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河南人都愛說“中”?

10 個回答
柔城居士
2019-03-12

中不中,這句話,幾乎成了河南話的代表,可是我們地處河北的邯鄲也這麼說,包括邢臺市的部分縣也都這麼說。有人會說,邯鄲話是屬於中原官話,這是不對的,邯鄲話從語音學上分是屬於晉語系的邯邢片。

這樣說,或許不太直觀 ,舉個大家耳熟能詳的例子。王寶強是邢臺南和縣人,南和縣是邯鄲和邢臺交界的一個縣。我們回憶一下,他在電視上說的方言和我們普遍認為的方言一樣嗎?細聽,從語調、用詞、句法上與河南話是迥然不同的。

回到中不中這個問題上,邯鄲話中不中應該和河南話的意思是一樣的,表示行不行,肯不肯願意不願意的意思。據明崇禎版《永年縣誌》中記載,就有中不中的方言記錄,解釋的意思是相當於古文中的“堪不堪”,堪代表能夠,意思和行不行也是沒什麼差別的。邯鄲市現在大部分屬於明清廣平府的下屬縣,而永年縣恰恰是廣平府的治所所在地,《永年縣誌》中的記載,也說明了明代就有這個表達方式。

响箭6
2019-02-14

應該是流傳很廣的一句方言。我老家在河北,後來移居到東北某地。我不知道是其中一個地方還是兩個地方都這樣,就是把“行(“可以”的意思)”說成“中”。例如一個人問另一個人“行不行”,很多年紀大一點的,就會用“中不中”來表達。想想這麼說也確實有它的道理;例如打靶的“中的”,買彩券的“中獎”,說的都是結果跟目標相一致。給“行”說成“中”,那也是表明兩個人想法達成了一致,跟“行”在這一點上毫無二致。當然,由於普通話的推廣和從小就這麼說的人越來越少;現在五十歲往下的,已經很少有人再這麼說。河南只去過洛陽和開封、經過鄭州,對有多少人還這麼說缺少估算。但我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河南人這麼說的也會是越來越少;畢竟普通話是我們的“國語”,人人講普通話是公民應盡的義務。

天道TD
2019-03-14

河南人為什麼愛說“中”我不太瞭解,抱著學習的態度看了幾篇,結果發現好多答主居然把口頭語“中”就說成了“中州”,我想說我們這裡說“行”銀行難道是我家的嗎?

古人說中州並非說河南啊,禹劃九州古人說“九州之首”以及天下“中州”和“中土”通通指的是冀州啊。基本是今天的山西、河北與內蒙部分地區,與河南沒有絲毫關係。我們看看古人如何說的:

《淮南子·墜形篇》雲:“正中冀州為中土。”

《穀梁傳·楊士勳疏》雲:“冀州者,天下之中州,自唐虞及夏殷皆都焉,則冀州是天子之常居。”

孔穎達《尚書正義》中解釋冀州被列為九州之首的原因時說:“九州之次,以治水先後,以水性下流,當從下而洩,故治水皆從下為始。冀州帝都,於九州近北。故首從冀起。”

《尚書·禹貢》記載,大禹分天下為九州,其中即有冀州,位列九州之首。

看到了吧,你可以說“中”但是“中州”“中土”和你沒有任何關係,就像我愛說“行”銀行也不是我家的一樣。

至於河南人為什麼愛說“中”我想或許是周朝立國後推行雅語,也就是推行今天的關中話所帶來的結果。應為古漢語中“中”通“仲”。“仲”的意思是位居第二的。在西周時期除了關中河南的地位還是比較高的,應為雒邑(洛陽)就是陝西人所建造,所有有老子天下第二的感覺。便流傳下來“仲”的說法。

至於是不是這樣形成的愛說“中”字,筆者在此也只是一個猜測罷了,但無論如何與“中州”“中土”是沒有關係的。特此更正個別朋友的謬論,萬勿見怪。不好意思了!

齐声唤贤
2019-02-14

“中"是河南標誌性方言,表示“好"“行"“美"“可以"之義。說“中"的地方還有河北唐山,比如:趙麗蓉小品裡時常出現。還有東北遼寧等地,一些東北籍的小品與二人傳演員,也不時地冒出一個酸溜溜的“中"來。顯然,走了調。這都是豫魯交界地一帶說“中“的移民,把此方言帶過來了(有紙媒介紹,在東北,山東移民佔92%,河南移民佔3%)。 在豫東之商丘、周口、開封一帶,與“中"同義的方言還有“沾“(音zhan),不過開封的音調與上述兩地略有不同。在開封等地,也有說“管“的,其含義同“中"“沾“相同。

有網友稱“中”與大禹時設九州,河南大部分面積為豫州,處於九州之中,故而慣於說“中“,應當說是言之有理。之所以說“居中",是因為當時,甘肅大部分地域以西等邊遠地區之西戎,還未平定、收歸,豫正處其中。

“中"最早見諸於書籍,有據可考的是出現在《詩經》裡,與“原"組成“中原"一詞,此時只表示“原野““野外"之義。表示地理方位之義,是後來郭守義測量大地時,把天中山稱為“天中”,是指天下之中心。後來又把河南洛陽之嵩山(原稱崇山,“嵩"是“高”“大"“偉"之義。嵩山即高大的山),稱為^天地之中”。是唐之武則天常住洛陽時,才把崇山政名嵩山,並將之提高到了神山地位。每年在此祭祀,喊“山呼萬歲”(不是三呼萬歲)。

“中"是中國古今哲學思想的精髓,是唯物辨證法的集中體現。最有代表性的經典詞句是“中庸之道",其意義擴展開來,,主要是不偏不斜,不大不小,不高不低,不長不短,不早不晚,不輕不重,不前不後等。此充滿真理與智慧的光輝思想,體現在大大小小的方方面面:大至治國謀略,小到吃喝穿戴,涵蓋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社會的各個領域。

體現在言論上,是聲音不高不低,不衝不娘腔:不過頭,不要滿,掌握分寸:不說空話、假話、大話,要說實話、真話、謙恭話:不說損人話、諷涼話,要說和氣話與友善話:不說背後話,要有話說當面……

體現在行動上,事先有計劃、安排,不盲目行事:要言行一致,不口是心非,言而無信:要三思而行,沉穩老練,不急躁、魯莽:既敢說敢幹,又瞻前顧後(思前顧後),做一完美行動者。

體現在做人上,講誠信、大局、友善,不奸猾、利已、坑人:要自重自愛,不自辱自賤:要清廉潔身,不謀私損人:要嚴以律已,寬以待人,不要反其道而行之……

體現在治國、強軍、富民上,更要以“中”為最高準則。在方針、政策、理念上,要符國情,合民意,適應世界環境與與情。主要著眼於:既考慮長遠,又兼顧眼前:既富國又強軍:既強國又富民:既講政治,又抓經濟、文化:既抓發展速度,又講實力質量:既重開發,又保環境:既講寬鬆、自由,又講法制、紀律。總之,要同步、闊步、穩步。

體現在人生、家庭、事業、生活、保健等方面,“中”了才好。

河南这些事儿
2019-02-14

我是地道的河南人,平時生活中也要說大量的“中”,我想這是一種方言習慣和傳統吧。而河南人愛說中也與河南是中原腹地的概念分不開。

關於河南人愛說“中”,有人還專門寫過論文來說明,大致第一種觀點是:因為中國古稱九州,在古代人們為了方向和地理的劃分,總要劃定一箇中心,當時的豫州剛好位於九州中間,於是也把豫州當做天下之中,這樣久而久之,生活在這裡的居民就習慣說中了。

為什麼河南人都愛說“中”?第二種觀點是:中字最早見於西周初年,當時的都城是陝西西安,但到了東周時代人們漸漸形成了中國的概念,也就是國之中心的意思。在周朝末期為了測定天下的中心,當時就在嵩山上修建了中嶽廟,這其中就問到中不中,於是中也就流傳了下來,這一觀點的直接證據是嵩山上的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

為什麼河南人都愛說“中”?後來雖然歷經千年,河南這片土地上也經歷了很多的遷徙和人口變化,但是中作為一個方言和習慣代代相傳流傳了下來,時至今日,我們還是習慣說中。
為什麼河南人都愛說“中”?

總之,我認為河南人愛說中,與河南所處的地理位置和人們所理解的地理概念有關。

我是海域藍豚,河南自媒體,持續更新更多本地問答,喜歡請點右上角加關注,歡迎評論點贊,謝謝!

松之鹤4
2019-03-14

其實河南話的"中.不中"更主要的含意是"中庸"是老子的“道"。中庸之″中"指不偏不倚為之中,是不過無不及,恰到好處,也就是老子之"道"說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任何事物都要按其發展規律而發展,人力可以順“勢"而為,決不可逆天道行事,所以,思維要"中".為人要"中".做事要"中",只有不偏不倚.不過無不及.恰到好處才符合"道",才是任何事物的最隹狀態。所以,河南話的"中"極富哲學道理,也是人間理論追求之至境。做事符合規律就中,反之為不中,做的好為中,反之為不中,效果好為中,反之就不中,一切以事物發展的最佳狀態為標準,所以,河南人真"中"。

五味社
2019-02-15

“中”已經成為河南人的標誌。

為什麼河南人都愛說“中”?

關於河南方言“中”的由來存在三種說法:

一是,中國古稱“九州”,人們為尋求到底哪個是中心,發明一種會發出聲音的儀器。把它放置在各州上,問它“中不中”,但放在很多地方,它都回答“不中”。一直放到嵩山後,才回答“中”,由此“中”傳遍開來。

二是,“中”從嵩山得來,因為它是中原最高的山。

三是,周公將中原地區稱為中國,豫州稱為中州,華夏民族稱為中華。中國、中州、中華、中土、中原、中嶽等名稱由此而來,就連河南方言也有了“中不中”。

回不去的曾经84578353
2019-02-15

河南說中的主要是焦作、鄭州、新鄉、平頂山、許昌、濟源這幾個地市說中頻率非常高,開封、漯河、周口、駐馬店、鶴壁、洛陽、南陽、三門峽、安陽這幾個地市也說中但是頻率不高,商丘不說中說管,信陽不說中!

思想者的境界
2019-03-05

關於河南把“行”說“中”的這個話題,我們河南省只有兩個地市不說“中”_商丘說“管”,信陽有的說行!周口靠近安微的縣說“管”,河南其他絕大多數地區都說“中”字!

在外十多年打工的時間,接觸到我們河南周邊的省份:河北邯鄲東邊幾個縣也說中,山東菏澤有兩個縣也說中,包括陝西有的靠近河南的縣。

水中的游鱼水中
2019-02-15

中字只是豫西的鄭州一帶說的最多,在我老家那邊豫東最東面幾乎沒有人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