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為什麼不喜歡馬謖?

如題
劉備為什麼不喜歡馬謖?
10 個回答
艰加巾pjlp
2017-04-20

劉備是一個具有長遠眼光的人,在用人上更是具有突出的才能,比如說他曾經向諸葛亮建議不重用馬謖,但是至於劉備為什麼不喜歡馬謖呢。馬謖是一個有才能的人,但是馬謖年輕狂傲,這犯了統治者的大忌。

劉備為什麼不喜歡馬謖?

馬謖劇照

劉備曾經向諸葛亮說過不要重用馬謖,讓諸葛亮好生觀察,但是諸葛亮沒有聽從。當時在戰爭國時期,天下諸雄爭霸,蜀國偏居一隅,本身的地理條件導致無論是文臣還是武臣比例都遠遠不如其他兩國,有才能的人本身就很少。

人都是有缺點的,比如關羽不聽從別人的建議,特別自負,張飛脾氣暴躁做事不經過大腦,魏延就更不得了,常常越級和領導討論工作,但是這些在大的方面都是有才能的人。馬謖也是與他們並稱五虎將,他知識淵博,勤奮好學,說起兵法更是爛熟於胸,史書上對他才能的誇獎不吝辭藻。五兄弟按說都應該同樣受到重用,為什麼劉備不喜歡馬謖呢?

首先就是馬謖太年輕,不懂的政治裡面的門道,無論在什麼時候,領導者需要的都是忠心耿耿的臣子,他尊敬下屬但是並不等於他樂意見到下屬走得太親近,馬謖就是和諸葛亮走得太近了。其次就是馬謖是荊州人,和諸葛亮是老鄉,劉備怕出現結黨營私的事情。還有就是馬謖也是一個沒有實戰經驗的紙上談兵典範,劉備是一個實幹家,他不推崇死讀書而不實戰,軍事才華不是靠讀書讀來的。

為什麼選馬謖守街亭

無論是從北伐的目的還是從整肅軍紀,馬謖都必須要死,諸葛亮殺馬謖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殺了馬謖能夠換取全軍繼續北伐的腳步,這筆買賣還是很划算的。

劉備為什麼不喜歡馬謖?

馬謖劇照

諸葛亮六出祁山問鼎中原絕對不是要一直打到中原,因為曹魏的勢力太大了,這點諸葛亮很清楚,他知道蜀國和魏國的差距,光復漢室只是諸葛亮的一個響亮的口號罷了,真正要是出去,連長安城的大門都不一定能見到,但是他還是堅持要北伐了。這首先是因為北伐能夠轉移國內矛盾,並且藉機能夠奪了李嚴魏延的權利,所以諸葛亮是無論如何都不會同意魏延的子午谷的計策,北伐之路是諸葛亮的一步好棋。

司馬懿是一個好對付的人麼?肯定不是,它是一塊難啃的骨頭,但是諸葛亮沒有派魏延趙雲或者是姜維而是選了馬謖。

我們都知道馬謖是諸葛亮的心腹之一,不管能力怎麼樣,人家忠心耿耿呀,他拍馬謖去就是為了在軍隊中安插自己的棋子,然後排擠魏延的人。有人說諸葛亮是一個心胸廣闊的人,但是看看他怎麼對待李嚴的。再加上馬謖表現的並不弱,他的計策平定了南中,反間計對付司馬懿,他對馬謖能夠守住接聽還是抱有很大信心的,因此不在乎劉備死前的囑託。

在街亭失守之後,蔣琬用晉文公的話來回答諸葛亮關於馬謖如何處置的問題,其實諸葛亮心裡也明白,魏延等人就等著這個機會呢,如果馬謖不死,難做的就是諸葛亮。

馬謖用兵歇後語

三國演義中有許多歇後語,其中關於馬謖的歇後語就有不少,如馬謖用兵——言過其實。該句歇後語出自《三國演義》著作中的第八十五回:“劉先生遺詔託孤兒,諸葛亮安居平五路”

劉備為什麼不喜歡馬謖?

馬謖劇照

文中寫道:“先生以目遍視,只見馬良之弟馬謖在傍,先生令且退。謖退出,先生謂孔明曰:“丞相觀馬謖之才何如?”孔明曰:“此人以當世之英才也。”先生曰:“不然。朕觀此人,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丞相宜深察之。”

諸葛亮非但沒有將此句話放在心上,還在平定中原時在北伐戰爭中的一場決定性的戰役——守街亭的重大任務交予馬謖,馬謖帶領著部隊違背諸葛亮的作戰計劃,軍事行動混亂沒有章法,一意孤行不聽眾人勸諫,放棄水源將全部兵力駐紮在山上而不是在山下據守城邑。最後敵人在山下包圍,使得馬謖的兵力圍困于山上而無法攻守,最後導致全兵潰散而逃。由此可以看出,馬謖雖然才氣過人,在軍事謀略和作戰計劃理論上表現出色,卻缺乏實際作戰的經驗,沒有實戰指導的能力,正如歇後語所說的:馬謖用兵——言過其實,言語浮誇卻沒有實際才能。

從馬謖失街亭這件事我們不難得出經驗,做任何事情不是隻會說就行,更重要的是實踐能力,特別是在學習方面,在理論上能說會道,將書本背得滾瓜爛熟,但在實際操作時卻成了什麼都不懂的外行,這是我們應該摒棄的,我們要做到:知行合一。

馬謖失守街亭

在關於三國的爭論中,有一個就是諸葛亮到底該不該斬馬謖,馬謖是一個有才能的人,受諸葛亮重用,曾任成都令,和馬良都是在劉備入川的時候加入到大軍的。

劉備為什麼不喜歡馬謖?

馬謖劇照

街亭失守之後,諸葛亮揮淚斬了馬謖,但是後世有人認為諸葛亮斬馬謖過於嚴苛,這件事期大部分責任是歸咎於馬謖剛愎自用,紙上談兵。但是不能因此抹殺了馬謖的才能,他在平南獻策的時候展現出了他對戰爭過人的洞察力和算計手段。

馬謖是一個鐵骨錚錚的漢子,他在街亭大戰的前夕,敢於在別人都不願意出來擔當此任的時候主動請纓,街亭一戰誰都知道凶險,沒有關隘可以防守,想要保住街亭本來就是很難的事情。但是當諸葛亮問軍中誰可以出來的時候,馬謖沒有猶豫,他怎麼可能不知道敗了的結果,但是他還是承擔了。

在街亭敗後,馬謖沒有投降,而是積極的組織殘部開始突圍,保存了大部分主力,雖然街亭失守,但是他保存了戰鬥力。

最後,諸葛亮要將馬謖問罪的時候,他沒有依靠自己和諸葛亮的交情很好來為自己求情,也沒有用一些客觀原因來為自己辯護,他一言不發的受刑是何等的悲壯,在國家為難當頭的時候,挺身而出,又在需要人整肅軍紀的時候獻上自己的生命。馬謖失了街亭固然是因為他的狂妄自大,但是何嘗又不是因為其他的一些客觀因素呢?

馬謖失街亭敗給了誰

馬謖剛愎自用,不聽諸葛亮建議,不聽王平勸導,仍然駐紮在街亭山上,遠離水源。這件事情讓偵查的魏軍士兵知道之後稟告了魏明帝。

劉備為什麼不喜歡馬謖?

馬謖照

魏明帝是曹睿,當他知道馬謖守在了街亭山上之後大喜,這是一個好時機,在司馬懿的建議之下立刻派驍勇善戰的張郃整理兵馬前去街亭。

張郃到了之後潛伏下來,然後觀察水源的情況,確定馬謖捨棄水源上了山之後心中大喜,立刻讓士兵用大石頭堵了蜀國軍隊的水源,把糧道毀了,這樣一來,馬謖無水無糧食,在山上困住了,下令縱火燒山。

蜀軍士兵沒有水喝,飢渴難耐,於是軍心自己就散了,不用別人攻打,自己就敗了。趁著山上混亂,張郃集結一群人開始進攻。馬謖集結主力人馬衝破了圍堵,一路奔回大本營,退回軍中,街亭失守。

馬謖沒有聽從諸葛亮的軍令,違背了靠山靠水紮營的原則,孤軍上山,讓蜀軍失了北伐的最好時機,馬謖必須要為這件事情負主要責任。

諸葛亮開總結大會:異常痛心的看著被綁著的馬謖:“我選錯了你,你真讓我失望。”之後為了整肅軍紀下令將馬謖斬首。

死之前,馬謖上書給諸葛亮說:“我知道您待我如父子一樣,這次我違背了您的指令,這讓軍法難容,您處罰我是應該的,我死而無怨,懇請丞相照顧好我家人。”諸葛亮老淚縱橫,心如刀絞,在馬謖死後將他兒子收為自己的義子。

三國馬謖

馬謖,三國時期蜀漢的將領,生於190年,卒於228年,享年39歲。字幼常,襄陽宜城人(今為湖北宜城南),為三國時期蜀漢侍中馬良之弟。馬謖共有兄弟五人,並在五人中年齡最小,但五兄弟個個都才氣過人,被人們稱為“馬氏五常”。

劉備為什麼不喜歡馬謖?

馬謖畫像

馬謖原以荊州從事的身份跟隨劉備進入蜀國,曾相繼擔任過綿竹縣令、成都縣令和越嶲太守之職。又憑藉著他過人的軍事天資和謀略深得蜀國丞相諸葛亮的器重與喜愛,他們倆人時常一起討論軍事謀略,甚至時常從白天到黑夜,倆人忘乎所以。

而劉備對馬謖的評價與諸葛亮截然不同,在劉備臨終時對諸葛亮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劉備對馬謖如此評價並且告誡諸葛亮馬謖言語浮誇,超過實際才能,不可以把重要的任務交託於他,並且要對他多加考察。而諸葛亮卻不這麼認為,違背了劉備的話,在劉備去世後,諸葛亮不顧眾人的反對,將馬謖任命為北伐魏國的先鋒,予其以大任,但由於馬謖違背諸葛亮的作戰計劃,不聽旁人勸諫,一意孤行,導致了這場戰爭以失敗告終。馬謖因此也獲罪,被諸葛亮揮淚斬首,年僅39歲。

雖然馬謖為人言語浮誇超過其實,但是他也有一定的才氣這是不可置否的,在諸葛亮南征孟獲之時,馬謖就以其過人之才提出“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將為下”的戰略方針,使諸葛亮在南征孟獲中大獲全勝。

冬爷侃球
2017-04-09

馬謖是紙上談兵的例子。劉備考察人和諸葛亮不同,劉備是縱橫捭闔的英雄,戰場上真刀真槍不只見過多少遍,他不崇尚死讀書本;而諸葛亮是個書生,儘管很有政治遠見,但是軍事才華,並不見佳。陳壽說他: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兩人因此互補,但是馬謖是空談,諸葛亮卻對之肅然起敬。劉備為什麼不喜歡馬謖?

諸葛亮和馬謖的關係超越平常,劉備也是一個喜歡人才的人,但是喜歡人才要有一個度,過猶不及,諸葛亮對馬謖:以謖為參軍,每引見談論,自晝達夜。所謂自晝達夜,自然是不分白天黑夜,進行商談。

劉備之所以不喜歡馬謖,很大程度上發覺這個年輕人喜歡拍馬屁,諂媚上司。而且與當時的諸葛亮丞相走得特別近,劉備害怕諸葛亮一旦形成穩定的小團體,肯定會讓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成為泡影。晚年的劉備不喜歡諸葛亮,但是沒有辦法;不喜歡諸葛亮編織的巨大人情網,但是無力迴天,因此對馬謖進行貶責,希望諸葛亮明白。可諸葛亮早已架空了劉備,自然不會再理會劉備,因此一直把馬謖放到身邊,參與軍機。劉備為什麼不喜歡馬謖?

後來,諸葛亮進行北伐的時候,曾經任用馬謖等去守街亭,結果遭到慘敗。此時方才大悟當日劉備的提醒,可惜悔之晚矣。因此殺馬謖,表示對劉備的追念。其實諸葛亮此時羽翼豐滿,地位無人能及。因此馬謖被殺,不過是諸葛亮的一個藉口。

用户58644367393
2017-03-29

說起三國時期的馬謖,大家都會想到揮淚斬馬謖,馬謖生前是非常受諸葛亮的器重的,不過劉備卻不看好馬謖,那麼劉備為什麼不喜歡馬謖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下劉備為何不喜歡馬謖,喜歡劉備的朋友可以一起進來了解下吧。

劉備在臨死前除了對諸葛亮說了可以自取之外還特意提到了馬謖,說他只會紙上談兵,不能委以重任,那麼馬謖到底是誰呢?劉備為什麼在臨死之前還要特意提到他呢?而且為什麼劉備會認為馬謖的才能有限不能重用呢?

首先來說說馬謖,他是劉備的手下馬良的弟弟,在劉備入蜀的時候就在劉備的手下辦事。馬謖為人才氣過人,而且對於軍事謀略也是能夠說得頭頭是道,很得諸葛亮的信任,諸葛亮覺得馬謖是值得培養可以信任的,後來在諸葛亮征討南蠻的時候還採納了馬謖的建議,放了孟獲。但是後來在一場諸葛亮出兵討伐曹魏的時候,特意提拔馬謖為將作為先鋒,或許是馬謖急於立功想要將張郃一網打盡,所以依仗南山之地勢,在山上紮營,但是結果被張郃大敗,因此導致第一次北伐失敗,馬謖自己也被諸葛亮斬首。

劉備為什麼不喜歡馬謖?

那麼劉備為什麼會看出來馬謖只會紙上談兵不能重用呢?其實這和劉備的性格有關,他不喜歡那些能言善辯但是實際行動少的人,相比起來他更喜歡那些說的少做的多的人,也是因此龐統、蔣琬這樣不喜歡做小事的大才一開始都沒有受到劉備的重用,因此馬謖也是如此,但是和龐統蔣琬不同的是,馬謖確實才能有限,經驗不豐富,劉備這麼說他也不算錯,而且劉備知道諸葛亮很器重馬謖,有把他當做繼承人來培養的想法,所以為了避免以後蜀國會落到馬謖這樣“紙上談兵”的人手中,劉備才特意勸告諸葛亮。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街亭,三國時著名的戰略要地。其山勢高聳,懸崖陡峭,最狹窄的地方僅容一輛車通過,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古往今來,大大小小無數惡戰在此發生。

話說劉備去世之後,劉禪劉阿斗登基。因為先父臨死之前千囑咐,萬叮嚀,所以劉禪對諸葛亮尊敬有加,政治軍事,大小事務,都要請教諸葛亮。蜀國境內休養生息,不幾年後就國泰民安。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諸葛亮並沒有偏安一隅,心中常常回響起劉備遺志。建安六年,諸葛亮厲兵秣馬,率蜀國大軍北上伐魏。一路之上,蜀軍軍紀嚴明,秋毫無犯,深的沿途百姓人心。於是每仗必勝,魏軍幾乎毫無還手之力。

魏明帝得知後寢食難安,後來手下有人說張郃熟讀兵法,可敵蜀軍。於是魏明帝派張郃率大軍前去抵抗。諸葛亮深知張郃用兵如神,非等閒之輩。於是派出得力戰將馬謖出戰。

誰知蜀軍久無敗仗讓馬謖十分輕敵,他認為區區張郃完全不必放在心上。王平曾在魏國效力,深知張郃之勇猛,於是勸馬謖萬萬不可輕敵,但馬謖完全沒放在心上,甚至還覺得王平過分多事,他斥責王平道:你說了算還是我說了算?我身經百戰,什麼場面沒有見過?需要你來教育我?

王平只得作罷。

自古驕兵必敗。馬謖當然也是如此。張郃大軍壓境之後,斷掉蜀軍水路,馬謖被困,援軍無法趕到。後來自己率領幾人殺出一條血路逃出。不過,他還是沒有逃過軍法的處置。

文艺骨干
2017-04-21

劉備為什麼不喜歡馬謖?
參照諸葛亮評價姜維,認為李邵和馬良屬於同一梯隊。馬謖兄弟五個在荊州很有名氣,時人稱“馬氏五常,白眉最良”。馬謖字幼常。馬良眉毛裡面有白色眉毛。。照此推理,馬謖之能又在馬良之下。

劉備201年就開始駐紮荊州所屬的新野。209年左右劉備掌控荊州大部。徵召馬良為州從事。後來又派馬良出使江東,應該說,劉備對馬家很重用。從201年開始到223年劉備去世,應該說,劉備對馬家的考察幾乎有二十多年了。期間,劉備對馬氏兄弟的考察也不能不說是很透徹了。。在劉備那裡馬良算第二梯隊人才。可馬謖一直沒有躋身二流。。劉備一直很缺人才,但唯獨沒有親近馬謖的記載。劉備對荊州人重用的很多,臨死提示諸葛亮馬謖不可大用更說明劉備看透了這個人。。劉備怕諸葛念及跟馬良關係好而重用馬謖因此特意叮囑。

劉備看人,喜歡以聊天的方式看人,而且基本很準,比如他看中的關羽張飛趙雲,孫乾簡庸,陳到陳震,幾乎都是忠義之士。劉備推崇的劉巴,黃權,馬忠魏延也都展現了能的一面。其中劉備最為看中的是名實相符與否,尤其不喜歡誇誇其談。。劉備看走眼的是孟達。但孟達反叛也有無奈的一面。。

按照劉備的考察,馬謖很像趙括,言過其實,紙上談兵,適合啟發思路而不適於主導。可用,但不可以單獨擔任主角。。也就是說,馬謖只適合做副手。

艰加巾pjlp
2017-04-20

劉備為什麼不喜歡馬謖?

提到《三國演義》對於馬謖這個人,不知道大家作何評價,當然了無論是揮淚斬馬謖還是說劉備所說的馬謖不可重用,這些都是在某種程度上印證了馬謖不可重用的,但是我們還是要找一下根本的原因所在,看一看為何馬謖無法被重用?

馬謖最初以荊州從事的身份跟隨劉備進入蜀地,先後任綿竹縣令、成都縣令和越嶲太守。馬謖才氣器量超過常人,喜好議論軍事謀略,丞相諸葛亮對他深為器重。劉備臨終之時對諸葛亮說:“馬謖言語浮誇,超過實際才能,不可委任大事,您要對他多加考察。”諸葛亮還認為不是這樣,讓馬謖擔任參軍,時常接見一起談論軍事謀略,從白天直到黑夜。

最初就是劉備對諸葛亮所說的,說馬謖這個人言過其實,不可大用,顯然這個時候諸葛亮應該是沒有認可的,那麼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馬謖這個人,馬謖是一個擁有著過人才華的人,因為他可謂是非常博學,而且在用兵之上也是非常的有智慧,那麼對於他所處的蜀漢來說,應該算得上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比如說這裡的關羽雖然武功高強但是卻剛愎自用,這裡的張飛脾氣也是非常的暴躁的,但是他們卻都得到了劉備的賞識了重用,唯獨馬謖沒有,原因在劉備看來大概是要算作是不能做到忠心耿耿,我們在詳細的探索一下他不被重用的原因所在,看看接下來的分析是否是有一些道理的。

劉備為什麼不喜歡馬謖?

首先馬謖是很年輕的,這也就註定他對於政治並非非常的瞭解,或者說他並不會玩政治,對於當時的一個形勢來說,帝王最賞識的臣子並不是要有多麼的優秀,但是一定要特別的忠誠,那麼劉備呢,又是一個很謹慎小心之人,當他發現馬謖與諸葛亮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的時候,他會擔心結黨營私畢竟兩個優秀的人在一起總會有意想不到的力量聚集的。

其次就是說馬謖與諸葛亮還是老鄉,一方面是說諸葛亮本來就重視人才更何況這個還是有一些關係所在的麼,這對於劉備來說顯然是構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脅。這兩點都是來源於諸葛亮對於馬謖可能是態度太好了,以至於劉備會有一些忐忑而已。

接下來就是馬謖自己的原因了,這是一個典型的紙上談兵的例子,他對於兵法非常的熟悉,但是真正落實到實戰之上卻是差了很多的,他之所以可以得到諸葛亮的賞識那是因為諸葛亮也是一介書生,但是劉備卻不一樣。

劉備卻是一個有著豐富的實戰經驗之人,那麼也就是說劉備可以很清楚的看清楚馬謖到底差在哪裡,而這一點是諸葛亮無法看出來的,以至於諸葛亮一直很重視馬謖。

對於《三國演義》中馬謖這個人物的存在,我覺得很大的程度上是為了讓人們可以更清楚的去學會認清自己的位置,並且要學會審視奪度,什麼時間做什麼樣的事情是非常有必要的,自己所處的環境將很大程度上決定我們張嘴所要說的是什麼樣子的話。

所以說以後再次提到馬謖這個人物的時候,大家不要單純的在認為他不可重用的原因就是因為他看似孤傲,而是說有非常多的原因影響著他,不光是他自己的性格所在,更多的是當時的環境所迫。

用户58645173695
2017-03-29

馬謖比較博學,而且談起兵法,朗朗上口。縱觀三國,馬謖的才能在當時也是數一數二的,尤其作為青年才俊更是獨領風騷,史書上說:兄弟五人,並有才名。蜀漢丞相諸葛亮任用他為參軍。馬謖才器過人,好論軍計。諸葛亮向來對他深為器重,每次接見談論,從白天到黑夜。劉備為什麼不喜歡馬謖?

諸葛亮雖然對他深為器重,可劉備不這樣想,劉備臨終時對諸葛亮說:“馬謖言語浮誇,超過實際才能,不可委任大事,您要對他多加考察。”劉備為何反對馬謖?

一,馬謖與諸葛亮的關係太過親密,簡直可以說是形影不離,對於一個帝王來說,最反感屬下結黨營私。諸葛亮對馬謖:以謖為參軍,每引見談論,自晝達夜。所謂自晝達夜,自然是不分白天黑夜,進行商談。古時的君王,認為臣子忠心耿耿應該是第一位的,馬謖應該親近的是劉備而不應該是諸葛亮。劉備為什麼不喜歡馬謖?

二,馬謖是紙上談兵。劉備考察人和諸葛亮不同,劉備是一個實幹家,戰場上真刀真槍不只見過多少遍,他不推崇死讀書而不實戰,各位不妨看看剛出山的諸葛亮,劉備不也是不信任嗎,直到諸葛亮的一把火才燒掉了劉備的疑慮。劉備為什麼不喜歡馬謖?

三,馬謖與諸葛亮丞相走得特別近,此時的諸葛亮早已架空了劉備。劉備害怕諸葛亮形成穩定的小團體,影響到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劉備為什麼不喜歡馬謖?

四,馬謖雖然很有才氣但也有一些傲氣,剛愎自用,聽不得別人的異議,比如街亭一役不聽諸葛亮建議,不聽王平勸導,仍然駐紮在街亭山上,遠離水源。這件事情讓偵查的魏軍士兵知道之後稟告了魏明帝最後導致街亭失守。馬謖是一個有才能的人,但是馬謖年輕狂傲,這犯了統治者的大忌。

辉辉谈车
2017-03-29

劉備在臨死前除了對諸葛亮說了可以自取之外還特意提到了馬謖,說他只會紙上談兵,不能委以重任,那麼馬謖到底是誰呢?劉備為什麼在臨死之前還要特意提到他呢?而且為什麼劉備會認為馬謖的才能有限不能重用呢?

劉備為什麼不喜歡馬謖?

馬謖的畫像

首先來說說馬謖,他是劉備的手下馬良的弟弟,在劉備入蜀的時候就在劉備的手下辦事。馬謖為人才氣過人,而且對於軍事謀略也是能夠說得頭頭是道,很得諸葛亮的信任,諸葛亮覺得馬謖是值得培養可以信任的,後來在諸葛亮征討南蠻的時候還採納了馬謖的建議,放了孟獲。但是後來在一場諸葛亮出兵討伐曹魏的時候,特意提拔馬謖為將作為先鋒,或許是馬謖急於立功想要將張郃一網打盡,所以依仗南山之地勢,在山上紮營,但是結果被張郃大敗,因此導致第一次北伐失敗,馬謖自己也被諸葛亮斬首。

那麼劉備為什麼會看出來馬謖只會紙上談兵不能重用呢?其實這和劉備的性格有關,他不喜歡那些能言善辯但是實際行動少的人,相比起來他更喜歡那些說的少做的多的人,也是因此龐統、蔣琬這樣不喜歡做小事的大才一開始都沒有受到劉備的重用,因此馬謖也是如此,但是和龐統蔣琬不同的是,馬謖確實才能有限,經驗不豐富,劉備這麼說他也不算錯,而且劉備知道諸葛亮很器重馬謖,有把他當做繼承人來培養的想法,所以為了避免以後蜀國會落到馬謖這樣“紙上談兵”的人手中,劉備才特意勸告諸葛亮。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街亭,三國時著名的戰略要地。其山勢高聳,懸崖陡峭,最狹窄的地方僅容一輛車通過,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古往今來,大大小小無數惡戰在此發生。

劉備為什麼不喜歡馬謖?

街亭遺址

話說劉備去世之後,劉禪劉阿斗登基。因為先父臨死之前千囑咐,萬叮嚀,所以劉禪對諸葛亮尊敬有加,政治軍事,大小事務,都要請教諸葛亮。蜀國境內休養生息,不幾年後就國泰民安。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諸葛亮並沒有偏安一隅,心中常常回響起劉備遺志。建安六年,諸葛亮厲兵秣馬,率蜀國大軍北上伐魏。一路之上,蜀軍軍紀嚴明,秋毫無犯,深的沿途百姓人心。於是每仗必勝,魏軍幾乎毫無還手之力。

魏明帝得知後寢食難安,後來手下有人說張郃熟讀兵法,可敵蜀軍。於是魏明帝派張郃率大軍前去抵抗。諸葛亮深知張郃用兵如神,非等閒之輩。於是派出得力戰將馬謖出戰。

誰知蜀軍久無敗仗讓馬謖十分輕敵,他認為區區張郃完全不必放在心上。王平曾在魏國效力,深知張郃之勇猛,於是勸馬謖萬萬不可輕敵,但馬謖完全沒放在心上,甚至還覺得王平過分多事,他斥責王平道:你說了算還是我說了算?我身經百戰,什麼場面沒有見過?需要你來教育我?

王平只得作罷。

自古驕兵必敗。馬謖當然也是如此。張郃大軍壓境之後,斷掉蜀軍水路,馬謖被困,援軍無法趕到。後來自己率領幾人殺出一條血路逃出。不過,他還是沒有逃過軍法的處置。

劉備的謀略

也許有人認為劉備就是憑藉著樂善好施,寬厚仁義的性格,聚得一眾兄弟為他辦事,然後成就了一番事業。說到劉備自己真正的謀略,是比不上同時期的北魏曹操和東吳孫權的。然而不然,劉備確實有著常人所不及的謀略和眼光,同時他也懂得如何韜晦自保,從而在將來鋒芒畢露。

劉備為什麼不喜歡馬謖?

劉備

劉備的智謀是貫穿他的一生的,從剛剛加入群雄逐鹿的浪潮之時,他就懂得利用憨厚仁義的幌子騙過如餓狼般的敵人。有一個很好的反面例子,那就是呂布。呂布同劉備一樣,多次跳槽,先是丁原後是董卓,但他最後失敗了。因為呂布太過於招搖了,他得了便宜就會謀害前任主子,待到自己實力壯大了又四處謀取更大的獵物,最後被曹操視為眼中釘,給殺了。

劉備不同,他在投奔一個主子之後,不是得了便宜就反咬,而是暗地裡求取發展。最後在做好表面公關後,名正言順地去找下個老闆。如此以來,劉備就是在各路諸侯的眼皮底下,漸漸發展了自己的實力。

當然劉備的智謀不至於這種小心思,由於受到小說的影響,多數人認為劉備的江山多是諸葛亮出主意打下來的。實則不然,至少有三個大的戰役是劉備自己打下來的。首先是荊州,大背景的確是諸葛亮的功勞。不過卻是劉備自己看準了時機,在赤壁之戰後順勢拿了荊州,直叫東吳跺疼了腳。第二個益州和第三個漢中,都是劉備親率大軍征討,諸葛亮只是被他放在家裡管理後勤。在這兩場戰役中,皆是劉備親力親為,無論任用人事還是戰事佈局,無不沒有他的影子。而這三場戰役下來,基本上讓劉備拿下了大漢的半壁江山。所以說劉備的謀略不在其他二位梟雄之下,他看的準時機,懂得韜光養晦,知曉眼光得放的長遠,在群雄共舞的亂世爭的一席之地。

辉辉谈车
2017-03-29

劉備是個有先見之明的人,作為蜀漢的開國皇帝,劉備頗有識人之名。這一點毋庸質疑,劉備反對諸葛亮重用馬謖,史書上說劉備臨終前對諸葛亮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那麼這是劉備的真心話嗎,劉備為何反對馬謖。

金無赤足,人無完人,三國相爭,其實就是人才之爭,作為偏安一隅的蜀漢,無論是文臣和武將都和其他兩國無法相比。本來就稀少,而且這些人物,還都有缺點。比如關羽的剛愎自用、好大喜功,張飛的脾氣暴躁,魏延經常越級向領導彙報工作,這些人儘管毛病不少,但是都劉備手下的愛將。因為對劉備忠心耿耿,一直受到劉備的重視。

劉備為什麼不喜歡馬謖?

可是馬謖似乎不是這樣,馬謖比較博學,而且談起兵法,朗朗上口。史書上說:兄弟五人,並有才名。按理說這樣的人,劉備應該重視才對,劉備為何反感馬謖,來揭祕吧以為:

其一,馬謖年輕,不會玩政治。古時的帝王,賞識臣子,其忠心耿耿應該是第一位的。而劉備尤其如此,比如和趙雲一見如故,對關羽張飛恩愛有加,漢中越級提拔魏延做太守。但馬謖和諸葛亮走得太近,或者叫形影不離,對於一個帝王來說,最反感屬下結黨營私。至於成都令、越巂太太守大概都是諸葛亮賞賜的。

其次,馬謖是荊州人,是諸葛亮的半個老鄉,諸葛亮避禍荊州,隱居隆中的時候,馬氏五常也曾聲名鵲起,和其他兄弟相比,馬謖似乎一點不遜色,史書上:說才氣過人,好論軍紀,丞相諸葛亮深加器異,也就是諸葛亮對馬謖好得不得了,認為這個人特別有才。大概是鄉土情結吧。

其三,馬謖是紙上談兵的例子。劉備考察人和諸葛亮不同,劉備是縱橫捭闔的英雄,戰場上真刀真槍不只見過多少遍,他不崇尚死讀書本;而諸葛亮是個書生,儘管很有政治遠見,但是軍事才華,並不見佳。陳壽說他: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兩人因此互補,但是馬謖是空談,諸葛亮卻對之肅然起敬。

其四,諸葛亮和馬謖的關係超越平常,劉備也是一個喜歡人才的人,但是喜歡人才要有一個度,過猶不及,諸葛亮對馬謖:以謖為參軍,每引見談論,自晝達夜。所謂自晝達夜,自然是不分白天黑夜,進行商談。

所以,劉備之所以不喜歡馬謖,很大程度上發覺這個年輕人喜歡溜鬚拍馬,諂媚上司。而且與當時的諸葛亮丞相走得特別近,劉備害怕諸葛亮一旦形成穩定的小團體,肯定會讓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成為泡影。晚年的劉備不喜歡諸葛亮,但是沒有辦法;不喜歡諸葛亮編織的巨大人情網,但是無力迴天,因此對馬謖進行貶責,希望諸葛亮明白。可諸葛亮早已架空了劉備,自然不會再理會劉備,因此一直把馬謖放到身邊,參與軍機。

後來,諸葛亮進行北伐的時候,曾經任用馬謖等去守街亭,結果遭到慘敗。此時方才大悟當日劉備的提醒,可惜悔之晚矣。因此殺馬謖,表示對劉備的追念。其實諸葛亮此時羽翼豐滿,地位無人能及。因此馬謖被殺,不過是諸葛亮的一個藉口。

表示自己不徇私情、秉公執法,但當時人對此都有異議。比如蔣琬認為斬殺大將,只會讓敵人高興。可諸葛亮卻痛哭流涕,去斬馬謖,來表明自己的確無私心。

xfl7233890
2017-03-29

劉備賣草鞋出身,多懂武力,少喜文才。馬的觀點與劉備觀點在不同角度來說有相差性,劉巴不願為劉備出力就可看出。馬有才,但缺乏真正磨鍊,理論與實際是有差別的。諸葛亮估計真是看到這點,培養一個高級軍事人才,可惜馬上戰場缺乏應有謹慎,採用的攻之勢,勢如破竹。而忘記任務本身是守,守則要避火取水,士兵飲水喝飯是根本。可惜了,馬如果有充分時間磨鍊,說不定是塊料,第一次作主遇到了硬手。諸葛亮本不想殺,但自己定的制度太嚴,唯一劉禪可救,但劉禪智力還差點。可惜好玉未磨出就己碎了。然而馬謖並沒有投降,表現很勇敢,這比那些軟腳管子還是強太多。

用户58643514351
2017-03-29

馬謖是典型的紙上談兵。實事證明,劉備是非常會用人的。選人的眼光和諸葛亮比完全是兩個水平。他早就發現了馬謖只是讀死書的人。空有理論知識,而無法運用於實踐。 劉備託孤是故意給諸葛亮交代此人不能重要,完全是就事論事,沒有任何其他的感情色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