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宇文泰創立的府兵制,在中國歷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0 個回答
张峰149764346
2019-03-07

在說宇文泰創立的府兵制之前先了解宇文泰其人。

宇文泰,(507年――556年),宇文泰先祖源於南匈奴,後融合於鮮卑族宇文部,是南北朝時期漢化後的鮮卑人,南北朝時期西魏傑出的軍事家,改革家,在長年的混戰中,宇文泰根據鮮卑舊八制的基礎上總結制定出了新的府兵制。

宇文泰的府兵制,說白了就是全民皆兵,讓老百姓輪流上崗,管有沒有戰爭,今天種地的百姓明天就是士兵,今天的士兵明天可能就百姓,他最大優點就是調動全社會最底層老百姓保家為國的積極性,相當於打的是人民戰爭。

這樣,1,是保障了國家在戰時最大程底的調全國能參戰的兵源。

2,是減輕了老百姓養兵的賦稅。

對宇文泰的府兵制我有不同的看法。

經常看歷史的人都知道,要說士兵輪流上崗,全民皆兵府兵制,三國裡蜀臣相諸葛亮用的恰到好處,在兩軍交戰戰事吃緊關頭,輪流回家的士兵都能照樣回家探親種地,感動的輪流回家的士兵們留下來拼死一戰,贏得了戰爭的勝利。

三國時期蜀國,到南北朝時期的西魏相隔十幾個朝代,幾百年,也就是說諸葛亮的府兵制比宇文泰的府兵制早了幾百年。

宇文泰的府兵制充其量是在鮮卑人的舊八制上肖加修改而異,諸葛亮的府兵制才是真正意義上自創的府兵制。

天宁阁
2019-03-07

為什麼說宇文泰創立的府兵制,在中國歷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謝謝悟空邀請。北魏在六鎮起義後分為東魏、西魏,有個天然分界線就是黃河,西魏靠黃河阻擋東魏的進攻。

宇文泰為了對抗東魏高歡,迫於無奈,召集關隴地區的漢人加入西魏軍,創立府兵制。

宇文泰把流入關中地區的六鎮軍人和原在關中的鮮卑諸部人編為6軍,設立8柱國、12大將軍。8柱國的設置乃模仿鮮卑拓跋部的8部制度,實際分統府兵的只有6柱國,也與周國6軍之制相符,最後形成了6軍的軍制,設6柱國軍,每個柱國下設2個開府將軍,每個開府下設儀同、都督等,宇文泰為全軍統帥。

從柱國大將軍到都督,構成了個完整的指揮體系。府兵制特點是兵農合一,寓兵於農的兵役制度,府兵平時為耕種土地的農民,農隙訓練,戰時從軍打仗。府兵參戰武器和馬匹自備,其餘兵器裝備由官府供給,全國設有負責府兵選拔訓練的折衝府。

宇文泰時期,府兵制還處於初創時期,北周武帝下令改軍士為侍官,所有士兵都由皇帝直接控制,府兵成了皇帝的禁衛軍。後又廣募漢民入伍,免其服役,一人充當府兵,全家編入軍籍,不屬州縣。

隋文帝改變了這種軍民異籍的制度,楊堅下詔:“凡是軍人可悉屬州縣,墾田籍帳,一與民同,軍府統領,宜依舊式。”

宇文泰創立的府兵制,歷北周、隋唐而日趨完備,唐太宗時期達到鼎盛,唐玄宗時期停廢,歷時200年。這種“兵農合一”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體現了統一指揮和訓練,生產和戰鬥結合的兩個特點。

為什麼說宇文泰創立的府兵制,在中國歷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唐朝初期實行府兵制來徵集管理軍隊,唐朝中期邊患增加,戍期延長,加上腐敗嚴重,邊將侵吞士兵財物,強迫士兵為自己服苦役,因此無人願當府兵,管理府兵的折衝府已經無兵可交。不得不停止徵發府兵,改行募兵制。自玄宗始,京師宿衛、邊鎮戍兵和地方武力都為募兵充任 。

募兵制是一種職業軍人制度,由政府或者一些勢力招收平民入伍,以軍人為職業,長期訓練,併發給軍餉、軍械裝備。

唐五代以後,募兵制取代府兵制,為封建時代兵制的一大變革。

宋朝用兵基本上是招募,災年招募流民、饑民當兵,將罪犯刺配當兵,還強行抓丁。

我們熟知的全民皆兵中的民兵,有著府兵制的影子,可見其深遠影響。民兵在歷次革命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直至今天,民兵制度成為國家的一項軍事制度,勞武結合,來之能戰,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助手和後備力量。(圖片、資料源於網絡,如侵權請告之,立馬刪除相關部分)

石鱼湖中鱼
2019-03-08

謝謝邀請!

西魏大統九年(543),西魏宇文泰正式創建府兵制。大統八年(542),宇文泰開始創置六軍,按相傳的周制,每軍12500人。當時兵源為關隴豪右的親黨和鄉人,軍隊統帥由大小豪右充當。實質上,這是由氏族血緣關係組成的地方軍隊。這就是最早的“府兵”。魏初設有“柱國大將軍”的官職,此銜位高權重。任柱國大將軍的共有8人,8人中宇文泰權勢最重,監督各軍、總攬兵權;元欣因為是宗室,不過掛個空名,過問一下政事,並無實權。其餘6個柱國大將軍分統6軍,每人各統2個大將軍;6軍中共有12個大將軍;每個大將軍又各統2個開府將軍,共24個開府將軍;而每個開府將軍各領1個軍,實際上有24個軍。這支新建的府兵到大統十六年(550)已初具規模。府兵本身的租稅勞役徵調,一切免除。府兵平時務農,農閒時操練。府兵的馬畜糧食,一律由統軍的6個柱國大將軍統籌,另外每府設1個郎將,郎將負責管理徵集、行役、退役等事務。兵士根據戶等高下、丁口多寡、財力強弱進行選拔,戶籍屬於軍府,不屬於郡縣。由於具有“私兵”性質,府兵的戰鬥力很強。這就是由宇文泰創建的西魏府兵制。

這一措施不但使農業戶口大增,促進了農業的發展,而且更適應了民族融合和時代趨勢,有利於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

渤海绿洲
2019-03-07

府兵制是中國古代的兵役制度之一,它最早起源於兩晉南北朝時期北魏的"府戶"。535年,北魏大將軍,鮮卑化的匈奴人宇文泰,殺掉北魏孝武帝元修,立元寶炬為帝建立西魏,自己擅權專政。他於元統十六年,在原"府戶"兵制的基礎上正式建立由八柱國分掌禁旅的府兵制。朝庭共設府兵五萬人,除宇文泰和宗室元外,分別由六個柱國大將軍統領。實行力役為"六丁兵"的制度,即每個丁男在半年內服役一個月,一年內共服兩個月。規定只有鮮卑血統的人才有當兵的權力,而漢族人沒有這種權力,只能務農供應軍糧。此制的建立,有利於對軍隊的統一指揮和管理以及中央封建集權制度的鞏固,但這種人為的胡漢分界的徵兵制度,顯然帶有很明顯的種族隔離和歧視的性質,不利於各民族的融容和交流,也不利於社會的穩定。西魏恭帝三年(556),宇文泰死亡。於文家族廢恭帝建國北周。建德元年(572),宇文泰重孫周武帝宇文邕掌權,對社會進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在兵制方面,改府兵制下的"軍士”為"侍官",即皇帝直接親自統領部隊,軍隊等於是皇帝的侍從。原宇文泰在長安設置統領府兵宿衛的機構,六柱國、十二大將軍,除被任命帶兵出征或充當宿衛將軍外,不再直接掌握兵權,削弱了過去八柱國和十二大將軍的軍權和實力,杜絕了府兵部落化和軍事割據傾向。同時,將府兵的徵募範圍進行擴大,允許漢人蔘軍,但一旦入軍全家就由民籍轉為軍籍。打破了以前胡尊漢卑的分治界限。此舉符合民族融和的歷史潮流和國家統一的趨勢,為北周吞滅北齊,統一北中國奠定了基礎。到了隋朝開皇十年五月,文帝對府兵制又進行了重大改革。原來軍人由軍府統領,不屬州縣。他們南征北戰,居無定處,實際上還是兵農分離的職業兵性質。隋文帝下召,府兵全家依舊由軍府統領,但一律在州縣落籍,其家庭為國家應納的賦稅瑤役和普通百姓一視同仁,照章交納。府兵制開始了向農兵合一的制度轉化,即平時務農,戰時為兵,減輕了國家財政的支出,從而用更多的財力物力投入社會經濟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唐朝建立初期,他的軍事制度是以隋朝的府兵制為基礎制定的。在中央設十二衛,為府兵的最高統帥機關。衛下設六府。設折衝府即兵府。其士兵招募的標準以身體強壯者和家庭人丁多者,年令在二十一歲到六十歲之間的種田農民。官僚貴族,鄉紳巨賈者少有參加。被徵的士兵平時從事農業生產,戰時即為戰士。出征時要自備武器、甲冑和口糧。唐政府還設功勳官十二等,以刺激和鼓勵士兵的作戰力和氣勢。對殺敵立功的軍士,賞受與軍功相符的勳田和財產,士兵還可以通過此徑來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因此,唐太宗時期,不少人自帶衣糧、爭欲參軍。府兵制歷經數朝的改革,各具所長,在當時歷史的條件下,充分發揮了軍民合一的戰略防衛模式,具有積極意義。但是這種制完全是封建地主階為鞏固自己階級統治的目的而制定的,那時戰亂頻仍,百姓要自帶戰鬥裝備參加戰爭,再加上平時苛捐雜稅繁多,大大增加了人民負擔,百姓苦不堪言。府兵制的基礎條件是均田制的實行。但是隨著農民土地被皇親國戚、宗親貴族及地主豪紳大量兼併和侵吞,貧富兩極高度分化,均田制己名存實亡,這樣,府兵制也己喪失了他繼續存在的條件。到了唐朝末年就開始被逐漸廢棄。此後,各朝皆都實行募兵制。

德厚致远
2019-03-07

府兵制就是一種兵農合一的兵役制度,換句話說就是全民皆兵。府兵制度下,全國各地被分成若干的兵府,沒有作戰任務時,府兵就是自耕農,在自家農田裡耕種,進行農業生產。而農閒時間,集體進行軍事訓練,等到有作戰任務時,府兵需要自帶乾糧,兵器,自備戰馬前往前線服兵役,替國家作戰。

府兵制興起於西魏的宇文泰,南北朝時期,五胡亂華,中原淪陷,大量漢人為逃避戰亂,被迫流離失所,選擇衣冠南渡,北方長期的戰亂,人口大量減少,土地大量荒蕪,新建立的西魏因此掌握了大量的荒地,為了發展經濟,也為了增加人口,擴充兵源,宇文泰詔令政府出面招募流民,將國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給流民種植,農民將賦稅直接交給國家,這樣不僅解決了無地農民的生計問題,同時也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如此情況下,國家才有條件實行兵農合一的府兵制。

府兵制的影響就是容易出現擁兵自重的現象,很容易出現軍閥割據的現象。手裡有了槍,就想當草頭王,唐朝初期,由於李建成和李世民各自擁有府兵,結果禍起蕭牆,玄宗後期,隨著藩鎮節度使的設置,擁兵自重的安祿山發動叛亂,最終釀成了安史之亂的慘痛教訓,安史之亂之後,唐朝陷入了長期的藩鎮割據,最終在軍閥混戰中退出了歷史。歷史又進入以府兵制為主體的五代十國時期,天下分崩離析大亂不止。

亦喻之
2019-03-07

謝邀。

府兵制度是一種兵農合一,寓兵於民的正規兵役制度。由西魏權臣宇文泰於公元542年正式制定實施,唐玄宗時期廢除。後世的歷朝歷代對於府兵制或興或廢。所以府兵制具有以下特點:

一,服務於戰爭需要。一般在戰亂年代,府兵制就會出現;

二,軍、政合一,以軍統政,便於管理;

三,優待軍人,激發參軍熱情;

四,減少國家財政開支。

其缺點是:

一,不利於軍隊正規化;

二,使農民遭受軍、政雙層壓迫,不利於農業生產的穩定和發展;

三,容易使地方政府坐大,不利於中央集權的穩固;

四,不利於治安穩定。

府兵制對中國的影響就是有利於統治階級對戰爭條件的滿足需要提供了制度上的範本。

关东侠客
2019-03-07

府兵制是西魏權臣宇文泰創立的一種兵民合一的養兵體制,隋朝時完善,唐太宗時最強盛,到唐玄宗安史之亂時被募兵制取代,流行了近二百年。府兵制對中國歷史影響深遠,朱元璋的衛所制,努爾哈赤的八旗制都有府兵制影子。

宇文泰是匈奴人,後來融入鮮卑。他主政天下時形勢很嚴俊,東面是老對手高歡把持的東魏,南面是樑朝,軍事制度比較完備,天下三分,而他控制的西魏比較弱小。宇文泰手下軍隊比較雜,有賀撥嶽系,候莫陳崇等好幾撥兒,宇文泰把武川派軍人集中起來來建立一種軍民合一的制度,即府兵制。

兵源主要在鮮卑人中招,平時種地,農閒時練兵,戰時出征。武器和馬匹自備。免除府兵的徭役和賦稅,在地位上高於種地農民,打仗時還可以得戰利品,府兵制爆發了強大戰鬥力。府兵制組織形式,宇文泰仿周典建立六軍。

他設八大柱國,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獨孤信,趙貴,於謹,侯莫陳崇。八大柱國互相婚姻形成關隴軍人集團。宇文泰和元欣是名義上的柱國,實際上有六個柱國掌兵權,附合周朝六軍制度。一個柱國下轄兩個大將軍,共十二個大將軍。

每個將軍下設兩個開府,共二十四個開府。每個開府下面設兩個儀同,共四十八個儀同。每個儀同千人,一個柱國八千兵,總共四萬八千人。府兵制有草原部落痕跡,卻與原來有較大差異。宇文泰靠這支軍隊多次戰勝強大的東魏軍隊。楊堅主政北周時又對其進行完善。

楊堅把相對獨立的府兵併入州縣,這樣擴大了兵源又促進了民族大融合。唐太宗李世民時府兵制達到興盛時期,他靠這隻軍隊東征西討掃平突厥。到了唐玄宗安史之亂時期,流民遍地,府兵不易招收了。唐隸宗李亨在靈武稱帝后只能遍地招募流民組成軍隊,政府提供裝備,府兵制走到歷史盡頭。

朱元璋建立大明以後擁兵百萬,全部由朝庭供養財政負擔太重。他想出一個高招,在各邊防要地廣建衛所。土兵平時種地練兵打仗出征。士兵機構從百戶到千戶到衛,層層控制。朱元璋非常高興,不用花一分錢擁兵萬精兵。到了明朝後期,衛所人口增加,土地減少,加上層層盤剝,衛所士兵窮困,戰鬥力低下。

祟禎年間鎮壓起義軍時,只得花錢招兵,衛所制走向解體。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時,組建了兵民合義的八旗軍隊,擁有強大的戰鬥力。清軍得天下靠八旗軍隊的神勇。二百多年後,八旗軍隊貪汙腐敗喪失戰鬥力,大清帝國走向沒路。朱元璋的衛所養兵法和清朝的八旗制度都有宇文泰府兵制的影子。
為什麼說宇文泰創立的府兵制,在中國歷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為什麼說宇文泰創立的府兵制,在中國歷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為什麼說宇文泰創立的府兵制,在中國歷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沧海夕照
2019-03-07

府兵制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兵制之一,由西魏權臣宇文泰創立於大統年間,歷時二百餘年。它對中國古代歷史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

為什麼說宇文泰創立的府兵制,在中國歷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大統八年(542年),西魏權臣宇文泰把當時駐守關中地區的六鎮軍人和鮮卑諸部人,採用原鮮卑八部之制,設立八柱國大將軍,開創了府兵制。府兵制初創時,基本上採取鮮卑人當兵、漢人務農的政策。北周武帝時,改府兵為“侍官”,即皇帝的親軍,革除了鮮卑部落制遺留的相對獨立、權力分散的弊端。後不斷擴大徵募對象,一般農戶均可招募(主要是漢民)。府兵另立軍籍,一人當兵,全家編入軍籍,稱為軍戶,不隸屬於州縣管理。由於不斷徵募農民當兵,府兵平時從事農業生產,戰時打仗,農閒時講武習戰,逐步向兵農合一發展。

府兵制發展的黃金時期在隋唐。這時國家統一、社會安定,為府兵制的充分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隋朝統一全國後,對府兵制加以改革。隋文帝下令,軍人戶籍編入州縣,只有府兵本人由軍府統領,原軍戶和一般農戶均可分到田地。這使得府兵制與均田制有機地結合起來,“寓兵於農”,擴大了兵源,大大加強了隋朝的軍一事力量,也有利於農業生產,增加了政府控制的戶口和賦稅收入,促進了民族融和,“天下儲積,可供五十年”。

唐太宗時,進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府兵制。首先是增加軍府數量。在中央設十二衛領導全國府兵,其基本單位是設在各地的折衝府(亦稱軍府、兵府),有上、中、下三等,等級越高,領兵越多,其下依次設團、旅、隊、火。唐朝前期,全國設置軍府最多時達634個。為有效拱衛京師,唐政府將40%的兵力部署在關中,其它地區較稀少,某些州縣則根本沒有。其次,府兵以均田農民為主。起初規定府兵由軍府所在地從“六品以下子孫及白丁無職役者”中挑選,每三年徵選一次。後擴展到一般農民,徵選原則是“財均者取強,力均者取富,財力又均,先取多丁”。第三,府兵主要任務是“番上”,輪流值守,宿衛京師。按距離長安遠近分別給番,多由距離京城較近的關內、河南、河東諸道府兵駐守。二為戌邊或留本地服役,多由距離京城較遠的府兵擔任。三為參加征戰,根據需要隨時徵調。20歲服役,至60歲免役,其間府兵本人租調皆免,伯軍資、衣糧、弓、刀等仍須自備。農閒時接受訓練,遇事則奉命出征,事畢繼續務農。第四,實行兵將分離。由中央兵部掌握軍隊調遣,地方乃至十二衛都無調兵權。有戰事發生,由皇帝下敕書,中央兵部從各地調集軍隊,臨時委派將帥統領,“事解輒罷,兵散於府,將歸於朝”。府兵的調遣、徵發權都掌握在皇帝手中。

經上述改革,府兵制更加完善,軍事為量大為加強,是唐太宗“貞觀之治”及唐朝興盛的重要因素。

唐朝將重兵佈防在關中一帶,其餘分戍全國各要衝地區,“舉關中之眾以臨四方”,有利於控制地方性事變,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

各折衝府都尉平時只負責訓練府兵,沒有調兵的權力,遇有戰事,由中央命將帥領兵。戰事結束,兵歸其府,將帥回朝交印。這杜絕了將帥擁兵自重的隱患,有利於國家統一和皇權的鞏固,但兵將之間無隸屬關係,缺乏溝通,指揮不靈,影響軍隊。

兵農合一,這種寓兵於呢的制度,不僅保證了兵源充足,軍隊訓練有素,也因府兵服役時自備軍資、衣糧,這為國家節省了大筆軍費,但人民負擔頗重,往往無法承擔沉重的兵役。

府兵是挑選的家富力壯者充任,農閒時又集中訓練,因此,唐朝前期的府兵,兵強馬壯,訓練有素,戰鬥力很強,對維護國家統一、鞏固國防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府兵制在均田制推行較好時,農民有一定的土地,這種兵制還可維持,到武則天時,隨著均田制的破壞,農民沒有土地,府兵無力自備軍資,府兵制失去了賴以推行的經濟基礎,這是府兵制遭到破壞的根本原因。其二,戰事頻繁,防線延長,兵役繁重。原來戍邊和出征三年一輪換,後來由於不斷在邊境用兵,戰事頻繁,士兵久戍不歸。其三,之前府兵地位較高,能得到普遍尊重,但到武后時,番上衛士常被借給富豪當奴童,時人以當兵為恥。人民為躲避兵役,或逃往未設軍府的州縣,或自殘。天寶八年(749年),“折衝府至無兵可交”,兵源枯竭,唐政府不得不下令停止對府兵的徵發,至此,府兵制名存實亡了。

良人执戟2
2019-03-07

什麼叫府兵制

按照百度的解釋是:平時為耕種土地的農民,農閒訓練、戰時從軍打仗。府兵參戰武器和馬匹自備,全國設立負責府兵選撥訓練的"折衝府"。是我囯古代兵制之一,這就是府兵制。

因為從周朝至漢朝未年三國時期,傳統的兵制就是上馬為兵,下馬為農。這個方式與百度的解釋一致。

但是真正的府兵制是兵農嚴格分開。

佔有中原土地的鮮卑人去當兵,不種地。由漢人專門負責種地。當然,府兵可以免除賦役。鮮卑人等於是專業軍人。

這是西魏權臣宇文泰首創,至唐代中期,中間經歷了北周和隋唐,在北周時,傑出的政治家楊堅作了重大修改:西魏受賜鮮卑姓的漢人可以恢復漢姓,開始破除了(只能)鮮卑人當兵,漢人務農的規定。到了隋開皇十年(590)隋文帝又下令府兵全家一律歸州縣戶籍,受田耕作,沒有職業軍人,一律為民籍,兵士由專門的軍府統領。

這種形制與三國以前的兵制是一樣的。
為什麼說宇文泰創立的府兵制,在中國歷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經絲綢之路到長安的波斯人)

由西魏宇文泰倡立的這個府兵制,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

宇文泰由於是西魏軍隊首領,眀白軍隊以前之所以起義、騷亂,源自於官兵認為進入中原後,北魏傑出的孝文帝拓跋宏對鮮卑政權,完全徹底的漢化而造成官兵地位下降所致。這些官兵當然.沒有意識到漢化是必然趨勢,為了提高國防力量對峙、戰勝東魏和南方的樑陳,恢復了原來部隊的部落制,即八部之制,在士兵和軍官關係上,保持鮮卑舊日的氏族關係,這就是府兵制,首先的好處是一人當兵,全家免賦役,當兵為鮮卑人專利,而漢人負責種地,繳納的稅款供養府兵。

由於這種兵制使六鎮的鮮卑官兵意識到自己身份地位的提高,兼有特權,所以軍隊戰鬥力提高。

關於這種兵制的結構,限於篇幅,從略,下面談談這種兵制的衰落。

縱觀漢未,由於黃巾大起義,社會遭到嚴重破壞,為害之烈,遠超任何一次農民起義。雖然被鎮壓了,但是馬上就是三國紛爭,八王之亂,五胡亂中華,南北朝的分裂至隋,近四百年曆史,給中國社會造成慘烈的災難,可謂空前絕後。

府兵制的優勢恰是造成中華社會災難深重的根源之一。

到了公元618年高祖李淵建立唐朝,經過一代明君李世民的勵精圖治,使長達四百年、被戰亂完全摧毀的社會經濟得到迅速發展,這就是著名的"貞觀之治",為唐朝走向"開元盛世"開闢了道路。

為什麼說宇文泰創立的府兵制,在中國歷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長安的波斯人)

當歷史推進到風流儒雅的玄宗李隆基的開元、天寶年間,這是整個封建社會時期人民最好的"幸福時光"。

這時的軍力強大,是緣於頗有特色的府兵制,然而到了唐代中期宣佈破滅。此後一直實行募兵制。

什麼原因呢?

因為唐朝版圖的不斷擴大,戰場距離越來越遠,往返週期加長,要克服這個困難,必須把原來土地主人趕走,增加新的府兵,但是,對於王朝的穩定又是一個考驗,而且領地人口也多,比如春兩杏花的江南,又有多少"天蒼蒼,野茫茫"的草原呢?

不如直接用銀薪來招募兵員,如果不這樣做,唐朝的版圖將永遠無法做大做強。

”安史之亂"結束了剛剛過上"幸福時光"的生活,天寶13年,"漁陽鼙鼓動地來 驚破霓裳羽衣曲,轉瞬間席捲半個中國,雖然叛亂平息,藩鎮割據局面進一步擴大,中國又陷入分裂混亂的"五代十國"時期,這所謂的十國和五代,他們的軍隊都是招募的鮮卑職業武士團體,又加入了中唐的突厥與晚唐的沙陀集團。成為軍隊中的中堅力量。因為藩鎮供得起這些部隊。

而部隊的軍官基本世襲,士兵則靠糧餉生活。這樣的情況到了朱元璋時代,則完全固定,府兵制永遠成為歷史名詞。

鉴谈历史
2019-03-07

謝謝邀請!

話說西魏宇文泰執政後,在軍事方面創立了府兵制,而且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最大的歷史功績、優勢在於府兵制給了當時的招兵工作一劑強心針!因為眾所周知,古代當兵沒有現在如此好的保障,士兵大都會戰死,而且還沒有很好的保障。正常人家的沒有男丁會去當兵爭餉,但是國家對外打仗、守衛邊疆有需要特別多的士兵,怎麼辦?只有強制徵兵,而強制徵兵也要有個依據,讓普通老百姓感覺到公平公正!為什麼說宇文泰創立的府兵制,在中國歷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這就是府兵制創建的背景,它公平公正的對待徵兵對象,不會讓老百姓感受到不公。而且府兵制是以府為軍事編制基本單位的徵兵制度,從六等以上的民戶(民戶分九等)中三丁抽一,充為府兵,共有百府。每府由郎將統領,分屬於24軍;每軍由開府統領,分屬於十二個大將軍。兩個將軍歸1個大柱國管理,宇文泰統帥6個大柱國!為什麼說宇文泰創立的府兵制,在中國歷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府兵制的最大貢獻就是保障了源源不斷的兵員,在古代打仗人多就帶便力量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