肆追餉,並聽說老父吳襄被拘禁拷虐,愛妾陳圓圓被大順權將軍劉宗敏霸佔,怒不可遏,遂半道而歸,回山海關後打跑唐通,據關起兵反叛,並派人出關向清睿親王多爾袞求援。

李自成大怒,於四月二十一日親率劉宗敏、李過等悍將並六萬精銳東下直撲山海關。為防止吳三桂向東退卻,李自成派李過引兩萬奇兵繞到三桂軍後,以截斷其逃路,自己則率大軍從西面夾擊吳軍。

在關外一片石兩軍遭遇,戰鬥剛一打響就很激烈 。隨李自成東征的數萬大順軍將士大都是身經百戰的老兵,他們人人奮勇,個個爭先,突入敵陣大砍大殺,很快佔據了上風,吳三桂的關寧軍雖素稱彪悍,但畢竟人少,漸漸有些抵擋不住了。正在吳三桂軍動搖之際,早已埋伏在四周山野間的清軍聒噪而出,氣勢洶洶的席捲而來,原來是多爾袞依約發兵夾擊農民軍。因事發突然,正埋頭苦戰的大順軍措手不及,瞬間被凶悍的清軍射倒、砍倒一大片。因眾寡懸殊,大順軍傷亡慘重,勢漸不支,李自成僅率少數殘兵敗將倉惶敗退回北京。

李自成慘敗山海關的消息引發京師震動,北京城裡人心惶惶,秩序大亂。

明朝的降官、降將紛紛出城南逃,各地本已依附大順的明軍將領、官紳或叛降滿清,或據城抗拒自成,對農民軍發起反噬。因政策失誤加上農民軍自身素質侷限,此時的李自成和大順軍已不復往日之威,也漸漸失去了民心。大順永昌元年(1644)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心知大勢已去,遂倉猝即帝位,次日即慌亂離京經晉入陝,試圖以老家陝西為基地東山再起。

李自成兵敗山海關和放棄北京逃竄的消息一傳出,滿清睿親王多爾袞大喜過望,本只想乘機入關大肆劫掠一番的他迅速調整戰略,命吳三桂為前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佔領了北京以及周邊的大片區域。李自成浴血苦戰多年,費勁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推翻了大明,卻輕易被多爾袞搶去了勝利果實。

客觀的說,李自成是很有軍事才幹的,否則也不可能以摧枯拉朽之勢橫掃百萬明軍、滅掉大明的。山海關一戰,在吳三桂和多爾袞的夾擊下,其最精銳的數萬老兵幾乎全軍覆沒,對他來說是一次傷筋動骨的巨損,加上清軍的凶悍讓他留下了刻骨銘心的印象,使他和大順將士們似乎患上了“恐清症” 。史載,大順軍退出北京後,只要一碰見清軍,往日對明軍的銳氣便一掃而光,只要軍中有人高呼“辮子軍來了”!全軍便會鬥志全無,魂飛魄散,有時竟一鬨而散。

陝西關中是李自成的根本重地,因此,他不敢掉以輕心,而是親赴前線指揮作戰,以固守根據地關中,再徐圖發展。

十月中旬,多鐸、阿濟格率滿漢八旗兵與吳三桂軍聯手追擊,節節向陝西推進,準備經陝北向關中南進,一舉摧毀在西安的大順政權核心。李自成得知清軍從寧夏、內蒙攻入陝北的消息後,決定派兵加強要隘潼關的防守,以防其直逼西安。但大順軍的戰鬥力早已今非昔比,而其新對手八旗兵與報仇心切的吳三桂軍也遠比其老對手明軍凶猛能戰得多,於是潼關的局勢變得非常緊急,經幾番血戰,潼關被清軍攻克。潼關一丟,一馬平川的西安已無險可守,李自成意識到放棄關中已是定局,於是率殘軍退出西安,經藍田、商洛向河南、湖北交界的大山區撤退。

面對精於騎射、戰力處於巔峰期的八旗兵以及急於建功並報仇的吳三桂“關寧鐵騎”,大順軍是一敗再敗,當年面對明軍時的優勢與信心已蕩然無存,而被迫放棄關中是大順的一次戰略大撤退,此後,李自成屢戰屢敗,狼奔豕突,其處境愈發困難。

崇禎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率農民軍攻克西安,隨即在此正式建立了農民政權,國號大順,改元永昌,以該年為永昌元年。李自成稱新順王,並改名自晟。

同年二月,大順農民軍兵分兩路,一路由先期進入山西的驍將劉芳亮率領,從平陽經陽城,再翻越巍巍太行山進入河南北部,先攻取衛輝、彰德等地,然後經真定北上,目的是牽制明朝南路援軍;另一路是主力,由李自成親率,浩蕩渡過黃河後,先取太原,傳檄各州縣,揭露明王朝的種種罪狀,並大造聲勢。

在此前的崇禎九年夏天,李自成走出低谷,在商洛重舉義旗,以新的姿態率農民軍從陝西搗入河南,轉戰河南各地,並招納了大批河南饑民,隊伍迅速擴張至數十萬眾。

崇禎十四年初,李自成率軍一舉攻克洛陽,俘殺明福王朱常洵,聲勢大振。此後,他三次圍攻開封而不克,竟瘋狂下令決黃河堤壩引水灌城,遂釀成了一場驚天慘禍......

之後,李自成接連取得項城、襄城、朱仙鎮、郟縣、汝寧五大戰役的勝利,擒殺明朝兵部尚書、陝西總督傅宗龍、汪喬年,陣斃陝督楊文嶽,擊潰新晉陝督、名將孫傳庭。

《明史》哀嘆曰:“傳庭死,明亡矣”。孫傳庭能征善戰,極富軍事才能,被視為拱衛明朝最後的中流砥柱,他的死意味著明軍精銳主力損失殆盡,明廷滅亡只是時間問題了。

至此,中原之地全被農民軍掌控,大順軍還兼併了其他幾股農民軍,比如羅汝才、袁時中的部隊,部眾近百萬,李自成遂成為明末農民軍的絕對主力。

李自成率大軍進入山西后,明軍紛紛歸降,農民群起響應,克太原、大同,然後進入河北宣府南下,於崇禎十七年三月二十八日圍困北京。

崇禎拒絕了李自成提出的與其均分天下並由朝廷出銀犒賞將士的提議,農民軍開始大舉攻城。次日,在明宮太監曹化淳等人的接應下,大順軍攻入北京城。崇禎帝朱由檢倉惶自縊於煤山。立國276年的明帝國滅亡(未算南明)。

李自成進京後,明廷在北方的殘餘勢力只餘駐防山海關外的總兵吳三桂了。李自成雖意識到自己的勁敵是剽悍善戰的吳三桂,也認識到吳三桂擁有戰力凶猛的“關寧鐵騎”,事關邊防的安危與否,但連戰連捷、攻克帝都讓他有些輕敵,僅派明降將、權將軍唐通和明降臣、兵部侍郎左懋第攜帶軍需物資與金銀財寶前往山海關招撫。

吳三桂得知崇禎自掛煤山的消息後正在彷徨,見李自成派人前來招降,便準備接受,後聞李自成在北京嚮明降官大肆追餉,並聽說老父吳襄被拘禁拷虐,愛妾陳圓圓被大順權將軍劉宗敏霸佔,怒不可遏,遂半道而歸,回山海關後打跑唐通,據關起兵反叛,並派人出關向清睿親王多爾袞求援。

李自成大怒,於四月二十一日親率劉宗敏、李過等悍將並六萬精銳東下直撲山海關。為防止吳三桂向東退卻,李自成派李過引兩萬奇兵繞到三桂軍後,以截斷其逃路,自己則率大軍從西面夾擊吳軍。

在關外一片石兩軍遭遇,戰鬥剛一打響就很激烈 。隨李自成東征的數萬大順軍將士大都是身經百戰的老兵,他們人人奮勇,個個爭先,突入敵陣大砍大殺,很快佔據了上風,吳三桂的關寧軍雖素稱彪悍,但畢竟人少,漸漸有些抵擋不住了。正在吳三桂軍動搖之際,早已埋伏在四周山野間的清軍聒噪而出,氣勢洶洶的席捲而來,原來是多爾袞依約發兵夾擊農民軍。因事發突然,正埋頭苦戰的大順軍措手不及,瞬間被凶悍的清軍射倒、砍倒一大片。因眾寡懸殊,大順軍傷亡慘重,勢漸不支,李自成僅率少數殘兵敗將倉惶敗退回北京。

李自成慘敗山海關的消息引發京師震動,北京城裡人心惶惶,秩序大亂。

明朝的降官、降將紛紛出城南逃,各地本已依附大順的明軍將領、官紳或叛降滿清,或據城抗拒自成,對農民軍發起反噬。因政策失誤加上農民軍自身素質侷限,此時的李自成和大順軍已不復往日之威,也漸漸失去了民心。大順永昌元年(1644)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心知大勢已去,遂倉猝即帝位,次日即慌亂離京經晉入陝,試圖以老家陝西為基地東山再起。

李自成兵敗山海關和放棄北京逃竄的消息一傳出,滿清睿親王多爾袞大喜過望,本只想乘機入關大肆劫掠一番的他迅速調整戰略,命吳三桂為前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佔領了北京以及周邊的大片區域。李自成浴血苦戰多年,費勁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推翻了大明,卻輕易被多爾袞搶去了勝利果實。

客觀的說,李自成是很有軍事才幹的,否則也不可能以摧枯拉朽之勢橫掃百萬明軍、滅掉大明的。山海關一戰,在吳三桂和多爾袞的夾擊下,其最精銳的數萬老兵幾乎全軍覆沒,對他來說是一次傷筋動骨的巨損,加上清軍的凶悍讓他留下了刻骨銘心的印象,使他和大順將士們似乎患上了“恐清症” 。史載,大順軍退出北京後,只要一碰見清軍,往日對明軍的銳氣便一掃而光,只要軍中有人高呼“辮子軍來了”!全軍便會鬥志全無,魂飛魄散,有時竟一鬨而散。

陝西關中是李自成的根本重地,因此,他不敢掉以輕心,而是親赴前線指揮作戰,以固守根據地關中,再徐圖發展。

十月中旬,多鐸、阿濟格率滿漢八旗兵與吳三桂軍聯手追擊,節節向陝西推進,準備經陝北向關中南進,一舉摧毀在西安的大順政權核心。李自成得知清軍從寧夏、內蒙攻入陝北的消息後,決定派兵加強要隘潼關的防守,以防其直逼西安。但大順軍的戰鬥力早已今非昔比,而其新對手八旗兵與報仇心切的吳三桂軍也遠比其老對手明軍凶猛能戰得多,於是潼關的局勢變得非常緊急,經幾番血戰,潼關被清軍攻克。潼關一丟,一馬平川的西安已無險可守,李自成意識到放棄關中已是定局,於是率殘軍退出西安,經藍田、商洛向河南、湖北交界的大山區撤退。

面對精於騎射、戰力處於巔峰期的八旗兵以及急於建功並報仇的吳三桂“關寧鐵騎”,大順軍是一敗再敗,當年面對明軍時的優勢與信心已蕩然無存,而被迫放棄關中是大順的一次戰略大撤退,此後,李自成屢戰屢敗,狼奔豕突,其處境愈發困難。

李自成放棄西安,經鄂、豫交界的崇山峻嶺向東南潰逃。清軍、吳三桂軍緊追不捨,面對清軍的殘酷圍剿,大順軍再也組織不起像樣的抵抗,大多數時候都是望風而逃。第二年三月,大順軍逼近武昌,鎮守武昌的明將左良玉異常恐慌,向盤踞南京的南明小朝廷告急。對峙一個月後,左良玉棄城而逃,李自成幾乎兵不血刃就進入了武昌城,但好景不長,清軍進軍奇快,很快追到城外,李自成在武昌只停留了兩天,便匆匆離開。

武昌外圍一場惡戰,大順軍大敗虧輸,權將軍劉宗敏被清軍活捉,旋遭凌遲處死。李自成突出重圍,順流東下,向九江方向逃去。

崇禎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率農民軍攻克西安,隨即在此正式建立了農民政權,國號大順,改元永昌,以該年為永昌元年。李自成稱新順王,並改名自晟。

同年二月,大順農民軍兵分兩路,一路由先期進入山西的驍將劉芳亮率領,從平陽經陽城,再翻越巍巍太行山進入河南北部,先攻取衛輝、彰德等地,然後經真定北上,目的是牽制明朝南路援軍;另一路是主力,由李自成親率,浩蕩渡過黃河後,先取太原,傳檄各州縣,揭露明王朝的種種罪狀,並大造聲勢。

在此前的崇禎九年夏天,李自成走出低谷,在商洛重舉義旗,以新的姿態率農民軍從陝西搗入河南,轉戰河南各地,並招納了大批河南饑民,隊伍迅速擴張至數十萬眾。

崇禎十四年初,李自成率軍一舉攻克洛陽,俘殺明福王朱常洵,聲勢大振。此後,他三次圍攻開封而不克,竟瘋狂下令決黃河堤壩引水灌城,遂釀成了一場驚天慘禍......

之後,李自成接連取得項城、襄城、朱仙鎮、郟縣、汝寧五大戰役的勝利,擒殺明朝兵部尚書、陝西總督傅宗龍、汪喬年,陣斃陝督楊文嶽,擊潰新晉陝督、名將孫傳庭。

《明史》哀嘆曰:“傳庭死,明亡矣”。孫傳庭能征善戰,極富軍事才能,被視為拱衛明朝最後的中流砥柱,他的死意味著明軍精銳主力損失殆盡,明廷滅亡只是時間問題了。

至此,中原之地全被農民軍掌控,大順軍還兼併了其他幾股農民軍,比如羅汝才、袁時中的部隊,部眾近百萬,李自成遂成為明末農民軍的絕對主力。

李自成率大軍進入山西后,明軍紛紛歸降,農民群起響應,克太原、大同,然後進入河北宣府南下,於崇禎十七年三月二十八日圍困北京。

崇禎拒絕了李自成提出的與其均分天下並由朝廷出銀犒賞將士的提議,農民軍開始大舉攻城。次日,在明宮太監曹化淳等人的接應下,大順軍攻入北京城。崇禎帝朱由檢倉惶自縊於煤山。立國276年的明帝國滅亡(未算南明)。

李自成進京後,明廷在北方的殘餘勢力只餘駐防山海關外的總兵吳三桂了。李自成雖意識到自己的勁敵是剽悍善戰的吳三桂,也認識到吳三桂擁有戰力凶猛的“關寧鐵騎”,事關邊防的安危與否,但連戰連捷、攻克帝都讓他有些輕敵,僅派明降將、權將軍唐通和明降臣、兵部侍郎左懋第攜帶軍需物資與金銀財寶前往山海關招撫。

吳三桂得知崇禎自掛煤山的消息後正在彷徨,見李自成派人前來招降,便準備接受,後聞李自成在北京嚮明降官大肆追餉,並聽說老父吳襄被拘禁拷虐,愛妾陳圓圓被大順權將軍劉宗敏霸佔,怒不可遏,遂半道而歸,回山海關後打跑唐通,據關起兵反叛,並派人出關向清睿親王多爾袞求援。

李自成大怒,於四月二十一日親率劉宗敏、李過等悍將並六萬精銳東下直撲山海關。為防止吳三桂向東退卻,李自成派李過引兩萬奇兵繞到三桂軍後,以截斷其逃路,自己則率大軍從西面夾擊吳軍。

在關外一片石兩軍遭遇,戰鬥剛一打響就很激烈 。隨李自成東征的數萬大順軍將士大都是身經百戰的老兵,他們人人奮勇,個個爭先,突入敵陣大砍大殺,很快佔據了上風,吳三桂的關寧軍雖素稱彪悍,但畢竟人少,漸漸有些抵擋不住了。正在吳三桂軍動搖之際,早已埋伏在四周山野間的清軍聒噪而出,氣勢洶洶的席捲而來,原來是多爾袞依約發兵夾擊農民軍。因事發突然,正埋頭苦戰的大順軍措手不及,瞬間被凶悍的清軍射倒、砍倒一大片。因眾寡懸殊,大順軍傷亡慘重,勢漸不支,李自成僅率少數殘兵敗將倉惶敗退回北京。

李自成慘敗山海關的消息引發京師震動,北京城裡人心惶惶,秩序大亂。

明朝的降官、降將紛紛出城南逃,各地本已依附大順的明軍將領、官紳或叛降滿清,或據城抗拒自成,對農民軍發起反噬。因政策失誤加上農民軍自身素質侷限,此時的李自成和大順軍已不復往日之威,也漸漸失去了民心。大順永昌元年(1644)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心知大勢已去,遂倉猝即帝位,次日即慌亂離京經晉入陝,試圖以老家陝西為基地東山再起。

李自成兵敗山海關和放棄北京逃竄的消息一傳出,滿清睿親王多爾袞大喜過望,本只想乘機入關大肆劫掠一番的他迅速調整戰略,命吳三桂為前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佔領了北京以及周邊的大片區域。李自成浴血苦戰多年,費勁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推翻了大明,卻輕易被多爾袞搶去了勝利果實。

客觀的說,李自成是很有軍事才幹的,否則也不可能以摧枯拉朽之勢橫掃百萬明軍、滅掉大明的。山海關一戰,在吳三桂和多爾袞的夾擊下,其最精銳的數萬老兵幾乎全軍覆沒,對他來說是一次傷筋動骨的巨損,加上清軍的凶悍讓他留下了刻骨銘心的印象,使他和大順將士們似乎患上了“恐清症” 。史載,大順軍退出北京後,只要一碰見清軍,往日對明軍的銳氣便一掃而光,只要軍中有人高呼“辮子軍來了”!全軍便會鬥志全無,魂飛魄散,有時竟一鬨而散。

陝西關中是李自成的根本重地,因此,他不敢掉以輕心,而是親赴前線指揮作戰,以固守根據地關中,再徐圖發展。

十月中旬,多鐸、阿濟格率滿漢八旗兵與吳三桂軍聯手追擊,節節向陝西推進,準備經陝北向關中南進,一舉摧毀在西安的大順政權核心。李自成得知清軍從寧夏、內蒙攻入陝北的消息後,決定派兵加強要隘潼關的防守,以防其直逼西安。但大順軍的戰鬥力早已今非昔比,而其新對手八旗兵與報仇心切的吳三桂軍也遠比其老對手明軍凶猛能戰得多,於是潼關的局勢變得非常緊急,經幾番血戰,潼關被清軍攻克。潼關一丟,一馬平川的西安已無險可守,李自成意識到放棄關中已是定局,於是率殘軍退出西安,經藍田、商洛向河南、湖北交界的大山區撤退。

面對精於騎射、戰力處於巔峰期的八旗兵以及急於建功並報仇的吳三桂“關寧鐵騎”,大順軍是一敗再敗,當年面對明軍時的優勢與信心已蕩然無存,而被迫放棄關中是大順的一次戰略大撤退,此後,李自成屢戰屢敗,狼奔豕突,其處境愈發困難。

李自成放棄西安,經鄂、豫交界的崇山峻嶺向東南潰逃。清軍、吳三桂軍緊追不捨,面對清軍的殘酷圍剿,大順軍再也組織不起像樣的抵抗,大多數時候都是望風而逃。第二年三月,大順軍逼近武昌,鎮守武昌的明將左良玉異常恐慌,向盤踞南京的南明小朝廷告急。對峙一個月後,左良玉棄城而逃,李自成幾乎兵不血刃就進入了武昌城,但好景不長,清軍進軍奇快,很快追到城外,李自成在武昌只停留了兩天,便匆匆離開。

武昌外圍一場惡戰,大順軍大敗虧輸,權將軍劉宗敏被清軍活捉,旋遭凌遲處死。李自成突出重圍,順流東下,向九江方向逃去。

當大順軍殘部退到九江富池口時,清軍又大舉追至,隨即展開了一場惡戰,大順軍傷亡慘重,損失非常大。李自成無力發起反擊,於是從九江掉頭往西南方向潰退,以打破這種被圍追堵截的被動局面。

當李自成率殘餘的大順軍輾轉退到湖北通山縣九宮山一帶時,清軍再次尾隨而至,隨即向驚魂未定的大順軍發起了凶猛的圍攻。大順軍將士無心死戰,在清軍的圍攻下死的死、逃的逃,李自成再一次奇蹟般地衝出了重圍。1645年5月的一天,李自成在九宮山中被一群山民用鐵鏟、鐵鋤打死(一說死的是替身,李本人逃出生天後隱姓埋名逃到湖南石門家山寺剃度出家 )。至此,李自成,這位將大明攪得天翻地覆的一代梟雄匆匆退出了歷史舞臺,其戎馬倥傯的一生也宣告結束,中國歷史上硝煙瀰漫的一頁也被悄然翻過。

崇禎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率農民軍攻克西安,隨即在此正式建立了農民政權,國號大順,改元永昌,以該年為永昌元年。李自成稱新順王,並改名自晟。

同年二月,大順農民軍兵分兩路,一路由先期進入山西的驍將劉芳亮率領,從平陽經陽城,再翻越巍巍太行山進入河南北部,先攻取衛輝、彰德等地,然後經真定北上,目的是牽制明朝南路援軍;另一路是主力,由李自成親率,浩蕩渡過黃河後,先取太原,傳檄各州縣,揭露明王朝的種種罪狀,並大造聲勢。

在此前的崇禎九年夏天,李自成走出低谷,在商洛重舉義旗,以新的姿態率農民軍從陝西搗入河南,轉戰河南各地,並招納了大批河南饑民,隊伍迅速擴張至數十萬眾。

崇禎十四年初,李自成率軍一舉攻克洛陽,俘殺明福王朱常洵,聲勢大振。此後,他三次圍攻開封而不克,竟瘋狂下令決黃河堤壩引水灌城,遂釀成了一場驚天慘禍......

之後,李自成接連取得項城、襄城、朱仙鎮、郟縣、汝寧五大戰役的勝利,擒殺明朝兵部尚書、陝西總督傅宗龍、汪喬年,陣斃陝督楊文嶽,擊潰新晉陝督、名將孫傳庭。

《明史》哀嘆曰:“傳庭死,明亡矣”。孫傳庭能征善戰,極富軍事才能,被視為拱衛明朝最後的中流砥柱,他的死意味著明軍精銳主力損失殆盡,明廷滅亡只是時間問題了。

至此,中原之地全被農民軍掌控,大順軍還兼併了其他幾股農民軍,比如羅汝才、袁時中的部隊,部眾近百萬,李自成遂成為明末農民軍的絕對主力。

李自成率大軍進入山西后,明軍紛紛歸降,農民群起響應,克太原、大同,然後進入河北宣府南下,於崇禎十七年三月二十八日圍困北京。

崇禎拒絕了李自成提出的與其均分天下並由朝廷出銀犒賞將士的提議,農民軍開始大舉攻城。次日,在明宮太監曹化淳等人的接應下,大順軍攻入北京城。崇禎帝朱由檢倉惶自縊於煤山。立國276年的明帝國滅亡(未算南明)。

李自成進京後,明廷在北方的殘餘勢力只餘駐防山海關外的總兵吳三桂了。李自成雖意識到自己的勁敵是剽悍善戰的吳三桂,也認識到吳三桂擁有戰力凶猛的“關寧鐵騎”,事關邊防的安危與否,但連戰連捷、攻克帝都讓他有些輕敵,僅派明降將、權將軍唐通和明降臣、兵部侍郎左懋第攜帶軍需物資與金銀財寶前往山海關招撫。

吳三桂得知崇禎自掛煤山的消息後正在彷徨,見李自成派人前來招降,便準備接受,後聞李自成在北京嚮明降官大肆追餉,並聽說老父吳襄被拘禁拷虐,愛妾陳圓圓被大順權將軍劉宗敏霸佔,怒不可遏,遂半道而歸,回山海關後打跑唐通,據關起兵反叛,並派人出關向清睿親王多爾袞求援。

李自成大怒,於四月二十一日親率劉宗敏、李過等悍將並六萬精銳東下直撲山海關。為防止吳三桂向東退卻,李自成派李過引兩萬奇兵繞到三桂軍後,以截斷其逃路,自己則率大軍從西面夾擊吳軍。

在關外一片石兩軍遭遇,戰鬥剛一打響就很激烈 。隨李自成東征的數萬大順軍將士大都是身經百戰的老兵,他們人人奮勇,個個爭先,突入敵陣大砍大殺,很快佔據了上風,吳三桂的關寧軍雖素稱彪悍,但畢竟人少,漸漸有些抵擋不住了。正在吳三桂軍動搖之際,早已埋伏在四周山野間的清軍聒噪而出,氣勢洶洶的席捲而來,原來是多爾袞依約發兵夾擊農民軍。因事發突然,正埋頭苦戰的大順軍措手不及,瞬間被凶悍的清軍射倒、砍倒一大片。因眾寡懸殊,大順軍傷亡慘重,勢漸不支,李自成僅率少數殘兵敗將倉惶敗退回北京。

李自成慘敗山海關的消息引發京師震動,北京城裡人心惶惶,秩序大亂。

明朝的降官、降將紛紛出城南逃,各地本已依附大順的明軍將領、官紳或叛降滿清,或據城抗拒自成,對農民軍發起反噬。因政策失誤加上農民軍自身素質侷限,此時的李自成和大順軍已不復往日之威,也漸漸失去了民心。大順永昌元年(1644)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心知大勢已去,遂倉猝即帝位,次日即慌亂離京經晉入陝,試圖以老家陝西為基地東山再起。

李自成兵敗山海關和放棄北京逃竄的消息一傳出,滿清睿親王多爾袞大喜過望,本只想乘機入關大肆劫掠一番的他迅速調整戰略,命吳三桂為前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佔領了北京以及周邊的大片區域。李自成浴血苦戰多年,費勁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推翻了大明,卻輕易被多爾袞搶去了勝利果實。

客觀的說,李自成是很有軍事才幹的,否則也不可能以摧枯拉朽之勢橫掃百萬明軍、滅掉大明的。山海關一戰,在吳三桂和多爾袞的夾擊下,其最精銳的數萬老兵幾乎全軍覆沒,對他來說是一次傷筋動骨的巨損,加上清軍的凶悍讓他留下了刻骨銘心的印象,使他和大順將士們似乎患上了“恐清症” 。史載,大順軍退出北京後,只要一碰見清軍,往日對明軍的銳氣便一掃而光,只要軍中有人高呼“辮子軍來了”!全軍便會鬥志全無,魂飛魄散,有時竟一鬨而散。

陝西關中是李自成的根本重地,因此,他不敢掉以輕心,而是親赴前線指揮作戰,以固守根據地關中,再徐圖發展。

十月中旬,多鐸、阿濟格率滿漢八旗兵與吳三桂軍聯手追擊,節節向陝西推進,準備經陝北向關中南進,一舉摧毀在西安的大順政權核心。李自成得知清軍從寧夏、內蒙攻入陝北的消息後,決定派兵加強要隘潼關的防守,以防其直逼西安。但大順軍的戰鬥力早已今非昔比,而其新對手八旗兵與報仇心切的吳三桂軍也遠比其老對手明軍凶猛能戰得多,於是潼關的局勢變得非常緊急,經幾番血戰,潼關被清軍攻克。潼關一丟,一馬平川的西安已無險可守,李自成意識到放棄關中已是定局,於是率殘軍退出西安,經藍田、商洛向河南、湖北交界的大山區撤退。

面對精於騎射、戰力處於巔峰期的八旗兵以及急於建功並報仇的吳三桂“關寧鐵騎”,大順軍是一敗再敗,當年面對明軍時的優勢與信心已蕩然無存,而被迫放棄關中是大順的一次戰略大撤退,此後,李自成屢戰屢敗,狼奔豕突,其處境愈發困難。

李自成放棄西安,經鄂、豫交界的崇山峻嶺向東南潰逃。清軍、吳三桂軍緊追不捨,面對清軍的殘酷圍剿,大順軍再也組織不起像樣的抵抗,大多數時候都是望風而逃。第二年三月,大順軍逼近武昌,鎮守武昌的明將左良玉異常恐慌,向盤踞南京的南明小朝廷告急。對峙一個月後,左良玉棄城而逃,李自成幾乎兵不血刃就進入了武昌城,但好景不長,清軍進軍奇快,很快追到城外,李自成在武昌只停留了兩天,便匆匆離開。

武昌外圍一場惡戰,大順軍大敗虧輸,權將軍劉宗敏被清軍活捉,旋遭凌遲處死。李自成突出重圍,順流東下,向九江方向逃去。

當大順軍殘部退到九江富池口時,清軍又大舉追至,隨即展開了一場惡戰,大順軍傷亡慘重,損失非常大。李自成無力發起反擊,於是從九江掉頭往西南方向潰退,以打破這種被圍追堵截的被動局面。

當李自成率殘餘的大順軍輾轉退到湖北通山縣九宮山一帶時,清軍再次尾隨而至,隨即向驚魂未定的大順軍發起了凶猛的圍攻。大順軍將士無心死戰,在清軍的圍攻下死的死、逃的逃,李自成再一次奇蹟般地衝出了重圍。1645年5月的一天,李自成在九宮山中被一群山民用鐵鏟、鐵鋤打死(一說死的是替身,李本人逃出生天後隱姓埋名逃到湖南石門家山寺剃度出家 )。至此,李自成,這位將大明攪得天翻地覆的一代梟雄匆匆退出了歷史舞臺,其戎馬倥傯的一生也宣告結束,中國歷史上硝煙瀰漫的一頁也被悄然翻過。

李自成在明清之交的中國歷史舞臺上縱橫馳騁了十幾年,攪起了一陣陣血雨腥風,最盛時擁眾近百萬,他意志堅韌,屢仆屢起,最終推翻了明朝的統治,說明此人絕非一般的凡夫俗子。他還在長期的征戰中總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戰略戰術,一種簡單實用、頗具特色的軍事思想。但由於出身農家,文化水平不高,他的小農意識也很嚴重,同封建時代所有的農民領袖一樣,他也有濃烈的皇權思想。一旦小有成就,他便稱王稱帝。他的流寇主義思想也很嚴重,始終沒有建立一塊穩固的根據地。他也沒能始終如一的嚴肅軍紀,約束將士,致使大順政權很快地失掉了民心。於是,當戰鬥力凶悍的清軍成為其主要競爭對手時,他當初提出的“均田免糧,三年不徵”的口號立馬不靈了,因為無人信他, 其百萬軍隊很多都是後來加入的降兵降將,缺乏早期大順軍的強悍戰鬥力,形同烏合之眾,一遇挫折便投降或作鳥獸散,又沒有民眾的支持,遂導致了李自成最終的失敗。

1944年,毛澤東提議把由郭沫若撰寫的《甲申三百年祭》作為黨內整風學習的學習文件,警醒全黨不要重蹈李自成的覆轍。

崇禎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率農民軍攻克西安,隨即在此正式建立了農民政權,國號大順,改元永昌,以該年為永昌元年。李自成稱新順王,並改名自晟。

同年二月,大順農民軍兵分兩路,一路由先期進入山西的驍將劉芳亮率領,從平陽經陽城,再翻越巍巍太行山進入河南北部,先攻取衛輝、彰德等地,然後經真定北上,目的是牽制明朝南路援軍;另一路是主力,由李自成親率,浩蕩渡過黃河後,先取太原,傳檄各州縣,揭露明王朝的種種罪狀,並大造聲勢。

在此前的崇禎九年夏天,李自成走出低谷,在商洛重舉義旗,以新的姿態率農民軍從陝西搗入河南,轉戰河南各地,並招納了大批河南饑民,隊伍迅速擴張至數十萬眾。

崇禎十四年初,李自成率軍一舉攻克洛陽,俘殺明福王朱常洵,聲勢大振。此後,他三次圍攻開封而不克,竟瘋狂下令決黃河堤壩引水灌城,遂釀成了一場驚天慘禍......

之後,李自成接連取得項城、襄城、朱仙鎮、郟縣、汝寧五大戰役的勝利,擒殺明朝兵部尚書、陝西總督傅宗龍、汪喬年,陣斃陝督楊文嶽,擊潰新晉陝督、名將孫傳庭。

《明史》哀嘆曰:“傳庭死,明亡矣”。孫傳庭能征善戰,極富軍事才能,被視為拱衛明朝最後的中流砥柱,他的死意味著明軍精銳主力損失殆盡,明廷滅亡只是時間問題了。

至此,中原之地全被農民軍掌控,大順軍還兼併了其他幾股農民軍,比如羅汝才、袁時中的部隊,部眾近百萬,李自成遂成為明末農民軍的絕對主力。

李自成率大軍進入山西后,明軍紛紛歸降,農民群起響應,克太原、大同,然後進入河北宣府南下,於崇禎十七年三月二十八日圍困北京。

崇禎拒絕了李自成提出的與其均分天下並由朝廷出銀犒賞將士的提議,農民軍開始大舉攻城。次日,在明宮太監曹化淳等人的接應下,大順軍攻入北京城。崇禎帝朱由檢倉惶自縊於煤山。立國276年的明帝國滅亡(未算南明)。

李自成進京後,明廷在北方的殘餘勢力只餘駐防山海關外的總兵吳三桂了。李自成雖意識到自己的勁敵是剽悍善戰的吳三桂,也認識到吳三桂擁有戰力凶猛的“關寧鐵騎”,事關邊防的安危與否,但連戰連捷、攻克帝都讓他有些輕敵,僅派明降將、權將軍唐通和明降臣、兵部侍郎左懋第攜帶軍需物資與金銀財寶前往山海關招撫。

吳三桂得知崇禎自掛煤山的消息後正在彷徨,見李自成派人前來招降,便準備接受,後聞李自成在北京嚮明降官大肆追餉,並聽說老父吳襄被拘禁拷虐,愛妾陳圓圓被大順權將軍劉宗敏霸佔,怒不可遏,遂半道而歸,回山海關後打跑唐通,據關起兵反叛,並派人出關向清睿親王多爾袞求援。

李自成大怒,於四月二十一日親率劉宗敏、李過等悍將並六萬精銳東下直撲山海關。為防止吳三桂向東退卻,李自成派李過引兩萬奇兵繞到三桂軍後,以截斷其逃路,自己則率大軍從西面夾擊吳軍。

在關外一片石兩軍遭遇,戰鬥剛一打響就很激烈 。隨李自成東征的數萬大順軍將士大都是身經百戰的老兵,他們人人奮勇,個個爭先,突入敵陣大砍大殺,很快佔據了上風,吳三桂的關寧軍雖素稱彪悍,但畢竟人少,漸漸有些抵擋不住了。正在吳三桂軍動搖之際,早已埋伏在四周山野間的清軍聒噪而出,氣勢洶洶的席捲而來,原來是多爾袞依約發兵夾擊農民軍。因事發突然,正埋頭苦戰的大順軍措手不及,瞬間被凶悍的清軍射倒、砍倒一大片。因眾寡懸殊,大順軍傷亡慘重,勢漸不支,李自成僅率少數殘兵敗將倉惶敗退回北京。

李自成慘敗山海關的消息引發京師震動,北京城裡人心惶惶,秩序大亂。

明朝的降官、降將紛紛出城南逃,各地本已依附大順的明軍將領、官紳或叛降滿清,或據城抗拒自成,對農民軍發起反噬。因政策失誤加上農民軍自身素質侷限,此時的李自成和大順軍已不復往日之威,也漸漸失去了民心。大順永昌元年(1644)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心知大勢已去,遂倉猝即帝位,次日即慌亂離京經晉入陝,試圖以老家陝西為基地東山再起。

李自成兵敗山海關和放棄北京逃竄的消息一傳出,滿清睿親王多爾袞大喜過望,本只想乘機入關大肆劫掠一番的他迅速調整戰略,命吳三桂為前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佔領了北京以及周邊的大片區域。李自成浴血苦戰多年,費勁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推翻了大明,卻輕易被多爾袞搶去了勝利果實。

客觀的說,李自成是很有軍事才幹的,否則也不可能以摧枯拉朽之勢橫掃百萬明軍、滅掉大明的。山海關一戰,在吳三桂和多爾袞的夾擊下,其最精銳的數萬老兵幾乎全軍覆沒,對他來說是一次傷筋動骨的巨損,加上清軍的凶悍讓他留下了刻骨銘心的印象,使他和大順將士們似乎患上了“恐清症” 。史載,大順軍退出北京後,只要一碰見清軍,往日對明軍的銳氣便一掃而光,只要軍中有人高呼“辮子軍來了”!全軍便會鬥志全無,魂飛魄散,有時竟一鬨而散。

陝西關中是李自成的根本重地,因此,他不敢掉以輕心,而是親赴前線指揮作戰,以固守根據地關中,再徐圖發展。

十月中旬,多鐸、阿濟格率滿漢八旗兵與吳三桂軍聯手追擊,節節向陝西推進,準備經陝北向關中南進,一舉摧毀在西安的大順政權核心。李自成得知清軍從寧夏、內蒙攻入陝北的消息後,決定派兵加強要隘潼關的防守,以防其直逼西安。但大順軍的戰鬥力早已今非昔比,而其新對手八旗兵與報仇心切的吳三桂軍也遠比其老對手明軍凶猛能戰得多,於是潼關的局勢變得非常緊急,經幾番血戰,潼關被清軍攻克。潼關一丟,一馬平川的西安已無險可守,李自成意識到放棄關中已是定局,於是率殘軍退出西安,經藍田、商洛向河南、湖北交界的大山區撤退。

面對精於騎射、戰力處於巔峰期的八旗兵以及急於建功並報仇的吳三桂“關寧鐵騎”,大順軍是一敗再敗,當年面對明軍時的優勢與信心已蕩然無存,而被迫放棄關中是大順的一次戰略大撤退,此後,李自成屢戰屢敗,狼奔豕突,其處境愈發困難。

李自成放棄西安,經鄂、豫交界的崇山峻嶺向東南潰逃。清軍、吳三桂軍緊追不捨,面對清軍的殘酷圍剿,大順軍再也組織不起像樣的抵抗,大多數時候都是望風而逃。第二年三月,大順軍逼近武昌,鎮守武昌的明將左良玉異常恐慌,向盤踞南京的南明小朝廷告急。對峙一個月後,左良玉棄城而逃,李自成幾乎兵不血刃就進入了武昌城,但好景不長,清軍進軍奇快,很快追到城外,李自成在武昌只停留了兩天,便匆匆離開。

武昌外圍一場惡戰,大順軍大敗虧輸,權將軍劉宗敏被清軍活捉,旋遭凌遲處死。李自成突出重圍,順流東下,向九江方向逃去。

當大順軍殘部退到九江富池口時,清軍又大舉追至,隨即展開了一場惡戰,大順軍傷亡慘重,損失非常大。李自成無力發起反擊,於是從九江掉頭往西南方向潰退,以打破這種被圍追堵截的被動局面。

當李自成率殘餘的大順軍輾轉退到湖北通山縣九宮山一帶時,清軍再次尾隨而至,隨即向驚魂未定的大順軍發起了凶猛的圍攻。大順軍將士無心死戰,在清軍的圍攻下死的死、逃的逃,李自成再一次奇蹟般地衝出了重圍。1645年5月的一天,李自成在九宮山中被一群山民用鐵鏟、鐵鋤打死(一說死的是替身,李本人逃出生天後隱姓埋名逃到湖南石門家山寺剃度出家 )。至此,李自成,這位將大明攪得天翻地覆的一代梟雄匆匆退出了歷史舞臺,其戎馬倥傯的一生也宣告結束,中國歷史上硝煙瀰漫的一頁也被悄然翻過。

李自成在明清之交的中國歷史舞臺上縱橫馳騁了十幾年,攪起了一陣陣血雨腥風,最盛時擁眾近百萬,他意志堅韌,屢仆屢起,最終推翻了明朝的統治,說明此人絕非一般的凡夫俗子。他還在長期的征戰中總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戰略戰術,一種簡單實用、頗具特色的軍事思想。但由於出身農家,文化水平不高,他的小農意識也很嚴重,同封建時代所有的農民領袖一樣,他也有濃烈的皇權思想。一旦小有成就,他便稱王稱帝。他的流寇主義思想也很嚴重,始終沒有建立一塊穩固的根據地。他也沒能始終如一的嚴肅軍紀,約束將士,致使大順政權很快地失掉了民心。於是,當戰鬥力凶悍的清軍成為其主要競爭對手時,他當初提出的“均田免糧,三年不徵”的口號立馬不靈了,因為無人信他, 其百萬軍隊很多都是後來加入的降兵降將,缺乏早期大順軍的強悍戰鬥力,形同烏合之眾,一遇挫折便投降或作鳥獸散,又沒有民眾的支持,遂導致了李自成最終的失敗。

1944年,毛澤東提議把由郭沫若撰寫的《甲申三百年祭》作為黨內整風學習的學習文件,警醒全黨不要重蹈李自成的覆轍。

【插圖源自網絡】

【發文不易 嚴禁剽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