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是個怎樣的國家?

黎巴嫩是個怎樣的國家?
10 個回答
ruixuezhaofeng
2018-11-07

黎巴嫩(Lebanon):重歸黎凡特

它曾被稱作“中東瑞士”,又被國際輿論直指為“四分五裂的國家”;“但它蓬勃開放,為難民、持不同政見者和現代阿拉伯提供立足之地,基督徒和穆斯林在此共存。”

黎巴嫩共和國面積1.04萬平方公里,人口600萬(2016)。

黎巴嫩是個族裔同質性國家,95%為阿拉伯人,另有亞美尼亞人、土耳其人、希臘人等。它是唯一不以伊斯蘭教為國教的阿拉伯國家,穆斯林和基督徒分別佔60%和39%,阿拉伯語為官方語言,通用法語、英語。由於地理和多元開放等原因,境內僑民眾多,上世紀以巴勒斯坦人為主,現有35萬,敘利亞危機後來自東鄰的難民激增,2014年底已逾百萬,再有其他阿拉伯國家和歐亞等國僑民10萬以上。另一數據耐人尋味,海外黎巴嫩人是本國人口3倍多,他們在全球標誌形象只有一個——精於生意,活躍於中東、非洲、南歐、美洲等地,同理,黎巴嫩是世界少見的華裔小商販難以立足之地。

族群一致,卻不能彌合源自教派、家族和政治的分歧。一般意義上講,黎巴嫩社會被劃分為穆斯林和基督徒兩大宗教族群,細分為前兩者加德魯茲三大派下屬17個不同派別。穆斯林中什葉派佔60%,多居南部務農;遜尼派約佔3成,集中在沿海城市,多從事商貿和政府行政;德魯茲人約佔10%,聚居舒夫山區,社區聯繫緊密。再有庫爾德人、阿拉維派等,已分別列入遜尼和什葉兩大派中。黎巴嫩基督徒則更復雜,20世紀40年代其人數佔全境51%,由於穆斯林極高的生育率和基督徒遷居他國而降至當下不足4成。其中的馬龍派始創於公元5世紀,一直以該國中部山區為基地,與法國關係密切,上世紀90年代前在黎政治經濟中影響最大,人數佔基督徒的3/4,再有亞美尼亞東正教、希臘正教會、希臘天主教、新教等十多個教派。

西方媒體曾這樣解讀黎巴嫩社會政治結構:它建立在代表各基督徒的馬龍派和代表各穆斯林的遜尼派的混合體之上,以各教派和封建領主合議制為基礎,教派依附於地方封建勢力,享有某種特定權力,治理國家的基礎是各教派間達成共識。每當他們出現分歧時,國家就會陷入危機,而當外界勢力干涉時,危機就會演變成內戰。該國地理環境支持上述分析,地勢多變,多山谷,相對封閉,各教派佔據一隅,長期經營,爭鬥始終無法化解。

如今,黎巴嫩雖以88%的城市化率位列阿拉伯世界最高,割據一方的派別勢力相互掣肘依然。《世界是平的》一書作者20世紀80年代以記者身份常駐貝魯特,他對該國的分析堪稱經典:黎巴嫩人作為個人而言,其社會認同和心理支柱傳統上都來自原始的關係——家庭、鄰居或宗教社團,被親情、友誼和宗教的紐帶相互連結在一起,而很少是來自作為國家的整體。他永遠是一個馬龍派、德魯茲派,或是遜尼派,然後才是黎巴嫩人;而且在屬於某派別之前,他先是該派別某一家族的成員。內戰和以色列入侵加強了這種趨向,它們把黎巴嫩人分為許多聯繫緊密的小家庭,或是村莊和宗教社團,作為一個國家,則使他們四分五裂了。

黎巴嫩以腓尼基後裔為自豪。公元前3000年起,腓尼基人(希臘對迦南人的稱呼)居住在地中海東岸,他們發明了拼音字母,並跨海在北非建立迦太基。此後,這裡先後在埃及、亞述、巴比倫、波斯、馬其頓、羅馬、拜占庭等的版圖內。公元7世紀,它進入阿拉伯時代,同時也是黎巴嫩多元宗教的塑造期,基督教、伊斯蘭教的分支、派別,像馬龍派、希臘天主教、德魯茲派等進入這塊地理相對封閉的宗教“避難所”,歐洲十字軍東征又讓基督教影響擴大。1516年開始奧斯曼帝國統治時代,黎巴嫩處於半自治地位。19世紀40年代由馬龍派和德魯茲派主導北、南分治。一戰後,法國託管該地。1920年9月,法國決定成立以貝魯特為首都的大黎巴嫩(史上黎巴嫩與敘利亞長期在一個地理範圍內)。1943年11月,黎巴嫩獨立,1946年底,法、英軍隊全部撤離。

黎巴嫩以“政治教派體制”為治國之基本,1943年,兩大教派政治領袖達成被稱作“民族憲章”的君子協議(亦稱“國民公約”,未成文),確認1、權力分配:總統、總理、議長分別由馬龍派、遜尼派、什葉派人士出任,議會席位和公職均按比例在各教派中分配;2、阿拉伯國家性質與同西方聯繫並行不悖;3、既不置身西方,也不與任何阿拉伯國家合併;4、在阿拉伯國家間衝突中保持中立。該憲章構成黎巴嫩政治生活的主線,由於穆斯林人口高增長帶來權力要求,1989年“塔伊夫協議”做出相應修改。

在此基礎上,黎巴嫩致力於建設“多元社會”,而本質不變。一些在傳統宗教忠誠和家族聯繫方面各不相同的集體,在一個共同結構中共同生存。微妙的權力平衡、自身的教派矛盾與國際大環境下阿以衝突、強鄰干涉相交織,獨立後的黎巴嫩不得安生。

20世紀60年代,巴勒斯坦游擊隊轉移到黎境內,招致以色列多次入侵,東鄰以“大敘利亞之夢”和抗以需要在黎駐軍3.5萬。1975—1990年內戰期間,外部干預、國內80多個黨派團體、30多支武裝力量將國家撕扯得四分五裂,殺戮、爆炸與暗殺成為常態,竟有“殺死一個人並站在他的送葬隊伍中”之說,受害者波及各教派和外來者,包括總統、總理、政要、族長、宗教領袖、成千上萬巴勒斯坦難民、241名美國海軍陸戰隊員……2005年,前總理哈里里成為內外勢力爭鬥的犧牲品,不幸的黎巴嫩,永遠都是比其國土大得多的國際衝突中的失敗者。

它被視為“中東的瑞士”,是一個有山、靠海、有錢、有多種文化的國度。貝魯特被稱作“中東巴黎”,很多中上層家庭日常會話使用法語。黎巴嫩女性在阿拉伯世界中最開放,不必戴面紗,可以參加選美,海灘上比基尼女郎屢見不鮮,就連黎巴嫩餐飲也登“大雅”,它是唯一叫得響的阿拉伯正餐。2016年該國實現GDP475億美元,預期壽命79.6歲,貧困率27.4%。

形勢比人強,以、敘駐軍不再,沿海油氣報捷。關於重建和復興,人們抱有美好的設想和祝願,一些人把它視為中東的新加坡,是地區經濟和商業中心,另一些人想使它成為一個更具世界性的國家,重現昔日地中海璀璨明珠的光彩。

黎巴嫩信心滿滿,這源於“黎凡特”,古代法語“升起”之意,指太陽升起的地方,中東歷史一個泛指地中海東岸的地理名詞。作為一種觀念乃至精神,黎凡特寓意不同種族、教派、村莊固有的相處方式,共處、包容、共生、繁榮,它鼓勵黎巴嫩人相信,他們能夠建立一個融合17種不同的基督徒、穆斯林和德魯茲人於一體的現代阿拉伯國家。

一如阿拉伯女歌唱家庫勒蘇姆《歸來吧,貝魯特》中的詠歎,恰似文學藝術大師紀伯倫《朦朧中的祖國》之傾訴。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2018-11-06

黎巴嫩全名黎巴嫩共和國,位於亞洲西南部地中海東岸,東部和北部與敘利亞接壤,南部與以色列為鄰,西瀕地中海,國土面積10452平方公里,人口大約623萬,GDP總量約為495.99億美元,人均GDP7980美元。據黎巴嫩媒體自己的報道:黎巴嫩海域的石油儲量6.6億-8.6億桶,天然氣儲量達20萬億-90萬億立方英尺。黎巴嫩首都貝魯特集中了全國40%的人口,在1975年之前曾一度號稱“中東小巴黎”。黎巴嫩全國劃分為6個省——分別是:貝魯特省(首府貝魯特)、黎巴嫩山省(首府巴卜達)、北部省(首府的黎波里)、貝卡省(首府扎赫勒)、奈拜提耶省(首府奈拜提耶)、南部省(首府賽達),在這6個省之下設有25個縣,縣下設鎮。

早在2000多年前腓尼基人就在這裡開創了輝煌的文明,此後埃及、亞述、巴比倫、波斯、羅馬先後統治過黎巴嫩。七至十六世紀初的黎巴嫩是阿拉伯帝國一部分。1517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佔領黎巴嫩。在盛行伊斯蘭教的中東地區黎巴嫩由於歷史上一直處於亞歐民族遷徙融合的交通要道上而成為各教派薈萃之地,其中基督教馬龍派、伊斯蘭教遜尼派和伊斯蘭教什葉派三大教派在黎巴嫩三足鼎立。17世紀初黎巴嫩曾一度從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統治下獨立出來,隨即黎巴嫩三大教派之間發生了內耗,土耳其人趁機捲土重來。1831年黎巴嫩人通過同埃及總督穆罕默德·阿里結盟成功將土耳其人逐出黎巴嫩,然而土耳其人走後英、法勢力趁機開始在黎巴嫩擴張,英、法各自支持伊斯蘭教什葉派和基督教馬龍派搶奪地盤和市場。1842年土耳其重佔黎巴嫩,但此時英、法的勢力已在黎巴嫩滲透程度相當深了。1860年黎巴嫩發生馬龍派和什葉派分支德魯茲派的衝突,法國趁機出兵干涉,此後黎巴嫩成為土耳其治下的一個自治區,實際上處於由法、英、俄等國同意的一個信奉基督教的行政長官統治之下。1918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徹底解體滅亡,1920年黎巴嫩正式成為法國的委任統治地。1926年5月黎巴嫩共和國成立並頒佈了憲法,但法國扔在黎巴嫩保留相當的特權直到1943年11月22日,此後黎巴嫩才獲得真正意義上的獨立。

在黎巴嫩獨立前夕各教派經協商達成協議:總統和軍隊總司令由基督教馬龍派人士擔任,議長和總理分別由伊斯蘭教什葉派和遜尼派人士擔任,議員和部長的席位按各教派的人口比例分配。儘管如此黎巴嫩也沒能躲過中東地區普遍存在的教派衝突,國內各教派同境外同宗合作試圖提升自身在黎巴嫩國內的地位。從1975年4月開始黎巴嫩的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兩派爆發了一場持續了15年的內戰,據不完全統計:在這場內戰中黎巴嫩一共有15萬人遇難、20萬人受傷、約90萬人流離失所。1990年黎巴嫩內戰各方通過簽署《塔伊夫協議》結束了內戰。外部勢力也趁黎巴嫩內戰之機在黎巴嫩境內擴張勢力:敘利亞自1976年10月起在黎巴嫩駐軍並扶植黎巴嫩境內的真主黨游擊隊,直到2005年4月26日敘利亞才從黎巴嫩撤軍;以色列則長期控制著黎巴嫩南部地區;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也利用黎巴嫩對以色列發動襲擊。

內戰前的黎巴嫩曾是中東的金融、貿易、交通和旅遊中心:內戰前黎巴嫩每年入境旅客達200萬人次,小小的黎巴嫩擁有各類星級飯店398家,床位約1.1萬張。但持續16年的內戰和以色列的入侵造成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約1650億美元。1991年後黎巴嫩啟動了經濟復甦計劃並一度初見成效,然而在九十年代後期之後黎巴嫩經濟再度陷入困境——財政赤字居高不下,債務攀升。2006年黎巴嫩和以色列爆發了一個多月的衝突,這場衝突造成了32億美元的直接經濟損失和70億美元的間接經濟損失。2008年底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黎巴嫩經濟反而在逆境中開始了自己的逆襲之旅——由於黎巴嫩中央銀行靈活運用外匯和黃金儲備應對得當使黎巴嫩經濟得以平穩渡過危機,實現逆勢增長,到2014年時黎巴嫩實現了1.5%的經濟增長率。

黎巴嫩的官方語言是阿拉伯語,54%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分屬遜尼派、什葉派及其分支德魯茲派,46%的居民信奉基督教,分屬馬龍派、希臘東正教、羅馬天主教和亞美尼亞東正教等。儘管伊斯蘭教人口處於相對多數,但黎巴嫩仍是中東地區一個相對偏西化的阿拉伯國家——近13年來黎巴嫩一直是個阿拉伯基督徒在政界、商界占主導地位、各教派勢力相對平衡的國家。由於地理環境的獨特性,黎巴嫩自古以來便是各宗教少數派和中東被壓迫少數民族的避難所。除了主體民族阿拉伯人外黎巴嫩還生活著亞美尼亞人、庫爾德人、土耳其人和希臘人等,他們分屬的宗教派別增加了黎巴嫩民族、宗教問題的複雜性。1992年按新憲法選舉產生的議會中共有10個教派取得了單獨的席位,另有一個席位給予了其他少數派的代表,庫爾德人的黎巴嫩國籍由於尚未得到法律承認,所以不能參加選舉。

黎巴嫩軍隊現役總兵力約有6.5萬人,由法國和美國負責提供武器和訓練:這其中陸軍5.2萬人,編成11個旅和4個特種兵旅,配備有裝備坦克272輛、裝甲運輸車1400輛、火炮328門、反坦克炮218門、反坦克導彈400枚及各型高炮113門;空軍1700人,編成1個戰鬥機中隊、3個直升機中隊和1個教練救援機中隊,擁有2架戰鬥機和4架直升機。海軍大約2000人,裝備有7艘巡邏快艇和2艘登陸艇。除正規現役部隊外黎巴嫩還有隸屬於內務部的內部安全部隊、民防部隊等準軍事化部隊。

黎巴嫩屬熱帶地中海型氣候,沿海一帶夏季氣候炎熱潮溼,冬季溫暖。全境按地形可以分為沿海平原、沿海平原東側的黎巴嫩山地、黎巴嫩山東側的貝卡谷地和東部的安提黎巴嫩山。黎巴嫩山縱貫全境,海拔3083米的庫爾內特·薩烏達山是黎巴嫩最高峰。利塔尼河是黎巴嫩最長的河流。黎巴嫩自然風光優美、歷史悠久、人文底蘊深厚,是中東的旅遊勝地,主要景點有腓尼基時代興建的畢卜魯斯城、古羅馬時代興建的巴爾貝克城和十字軍時代興建的賽達城堡。此外黎巴嫩北部的雪山有很多滑雪場,這同樣吸引了大量遊客。位於黎巴嫩貝卡谷地外山麓的巴勒貝克神廟是黎巴嫩的著名古蹟,這裡位於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東北約80多公里處,海拔約1160米。

黎巴嫩是個怎樣的國家?

黎巴嫩是個怎樣的國家?

黎巴嫩是個怎樣的國家?

泥腿看客
2018-05-23

黎巴嫩是一個特殊中東地區國家,其開放度在中東無人能比。

在世人眼裡,只要一提到中東國家,第一印象便是黑袍遮面的阿拉伯人。如果你到了中東地區的國家黎巴嫩,你就會發現彷彿到了歐美國家。

黎巴嫩是個怎樣的國家?

黎巴嫩是一個飽經戰火的國家,面積雖小,但黎巴嫩歷史悠久,古埃及、亞述、巴比倫、古波斯、古羅馬以及奧斯曼帝國都曾在這裡留下統治的痕跡。如何看待黎巴嫩國家,可以用6個特點來概述:

黎巴嫩是個怎樣的國家?

1.是一個宗教多樣化的國家。

由於歷史原因,古代歐洲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黎巴嫩生活,隨著近代阿拉伯人不斷聚集,就形成黎巴嫩國內基督教與伊斯蘭教並行的國家,由於阿拉伯人的繁衍快,所以現在黎巴嫩基督教佔46%,伊斯蘭教佔54%。

在這兩種宗教裡,又有不同的教派。比如伊斯蘭教在黎巴嫩又有什葉派、遜尼派、德魯茲派、阿拉維派。而天主教又有馬龍派、希臘東正教、羅馬天主教和亞美尼亞東正教。所以派別較多,宗教成分複雜。

黎巴嫩是個怎樣的國家?

2.是一個戰亂不斷的國家。

在我們印象中,黎巴嫩戰亂不斷,主要是因國內宗教派別多,矛盾就多。從歷史記載看,從16世紀時,黎巴嫩民眾就為了爭取獨立不斷抗爭。直到1943年11月獨立建國後,戰亂內戰以舊不斷。

從1975年4月開始,黎巴嫩國內甚至爆發了一場持續15年的內戰,直到1990年才算基本結束。不過零星衝突依然不斷。

黎巴嫩不僅國內不同教派不和,互相沖突外,也和外部國家打,主要是與以色列的衝突。

雖然黎巴嫩戰亂不止,但國家並沒有打散,始終屹立在中東地區。而且戰鬥力不可小視,所以被稱為“打不爛的小強”。

黎巴嫩是個怎樣的國家?

3.是一個較為發達的國家。

黎巴嫩雖然看上去內戰紛爭不斷,但黎巴嫩卻並不窮,據2016年統計數據,黎巴嫩人均GDP近8000美元,這樣的數據,算得上是中等富裕國家了。黎巴嫩資源並不豐富,卻靠著發達的金融業和旅遊業,撐起了國家經濟。現在已經在海上找到石油資源,不過還未開採。

黎巴嫩是個怎樣的國家?

4.是一個更像西方的國家。

去過黎巴嫩的人會發現,黎巴嫩是一個高度開放的國家,並不像其他中東國家禁忌那樣多。滿大街穿著時尚暴露的性感美女,以及歐洲國家的生活方式,給人印象彷彿到了歐美國家。

之所以說黎巴嫩更像西方,主要原因還是黎巴嫩國內的基督教所決定的。基督教並不像伊斯蘭教那樣風俗多樣多。但在黎巴嫩的伊斯蘭教也不是很封閉,只有在少數山區有世俗的伊斯蘭教。

5.是一個特殊體制的國家。

黎巴嫩與其他國家政體不同,在這個國家裡政體雖是三權分立,由總統、總理、議長執政。

1943年,黎巴嫩獨立時曾經就國家政體專門頒佈了《民族憲章》,規定總統由基督教馬龍派的人出任,總理則由伊斯蘭教遜尼派的人出任,議長由伊斯蘭教什葉派的人擔任。這在其他國家很少見,不過這種體制,主要是為了平衡國內的不同教派的力量。

1990年,黎巴嫩《塔伊夫協議》簽署後,總統權力有所減弱,總理的權力有所上升。不過黎巴嫩國內黨派很多,任何一個都不可能左右整個國家。

黎巴嫩是個怎樣的國家?

6.是一個盛產美女的國家。

在世界選美界,我們會發現獲得世界小姐最多的國家,委內瑞拉和黎巴嫩佔的比例較多。所以黎巴嫩又是一個盛產美女的國度。

曾經有個阿拉伯人在一本書曾經寫到:“有個位於地中海東岸的國家,盛產美女和雪松,那種美麗令人怦然心動……”很形象的說明黎巴嫩盛產美女。

黎巴嫩美女特點就是天使般的面孔,再加上姣好的身材。在黎巴嫩地中海的海灘上,處處可以看到穿著大膽並且性感的黎巴嫩女人。

黎巴嫩是個怎樣的國家?

黎巴嫩之所以盛產美女,原因是多方面的。混血是一個原因,古代羅馬人、馬其頓人、奧斯曼人、亞美尼亞人等在黎巴嫩不斷通婚融合,這是盛產美女的基礎。另外,地中海東岸溼潤的氣候,也便於女人保養皮膚。所以美女成為黎巴嫩“獨特”資源,無人能比。

看客原創,歡迎關注【泥腿看客】討論交流。

晚亭与落霞同晖
2018-05-19

黎巴嫩共和國,面積1萬平方公里,人口近5OO萬,絕大多數為阿拉伯人。這是一個亞洲西南部的地中海國家,也是中東地區唯一沒有沙漠的國家,歷史悠久,文化淵源流長。

黎巴嫩是個怎樣的國家?黎巴嫩又是一個特殊的國家,雖國內絕大多數為阿拉伯人,是阿盟成員國之一,但長期來,基督徒佔多數,成為阿拉伯世界及國家的獨一份。

黎巴嫩是個怎樣的國家?很長時期內,基督教馬龍派穩坐總統寶座,穆斯林的遜尼派、什葉派分掌總理和議長。但做為同一民族,在五次中東戰爭中均持反以立場。

多年來,信猶太教的以色列以支持黎巴嫩基督教試圖使黎巴嫩內部分化,但力度、道義遠沒有同為什葉派的伊朗、敘利亞對黎巴嫩真主黨支持大。此消彼長也發生著變化。

黎巴嫩是個怎樣的國家?現黎巴嫩的基督教僅剩39%,而穆斯林已佔多數,尤其什葉派真主黨已成為一支生為軍,成為能左右黎政壇的重要力量。

伊朗通過敘利亞與黎巴嫩真主黨連成鎖鏈,是美以的最大忌憚,會以各種理由武力切斷。反抗、殺人,硝煙何時能散?受苦受難的中東人民何時才能過上和平的日子?

编辑脑洞力
2018-11-22

黎巴嫩共和國(阿拉伯語:لبنان;英文:Republic of Lebanon)位於亞洲西南部,地中海東部沿岸。黎巴嫩習慣上歸入中東國家。該國東部和北部與敘利亞接壤,南部與以色列(巴勒斯坦,邊界未劃定)為鄰首都貝魯特。黎巴嫩屬熱帶地中海氣侯,沿海夏季炎熱潮溼,冬季溫暖。

黎巴嫩是個怎樣的國家?

黎巴嫩曾經受埃及、亞述、巴比倫、波斯、羅馬、奧斯曼帝國等統治,1920年起由法國委任統治,1943年11月22日獨立成為共和國,由於黎巴嫩在1975年爆發了一場持續近15年的內戰,嚴重破壞了黎巴嫩的經濟發展。現在的黎巴嫩主要經濟來源是銀行業和旅遊業,其中黎巴嫩旅遊業發達,境內有許多歷史文化古蹟。旅遊業和銀行業就佔據黎巴嫩GDP的65%。

黎巴嫩是個怎樣的國家?

曾經到達伊比利亞半島的腓尼基人就出自於黎巴嫩。總的來說,黎巴嫩是一個比較開放的中東國家,除去宗教場所,對於著裝等並沒有太大的限制,並不要求女性包頭巾,穿布卡。宗教融合也是這個國家的特點之一,基督徒和伊斯蘭教徒在這個國度和諧相處。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但是英語也十分通用。黎巴嫩歷史悠久,曾是法國的殖民地。

黎巴嫩國內黨派林立,有大大小小十多個黨派,其中真主黨,自由國民陣線,黎巴嫩未來陣線為較為重要的政黨。

黎巴嫩是個怎樣的國家?

黎巴嫩國內還算平和,除了首都貝魯特(發生過較嚴重的恐怖襲擊)和與敘利亞,以色列等國接壤的地區,基本一片太平。有些地方是旅遊觀光度假的好去處。

难得糊涂DAvid
2018-11-22

黎巴嫩,最近幾天成了中東地區新聞關注的焦點,甚至都成了世界各國關心的話題。

黎巴嫩是個怎樣的國家?

黎巴嫩地圖

黎巴嫩是中東地區十七個國家之一,雖然是中東地區的小國,但是與其他的中東國家相比有它的獨特性。其主要表現在:

1,地理位置和人口構成。

黎巴嫩位於亞洲西部,屬於西亞國家之一。其具體地理位置處於地中海東岸,北、東部與敘利亞陸地上接壤,南部與以色列陸地相連,西部面臨地中海。

黎巴嫩是個怎樣的國家?
首都貝魯特

面積只有1.O452平方千米。首都貝魯特,有中東小巴黎之稱,是中東地區商業,金融,交通,旅遊,新聞中心。

黎巴嫩位於歐、亞、非三大洲交通要道上,地理位置和軍事價值十分重要,從古至今都是兵家必爭之地。

黎巴嫩是個怎樣的國家?
黎巴嫩國旗

人口大約623萬,主要以阿拉伯人、阿拉伯人與歐洲人混血兒為主,是在中東地區阿拉伯國家中,阿拉伯人最西方化的典型代表。無論在外貌長相、思想觀念、生活方式,還是在建築風格、衣著打扮,時尚追求,都與歐洲人相差不多。

尤其是黎巴嫩中部和北部比較安全,是歐洲各國遊客旅遊、度假的理想地之一。

黎巴嫩是個怎樣的國家?

黎巴嫩國徽

2,政治體制和宗教派別。

黎巴嫩由憲法規定,選擇的政治體制是三權分立的議會民主制度。黎巴嫩的主要政黨有:黎巴社會進步黨;黎巴嫩基督教長槍黨;基督教黎巴嫩陣線;黎巴嫩力量;自由民主黨;真主黨;黎巴嫩共產黨等,黎巴嫩黨派林立,矛盾眾多。

黎巴嫩是個怎樣的國家?
黎巴嫩總統奧恩

黎巴嫩從1943年11月22日建國時,通過各黨派和各宗教派別激烈的討價還價,經過協商最終達成權力分配協議決定(《黎巴嫩憲法》規定):

黎巴嫩是個怎樣的國家?
總理哈里里

總統和軍隊總司令由基督教馬龍派人士擔任。現任總統是米歇米*奧恩;總理由伊斯蘭教遜尼派人士擔任,現任總理是薩阿德*啥裡裡;議長由伊斯蘭教什葉派人士擔任,現任議長是納比*貝里。

黎巴嫩這種權力分配製度由《憲法》具體規定,在中東地區及世界範圍內也是極其少有的。

黎巴嫩是個怎樣的國家?
議長貝里

3,歷史悠久和內戰不斷。

黎巴嫩有許多文明古蹟和考古發現,具有五千多年的歷史,在中東地區國家中具有悠久的歷史。

二千多年前,腓尼基人就在此生活定居下來,在《聖經》中的〈舊約〉中有大量的記載。

黎巴嫩是個怎樣的國家?
比布魯斯古城(世界文化遺產)

從公元前64年開始,先後受到古羅馬帝國,古埃及,波斯帝國,亞述帝國,巴比倫王國,奧特曼帝國,阿拉伯帝國等的侵略和佔領。

第一世界大戰以後,從1920年開始成了法國的委任統治國。直到1943年黎巴嫩建國前和以後,仍受到了英國,法國,土耳其,埃及,美國,敘利亞,以色列的侵略和佔領。

黎巴嫩是個怎樣的國家?
黎巴嫩內戰

黎巴嫩從古至今,都是世界大國和強國、中東地區的大國和強國博弈的犧牲品,飽受戰火和戰爭的摧殘。

尤其是建國以後,從1975年開始爆發長達16年的基督教長槍黨與伊斯蘭教遜尼派、什葉派的內戰。

在內戰中,黎巴嫩真主黨領導的軍事武裝快速壯大,在黎國內政治,軍事等方面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力。

黎巴嫩是個怎樣的國家?
真主黨武裝

以及在1978年、1982年巴勒斯坦解放組織(阿拉法特領導的法塔赫),利用黎巴嫩內戰之際,多次向以色列北部發動襲擊,以色列先後兩次佔領了黎巴嫩南部地區。

最終在1982年法塔赫被黎巴嫩驅逐出境,2OOO年以色列遵守聯合國425號決議撒出了黎南部。聯合國維和部隊進駐了黎南部。

黎巴嫩是個怎樣的國家?
聯合國維和部隊

總之,黎巴嫩從建國以後,因為宗教派別內部爭鬥,宗教派別之間的奪權,被中東地區大國之間的利用,被迫捲入世界強國之間的博弈。黎巴嫩成了這些國家的犧牲品。

黎巴嫩是個怎樣的國家?

黎巴嫩美女

從本世紀初到今天,有了十多年的相對穩定發展期。

黎巴嫩今天能否再次成為沙特與伊朗、俄羅斯與美國、伊斯蘭教遜尼派與什葉派等宗教和大國地緣政治的犧牲品,讓我們試目以待。

王不宇看世界
2018-09-18

黎巴嫩是個怎樣的國家?黎巴嫩是西亞的一個主權國家。該國的官方名稱是黎巴嫩共和國。

它的北部和東部與敘利亞接壤,南部與以色列接壤,塞浦路斯則西接地中海。

官方語言是阿拉伯語。

截至2016年1月1日,黎巴嫩人口估計為607萬人。面積約為10452平方公里,是整個亞洲大陸上最小的公認國家。

貝魯特是黎巴嫩的首都和最大城市。 貝魯特位於黎巴嫩地中海沿岸中點的半島上,是該國最大的主要海港。 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在5000多年前就有人類居住。

黎巴嫩是個怎樣的國家?

黎巴嫩分為四個不同的地理區域:沿海平原,黎巴嫩山脈,貝卡山谷和前黎巴嫩山脈。 黎巴嫩山脈與西海岸平行,覆蓋了該國大部分地區,而東部邊境則是前黎巴嫩山脈。 兩者之間是主要農業區貝卡山谷。庫爾納特是黎巴嫩的最高點,海拔3088米。

黎巴嫩是個怎樣的國家?

黎巴嫩有225公里的海岸線。

黎巴嫩有22條河流,所有河流都不通航。

在黎巴嫩,現有的保護區覆蓋了7818公頃土地,佔該國陸地面積的0.75%。

黎巴嫩是個怎樣的國家?

黎巴嫩有5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承認的遺產名錄,古老的巴勒貝克城無疑是黎巴嫩最偉大的羅馬寶藏。 這座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的帝國建築,已經成為一個歷史悠久的千年朝拜中心。世界各地來到黎巴嫩遊覽的遊客都不會錯過來到這裡參觀。

黎巴嫩是個怎樣的國家?

卡迪沙山谷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早期基督教修道院定居點之一。 附近是黎巴嫩大雪松林的遺蹟。 199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該山谷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黎巴嫩是個怎樣的國家?

穆罕默德阿明清真寺,也被稱為藍色清真寺,是位於貝魯特的遜尼派穆斯林清真寺。 在19世紀,在這個地方建立了一個祈禱角。2008年,在這裡又建起了一個新的清真寺,為的是有足夠的土地毗鄰老扎維亞。

黎巴嫩是個怎樣的國家?

黎巴嫩聖母聖殿是黎巴嫩的瑪麗安聖地和朝聖地。 它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聖殿之一,紀念聖母瑪麗,耶穌的母親。 它以巨大的15噸青銅雕像為亮點。 高8.5米,直徑5米。 聖母瑪利亞身子朝向貝魯特。

黎巴嫩是個怎樣的國家?

傑塔鐘乳石洞是一個由兩個獨立但相互連接的岩溶石灰岩洞穴組成的,總長度近9公里。
黎巴嫩是個怎樣的國家?黎巴嫩於1943年獲得獨立,建立了一種獨特的政治制度 ——懺悔主義。 1975年至1991年,黎巴嫩發生內戰。民主在1992年得到恢復,並且根據宗教分配政府職位。 在內戰期間,以色列和敘利亞都派兵進入黎巴嫩。 以色列於2000年撤軍,敘利亞於2005年撤軍。

黎巴嫩發展中國家,私營部門佔總需求的75%。

黎巴嫩的民族菜餚是羔羊肉餅,一種由切碎的羊肉和碎的小麥製成的肉餡餅,塗抹上由歐芹,西紅柿製成的沙拉醬。

黎巴嫩是個怎樣的國家?國飲是”arak“,一種由發酵葡萄汁製成的濃烈的茴香味酒。

條紋鬣狗是黎巴嫩的國寶。

黎巴嫩是中東唯一沒有沙漠的國家。

黎巴嫩也是中東地區宗教最多元化的國家。

黎巴嫩的貝魯特法學院是世界上第一所法學院。 它是古典古代羅馬法研究的中心。 它在羅馬帝國的贊助下蓬勃發展,並作為羅馬帝國卓越的法學中心運作,直到在公元551年被毀滅。

“不要問你的國家能為你做些什麼,問問你能為國家做些什麼”。 大多數人都把這句話與1961年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的演講聯繫起來。實際上,它來自黎巴嫩作家和藝術家紀伯倫哈利勒紀伯倫的一本書。

小宝同学噢耶
2018-11-23

黎巴嫩是中東地區最

西化

的國家之一,這與它和

基督教

有著十分密切的歷史有關,境內更有人類最早一批城市與

世界遺產

,這些文明古蹟最古老的具有長達5000多年的歷史,因而在旅遊業中相當著名,主要經濟來源就是銀行業和旅遊業,二者佔據黎巴嫩

GDP

的65%。

風景真的是極美的!這是我在網上看到的圖片,大家可以欣賞一下
黎巴嫩是個怎樣的國家?
黎巴嫩是個怎樣的國家?
黎巴嫩是個怎樣的國家?
黎巴嫩是個怎樣的國家?

微言颖义
2018-05-18

最近這段時間東亞和中東大事太多,以至於像5月初黎巴嫩這樣的“小國”舉行的大選受到的關注較少。其實,黎巴嫩國家雖小,卻可以說是中東紛爭的一個高度濃縮。 這個國家可以用“矛盾的統一體”來概括。

面積只有1萬多平方公里,人口6百多萬,卻有著豐富的地形地貌和多姿的自然風光,人均8千多美元的gdp在中東算是比上不足但比下有餘。從整個中東範圍來看,黎巴嫩是相對而言文化程度和民主化程度都比較高的。

更有意思的是,由於歷史的原因,這個國家的宗教派系十分繁多。54%的人口信奉伊斯蘭教,又細分為什葉派、遜尼派和德魯茲派;46%信奉基督教,其中包括了馬龍派、希臘東正教、羅馬天主教和亞美尼亞東正教等。雖然這麼多宗教,但另一方面,黎巴嫩卻比較開放,穆斯林女性也不需要身著傳統裝束。

黎巴嫩甚至以法律的形式來規定由哪一宗教派別擔當哪一個重要的政治職位。比如,規定128個議席的議會由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平分,總理必須由遜尼派出任。 在剛剛結束的選舉中,黎巴嫩真主黨及其盟友贏得議會的過半數。眾多周知,真主黨是伊朗的擁躉。這樣的結果也將給受到沙特支持的現任總理、遜尼派哈里里在施政和外交時構成一定的掣肘。但這就是黎巴嫩,一個神奇的對立統一體的存在。

世界灵敏度
2018-11-18

黎巴嫩是中東一個非常特殊的國家。這種特殊性主要表現在:

黎巴嫩的人口主要是阿拉伯人,官方語言是阿拉伯語,但有相當一部分人信仰基督教馬龍派。馬龍派歷史悠久,在伊斯蘭教占主導地位的阿拉伯帝國和奧斯曼帝國一直處於二等公民的地位,備受欺凌。近代以來法國人來到中東後,面對穆斯林佔多數的社會文化環境,刻意扶持有共同宗教淵源的馬龍派。1943年,法國人一手策劃了黎巴嫩的獨立,把大量馬龍派基督徒劃到這個新國家裡面,導致馬龍派佔了全國總人口的近60%,並以此為基礎劃分了黎巴嫩的權力結構,把總統和軍隊總司令這兩個最重要的職位留給了馬龍派,議長和總理則分別由伊斯蘭教什葉派和遜尼派人士擔任,議員和部長的席位則按各教派的人口比例分配。

這種權力分配模式以人口比例為基礎,但穆斯林的出生率高,人口不斷增加;而基督徒生育率低,而且大量遷居國外,這使得黎巴嫩的人口結構發生了有利於穆斯林的變化,穆斯林要求對權力重新分配,馬龍派當然不幹,這導致內政難以穩定。另一方面,這種四分五裂的政治結構也給外國勢力插手干涉提供了方便,多年來,黎各派別背後都有相應的國際地區勢力支持,對黎巴嫩造成重大傷害的一系列事件:1975年開始長達15年的內戰、2006年與以色列的正面衝突、2008年真主黨武裝與政府軍的武力對抗等,背後都有外國勢力的影子。而近年來,除了敘利亞、以色列、巴勒斯坦、伊朗等傳統外國勢力之外,沙特也在把手伸到了這裡。黎巴嫩總理哈里里日前在訪問沙特時忽然辭職,背後當然離不開沙特的影響。這使得黎巴嫩局勢很容易受到國際和地區局勢變化的影響。

而以基督教為底色的文化背景,導致黎巴嫩成了中東最世俗化和最開放的地方,沒有其他地方那麼多清規戒律,那裡的穆斯林女性多數是不包頭的,男女之間可以握手並正常接觸。人們的衣著也比較西化,首都貝魯特被認為是中東最時尚的地方,著名禮服品牌Elie Saab,婚紗品牌Reem Acra的設計師都是黎巴嫩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