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是商朝才出現的,那麼商朝之前的歷史人物名字是如何記錄下來的?

比如,堯、舜、禹的名字?甲骨文是商朝才出現的,那麼商朝之前的歷史人物名字是如何記錄下來的?
10 個回答
國病
2019-01-30

把漢字說成商代才出現是嚴重違背常識的。

漢字發明超過六千年,甚至七千年,但造字是一個一直持續的過程。誤以為商代才有甲骨文,那只是因為大規模發掘出甲骨文是在商代遺址裡。有一種觀點認為沒有地下考古發現就算不存在。這是邏輯癌的奇葩思維,因為沒發現只是難以證明存在,但同時也證明不了不存在。就算實證主義也應該是這麼一個不確定的狀態。但是從邏輯上看,很早就有漢字的可能性是毋庸置疑的,包括青銅器其實也是。

漢字為何會很早就有,其實這是有很多證據的可說道說道的。

第一、商代甲骨文已經是一種成熟文字了。今天漢字有的特點象形、會意、形聲特點統統都有。

第二、甲骨文裡所蘊含的歷史文化信息遠遠超過了那個時代。比如大禹和古希臘冥神手中的兩股叉丩出現在大量文字裡,後字、司字上半部分就是。這個符號如果不是很早就有,後世又如何知道呢?夏代就是以後為尊啊。更有趣的臺灣原住民阿里山鄒族保留有一個甲骨文後字作為族徽。而且也是與商代甲骨文一致的成熟字體。臺灣原住民基因O1,就是夏后氏基因。他們只有這一個文字符號嗎?我不相信,如果展開調查可能會有驚人發現。

甲骨文是商朝才出現的,那麼商朝之前的歷史人物名字是如何記錄下來的?

除了大禹時代,通過破譯發現,大量甲骨文裡透露的文化內涵已經到了神話傳說裡的七仙女時代,實際就是伏羲時代。比如九字是魚鉤,魚鉤文化是什麼我們甚至都不知道。歷史上也沒有特別提及。因為在歷史上就已經很久遠了。只是藏在深層文化裡。所以紋飾大量都是鉤子圖形,屋頂也是翹起飛簷。

第三、在良渚玉璧的鳥符上發現了漢字四。而且四的本意就是在四方形祭祀臺上祭祀八芒星太陽。所以外面是四方形祭祀臺,裡面是一個八字。而鳥符的階梯臺階就是逐級不斷壘高的由大到小的四方形祭祀臺。正是最早金字塔的形制。光滑斜面反而不是最早的。

甲骨文是商朝才出現的,那麼商朝之前的歷史人物名字是如何記錄下來的?

佛教術語阿彌陀佛也是這個意思,佛為四,米為太陽,陀為馱。鮮卑拓跋也是馱八的意思,就是這個漢字四。中心是鳥,那是因為古人認為太陽是被鳥馱著運行。可見這個思路的漢字四是很久遠的,你甚至不知道為何不同地區會有一致的思維。當然我是知道為什麼的,也可以確定就是源自中國。

更有趣的是甲骨文裡的四不是這個,而是四條橫線。難道良渚比商代晚嗎?這可能嗎?

甲骨文是商朝才出現的,那麼商朝之前的歷史人物名字是如何記錄下來的?

其實這是堯舜爭鬥造成的,商代是內陸支堯系,自然不會用你舜系的核心文化,到了周代則是倡導和解。所以周代金文也有使用了這個四。中國建築會有天壇那種分層的格式,實際源頭就是這個。不同的是,天壇是同心圓,而非同心方。因為天壇的建造者屬於堯系。西南也發現了四方形祭祀臺,因為西南百濮屬於舜系,是大鯀體系被髮配到四川那部分的遺留。中國建築裡就有這種臺階式的隔牆,歐洲也有。可見這個字的歷史之久遠。

第四、西南的納西有東巴文,彝族裡遺留有一些文字符號。東巴文其實一聽就知道是源自哪個方向的。而納西正是以百濮為基礎後來又融入了羌系的結果。彝族也是百濮為基礎融入了羌系、泰族等等。西南這些文字符號有傳承因素,也有因為存在文字傳統在遺失後而後造的情況。但至少說明文字可以追溯到還在長江中下游的時代。

第五、在安徽凌家灘出土的器物在蘇美爾女神手裡也有。而這個符號就是甲骨文的字。瞭解、知了,很像是開啟智慧解決問題的鑰匙。

甲骨文是商朝才出現的,那麼商朝之前的歷史人物名字是如何記錄下來的?

甲骨文是商朝才出現的,那麼商朝之前的歷史人物名字是如何記錄下來的?




第六、古埃及神像手上通常會拿著一個甲骨文的子字。這個字的特點更符合漢字屬性。與古埃及其他象形符號反而有違和感。

甲骨文是商朝才出現的,那麼商朝之前的歷史人物名字是如何記錄下來的?

甲骨文產生很久遠,之所以沒有大量遺留在古遺址裡,可能因為遺址裡只是有一類東西會被遺留。像青銅器這樣的物品是跟著人遷移的。商代祭祀時採用甲骨記錄才有遺留。可以保留很久的玉器又因為有專門的紋飾,所以就很難出現文字了。如果我們是石頭建築,那一定會遺留更多下來。

无笔史官
2019-03-09

甲骨文,是中國的一種古老文字,又稱“契文”、“甲骨卜辭”、殷墟文字或“龜甲獸骨文”。是漢字的早期形式,是現存中國王朝時期最古老的一種成熟文字,甲骨文因鐫刻、書寫於龜甲與獸骨上而得名,為殷商流傳之書跡;內容為記載盤庚遷殷至紂王間二百七十年之卜辭,是世界上最早之書跡。甲骨文是商朝才出現的,那麼商朝之前的歷史人物名字是如何記錄下來的?

殷商有三大特色,即信史、飲酒及敬鬼神;也因為如此,這些決定漁撈、征伐、農業諸多事情的龜甲,所以甲骨文才能在後世重見天日,成為研究中國文字重要的資料。而且商代已有精良筆墨,書體因經契刻,風格瘦勁鋒利,具有刀鋒的趣味。最早出土於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屬於上古的漢語,而並不是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語系的語言。是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公元前11世紀)的文化產物,距今約3600多年的歷史。甲骨文是商朝才出現的,那麼商朝之前的歷史人物名字是如何記錄下來的?

那麼甲骨文是商朝才出現的,那麼商朝之前的歷史人物名字是如何記錄下來呢的?

那麼這個問題分為兩段,甲骨文是商朝才發現的?於那麼商朝之前的歷史人物名字是如何記錄下來呢的?對於這個問題,廣義地講,中國的早期漢字,並不僅限於甲骨文。考古工作者已經在許多於朝的遺址中,發現了- -些有刻畫符號的陶器,這些陶器上的刻畫符號,被認為可能是中國漢字的起源。甲骨文是商朝才出現的,那麼商朝之前的歷史人物名字是如何記錄下來的?

比如在半坡、丁公村和王城崗等遺址中,都有此類發現。很簡單的道理,甲骨文已經是一門相當成熟的文字,一是數量上,到目前發現的15萬片卜骨中,共提取出4500多個有效文字而且沒有重複字,只有極少數異體字,這麼大的數量,說明殷商人可以使用這門文字表達非常豐富的語言了。

如果從狹義上講,僅就甲骨文來討論,商朝的甲骨文也不是最早的甲骨文,在河南舞陽賈湖遺址中,出土了一些甲骨,上面也有一些刻畫符號 ,這些刻畫符號和後來晚商時期的甲骨文,是非常相像的。 所以就舞陽賈湖遺址中出土的甲骨上的刻畫符,都被學界認為跟中國漢字的起源有關 ,所以它們在時間上,都遠早於商朝。甲骨文是商朝才出現的,那麼商朝之前的歷史人物名字是如何記錄下來的?

所以在甲骨文之前一定還存在其它的文字符號。

然而我覺得商朝之前的歷史人物名字是能被記錄下來,大概有三種情況;第一種就是如上面所說的,在甲骨文之前,中國還存在更古老的文字,及其他記事方法。

第二種情況就是人們的口口相傳,這個大家就比較容易理解了。我們小時候,可能都聽老人家講過故事,特別是在農村的,大多數的人可能根本就不識字,但是他們照樣可以講出很多名人的名字。這就是口口相傳的力量,比如一位重要歷史人物的稱呼會有多個版本的名字,就比如是五帝之前的,例如三皇之一伏羲,又叫宓羲、庖犧、包犧、伏戲,但是都是指同一個人。其實許多民間傳說,正是這麼流傳下來的。甲骨文是商朝才出現的,那麼商朝之前的歷史人物名字是如何記錄下來的?

第三種情況就是後來人給某個做了重大事蹟的先人起的名字。比如在中國的創世神話中,有一個很有名的,盤古開天闢地。這個神話出現的時間很晚,到三國時期才有的,完全是後人創造了這個人,並且給與了他一個名字盤古。

甲骨文在漢字漫長的發展歷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作為現代漢字的鼻祖是當之無愧的。我國漢字的萌芽,大約出現於新石器時代晚期陶片上的刻劃符號。甲骨文是商朝才出現的,那麼商朝之前的歷史人物名字是如何記錄下來的?

但這些刻劃文字雖已具備了文字的雛形,但都是一些簡單的符號和單字,無完整的體系和規律。真正具有一定的體系並有比較嚴密的規律的文字,最早的要算是甲骨文了。

一老沈一
2019-04-29

甲骨文是商朝才出現的,那麼商朝之前的歷史人物名字是如何記錄下來的?商代甲骨文以前的歷史名人之所以能夠流傳下來,應該有三個方式。

第一,口口相傳。

這個很好理解。

我國藏族的《格薩爾王傳》,是世界上最長的史詩,120多卷、100多萬詩行、2000多萬字,遠遠超過了世界幾大著名史詩的總和。

其所歌頌的格薩爾王事蹟,源於11世紀,完全靠一代代歌手的演唱,直到由文字記載。甲骨文是商朝才出現的,那麼商朝之前的歷史人物名字是如何記錄下來的?古希臘的荷馬史詩,描述的是公元前10世紀左右的傳說,經荷馬(應該不止一人)整理後,《伊利亞特》24卷,15693行;《奧德修記》也24卷,12110行。大約在公元前6世紀中葉,公元前605-前527年的雅典時期,才用文字固定了下來。之前也完全靠口口相傳。

印度史詩《羅摩衍那》,曾有48000行;《摩河婆羅多》,20多萬行。也皆靠吟誦留傳了千百年。

如此看,甲骨文之前的中國名人,不論是三皇五帝,即便是夏桀這樣的反派角色,留傳下來並不是難事。

第二,史官家承。

中國上古時期,即已重視歷史的傳承——記載歷史的典籍藏於官府,管理學術的史官則世代相傳。

《荀子·榮辱篇》說:“循法則、度量、刑辟、圖籍,不知其義,謹守其數,慎不敢損益也。父子相傳,以持王公。是故三代(夏商周)雖亡治法猶存”。

號稱中國古典史學終結者的章學誠,在其《校讎通義》中說:“三代盛時,無不以吏為師,周官三百六十,天人之學矣”——夏商周的時候,所有官員,都以史官的記載為標準。

學者們認為,夏商周三代,史官系統已經十分繁榮。結果是,五帝時代所探究的天道與人事之神巫學術,得到了充分深化與細化。甲骨文是商朝才出現的,那麼商朝之前的歷史人物名字是如何記錄下來的? 江蘇才子劉師培在《補古學出於史官論》裡說:“蓋古代之尊史官,非尊其官也,尊學術耳。古代學術,以天文術數為大宗。而天文術數,亦掌於史官。此史職所由尊也。”

他又在《古學出於史官論》中說:“是則史也者,掌一代之學者也。一代之學,即一國政教之本,而一代王者之所開也”。“學出於史,有明徵矣。故一代之興,即以史官司籍。試觀夏之亡也,太史終古去國;殷之亡也,辛甲把器歸周;周之衰也,老聃去周適秦。史為一代盛衰之所繫,即為一代學術之總歸”。 他強調的是夏商周三代史官的重要性——學術和歷史記載,都掌握在史官的手中,而且傳於後世。

夏商周,前後興替1200多年。在這段歷史裡,作為民族命運所繫的史官學術,延綿不斷、生生不息。可以說,三代的文明發展史,就是當時各民族的史官學術繁榮史。

可以作為例證的,是司馬遷。 其始祖,是五帝中顓頊麾下掌管天文地理的大臣重黎氏。後來的唐、虞、夏、商等世,重黎氏的後代世為天官史官。至周朝,重黎氏中的一支做了司馬,並賜以為姓。周宣王時,司馬氏擔任史官,繼守先祖之業。司馬遷之父司馬談為漢武帝朝廷的太史令,掌管天象文史等職。 司馬談曾“學天官於唐都,受易於楊何,習道論於黃子”——唐,是漢武帝時著名的天文學家;楊何,是著名的《易》學家,山東淄川人;黃生,則為道家學高人。

司馬遷正因為家學淵源,加上個人的努力,四處尋訪考證,才寫就了《史記》這樣的不朽鉅著。

中國上古時期重視史官的傳統,使遠古的人和事得以流傳。

第三,文獻記載。

我們現在發現的最早的漢字是甲骨文。但學者們論證,甲骨文已屬成熟文字——在這之前,很難說沒有漢字存在。甲骨文是商朝才出現的,那麼商朝之前的歷史人物名字是如何記錄下來的? 甲骨文是刻於龜甲獸骨的占卜之辭,能保存下來,與其在地下不易被腐蝕有關。田野考古已然證明,殷商時期,毛筆已經多用,甲骨上即已有朱字和墨字。

難道當時的人們不會將文字寫於其他載體麼?肯定會,只是不如龜甲獸骨更易保存,或者時間的流逝使其消亡了,或者我們還沒有發現。不難推定,商以前的各種文字記載,不論是史、事或人,或許已經很完備。 甲骨文是商朝才出現的,那麼商朝之前的歷史人物名字是如何記錄下來的?
關於夏商周三代的文字文獻,在先秦的記載中,就不下七八十種。比如,《三墳》、《五典》、《八索》、《九丘》;《世》;《經世》;《世傳》;《上古記》;《故記》;《春秋之記》(非孔子春秋);《史記》(非司馬遷史記);《春秋》(仍非孔子春秋);《魯春秋》(此乃孔子修改春秋);《周春秋》;《齊春秋》;《燕春秋》;《宋春秋》;《乘》;《志》;《上志》;《前志》;《軍志》;《周志》;《鄭志》;《書》;《丹書》;《刑書》;《虞書》;《夏書》;《周書》;《鄭書》;《楚書》;《儒書》;《虞箴》;《夏箴》;《商箴》;《周箴》;《誥》;《康誥》;《唐誥》,等等。

這些文獻的內容,多見於春秋戰國前的文獻轉述。墨子曾說,他讀過百國春秋。還有很多關於讀過周之前古文的文獻記載。

漢代班固在《漢書.藝文志》裡說:“古之王者世有世官。君舉必書,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記言,右史記事;事為 《春秋》,言為《尚書》,帝王靡不同之。”他說的“古之王”,是指夏商周的君王。他不僅講了史官的責任和重要性,也講了三代對事和人記載的重視。

這些文獻,對於商代以前的事和人留傳下來,是有不可比擬的重要作用的。

那麼後來呢?就是秦始皇的“焚書令”了。李斯奏請秦始皇說——“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亂,莫之能一,是以諸侯並作,語皆道古以害今,飾虛言以亂實,人善其所私學,以非上之所建立。……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於是,除了《秦記》,其他各諸侯國史官所藏的史書,一併灰飛煙滅。《史記・六國年表序》記載:“秦既得意,燒天下《詩》、《書》,諸侯《史記》尤甚”。甲骨文是商朝才出現的,那麼商朝之前的歷史人物名字是如何記錄下來的?
我們現在的很多歷史疑難,或因於彼。

(圖片來自網絡)

奕天读历史
2019-04-27

商朝之前的歷史人物名字,能夠被記錄下來,我個人認為主要有三種情況,一是甲骨文之前,中國還存在更古老的文字,及其他記事方法;二是人們的口口相傳;三是後人給某個做了重大事蹟的先人起的名字

甲骨文是商朝才出現的,那麼商朝之前的歷史人物名字是如何記錄下來的?

世界公認的最古老的中國文字甲骨文

目前,世界公認的,中國最早的古文字,是在河南安陽小屯殷墟遺址,發現的甲骨文,距今約3600餘年。

從清代光緒年間,到現在,世界各地共發現保存了20來萬片刻有文字的甲骨,已確認的甲骨文單字達4500個之多,其中2000多個字已經被釋讀。

甲骨文的造字方法和書寫方法,跟歷代中國文字的造字和書寫方法非常相似,現代中文是一脈相承自甲骨文,也毫無疑問。

根據眾多學者的研究成果發現,甲骨文主要記錄了,從盤庚遷殷到紂王之間,殷商二百七十年間卜辭。

甲骨文是商朝才出現的,那麼商朝之前的歷史人物名字是如何記錄下來的?

那麼盤庚之前的帝王或者重要歷史人物的名字是從哪裡來的呢?

中國存在更古老的文字,它就是賈湖龜甲文

賈湖遺址位於現在的河南省舞陽縣舞渡鎮賈湖村,經過C14等現代科學的測年方法測出,賈湖遺址距今9000―7500年。

該遺址除了發掘出了震驚世界的賈湖骨笛外,還發掘出了一大批,刻有符號的帶孔龜甲甲板。這些符號中的一部分跟殷墟甲骨文類似,說明中國在至少8000年前,已經有了文字的雛形,可以用來記錄些簡單的事件。

賈湖龜甲文的時間,也跟傳說中的伏羲造書契的年代相同,從燧人氏的結繩記事,轉變為了書契記事。

甲骨文是商朝才出現的,那麼商朝之前的歷史人物名字是如何記錄下來的?

重要人物的名字口口相傳

這個大家就比較容易理解了。我們小時候,可能都聽老人家講過故事,特別是鄉下的,他們可能根本就不識字,但是他們照樣可以講出很多名人的名字。這就是口口相傳的力量,而遠古時期有一個口口傳承的最重要途徑,巫師文化。

司馬遷寫《史記》,也是調查借鑑了很多當時流傳的故事。更明顯的一點,古籍裡面對某一位重要歷史人物的稱呼會有多個版本的名字,特別是五帝之前的,比如三皇之一伏羲,又叫宓羲、庖犧、包犧、伏戲,但是都是指同一個人。

這是古代沒有文字記錄時,人名的重要流傳方法。

甲骨文是商朝才出現的,那麼商朝之前的歷史人物名字是如何記錄下來的?

後人給古人取的名字

中國的創世神話中,有一個很有名的,盤古開天闢地。這個神話出現的時間很晚,到三國時期才有的,完全是後人創造了這個人,並且給與了他一個名字盤古。

還有一個傳說,華胥生伏羲。伏羲在古籍中的出現要遠遠早於華胥。但是人類的共識是“妖是妖他媽生的,人是人他媽生的”,那麼伏羲也應該有個媽媽呀,於是就給伏羲的媽媽取名為華胥。

包括會鑽木取火的叫燧人,會蓋房子的叫有巢。甚至是炎帝、黃帝還有蚩尤的名字都是後人給取的。炎帝是火德,所以稱他為炎帝。黃帝是土德,土是黃色的,那就叫黃帝吧。帝在遠古時是位居中心的意思。

甲骨文是商朝才出現的,那麼商朝之前的歷史人物名字是如何記錄下來的?

以上三種是我個人所能想到的,在沒有文字之前古人名字留下來的方式,如果您還有其他見解,歡迎留言討論。

我是奕天,喜愛歷史,歡迎加我好友,大家一起談天說地,聊歷史。

闲人老徐
2019-04-04

可能是靠廟吧?現代大戶人家,有錢圈幾百平方土地砌大墳,上百年時間就成文物了。上古時期,華夏族不像莊子那些人,死了喂烏鴉,華夏族以立廟為榮耀,那些大神們死了不圈個山頭立個廟,還能算大神嗎?廟這玩意是要祭祀的,象阿彌陀佛一樣,這生命力可長了。要不咱再擺擺古書上說的,這《周禮》很古老的,說是周公指導編寫的呢。裡邊有這些話:大史掌建邦之六典。小史掌邦國之志,奠繫世,辨昭穆。外史掌書外令,掌四方之志,掌三皇五帝之書。看看小史奠時世,那是說記錄朝代。這句“外史掌書外令,掌四方之志,掌三皇五帝之書”,說明3000年前還真有三皇五帝之書,沒留下來不等於不存在,恐龍滅絕了不等於恐龍不存在是不是?

淡看天上月
2019-01-30

現在發現的我國目前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然而就這樣就認定之前沒有文字了?這樣的問題典型又是一個只看局部不看全局的問題,凡事皆有一個過程,不會一蹴而就。

漢字的發展歷程

一顆大樹我們只看到了地上的部分,所以有些人就往往忽略了其地下的部分。種子是先生根再發芽的,漢字亦是如此。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已經是非常成熟的文字了,發展到這麼成熟的文字,總得經歷一個過程。

而漢字的起源目前的研究表明可以往前推到至少距今七八千年前,所謂的倉頡造字之說,其實就是說到黃帝時代,漢字已經完成了生根階段,走向了發芽的階段,目前我們發掘到的最早文字是甲骨文,但它並不能代表我們最早的漢字就是甲骨文,因為漢字在古代一直都在進化著,甲骨文之前的文字或者甲骨文的起源是什麼我們還得繼續努力研究,所以地下還有很多寶貴的東西等待我們去發掘。
甲骨文是商朝才出現的,那麼商朝之前的歷史人物名字是如何記錄下來的?

口耳相傳

問這個問題的人還忽略了一件事,就算文字發明了,也得看文字的載體,有些載體成本高,有些載體不允許被使用。龜殼是載體之一,目前發掘表明是殷商王室集中使用的。商周有了鐘鼎文,各國貴族也可以使用,之後簡牘的發明,成本才又降低了一些,士大夫階層也可以使用了,最終紙張的發明,文字的載體才沒有了高成本,這才能用文字開始大規模的傳播知識。

那麼因為文字載體成本的問題,那麼那時候的人是如何傳播歷史和知識的呢?須知我們人類最原始的交流方式之一還有語言,所以口耳相傳就是當時的主流,哪怕經學到了西漢亦是如此完成傳承。所以秦始皇焚書坑儒,並沒有把完全毀滅了先秦的知識。

知識口耳相傳可能會有些許錯誤的地方,這些就是需要考證的。司馬遷當時編寫《史記》不僅採集了文字資料同時也採集了這些口耳相傳的資料,只是經過了他的考證和過濾之後留下了他認為可信的材料彙編成《太史公書》。我現在又對司馬遷的記載進行考證,像是殷墟的出土和對殷墟甲骨文的研究證實了司馬遷關於商代的記載是正確的。
甲骨文是商朝才出現的,那麼商朝之前的歷史人物名字是如何記錄下來的?


文字只是記載知識和人與人之間交流很重要東西之一,正因為它只是之一,那麼傳承知識當然就還有別的方式。語言的交流就是一種更直接的方式,我們現在不還在使用嗎?

就像我們還是孩提的時候,我們的父母不也是用語言來教我們認識萬物,而不是用文字來教我們認識萬物,長大了之後老師則是用語言加文字的方式。我們用口耳相傳,我們的古人不更會如此嗎?因為這就是最原始的方式。所以商代之前不僅有文字,而且當時最直接的傳承方式就是語言,我們如今看到的五帝時期和夏商周的歷史大部分就是當時用語言傳播的。

华灯国学
2019-02-01

現存的甲骨文確實是只有商朝的,但並不能說甲骨文是商朝才出現的,更不能說漢字是商朝才出現的。

漢字的歷史非常的悠久。根據現在學術界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對迄今為止所出土的相關文物的研究,一般認為漢字發源於原始社會晚期,在夏代已初具規模,到了殷商時代的甲骨文,已經成為相當完善的文字體系了。 這就是說,作為文字體系而存在的漢字至少有了三千多年的歷史。如果把它的最初形態也計算在內,漢字的歷史應該在六千年以上。

甲骨文是商朝才出現的,那麼商朝之前的歷史人物名字是如何記錄下來的?

關於漢字的起源,說法不一,從上古起就有一些關於漢字起源的傳說。主要有以下三種:

第一是文字源於結繩說。《易•繫辭》中說"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的話,《說文解字•敘》中也說"及神農氏結繩為治而統其事",後世遂把它附會為文字起源於結繩。結繩只是幫助記憶的方式,它不具備發展為形、音、義三統一的記錄語言的符號體系的條件,說它是文字的起源還是較為牽強。

甲骨文是商朝才出現的,那麼商朝之前的歷史人物名字是如何記錄下來的?

第二種是文字源於八卦說。《易•繫辭》說: "伏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後來宋人鄭樵把它附會為八卦成文說。近代學者劉師培在《小學發微》中說:“大約《易經》六十四卦,為文字之祖矣。”(見《國粹學報》 乙已七期)更是把文字的起源直接和八卦聯繫起來。大家都知道,八卦是古代從事占卜的八種卦爻的符號,用來象徵或者代表八種不同類別的事物,但八卦絕對不是為了記錄語言而出現的。

甲骨文是商朝才出現的,那麼商朝之前的歷史人物名字是如何記錄下來的?

第三種說法影響最大,是倉頡造字說。古書中有很多記載"倉頡作書"的傳說,說倉頡是造字的神人。相傳倉頡為黃帝的史官有很多神蹟: 說”倉頡四目","生而見鳥跡,知著書",還說他造字的時候"天雨粟,鬼夜哭"。不過戰國時的荀子對此就提出了不同意見,他說:"故好書者眾矣,而倉頡獨傳者,壹也。”(《荀子•解蔽》)荀子認為漢字的產生、形成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是多人創造的。事實上任何一種文字都不可能是某一個人獨創的,但是在文字產生的過程中,出現了像倉頡這樣的重要人物,在整理文字上具有較大功勞,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事實上,就像世界上其他文字一樣,漢字的源頭是圖畫,它的創造者是人民群眾。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為克服言語的"聲不能傳於異地,留於異時",開始採用描繪事物形狀的辦法來記錄言語,逐漸的,這些描繪事物形狀的"圖畫"和語言的詞產生了固定的聯繫,有了固定的語音形式,表示一個確定的詞義,形體也定型了。這樣,它們就脫離了圖畫的範疇而成為圖畫文字。而後,人們在使用這種初級文字的過程中,把它們的形體不斷簡單化、符號化,於是就演進成象形文字了。早期漢字中,象形字佔的比例最大,是漢字的基礎。當然,漢字中個別表數目、方位的詞可能來源於契刻或結繩,但這種字為數極少,不能代表漢字的起源。

甲骨文是商朝才出現的,那麼商朝之前的歷史人物名字是如何記錄下來的?

(莒縣陵陽河出土陶器上四個符號)

迄今為止,考古發現的與漢字有關的最古資料主要有兩種:一是距今四千多年前的大汶口文化遺址(山東莒縣陵陽河)中陶器上的符號。山東莒縣陵陽河出土陶器上有數十種符號,其中四個符號,學者們一致認為是極珍貴的古漢字資料。

甲骨文是商朝才出現的,那麼商朝之前的歷史人物名字是如何記錄下來的?

(西安半坡遺址陶片上的符號)

二是更早一些的原始社會晚期仰韶文化遺址(西安半坡)中陶器上的符號,西安半坡遺址出土陶片上的符號共有一百一十三個,有的學者認為這些符號筆畫簡單,形狀規則,大多可以釋讀。所以這些符號已不是一般的花紋或記號,而已經進入文字範疇了。即便不是成熟的漢字,也已經是漢字的原始形態,這樣,我們就可以說漢字在六千年以前已經產生了。

学动春风
2019-04-27

這個問題包含兩段,先說前半段:“甲骨文是商朝才出現的”,這種說法是有問題的。

這個問題,廣義地講,中國的早期漢字,並不僅限於甲骨文。考古工作者已經在許多早於商朝的遺址中,發現了一些有刻畫符號的陶器,這些陶器上的刻畫符號,被認為可能是中國漢字的起源。比如在半坡、丁公村和王城崗等遺址中,都有此類發現。

甲骨文是商朝才出現的,那麼商朝之前的歷史人物名字是如何記錄下來的?

丁公村遺址中陶器上的刻畫符號及臨摹圖

如果從狹義上講,僅就甲骨文來討論,商朝的甲骨文也不是最早的甲骨文,前一陣子因上了《國家寶藏》節目而大火的河南舞陽賈湖遺址中,出土了一些甲骨,上面也有一些刻畫符號 ,這些刻畫符號和後來晚商時期的甲骨文,是非常相像的。

以上這些,不管是丁公陶文還是舞陽賈湖遺址甲骨上的刻畫符,都被學界認為跟中國漢字的起源有關 ,它們在時間上,都遠早於商朝。

關於漢子起源的探討,大家可以參考《漢字的起源與演變論叢》這本書。
甲骨文是商朝才出現的,那麼商朝之前的歷史人物名字是如何記錄下來的?

儘管以上問題還存在爭論,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那就是中國的漢字,其起源,肯定要比商朝早得多。

這樣一來,就有可能產生這樣一中情況:即在商朝之前,也有一些關於先前歷史的文字記載,但是後來湮滅了,或者,在某個地方藏著,我們暫時還沒有發現。而遠古時候的人們, 是能夠看見這些資料的。所以 ,仍然可以有遠古時英雄的名字和他們的事蹟流傳下來。

退一步講,即便商朝之前沒有文字,早期的歷史仍然有被記錄下來的可能。這方法,還不止一種。比如說結繩記事、刻木記事、口口相傳等。或者,這幾種方法配合起來使用。

我們知道,不論對於哪一個民族,哪一個國家,其文字的產生,都要遠遠晚於其自身的歷史。在文字產生之前,這些民族對自己的先輩和英雄人物,是不可能完全忘記絕無紀念的。考古發現表明,人類在很早很早的時候,不遲於新石器時代早期,就存在祖先崇拜。那種情況下,人們當然會把祖先的光輝業績傳給後人並傳揚開來,這就是當時的政治工作。這種傳揚,就靠口述和簡單的記憶,一輩一輩往下傳,人與人相互傳,或在篝火晚會上說唱。大約有點兒類似於現在的口述歷史。

這種記錄和傳誦歷史的方法,實際上在民間是行之久遠的。在直到解放前,我國雲南的一些少數民族,甚至還是使用這種記史方法。世界其他國家的一些較原始的沒有文字的民族,甚至到今天還在沿用這種方法。他們的族長,往往有一項非凡的本領,能把自己往上十代甚至十幾代人的英雄事蹟包括姓名記誦下來。

其實 ,許多民間傳說,正是這麼流傳下來的。

在這種口耳相傳的記史過程中,盲人因為他們靈敏的聽覺和超強的記憶力,往往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所以,在我國的古書中,“瞽”這個字,常常跟“史”聯繫在一起。我們大家都熟知的歷史學家左丘明,不就是個盲人嗎?在國外也有這種現象。比如西方的荷馬。

五棵松人
2019-04-26

文字的發生,發展和成熟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而商代甲骨文已是一個成熟的文字體系。

從縱的方面講,甲骨文絕不是在商代才出現的。因為甲骨文是一個系統的規範的成熟的文字,決不會突然出現。

從橫的方面講,甲骨文是一種祭祀用文體。也就是說,當明的文字一定會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得到應用,只是其它記載載體可能是獸皮樹皮樹葉草葉之類,難以留存至今,而龜甲獸骨得以留存至今而被發現。

我以為,中國文字的起源發展一定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成為國家認可的文字系統一定是在商代之前,這就是古籍中記載的夏朝“有典有籍”,而《尚書》中有《夏書》《虞書》的原因,商隨夏虞之後,對前朝存有記憶,就象我們對民國、清末一樣,有幸書記一絲半縷,前朝的重要歷史人物和重大事情映象深刻,於是記載下來。

商之前的古朝代可能尚未有在龜甲上鐫字以卜問祭祀之俗,故無字跡存世,但近期一些發現,在個別龜甲上,有礦物質顏料書寫的符號和單字,可以推斷當時一定有其它文字書寫載體,且書寫工具已是類似毛筆或就是。

甲骨文之留存和命名,完全是無心隨心之舉。比如文革時期,幾乎所有城鎮鄉村的牆壁上都刷寫大幅標語。假設因社會或自然因素毀滅了,又無其它記載留存,數千年或萬年之後,人們考古挖掘發現了,還不止一處,於是加以研究,定名為“牆壁文”,如此而已。

子衿书法
2019-04-27

甲骨文,它的出現,很可能就是一個騙局。

甲骨文的發現,是在一八九九年。地點是河南省安陽。發現的人為王懿榮。大家看下圖
甲骨文是商朝才出現的,那麼商朝之前的歷史人物名字是如何記錄下來的?這就是甲骨文。說它是文字,還不如說它是
符號更準確。我之所以認為這是個騙局,因為在以往任何典籍中,並無甲骨文的記載。而專家“確定”甲骨文是在殷商時期。我們知道,目前有實物的文字器物,是西周時期的大盂鼎。這是距離商代最近的文物。它的字體是“金文”。甲骨文是商朝才出現的,那麼商朝之前的歷史人物名字是如何記錄下來的?(西周周康王時期的大盂鼎)

金文除了甲骨文以外是最早的文字。而考古專家們忽略了一個環節:字帖。字帖裡最早的字有倉頡的字二十七個,
甲骨文是商朝才出現的,那麼商朝之前的歷史人物名字是如何記錄下來的?大禹書十二個。
甲骨文是商朝才出現的,那麼商朝之前的歷史人物名字是如何記錄下來的?從早於甲骨文的大禹書和倉頡書來看,甲骨文似乎從形態上來看比他們更早的大禹和倉頡的字還要原始。
更令人生疑的是,十多萬的量,僅僅集中於河南安陽的一個三十平方里的區域。

它的疑問點有這三點:文字原始。專家鑑定的殷商文字不可信。殷商時期沒有實物可供參考,但古法帖中倉頡,大禹的字,比專家鑑定的甲骨文更成熟。此為疑點一。第二便是它的出土太集中。十幾萬的甲片,竟然只是在五乘六公里的範圍內。其他地方再無發現。第三點,古代文字論述著作中,並無甲骨文記載。

由此看來,甲骨文要麼是早於倉頡之前的原始字符。要麼就是偽造的。
甲骨文是商朝才出現的,那麼商朝之前的歷史人物名字是如何記錄下來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