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身邊很多人一輩子的積蓄都被各種網絡理財平臺騙光了,他們這是什麼心態?為什麼會這樣?

10 個回答
喻派职言
2019-05-13

就兩個字:貪婪!

除了這個還能用什麼解釋呢?

因為貪婪,人就容易不清醒,腦子就會不夠用,很容易被煽動和忽悠,而這,恰好被一些金融騙子掌握了這種心理。

反正中國人多嘛,你不信,自然有人信。

還記得前些日子,我偶然聽到一個投資人對老闆說:

“中國人傻子多,韭菜割了一茬,也不用擔心,過不了多久,新韭菜又會長出來。”

說實話,當時我聽了這話感覺挺鄙視這個人的。

是的,你確實有幾個臭錢,可以趾高氣昂、居高臨下,但作為投資人,你怎麼能這麼看中國人呢?

但細一琢磨,似乎在某些方面又被言中了。

貪婪的故事總是一再重演,但很多套路似乎並沒有什麼新鮮的:

先許之於高回報,並且開始讓一些人嚐到甜頭,慢慢的再吸引後來者入場。資深玩家賺夠了先解套,然後跑路,來不及跑的,就死翹翹,錢也還不給投資人了。

本來預備做一場黃金美夢,其實不過是黃粱美夢,醒來時才發現一場空。

說到底,這些大大小小的理財平臺,大多是龐氏騙局而已。

無論它包裝的多麼美妙,多麼高大山,你信了,就入局了。

為什麼韭菜會一茬一茬割不完呢?當然有深層社會原因,今天咱不談這個,就是從韭菜本身來說,普遍缺乏兩樣東西:

一、缺乏常識。

知識是個好東西,當你不瞭解一門知識的時候,你只有採取兩種態度,要麼嗤之以鼻(有的叫無知者無畏),要麼盲信,這兩種態度都是有害的。

在龐氏騙局中,無知者無畏倒也罷了,他不參與,雖然賺不了錢,但也不會損失什麼。

最要命的是一知半解,自認為聰明和專業,大呼“兒得了,兒得了”,這種人往往會成為韭菜。

二、缺乏邏輯。

分不清特殊和一般,把極端的個案當成普遍現象。

不能用邏輯方法找到騙子的漏洞,識別不出騙子的伎倆。

相信眼見為實。其實眼見不一定為實,他看到的往往都是假象,而且是騙子故意讓他看到的。

很容易陷入從眾心理,對套路完全無知到令人髮指的地步。

歸根結底,就是缺乏獨立思考能力,說明我們這方面的教育真的很欠缺!難怪一直交智商稅,這是有原因的。

喻派職言,15年人力管理經驗的職業導師。
智聯招聘HR公會、linkdin(領英)、《CHO首席人才官》(雜誌書)、三茅人力資源網、第一資源等多家媒體專欄作者,文章曾被300多家公眾號轉載,曾在傳統報刊媒體上發表文章數十篇,出版有《績效管理頂層設計》、《互聯網+人力資源管理新模式》等書。
头顶有蓝天123
2019-11-11

我現在也在坑裡,有時候心情灰暗,還下著冰雨。

我投p2P是做了一些功課,我是個掙小錢的人,我只想跑贏cpⅠ,我是想著停下我目前的工作開始我想做的事,可這一切一下子沒了,沒了。

我看了p2p起源於美國,P2p在美國沒有出事。而我投的p2p,有三證,有銀行存管。而且我也接受有虧損,所以我一個項目一個項目看,一個項目一個項目的分開投。

在溫州這個平臺,是看到這個公司有新三板,而且省裡的某個大人物來到溫州視察首站是他們公司。

投理財範是因為平臺在京城,平臺股東有上市公司,有兩個風投,平臺的老闆是北大畢業的,是律師出身。

溫州的這個平臺雖然各個繞,繞來繞去,現在是在回款。

而京城的理財範呢?不回款不公告客服電話打不通在線客服永遠是等,平臺也沒雷,而更為恐怖的是平臺沒有錢給我們出借人,還反而請了許多許多文字打手在各個群裡謾罵出借人,我是出借人,我只是在問了一個又一個又一個許多個問題沒有得到答案時說報警,平臺的文字打手像魔獸一樣撕咬我。在那一刻,心情低落到了冷點,而平臺的文字殺手還步步緊逼,我報了北京的11o,後來轉到居住地,在見到警察時,我淚雨盤陀。

我很迷茫,因為一下子回到了N年前,我站在溫州的街上,我一無所有。

以前,一無所有,還有願望。還有藍藍的天,還有一揮手就八千里的雲和月。

現在,一無所有,父母正在老去,而自己,還面臨身體心理上的變化,還有從來就沒有開始的開始。。。


感覺身邊很多人一輩子的積蓄都被各種網絡理財平臺騙光了,他們這是什麼心態?為什麼會這樣?
e巴掌说事
2019-09-24

說起網上理財平臺,很多人都是一把血淚史。

當年我差點也投了10萬“E租寶”,幸虧我當時沒錢。

網上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土豪死於信託,中產死於股市,屌絲死於P2P。P2P就是網上理財平臺。

感覺身邊很多人一輩子的積蓄都被各種網絡理財平臺騙光了,他們這是什麼心態?為什麼會這樣?

他們為什麼選擇網上理財平臺?

  1. 選擇理財平臺的要麼是城市白領要麼就是農村進城務工人員,這兩類都是易於接受新生事物的,對生活有著更高的物質要求,他們的眼光更長遠,膽子更大,他們希望把自己的閒錢變得更值錢,不願意像老一輩一樣,把錢存在銀行裡。

  2. 幾千萬的信託買不起,上百萬的股市也買不起,P2P只需要幾千塊就可以投,年利率比銀行高了四五倍,當然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了。

感覺身邊很多人一輩子的積蓄都被各種網絡理財平臺騙光了,他們這是什麼心態?為什麼會這樣?

為什麼很多人的錢會被騙?

因為網上理財平臺是個新生事物,任何一個新生事物都會有一個野蠻發展的過程,這個過程中就會有人賺的盆滿缽滿,有的人就會虧的傾家蕩產。

像剛才說的,買理財平臺的人群都是膽子較大的人,但是一方面這個東西是個新東西,另一方面大多數人並不知道該如何去辨別一個平臺的好壞,他們只看哪個平臺給的利息高就去投哪個平臺。

再加上開理財平臺的都是一些人精,老話說得好,買的不如賣的精,真想騙你分分鐘的事兒,最出名的就是“E租寶”,一個上央視的平臺,讓我們普通老百姓怎麼能不去相信呢?我當年差點就投10萬進去了。

膽大是他們投錢的原因,盲目是他們虧錢原因。

财智成功
2019-03-31

財智成功在思考,那些爆雷的P2P和民間借貸們,是不是為蒸發部分貨幣做出貢獻。


眾所周知,在過去的三十年間,貨幣增速遠遠超出了經濟增速,國民工資上漲的同時,物價在以更為激進的速度上漲,尤以房價為最。


面對動輒超過8%甚至10%的真實通貨膨脹率,每個人心中都有著恐慌,眼睜睜看著存款一天天縮水,地球人希望財富保值增值的願望是極其強烈的。


股市存在的意義就是融資,而不是分紅,因此成為韭菜地,財富效應有限,多數人進去之後都會減肥,鱷魚進去壁虎出來,超人進去,內褲出來。能容納天量資金的,放眼全國,就只剩下房地產了,於是資金紛紛進入房地產,打造出了超過二十年的房地產黃金時代,也使得房價一路飛漲,壽與天齊。


手裡資金多,膽子大的人炒房發了大財,更多的家庭如今連首付都拿不出來,即便是掏空六個錢包。但是不管是已經發財的還是希望發財的,都看到了貨幣貶值的威力,擔心昨天的存款還能買個鴕鳥蛋,過兩天就只能買個鵪鶉蛋了。於是,當收益遠超銀行存款利率,通過網絡投資又非常便利的網絡理財平臺紛紛湧現時,大家都沉不住氣了。

感覺身邊很多人一輩子的積蓄都被各種網絡理財平臺騙光了,他們這是什麼心態?為什麼會這樣?

餘額寶開啟了國民互聯網理財的歷史,早期時收益率甚至高達7%,如今則隨著央行降準下跌到了2.6%左右,對大額資金來說已經失去了吸引力。各種互聯網理財平臺動輒8%甚至10%以上的年化收益率,顯然更加符合國民對於收益的需求,也只有這種利率才有可能跑贏通貨膨脹。


互聯網理財平臺也都很會包裝自己,上市公司背景,國資背景,銀行背景,土豪背景等等,個個包裝的花團錦簇。最為關鍵的是,這些平臺出事之前都是正規註冊的公司,拿著各種牌照,甚至還有各種光環加身。


一方面是投資者的恐慌與貪婪,一方面是有意的欺騙,還有寬鬆的監管,當龐大的資金出借給信用差的人和企業,當老賴們越來越多,壞賬不可避免形成並加劇,加上資金被挪用,被以高薪消耗,被用於奢侈性消費,平臺的倒閉就成為必然。


步子邁的太大,就容易扯到什麼東西。規則沒設立好,騙子和壞人就會得利。投資前是金融創新,出事後就是非法集資,這樣是無論如何說不過去的。


已經跑路的P2P平臺涉及資金上萬億,如果這些資金合理利用,不僅僅能夠給投資者帶來不低於6%的回報,還能給幫助國內數百萬民營企業。可惜,都浪費了。除了能夠讓銀行顯得更光亮安全一些,對於社會完全沒有任何正面幫助。


不要教育投資者理性,如果管理到位,規則嚴格有效,讓壞人無所遁形,讓賴賬者乖乖還錢沒,消費者閉著眼睛也能放心投資。騙子橫行並且獲利豐厚的市場,只能說明金融市場還處於非常落後的階段,還需努力完善,管理者需要不間斷學習提高才行。


消費者把全部積蓄拿出來投資各種平臺,無非是今年這些錢能買10斤雞蛋,再過三十年還能買10斤雞蛋,這樣的想法有錯嗎?

感覺身邊很多人一輩子的積蓄都被各種網絡理財平臺騙光了,他們這是什麼心態?為什麼會這樣?

妖艳的小妮子
2019-01-31

作為一個受害者我來回答你。

2017年接觸到了斐訊產品,進而也接觸了連壁金融理財平臺。當時只是因為反路由器的錢才下載的聯壁app,後來慢慢看到收益決定了解一下。接下來看到的就是,2017年的誠信企業,反正一大堆榮譽,2018年還贊助馬拉松,又有斐訊這個國資委投資的公司做擔保,上吧。後來的6月19突然爆雷,信息也都暴露出來了。這個運行了6年的理財平臺居然沒有資質,更好笑的事2017年就有人舉報聯壁平臺,居然沒人受理。現在爆雷了,立馬就非法集資了。相關的華夏萬家金融堅持了幾個月,也雷了,有錢的時候,不管,沒錢了立馬就給立案了。相對於我來說,只是想拿點錢掙點息,沒想到本金都沒了。事實告訴我,什麼都有可能是假的,出了事,也只能自己扛。

王可期
2019-09-27

這個事情,最近正在發生,不是很多人,是很多很多人,非常多的人。包括我!!

網絡理財平臺的興起,是四五年前的事兒,那個時候,所有的媒體和相關部門都是力挺網絡理財的,因為這是小微企業的有益補充。很多小微企業,因為資質不夠,不能向銀行申請到貸款。於是有了網絡理財平臺的出現,出借人將閒散資金通過平臺借給小微企業和個人,收取比銀行高得多的利息。平臺的功能是負責撮合的。它本身只是一箇中介機構。

但是,在發展過程之中,很多網絡理財平臺通過各種手段,做假標。在明面上錢是借給相關企業和個人了,但是實際上錢流到平臺實際控制人手上了。平臺控制人將這些錢拿去投資房地產或者炒股以及其它行當。當他的投資出現虧空時,他還不起平臺出借人的錢了。這就導致平臺週轉不過來,宣佈倒閉。還有一種,標可能是真實的,但是借款人還不起錢了,這也導致平臺流動性缺乏,最後倒閉。

自六月份以來,很多平臺紛紛倒閉,涉及到萬億資產和上千萬家庭。這絕對不是一件小事。很多人走在維權的路上,舉步維艱。也有人選擇極端的手段,產生極端的行為。這都對社會的穩定、人民的幸福造成負面作用。

我建議相關部門應該最高度的重視這件事,必須以保護人民的利益,維護社會的穩定為第一要務,給那些惡意跑路的平臺法人和股東,給那些借錢不還的老賴以最嚴厲的懲罰,保證出借人的本金能夠收回。這樣才能平息民怨、維護社會的安定團結。

波士财经
2019-01-11

很多人一輩子的積蓄都被各種網絡理財平臺騙光,是這個特定歷史階段的特殊經歷。

在經濟大跨越發展的同時,投機的衍生,以及道德的滑坡也是相依相生。

一方面有大量能幹的人獲得了財富的成功,另一方面也有一部分不法分子,在投機與欺騙中,獲得了不少非法財富。許多人都有著一夜暴富的思維,這種思維充滿著賭性與投機性,而一些網絡理財平臺正是基於賭性與投機性走上不歸路,它們同時令許多投資者血本無歸。這就是題中所述現象發生的內因。

再從外部因素看。

在最近20年,國內GDP增長了10倍,但貨幣卻增長了17倍。實際上發行的貨幣,是遠遠超過經濟實際增長需求的貨幣。簡單地說,就是貨幣超發很嚴重。貨幣超發的情況下,能夠容納貨幣的資金池其實很有限,除了房地產,就是股市。但房地產價格在過去20年也增長了20倍,這樣非常多的普通百姓,其實是買不起房子的,一套房子動輒數百萬、上千萬,普通上班族一年十來萬工資,除去開銷,剩下三五萬就很了不起了,買不起房子很正常。而股市,在過去10多年,指數幾乎是原地踏步,因為制度上的缺陷,得不到投資者的信任。老百姓沒辦法從股市投資中,實現財富的增長。

這樣,有大量的社會資金,變成閒置資金在遊蕩。

但這些社會閒置資金,也要尋找保值增值的渠道啊,要尋找較高的回報項目!簡單說,誰也不嫌棄錢多是吧,要找到合適的投資渠道很難。銀行存款利息太低,房地產門檻太高,投資股市收益不穩定。這時候,網絡理財橫空出世。

網絡理財以其高回報的特點,讓無數民眾趨之若鶩。

高息誘惑是網絡詐騙平臺最基礎的招數。在 “跑路”的平臺中,大多標示超過25%高收益。高利率的誘惑之下,一些投資者失去了抵抗力,投機心理陡增。再加上僥倖心理,導致他們頻繁“踩雷”。但經濟學有一個基本概念,那就是高收益必然是高風險。網絡理財沒有那麼厲害,什麼樣的項目,能夠常年保持10%以上的投資回報?沒有!

但對於大多數普通百姓來說,他們對基本的經濟學常識,都是不懂得。受到高息誘惑,他們當然願意將錢放在網絡理財項目上,有一小部分人,在平臺發展前期,確實得到了很大的回報,然後更多的人蜂擁而入,將自己的養老錢、保命錢以及所有的儲蓄都放在網絡理財平臺上。但伴隨時間進展,網絡理財是沒有辦法提供那麼高的回報,最終只能跑路了事。

避免上當的最終要領就是不要過於貪婪。

網貸精選評價,網絡理財騙術雖然很拙劣,但投資者僥倖心理太重,對一些平臺的基本信息都不去核對,這是造成他們“踩雷”的主要原因。成功的投資者首先要樹立正確投資理念。

其次,國家要加大對資本金融市場的整治,不但要加大對非法網絡理財的打擊,更要建設一個健康的資本金融市場,比如A股,要將之發展成投資者與融資者共享發展紅利的優秀資本平臺,這樣投資者就有信心進入股市,而大量的實體企業,也能得到資本市場的支撐發展壯大,最終形成良性循環。

六安州君子
2019-01-12

老夫從未被騙過!1.做什麼生意才能支付那麼高的利息:販毒嗎?違法,50克可判死刑;其它什麼渠道,我想不到。

2.這麼好的事情,為何能落到我頭上,發起者的親戚朋友呢?

3.那些虛擬平臺用什麼做保證呢?保險公司設立都有監管機關批准設立的一系列程序、制度,在指定金融機構存入總準備金,每筆業務都提取責任準備金。而這些平臺是否在那裡存入準備金?受誰監管?資金流向如何?推介的項目真的很假:種樹、現代農業?能有那麼高收益率?我們都從農村出來不久,基本常識都忘記了?畝產萬斤糧,樹木年長十丈!傻B們:貪婪的本性迷失了心靈,可悲可憐!

区块链应用APP
2019-03-08

感覺身邊很多人一輩子的積蓄都被各種網絡理財平臺騙光了,他們這是什麼心態?為什麼會這樣?

感覺身邊很多人一輩子的積蓄都被各種網絡理財平臺騙光了,他們這是什麼心態?為什麼會這樣?

誰都不想自己的血汗錢被騙光,這樣的事情頻繁發生,必定有很多因素在裡面。感覺身邊很多人一輩子的積蓄都被各種網絡理財平臺騙光了,他們這是什麼心態?為什麼會這樣?

最為在金融領域從業5年的我看來,有幾個因素導致這樣的現象發生。

  • 第一:國民綜合經濟輸入提升的因素

想一想,理財這個詞彙應該出現的時間並不太長,在70、80年代可能根本沒有這個詞,甚至,我們都不會去想這個事,因為溫飽還未解決,人們大多並不富裕,進10年中國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互聯網時代的興起,很多家庭都過上了小康的生活質量,那面面對著辛苦掙來的血汗錢,他們更知道來之不易,想把積攢點錢利用起來,所以會去理財。但是,畢竟不懂的如何理財,也不懂的辨別真假,只是追求一些高收益,所以會導致最後錢被騙光。

  • 第二:新興事物的受眾面廣

跟風是一種我們很常見的行為,因為藉助互聯網,所以傳播速度快,導致接受的人群比例過多,所以大多數人可能更多的是跟隨來理財,而不是真正瞭解理財項目來進行合理理財,一下子琳琅滿目的理財產品層出不窮,讓我們無法甄別。最後,可能導致被騙。

  • 第三:監管的不完善

這個我覺得是最主要的因素,因為我們大部分人還是相信法律的,從而看著理財公司如此規模龐大的在央視打廣告,又有營業執照,就意味這些是正規的公司,不會有問題,反而不是這個樣子,監管是需要人力物力來完善的,所以肯定沒有互聯網項目的變化快,而且出臺一個法律法規是需要打磨的,這個時間差剛好是漏洞期,很多理財公司打著擦邊球就大肆的擴張和集資,最後,監管健全導致被查封,從而我們的錢沒有了。

  • 第四:不懂合理分配資產

之所以很多人被騙了之後,傾家蕩產甚至自殺,是因為不知道合理的分配自己的資產,多少來生活零用,多少來保本投資,多少來備用急需,多少來高額回報,這個是需要學習和掌控的,沒有分配清楚,全盤投資,必然風險就高,最後......可想而知

  • 第五:國內投資渠道少且門檻較高

還有一個因素就是國內可投資渠道較少,在之前房子是大多數人唯一的投資渠道,所以互聯網產品興起剛好滿足了大多數人的需求,門檻低,較靈活。感覺身邊很多人一輩子的積蓄都被各種網絡理財平臺騙光了,他們這是什麼心態?為什麼會這樣?

現在國家監管陸續出臺,相對這樣的事情已經減少,不過還是存在,那麼怎樣避免呢?

1.收益不要追高,控制在5·10%是相對穩健的,一般8%是比較合理的收益,當然是年化收益率。

2.合理分配投資比例,一般如果投資相對穩健的產品,根據家庭標準普爾指數來說,拿出30%的閒餘資金來進行投資是比較合理的,一定不要全部投入。

3.認清理財產品本質,是銀行自行的定期存款業務,還是銀行待發行的保險理財產品,還是第三方機構的基金,還是股票,信託等,然後,搞清楚項目標的的真實性,如果是小投資最好是變現靈活,規模不大的小項目,這樣更安全,很多人看項目大覺得安全,那不一定,如果真是那麼大的項目,難道還需要你這點小資金來進行投資嗎?換句話說,真實大的好的項目,根本就輪不到我們普通老闆姓手中,所以要認清事實。

好了,就分析這些吧,我覺得任何事物發展都是有過程的,在最初一定會有各種預想不到的災難,但是,一定會朝著越來越好,越來越完善的趨勢來走的,相信一定會有更好的投資環境。

感謝多多關注

你有踩過”雷“,嗎?

益腾之家
2019-03-25

簡單來說就是不懂投資而盲目去投資所導致的必然結果

一,從哪裡知道的這些網絡理財平臺?

廣告?業務員?聽說身邊人賺錢了?

二,這些網絡理財平臺是什麼樣的資質?有沒有存管?是否透明?

很多投資人可能一問三不知

三,這些網絡理財平臺是什麼性質的企業?

《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將 P2P網絡貸款法律性質被界定為民間借貸,P2P平臺被定性為信息中介性質,P2P只是一箇中介,而非信用中介.

四,你投資的錢借給了誰?對方是什麼資質?用來幹什麼?利率是多少?

借給了誰?我想平時大家到處都可以看到他們打的廣告:缺錢找朋友?NONONO,快來XXX,5分鐘到賬,利率低至XXX。哪部分群體最容易看到他們打的廣告?他們是什麼資質?

不可否認,其中也有一部人是用來做生意,畢竟他們的線下業務員挨著小門店推銷

利率是多少?借款人最終是以年化率高至30%-60%的綜合成本借來的錢,上班族暫且不說,就是生意人拿著這麼高利率借來的錢做什麼生意能賺回來?

可能又有人會說,明知那麼高的利率為什麼還要借?這就是另一個套路了,很少有平臺會告訴客戶真實年化率是多少,都是說日息,月費率。目前我只看到京東金融裡邊把實際年化率給標了出來

打個比方:直接給客戶說我借給你1萬塊錢,年化率60%,一年後你還給1萬6,我想大多數人肯定是拒絕的

如果換一種說法呢:我借給你1萬塊錢,月利率3%,您只要等額本息分12期還清,每個月歸還1130就可以,這樣是不是有些人就會接受了呢?啥?接受不了,那月利率1.5%總可以接受了吧?每個月只需還款983即可,很多人可能簡單一算,哇,才1分多利息。。。感覺身邊很多人一輩子的積蓄都被各種網絡理財平臺騙光了,他們這是什麼心態?為什麼會這樣?

而實際情況呢?第二種說法和第一種說法的年化率是一樣的.即使是降低到他們所謂的1.5%的月費率,年化率也達到了30%以上。

精通數字遊戲的畢竟是少數,很多人都是被表面利率所誘騙。

當然了,給投資人所標的年化率可是實打實的。。。。。

而借款人拿著這筆錢只會越借越窮,從而逾期,更有甚者借東牆補西牆,債務越累越高。最終的結局可能就是借款人,投資人,平臺三輸的局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