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滿清當時堅持不入關,自己在東北發展,歷史會怎樣改寫?

10 個回答
火器工坊
2019-02-04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哈,如果滿清不入關的話,那整個東亞的格局都會有新的變化。
如果滿清當時堅持不入關,自己在東北發展,歷史會怎樣改寫?

首先是大清自己,如果不入關定天下,滿清為了壯大自己的實力,勢必還會入關劫掠,搶奪人口和財富,用來開發鬆嫩平原和遼河平原。東北地區可以說除了冬天冷以外,是資源豐富,要啥有啥。中國的優質煤礦,東北就要佔一大份額。另外還有豐富的森林資源和皮草資源,東部沿海還有珍珠一類奢侈產品,可以說是一個“聚寶盆”了。
如果滿清當時堅持不入關,自己在東北發展,歷史會怎樣改寫?

另外當時滿清貫徹的政策是和蒙古和親,在1644年之前,大清便已經收攏了所有的科爾沁蒙古,還在爭奪喀爾喀蒙古的控制權。如果滿清不入關,會更早的和沙俄發生交流,就是打仗也好,貿易也罷,其力度必然是要大於後來統一了中國的大清帝國的。因為總體資源的減小,滿清會更倚重和沙俄的貿易,興許還會獲得更多的毛子軍火。
如果滿清當時堅持不入關,自己在東北發展,歷史會怎樣改寫?

同時期西北的準格爾帝國也在崛起,最後必然會跟大清爭奪漠北蒙古的控制權,相信短時間內關內是沒有實力干涉北方爭端的,所以到時候很有可能是沙俄這隻大尾巴狼夾在中間搞事情,意圖削弱滿清和準格爾,來獲得更多的利益。因為沒有內地龐大的資源做支撐,清帝國想幹掉準格爾可以說是非常困難,最有可能是兩敗俱傷,不過這並不影響大清成為遼國一樣的區域帝國。
如果滿清當時堅持不入關,自己在東北發展,歷史會怎樣改寫?

再就是關內局面,首先李自成和黃巢是一種類型的人,所以這個新的大順王朝根本不可能站得住腳,一旦落敗,就是張獻忠和南明反攻的機會。如果清軍不入關,左良玉去打馬士英必然不會被終止,縱容左良玉死了,他兒子和手下將領也會繼續東進,以左軍的實力,幹掉馬士英的部隊是不成問題。到時候大明縱然能夠慢慢的復國,也會出現唐末漢末那樣的軍閥割據,然後關內必然混亂十幾年,再加上明代的經濟制度比唐代的還差,所以大明覆滅的速度會很迅速。之後經過一段時間的軍閥割據,會有一個新的王朝誕生,然後根據歷代中國王朝的規律,這個新王朝如果能長時間存在,勢必會在前四代對準格爾和大清發動戰爭,在吸取了宋代軍制和明代財政的弊端後,想必這個新王朝是可以創下和大清帝國領土相當的擴張偉業。
如果滿清當時堅持不入關,自己在東北發展,歷史會怎樣改寫?

另外要提一下鄭芝龍,沒有清軍入關,大明政府也管不了他,那他必然還是東亞東南亞的海洋領主,西方的殖民勢力若想獲得新的利益勢必會和鄭氏集團發生衝突,這也會刺激鄭家集團海軍的進步,也是為中華帝國的海防事業做了功績。
如果滿清當時堅持不入關,自己在東北發展,歷史會怎樣改寫?

所以如果清軍不入關,應該在百年之內,東亞的發展歷程會變得更加有趣,更加多樣性。

雍亲王府
2019-02-14

1642年,皇太極曾向崇禎皇帝主動議和,滿清不入關,明清和平相處,並且議和條件對於當時的明朝是非常的優厚。

1642年,皇太極主動向崇禎拋出了橄欖枝,尋求議和。此時的明朝,剛剛經歷了鬆錦大戰,損兵折將,精心傾盡國力打造的九邊精銳損失殆盡,洪承疇、祖大壽等一眾將領投降,使得明朝徹底失去了反擊的能力,僅能困守山海關和寧遠等幾座孤城。

而皇太極對於明朝的使臣給予了極高規格的接待,並且提出了對於當時的明朝來說非常優厚的議和條件:


第一,明朝和清朝以寧遠、塔山一線為邊境,保證互不相侵。

第二,明朝人口逃進清朝境內,清朝會遣返回明朝。

第三,明朝每年向清朝提供100萬兩白銀和1萬兩黃金,換取清朝的1000斤人蔘、1000張貂皮。

第四,明朝崇禎皇帝本人或者明朝內閣高官,前來遼東與皇太極會盟,雙方宣誓為兄弟之國。


如果滿清當時堅持不入關,自己在東北發展,歷史會怎樣改寫?

熟悉中國歷史的朋友們都看到這個條件都會覺得似曾相識,沒錯,這就是明清版本的“澶淵之盟”,同樣是和平共處,同樣是互通互市,同樣是交付歲幣,也同樣是兄弟相稱。

這次議和,因為明朝和崇禎皇帝所謂的“錚錚鐵骨”而破產,也有人說皇太極並不是真心議和,而僅僅是設下的又一個疑兵之計和緩兵之計。但是不得不說,這次議和對於清朝、對於明朝,乃至未來中國歷史的發展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如果明朝、清朝能夠按照這次和談的約定執行,哪怕是僅僅只執行個三五年的時間,那麼中國明清的歷史發展走向也將出現極大的變化。

如果滿清當時堅持不入關,自己在東北發展,歷史會怎樣改寫?


如果清朝放棄入關,明朝放棄東北,儘管失去了遼東的領土,但是與李自成、張獻忠的戰爭結局則有可能發生改變。

明清的議和,對於當時的明朝的來說,可以用“雪中送炭”來形容,儘管會喪失領土,但是至少可以緩解甚至是挽救明朝被李自成攻滅的局面。

一方面,明清停止了東北地區的戰事,同時也是對於明朝京畿重地軍事威脅的解除,明朝的軍隊徹底擺脫了兩線作戰,受到兩面夾擊的不利局面,明朝可以放心的把東北地區和京畿地區的兵力投入到剿滅李自成和張獻忠的農民起義軍上,孰勝孰負尚未可知。

另一方面,明朝每年最大的財政支出就是東北的軍費支出,為了同滿清作戰,明朝五次加收“遼餉”,每一次加餉都加重了農民負擔,才使得農民起義是愈演愈烈。而與滿清的議和將會讓明朝卸下沉重的財政包袱,緩解內部矛盾。根據議和的約定,明朝每年為此支出的100萬兩白銀以及1萬兩黃金,在龐大的軍費開支面前,完全可以不值一提,畢竟在1620年,軍費已經漲到了2300萬兩,崇禎年間數額更為巨大,其中絕大部分都用在遼東與滿清的戰場上,將遼東節省下來的軍費用在剿滅農民軍上,也就不會出現明朝滅亡時、軍心渙散、士氣低落、不戰而降的局面,平定農民起義軍也將指日可待。

如果滿清當時堅持不入關,自己在東北發展,歷史會怎樣改寫?


清朝可以繼續在東北安心發展,但是依然要面對兩個強大的對手,蒙古和沙俄。

滿清與明朝議和,可以安心在東北發展,繼續經營東北,但是我們依然要看到一個問題,那就是當時的東北不是現在的東北,現在的東北是中國的老工業基地,還是富饒的北大倉,可是在明朝時期的東北,依然是蠻荒之地,不僅人口稀少,開發程度很低,政治、經濟、文化上,與中原差距甚遠。

但是滿清政權還要面對兩個非常強大的對手,一個就是蒙古,一個就是沙俄。

此時的蒙古已經分為了漠北蒙古、漠南蒙古和漠西蒙古。漠南蒙古包括科爾沁、察哈爾等部落已經被滿清征服,但是漠北蒙古、漠西蒙古依然是對滿清政權的極大威脅。

而沙皇俄國此時也已經開始了東進的步伐,與滿清政權的爭奪也是不可避免的。

縱觀沒有入關前的滿清王朝,全部八旗,包括滿洲八旗、漢八旗、蒙古八旗,再加上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這些明朝降將帶來的軍隊,巔峰時期也就二十多萬。再加上東北的開發程度,在兵員補充和軍需補給上,都不能與後來大一統強盛時期的清朝同日而語,畢竟後來清朝的軍隊中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綠營的官兵,清朝打仗更多的依靠江南地區的錢糧,少了這兩樣的支持和支撐,如果真的是與蒙古和沙俄進行長期的征戰,未必有絕對的勝利的把握。

如果滿清當時堅持不入關,自己在東北發展,歷史會怎樣改寫?


明亡清興,是歷史的必然,同時也奠定了今天中國的版圖基礎。

自秦朝開始,中國歷史上大一統的王朝沒有存續時間超過300年的,當然,漢朝要分前漢和後漢。1642年的明朝也已經存續了270年,也是走在行將就木的路上,即便可以撐過300年,但是面對已經混亂不堪的政治局面和已經凋敝的國家根基,很難支撐太久,即便不是被李自成所滅,之後也將會被新的政權所取代,後者會開啟新的王朝統治。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的,明朝對於西藏、新疆地區都沒有實施實際性的管控,控制能力較弱,北方除了滿清,還要面對蒙古各個部落的襲擾;而滿清政權如果偏暗東北地區,也將無法獨自面對沙俄和蒙古的進攻。

也正是因為此,明亡清興,成為了歷史的必然選擇,清朝繼承了明朝原有的領土,以及政治制度和官僚體系,同時帶來的是長城以北地區的大片領土和八旗鐵騎軍隊,並且加強了對於西藏等少數民族的控制,又持續性的平定了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這也才成就了清朝鼎盛時期近1300萬平方公里的地理版圖,而這也是我們今天中國的版圖基礎。

如果滿清當時堅持不入關,自己在東北發展,歷史會怎樣改寫?

歷史沒有假設,以上僅僅是我個人的觀點,如有不同意見,歡迎大家在評論區交流,也歡迎大家關注支持我,謝謝。

九富盛
2019-01-29

如果滿清當時不入關,估計到現在,有可能還是明朝天下!我們來解讀一下!

如果滿清當時堅持不入關,自己在東北發展,歷史會怎樣改寫?

滿清接手的是大明朝!最後一任皇帝是崇禎皇帝!要說這明朝滅亡原因真是歷史所罕見!他不像一般的封建王朝滅亡那樣,都是昏君當道,民不聊生!揭竿而起,推翻統治!有人可能要反對!聽我一一道來!

如果滿清當時堅持不入關,自己在東北發展,歷史會怎樣改寫?

首先我們來說說崇禎皇帝!這位皇帝17歲登基!治理朝政17年!不能說他昏庸!因為崇禎上臺以後還是幹了不少大事件的,並且也有決心想要治理好國家!我看他有那個能力!至於詳細事件,我就不舉例了!

如果滿清當時堅持不入關,自己在東北發展,歷史會怎樣改寫?

我們再來看看他這個民不聊生!要說大明朝滅亡!真有點國運到頭,老天不容的情況!崇禎皇帝17歲登基治理17年!阿拉伯數字諧音都是要去的意思!這個稍微有點牽強哈!崇禎時期正好趕上小冰川時期!完後引起各地糧食連年欠收!老百姓沒飯吃,各地紛紛發動造反起義!消耗不少明朝國力!明朝在鎮壓的同時,也有安撫動作,這說明,統治階層從管理上還是有體恤老百姓的地方!

如果滿清當時堅持不入關,自己在東北發展,歷史會怎樣改寫?

再從崇禎殺女,景山自盡!這裡可以看到,這是歷代大王朝滅亡中很少見的一種!死的非常有氣節!也不愧是朱元璋的後代,沒給朱元璋丟臉!尤其是臨死前留下的幾句遺言,朕自登基十七年,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然皆諸臣誤朕,致逆賊直逼京師。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看看多麼壯烈!尤其最後一句!讓敵人來分裂我的屍體吧!不要傷害一個老百姓!本身這種度量就足以見得這個人的能量!

如果滿清當時堅持不入關,自己在東北發展,歷史會怎樣改寫?

說明朝滅亡真是冤枉!可能是氣數已盡,天道循環!如若滿清不入關,我估計崇禎就有時間扭轉乾坤了!在加上,當時洪承壽守還是沒多大問題的!崇禎在大好局面下,逼洪出兵,主力被滅,葬送河山!真是有點天意使然的感覺!

雖然很多歷史學家說,崇禎時期內憂外患,黨爭,宦官亂政!但是崇禎在上臺以後大為改善這是不爭的事實!所以那些不是主要原因!他的滅亡好像印證了那句冥冥之中皆有定數的感覺!天意使然,氣數已盡……

如果滿清當時堅持不入關,自己在東北發展,歷史會怎樣改寫?

豫有得
2019-02-01

滿清要是不入關,在東北發展,東北包括長城以北的蒙古都將併入大清國領土。

沒有清兵的攻擊,明朝不會滅亡那麼快,也許還會延續兩代三代。但是明朝的滅亡是必然的,是不可逆轉的。明朝共276年曆史,中國朝代有300魔咒,276年離300年就差24年,就讓它多些年,再延續兩代三代也就差不多了。

如果滿清當時堅持不入關,自己在東北發展,歷史會怎樣改寫?

明朝滅亡,新的朝代建立。新朝代新氣象,朝氣蓬勃,必然對大清國有所考慮。結果會有兩種,一種是遇到強勢皇帝,大清國被收回,即便不收回也會變成附屬國。另一種是,沒有強勢皇帝,像宋朝一樣,大宋和金成為分別獨立的國家。

如果滿清當時堅持不入關,自己在東北發展,歷史會怎樣改寫?

大清成為獨立國家可能性很大,明朝滅亡,時間不長,大清強勁的勢頭不會快速消亡。在軍事上,中原對北方少數民族,歷來都不佔優勢。中原王朝要滅掉勢頭強盛的大清很難。

新建的中原王朝,如果不能在王朝初期滅掉大清,那麼終極一個朝代也很難滅掉大清。滅不了大清,中原王朝的版圖將大打折扣。延續下來,我們今天的中國版圖可能縮水很多。

如果滿清當時堅持不入關,自己在東北發展,歷史會怎樣改寫?

清兵入關,取代明朝,清朝是中國歷史上版圖最大的朝代之一。清朝滅亡,把它所管轄的滿蒙新疆西藏全盤交由中華民國管理,很好的保持了中國版圖的完整性。

應該說,中國有今天的版圖,大清朝是做出了貢獻的。

互關互動,互利共贏!

国史春秋
2019-02-02

事實明擺著,如果滿清堅持不入關,對於中國來說肯定是一件好事。客觀上講滿清給中國帶來了三樣東西即,落後、捱打和愚昧,但是也不否認其為中國所貢獻的版圖基礎。至於歷史會怎麼改寫,應該有以下幾點:

一、明朝還會滅亡

明朝最終走向滅亡源自於萬曆怠政,萬曆皇帝長達幾十年的政務荒廢,從而製造了各種社會矛盾的誘因,到崇禎朝時集中爆發,所以才會出現焦頭爛額、內憂外患,形勢失控的局面。而此時明朝的滅亡已經成為了一種不可逆轉的趨勢,但並是擺脫不了300年就是一個朝代大限的桎梏。因為一個朝代的興衰與當權者的施政理念和為民舉措息息相關,任何事物都有其發展規律,但規律是人把握的,人也可以左右其方向。如果把一個朝代的滅亡賦予太多的迷信色彩,那就是為統治階級的不做為去開脫。
如果滿清當時堅持不入關,自己在東北發展,歷史會怎樣改寫?

二、滿清還能保留其原有的民族特色

滿清本身就是一個奴隸制的遊牧民族,所以它代表不了一種先進的生產力,也不可能成為一個王朝與時俱進的推動力,更不會讓一個國家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強大與繁榮。如果滿清停留在東北,也許結果會更好,因為與其沒有提升華夏文明的能力,倒不如被動接受其他民族先進文明的洗禮。而現在的蒙古就是其一個類同的縮影,因為兩者之間無論是在生活習慣,還是民俗風情以及宗教信仰上都有著更多的相同之處和默契。蒙古族雖然也歷經無數次時代的大變遷,但其民族自身許多鮮明的文化特徵都很好的保留了下來。滿清雖然可以把曾經入主中原視作一種無上的榮耀和輝煌,但現在卻是一個不倫不類的結局,因為自身的民族特徵已經蕩然無存。
如果滿清當時堅持不入關,自己在東北發展,歷史會怎樣改寫?

三、中國的發展要高於現在的水平

如果一個民族既不能以開放的姿態去迎接世界,也不能以包容的胸懷去學習新事物,那麼這個國家就會落伍,甚至被時代潮流所拋棄。我國從漢朝就有了雄視世界的眼光,並開闢了影響深遠的絲綢之路;唐朝時期,經濟文化空前繁榮、萬國來朝摩肩接踵,與中國頻繁交流的國家達一百多個;宋朝的海上貿易高度發達,而清朝卻在大航海如火如荼的時代選擇了閉關鎖國。儘管閉門造不出車,還盲目自大,不但對國外的科技發明不屑一顧、嗤之以鼻,而且視為雕蟲小技、奇淫技巧。所以說,正是由於滿清統治階級的短視,才使得中國與世界的發展背道相馳,差距也越來越大。
如果滿清當時堅持不入關,自己在東北發展,歷史會怎樣改寫?

總結:

滿清統治中國,很多的時候是中華民族的一種無奈,因為其並沒有足夠的能力帶領中國與世界爭鋒,也沒有肩負起歷史賦予的特殊使命,只是一唯的不擇手段的去維護自己的政權穩定。因此,如果滿清在堅持在東北發展,於國家於民族,都是一件幸事,至於中國的版圖面積只會比現在更大,因為真正的領土是用鮮血拼搏、捍衛而來,而不是靠別人施捨不去勞而獲。

感謝朋友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宋安之
2019-02-20

如果滿清當時堅持不入關,自己在東北發展,歷史會怎樣改寫?
滿清堅持不入關,會出現三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就是滿清不入關,會在混戰之中出現下一個大一統王朝,滅李自成、殺張獻忠、亡南明、收滿清。然後作為一個新興的王朝,持續發展著,到了近代不一定會有百年國恥。

說這些肯定會有滿遺罵我,但其實歷史讀多了就會發現,清朝為什麼會落後呢,不能籠統的歸於封建社會的慣性,認為換那個朝代都會落後的。固然封建社會的慣性是個問題,但更大的問題在於,清朝當年是靠著李自成滅明朝,關內群龍無首,才趁機入關奪取的天下,所以清朝統治階級的重心在於“對內”,而不是對外。不然那麼多清朝皇帝,他們都是傻子?都不知道外國已經發展先進了?主要在於他們太過“對內”,所以對外界的發展下意識忽略了,只想著維持現狀,所以才落後。

如果換成另一個大一統王朝,可就沒有這麼多“對內”問題了,對外多起來,自然不會落後到哪裡。

還有為什麼說會出現一個大一統王朝呢,因為大家仔細看看歷史,中國封建社會越到後面越是分裂時間短。像三國兩晉南北朝亂世,算上特別短命的西晉,這段亂世將近400年。到了唐朝滅亡以後,五代十國的亂世是多少呢,是70多年。宋朝結束五代十國亂世以後,接下來是一段詭異的大分裂時期,整體來說並沒有大的亂世出現。到元明清革鼎之際,壓根沒有出現過亂世,所以說封建社會發展到後面,分裂基本上沒有,大一統王朝的交替越來越順利,所以滿清不入關擔負這個統一中國的角色,自然有其他人頂上。

還有清朝的疆域的確很大,也是各種壓力之下的成果。下一個大一統王朝,如果沒有清朝那麼多壓力或者說那麼多巧合,那麼疆域身為大一統王朝肯定不會少,但是能不能達到清朝的程度,就有些不好說了,有可能更大,有可能會小。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陷入一種亂世,畢竟歷史的走向本來就是諸多巧合之下的成果。

如果滿清不入關,可以參考西晉滅亡的情況。

首先北方大地李自成因為太過壓迫地主階級,所以南明再度擁有了人心,維繫了南方半壁江山,但因為延續了明末的各種弊端,所以應該會如東晉一般,只能苟延殘喘上百年。

而北方大地上李自成張獻忠之流,搞破壞可以,但是治世不會,所以北方大地陷入很久的混亂期,滿清在關外穩坐釣魚臺。

最後一種情況,就是滿清會成為宋之西夏的存在。

可以假設李自成在北方壓迫地主階級,所以南明收拾了人心,有了偏安一隅的實力,甚至可以趁機恢復一些北方疆域,然後李自成回到西北經營。

南明時常與李自成和滿清交鋒,就好像當年宋遼金夏誰也統一不了誰一般。最後出現一個元朝,風捲殘雲般將幾方勢力消滅,然後再度統一中國。

以上只是宋安之的個人猜測,還望大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謝謝觀看,歡迎吐槽、點贊、關注~

深度军事
2019-03-01

如果清軍沒有在1644年入關,那麼40年後,明朝就要面臨一個非常嚴峻的形式。

如果滿清當時堅持不入關,自己在東北發展,歷史會怎樣改寫?

在北方是佔據了東北,內蒙古和外蒙古的清朝,在西北方向是佔據了青海,西藏,新疆,哈薩克斯坦等地的準噶爾汗國。我也知道清朝後來的繼承者,從康熙,雍正一直到乾隆,準噶爾汗國的幾位大汗都是野心勃勃,而且還很有能力的人。

那麼這兩大汗國輪番入侵明朝,就成為了大概率事件。同時有著土耳其,俄羅斯軍事技術的準噶爾汗國在火器上是超過明朝的,清朝到了1644年在火器上也是超過明朝的。

如果滿清當時堅持不入關,自己在東北發展,歷史會怎樣改寫?

而且,從歷史來看,這兩大汗國還都保持了百年興盛,也就是說可以持續對明朝發動高壓進攻。明朝就要在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囤積重兵抵抗清朝,在陝西甘肅囤積重兵抵抗準噶爾汗國。

在陝甘和冀晉,這個相對貧瘠的地方,同時保持數十萬精銳部隊,還要有數百萬人搞軍事運輸。這種軍事壓力,經濟壓力和運輸壓力,將會導致明朝的滅亡。

如果滿清當時堅持不入關,自己在東北發展,歷史會怎樣改寫?

另外不要忘記,就是1644年清軍不入關,明朝要想徹底打敗李自成和張獻忠,也要繼續打幾十年,沒準還是兩敗俱傷。但是此時準噶爾汗國和清朝強大的軍事壓力,同時從東北和西北壓下來,無論李自成,張獻忠,還是南明都很難阻擋。結果就是1644年以後李自成,張獻忠和南明是關內大混戰。再過40年,準噶爾汗國和清朝南下加入大混戰。然後就是清朝與準噶爾在中原進行大混戰,可想這將很可能是百年戰爭,從1616年一直打到18世紀。

一枚明粉
2019-04-09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清王朝如果堅持不入關,還不和明朝達成和議,很可能會形成內部離心,走向瓦解。

如果滿清當時堅持不入關,自己在東北發展,歷史會怎樣改寫?

(沒有和平就沒法關外安心發展)

只有實現了對明的和平,清朝才能進行貿易,實現互通有無,自身的特產能換回明朝的鐵、糧食、銀子、布匹,實現經濟流動,改善衣食嚴重缺乏的困境。

而且實現了和平才能減少高度緊張的戰備狀態,減少軍事的虹吸效應,一心發展農業,實現糧食自給。遼寧的無霜期在150天以上,吉林無霜期在130-140天,比雁北的120天強多了,如果投入得當,農業還是可以維持自給的。

如果滿清當時堅持不入關,自己在東北發展,歷史會怎樣改寫?

(袁崇煥、毛文龍都與清有使者往來,後果都不好,這是明朝的結構性問題)

所以可以發現,清朝想在東北發展只有和明朝達成和議,安心發展。其實努爾哈赤、皇太極兩代人都在想以戰促和,通過勝利逼迫明朝和平。

但這就是個惡性循環。清朝覺得你不和平,我就去打你,把你打的同意和平。明朝泱泱大國,你打我,我就堅決不和平。所以結構上就實現不了和平

不管是邊方的談判,諸如遼東袁崇煥、宣府沈啟、東江毛文龍;高層的談判,兵部楊嗣昌、陳新甲,實際上是崇禎親自主持的。但每次沒法給輿論交待,不是當事人身敗名裂,就是談判胎死腹中。

如果滿清當時堅持不入關,自己在東北發展,歷史會怎樣改寫?

(三順王估計在擔心和平後,皇太極會不會把我們賣了)

這個死節就註定了明清戰爭註定是一方勝出,一方滅亡。最後的歷史也是這麼走的。

其實對於清朝而言,和平也很難實現。他的經濟形態從劫掠轉向生產這個時間差中出現的動盪,皇太極有沒有能力管控住;那麼多漢臣要入關的強烈訴求能不能穩住。就《清實錄》而言,漢臣皇太極勉強能壓住,但劫掠確實難以壓住,因為靠生產他提供不了那麼多物資。

如果強行和平,把握不好很可能引發內部分崩離析

一枚明粉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北洋海军炮手
2019-02-03

結果其實很簡單,被俄國吞併。

俄國人骨子裡都是強盜的劣等基因,從裡到外每個毛孔都透露著對土地的野心。在明朝萬曆年間,俄國人就進入貝加爾湖一帶比你將該地區實際控制,進而向黑龍江流域滲透。如果滿洲人沒有入關,那麼滿洲根本無法抵擋俄國的南下。

同時,對於俄國來說,他們吞併的並不僅僅是滿洲,還包括喀爾喀蒙古以及準噶爾汗國,因為三者的國力根本不是俄國能比的,所以俄國強盜的鐵蹄會很快席捲長城以北。而此時關外的三戶人家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沒有強力的君主專制中心,即便是高度儒家化的滿洲在入關前依然是軍事貴族封建制度,在經濟生產方式上尤其明顯,所以俄國人只要拉攏、扶植各個軍事貴族就可以牢固的控制關外,進而組建僕從軍、並將關外地區變成黃俄羅斯。

而以俄國人的野心,不會僅僅停留在關外,必然會南下染指關內,而滿洲重步兵、重騎兵又可以為俄國提供一支優秀的僕從軍,同時滿洲人掌控的東亞大陸最強的炮兵部隊又可以為俄國所利用。而以關內脆弱的城防,沒有幾座城市能夠抵禦紅衣大炮的猛轟。

此時,以商業立國的西歐必然不會允許俄國獨吞內地,因為他們需要市場來傾銷商品,必然也要進來分一杯羹。所以,屆時在東南亞和南亞有殖民地的英國、荷蘭、西班牙、葡萄牙等國都會進來橫插一腳。

所以還是那句話,大清不入關,中國變斯坦。

全文完

蛋疼的历史
2019-01-31

明朝被清朝代替,其實產生的歷史影響是巨大的,無論從文化,經濟,思想,等方面,都不同程度的帶來了巨大的衝擊。

那麼,如果當時清朝不入關,或者推遲入關,那麼,歷史又將怎樣改寫?

我們先來看看當時明朝的國內局勢。

如果滿清當時堅持不入關,自己在東北發展,歷史會怎樣改寫?

明朝前期,對國內思想控制很嚴格,並執行海禁政策,閉關鎖國,禁止與外國貿易,也不允許外國與國內貿易,永樂年間海禁稍有鬆弛,但永樂之後,東部沿海地區,倭寇盛行,為防止倭寇作亂,海禁政策又被強化。

如果滿清當時堅持不入關,自己在東北發展,歷史會怎樣改寫?

但是到了明朝中後期,明朝政府權力衰退,宦官干政,黨爭不斷,明朝對民間已逐漸失去了掌控。

如果滿清當時堅持不入關,自己在東北發展,歷史會怎樣改寫?

大家都知道,在封建專制盛行的年代,專制力度越大,中央集權越高,民間發展也就越緩慢,而相反,專制力度越小,中央集權也弱,民間發展也就越迅速,在這種情況下,明朝的海禁政策其實已經有名存實亡的趨勢,民間走私貿易盛行,沿海地區官員收受賄賂,對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顧自己撈取好處。

如果滿清當時堅持不入關,自己在東北發展,歷史會怎樣改寫?

甚至到了隆慶年間,海禁被直接取消,開放沿海貿易,民間經濟猶如遇到了催化劑般迅猛發展
如果滿清當時堅持不入關,自己在東北發展,歷史會怎樣改寫?

儘管明朝當時腐敗無為,底下官員私設路障以各種名義收取行商稅費,但對於商人來說,卻是一個難得的盛世。

重農抑商的觀念自古有之,但如今的局面卻是官員對行腳商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要交錢即可,這些官員也不會過分打壓商人,這些人都是可以源源不斷的給自己帶來財富的,誰也不會做斷了自己財路的事,於是這般,官商勾結,不論是合法的,還是不合法的,都不會有人橫加干涉

而大家所熟知的資本主義萌芽,也就是在這個時間段中產生的,以江南地區最盛。

江南地區尤其以棉紡織和布業發展最為突出,進入了一個黃金時期,貿易盛行,商品經濟的繁榮也促使江南的整個經濟模式有了一定程度的調整,多層次市場逐漸形成,豐富的商品資源大量湧入市場,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佔主導的社會模式逐漸鬆動,甚至產生了一批脫離土地,專業從事工業生產的工人,當然,那個時候的工業也就是作坊模式。

如果滿清當時堅持不入關,自己在東北發展,歷史會怎樣改寫?

國內貿易盛行的同時,海禁的鬆弛,也進一步加速了商業經濟的壯大,海外貿易絡繹不絕,不光光將中國優質產品銷往世界各地,也將世界各地各種奇物帶入中國,也帶入了西方的思想和科技。

然而,隨著清朝入關,對全國思想文化,和經濟都是一個巨大的衝擊,清朝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重新閉關鎖國,中西方文化的碰撞還未產生真正的火花時,就被攔腰截斷,民間又陷入了被專制統治控制思想的時代。

明朝的經濟科技發展如果更進一步,那個時候如果清朝沒有入關,可能的結局是出現一個東方君主立憲制國家,因為當時明朝已有內閣制,在分散了皇權的情況下,商人們不會真的廢除皇帝,皇權與商人相互妥協的產物必然是君主立憲制。

如果滿清當時堅持不入關,自己在東北發展,歷史會怎樣改寫?

而入關那時候,清朝打過來了,已中國相對比較成熟的經濟和科技底蘊,只要不是一夜之間亡國,在不斷的拉鋸戰中,中國的戰爭科技必然進一步發展。

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當今社會熱武器之所以發展迅速,其實歸根結底都是因為兩次世界大戰,戰爭刺激了交戰雙方不斷革新戰爭武器,也刺激了交戰雙方不斷相互學習。

明朝有足夠的經濟基礎,也有良好的可以支持,更有龐大的人口基數,在和平年代,發展會受到封建制度的重重壓制,發展緩慢,而戰爭年代,為了生存,比如憑藉自身優勢,想盡一切方法,抵禦外敵,而在這不斷的拉鋸中,明朝政府可能會瓦解,但民間團體一定會百家齊鳴,政黨雛形產生,清朝會被消滅,因為清朝的人口底蘊無法與明朝相比,而清朝敗退之後,最終的結果,可能會形成共和制帝國,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資本主義國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