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級非遺曾氏銅藝82歲的傳承人耗時一年打造武漢地標銅雕黃鶴樓 百年手藝卻即將失傳
市級非遺曾氏銅藝82歲的傳承人耗時一年打造武漢地標銅雕黃鶴樓 百年手藝卻即將失傳
市級非遺曾氏銅藝82歲的傳承人耗時一年打造武漢地標銅雕黃鶴樓 百年手藝卻即將失傳
市級非遺曾氏銅藝82歲的傳承人耗時一年打造武漢地標銅雕黃鶴樓 百年手藝卻即將失傳
市級非遺曾氏銅藝82歲的傳承人耗時一年打造武漢地標銅雕黃鶴樓 百年手藝卻即將失傳
市級非遺曾氏銅藝82歲的傳承人耗時一年打造武漢地標銅雕黃鶴樓 百年手藝卻即將失傳
市級非遺曾氏銅藝82歲的傳承人耗時一年打造武漢地標銅雕黃鶴樓 百年手藝卻即將失傳
市級非遺曾氏銅藝82歲的傳承人耗時一年打造武漢地標銅雕黃鶴樓 百年手藝卻即將失傳
市級非遺曾氏銅藝82歲的傳承人耗時一年打造武漢地標銅雕黃鶴樓 百年手藝卻即將失傳
市級非遺曾氏銅藝82歲的傳承人耗時一年打造武漢地標銅雕黃鶴樓 百年手藝卻即將失傳
市級非遺曾氏銅藝82歲的傳承人耗時一年打造武漢地標銅雕黃鶴樓 百年手藝卻即將失傳
市級非遺曾氏銅藝82歲的傳承人耗時一年打造武漢地標銅雕黃鶴樓 百年手藝卻即將失傳
市級非遺曾氏銅藝82歲的傳承人耗時一年打造武漢地標銅雕黃鶴樓 百年手藝卻即將失傳
市級非遺曾氏銅藝82歲的傳承人耗時一年打造武漢地標銅雕黃鶴樓 百年手藝卻即將失傳
市級非遺曾氏銅藝82歲的傳承人耗時一年打造武漢地標銅雕黃鶴樓 百年手藝卻即將失傳
楚林視界
1/14 2017年6月17日,在武漢漢陽西大街,武漢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曾氏銅藝82歲的傳承人曾憲高在他的“曾氏銅藝”店鋪裡忙碌著。曾憲高師傅在不足8平米的小店裡,仍然堅守著用最傳統的制銅工藝,打造出栩栩如生的花鳥魚蟲,特別是他打造“黃鶴樓”銅雕,在2012年舉辦的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題展評中榮獲藝術設計比賽優秀獎,曾氏銅藝當時也被列為武漢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圖為銅雕荷塘月色。
2/14 曾師傅的店面又舊又小,進去之後,有一種穿越的感覺,裡面純手工打造的銅器琳琅滿目,大到茶館沖茶用的長嘴銅壺,小到精緻小巧的家用茶壺。旁邊工作桌上堆滿了大大小小的銅碗、銅盆,銅酒杯。圖為銅雕黃鶴樓。
3/14 曾師傅祖祖輩輩都以打銅為生,到他這已經是第四代傳人。1949年全家人從黃陂來到漢口定居,先後在花樓街一帶開設了“打銅鐵錘”作坊。後來他輾轉來到漢陽西大街,創辦了“曾式銅藝”。從13歲開始做起,做了60多年,至今他已有82歲高齡。圖為銅雕二胡。
4/14 銅藝一般都是家族相傳,到他這一輩已經是第四代了,一般出師需要5-6年的時間。曾師傅13歲就跟著父親當學徒,剛開始的時候,5斤的錘子太重拿不動,又掌握不好技法,被錘子砸到手是家常便飯,手上青一塊紫一塊的。不止這樣,他說以前的銅料沒有現在的純度高,雜質多,而且很小一塊,為了能把銅打薄打長一些,經常要捶打好幾個小時。
5/14 曾師傅心靈手巧,打造的銅碗銅壺經久耐用,鄰里街坊們都愛找他做,20多歲就已經小有名氣。閒暇之餘,他還喜歡用銅做些精緻的小玩意。有一次,他做的銅葫蘆得到某鋼鐵集團的一位領導賞識,邀請他為企業的大門做個梅花鹿的銅雕像。曾師傅的名聲一炮打響,那時候流傳一句話,“沒有曾師傅做不出來的銅藝。”從那刻起,打銅不再只是他謀生的手段,痴迷銅藝便埋下了種子。圖為曾師傅的拿手絕活蘭花銅壺。
6/14 曾師傅把賺來的錢全花在買上好的銅料,所有時間都用來琢磨更高的技藝。在武漢居住幾十年,他一直想用銅做個武漢地標出來,首先想到的就是黃鶴樓。經過兩次失敗,曾師傅反覆試驗,在保留傳統技藝的情況下積極探索,在製作中運用已經失了傳的“貼藝法”,並獨創橫紋焊接技術,功夫不負有心人,整整一年,殫精竭力,終於做出自己滿意的黃鶴樓銅雕。圖為銅雕金龍魚。
7/14 半人身大小的黃鶴樓用了11.5斤的黃銅,按照黃鶴樓實物縮小100倍。每層12個飛簷翼角,梅花門按鈕,每層樓的門都可以伸縮打開,玲瓏精巧。這件作品在2012年榮獲湖北省首屆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評的優秀獎。雖然這件作品給他帶來了榮譽,但是並沒有改善曾師傅的生活。
8/14 曾師傅說現在來買的都是一些老主顧,價格也是幾十年如一日。如今黃銅的原材料的價格已經漲到每斤60元,修補街坊鄰里銅碗瓢盆的那點微薄的收入不足以承擔銅器原材料的價格,做的生意經常是虧本的,再加上曾師傅年紀大了,精力也大不如前,晚年的經濟生活很是堪憂。但他有這個店,並不符合申請低保的條件 。
9/14 有街坊建議曾老結束鋪子,這裡地段好,如果把這個店面租出去,一個月還能收好幾千的租金,能改善他們的生活。可曾師傅謝絕了街坊們的好意,他說:“如果結束了這個店,這個手藝就沒有了。我不能給老手藝人丟臉,做個罪人。”
10/14 除了黃鶴樓,曾師傅還做了“荷塘月色”,“大龍蝦”等精美銅製手工藝品,曾經有人出好幾萬元想買他的工藝品,曾師傅都拒絕了。哪怕最窮困潦倒的時候,他都捨不得賣掉。“賺錢的方式很多,自己堅持了一輩子,守了一輩子, 不願意將這些寶貝都變成商品,名聲比利益更重要,哪一天我要是不在了,就把它們留給大武漢。這些東西不是我一個人的,這都是歷史的見證,我想把它們全部留給博物館。”
11/14 曾師傅還希望有生之年,能把武漢地標都做個遍。他說自己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在博物館裡看到自己的作品,那這一生就沒有白活。
12/14 曾憲高老人的曾氏銅藝被列為武漢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13/14 沒有傳人是曾師傅最為遺憾的事。“除非對這門手藝很熱愛,要不然吃不了這個苦!”他說這行太枯燥了,通常坐在那裡,拿著錘子一打就是好幾個小時,如果沒有5-6年的時間去當磨練功夫,手藝肯定不行。自己子女都不願意學,覺得來錢太慢,時間又長又沒前途。以前曾收過幾個親戚的孩子做徒弟,但這是個精細活,年輕人哪裡耐得住性子,做事毛糙,根本達不到標準。而且他要求又非常嚴格,一個個都被他罵跑了。圖為蘭花銅壺。
14/14 這令人想起近年一直熱傳的“匠人精神”。所謂“匠人”,就是掌握著精煉純熟的技藝,又秉承著當初拜師學徒的初心,在平平凡凡的歲月裡,默默無聞地奉獻終身。無論世間如何嘈雜,匠人的內心是絕對安靜的。如果不是百分一百的熱愛,一把錘,一塊銅,怎能陪他熬過無數個單調枯燥的春夏秋冬,打磨出如此鮮活的銅工藝品。
2017-06-18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