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北京協和醫學堂,首筆捐贈來自慈禧
清末北京協和醫學堂,首筆捐贈來自慈禧
清末北京協和醫學堂,首筆捐贈來自慈禧
清末北京協和醫學堂,首筆捐贈來自慈禧
清末北京協和醫學堂,首筆捐贈來自慈禧
清末北京協和醫學堂,首筆捐贈來自慈禧
清末北京協和醫學堂,首筆捐贈來自慈禧
清末北京協和醫學堂,首筆捐贈來自慈禧
清末北京協和醫學堂,首筆捐贈來自慈禧
清末北京協和醫學堂,首筆捐贈來自慈禧
舊影閣
1/9 雒魏林是到達北京的第一個西醫大夫。雒魏林於1839年來到廣州眼科醫院,因鴉片戰爭退到爪哇,在那裡學習中文。後返回廣州,曾先後在澳門、舟山、寧海和香港等地行醫。
2/9 1857年,當他在英國聽說北京向外國人開放的消息後,立即啟程,並於1861年9月13日到達北京,隨後建立了他在中國的第四所醫院:倫敦宣教會北京醫院(Peking Hospital of the 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
3/9 繼雒魏林之後,杜之昂在北京醫院做了二十年的院長。這家醫院在義和團運動中被徹底毀掉了。事件平息之後,倫敦宣教會認識到他們的各種資源十分乏匱,同時,傳教士在教育與醫學方面的力量太分散了。
4/9 作為在北京最大和最有影響的教會,倫敦會開始號召教會把力量聯合起來;美國長老會、美國海外傳教部總會響應了這一倡導,一起成立了華北教育聯合會(the North China Educational Union),並選擇北京醫院作為教會第一家聯合的醫學院的校址。
5/9 當時正在英國的蘇格蘭傳教士托馬斯·科克仁(Thomas Cockrane,1866—1955)引起了倫敦會的注意,考慮到他的外科技術和組織能力,決定派遣他去創辦北京協和醫學堂。
6/9 科克仁畢業於格拉斯哥醫學院,曾到中國東北的朝陽行醫。後來在義和團動亂中,幸虧一名醫院男工的搭救才得以逃生。此次科克仁於1901年11月抵達北京,當他看到一片瓦礫的北京醫院時,十分震驚,但這並沒有動搖他的信心。
7/9 科克仁門診部的病人中有李蓮英,因為老佛爺離不開他,所以每次只能來去匆匆。正是通過李蓮英,倫敦宣教會得到了慈禧太后的認可。醫學堂得到的第一筆捐贈來自慈禧;之後,醫學堂又得到了來自李蓮英的1600英鎊捐贈。
8/9 北京協和醫學堂於1906年正式落成,有外國教員14人,成為當時唯一得到中國政府承認的教會教育機構。英國外相、美國大使都出席了落成典禮並致辭。
9/9 1915年,洛克菲勒基金會收購協和醫學堂。隨後,洛克菲勒基金會投入資金進行新校建設。1917年9月由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幫助建立北京協和醫學院,開辦醫預科,附屬醫院為北京協和醫院。【北京協和醫學堂,1905年。攝影:麥克斯韋】
2018-10-24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