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佔領雲南後,為什麼沒有繼續推進佔領印度洋出海口和肥沃的恆河平原?

10 個回答
萨沙
2019-03-09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個玩笑開大了。從雲南到印度,必須經過緬甸,哪裡有這麼容易。

具體原因大概三個:古代中國佔領雲南後,為什麼沒有繼續推進佔領印度洋出海口和肥沃的恆河平原?

第一,地形問題。

從雲南想要到印度,必須首先進入緬甸北部地區。

而緬北是地形特別複雜的地區,有大量的原始森林和不可攀登的山地。

抗戰期間,國軍數萬大軍進入緬北經過野人山等地到達印度,結果死亡人數接近一半。

這還是現代,放在古代更不堪設想。

這裡根本就沒有路,只能在原始森林中爬山穿梭,稍有不慎就會迷失方向,死在路上。

以古代的定位能力,穿越這些地方几乎沒有可能,明白是送死。

直到今天,緬北少數民族武裝仍然憑藉地形和緬甸政府軍對抗。

古代中國佔領雲南後,為什麼沒有繼續推進佔領印度洋出海口和肥沃的恆河平原?

第二,疾病問題。

緬北有著非常可怕的各種傳染病。

當地的少數民族祖祖輩輩得病,體弱的死了,沒死的就有了抗體。

但漢人沒有這種抵抗力,一旦進入緬北叢林就非常容易死亡。

在清代清軍四次大舉進攻緬甸,結果病死的比戰死的還多。

總兵吳士勝、副將軍阿里袞、水師提督葉相德先後病死。主帥傅恆本人染病臥床,最終送命

當時奏摺寫:(清軍)前線三萬一千兵,主要因為染病,如今僅存一萬三千餘。

隨意進入緬北怕是九死一生,根本到不了緬甸。

古代中國佔領雲南後,為什麼沒有繼續推進佔領印度洋出海口和肥沃的恆河平原?

第三,安全問題。

緬北自古至今都是少數民族盤踞,在80年代之前很多地方都是蠻荒之地,到處都是軍閥割據攔路殺人搶劫。

當時緬甸的國軍孤軍,最初的賺錢生意就是為鴉片商隊做保鏢。如果沒有大量的武裝保鏢,這些馬幫商人分秒就被殺光,貨物也沒搶走。

你進入緬甸,怕是早就成為少數民族武裝的刀下鬼了。

其實,拋去強盜不談,光是野獸也夠可怕了。

清末民國初期,緬甸北部仍然有大量原始森林,中緬邊境也是如此。

這些森林中有很多大型野獸。

薩沙記得看過一個資料,說是五十年代一個漢人女教師,去邊境山寨教授孩子識字看書。結果以雨天路滑,不慎從山上摔下,跌落到一棵大樹上。

當時樹下就有一隻老虎睡覺。好在老虎吃了一驚,顧不上查看就跑了,不然女教師連命都保不住。

古代中國佔領雲南後,為什麼沒有繼續推進佔領印度洋出海口和肥沃的恆河平原?

所以,古代唐僧寧可從西域繞一個大圈到達印度。至少這條路是常走的,肯定可以走通,也沒有傳染病。

千佛山车神
2019-01-26

這個問題就是典型的“加點錢買奔馳”

首先要明確一點,從雲南到印度必須經過先緬甸。

我們先假設一下,假設古代在佔領雲南之後,又接著佔領了印度,那佔領印度之後我們是不是又得繼續佔領伊朗,佔領伊朗之後我們是不是還要一鼓作氣拿下土耳其?

很顯然,上面這個假設是不成立的,否則現在整個世界早就全歸我們了。

古代中國佔領雲南後,為什麼沒有繼續推進佔領印度洋出海口和肥沃的恆河平原?(雲南到印度要經過緬北地區)

公元前109年,西漢元封二年,漢武帝開西南夷,漢軍進兵雲南,滇國國王投降,雲南正式併入中國版圖。兩漢時期都在雲南設立郡縣,將雲南劃歸益州管轄。古代中國佔領雲南後,為什麼沒有繼續推進佔領印度洋出海口和肥沃的恆河平原?

(漢朝地圖)

不過在佔領雲南之後,漢軍並沒有繼續南進,而是止步於此。雖然在那個年代,東南亞地區還沒有出現國家,但是漢朝人對於這片一望無際的熱帶雨林真的沒啥興趣,因為當時的東南亞沒有任何價值。

可能有人會提出建議,讓政府移民一些漢人去開墾土地,種糧食。這個建議雖然不錯,但在當時是不切實際的。因為漢朝不缺地,缺人。對於一個農耕文明國家而言,人口是最寶貴的資源,在漢代小規模移民還可行,大規模移民邊疆是不可行的。

西晉滅亡之後,北方大亂,但漢人依舊保持著對雲南的影響力,但很長時間內,中央政府對於雲南都是採取羈縻政策,也就是委任當地少數民族首領擔任刺史、都督等職務,只要這些首領不造反,按時給中央納貢,那麼中央政府也不會去招惹這些酋長。

今天很多人對於“羈縻政策”都不太瞭解,我跟大家粗略解釋下。

羈縻政策出現的準確時間,今天很難去認定,但這個政策至少在漢朝時就已經比較常見了。到了唐宋時期被進一步完善,元朝正式形成土司制度,明朝趨於鼎盛。

羈縻政策說白了就是在少數民族地區設立州縣等行政單位,這些州縣在名義上隸屬於中央,並且要向中央繳納貢品或者稅賦。但在現實生活中,這些州縣是處於半獨立的狀態,這裡的長官也都是由當地的部落首領擔任的,而且是世襲擔任的。

通常情況下,只要這些少數民族首領不鬧事,中央是不會干涉其內部事物的。這些地區可以擁有自己的法律、稅收、軍隊。

說的再明白點,在羈縻政策下,這些州縣就是國中國,屬於朝廷的內藩。而這些州縣的首領,就是本地的土皇帝。

可為啥中央政府不直接統治這些地區,而是要施行羈縻政策呢?

答案是:管不過來。

我在上文中寫到,人口在古代是非常寶貴的,由於人口缺乏,邊疆的開發是十分緩慢的。

舉個栗子:

中國早在秦代就佔領了嶺南地區,可直到隋唐時期嶺南的廣州、泉州才形成規模。而到了宋代,海南仍舊是發配犯人的蠻荒之地,蘇軾當年就是被髮配到了海南。

在中國歷史上,漢人從中原移民到南方不是一蹴而就的,這個過程歷經了上千年的時間。南方尚且如此,其他邊疆地區的開發就更緩慢了。

以雲南為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雲南的漢人很少。所謂強龍不壓地頭蛇,如果想在這裡長期統治,就必須拉攏一下當地的部落首領,給其官職,封其爵位,令其保境安民,不得反叛中央,這就是羈縻政策的來源。而政府制衡這些少數民族首領的辦法則是武力打擊和經濟封鎖,這兩招需要綜合使用,單純地武力鎮壓有時候效果並不好。

古代中國佔領雲南後,為什麼沒有繼續推進佔領印度洋出海口和肥沃的恆河平原?(兩宋時期,雲南屬於大理國,雲南從內藩變成了外藩)

羈縻政策一直持續到清朝,到了雍正乾隆年間,朝廷在雲貴川推行“改土歸流”,這才基本消滅了西南的土司。

羈縻政策在中國施行了上千年,說明了古代中央政府對邊疆的控制力是有限的,雲南尚且如此,位置比雲南還偏遠的緬甸就更不用說了。

不過在明清兩朝,中國都曾經跟緬甸幹過仗,但是沒幹過。明清軍隊都不太適應緬甸炎熱的天氣,而且面對緬甸多山的地形,騎兵部隊也很難發揮效果。退一萬步說,即便是花費巨大的代價佔領緬甸,中原王朝又能得到什麼收益呢?

闭家锁的红枫
2019-10-21

從雲南到緬甸,再到印度洋,歷史上都有人試過,可惜就連一半成就都未達成。


首先是元朝,1283年,元軍自雲南地區進攻蒲甘國(緬甸北部),1287年,蒲甘城破,那羅梯訶波帝向元朝投降,緬甸北部成為元朝的緬中行省(1286年-1290年),但之後很快元朝就放棄了這個行省,改為藩屬國,只是讓當地統治者3年一貢。


然後是清緬戰爭


歷時7年,全盛期的清朝雖然取得了緬甸名義上的臣服,但是並未能獲得戰爭的真正勝利且損失慘重,乾隆帝晚年時曾說過,“五十多年八樁戰事,就徵緬這樁不算成功。

古代中國佔領雲南後,為什麼沒有繼續推進佔領印度洋出海口和肥沃的恆河平原?



然後是20世紀的日本陸軍,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損傷最慘重的戰役也是發生在企圖從緬甸推進到印度洋的過程中。

這就是英帕爾戰役。在這場戰爭前,日本已經佔領了緬甸,距離將兵鋒推進到印度只是一步之遙,此役中日軍由牟田口廉也中將統率,目標為奪取印度東北重鎮因帕爾。出征的90,000餘名士兵中,只有約10,000人生還,其中戰死32,000人,過半數的死者則是因為在敗退途中因飢餓或疾病而死。

古代中國佔領雲南後,為什麼沒有繼續推進佔領印度洋出海口和肥沃的恆河平原?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日軍將領完全沒有預料到當地叢林惡劣的地形,在2個月的時間裡,日軍無法利用汽車和牲畜運輸給養,用牛馬的結果是發現揹負的那點糧食,連供應牲畜都不夠,於是只能使用最能吃苦,揹負最多物資的動物-----人類。也就是日軍本身。


於是日軍們只有揹負著沉重的糧食和彈藥作戰,等到糧食和彈藥用完,他們的結局就註定了。

古代中國佔領雲南後,為什麼沒有繼續推進佔領印度洋出海口和肥沃的恆河平原?


和一般人想的不一樣,熱帶叢林其實非常不適合人類生存,由於樹木過於茂盛,所以叢林深處眼光基本落不到地面來,生長在地面的植物和小動物相對較少, 這樣無法為很多人提供給養。


另外,過於潮溼的環境也容易滋生蚊蟲。傳播的登革熱等疾病即使是今天也不可小看。


古代中國佔領雲南後,為什麼沒有繼續推進佔領印度洋出海口和肥沃的恆河平原?


最後, 東南亞雨季是中國人很難想象的,每年的5月至11月,多數東南亞國家進入雨季,天氣多變、海風強勁、暴雨頻發,當地全年90%的降雨量都會集中在雨季。而且,東南亞雨季的狂風暴雨經常會毫無預兆地出現,豔陽高照隨時都可能轉換成狂風暴雨,有時甚至會瓢潑大雨與豔陽高照同時出現。這種地形公認是無法作戰,也無法移動的。


大概能同時控制緬甸和印度的,只有君臨四海的大英帝國了吧,但那是因為他們面對的是技術層次相差了幾百年的對手,又有海軍提供運輸(英國從印度去佔領緬甸是靠海運提供後勤保證).


所以熱帶叢林,和西藏高原一樣,在古代基本都是軍事力量無法征服的存在。

落下m
2019-10-23

古代中國佔領雲南後,為什麼沒有繼續推進佔領印度洋出海口和肥沃的恆河平原?

我們今天的現代人看著中國地圖的時候,總會覺得雲南離印度洋的入海口很近,要是早早的打過去在那裡獲得一個入海口就好了。但這種想法可以說是比較幼稚的,因為即使是今天科技昌盛的時代,我們中國人想要去緬甸的海邊,都需要經過崇山峻嶺,走上數百公里的盤山公里才能抵達,就更不要提古代的交通極為不發達的時代了。

古代中國佔領雲南後,為什麼沒有繼續推進佔領印度洋出海口和肥沃的恆河平原?

在過去雲貴與緬甸交界的地區,是一片荒蠻之地,交通極為不便,這極大的限制了中國領土向南下擴張的意願。

從先秦時代,中華民族就開始不斷的向四周擴張自己的國家版圖,但是在擴張過程中卻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從先秦時代開始,中國的南部版圖到達了今天的雲貴地區之後,就沒有繼續向南擴張,直到抵達印度洋。古代中國佔領雲南後,為什麼沒有繼續推進佔領印度洋出海口和肥沃的恆河平原?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與雲貴地區的地形和環境是分不開的。在中國古代,雲貴地區被中原人稱之為“煙瘴之地”,認為那裡的空氣裡都有毒氣和病菌,根本不適合漢族人生存。古代中國佔領雲南後,為什麼沒有繼續推進佔領印度洋出海口和肥沃的恆河平原?

而且由於雲貴地區到處都是橫斷山脈,交通極為不便,想要從這裡打通前往印度洋的通道極為困難,歷史上唐玄奘去印度取經,為什麼要從新疆那邊走過去,就是因為從滇緬根本就沒有道路通往哪裡。連普通的行人都不能通行,那就更不要提大規模的軍隊了,如果強行派兵,搞不好這些軍隊就都要折在茫茫大山之中。

古代中國佔領雲南後,為什麼沒有繼續推進佔領印度洋出海口和肥沃的恆河平原?

所以當漢族軍隊打到雲貴地區之後,由於無法適應當地的氣候,往往都是因為非戰鬥減員而傷亡慘重,在加上交通問題,很難再繼續南下。古代中國佔領雲南後,為什麼沒有繼續推進佔領印度洋出海口和肥沃的恆河平原?

在中國歷史上大多數時期,中國政權對雲貴地區的統治,在大多數時候,中央並沒有對那裡實施直接統治,而是由基本上都是由當地的土司進行管理,中央則對這些土司進行管理,這也就是我們後來所說的羈縻制度。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在中國歷史上對於雲、貴、滇、緬地區的控制,實際上是比較薄弱的,而且當時這一片地區是一個窮地方,到處都是崇山峻嶺、交通不便,中原政權自然也就對這裡失去了開拓的興趣。

古代中國佔領雲南後,為什麼沒有繼續推進佔領印度洋出海口和肥沃的恆河平原?

歷史上滇緬地區國家對中國的臣服,使得中國政權對那裡也沒有多大興趣佔領那裡。

從秦朝開始,中國的國家版圖就已經拓展到了雲貴地區,但是由於當時的生產力以及交通等問題,就沒有再繼續南下。等到宋朝以後,趙匡胤在大渡河邊玉斧一揮,宋國以此為界,從此宋朝就停止了南下攻略。

古代中國佔領雲南後,為什麼沒有繼續推進佔領印度洋出海口和肥沃的恆河平原?

這種情況一直到了元朝,元朝軍隊打到滇緬之後,也因為氣候問題和交通無法再南下,最後兩邊達成妥協,緬甸、泰國等國家的君主向中原政權臣服,並接受中原政權的冊封成為藩屬國,年年朝貢,而同樣中原政權也承認這些國家對當地的統治。

古代中國佔領雲南後,為什麼沒有繼續推進佔領印度洋出海口和肥沃的恆河平原?

這樣的管理模式,從元朝開始,歷經明、清三個朝代,從那以後,中國政權就不再繼續南下攻略國家,這也是為什麼中國歷史上的南部版圖雖然有一些小改變,但是始終沒有較大變化的主要原因,這種情況一直到英國侵略東南亞之後才漸漸結束。古代中國佔領雲南後,為什麼沒有繼續推進佔領印度洋出海口和肥沃的恆河平原?

至於入海口?中國歷史上的政權都是大陸政權,他們連東海、南海都懶得開船,還會專門打個通道去印度洋上開船?別逗了!

在野武將
2019-10-02

這問題其實並不完全成立。

首先,元明雲南的範圍都比今天的雲南大很多。元代的雲南行省,繼承自大理國,雖然以大理為中心,但羈縻範圍很廣。基本上包括了今天緬甸、老撾的許多地區。至於究竟右多大,這也很難說,因為當時雲南行省並沒有非常明確的國界概念,基本上是對山外各種部落的羈縻。我們今天常見的各種元帝國的疆域圖,也只是一個大概:

古代中國佔領雲南後,為什麼沒有繼續推進佔領印度洋出海口和肥沃的恆河平原?

我們可以發現,沿海地區還有一些局部政權存在,以朝貢國的形式從屬於大元。這樣以來,孟加拉灣沿海的港口和內陸諸部不相統攝,有利於元朝維持自己對整個大西南的控制。分割沿海和內陸往往是帝國羈縻邊陲地區的一種手段。

明初基本繼承了元朝的體制,又有所發展。簡單說,明朝管理西南的三宣六慰理論上一路羈縻到沿海。下圖中的黃色區域,標記了明代政府機構理論上宣慰的範圍:

古代中國佔領雲南後,為什麼沒有繼續推進佔領印度洋出海口和肥沃的恆河平原?

因此,我們至少可以說,在明朝的鼎盛時期,其國家機器是一路延伸到孟加拉灣沿岸的。但是,這並不等於明朝能夠直接管理這些地區。譚其驤等的明代疆域圖做了一些調整,突出了明朝比較能控制的地區。

古代中國佔領雲南後,為什麼沒有繼續推進佔領印度洋出海口和肥沃的恆河平原?

但其實邊界在這裡沒有很明確的意義,明朝的影響力由近及遠逐漸遞減。既不能說統治了孟加拉灣沿岸,也不能說沿海就不是明朝的影響範圍了。因此,明朝人自己繪製的地圖,其實包括了今天緬甸的大部分地區。比如以下這幅1555年出版的《廣與圖》:

古代中國佔領雲南後,為什麼沒有繼續推進佔領印度洋出海口和肥沃的恆河平原?

真正使得明朝雲南行省向後收縮的,主要是兩個比較偶然的原因:一是緬甸的東籲王朝崛起,二是萬曆朝鮮征伐。如果只有前者,明朝還有足夠的財力軍力,遏止緬甸的擴張;但是在朝鮮投入大量兵力以後,明帝國不得不在其他戰線上節省開支。

但是,更重要的是這個過程中地緣政治的變化。在東籲王朝崛起之前,元明雲南行省是整個地區最強的政治勢力,其影響力可以說向恆河、孟加拉灣散射,沒有一定的邊界;但是當東籲王朝興起以後,東籲和明之間就需要右比較明確、可以共存的邊疆。因此,在經歷明緬戰爭之後,大家大體就以橫斷山脈南緣的山地為緩衝。很快明朝滅亡,三藩進入雲貴以後,雙方又有所拉鋸,逐漸形成今天的格局。

所以小結一下:中國佔據雲南以後,有沒有進一步向西南拓展自己的影響力呢?當然是有的,而且一開始就是這樣。

山中茅店
2019-04-04

古代中國佔領雲南後,不向印度洋方向和恆河平原推進,一個方面是地理因素和氣候因素。另一個方面就是我們傳統就認為自己處於四方之中,其他地方都是野蠻未開化之地,對他們的土地人口不感興趣。古代中國佔領雲南後,為什麼沒有繼續推進佔領印度洋出海口和肥沃的恆河平原?

先說說地理因素:雲南在我國西北邊陲,屬於雲貴高原地區,古代入雲南的話一般有以下幾條線路:一條是走四川過雅安走金沙江進入雲南,這是當年蒙古打南宋走的線路。一條是走重慶到宜賓入昭通經魯甸到雲南;一條是就從貴州畢節到咸寧經東川到昆明;還有就是經廣西到雲南。以上這幾條路可能就從廣西走還好走點,其他的幾條線路都比較難走。這就決定了軍隊補給線會有隱患。另外再說說從雲南到緬甸北面是高黎貢山南面是禪邦高原還有原始森林。穿過原始森林和翻越高黎貢山都不太好受。穿過緬甸北上後越過那加丘陵後就進入了印度恆河流域。這條路一路穿越雲貴高原、禪邦高原、原始森林、那加丘陵。地形複查,路線過長,即使今天走一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一般我們古代中原的勢力到雲南已經是到了頭了,再遠沒有能力往緬甸方向推進了。古代中國佔領雲南後,為什麼沒有繼續推進佔領印度洋出海口和肥沃的恆河平原?

再說說氣候因素:雲南的氣候,由於雲南地處低緯度地區,空氣乾燥,太陽光照充足,而且由於高原之地,氣溫會隨海拔的高低而升降,但總體來說氣候還是比較溫暖;而到了緬甸由於處於熱帶季風帶,天氣炎熱,全年幾乎都在三十度以上,遇到雨季那就是大雨磅礴,道路濘泥,難走的很,遇到旱季天氣悶熱,天天都在三十度以上。想象一下,從四季如春的雲南到一個炎熱悶潮的環境,對於行軍來說很不利,過原始森林還可能遇到瘴氣,水土不服是一個大難題。看看之前我國的南北戰爭,好多北方人到南方僅僅氣候有一些差異就已經水土不服受不了,更何況更南面的緬甸。因此這也是一個不能克服的一大因素。古代中國佔領雲南後,為什麼沒有繼續推進佔領印度洋出海口和肥沃的恆河平原?

最後還是因為我們歷代政權把自己的地盤看成是世界的中心,其他地方都是野蠻人居住的地,看看古代對北方遊牧民族稱為北狄,東面稱為東夷,南面稱為南越,西面稱為西戎。這些都是對周邊民族一些蔑稱。言外之意就是我們居住的才是最好的地方。隨著我們對周圍的開發版圖是越來越大,但是更遠的地方我們仍舊對其他不敢興趣。雲南在古代來看已經差不多算是化外之地了,中央對其控制已經比較弱了,而且古代基本都是當地土司部落首領為主。唐時的南詔,宋時的大理還都是當時地方政權,在控制雲南之後也基本算是羈縻之地,更不用說更遠的緬甸和恆河一帶了。人家要來朝貢還得問我們遠不遠接受他們的朝貢呢。古代中國佔領雲南後,為什麼沒有繼續推進佔領印度洋出海口和肥沃的恆河平原?

一卷青史
2019-03-31

如果單看地圖的話,這一戰略實行起來彷彿並不是很難。軍隊從雲南出發,進入緬甸北部,接著以緬甸北部作為跳板,直接進入印度東北部,在堅持一下,繼續往西推進,就可以佔領印度的恆河平原了,從地圖上看這段距離並不算太遠。

古代中國佔領雲南後,為什麼沒有繼續推進佔領印度洋出海口和肥沃的恆河平原?

(中、緬、印地圖)

二戰的時候,盟軍為了對中國軍隊補給,修建了史迪威公路,又叫滇緬公路。它從印度東北部邊境小鎮雷多出發至緬甸密支那後分成南北兩線,南線經緬甸八莫、南坎至中國畹町,北線經過緬甸甘拜地,通過中國猴橋口岸、經騰衝至龍陵,兩線最終都與滇緬公路相接。在槍林彈雨中,史迪威公路為中國抗日戰場運送了5萬多噸急需物資,被稱為"抗日生命線"。

古代中國佔領雲南後,為什麼沒有繼續推進佔領印度洋出海口和肥沃的恆河平原?

(二戰時的史迪威公路)

2007年,為了借中國發展勢頭,推動印度經濟落後地區發展,印度方面想要重修史迪威公路,以此連接中國東南和印度東北。這條公路全長1726公里。起於印度東北部的阿薩姆邦,穿越緬甸,終點為中國昆明。

古代中國佔領雲南後,為什麼沒有繼續推進佔領印度洋出海口和肥沃的恆河平原?

(印度重修的史迪威公路)

古代的西域古國龜茲(今天的新疆阿克蘇庫車縣地區),與敦煌市距離1500公里左右,與從昆明到印度東北部阿薩姆邦的距離大致相等。

古代中國佔領雲南後,為什麼沒有繼續推進佔領印度洋出海口和肥沃的恆河平原?但是,歷史上中原王朝可是從漢朝時就開始經營西域了,每逢王朝盛世,比如像漢唐時期,西域直接就是納入中央政府的管轄範圍了,中原的軍隊那是一撥一撥的去西域。相反是的,幾乎很少有涉及東南亞的足跡,更別說穿越緬甸去印度了。為什麼不去佔領肥沃的恆河平原呢?

事實上,宋朝以前,中原王朝的勢力基本沒有到達雲南。元朝滅了大理國後,才正式建立起對雲南的統治。但是山高皇帝遠,統治基本是靠土司制度維繫,這些土司一個個都是土皇帝。直到了清朝,實現改土歸流後,才徹底將雲南行省化,從此雲南成了一個正常的身份。

那為什麼一直以來,中原王朝都沒有大力開發西南呢。其實,對於進軍西南,最大的敵人不是當地人的抵抗,也不是輜重運輸,而是極度惡劣的環境,病毒細菌,以及各種動植物腐敗後釋放的有毒氣體,古代把這些統統成為“瘴氣”。

在古代,嶺南、閩越等地一直就是瘴氣最為嚴重的地方,人們可謂是談“瘴”色變。

例如,柳宗元因為諫佛骨表一是被貶到廣東潮州,他認為自己此去必死無疑,提前跟他侄子說“知爾遠有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不比於北方的乾燥寒冷,草木凋零。南方的溼熱、多雨、植被茂盛,非常有利於細菌的繁殖,特別是那種終年一潭死水的低窪地,更是細菌繁殖的天堂。在醫學知識嚴重匱乏的古代,這是一個比輜重糧草還要嚴重的問題。清緬戰爭時,清軍就因為很多士兵感染瘧疾,減員嚴重,統帥傅恆也染病致死。

1942年,杜聿明就是抱著相同的想法,他在地圖上找了一條最近的道路,帶領一萬五千遠征軍,企圖走直線穿過野人山回國。

古代中國佔領雲南後,為什麼沒有繼續推進佔領印度洋出海口和肥沃的恆河平原?

茂密的原始森林內,大樹遮蔽了陽光,這裡是螞蟥、蛇等野生動物的天下。至6月初,可怕的雨季來臨,肆虐的洪水使得士兵們遭受更多的煎熬。唯一走出野人山的女兵劉桂英在回憶中表示:這裡山吃人,水也吃人!

野人山的泥沼可不會跟人講客氣,即使是體力充沛的小夥子竭盡全力,一天下來也就可以走個四五千米,而且泥沼裡的螞蟥讓人不寒而慄,它們會在不經意之間附著於人的身上,吸食人身上的血。螞蟥可以使人的精神麻痺,有時候還會鑽進人的身體內,拽都拽不掉。這裡只有人和死人的區別,自殺成了一種常態,上吊的、跳崖的、開槍自殺的…

最開始進野人山時有1.5萬人,經過了114天,走出來的只有2000人。

所以,在古代,要想穿越緬甸進攻印度,無異於是天方夜譚!

蓉儿是妹纸
2019-03-29

怎麼不說古中國把全世界全佔著了。別指望古代中國人有現代人的眼光,他怎麼知道海洋對他們有什麼好處?

真的海洋貿易興起是明朝中期以後的事情。那時候茫茫的大海對人類來說都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那國會把海洋看的那麼重。
古代中國佔領雲南後,為什麼沒有繼續推進佔領印度洋出海口和肥沃的恆河平原?

我就是雲南人,而且還是白族。

雲南,大理國的時候,也曾經打到過現在的泰國。但是都沒有推進到印度洋和恆河平原。

你們走過那條路沒有,走過了,知道有多麼多麼難!
古代中國佔領雲南後,為什麼沒有繼續推進佔領印度洋出海口和肥沃的恆河平原?

當時的雲南,在中原人王朝的眼裡那隻不過是個偏遠的地區。

當時蒙古人收雲南也是為了攻進四川,從雲南打到四川相對容易的多,蜀道難難以上青天,確實是。

但天府之國的吸引力太大了,雲南只是沾了天府之國的光。

當年。日本人來打緬甸也是想從雲南打到四川,都是為了四川而已,不是為了雲南。
古代中國佔領雲南後,為什麼沒有繼續推進佔領印度洋出海口和肥沃的恆河平原?

雲南從明朝開始都是一個發配犯人的熱門好地方,賊配軍們的重點旅遊地區。

而且雲南,就從明朝以後,一直都是中央王朝的獎賞功臣用的。如雞肋,食之無味丟之可惜。不過,至少比越南強,連主動丟了也一點兒都不心疼。

想想看,中原王朝連雲南都看不上。怎麼看得上,這麼遠的印度,何況還不知道那有個平原。

從雲南到印度,全是原始大森林,高山峻嶺,當年遠征軍在過緬甸的野人山,就死了不少,成了遠征軍的惡夢,還別說是古中國連車也沒有!

看過《三國演義》和《三國志》,就明白,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時候都搞得都那麼造孽,雲南比起緬甸到印度還更適於人居的多!

就是現在,你們去旅遊看看,這地還是原生態!
古代中國佔領雲南後,為什麼沒有繼續推進佔領印度洋出海口和肥沃的恆河平原?

要講打,中原王朝打到印度也沒啥問題

當年南明的李定國,敗到緬甸。

而就李這些殘兵敗將,把十五萬人,人數是南明的十倍以上,還有戰象一千多,槍炮林立,橫陳二十多裡的緬兵,打的大敗,屍橫遍野。緬兵被殺一萬多,連緬軍將牙稞也被殺,而李軍因為戰敗,沒有任何重武器,只有長刀長槍之類,近三分之一的士兵只有一條棍棒。

說句不好聽的話,南亞人的戰鬥力真的不行。不管是從古代到現代,真的不行。所謂印度,也就是這二百年英國把十多個小國捏在一起的才有的,印度一直被那個族滅,被這個人種佔的,現代也稱印度為人種博物館,印度人的戰鬥力也就這樣!

所以,不是古中國對印度沒戰鬥優勢,而且中原王朝對蠻荒之地毫無興趣。
古代中國佔領雲南後,為什麼沒有繼續推進佔領印度洋出海口和肥沃的恆河平原?

想想看,明朝對越南的紅河平原,湄公河平原,都沒什麼興趣,直接丟了。還跑這麼遠去打印度的佔恆河平原,是不是恆河屍水喝多了!

後來的清朝來自於北方,他只對北方感興趣,南方的更沒興趣,尤其是西南以外的南亞,熱而溼,想想看這對於北方來的民族,那是怎樣一個惡夢?

解放後,確實,看到那條線可以直通到太平洋。但是有國際法,有聯會國。總不能去搶佔吧!所以就派了第五縱隊,讓他們去搶佔地盤,打通雲南到印度洋的陸上通道,可第五縱隊們,在緬北除了除了販毒,搶地盤,互相攻伐,屁用沒有!但禍害起中國人來反而是個熟手,絕不手軟!
古代中國佔領雲南後,為什麼沒有繼續推進佔領印度洋出海口和肥沃的恆河平原?

姐總結一下

看歷史一定要有歷史唯物主義思想,不要指望,古人和我們現在一樣,知道出海口有多重要。當然,有了這條出海口,雲南和整個西南簡直是,前途不可估量。但我們不能去苛求自己的祖先,自己的前途要自己去創造!

古代中國佔領雲南後,為什麼沒有繼續推進佔領印度洋出海口和肥沃的恆河平原?

原創不易,看過了的先點個贊,並關個注,先謝謝!

九富盛
2019-02-03

這個問題有多重原因造成!

古代中國佔領雲南後,為什麼沒有繼續推進佔領印度洋出海口和肥沃的恆河平原?

1.不構成戰略威脅

我們從古代各個朝代來看,中國都可以說是打遍天下無敵手!所以後來稱為中國!只要周邊國家沒有能對自己統治造成威脅的對手!中國就不怎麼再打了!

古代中國佔領雲南後,為什麼沒有繼續推進佔領印度洋出海口和肥沃的恆河平原?

2.必須相對要適合當時的人類生存!

我們再來看看古代地圖就知道!我國打的地方都是有肥沃土地的地方!比如漢朝國土,就明顯有河西走廊的狹長地帶!因為古代是農業社會,只要你這裡能種莊稼,適合人居住!就會有爭奪戰爭!

古代中國佔領雲南後,為什麼沒有繼續推進佔領印度洋出海口和肥沃的恆河平原?

3.不屑於去佔領

為什麼說不屑於去佔領呢?比如像終年積雪,又或者沙漠,又或者熱帶雨林!完後派兵或使者過去一看,這裡太荒涼,太落後!根本沒有佔領的必要性!因為不適合發展!

古代中國佔領雲南後,為什麼沒有繼續推進佔領印度洋出海口和肥沃的恆河平原?

4信仰不同或者信仰崇拜

我們來看信仰差異化太大的,我們中國跑過去一看,行,你這裡不好,我們讓你慢慢發展!你們只要稱臣納貢就好!還有就是信仰相同!比如我國古代很多也是以佛教為國教的國家,佛教又是從印度而來,所以發生的戰爭就少!

古代中國佔領雲南後,為什麼沒有繼續推進佔領印度洋出海口和肥沃的恆河平原?

5交通不便,不適合遠征

古代科技沒現在這麼發達!出師遠征沒那麼容易!如果戰線拉的太長,並且運輸,翻山越嶺的太困難!這要消耗太大的代價!其次古代都是慢慢擴大,沒有戰略支點,又沒有那麼大財力支持,並且路途艱險,根本划不來去遠征!

古代中國佔領雲南後,為什麼沒有繼續推進佔領印度洋出海口和肥沃的恆河平原?

6融合共進,共同發展

在近代或者說唐朝以後,世界人口增加很多!中國的版圖也是不斷擴大!同時世界上也崛起了很多大國!大家發展只要你不來打我!我們就井水不犯河水彼此共榮!

謝謝觀賞,請看下集!

电视剧里看历史
2019-04-02

誠邀,如題。為什麼中原王朝佔領雲南後卻不繼續推進,吞併恆河平原,小編以為原因可以這樣理解。

古代中國佔領雲南後,為什麼沒有繼續推進佔領印度洋出海口和肥沃的恆河平原?
古代的中國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當中原王朝強盛的時候,四方來朝中原的版圖極為遼闊,然而當中原王朝衰弱之時,四方屬國就會紛紛叛離,中原王朝的版圖基本上也只剩下中國本土。這是歷代中國實行羈糜控制制度的弊端,也是中原王朝君主對於四方邊界不重視的惡果。

實際上這也是為何中國不如侵略印度的原因

的確,印度古代雖然也是文化古國,但是印度統一的時間太少,印度歷史上數得著的統一大國也只有孔雀王朝,德里蘇丹國,莫臥爾帝國少數幾個,其餘都是小國林立。所以在同等時期,中國是完全可以吃得下印度的。但是有一個問題就會擺在中原君主的面前。
古代中國佔領雲南後,為什麼沒有繼續推進佔領印度洋出海口和肥沃的恆河平原?

值得嗎?

古代中國重農抑商,出海口並不重要,佔領印度還得不斷從西藏內地增兵,不但有喜馬拉雅天塹阻擋,後勤工作也很困難,是以一般的君主對開疆拓土興趣不大,能夠守成就最好了。這也是為何古代中國不去侵略印度的原因。
古代中國佔領雲南後,為什麼沒有繼續推進佔領印度洋出海口和肥沃的恆河平原?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