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姜維一共北伐幾次,最遠到了什麼地方,在今天的哪裡?

9 個回答
小姐姐讲史
2019-07-10

正史上記載,姜維一共進行了十一次北伐,其中共計大勝兩次,小勝三次,平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不過在《三國演義》演義中只寫了九次北伐。

正史上記載,姜維一共進行了十一次北伐,其中共計大勝兩次,小勝三次,平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不過在《三國演義》演義中只寫了九次北伐。

姜維的軍事能力極為傑出,真實能力按正式記載後期應該不會差於其師諸葛亮。姜維北伐也一直是勝多敗少,戰損比一直都是魏重蜀輕。姜維北伐最遠曾抵達了狄道以北,在這裡背水一戰大敗了曹魏名將王經,使整個隴西都為之震動。

正史上記載,姜維一共進行了十一次北伐,其中共計大勝兩次,小勝三次,平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不過在《三國演義》演義中只寫了九次北伐。

姜維的軍事能力極為傑出,真實能力按正式記載後期應該不會差於其師諸葛亮。姜維北伐也一直是勝多敗少,戰損比一直都是魏重蜀輕。姜維北伐最遠曾抵達了狄道以北,在這裡背水一戰大敗了曹魏名將王經,使整個隴西都為之震動。

如果不是礙於後方不穩,宦官亂權,劉禪無能,且蜀國積弱已久,國力衰弱,姜維北伐的成功率其實是很高的,起碼是應該大於其師諸葛亮的。攘外必安內,姜維的軍事能力雖然極為傑出,但是政治能力是明顯遠遠不如他老師諸葛亮的,並且在蜀國內部的威望也實在是相差甚遠。而這些根本性的原因就決定姜維北伐事業才成功只會是曇花一現,是不可能真正取得有效益的成果,不好好休養生息,反而會因為嚴重損耗國力,讓本就在早期喪失大部分實力處於內憂外患的蜀國,因為不堪重負而悍然坍塌,所以史學界對姜維也是褒少貶多。

正史上記載,姜維一共進行了十一次北伐,其中共計大勝兩次,小勝三次,平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不過在《三國演義》演義中只寫了九次北伐。

姜維的軍事能力極為傑出,真實能力按正式記載後期應該不會差於其師諸葛亮。姜維北伐也一直是勝多敗少,戰損比一直都是魏重蜀輕。姜維北伐最遠曾抵達了狄道以北,在這裡背水一戰大敗了曹魏名將王經,使整個隴西都為之震動。

如果不是礙於後方不穩,宦官亂權,劉禪無能,且蜀國積弱已久,國力衰弱,姜維北伐的成功率其實是很高的,起碼是應該大於其師諸葛亮的。攘外必安內,姜維的軍事能力雖然極為傑出,但是政治能力是明顯遠遠不如他老師諸葛亮的,並且在蜀國內部的威望也實在是相差甚遠。而這些根本性的原因就決定姜維北伐事業才成功只會是曇花一現,是不可能真正取得有效益的成果,不好好休養生息,反而會因為嚴重損耗國力,讓本就在早期喪失大部分實力處於內憂外患的蜀國,因為不堪重負而悍然坍塌,所以史學界對姜維也是褒少貶多。

姜維,字伯約,為三國時期蜀漢後期重要將領,官至官至大將軍。姜維原是曹魏大將,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東南),後因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征戰隴右等地,使反間計讓姜維無路可走,只得降了諸葛亮。而諸葛亮得了姜維之後也是極為喜悅,他在寫給蔣琬的書信中說道姜維是“有膽略的涼州上士”,很值得培養。

姜維歸降諸葛亮之後,就一直深受諸葛亮的器重,與諸葛亮一直是亦師亦友的關係,諸葛亮每次出征,姜維都跟隨左右。後諸葛亮病死於第七次北伐後,作為徒弟的姜維秉承先師諸葛亮生前的志向力主北伐,直到諸葛亮病死19年後掌管軍權後正式開始他繼諸葛亮之後的北伐事業,前前後後共計大小不一十一次,如下:

正史上記載,姜維一共進行了十一次北伐,其中共計大勝兩次,小勝三次,平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不過在《三國演義》演義中只寫了九次北伐。

姜維的軍事能力極為傑出,真實能力按正式記載後期應該不會差於其師諸葛亮。姜維北伐也一直是勝多敗少,戰損比一直都是魏重蜀輕。姜維北伐最遠曾抵達了狄道以北,在這裡背水一戰大敗了曹魏名將王經,使整個隴西都為之震動。

如果不是礙於後方不穩,宦官亂權,劉禪無能,且蜀國積弱已久,國力衰弱,姜維北伐的成功率其實是很高的,起碼是應該大於其師諸葛亮的。攘外必安內,姜維的軍事能力雖然極為傑出,但是政治能力是明顯遠遠不如他老師諸葛亮的,並且在蜀國內部的威望也實在是相差甚遠。而這些根本性的原因就決定姜維北伐事業才成功只會是曇花一現,是不可能真正取得有效益的成果,不好好休養生息,反而會因為嚴重損耗國力,讓本就在早期喪失大部分實力處於內憂外患的蜀國,因為不堪重負而悍然坍塌,所以史學界對姜維也是褒少貶多。

姜維,字伯約,為三國時期蜀漢後期重要將領,官至官至大將軍。姜維原是曹魏大將,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東南),後因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征戰隴右等地,使反間計讓姜維無路可走,只得降了諸葛亮。而諸葛亮得了姜維之後也是極為喜悅,他在寫給蔣琬的書信中說道姜維是“有膽略的涼州上士”,很值得培養。

姜維歸降諸葛亮之後,就一直深受諸葛亮的器重,與諸葛亮一直是亦師亦友的關係,諸葛亮每次出征,姜維都跟隨左右。後諸葛亮病死於第七次北伐後,作為徒弟的姜維秉承先師諸葛亮生前的志向力主北伐,直到諸葛亮病死19年後掌管軍權後正式開始他繼諸葛亮之後的北伐事業,前前後後共計大小不一十一次,如下:



第一次:不明敵情,探敵虛實。

當時蜀國還是由諸葛亮的繼承了蔣琬領導,維在下蔣琬率領下領偏師出隴右,在南安與魏軍相持不下。因為是偏師就不會多大的戰鬥,只是互相試探一下態度和實力。

第二次:保蜀抗曹,馳援漢中

時值曹爽伐蜀,蜀國被迫遣姜維與費禕一起馳援漢中,這一次嚴格意義上不算北伐,只是守衛本來已有的蜀國土地。

第三次:接引羌胡,招降納叛

羌胡不滿曹魏集團,叛出魏國而投蜀,姜維出兵接應以保完全,成功為蜀國增添生力軍。

第四次:魏國政變,時機大好

魏國發生高平陵政變,不過此時蜀國還是費禕當權,姜維受制於費禕,沒有多大軍權,手下兵不過萬,但是他深知機會難得,只有這點兒可憐的人馬也毅然孤軍北伐。不過由於兵力的原因也只能是小打小鬧,最後不了了之。

第五次:局勢動盪,試圖再戰

至魏國政局動盪,疑雲密佈。姜維預感機會來了,但兵力不足,於是他爭取到羌胡的配合,振作精神再試一把。此次北伐俘虜了後來刺殺費禕的郭修。極有可能和後來費禕之死有關。

第六次:費禕身亡,盟友同進

費禕剛剛遇刺身亡,姜維終於無人挾制可以放開手腳大展抱負,於是在吳國太傅諸葛恪(諸葛瑾之子)興兵20萬伐魏之時,姜維率軍與其夾擊魏國。

第七次:敵國不合,內部失和

魏帝曹芳與司馬師矛盾公開,曹魏人心浮動,魏國狄道縣縣長向姜維投降。姜維憑空得到一塊戰略要地和很多軍需物資,緊接著姜維便從狄道進軍,北上伐魏

第八次:敵帥新亡,新帥未穩

司馬師突然暴亡,其弟司馬昭剛剛上位,還未完全繼承司馬師權力,魏國軍心不穩,姜維趁機北伐,斬敵過萬。

第九次:官至人臣,大權在握

姜維晉升大將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其軍力、威望空前強大,與蜀國鎮西大將軍胡濟相約在上邽會和,一同北伐。但因為胡濟違約,姜維大敗於鄧艾之手,而遭到朝野上下怨恨。

第十次:敵國內亂,淮南三叛

曹魏徵東大將軍諸葛誕(諸葛亮族弟)擁兵十五萬發動淮南三叛,吳國出兵三萬援助,姜維再次看到曙光,同樣藉此機會壓服反對派出兵。後諸葛誕兵敗身死,姜維不敢再輕易發動進攻,轉而經營防守反擊戰略。

第十一次:被逼無奈,只得一戰

黃皓、諸葛瞻(諸葛亮兒子)等反對派紛紛要求罷免姜維兵權。姜維被迫北伐以保兵權,敗於鄧艾,實力大損,蜀軍自此轉入被動防禦態勢。

姜維之死

最後公元263年,司馬昭正式展開了自己的伐蜀大業,使鍾會牽制姜維,讓魏將鄧艾率軍偷渡陰平,攻克了綿竹,並戰敗了諸葛亮之子諸葛瞻,諸葛瞻身死。後來鄧艾成功打到了成都城前,蜀主劉禪無奈只得投降。後鄧艾又讓劉禪命令姜維投降,姜維於無奈只得投降。投降之時,《三國志》用了八個字來突出姜維手下將士的表現即“將士鹹怒,拔刀砍石。”《三國志》過於簡略,寫到姜維投降就沒了,並沒有說姜維的結局。

正史上記載,姜維一共進行了十一次北伐,其中共計大勝兩次,小勝三次,平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不過在《三國演義》演義中只寫了九次北伐。

姜維的軍事能力極為傑出,真實能力按正式記載後期應該不會差於其師諸葛亮。姜維北伐也一直是勝多敗少,戰損比一直都是魏重蜀輕。姜維北伐最遠曾抵達了狄道以北,在這裡背水一戰大敗了曹魏名將王經,使整個隴西都為之震動。

如果不是礙於後方不穩,宦官亂權,劉禪無能,且蜀國積弱已久,國力衰弱,姜維北伐的成功率其實是很高的,起碼是應該大於其師諸葛亮的。攘外必安內,姜維的軍事能力雖然極為傑出,但是政治能力是明顯遠遠不如他老師諸葛亮的,並且在蜀國內部的威望也實在是相差甚遠。而這些根本性的原因就決定姜維北伐事業才成功只會是曇花一現,是不可能真正取得有效益的成果,不好好休養生息,反而會因為嚴重損耗國力,讓本就在早期喪失大部分實力處於內憂外患的蜀國,因為不堪重負而悍然坍塌,所以史學界對姜維也是褒少貶多。

姜維,字伯約,為三國時期蜀漢後期重要將領,官至官至大將軍。姜維原是曹魏大將,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東南),後因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征戰隴右等地,使反間計讓姜維無路可走,只得降了諸葛亮。而諸葛亮得了姜維之後也是極為喜悅,他在寫給蔣琬的書信中說道姜維是“有膽略的涼州上士”,很值得培養。

姜維歸降諸葛亮之後,就一直深受諸葛亮的器重,與諸葛亮一直是亦師亦友的關係,諸葛亮每次出征,姜維都跟隨左右。後諸葛亮病死於第七次北伐後,作為徒弟的姜維秉承先師諸葛亮生前的志向力主北伐,直到諸葛亮病死19年後掌管軍權後正式開始他繼諸葛亮之後的北伐事業,前前後後共計大小不一十一次,如下:



第一次:不明敵情,探敵虛實。

當時蜀國還是由諸葛亮的繼承了蔣琬領導,維在下蔣琬率領下領偏師出隴右,在南安與魏軍相持不下。因為是偏師就不會多大的戰鬥,只是互相試探一下態度和實力。

第二次:保蜀抗曹,馳援漢中

時值曹爽伐蜀,蜀國被迫遣姜維與費禕一起馳援漢中,這一次嚴格意義上不算北伐,只是守衛本來已有的蜀國土地。

第三次:接引羌胡,招降納叛

羌胡不滿曹魏集團,叛出魏國而投蜀,姜維出兵接應以保完全,成功為蜀國增添生力軍。

第四次:魏國政變,時機大好

魏國發生高平陵政變,不過此時蜀國還是費禕當權,姜維受制於費禕,沒有多大軍權,手下兵不過萬,但是他深知機會難得,只有這點兒可憐的人馬也毅然孤軍北伐。不過由於兵力的原因也只能是小打小鬧,最後不了了之。

第五次:局勢動盪,試圖再戰

至魏國政局動盪,疑雲密佈。姜維預感機會來了,但兵力不足,於是他爭取到羌胡的配合,振作精神再試一把。此次北伐俘虜了後來刺殺費禕的郭修。極有可能和後來費禕之死有關。

第六次:費禕身亡,盟友同進

費禕剛剛遇刺身亡,姜維終於無人挾制可以放開手腳大展抱負,於是在吳國太傅諸葛恪(諸葛瑾之子)興兵20萬伐魏之時,姜維率軍與其夾擊魏國。

第七次:敵國不合,內部失和

魏帝曹芳與司馬師矛盾公開,曹魏人心浮動,魏國狄道縣縣長向姜維投降。姜維憑空得到一塊戰略要地和很多軍需物資,緊接著姜維便從狄道進軍,北上伐魏

第八次:敵帥新亡,新帥未穩

司馬師突然暴亡,其弟司馬昭剛剛上位,還未完全繼承司馬師權力,魏國軍心不穩,姜維趁機北伐,斬敵過萬。

第九次:官至人臣,大權在握

姜維晉升大將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其軍力、威望空前強大,與蜀國鎮西大將軍胡濟相約在上邽會和,一同北伐。但因為胡濟違約,姜維大敗於鄧艾之手,而遭到朝野上下怨恨。

第十次:敵國內亂,淮南三叛

曹魏徵東大將軍諸葛誕(諸葛亮族弟)擁兵十五萬發動淮南三叛,吳國出兵三萬援助,姜維再次看到曙光,同樣藉此機會壓服反對派出兵。後諸葛誕兵敗身死,姜維不敢再輕易發動進攻,轉而經營防守反擊戰略。

第十一次:被逼無奈,只得一戰

黃皓、諸葛瞻(諸葛亮兒子)等反對派紛紛要求罷免姜維兵權。姜維被迫北伐以保兵權,敗於鄧艾,實力大損,蜀軍自此轉入被動防禦態勢。

姜維之死

最後公元263年,司馬昭正式展開了自己的伐蜀大業,使鍾會牽制姜維,讓魏將鄧艾率軍偷渡陰平,攻克了綿竹,並戰敗了諸葛亮之子諸葛瞻,諸葛瞻身死。後來鄧艾成功打到了成都城前,蜀主劉禪無奈只得投降。後鄧艾又讓劉禪命令姜維投降,姜維於無奈只得投降。投降之時,《三國志》用了八個字來突出姜維手下將士的表現即“將士鹹怒,拔刀砍石。”《三國志》過於簡略,寫到姜維投降就沒了,並沒有說姜維的結局。



在《三國演義》則是說,姜維最後使了一計,就是離間鍾會,使鍾會自立叛曹,只可惜最後也是功敗垂成,鍾會兵敗而死,姜維絕望拔劍自刎。

Mer86
2019-07-10

姜維一共北伐十一次,其中第五次北伐的攻擊範圍最遠,一直殺到了西平郡附近。西平就是現在的青海省西寧市

十二年(公元250年),假維節復出西平,不克而還。——《三國志·姜維傳》

↓姜維歷次北伐攻擊區域示意圖

姜維一共北伐十一次,其中第五次北伐的攻擊範圍最遠,一直殺到了西平郡附近。西平就是現在的青海省西寧市

十二年(公元250年),假維節復出西平,不克而還。——《三國志·姜維傳》

↓姜維歷次北伐攻擊區域示意圖

第一次北伐:探敵虛實。

公元238年,遼東公孫淵造反,魏國太尉司馬懿率四萬大軍赴遼東平叛。當時蜀漢尚書令蔣碗認為司馬老賊不在關中坐鎮了,此乃偷襲魏國的大好時機,便令姜維領偏師出擊隴右,意在試探魏國的虛實。

蜀軍殺至南安郡後,與魏軍相遇,雙方相持不下。隨後蜀軍撤退,姜維的第一次北伐至此結束。

第二次北伐:增援漢中。

第一次北伐後,蜀漢有六年沒有北伐。蜀不攻魏,魏自然要攻蜀。公元244年,魏國大將軍曹爽領十萬大軍攻擊蜀漢的北部門戶漢中。蜀軍大將王平領三萬人迎戰。

當時蔣碗已經病重,接替蔣碗的費禕遂派遣姜維率蜀軍主力增援漢中。姜維率蜀軍主力抵達漢中後,魏軍撤退。

以上便是姜維的前兩次北伐,由於當時姜維的地位不高,不是北伐的領導,因此在《三國演義》中,便沒有這兩次北伐。(這也是為什麼在演義小說中,是“姜維九伐”,而不是“姜維十一伐”的原因)

姜維一共北伐十一次,其中第五次北伐的攻擊範圍最遠,一直殺到了西平郡附近。西平就是現在的青海省西寧市

十二年(公元250年),假維節復出西平,不克而還。——《三國志·姜維傳》

↓姜維歷次北伐攻擊區域示意圖

第一次北伐:探敵虛實。

公元238年,遼東公孫淵造反,魏國太尉司馬懿率四萬大軍赴遼東平叛。當時蜀漢尚書令蔣碗認為司馬老賊不在關中坐鎮了,此乃偷襲魏國的大好時機,便令姜維領偏師出擊隴右,意在試探魏國的虛實。

蜀軍殺至南安郡後,與魏軍相遇,雙方相持不下。隨後蜀軍撤退,姜維的第一次北伐至此結束。

第二次北伐:增援漢中。

第一次北伐後,蜀漢有六年沒有北伐。蜀不攻魏,魏自然要攻蜀。公元244年,魏國大將軍曹爽領十萬大軍攻擊蜀漢的北部門戶漢中。蜀軍大將王平領三萬人迎戰。

當時蔣碗已經病重,接替蔣碗的費禕遂派遣姜維率蜀軍主力增援漢中。姜維率蜀軍主力抵達漢中後,魏軍撤退。

以上便是姜維的前兩次北伐,由於當時姜維的地位不高,不是北伐的領導,因此在《三國演義》中,便沒有這兩次北伐。(這也是為什麼在演義小說中,是“姜維九伐”,而不是“姜維十一伐”的原因)



第三次北伐:接應羌胡歸蜀。

公元247年,姜維升任衛將軍,與大將軍費禕共錄尚書事。

同一年,魏國涼州的羌胡族人造反,意欲投奔蜀漢。魏國雍州刺史郭淮聞訊後,率軍在半路攔截。姜維聞訊後,也率兵出隴右,在羌胡族人赴蜀途徑的洮西(洮水以西)與郭淮和夏侯霸大戰一場。此戰姜維小勝,不僅護送了不少胡人入蜀,且全身而退。

第四、五次北伐:趁亂出擊。

公元249年,魏國發生高平陵政變,姜維認為魏國內亂,乃北伐良機,便請命北伐。然而費禕認為北伐勞民傷財,不願意給姜維過多的兵力,只給了他一萬人。

此戰,姜維率軍突襲隴右,行軍路線和第一次北伐相同。大戰數月後,姜維在鄧艾、郭淮、陳泰的圍攻下,退回漢中。

一年後,姜維再次出擊。這便是姜維的第五次北伐。此次北伐,姜維把攻擊目標定為涼州的西平郡。(最遠的一次)

由於當時魏國確實有內亂,因而姜維自漢中出兵後,一路渾水摸魚,並且還得到了涼州羌胡的配合。不過殺至西平後,受限於兵力少,沒有攻克西平。隨後,姜維在撤軍途中俘虜了後來刺殺費禕的郭修。(姜維被後人懷疑是刺殺費禕的幕後指使者,就是因此而來)

姜維一共北伐十一次,其中第五次北伐的攻擊範圍最遠,一直殺到了西平郡附近。西平就是現在的青海省西寧市

十二年(公元250年),假維節復出西平,不克而還。——《三國志·姜維傳》

↓姜維歷次北伐攻擊區域示意圖

第一次北伐:探敵虛實。

公元238年,遼東公孫淵造反,魏國太尉司馬懿率四萬大軍赴遼東平叛。當時蜀漢尚書令蔣碗認為司馬老賊不在關中坐鎮了,此乃偷襲魏國的大好時機,便令姜維領偏師出擊隴右,意在試探魏國的虛實。

蜀軍殺至南安郡後,與魏軍相遇,雙方相持不下。隨後蜀軍撤退,姜維的第一次北伐至此結束。

第二次北伐:增援漢中。

第一次北伐後,蜀漢有六年沒有北伐。蜀不攻魏,魏自然要攻蜀。公元244年,魏國大將軍曹爽領十萬大軍攻擊蜀漢的北部門戶漢中。蜀軍大將王平領三萬人迎戰。

當時蔣碗已經病重,接替蔣碗的費禕遂派遣姜維率蜀軍主力增援漢中。姜維率蜀軍主力抵達漢中後,魏軍撤退。

以上便是姜維的前兩次北伐,由於當時姜維的地位不高,不是北伐的領導,因此在《三國演義》中,便沒有這兩次北伐。(這也是為什麼在演義小說中,是“姜維九伐”,而不是“姜維十一伐”的原因)



第三次北伐:接應羌胡歸蜀。

公元247年,姜維升任衛將軍,與大將軍費禕共錄尚書事。

同一年,魏國涼州的羌胡族人造反,意欲投奔蜀漢。魏國雍州刺史郭淮聞訊後,率軍在半路攔截。姜維聞訊後,也率兵出隴右,在羌胡族人赴蜀途徑的洮西(洮水以西)與郭淮和夏侯霸大戰一場。此戰姜維小勝,不僅護送了不少胡人入蜀,且全身而退。

第四、五次北伐:趁亂出擊。

公元249年,魏國發生高平陵政變,姜維認為魏國內亂,乃北伐良機,便請命北伐。然而費禕認為北伐勞民傷財,不願意給姜維過多的兵力,只給了他一萬人。

此戰,姜維率軍突襲隴右,行軍路線和第一次北伐相同。大戰數月後,姜維在鄧艾、郭淮、陳泰的圍攻下,退回漢中。

一年後,姜維再次出擊。這便是姜維的第五次北伐。此次北伐,姜維把攻擊目標定為涼州的西平郡。(最遠的一次)

由於當時魏國確實有內亂,因而姜維自漢中出兵後,一路渾水摸魚,並且還得到了涼州羌胡的配合。不過殺至西平後,受限於兵力少,沒有攻克西平。隨後,姜維在撤軍途中俘虜了後來刺殺費禕的郭修。(姜維被後人懷疑是刺殺費禕的幕後指使者,就是因此而來)



第六次北伐:配合東吳伐魏。

公元253年,蜀漢大將軍費禕遇刺身亡,姜維終於放開手腳。當時恰好東吳太傅諸葛恪興師攻魏,發兵20萬進攻淮南。姜維得知消息後,也乘機率數萬人出擊石營(甘肅西和縣),經董亭(甘肅天水),包圍了魏國南安郡。後來因為久攻南安不克,且軍糧耗盡,姜維遂撤圍退回漢中。

第七次北伐:兵出狄道。

公元254年,由於司馬師和魏帝曹芳的關係激化,司馬師遂殺掉支持曹芳的李豐、夏侯玄等人,魏國頓時陷於混亂。

魏國狄道縣長李簡擔心受牽連(也不知道朝廷內亂跟他一個縣長有什麼關係),便密向蜀漢請降。當年六月,姜維率軍攻魏,狄道縣長李簡獻城降,姜維遂佔狄道。(狄道就是現在的甘肅臨洮,當時的臨洮是現在的岷縣)

休整四個月後,姜維率軍進圍襄武(甘肅隴西南)。魏將徐質反擊,蜀前軍蕩寇將軍張嶷戰死。姜維率軍繼至,擊敗魏軍,斬殺徐質。魏軍撤退,姜維乘勝進擊,攻破河關縣城(甘肅臨夏西北)、並遷河關、狄道、臨洮三縣百姓回蜀。第七次北伐自此結束。

姜維一共北伐十一次,其中第五次北伐的攻擊範圍最遠,一直殺到了西平郡附近。西平就是現在的青海省西寧市

十二年(公元250年),假維節復出西平,不克而還。——《三國志·姜維傳》

↓姜維歷次北伐攻擊區域示意圖

第一次北伐:探敵虛實。

公元238年,遼東公孫淵造反,魏國太尉司馬懿率四萬大軍赴遼東平叛。當時蜀漢尚書令蔣碗認為司馬老賊不在關中坐鎮了,此乃偷襲魏國的大好時機,便令姜維領偏師出擊隴右,意在試探魏國的虛實。

蜀軍殺至南安郡後,與魏軍相遇,雙方相持不下。隨後蜀軍撤退,姜維的第一次北伐至此結束。

第二次北伐:增援漢中。

第一次北伐後,蜀漢有六年沒有北伐。蜀不攻魏,魏自然要攻蜀。公元244年,魏國大將軍曹爽領十萬大軍攻擊蜀漢的北部門戶漢中。蜀軍大將王平領三萬人迎戰。

當時蔣碗已經病重,接替蔣碗的費禕遂派遣姜維率蜀軍主力增援漢中。姜維率蜀軍主力抵達漢中後,魏軍撤退。

以上便是姜維的前兩次北伐,由於當時姜維的地位不高,不是北伐的領導,因此在《三國演義》中,便沒有這兩次北伐。(這也是為什麼在演義小說中,是“姜維九伐”,而不是“姜維十一伐”的原因)



第三次北伐:接應羌胡歸蜀。

公元247年,姜維升任衛將軍,與大將軍費禕共錄尚書事。

同一年,魏國涼州的羌胡族人造反,意欲投奔蜀漢。魏國雍州刺史郭淮聞訊後,率軍在半路攔截。姜維聞訊後,也率兵出隴右,在羌胡族人赴蜀途徑的洮西(洮水以西)與郭淮和夏侯霸大戰一場。此戰姜維小勝,不僅護送了不少胡人入蜀,且全身而退。

第四、五次北伐:趁亂出擊。

公元249年,魏國發生高平陵政變,姜維認為魏國內亂,乃北伐良機,便請命北伐。然而費禕認為北伐勞民傷財,不願意給姜維過多的兵力,只給了他一萬人。

此戰,姜維率軍突襲隴右,行軍路線和第一次北伐相同。大戰數月後,姜維在鄧艾、郭淮、陳泰的圍攻下,退回漢中。

一年後,姜維再次出擊。這便是姜維的第五次北伐。此次北伐,姜維把攻擊目標定為涼州的西平郡。(最遠的一次)

由於當時魏國確實有內亂,因而姜維自漢中出兵後,一路渾水摸魚,並且還得到了涼州羌胡的配合。不過殺至西平後,受限於兵力少,沒有攻克西平。隨後,姜維在撤軍途中俘虜了後來刺殺費禕的郭修。(姜維被後人懷疑是刺殺費禕的幕後指使者,就是因此而來)



第六次北伐:配合東吳伐魏。

公元253年,蜀漢大將軍費禕遇刺身亡,姜維終於放開手腳。當時恰好東吳太傅諸葛恪興師攻魏,發兵20萬進攻淮南。姜維得知消息後,也乘機率數萬人出擊石營(甘肅西和縣),經董亭(甘肅天水),包圍了魏國南安郡。後來因為久攻南安不克,且軍糧耗盡,姜維遂撤圍退回漢中。

第七次北伐:兵出狄道。

公元254年,由於司馬師和魏帝曹芳的關係激化,司馬師遂殺掉支持曹芳的李豐、夏侯玄等人,魏國頓時陷於混亂。

魏國狄道縣長李簡擔心受牽連(也不知道朝廷內亂跟他一個縣長有什麼關係),便密向蜀漢請降。當年六月,姜維率軍攻魏,狄道縣長李簡獻城降,姜維遂佔狄道。(狄道就是現在的甘肅臨洮,當時的臨洮是現在的岷縣)

休整四個月後,姜維率軍進圍襄武(甘肅隴西南)。魏將徐質反擊,蜀前軍蕩寇將軍張嶷戰死。姜維率軍繼至,擊敗魏軍,斬殺徐質。魏軍撤退,姜維乘勝進擊,攻破河關縣城(甘肅臨夏西北)、並遷河關、狄道、臨洮三縣百姓回蜀。第七次北伐自此結束。



第八、九次北伐:勞民傷財。

公元255年,由於司馬師暴亡,司馬昭尚未完全繼承司馬師權力,姜維趁機北伐,在隴右斬敵過萬。但是隨著魏軍增援,姜維不得不再次退回漢中。

第二年,後主劉禪冊封姜維為大將軍,其軍力和威望空前強大,姜維遂決定再次北伐隴西。

這一次,姜維與蜀國鎮西大將軍胡濟約定在上邽會和,發動強攻。但由於胡濟未能如期到達戰場,姜維又大敗於鄧艾之手,遂遭到朝野怨恨。姜維謝過引責,自請後主貶為後將軍,行大將軍事。第八、九次北伐是姜維人生的轉折點,從這兩次北伐後,蜀漢朝廷對姜維的評價越來越低。

第十次北伐:趁亂再伐。

公元257年,魏將諸葛誕聯合東吳在淮南起兵反司馬昭。司馬昭調雍涼駐軍東下討伐諸葛誕和東吳。姜維聞訊後,認為長安必然空虛,便決定改變北伐路線,不再攻雍涼,而是直攻長安。

起初,魏軍眾皆惶懼。但魏國徵西將軍司馬望和安西將軍鄧艾考察地形後,遂制定了依山為營,近水築寨的策略。任由蜀軍多次挑戰,就是堅守不出,兩軍長期對峙。一直到公元258年四月,隨著諸葛誕敗亡,魏軍主力西調,姜維遂引軍而還。

這次北伐後,姜維再次被任命為大將軍。但是朝內對他的非議更大,紛紛罵他屢次北伐不見成效,弄得民困兵疲。姜維抵擋不住輿論對他的非議,便不再輕易對外用兵,轉過頭來致力於加強漢中的守禦。

姜維一共北伐十一次,其中第五次北伐的攻擊範圍最遠,一直殺到了西平郡附近。西平就是現在的青海省西寧市

十二年(公元250年),假維節復出西平,不克而還。——《三國志·姜維傳》

↓姜維歷次北伐攻擊區域示意圖

第一次北伐:探敵虛實。

公元238年,遼東公孫淵造反,魏國太尉司馬懿率四萬大軍赴遼東平叛。當時蜀漢尚書令蔣碗認為司馬老賊不在關中坐鎮了,此乃偷襲魏國的大好時機,便令姜維領偏師出擊隴右,意在試探魏國的虛實。

蜀軍殺至南安郡後,與魏軍相遇,雙方相持不下。隨後蜀軍撤退,姜維的第一次北伐至此結束。

第二次北伐:增援漢中。

第一次北伐後,蜀漢有六年沒有北伐。蜀不攻魏,魏自然要攻蜀。公元244年,魏國大將軍曹爽領十萬大軍攻擊蜀漢的北部門戶漢中。蜀軍大將王平領三萬人迎戰。

當時蔣碗已經病重,接替蔣碗的費禕遂派遣姜維率蜀軍主力增援漢中。姜維率蜀軍主力抵達漢中後,魏軍撤退。

以上便是姜維的前兩次北伐,由於當時姜維的地位不高,不是北伐的領導,因此在《三國演義》中,便沒有這兩次北伐。(這也是為什麼在演義小說中,是“姜維九伐”,而不是“姜維十一伐”的原因)



第三次北伐:接應羌胡歸蜀。

公元247年,姜維升任衛將軍,與大將軍費禕共錄尚書事。

同一年,魏國涼州的羌胡族人造反,意欲投奔蜀漢。魏國雍州刺史郭淮聞訊後,率軍在半路攔截。姜維聞訊後,也率兵出隴右,在羌胡族人赴蜀途徑的洮西(洮水以西)與郭淮和夏侯霸大戰一場。此戰姜維小勝,不僅護送了不少胡人入蜀,且全身而退。

第四、五次北伐:趁亂出擊。

公元249年,魏國發生高平陵政變,姜維認為魏國內亂,乃北伐良機,便請命北伐。然而費禕認為北伐勞民傷財,不願意給姜維過多的兵力,只給了他一萬人。

此戰,姜維率軍突襲隴右,行軍路線和第一次北伐相同。大戰數月後,姜維在鄧艾、郭淮、陳泰的圍攻下,退回漢中。

一年後,姜維再次出擊。這便是姜維的第五次北伐。此次北伐,姜維把攻擊目標定為涼州的西平郡。(最遠的一次)

由於當時魏國確實有內亂,因而姜維自漢中出兵後,一路渾水摸魚,並且還得到了涼州羌胡的配合。不過殺至西平後,受限於兵力少,沒有攻克西平。隨後,姜維在撤軍途中俘虜了後來刺殺費禕的郭修。(姜維被後人懷疑是刺殺費禕的幕後指使者,就是因此而來)



第六次北伐:配合東吳伐魏。

公元253年,蜀漢大將軍費禕遇刺身亡,姜維終於放開手腳。當時恰好東吳太傅諸葛恪興師攻魏,發兵20萬進攻淮南。姜維得知消息後,也乘機率數萬人出擊石營(甘肅西和縣),經董亭(甘肅天水),包圍了魏國南安郡。後來因為久攻南安不克,且軍糧耗盡,姜維遂撤圍退回漢中。

第七次北伐:兵出狄道。

公元254年,由於司馬師和魏帝曹芳的關係激化,司馬師遂殺掉支持曹芳的李豐、夏侯玄等人,魏國頓時陷於混亂。

魏國狄道縣長李簡擔心受牽連(也不知道朝廷內亂跟他一個縣長有什麼關係),便密向蜀漢請降。當年六月,姜維率軍攻魏,狄道縣長李簡獻城降,姜維遂佔狄道。(狄道就是現在的甘肅臨洮,當時的臨洮是現在的岷縣)

休整四個月後,姜維率軍進圍襄武(甘肅隴西南)。魏將徐質反擊,蜀前軍蕩寇將軍張嶷戰死。姜維率軍繼至,擊敗魏軍,斬殺徐質。魏軍撤退,姜維乘勝進擊,攻破河關縣城(甘肅臨夏西北)、並遷河關、狄道、臨洮三縣百姓回蜀。第七次北伐自此結束。



第八、九次北伐:勞民傷財。

公元255年,由於司馬師暴亡,司馬昭尚未完全繼承司馬師權力,姜維趁機北伐,在隴右斬敵過萬。但是隨著魏軍增援,姜維不得不再次退回漢中。

第二年,後主劉禪冊封姜維為大將軍,其軍力和威望空前強大,姜維遂決定再次北伐隴西。

這一次,姜維與蜀國鎮西大將軍胡濟約定在上邽會和,發動強攻。但由於胡濟未能如期到達戰場,姜維又大敗於鄧艾之手,遂遭到朝野怨恨。姜維謝過引責,自請後主貶為後將軍,行大將軍事。第八、九次北伐是姜維人生的轉折點,從這兩次北伐後,蜀漢朝廷對姜維的評價越來越低。

第十次北伐:趁亂再伐。

公元257年,魏將諸葛誕聯合東吳在淮南起兵反司馬昭。司馬昭調雍涼駐軍東下討伐諸葛誕和東吳。姜維聞訊後,認為長安必然空虛,便決定改變北伐路線,不再攻雍涼,而是直攻長安。

起初,魏軍眾皆惶懼。但魏國徵西將軍司馬望和安西將軍鄧艾考察地形後,遂制定了依山為營,近水築寨的策略。任由蜀軍多次挑戰,就是堅守不出,兩軍長期對峙。一直到公元258年四月,隨著諸葛誕敗亡,魏軍主力西調,姜維遂引軍而還。

這次北伐後,姜維再次被任命為大將軍。但是朝內對他的非議更大,紛紛罵他屢次北伐不見成效,弄得民困兵疲。姜維抵擋不住輿論對他的非議,便不再輕易對外用兵,轉過頭來致力於加強漢中的守禦。


第十一次北伐:被逼無奈。

由於黃皓、諸葛瞻等反姜維派紛紛要求罷免劉禪姜維的兵權。姜維為保兵權,便被迫以北伐的方式以保兵權。

公元262年,姜維起兵再度攻魏,攻入雍州洮陽境。魏徵西將軍鄧艾率兵迎戰。鄧艾抓住姜維懸師遠征,戰線長,給養困難,難以持久的弱點。搶佔有利地勢,在洮陽以東的侯和(今卓尼東北)設陣,以逸待勞,阻擊蜀軍。

雙方激戰後,鄧艾發起反擊,姜維大敗,損失嚴重。由於姜維是以戰保兵權,他此戰是隻許勝不許敗。然而他卻敗了,而且還是慘敗。因此在戰後,姜維不敢回朝,也不敢回漢中,只得帶兵退往沓中(甘肅舟曲)躲避非議。

就在姜維尋思該如何是好時,數月後,司馬昭以18萬大軍,兵分三路攻蜀。

姜維一共北伐十一次,其中第五次北伐的攻擊範圍最遠,一直殺到了西平郡附近。西平就是現在的青海省西寧市

十二年(公元250年),假維節復出西平,不克而還。——《三國志·姜維傳》

↓姜維歷次北伐攻擊區域示意圖

第一次北伐:探敵虛實。

公元238年,遼東公孫淵造反,魏國太尉司馬懿率四萬大軍赴遼東平叛。當時蜀漢尚書令蔣碗認為司馬老賊不在關中坐鎮了,此乃偷襲魏國的大好時機,便令姜維領偏師出擊隴右,意在試探魏國的虛實。

蜀軍殺至南安郡後,與魏軍相遇,雙方相持不下。隨後蜀軍撤退,姜維的第一次北伐至此結束。

第二次北伐:增援漢中。

第一次北伐後,蜀漢有六年沒有北伐。蜀不攻魏,魏自然要攻蜀。公元244年,魏國大將軍曹爽領十萬大軍攻擊蜀漢的北部門戶漢中。蜀軍大將王平領三萬人迎戰。

當時蔣碗已經病重,接替蔣碗的費禕遂派遣姜維率蜀軍主力增援漢中。姜維率蜀軍主力抵達漢中後,魏軍撤退。

以上便是姜維的前兩次北伐,由於當時姜維的地位不高,不是北伐的領導,因此在《三國演義》中,便沒有這兩次北伐。(這也是為什麼在演義小說中,是“姜維九伐”,而不是“姜維十一伐”的原因)



第三次北伐:接應羌胡歸蜀。

公元247年,姜維升任衛將軍,與大將軍費禕共錄尚書事。

同一年,魏國涼州的羌胡族人造反,意欲投奔蜀漢。魏國雍州刺史郭淮聞訊後,率軍在半路攔截。姜維聞訊後,也率兵出隴右,在羌胡族人赴蜀途徑的洮西(洮水以西)與郭淮和夏侯霸大戰一場。此戰姜維小勝,不僅護送了不少胡人入蜀,且全身而退。

第四、五次北伐:趁亂出擊。

公元249年,魏國發生高平陵政變,姜維認為魏國內亂,乃北伐良機,便請命北伐。然而費禕認為北伐勞民傷財,不願意給姜維過多的兵力,只給了他一萬人。

此戰,姜維率軍突襲隴右,行軍路線和第一次北伐相同。大戰數月後,姜維在鄧艾、郭淮、陳泰的圍攻下,退回漢中。

一年後,姜維再次出擊。這便是姜維的第五次北伐。此次北伐,姜維把攻擊目標定為涼州的西平郡。(最遠的一次)

由於當時魏國確實有內亂,因而姜維自漢中出兵後,一路渾水摸魚,並且還得到了涼州羌胡的配合。不過殺至西平後,受限於兵力少,沒有攻克西平。隨後,姜維在撤軍途中俘虜了後來刺殺費禕的郭修。(姜維被後人懷疑是刺殺費禕的幕後指使者,就是因此而來)



第六次北伐:配合東吳伐魏。

公元253年,蜀漢大將軍費禕遇刺身亡,姜維終於放開手腳。當時恰好東吳太傅諸葛恪興師攻魏,發兵20萬進攻淮南。姜維得知消息後,也乘機率數萬人出擊石營(甘肅西和縣),經董亭(甘肅天水),包圍了魏國南安郡。後來因為久攻南安不克,且軍糧耗盡,姜維遂撤圍退回漢中。

第七次北伐:兵出狄道。

公元254年,由於司馬師和魏帝曹芳的關係激化,司馬師遂殺掉支持曹芳的李豐、夏侯玄等人,魏國頓時陷於混亂。

魏國狄道縣長李簡擔心受牽連(也不知道朝廷內亂跟他一個縣長有什麼關係),便密向蜀漢請降。當年六月,姜維率軍攻魏,狄道縣長李簡獻城降,姜維遂佔狄道。(狄道就是現在的甘肅臨洮,當時的臨洮是現在的岷縣)

休整四個月後,姜維率軍進圍襄武(甘肅隴西南)。魏將徐質反擊,蜀前軍蕩寇將軍張嶷戰死。姜維率軍繼至,擊敗魏軍,斬殺徐質。魏軍撤退,姜維乘勝進擊,攻破河關縣城(甘肅臨夏西北)、並遷河關、狄道、臨洮三縣百姓回蜀。第七次北伐自此結束。



第八、九次北伐:勞民傷財。

公元255年,由於司馬師暴亡,司馬昭尚未完全繼承司馬師權力,姜維趁機北伐,在隴右斬敵過萬。但是隨著魏軍增援,姜維不得不再次退回漢中。

第二年,後主劉禪冊封姜維為大將軍,其軍力和威望空前強大,姜維遂決定再次北伐隴西。

這一次,姜維與蜀國鎮西大將軍胡濟約定在上邽會和,發動強攻。但由於胡濟未能如期到達戰場,姜維又大敗於鄧艾之手,遂遭到朝野怨恨。姜維謝過引責,自請後主貶為後將軍,行大將軍事。第八、九次北伐是姜維人生的轉折點,從這兩次北伐後,蜀漢朝廷對姜維的評價越來越低。

第十次北伐:趁亂再伐。

公元257年,魏將諸葛誕聯合東吳在淮南起兵反司馬昭。司馬昭調雍涼駐軍東下討伐諸葛誕和東吳。姜維聞訊後,認為長安必然空虛,便決定改變北伐路線,不再攻雍涼,而是直攻長安。

起初,魏軍眾皆惶懼。但魏國徵西將軍司馬望和安西將軍鄧艾考察地形後,遂制定了依山為營,近水築寨的策略。任由蜀軍多次挑戰,就是堅守不出,兩軍長期對峙。一直到公元258年四月,隨著諸葛誕敗亡,魏軍主力西調,姜維遂引軍而還。

這次北伐後,姜維再次被任命為大將軍。但是朝內對他的非議更大,紛紛罵他屢次北伐不見成效,弄得民困兵疲。姜維抵擋不住輿論對他的非議,便不再輕易對外用兵,轉過頭來致力於加強漢中的守禦。


第十一次北伐:被逼無奈。

由於黃皓、諸葛瞻等反姜維派紛紛要求罷免劉禪姜維的兵權。姜維為保兵權,便被迫以北伐的方式以保兵權。

公元262年,姜維起兵再度攻魏,攻入雍州洮陽境。魏徵西將軍鄧艾率兵迎戰。鄧艾抓住姜維懸師遠征,戰線長,給養困難,難以持久的弱點。搶佔有利地勢,在洮陽以東的侯和(今卓尼東北)設陣,以逸待勞,阻擊蜀軍。

雙方激戰後,鄧艾發起反擊,姜維大敗,損失嚴重。由於姜維是以戰保兵權,他此戰是隻許勝不許敗。然而他卻敗了,而且還是慘敗。因此在戰後,姜維不敢回朝,也不敢回漢中,只得帶兵退往沓中(甘肅舟曲)躲避非議。

就在姜維尋思該如何是好時,數月後,司馬昭以18萬大軍,兵分三路攻蜀。


這一戰就不用多說了,這本來是姜維將功贖罪的好機會。然而他的表現並不好,蜀漢在抵抗了幾個月後,後主劉禪開城投降。立國43年的蜀漢政權自此滅亡。

弹指千年
2019-07-09

姜維(202年-264年),字伯約,天水冀縣人。三國時蜀漢名將,官至大將軍。傳聞他是三國中有唯一個打敗趙雲的人。當然對於姜維來說,更能讓人銘記的是他的多次北伐!

姜維(202年-264年),字伯約,天水冀縣人。三國時蜀漢名將,官至大將軍。傳聞他是三國中有唯一個打敗趙雲的人。當然對於姜維來說,更能讓人銘記的是他的多次北伐!

姜維北伐是三國時期有名的歷史事件,根據《三國志》記載238年—262年之間,姜維共進行了十一次北伐。而姜維北伐中原最遠的一次應該是狄道之圍。狄道在今天的甘肅臨洮。

許多人不理解為何蜀漢熱衷北伐。其實這些都是諸葛亮的戰略,他認為西川地險民強,易守難攻。要發展只需積極北伐消耗魏軍,不至於過以攻代守,以漢中為屏障,保衛成都的安全。姜維也只是在延續諸葛亮的戰略。

姜維(202年-264年),字伯約,天水冀縣人。三國時蜀漢名將,官至大將軍。傳聞他是三國中有唯一個打敗趙雲的人。當然對於姜維來說,更能讓人銘記的是他的多次北伐!

姜維北伐是三國時期有名的歷史事件,根據《三國志》記載238年—262年之間,姜維共進行了十一次北伐。而姜維北伐中原最遠的一次應該是狄道之圍。狄道在今天的甘肅臨洮。

許多人不理解為何蜀漢熱衷北伐。其實這些都是諸葛亮的戰略,他認為西川地險民強,易守難攻。要發展只需積極北伐消耗魏軍,不至於過以攻代守,以漢中為屏障,保衛成都的安全。姜維也只是在延續諸葛亮的戰略。

北伐真的起作用了嗎?

雖然姜維的北伐勝多敗少,但是對於局勢來說,並沒有多大的作用。大家知道蜀國地小人稀,軍事力量本來就比魏國薄弱的多,所以經不起大敗。姜維的北伐雖然對魏國有一定的消耗,對於大局卻無礙。畢竟魏國佔據當時人口最多的地方,底子更厚,魏國經得起你消耗,但是蜀國卻經不起!

姜維(202年-264年),字伯約,天水冀縣人。三國時蜀漢名將,官至大將軍。傳聞他是三國中有唯一個打敗趙雲的人。當然對於姜維來說,更能讓人銘記的是他的多次北伐!

姜維北伐是三國時期有名的歷史事件,根據《三國志》記載238年—262年之間,姜維共進行了十一次北伐。而姜維北伐中原最遠的一次應該是狄道之圍。狄道在今天的甘肅臨洮。

許多人不理解為何蜀漢熱衷北伐。其實這些都是諸葛亮的戰略,他認為西川地險民強,易守難攻。要發展只需積極北伐消耗魏軍,不至於過以攻代守,以漢中為屏障,保衛成都的安全。姜維也只是在延續諸葛亮的戰略。

北伐真的起作用了嗎?

雖然姜維的北伐勝多敗少,但是對於局勢來說,並沒有多大的作用。大家知道蜀國地小人稀,軍事力量本來就比魏國薄弱的多,所以經不起大敗。姜維的北伐雖然對魏國有一定的消耗,對於大局卻無礙。畢竟魏國佔據當時人口最多的地方,底子更厚,魏國經得起你消耗,但是蜀國卻經不起!

在中國歷史上基本都是以成敗論英雄的,在三國曆史上蜀漢兩代人的北伐其實都沒有取得什麼成效,而諸葛亮北伐失敗幾乎被選擇性的遺忘,所以姜維的北伐就顯得突出。

歷史上諸葛亮是把姜維當作自己的接班人來看的,所以一直對姜維關照有加。姜維感念諸葛亮的知遇之恩,也立下了不少戰功。諸葛亮死後,政治上的繼任者是蔣琬,費禕。蔣琬是支持姜維北伐的。而費禕恰恰相反,他不僅不支持北伐,還多次限制姜維的出兵人數。可以想象得到姜維帶著不足萬人的蜀軍與魏國的數萬虎狼之師相抗衡,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和能力。 這也側面體現了姜維的能力。

姜維(202年-264年),字伯約,天水冀縣人。三國時蜀漢名將,官至大將軍。傳聞他是三國中有唯一個打敗趙雲的人。當然對於姜維來說,更能讓人銘記的是他的多次北伐!

姜維北伐是三國時期有名的歷史事件,根據《三國志》記載238年—262年之間,姜維共進行了十一次北伐。而姜維北伐中原最遠的一次應該是狄道之圍。狄道在今天的甘肅臨洮。

許多人不理解為何蜀漢熱衷北伐。其實這些都是諸葛亮的戰略,他認為西川地險民強,易守難攻。要發展只需積極北伐消耗魏軍,不至於過以攻代守,以漢中為屏障,保衛成都的安全。姜維也只是在延續諸葛亮的戰略。

北伐真的起作用了嗎?

雖然姜維的北伐勝多敗少,但是對於局勢來說,並沒有多大的作用。大家知道蜀國地小人稀,軍事力量本來就比魏國薄弱的多,所以經不起大敗。姜維的北伐雖然對魏國有一定的消耗,對於大局卻無礙。畢竟魏國佔據當時人口最多的地方,底子更厚,魏國經得起你消耗,但是蜀國卻經不起!

在中國歷史上基本都是以成敗論英雄的,在三國曆史上蜀漢兩代人的北伐其實都沒有取得什麼成效,而諸葛亮北伐失敗幾乎被選擇性的遺忘,所以姜維的北伐就顯得突出。

歷史上諸葛亮是把姜維當作自己的接班人來看的,所以一直對姜維關照有加。姜維感念諸葛亮的知遇之恩,也立下了不少戰功。諸葛亮死後,政治上的繼任者是蔣琬,費禕。蔣琬是支持姜維北伐的。而費禕恰恰相反,他不僅不支持北伐,還多次限制姜維的出兵人數。可以想象得到姜維帶著不足萬人的蜀軍與魏國的數萬虎狼之師相抗衡,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和能力。 這也側面體現了姜維的能力。

結束語:有人說,姜維窮兵黷武,北伐成就了姜維,卻連累了蜀國。大家認為呢?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2019-07-13

姜維原本是魏國天水郡參軍,在諸葛亮於228年發動的第一次北伐時,姜維受到當時天水郡郡守馬遵的懷疑,被擋在魏國城池之外,因而投降了諸葛亮,

姜維投降了諸葛亮之後,由於有才能,受到了諸葛亮的破格提拔,六年後,諸葛亮去世,姜維官至輔漢將軍,統領五六千虎步軍,以一個降將身份受到如此信任,姜維可謂算是受到重用。

姜維原本是魏國天水郡參軍,在諸葛亮於228年發動的第一次北伐時,姜維受到當時天水郡郡守馬遵的懷疑,被擋在魏國城池之外,因而投降了諸葛亮,

姜維投降了諸葛亮之後,由於有才能,受到了諸葛亮的破格提拔,六年後,諸葛亮去世,姜維官至輔漢將軍,統領五六千虎步軍,以一個降將身份受到如此信任,姜維可謂算是受到重用。



從公元238年開始,到公元262年,在24年的時間裡,姜維朝廷了十一次北伐,平均每兩年進行一次北伐,姜維北伐的意志、決心、信念並不亞於諸葛亮。

姜維北伐的戰績有勝有負有平,大勝兩次,分別是第2次北伐和第8次北伐;

小勝3次,分別是第3次北伐、第4次和第7次北伐;

姜維原本是魏國天水郡參軍,在諸葛亮於228年發動的第一次北伐時,姜維受到當時天水郡郡守馬遵的懷疑,被擋在魏國城池之外,因而投降了諸葛亮,

姜維投降了諸葛亮之後,由於有才能,受到了諸葛亮的破格提拔,六年後,諸葛亮去世,姜維官至輔漢將軍,統領五六千虎步軍,以一個降將身份受到如此信任,姜維可謂算是受到重用。



從公元238年開始,到公元262年,在24年的時間裡,姜維朝廷了十一次北伐,平均每兩年進行一次北伐,姜維北伐的意志、決心、信念並不亞於諸葛亮。

姜維北伐的戰績有勝有負有平,大勝兩次,分別是第2次北伐和第8次北伐;

小勝3次,分別是第3次北伐、第4次和第7次北伐;



平局有四次,分別是第1次、第5次、第6次、和第10次北伐;

大敗一次,是第9次北伐;小敗一次,是第11次北伐;

第一次北伐:南安之戰,平局

公元238年,諸劃亮去世四年後,當時的大將軍蔣琬和姜維一起率軍出隴右,在南安郡與魏軍對峙,不分勝負,後因糧盡退兵。

姜維原本是魏國天水郡參軍,在諸葛亮於228年發動的第一次北伐時,姜維受到當時天水郡郡守馬遵的懷疑,被擋在魏國城池之外,因而投降了諸葛亮,

姜維投降了諸葛亮之後,由於有才能,受到了諸葛亮的破格提拔,六年後,諸葛亮去世,姜維官至輔漢將軍,統領五六千虎步軍,以一個降將身份受到如此信任,姜維可謂算是受到重用。



從公元238年開始,到公元262年,在24年的時間裡,姜維朝廷了十一次北伐,平均每兩年進行一次北伐,姜維北伐的意志、決心、信念並不亞於諸葛亮。

姜維北伐的戰績有勝有負有平,大勝兩次,分別是第2次北伐和第8次北伐;

小勝3次,分別是第3次北伐、第4次和第7次北伐;



平局有四次,分別是第1次、第5次、第6次、和第10次北伐;

大敗一次,是第9次北伐;小敗一次,是第11次北伐;

第一次北伐:南安之戰,平局

公元238年,諸劃亮去世四年後,當時的大將軍蔣琬和姜維一起率軍出隴右,在南安郡與魏軍對峙,不分勝負,後因糧盡退兵。



南安郡是當時涼州下轄郡,屬於隴右地區,隴右有五個郡:分別是南安郡、天水郡、隴西郡、廣魏郡和安定郡。

南安郡的位置在今天甘肅省隴西縣西南,離蜀漢的地盤漢中有480公里左右,可以說是相當遠了,從漢中到南安,光是行軍時間就需要一個月左右,而且當時的路又非常不好走。

姜維原本是魏國天水郡參軍,在諸葛亮於228年發動的第一次北伐時,姜維受到當時天水郡郡守馬遵的懷疑,被擋在魏國城池之外,因而投降了諸葛亮,

姜維投降了諸葛亮之後,由於有才能,受到了諸葛亮的破格提拔,六年後,諸葛亮去世,姜維官至輔漢將軍,統領五六千虎步軍,以一個降將身份受到如此信任,姜維可謂算是受到重用。



從公元238年開始,到公元262年,在24年的時間裡,姜維朝廷了十一次北伐,平均每兩年進行一次北伐,姜維北伐的意志、決心、信念並不亞於諸葛亮。

姜維北伐的戰績有勝有負有平,大勝兩次,分別是第2次北伐和第8次北伐;

小勝3次,分別是第3次北伐、第4次和第7次北伐;



平局有四次,分別是第1次、第5次、第6次、和第10次北伐;

大敗一次,是第9次北伐;小敗一次,是第11次北伐;

第一次北伐:南安之戰,平局

公元238年,諸劃亮去世四年後,當時的大將軍蔣琬和姜維一起率軍出隴右,在南安郡與魏軍對峙,不分勝負,後因糧盡退兵。



南安郡是當時涼州下轄郡,屬於隴右地區,隴右有五個郡:分別是南安郡、天水郡、隴西郡、廣魏郡和安定郡。

南安郡的位置在今天甘肅省隴西縣西南,離蜀漢的地盤漢中有480公里左右,可以說是相當遠了,從漢中到南安,光是行軍時間就需要一個月左右,而且當時的路又非常不好走。



第二次北伐:興勢之戰,大勝

興勢之戰其實嚴格算起來,是曹魏主動進攻蜀漢的,發生於公元244年,由當時曹魏大將軍曹爽、徵西將軍夏侯玄率領十萬魏軍,由駱谷口攻打蜀漢漢中,蜀漢漢中守將王平主動出擊,在興勢這個地方阻擋魏軍。

姜維和費禕率軍支援王平作戰,大敗魏軍,曹爽狼狽逃回長安。

姜維原本是魏國天水郡參軍,在諸葛亮於228年發動的第一次北伐時,姜維受到當時天水郡郡守馬遵的懷疑,被擋在魏國城池之外,因而投降了諸葛亮,

姜維投降了諸葛亮之後,由於有才能,受到了諸葛亮的破格提拔,六年後,諸葛亮去世,姜維官至輔漢將軍,統領五六千虎步軍,以一個降將身份受到如此信任,姜維可謂算是受到重用。



從公元238年開始,到公元262年,在24年的時間裡,姜維朝廷了十一次北伐,平均每兩年進行一次北伐,姜維北伐的意志、決心、信念並不亞於諸葛亮。

姜維北伐的戰績有勝有負有平,大勝兩次,分別是第2次北伐和第8次北伐;

小勝3次,分別是第3次北伐、第4次和第7次北伐;



平局有四次,分別是第1次、第5次、第6次、和第10次北伐;

大敗一次,是第9次北伐;小敗一次,是第11次北伐;

第一次北伐:南安之戰,平局

公元238年,諸劃亮去世四年後,當時的大將軍蔣琬和姜維一起率軍出隴右,在南安郡與魏軍對峙,不分勝負,後因糧盡退兵。



南安郡是當時涼州下轄郡,屬於隴右地區,隴右有五個郡:分別是南安郡、天水郡、隴西郡、廣魏郡和安定郡。

南安郡的位置在今天甘肅省隴西縣西南,離蜀漢的地盤漢中有480公里左右,可以說是相當遠了,從漢中到南安,光是行軍時間就需要一個月左右,而且當時的路又非常不好走。



第二次北伐:興勢之戰,大勝

興勢之戰其實嚴格算起來,是曹魏主動進攻蜀漢的,發生於公元244年,由當時曹魏大將軍曹爽、徵西將軍夏侯玄率領十萬魏軍,由駱谷口攻打蜀漢漢中,蜀漢漢中守將王平主動出擊,在興勢這個地方阻擋魏軍。

姜維和費禕率軍支援王平作戰,大敗魏軍,曹爽狼狽逃回長安。



興勢這個地方,就是今天陝西省的洋縣北邊,距離漢中大概60公里左右,這一次蜀漢應該算是主場作戰。

第三次北伐:洮西之戰,小勝

公元247年,姜維升任衛將軍,同年,魏國涼州地區的羌族人背叛曹魏準備投降蜀漢,消息傳來,姜維率兵出隴右接應,與魏國雍州刺史郭淮、討蜀護軍夏侯霸在洮西大戰,此戰姜維成功的迎回了叛亂的羌族人,羌族人首領白虎文、治無戴等率部投降蜀漢,姜維將他們遷至蜀漢境內。

姜維原本是魏國天水郡參軍,在諸葛亮於228年發動的第一次北伐時,姜維受到當時天水郡郡守馬遵的懷疑,被擋在魏國城池之外,因而投降了諸葛亮,

姜維投降了諸葛亮之後,由於有才能,受到了諸葛亮的破格提拔,六年後,諸葛亮去世,姜維官至輔漢將軍,統領五六千虎步軍,以一個降將身份受到如此信任,姜維可謂算是受到重用。



從公元238年開始,到公元262年,在24年的時間裡,姜維朝廷了十一次北伐,平均每兩年進行一次北伐,姜維北伐的意志、決心、信念並不亞於諸葛亮。

姜維北伐的戰績有勝有負有平,大勝兩次,分別是第2次北伐和第8次北伐;

小勝3次,分別是第3次北伐、第4次和第7次北伐;



平局有四次,分別是第1次、第5次、第6次、和第10次北伐;

大敗一次,是第9次北伐;小敗一次,是第11次北伐;

第一次北伐:南安之戰,平局

公元238年,諸劃亮去世四年後,當時的大將軍蔣琬和姜維一起率軍出隴右,在南安郡與魏軍對峙,不分勝負,後因糧盡退兵。



南安郡是當時涼州下轄郡,屬於隴右地區,隴右有五個郡:分別是南安郡、天水郡、隴西郡、廣魏郡和安定郡。

南安郡的位置在今天甘肅省隴西縣西南,離蜀漢的地盤漢中有480公里左右,可以說是相當遠了,從漢中到南安,光是行軍時間就需要一個月左右,而且當時的路又非常不好走。



第二次北伐:興勢之戰,大勝

興勢之戰其實嚴格算起來,是曹魏主動進攻蜀漢的,發生於公元244年,由當時曹魏大將軍曹爽、徵西將軍夏侯玄率領十萬魏軍,由駱谷口攻打蜀漢漢中,蜀漢漢中守將王平主動出擊,在興勢這個地方阻擋魏軍。

姜維和費禕率軍支援王平作戰,大敗魏軍,曹爽狼狽逃回長安。



興勢這個地方,就是今天陝西省的洋縣北邊,距離漢中大概60公里左右,這一次蜀漢應該算是主場作戰。

第三次北伐:洮西之戰,小勝

公元247年,姜維升任衛將軍,同年,魏國涼州地區的羌族人背叛曹魏準備投降蜀漢,消息傳來,姜維率兵出隴右接應,與魏國雍州刺史郭淮、討蜀護軍夏侯霸在洮西大戰,此戰姜維成功的迎回了叛亂的羌族人,羌族人首領白虎文、治無戴等率部投降蜀漢,姜維將他們遷至蜀漢境內。



洮西就是今天的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及周邊地區,距離漢中約580公里

第四次北伐:洮城之戰,小勝

公元249年,魏國徵西將軍郭淮、雍州刺史陳泰在曲城(今甘肅岷縣東漳南)地區圍城打援,攻打歸蜀的羌胡人,姜維率軍抵禦,同時派廖化駐軍白水南岸牽制鄧艾,姜維親自率軍去洮城,由於鄧艾已經佔領城池,姜維率軍撤退。

洮城就是今天甘肅省臨潭縣的西南邊,距離漢中約570公里。

姜維原本是魏國天水郡參軍,在諸葛亮於228年發動的第一次北伐時,姜維受到當時天水郡郡守馬遵的懷疑,被擋在魏國城池之外,因而投降了諸葛亮,

姜維投降了諸葛亮之後,由於有才能,受到了諸葛亮的破格提拔,六年後,諸葛亮去世,姜維官至輔漢將軍,統領五六千虎步軍,以一個降將身份受到如此信任,姜維可謂算是受到重用。



從公元238年開始,到公元262年,在24年的時間裡,姜維朝廷了十一次北伐,平均每兩年進行一次北伐,姜維北伐的意志、決心、信念並不亞於諸葛亮。

姜維北伐的戰績有勝有負有平,大勝兩次,分別是第2次北伐和第8次北伐;

小勝3次,分別是第3次北伐、第4次和第7次北伐;



平局有四次,分別是第1次、第5次、第6次、和第10次北伐;

大敗一次,是第9次北伐;小敗一次,是第11次北伐;

第一次北伐:南安之戰,平局

公元238年,諸劃亮去世四年後,當時的大將軍蔣琬和姜維一起率軍出隴右,在南安郡與魏軍對峙,不分勝負,後因糧盡退兵。



南安郡是當時涼州下轄郡,屬於隴右地區,隴右有五個郡:分別是南安郡、天水郡、隴西郡、廣魏郡和安定郡。

南安郡的位置在今天甘肅省隴西縣西南,離蜀漢的地盤漢中有480公里左右,可以說是相當遠了,從漢中到南安,光是行軍時間就需要一個月左右,而且當時的路又非常不好走。



第二次北伐:興勢之戰,大勝

興勢之戰其實嚴格算起來,是曹魏主動進攻蜀漢的,發生於公元244年,由當時曹魏大將軍曹爽、徵西將軍夏侯玄率領十萬魏軍,由駱谷口攻打蜀漢漢中,蜀漢漢中守將王平主動出擊,在興勢這個地方阻擋魏軍。

姜維和費禕率軍支援王平作戰,大敗魏軍,曹爽狼狽逃回長安。



興勢這個地方,就是今天陝西省的洋縣北邊,距離漢中大概60公里左右,這一次蜀漢應該算是主場作戰。

第三次北伐:洮西之戰,小勝

公元247年,姜維升任衛將軍,同年,魏國涼州地區的羌族人背叛曹魏準備投降蜀漢,消息傳來,姜維率兵出隴右接應,與魏國雍州刺史郭淮、討蜀護軍夏侯霸在洮西大戰,此戰姜維成功的迎回了叛亂的羌族人,羌族人首領白虎文、治無戴等率部投降蜀漢,姜維將他們遷至蜀漢境內。



洮西就是今天的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及周邊地區,距離漢中約580公里

第四次北伐:洮城之戰,小勝

公元249年,魏國徵西將軍郭淮、雍州刺史陳泰在曲城(今甘肅岷縣東漳南)地區圍城打援,攻打歸蜀的羌胡人,姜維率軍抵禦,同時派廖化駐軍白水南岸牽制鄧艾,姜維親自率軍去洮城,由於鄧艾已經佔領城池,姜維率軍撤退。

洮城就是今天甘肅省臨潭縣的西南邊,距離漢中約570公里。



第五次北伐:洮西之戰,平局

公元250年,姜維率軍出隴右,並以羌胡人為輔助,與魏國郭淮在洮西大戰,雙方打成平手。

洮西就是今天的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及周邊地區,距離漢中約580公里

姜維原本是魏國天水郡參軍,在諸葛亮於228年發動的第一次北伐時,姜維受到當時天水郡郡守馬遵的懷疑,被擋在魏國城池之外,因而投降了諸葛亮,

姜維投降了諸葛亮之後,由於有才能,受到了諸葛亮的破格提拔,六年後,諸葛亮去世,姜維官至輔漢將軍,統領五六千虎步軍,以一個降將身份受到如此信任,姜維可謂算是受到重用。



從公元238年開始,到公元262年,在24年的時間裡,姜維朝廷了十一次北伐,平均每兩年進行一次北伐,姜維北伐的意志、決心、信念並不亞於諸葛亮。

姜維北伐的戰績有勝有負有平,大勝兩次,分別是第2次北伐和第8次北伐;

小勝3次,分別是第3次北伐、第4次和第7次北伐;



平局有四次,分別是第1次、第5次、第6次、和第10次北伐;

大敗一次,是第9次北伐;小敗一次,是第11次北伐;

第一次北伐:南安之戰,平局

公元238年,諸劃亮去世四年後,當時的大將軍蔣琬和姜維一起率軍出隴右,在南安郡與魏軍對峙,不分勝負,後因糧盡退兵。



南安郡是當時涼州下轄郡,屬於隴右地區,隴右有五個郡:分別是南安郡、天水郡、隴西郡、廣魏郡和安定郡。

南安郡的位置在今天甘肅省隴西縣西南,離蜀漢的地盤漢中有480公里左右,可以說是相當遠了,從漢中到南安,光是行軍時間就需要一個月左右,而且當時的路又非常不好走。



第二次北伐:興勢之戰,大勝

興勢之戰其實嚴格算起來,是曹魏主動進攻蜀漢的,發生於公元244年,由當時曹魏大將軍曹爽、徵西將軍夏侯玄率領十萬魏軍,由駱谷口攻打蜀漢漢中,蜀漢漢中守將王平主動出擊,在興勢這個地方阻擋魏軍。

姜維和費禕率軍支援王平作戰,大敗魏軍,曹爽狼狽逃回長安。



興勢這個地方,就是今天陝西省的洋縣北邊,距離漢中大概60公里左右,這一次蜀漢應該算是主場作戰。

第三次北伐:洮西之戰,小勝

公元247年,姜維升任衛將軍,同年,魏國涼州地區的羌族人背叛曹魏準備投降蜀漢,消息傳來,姜維率兵出隴右接應,與魏國雍州刺史郭淮、討蜀護軍夏侯霸在洮西大戰,此戰姜維成功的迎回了叛亂的羌族人,羌族人首領白虎文、治無戴等率部投降蜀漢,姜維將他們遷至蜀漢境內。



洮西就是今天的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及周邊地區,距離漢中約580公里

第四次北伐:洮城之戰,小勝

公元249年,魏國徵西將軍郭淮、雍州刺史陳泰在曲城(今甘肅岷縣東漳南)地區圍城打援,攻打歸蜀的羌胡人,姜維率軍抵禦,同時派廖化駐軍白水南岸牽制鄧艾,姜維親自率軍去洮城,由於鄧艾已經佔領城池,姜維率軍撤退。

洮城就是今天甘肅省臨潭縣的西南邊,距離漢中約570公里。



第五次北伐:洮西之戰,平局

公元250年,姜維率軍出隴右,並以羌胡人為輔助,與魏國郭淮在洮西大戰,雙方打成平手。

洮西就是今天的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及周邊地區,距離漢中約580公里



第六次北伐:南安之戰,平局

公元253年,大將軍費禕被刺客刺殺身亡,自此,姜維北伐再也沒有人制約,費禕在時,姜維每次北伐皆是兵不過萬,受到費禕制約,同年,姜維率數萬兵力出石營,圍攻隴右南安郡,魏國雍州刺史陳泰率軍救援,不久,姜維糧盡退兵。

南安郡的位置在今天甘肅省隴西縣西南,離蜀漢的地盤漢中有480公里左右

姜維原本是魏國天水郡參軍,在諸葛亮於228年發動的第一次北伐時,姜維受到當時天水郡郡守馬遵的懷疑,被擋在魏國城池之外,因而投降了諸葛亮,

姜維投降了諸葛亮之後,由於有才能,受到了諸葛亮的破格提拔,六年後,諸葛亮去世,姜維官至輔漢將軍,統領五六千虎步軍,以一個降將身份受到如此信任,姜維可謂算是受到重用。



從公元238年開始,到公元262年,在24年的時間裡,姜維朝廷了十一次北伐,平均每兩年進行一次北伐,姜維北伐的意志、決心、信念並不亞於諸葛亮。

姜維北伐的戰績有勝有負有平,大勝兩次,分別是第2次北伐和第8次北伐;

小勝3次,分別是第3次北伐、第4次和第7次北伐;



平局有四次,分別是第1次、第5次、第6次、和第10次北伐;

大敗一次,是第9次北伐;小敗一次,是第11次北伐;

第一次北伐:南安之戰,平局

公元238年,諸劃亮去世四年後,當時的大將軍蔣琬和姜維一起率軍出隴右,在南安郡與魏軍對峙,不分勝負,後因糧盡退兵。



南安郡是當時涼州下轄郡,屬於隴右地區,隴右有五個郡:分別是南安郡、天水郡、隴西郡、廣魏郡和安定郡。

南安郡的位置在今天甘肅省隴西縣西南,離蜀漢的地盤漢中有480公里左右,可以說是相當遠了,從漢中到南安,光是行軍時間就需要一個月左右,而且當時的路又非常不好走。



第二次北伐:興勢之戰,大勝

興勢之戰其實嚴格算起來,是曹魏主動進攻蜀漢的,發生於公元244年,由當時曹魏大將軍曹爽、徵西將軍夏侯玄率領十萬魏軍,由駱谷口攻打蜀漢漢中,蜀漢漢中守將王平主動出擊,在興勢這個地方阻擋魏軍。

姜維和費禕率軍支援王平作戰,大敗魏軍,曹爽狼狽逃回長安。



興勢這個地方,就是今天陝西省的洋縣北邊,距離漢中大概60公里左右,這一次蜀漢應該算是主場作戰。

第三次北伐:洮西之戰,小勝

公元247年,姜維升任衛將軍,同年,魏國涼州地區的羌族人背叛曹魏準備投降蜀漢,消息傳來,姜維率兵出隴右接應,與魏國雍州刺史郭淮、討蜀護軍夏侯霸在洮西大戰,此戰姜維成功的迎回了叛亂的羌族人,羌族人首領白虎文、治無戴等率部投降蜀漢,姜維將他們遷至蜀漢境內。



洮西就是今天的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及周邊地區,距離漢中約580公里

第四次北伐:洮城之戰,小勝

公元249年,魏國徵西將軍郭淮、雍州刺史陳泰在曲城(今甘肅岷縣東漳南)地區圍城打援,攻打歸蜀的羌胡人,姜維率軍抵禦,同時派廖化駐軍白水南岸牽制鄧艾,姜維親自率軍去洮城,由於鄧艾已經佔領城池,姜維率軍撤退。

洮城就是今天甘肅省臨潭縣的西南邊,距離漢中約570公里。



第五次北伐:洮西之戰,平局

公元250年,姜維率軍出隴右,並以羌胡人為輔助,與魏國郭淮在洮西大戰,雙方打成平手。

洮西就是今天的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及周邊地區,距離漢中約580公里



第六次北伐:南安之戰,平局

公元253年,大將軍費禕被刺客刺殺身亡,自此,姜維北伐再也沒有人制約,費禕在時,姜維每次北伐皆是兵不過萬,受到費禕制約,同年,姜維率數萬兵力出石營,圍攻隴右南安郡,魏國雍州刺史陳泰率軍救援,不久,姜維糧盡退兵。

南安郡的位置在今天甘肅省隴西縣西南,離蜀漢的地盤漢中有480公里左右



第七次北伐:隴西之戰,小勝

公元254年,姜維率數萬大軍出隴西狄道,魏國狄道長李簡舉城投降,接著姜維進攻襄武,斬殺魏國將領徐質,姜維乘勝追擊,先後攻破河間、河關、臨洮等地,搶掠當地百姓遷移到蜀地居住。

襄武就是今天甘肅省隴西縣的東南,河關就是今天甘肅省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臨洮就是今天甘肅省定西市。

姜維原本是魏國天水郡參軍,在諸葛亮於228年發動的第一次北伐時,姜維受到當時天水郡郡守馬遵的懷疑,被擋在魏國城池之外,因而投降了諸葛亮,

姜維投降了諸葛亮之後,由於有才能,受到了諸葛亮的破格提拔,六年後,諸葛亮去世,姜維官至輔漢將軍,統領五六千虎步軍,以一個降將身份受到如此信任,姜維可謂算是受到重用。



從公元238年開始,到公元262年,在24年的時間裡,姜維朝廷了十一次北伐,平均每兩年進行一次北伐,姜維北伐的意志、決心、信念並不亞於諸葛亮。

姜維北伐的戰績有勝有負有平,大勝兩次,分別是第2次北伐和第8次北伐;

小勝3次,分別是第3次北伐、第4次和第7次北伐;



平局有四次,分別是第1次、第5次、第6次、和第10次北伐;

大敗一次,是第9次北伐;小敗一次,是第11次北伐;

第一次北伐:南安之戰,平局

公元238年,諸劃亮去世四年後,當時的大將軍蔣琬和姜維一起率軍出隴右,在南安郡與魏軍對峙,不分勝負,後因糧盡退兵。



南安郡是當時涼州下轄郡,屬於隴右地區,隴右有五個郡:分別是南安郡、天水郡、隴西郡、廣魏郡和安定郡。

南安郡的位置在今天甘肅省隴西縣西南,離蜀漢的地盤漢中有480公里左右,可以說是相當遠了,從漢中到南安,光是行軍時間就需要一個月左右,而且當時的路又非常不好走。



第二次北伐:興勢之戰,大勝

興勢之戰其實嚴格算起來,是曹魏主動進攻蜀漢的,發生於公元244年,由當時曹魏大將軍曹爽、徵西將軍夏侯玄率領十萬魏軍,由駱谷口攻打蜀漢漢中,蜀漢漢中守將王平主動出擊,在興勢這個地方阻擋魏軍。

姜維和費禕率軍支援王平作戰,大敗魏軍,曹爽狼狽逃回長安。



興勢這個地方,就是今天陝西省的洋縣北邊,距離漢中大概60公里左右,這一次蜀漢應該算是主場作戰。

第三次北伐:洮西之戰,小勝

公元247年,姜維升任衛將軍,同年,魏國涼州地區的羌族人背叛曹魏準備投降蜀漢,消息傳來,姜維率兵出隴右接應,與魏國雍州刺史郭淮、討蜀護軍夏侯霸在洮西大戰,此戰姜維成功的迎回了叛亂的羌族人,羌族人首領白虎文、治無戴等率部投降蜀漢,姜維將他們遷至蜀漢境內。



洮西就是今天的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及周邊地區,距離漢中約580公里

第四次北伐:洮城之戰,小勝

公元249年,魏國徵西將軍郭淮、雍州刺史陳泰在曲城(今甘肅岷縣東漳南)地區圍城打援,攻打歸蜀的羌胡人,姜維率軍抵禦,同時派廖化駐軍白水南岸牽制鄧艾,姜維親自率軍去洮城,由於鄧艾已經佔領城池,姜維率軍撤退。

洮城就是今天甘肅省臨潭縣的西南邊,距離漢中約570公里。



第五次北伐:洮西之戰,平局

公元250年,姜維率軍出隴右,並以羌胡人為輔助,與魏國郭淮在洮西大戰,雙方打成平手。

洮西就是今天的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及周邊地區,距離漢中約580公里



第六次北伐:南安之戰,平局

公元253年,大將軍費禕被刺客刺殺身亡,自此,姜維北伐再也沒有人制約,費禕在時,姜維每次北伐皆是兵不過萬,受到費禕制約,同年,姜維率數萬兵力出石營,圍攻隴右南安郡,魏國雍州刺史陳泰率軍救援,不久,姜維糧盡退兵。

南安郡的位置在今天甘肅省隴西縣西南,離蜀漢的地盤漢中有480公里左右



第七次北伐:隴西之戰,小勝

公元254年,姜維率數萬大軍出隴西狄道,魏國狄道長李簡舉城投降,接著姜維進攻襄武,斬殺魏國將領徐質,姜維乘勝追擊,先後攻破河間、河關、臨洮等地,搶掠當地百姓遷移到蜀地居住。

襄武就是今天甘肅省隴西縣的東南,河關就是今天甘肅省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臨洮就是今天甘肅省定西市。



第八次北伐:第二次洮西之戰,大勝

公元255年,姜維率領夏侯霸出狄道,與魏國雍州刺史王經戰於洮西,王經大敗,魏軍死傷數萬,退保狄道城固守待援,姜維圍攻狄道城,魏國派徵西將軍陳泰前來解圍,姜維隨後退軍。

第九次北伐:段谷之戰,大敗

公元256年,姜維升任大將軍,與鎮西將軍胡濟約好在上邽會合共同出兵攻魏,胡濟卻沒有來,導致姜維被魏國鄧艾在段谷擊敗,死傷慘重,姜維大敗而歸。

姜維原本是魏國天水郡參軍,在諸葛亮於228年發動的第一次北伐時,姜維受到當時天水郡郡守馬遵的懷疑,被擋在魏國城池之外,因而投降了諸葛亮,

姜維投降了諸葛亮之後,由於有才能,受到了諸葛亮的破格提拔,六年後,諸葛亮去世,姜維官至輔漢將軍,統領五六千虎步軍,以一個降將身份受到如此信任,姜維可謂算是受到重用。



從公元238年開始,到公元262年,在24年的時間裡,姜維朝廷了十一次北伐,平均每兩年進行一次北伐,姜維北伐的意志、決心、信念並不亞於諸葛亮。

姜維北伐的戰績有勝有負有平,大勝兩次,分別是第2次北伐和第8次北伐;

小勝3次,分別是第3次北伐、第4次和第7次北伐;



平局有四次,分別是第1次、第5次、第6次、和第10次北伐;

大敗一次,是第9次北伐;小敗一次,是第11次北伐;

第一次北伐:南安之戰,平局

公元238年,諸劃亮去世四年後,當時的大將軍蔣琬和姜維一起率軍出隴右,在南安郡與魏軍對峙,不分勝負,後因糧盡退兵。



南安郡是當時涼州下轄郡,屬於隴右地區,隴右有五個郡:分別是南安郡、天水郡、隴西郡、廣魏郡和安定郡。

南安郡的位置在今天甘肅省隴西縣西南,離蜀漢的地盤漢中有480公里左右,可以說是相當遠了,從漢中到南安,光是行軍時間就需要一個月左右,而且當時的路又非常不好走。



第二次北伐:興勢之戰,大勝

興勢之戰其實嚴格算起來,是曹魏主動進攻蜀漢的,發生於公元244年,由當時曹魏大將軍曹爽、徵西將軍夏侯玄率領十萬魏軍,由駱谷口攻打蜀漢漢中,蜀漢漢中守將王平主動出擊,在興勢這個地方阻擋魏軍。

姜維和費禕率軍支援王平作戰,大敗魏軍,曹爽狼狽逃回長安。



興勢這個地方,就是今天陝西省的洋縣北邊,距離漢中大概60公里左右,這一次蜀漢應該算是主場作戰。

第三次北伐:洮西之戰,小勝

公元247年,姜維升任衛將軍,同年,魏國涼州地區的羌族人背叛曹魏準備投降蜀漢,消息傳來,姜維率兵出隴右接應,與魏國雍州刺史郭淮、討蜀護軍夏侯霸在洮西大戰,此戰姜維成功的迎回了叛亂的羌族人,羌族人首領白虎文、治無戴等率部投降蜀漢,姜維將他們遷至蜀漢境內。



洮西就是今天的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及周邊地區,距離漢中約580公里

第四次北伐:洮城之戰,小勝

公元249年,魏國徵西將軍郭淮、雍州刺史陳泰在曲城(今甘肅岷縣東漳南)地區圍城打援,攻打歸蜀的羌胡人,姜維率軍抵禦,同時派廖化駐軍白水南岸牽制鄧艾,姜維親自率軍去洮城,由於鄧艾已經佔領城池,姜維率軍撤退。

洮城就是今天甘肅省臨潭縣的西南邊,距離漢中約570公里。



第五次北伐:洮西之戰,平局

公元250年,姜維率軍出隴右,並以羌胡人為輔助,與魏國郭淮在洮西大戰,雙方打成平手。

洮西就是今天的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及周邊地區,距離漢中約580公里



第六次北伐:南安之戰,平局

公元253年,大將軍費禕被刺客刺殺身亡,自此,姜維北伐再也沒有人制約,費禕在時,姜維每次北伐皆是兵不過萬,受到費禕制約,同年,姜維率數萬兵力出石營,圍攻隴右南安郡,魏國雍州刺史陳泰率軍救援,不久,姜維糧盡退兵。

南安郡的位置在今天甘肅省隴西縣西南,離蜀漢的地盤漢中有480公里左右



第七次北伐:隴西之戰,小勝

公元254年,姜維率數萬大軍出隴西狄道,魏國狄道長李簡舉城投降,接著姜維進攻襄武,斬殺魏國將領徐質,姜維乘勝追擊,先後攻破河間、河關、臨洮等地,搶掠當地百姓遷移到蜀地居住。

襄武就是今天甘肅省隴西縣的東南,河關就是今天甘肅省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臨洮就是今天甘肅省定西市。



第八次北伐:第二次洮西之戰,大勝

公元255年,姜維率領夏侯霸出狄道,與魏國雍州刺史王經戰於洮西,王經大敗,魏軍死傷數萬,退保狄道城固守待援,姜維圍攻狄道城,魏國派徵西將軍陳泰前來解圍,姜維隨後退軍。

第九次北伐:段谷之戰,大敗

公元256年,姜維升任大將軍,與鎮西將軍胡濟約好在上邽會合共同出兵攻魏,胡濟卻沒有來,導致姜維被魏國鄧艾在段谷擊敗,死傷慘重,姜維大敗而歸。



段谷就是今天甘肅省天水市的西南邊,距離漢中約350公里。

第十次北伐:芒水之戰,平局

公元247年,姜維趁魏國內亂,諸葛誕在淮南起兵反抗司馬氏之際,姜維率兵出駱谷,魏國大將軍司馬望與鄧艾據守城池,緊守不戰,姜維駐軍在芒水,如論姜維如何挑戰,魏國司馬望與鄧艾就是堅守不戰,姜維糧盡退兵。

芒水就是今天陝西省周至縣的渭河支流黑河,這裡距離漢中約320公里。

姜維原本是魏國天水郡參軍,在諸葛亮於228年發動的第一次北伐時,姜維受到當時天水郡郡守馬遵的懷疑,被擋在魏國城池之外,因而投降了諸葛亮,

姜維投降了諸葛亮之後,由於有才能,受到了諸葛亮的破格提拔,六年後,諸葛亮去世,姜維官至輔漢將軍,統領五六千虎步軍,以一個降將身份受到如此信任,姜維可謂算是受到重用。



從公元238年開始,到公元262年,在24年的時間裡,姜維朝廷了十一次北伐,平均每兩年進行一次北伐,姜維北伐的意志、決心、信念並不亞於諸葛亮。

姜維北伐的戰績有勝有負有平,大勝兩次,分別是第2次北伐和第8次北伐;

小勝3次,分別是第3次北伐、第4次和第7次北伐;



平局有四次,分別是第1次、第5次、第6次、和第10次北伐;

大敗一次,是第9次北伐;小敗一次,是第11次北伐;

第一次北伐:南安之戰,平局

公元238年,諸劃亮去世四年後,當時的大將軍蔣琬和姜維一起率軍出隴右,在南安郡與魏軍對峙,不分勝負,後因糧盡退兵。



南安郡是當時涼州下轄郡,屬於隴右地區,隴右有五個郡:分別是南安郡、天水郡、隴西郡、廣魏郡和安定郡。

南安郡的位置在今天甘肅省隴西縣西南,離蜀漢的地盤漢中有480公里左右,可以說是相當遠了,從漢中到南安,光是行軍時間就需要一個月左右,而且當時的路又非常不好走。



第二次北伐:興勢之戰,大勝

興勢之戰其實嚴格算起來,是曹魏主動進攻蜀漢的,發生於公元244年,由當時曹魏大將軍曹爽、徵西將軍夏侯玄率領十萬魏軍,由駱谷口攻打蜀漢漢中,蜀漢漢中守將王平主動出擊,在興勢這個地方阻擋魏軍。

姜維和費禕率軍支援王平作戰,大敗魏軍,曹爽狼狽逃回長安。



興勢這個地方,就是今天陝西省的洋縣北邊,距離漢中大概60公里左右,這一次蜀漢應該算是主場作戰。

第三次北伐:洮西之戰,小勝

公元247年,姜維升任衛將軍,同年,魏國涼州地區的羌族人背叛曹魏準備投降蜀漢,消息傳來,姜維率兵出隴右接應,與魏國雍州刺史郭淮、討蜀護軍夏侯霸在洮西大戰,此戰姜維成功的迎回了叛亂的羌族人,羌族人首領白虎文、治無戴等率部投降蜀漢,姜維將他們遷至蜀漢境內。



洮西就是今天的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及周邊地區,距離漢中約580公里

第四次北伐:洮城之戰,小勝

公元249年,魏國徵西將軍郭淮、雍州刺史陳泰在曲城(今甘肅岷縣東漳南)地區圍城打援,攻打歸蜀的羌胡人,姜維率軍抵禦,同時派廖化駐軍白水南岸牽制鄧艾,姜維親自率軍去洮城,由於鄧艾已經佔領城池,姜維率軍撤退。

洮城就是今天甘肅省臨潭縣的西南邊,距離漢中約570公里。



第五次北伐:洮西之戰,平局

公元250年,姜維率軍出隴右,並以羌胡人為輔助,與魏國郭淮在洮西大戰,雙方打成平手。

洮西就是今天的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及周邊地區,距離漢中約580公里



第六次北伐:南安之戰,平局

公元253年,大將軍費禕被刺客刺殺身亡,自此,姜維北伐再也沒有人制約,費禕在時,姜維每次北伐皆是兵不過萬,受到費禕制約,同年,姜維率數萬兵力出石營,圍攻隴右南安郡,魏國雍州刺史陳泰率軍救援,不久,姜維糧盡退兵。

南安郡的位置在今天甘肅省隴西縣西南,離蜀漢的地盤漢中有480公里左右



第七次北伐:隴西之戰,小勝

公元254年,姜維率數萬大軍出隴西狄道,魏國狄道長李簡舉城投降,接著姜維進攻襄武,斬殺魏國將領徐質,姜維乘勝追擊,先後攻破河間、河關、臨洮等地,搶掠當地百姓遷移到蜀地居住。

襄武就是今天甘肅省隴西縣的東南,河關就是今天甘肅省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臨洮就是今天甘肅省定西市。



第八次北伐:第二次洮西之戰,大勝

公元255年,姜維率領夏侯霸出狄道,與魏國雍州刺史王經戰於洮西,王經大敗,魏軍死傷數萬,退保狄道城固守待援,姜維圍攻狄道城,魏國派徵西將軍陳泰前來解圍,姜維隨後退軍。

第九次北伐:段谷之戰,大敗

公元256年,姜維升任大將軍,與鎮西將軍胡濟約好在上邽會合共同出兵攻魏,胡濟卻沒有來,導致姜維被魏國鄧艾在段谷擊敗,死傷慘重,姜維大敗而歸。



段谷就是今天甘肅省天水市的西南邊,距離漢中約350公里。

第十次北伐:芒水之戰,平局

公元247年,姜維趁魏國內亂,諸葛誕在淮南起兵反抗司馬氏之際,姜維率兵出駱谷,魏國大將軍司馬望與鄧艾據守城池,緊守不戰,姜維駐軍在芒水,如論姜維如何挑戰,魏國司馬望與鄧艾就是堅守不戰,姜維糧盡退兵。

芒水就是今天陝西省周至縣的渭河支流黑河,這裡距離漢中約320公里。



第十一次北伐:侯和之戰,小敗

公元262年,姜維率軍出侯和,被鄧艾所擊敗,姜維只得退守沓中。這已經是蜀漢滅亡 的前一年了。

侯和就是今天甘肅省臨洮縣周邊,距離漢中約580公里

姜維原本是魏國天水郡參軍,在諸葛亮於228年發動的第一次北伐時,姜維受到當時天水郡郡守馬遵的懷疑,被擋在魏國城池之外,因而投降了諸葛亮,

姜維投降了諸葛亮之後,由於有才能,受到了諸葛亮的破格提拔,六年後,諸葛亮去世,姜維官至輔漢將軍,統領五六千虎步軍,以一個降將身份受到如此信任,姜維可謂算是受到重用。



從公元238年開始,到公元262年,在24年的時間裡,姜維朝廷了十一次北伐,平均每兩年進行一次北伐,姜維北伐的意志、決心、信念並不亞於諸葛亮。

姜維北伐的戰績有勝有負有平,大勝兩次,分別是第2次北伐和第8次北伐;

小勝3次,分別是第3次北伐、第4次和第7次北伐;



平局有四次,分別是第1次、第5次、第6次、和第10次北伐;

大敗一次,是第9次北伐;小敗一次,是第11次北伐;

第一次北伐:南安之戰,平局

公元238年,諸劃亮去世四年後,當時的大將軍蔣琬和姜維一起率軍出隴右,在南安郡與魏軍對峙,不分勝負,後因糧盡退兵。



南安郡是當時涼州下轄郡,屬於隴右地區,隴右有五個郡:分別是南安郡、天水郡、隴西郡、廣魏郡和安定郡。

南安郡的位置在今天甘肅省隴西縣西南,離蜀漢的地盤漢中有480公里左右,可以說是相當遠了,從漢中到南安,光是行軍時間就需要一個月左右,而且當時的路又非常不好走。



第二次北伐:興勢之戰,大勝

興勢之戰其實嚴格算起來,是曹魏主動進攻蜀漢的,發生於公元244年,由當時曹魏大將軍曹爽、徵西將軍夏侯玄率領十萬魏軍,由駱谷口攻打蜀漢漢中,蜀漢漢中守將王平主動出擊,在興勢這個地方阻擋魏軍。

姜維和費禕率軍支援王平作戰,大敗魏軍,曹爽狼狽逃回長安。



興勢這個地方,就是今天陝西省的洋縣北邊,距離漢中大概60公里左右,這一次蜀漢應該算是主場作戰。

第三次北伐:洮西之戰,小勝

公元247年,姜維升任衛將軍,同年,魏國涼州地區的羌族人背叛曹魏準備投降蜀漢,消息傳來,姜維率兵出隴右接應,與魏國雍州刺史郭淮、討蜀護軍夏侯霸在洮西大戰,此戰姜維成功的迎回了叛亂的羌族人,羌族人首領白虎文、治無戴等率部投降蜀漢,姜維將他們遷至蜀漢境內。



洮西就是今天的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及周邊地區,距離漢中約580公里

第四次北伐:洮城之戰,小勝

公元249年,魏國徵西將軍郭淮、雍州刺史陳泰在曲城(今甘肅岷縣東漳南)地區圍城打援,攻打歸蜀的羌胡人,姜維率軍抵禦,同時派廖化駐軍白水南岸牽制鄧艾,姜維親自率軍去洮城,由於鄧艾已經佔領城池,姜維率軍撤退。

洮城就是今天甘肅省臨潭縣的西南邊,距離漢中約570公里。



第五次北伐:洮西之戰,平局

公元250年,姜維率軍出隴右,並以羌胡人為輔助,與魏國郭淮在洮西大戰,雙方打成平手。

洮西就是今天的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及周邊地區,距離漢中約580公里



第六次北伐:南安之戰,平局

公元253年,大將軍費禕被刺客刺殺身亡,自此,姜維北伐再也沒有人制約,費禕在時,姜維每次北伐皆是兵不過萬,受到費禕制約,同年,姜維率數萬兵力出石營,圍攻隴右南安郡,魏國雍州刺史陳泰率軍救援,不久,姜維糧盡退兵。

南安郡的位置在今天甘肅省隴西縣西南,離蜀漢的地盤漢中有480公里左右



第七次北伐:隴西之戰,小勝

公元254年,姜維率數萬大軍出隴西狄道,魏國狄道長李簡舉城投降,接著姜維進攻襄武,斬殺魏國將領徐質,姜維乘勝追擊,先後攻破河間、河關、臨洮等地,搶掠當地百姓遷移到蜀地居住。

襄武就是今天甘肅省隴西縣的東南,河關就是今天甘肅省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臨洮就是今天甘肅省定西市。



第八次北伐:第二次洮西之戰,大勝

公元255年,姜維率領夏侯霸出狄道,與魏國雍州刺史王經戰於洮西,王經大敗,魏軍死傷數萬,退保狄道城固守待援,姜維圍攻狄道城,魏國派徵西將軍陳泰前來解圍,姜維隨後退軍。

第九次北伐:段谷之戰,大敗

公元256年,姜維升任大將軍,與鎮西將軍胡濟約好在上邽會合共同出兵攻魏,胡濟卻沒有來,導致姜維被魏國鄧艾在段谷擊敗,死傷慘重,姜維大敗而歸。



段谷就是今天甘肅省天水市的西南邊,距離漢中約350公里。

第十次北伐:芒水之戰,平局

公元247年,姜維趁魏國內亂,諸葛誕在淮南起兵反抗司馬氏之際,姜維率兵出駱谷,魏國大將軍司馬望與鄧艾據守城池,緊守不戰,姜維駐軍在芒水,如論姜維如何挑戰,魏國司馬望與鄧艾就是堅守不戰,姜維糧盡退兵。

芒水就是今天陝西省周至縣的渭河支流黑河,這裡距離漢中約320公里。



第十一次北伐:侯和之戰,小敗

公元262年,姜維率軍出侯和,被鄧艾所擊敗,姜維只得退守沓中。這已經是蜀漢滅亡 的前一年了。

侯和就是今天甘肅省臨洮縣周邊,距離漢中約580公里



由此可以看出,姜維北伐大多數是攻打隴右地區,最遠是到了今天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及周邊地區,距離漢中約580公里的地區

以理化清
2019-07-08

看過三國演義和三國志的朋友應該都不陌生,姜維(公元202年-264年),字伯約,天水冀縣,漢族人。三國時期的

蜀漢

名將,軍工官銜達到大將軍。死後追封為“開明王。”關於姜維的背景會讓很多人感到糾結,既是謀士、文官。也是武將,善戰。

姜維像姜維是蜀國軍師

諸葛亮

的徒弟,他的一生對蜀國可謂功不可沒。他本是

魏國

人,在被諸葛亮用離間計遭到魏國猜忌的時候,走投無路之下歸順了蜀國。他從魏國歸附蜀國之後,隨諸葛亮參加了四次的

北伐

。諸葛亮在途中逝世後,他從容鎮定,利用計謀安排了撤退,讓司馬懿被死的諸葛嚇退。在獨掌軍權之後,他決定北伐,完成前人未竟事業並統一天下。他先後進行了十一次北伐姜維發動十一次北伐的根本原因在於只有北伐才能實現他的價值,而直接原因,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第一次:探敵虛實。
在蔣琬領導下率偏師出隴右,在南安與魏軍相持不下。既然是偏師非主力,自然沒報多大期望,只是擺出一個進攻的姿態,試探一下敵人。

第二次:義不容辭
曹爽伐蜀,姜維與費禕一起馳援漢中,這一次北伐只是義不容辭地救援罷了。

第三次:招降納叛
羌胡叛魏投蜀,姜維出兵接應,成功為蜀國增添生力軍。

第四次:敵國政變
魏國發生高平陵政變,姜維受制於費禕,兵不過萬,但機會難得,毅然率領這點兒可憐的人馬北伐。

第五次:疑雲密佈
魏國政局動盪。兵力不足的姜維爭取到羌胡的配合,振作精神再試一把。
此次北伐俘虜了後來刺殺費禕的郭修。所以這次北伐也有可能是為了刺殺費禕而做的準備。

第六次:得一強援
費禕剛剛遇刺身亡,姜維終於放開手腳,趁吳國太傅諸葛恪興兵20萬伐魏,姜維意欲夾擊魏國。

第七次:喜從天降
魏帝曹芳與司馬師矛盾公開,人心浮動。魏國狄道縣縣長向姜維投降。憑空得到一塊戰略要地和很多軍需物資的姜維自然要從狄道進軍。

第八次:敵帥新亡
司馬師暴亡,司馬昭尚未完全繼承司馬師權力,姜維趁機北伐,斬敵過萬。

第九次:新官上任
姜維晉升大將軍,其軍力、威望空前強大,與蜀國鎮西大將軍胡濟約定在上邽會和,發動強攻。
由於胡濟未能如期到達,姜維大敗於鄧艾之手,遭到朝野怨恨。

第十次:敵國內戰
諸葛誕擁兵十五萬發動淮南三叛,吳國出兵三萬援助,姜維再次看到曙光,藉此機遇壓服反對派出兵。諸葛誕兵敗身死,姜維不再輕易發動進攻,轉而經營防守反擊戰略。

第十一次:被逼無奈
黃皓、諸葛瞻等反對派紛紛要求罷免姜維兵權。姜維被迫北伐以保兵權,敗於鄧艾,實力大損,蜀軍自此轉入被動防禦態勢。

大汉天骄
2019-07-09

非常高興看見這個問題,因為本人算是個資深維迷。

《三國演義》中寫姜維九伐中原,實際根據正史記載,姜維共進行了十一次北伐。共計大勝兩次,小勝三次,平手四次,打敗一次,小敗一次。損失方面也是魏重蜀輕。但史學界對其褒少貶多,認為損耗國力嚴重,加快了蜀漢的滅亡。

姜維部隊最遠到達狄道以北。曾在這裡背水大敗魏將王經,隴西為之震動。也因為胡濟失約而敗於鄧艾,使北伐大業功敗垂成,令人惋惜。

但姜維不愧一代英傑,為蜀漢的復興盡了自己的全力。偉哉伯約!壯哉伯約!


非常高興看見這個問題,因為本人算是個資深維迷。

《三國演義》中寫姜維九伐中原,實際根據正史記載,姜維共進行了十一次北伐。共計大勝兩次,小勝三次,平手四次,打敗一次,小敗一次。損失方面也是魏重蜀輕。但史學界對其褒少貶多,認為損耗國力嚴重,加快了蜀漢的滅亡。

姜維部隊最遠到達狄道以北。曾在這裡背水大敗魏將王經,隴西為之震動。也因為胡濟失約而敗於鄧艾,使北伐大業功敗垂成,令人惋惜。

但姜維不愧一代英傑,為蜀漢的復興盡了自己的全力。偉哉伯約!壯哉伯約!



非常高興看見這個問題,因為本人算是個資深維迷。

《三國演義》中寫姜維九伐中原,實際根據正史記載,姜維共進行了十一次北伐。共計大勝兩次,小勝三次,平手四次,打敗一次,小敗一次。損失方面也是魏重蜀輕。但史學界對其褒少貶多,認為損耗國力嚴重,加快了蜀漢的滅亡。

姜維部隊最遠到達狄道以北。曾在這裡背水大敗魏將王經,隴西為之震動。也因為胡濟失約而敗於鄧艾,使北伐大業功敗垂成,令人惋惜。

但姜維不愧一代英傑,為蜀漢的復興盡了自己的全力。偉哉伯約!壯哉伯約!



漩涡鸣人yy
2019-07-14

姜維北伐一共持續了11次,在幾十年的時間裡面,如此數量頻繁的北伐,也確實讓很多人都感覺義憤填膺,說姜維就是在白白消耗蜀國的國力,讓蜀國加速滅亡,這思想跟某太監差不多。

美髮之中,其中前兩次姜維,並不是主要的指揮官,是配合別人進行北伐,所以在《三國演義》裡面,姜維只有九次北伐,其中最遠的一次應該是第五次,或者說《三國演義》之中的第三次,據當時的甘肅地區接應一批胡人進入蜀國。

有人就會問了,為什麼要去甘肅地區去接應一些胡人進入蜀國呢?北伐中原,北伐中原,不就是要拿對方的關中地區嗎?這跑甘肅去算什麼事情。

那就問題來了,北伐究竟是要做什麼?一鼓作氣拿下敵人嗎?我相信這樣的蠢話,也只有那些蠢貨才會相信。

以弱勝強,以少勝多,重要的是在於一個過程,當機動力還沒有上來以前,(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閃電戰還沒有開發出來以前,就只能夠一點一點步步蠶食降低的實力消耗殆盡,不斷地搶奪敵方的資源和人民,來強大自己的實力,接著在最後雷霆一擊,擊敗敵人。

沒往金來,無論是戰國時期一開始十分弱小的秦國,還是劉邦,朱元璋之流,他們的以弱勝強,看似奇蹟,但實則逃脫不了這樣的定律,尤其是朱元璋更是總結出了廣積糧,緩稱王這樣一個硬道理。

蜀國的北伐,實際上就是一次想辦法縮短與魏國之間差距的一次作戰行動,北伐最重要的是什麼?是去搶奪土地,是去搶奪人口,你要能夠搶下土地,搶奪人口,將蜀國的人口不斷充實,那蜀國還有機會去,何衛國決一雌雄,如果不去搶,如果呆呆的在原地守城池的話,那你遲早將死無葬身之地。後期更是驗證了這樣的道理。

面對這種局面,就必須得破而後立,要尋求破局之策,北伐就是破局的重要策略,當然對於某些人來講,這肯定就是傻,就是蠢!這些人怎麼罵北伐的,他們就是怎麼樣的人!

所以將為最遠的一次北伐,不是去北伐中原,而是去結印一批胡人入境,通過接納大量的人口,充實自己的軍隊人數,充實自己國家的勞動力,為接下來的北伐,奠定基礎。

岁月是一条河流
2019-07-24

由於諸葛亮長期北伐,使得曹魏的西部局勢一直不是非常穩定。本身雍涼地區就是他們防守的薄弱地帶,這裡曹魏沒有重兵把守,這就給諸葛亮機會,他一度就差點把雍涼給拿下。可惜由於馬謖的失誤,使得蜀漢不得不退出雍涼地區。可諸葛亮沒有放棄,先後又組織幾次北伐,雖然成果不大,但也拖得曹魏非常難受。可惜諸葛亮沒有活太久,病死在北伐的途中。

由於諸葛亮長期北伐,使得曹魏的西部局勢一直不是非常穩定。本身雍涼地區就是他們防守的薄弱地帶,這裡曹魏沒有重兵把守,這就給諸葛亮機會,他一度就差點把雍涼給拿下。可惜由於馬謖的失誤,使得蜀漢不得不退出雍涼地區。可諸葛亮沒有放棄,先後又組織幾次北伐,雖然成果不大,但也拖得曹魏非常難受。可惜諸葛亮沒有活太久,病死在北伐的途中。

不過諸葛亮雖然死去,但自己的弟子姜維也成功繼承了他的遺志,代替他來進行北伐。 姜維原本是曹魏的將領,在諸葛亮北伐的期間,他被俘虜投降了蜀漢。加入蜀漢之後他得到重用,諸葛亮把他當做接班人來培養。

後來姜維在諸葛亮死後掌握軍權,不過一開始他在國內並沒有得到中央的權力支持,比如費禕就反對他北伐。後來他還是掌握了軍政大權,可以順利繼續北伐的事業。那麼姜維他一共進行了多少次北伐呢?

一般人們都說姜維是九伐中原,其實他當政的時候,前後進行了十一次北伐。這個頻率就有些快了。諸葛亮當政的時候總共也就是六次北伐,其中有幾次還是試探性進攻,沒有和對方實際交戰。那麼姜維為何就會發動這麼多的北伐呢?

由於諸葛亮長期北伐,使得曹魏的西部局勢一直不是非常穩定。本身雍涼地區就是他們防守的薄弱地帶,這裡曹魏沒有重兵把守,這就給諸葛亮機會,他一度就差點把雍涼給拿下。可惜由於馬謖的失誤,使得蜀漢不得不退出雍涼地區。可諸葛亮沒有放棄,先後又組織幾次北伐,雖然成果不大,但也拖得曹魏非常難受。可惜諸葛亮沒有活太久,病死在北伐的途中。

不過諸葛亮雖然死去,但自己的弟子姜維也成功繼承了他的遺志,代替他來進行北伐。 姜維原本是曹魏的將領,在諸葛亮北伐的期間,他被俘虜投降了蜀漢。加入蜀漢之後他得到重用,諸葛亮把他當做接班人來培養。

後來姜維在諸葛亮死後掌握軍權,不過一開始他在國內並沒有得到中央的權力支持,比如費禕就反對他北伐。後來他還是掌握了軍政大權,可以順利繼續北伐的事業。那麼姜維他一共進行了多少次北伐呢?

一般人們都說姜維是九伐中原,其實他當政的時候,前後進行了十一次北伐。這個頻率就有些快了。諸葛亮當政的時候總共也就是六次北伐,其中有幾次還是試探性進攻,沒有和對方實際交戰。那麼姜維為何就會發動這麼多的北伐呢?

其實最主要的因素是姜維在朝中沒有諸葛亮那麼穩固的地位。他沒有資歷,自己的戰功也不是那麼出色,全靠著諸葛亮提拔他才有了今天,在蜀漢內部有不少人是不服他的。

黃皓這些人就處心積慮想剝奪姜維的權力。姜維在朝中也混不下去,自己還帶著軍隊到外面屯田。而他選擇北伐,正是最聰明的做法。因為北伐不僅能夠讓他集中國家的資源,黃皓這些人想剝奪他的權力也無從下手,還能趁機建功立業,自己有足夠的功勞就沒有人敢動自己了。

可姜維的北伐質量並不高,主要還是朝中有費禕在,他每次出兵都調動不了太多的軍隊,而他當時在北部又遇到鄧艾這樣的對手,雙方交戰也是互有勝負。但在262年的最後一次北伐中,鄧艾大敗姜維,蜀軍從此轉入戰略守勢。

由於諸葛亮長期北伐,使得曹魏的西部局勢一直不是非常穩定。本身雍涼地區就是他們防守的薄弱地帶,這裡曹魏沒有重兵把守,這就給諸葛亮機會,他一度就差點把雍涼給拿下。可惜由於馬謖的失誤,使得蜀漢不得不退出雍涼地區。可諸葛亮沒有放棄,先後又組織幾次北伐,雖然成果不大,但也拖得曹魏非常難受。可惜諸葛亮沒有活太久,病死在北伐的途中。

不過諸葛亮雖然死去,但自己的弟子姜維也成功繼承了他的遺志,代替他來進行北伐。 姜維原本是曹魏的將領,在諸葛亮北伐的期間,他被俘虜投降了蜀漢。加入蜀漢之後他得到重用,諸葛亮把他當做接班人來培養。

後來姜維在諸葛亮死後掌握軍權,不過一開始他在國內並沒有得到中央的權力支持,比如費禕就反對他北伐。後來他還是掌握了軍政大權,可以順利繼續北伐的事業。那麼姜維他一共進行了多少次北伐呢?

一般人們都說姜維是九伐中原,其實他當政的時候,前後進行了十一次北伐。這個頻率就有些快了。諸葛亮當政的時候總共也就是六次北伐,其中有幾次還是試探性進攻,沒有和對方實際交戰。那麼姜維為何就會發動這麼多的北伐呢?

其實最主要的因素是姜維在朝中沒有諸葛亮那麼穩固的地位。他沒有資歷,自己的戰功也不是那麼出色,全靠著諸葛亮提拔他才有了今天,在蜀漢內部有不少人是不服他的。

黃皓這些人就處心積慮想剝奪姜維的權力。姜維在朝中也混不下去,自己還帶著軍隊到外面屯田。而他選擇北伐,正是最聰明的做法。因為北伐不僅能夠讓他集中國家的資源,黃皓這些人想剝奪他的權力也無從下手,還能趁機建功立業,自己有足夠的功勞就沒有人敢動自己了。

可姜維的北伐質量並不高,主要還是朝中有費禕在,他每次出兵都調動不了太多的軍隊,而他當時在北部又遇到鄧艾這樣的對手,雙方交戰也是互有勝負。但在262年的最後一次北伐中,鄧艾大敗姜維,蜀軍從此轉入戰略守勢。

由於這場北伐的失敗,也讓蜀漢從此失去了戰略主動權。前後十一次北伐,姜維贏下其中的三次,輸掉了三次,平手有五次。看起來這個成績還是很不錯,可不要忘了蜀漢的國力本身就不如曹魏,隨著這麼頻繁的北伐持續進行,蜀漢的國力消耗越來越快。在第四次北伐的時候,蜀漢就已經沒有什麼可用的人,不得不讓廖化這樣的人去打先鋒。從這時候開始,蜀漢就已經無力迴天,失敗只是時間的問題。

姜維北伐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戰果,不過他最遠也是打到了狄道,也就是現在的甘肅臨洮。在這場戰爭中,張嶷戰死,姜維失去了最好的幫手,蜀漢的軍力受到嚴重的損耗。

由於諸葛亮長期北伐,使得曹魏的西部局勢一直不是非常穩定。本身雍涼地區就是他們防守的薄弱地帶,這裡曹魏沒有重兵把守,這就給諸葛亮機會,他一度就差點把雍涼給拿下。可惜由於馬謖的失誤,使得蜀漢不得不退出雍涼地區。可諸葛亮沒有放棄,先後又組織幾次北伐,雖然成果不大,但也拖得曹魏非常難受。可惜諸葛亮沒有活太久,病死在北伐的途中。

不過諸葛亮雖然死去,但自己的弟子姜維也成功繼承了他的遺志,代替他來進行北伐。 姜維原本是曹魏的將領,在諸葛亮北伐的期間,他被俘虜投降了蜀漢。加入蜀漢之後他得到重用,諸葛亮把他當做接班人來培養。

後來姜維在諸葛亮死後掌握軍權,不過一開始他在國內並沒有得到中央的權力支持,比如費禕就反對他北伐。後來他還是掌握了軍政大權,可以順利繼續北伐的事業。那麼姜維他一共進行了多少次北伐呢?

一般人們都說姜維是九伐中原,其實他當政的時候,前後進行了十一次北伐。這個頻率就有些快了。諸葛亮當政的時候總共也就是六次北伐,其中有幾次還是試探性進攻,沒有和對方實際交戰。那麼姜維為何就會發動這麼多的北伐呢?

其實最主要的因素是姜維在朝中沒有諸葛亮那麼穩固的地位。他沒有資歷,自己的戰功也不是那麼出色,全靠著諸葛亮提拔他才有了今天,在蜀漢內部有不少人是不服他的。

黃皓這些人就處心積慮想剝奪姜維的權力。姜維在朝中也混不下去,自己還帶著軍隊到外面屯田。而他選擇北伐,正是最聰明的做法。因為北伐不僅能夠讓他集中國家的資源,黃皓這些人想剝奪他的權力也無從下手,還能趁機建功立業,自己有足夠的功勞就沒有人敢動自己了。

可姜維的北伐質量並不高,主要還是朝中有費禕在,他每次出兵都調動不了太多的軍隊,而他當時在北部又遇到鄧艾這樣的對手,雙方交戰也是互有勝負。但在262年的最後一次北伐中,鄧艾大敗姜維,蜀軍從此轉入戰略守勢。

由於這場北伐的失敗,也讓蜀漢從此失去了戰略主動權。前後十一次北伐,姜維贏下其中的三次,輸掉了三次,平手有五次。看起來這個成績還是很不錯,可不要忘了蜀漢的國力本身就不如曹魏,隨著這麼頻繁的北伐持續進行,蜀漢的國力消耗越來越快。在第四次北伐的時候,蜀漢就已經沒有什麼可用的人,不得不讓廖化這樣的人去打先鋒。從這時候開始,蜀漢就已經無力迴天,失敗只是時間的問題。

姜維北伐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戰果,不過他最遠也是打到了狄道,也就是現在的甘肅臨洮。在這場戰爭中,張嶷戰死,姜維失去了最好的幫手,蜀漢的軍力受到嚴重的損耗。

那麼為何姜維在北伐中就會打得這麼被動呢?說到底還是蜀漢的國力沒有那麼強大。 本身蜀漢就只能是靠著主動出擊來代替防守,諸葛亮的幾次北伐都是有目的性的攻擊。他那個時候也有足夠強大的軍力來支撐起進攻,可當姜維北伐無法短時間取得成果,蜀漢的軍隊就很難支撐下去。

姜維的幾次北伐不僅人馬不多,自己的戰機把握也不如諸葛亮那麼出色。他當然無法打得更好,反而是讓國力被過度耗盡,最終徹底被滅掉。

由於諸葛亮長期北伐,使得曹魏的西部局勢一直不是非常穩定。本身雍涼地區就是他們防守的薄弱地帶,這裡曹魏沒有重兵把守,這就給諸葛亮機會,他一度就差點把雍涼給拿下。可惜由於馬謖的失誤,使得蜀漢不得不退出雍涼地區。可諸葛亮沒有放棄,先後又組織幾次北伐,雖然成果不大,但也拖得曹魏非常難受。可惜諸葛亮沒有活太久,病死在北伐的途中。

不過諸葛亮雖然死去,但自己的弟子姜維也成功繼承了他的遺志,代替他來進行北伐。 姜維原本是曹魏的將領,在諸葛亮北伐的期間,他被俘虜投降了蜀漢。加入蜀漢之後他得到重用,諸葛亮把他當做接班人來培養。

後來姜維在諸葛亮死後掌握軍權,不過一開始他在國內並沒有得到中央的權力支持,比如費禕就反對他北伐。後來他還是掌握了軍政大權,可以順利繼續北伐的事業。那麼姜維他一共進行了多少次北伐呢?

一般人們都說姜維是九伐中原,其實他當政的時候,前後進行了十一次北伐。這個頻率就有些快了。諸葛亮當政的時候總共也就是六次北伐,其中有幾次還是試探性進攻,沒有和對方實際交戰。那麼姜維為何就會發動這麼多的北伐呢?

其實最主要的因素是姜維在朝中沒有諸葛亮那麼穩固的地位。他沒有資歷,自己的戰功也不是那麼出色,全靠著諸葛亮提拔他才有了今天,在蜀漢內部有不少人是不服他的。

黃皓這些人就處心積慮想剝奪姜維的權力。姜維在朝中也混不下去,自己還帶著軍隊到外面屯田。而他選擇北伐,正是最聰明的做法。因為北伐不僅能夠讓他集中國家的資源,黃皓這些人想剝奪他的權力也無從下手,還能趁機建功立業,自己有足夠的功勞就沒有人敢動自己了。

可姜維的北伐質量並不高,主要還是朝中有費禕在,他每次出兵都調動不了太多的軍隊,而他當時在北部又遇到鄧艾這樣的對手,雙方交戰也是互有勝負。但在262年的最後一次北伐中,鄧艾大敗姜維,蜀軍從此轉入戰略守勢。

由於這場北伐的失敗,也讓蜀漢從此失去了戰略主動權。前後十一次北伐,姜維贏下其中的三次,輸掉了三次,平手有五次。看起來這個成績還是很不錯,可不要忘了蜀漢的國力本身就不如曹魏,隨著這麼頻繁的北伐持續進行,蜀漢的國力消耗越來越快。在第四次北伐的時候,蜀漢就已經沒有什麼可用的人,不得不讓廖化這樣的人去打先鋒。從這時候開始,蜀漢就已經無力迴天,失敗只是時間的問題。

姜維北伐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戰果,不過他最遠也是打到了狄道,也就是現在的甘肅臨洮。在這場戰爭中,張嶷戰死,姜維失去了最好的幫手,蜀漢的軍力受到嚴重的損耗。

那麼為何姜維在北伐中就會打得這麼被動呢?說到底還是蜀漢的國力沒有那麼強大。 本身蜀漢就只能是靠著主動出擊來代替防守,諸葛亮的幾次北伐都是有目的性的攻擊。他那個時候也有足夠強大的軍力來支撐起進攻,可當姜維北伐無法短時間取得成果,蜀漢的軍隊就很難支撐下去。

姜維的幾次北伐不僅人馬不多,自己的戰機把握也不如諸葛亮那麼出色。他當然無法打得更好,反而是讓國力被過度耗盡,最終徹底被滅掉。

跪射俑
2019-07-11

姜維北伐是三國時期有名的歷史事件,根據《三國志》記載238年—262年之間,姜維共進行了十一次北伐。而姜維北伐中原最遠的一次應該是狄道之圍。狄道在今天的甘肅臨洮。

許多人不理解為何蜀漢熱衷北伐。其實這些都是諸葛亮的戰略,他認為西川地險民強,易守難攻。要發展只需積極北伐消耗魏軍,不至於過以攻代守,以漢中為屏障,保衛成都的安全。姜維也只是在延續諸葛亮的戰略。

在中國歷史上基本都是以成敗論英雄的,在三國曆史上蜀漢兩代人的北伐其實都沒有取得什麼成效,而諸葛亮北伐失敗幾乎被選擇性的遺忘,所以姜維的北伐就顯得突出。

歷史上諸葛亮是把姜維當作自己的接班人來看的,所以一直對姜維關照有加。姜維感念諸葛亮的知遇之恩,也立下了不少戰功。諸葛亮死後,政治上的繼任者是蔣琬,費禕。蔣琬是支持姜維北伐的。而費禕恰恰相反,他不僅不支持北伐,還多次限制姜維的出兵人數。可以想象得到姜維帶著不足萬人的蜀軍與魏國的數萬虎狼之師相抗衡,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和能力。 這也側面體現了姜維的能力。

第一次北伐:探敵虛實。

公元238年,遼東公孫淵造反,魏國太尉司馬懿率四萬大軍赴遼東平叛。當時蜀漢尚書令蔣碗認為司馬老賊不在關中坐鎮了,此乃偷襲魏國的大好時機,便令姜維領偏師出擊隴右,意在試探魏國的虛實。

蜀軍殺至南安郡後,與魏軍相遇,雙方相持不下。隨後蜀軍撤退,姜維的第一次北伐至此結束。

第二次北伐:增援漢中。

第一次北伐後,蜀漢有六年沒有北伐。蜀不攻魏,魏自然要攻蜀。公元244年,魏國大將軍曹爽領十萬大軍攻擊蜀漢的北部門戶漢中。蜀軍大將王平領三萬人迎戰。

當時蔣碗已經病重,接替蔣碗的費禕遂派遣姜維率蜀軍主力增援漢中。姜維率蜀軍主力抵達漢中後,魏軍撤退。

以上便是姜維的前兩次北伐,由於當時姜維的地位不高,不是北伐的領導,因此在《三國演義》中,便沒有這兩次北伐。(這也是為什麼在演義小說中,是“姜維九伐”,而不是“姜維十一伐”的原因)

第三次北伐:接應羌胡歸蜀。

公元247年,姜維升任衛將軍,與大將軍費禕共錄尚書事。

同一年,魏國涼州的羌胡族人造反,意欲投奔蜀漢。魏國雍州刺史郭淮聞訊後,率軍在半路攔截。姜維聞訊後,也率兵出隴右,在羌胡族人赴蜀途徑的洮西(洮水以西)與郭淮和夏侯霸大戰一場。此戰姜維小勝,不僅護送了不少胡人入蜀,且全身而退。

第四、五次北伐:趁亂出擊。

公元249年,魏國發生高平陵政變,姜維認為魏國內亂,乃北伐良機,便請命北伐。然而費禕認為北伐勞民傷財,不願意給姜維過多的兵力,只給了他一萬人。

此戰,姜維率軍突襲隴右,行軍路線和第一次北伐相同。大戰數月後,姜維在鄧艾、郭淮、陳泰的圍攻下,退回漢中。

一年後,姜維再次出擊。這便是姜維的第五次北伐。此次北伐,姜維把攻擊目標定為涼州的西平郡。(最遠的一次)

由於當時魏國確實有內亂,因而姜維自漢中出兵後,一路渾水摸魚,並且還得到了涼州羌胡的配合。不過殺至西平後,受限於兵力少,沒有攻克西平。隨後,姜維在撤軍途中俘虜了後來刺殺費禕的郭修。(姜維被後人懷疑是刺殺費禕的幕後指使者,就是因此而來)

第六次北伐:配合東吳伐魏。

公元253年,蜀漢大將軍費禕遇刺身亡,姜維終於放開手腳。當時恰好東吳太傅諸葛恪興師攻魏,發兵20萬進攻淮南。姜維得知消息後,也乘機率數萬人出擊石營(甘肅西和縣),經董亭(甘肅天水),包圍了魏國南安郡。後來因為久攻南安不克,且軍糧耗盡,姜維遂撤圍退回漢中。

第七次北伐:兵出狄道。

公元254年,由於司馬師和魏帝曹芳的關係激化,司馬師遂殺掉支持曹芳的李豐、夏侯玄等人,魏國頓時陷於混亂。

魏國狄道縣長李簡擔心受牽連(也不知道朝廷內亂跟他一個縣長有什麼關係),便密向蜀漢請降。當年六月,姜維率軍攻魏,狄道縣長李簡獻城降,姜維遂佔狄道。(狄道就是現在的甘肅臨洮,當時的臨洮是現在的岷縣)

休整四個月後,姜維率軍進圍襄武(甘肅隴西南)。魏將徐質反擊,蜀前軍蕩寇將軍張嶷戰死。姜維率軍繼至,擊敗魏軍,斬殺徐質。魏軍撤退,姜維乘勝進擊,攻破河關縣城(甘肅臨夏西北)、並遷河關、狄道、臨洮三縣百姓回蜀。第七次北伐自此結束。

第八、九次北伐:勞民傷財。

公元255年,由於司馬師暴亡,司馬昭尚未完全繼承司馬師權力,姜維趁機北伐,在隴右斬敵過萬。但是隨著魏軍增援,姜維不得不再次退回漢中。

第二年,後主劉禪冊封姜維為大將軍,其軍力和威望空前強大,姜維遂決定再次北伐隴西。

這一次,姜維與蜀國鎮西大將軍胡濟約定在上邽會和,發動強攻。但由於胡濟未能如期到達戰場,姜維又大敗於鄧艾之手,遂遭到朝野怨恨。姜維謝過引責,自請後主貶為後將軍,行大將軍事。第八、九次北伐是姜維人生的轉折點,從這兩次北伐後,蜀漢朝廷對姜維的評價越來越低。

第十次北伐:趁亂再伐。

公元257年,魏將諸葛誕聯合東吳在淮南起兵反司馬昭。司馬昭調雍涼駐軍東下討伐諸葛誕和東吳。姜維聞訊後,認為長安必然空虛,便決定改變北伐路線,不再攻雍涼,而是直攻長安。

起初,魏軍眾皆惶懼。但魏國徵西將軍司馬望和安西將軍鄧艾考察地形後,遂制定了依山為營,近水築寨的策略。任由蜀軍多次挑戰,就是堅守不出,兩軍長期對峙。一直到公元258年四月,隨著諸葛誕敗亡,魏軍主力西調,姜維遂引軍而還。

這次北伐後,姜維再次被任命為大將軍。但是朝內對他的非議更大,紛紛罵他屢次北伐不見成效,弄得民困兵疲。姜維抵擋不住輿論對他的非議,便不再輕易對外用兵,轉過頭來致力於加強漢中的守禦。

第十一次北伐:被逼無奈。

由於黃皓、諸葛瞻等反姜維派紛紛要求罷免劉禪姜維的兵權。姜維為保兵權,便被迫以北伐的方式以保兵權。

公元262年,姜維起兵再度攻魏,攻入雍州洮陽境。魏徵西將軍鄧艾率兵迎戰。鄧艾抓住姜維懸師遠征,戰線長,給養困難,難以持久的弱點。搶佔有利地勢,在洮陽以東的侯和(今卓尼東北)設陣,以逸待勞,阻擊蜀軍。

雙方激戰後,鄧艾發起反擊,姜維大敗,損失嚴重。由於姜維是以戰保兵權,他此戰是隻許勝不許敗。然而他卻敗了,而且還是慘敗。因此在戰後,姜維不敢回朝,也不敢回漢中,只得帶兵退往沓中(甘肅舟曲)躲避非議。

就在姜維尋思該如何是好時,數月後,司馬昭以18萬大軍,兵分三路攻蜀。

這一戰就不用多說了,這本來是姜維將功贖罪的好機會。然而他的表現並不好,蜀漢在抵抗了幾個月後,後主劉禪開城投降。立國43年的蜀漢政權自此滅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