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熱遺:從清西陵看清代皇室建陵制度的演變
全民熱遺:從清西陵看清代皇室建陵制度的演變
全民熱遺:從清西陵看清代皇室建陵制度的演變
全民熱遺:從清西陵看清代皇室建陵制度的演變
全民熱遺:從清西陵看清代皇室建陵制度的演變
全民熱遺:從清西陵看清代皇室建陵制度的演變
全民熱遺:從清西陵看清代皇室建陵制度的演變
全民熱遺:從清西陵看清代皇室建陵制度的演變
全民熱遺:從清西陵看清代皇室建陵制度的演變
全民熱遺:從清西陵看清代皇室建陵制度的演變
全民熱遺:從清西陵看清代皇室建陵制度的演變
全民熱遺:從清西陵看清代皇室建陵制度的演變
全民熱遺:從清西陵看清代皇室建陵制度的演變
全民熱遺:從清西陵看清代皇室建陵制度的演變
全民熱遺:從清西陵看清代皇室建陵制度的演變
全民熱遺:從清西陵看清代皇室建陵制度的演變
全民熱遺:從清西陵看清代皇室建陵制度的演變
獨往者
1/16 離北京120多公里的保定易縣的永寧山下有一座著名的皇家寢陵,那就是清西陵。清西陵處於一片崗巒起伏的丘陵地區,區域內西北高、東南低,境內林木茂盛,河道縱橫,這裡也是北易水河的發源地,周圍群巒疊嶂,最高海拔1121米。
2/16 清西陵建於雍正八年(1730年),至民國四年(1915年)光緒的崇陵建成,共歷經186年,建有14座陵墓,其中 四座帝陵,三座後陵,及七座其他陵寢。埋葬著雍正、嘉慶、道光、光緒4個皇帝,9個皇后,56個妃嬪及王公、公主等約80人。
3/16 清西陵是個規模宏大、體系完整的皇家陵寢建築群。建築面積達 5萬多平方米,也是中國皇家陵寢建築群中保存最完整的陵寢之一。
4/16 陵區內有千餘間宮殿建築和百餘座古建築、古雕刻。每座陵寢嚴格遵循清代皇室建陵制度,皇帝陵、皇后陵、王爺陵均採用黃色琉璃瓦蓋頂,妃、公主、阿哥園寢均為綠色琉璃瓦蓋頂,這些不同的建築形制,展現出不同的景觀和風格。
5/16 整個清西陵陵區以清世宗雍正皇帝的泰陵為中心,西面分佈著清仁宗嘉慶皇帝的昌陵和清宣宗道光皇帝的慕陵,東面分佈著清德宗光緒皇帝的崇陵、溥儀墓以及阿哥、公主園寢和永福寺等建築。
6/16 清西陵陵區內各陵園共用祖山、石牌坊、大紅門,周圍均用風水圍牆和火道、界樁圍繞。陵寢佈局有主有從,皇后陵和妃園寢均以本朝帝陵為中心,分建左右,自成一區,體現了附屬關係,表明陪葬之意。
7/16 各帝陵神道均與主陵神道相接,後陵神道與本朝帝陵神道相接,形成枝狀的神道網絡。這些特點是清代以前的歷代皇陵所不具備的。
8/16 雍正皇帝執掌政權第一年,就將他死後的萬年吉地確定在清東陵的九鳳朝陽山,並運去了大量建築材料開始修建陵寢。但到了雍正八年(1730年),雍正帝認為清東陵“規模雖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帶砂石,實不可用”,因而將原址廢掉,將他的陵寢改在了“萬年吉地”的易縣永寧山下。
9/16 這樣的陵寢改動在在我國的封建帝皇中還是不多見的,但雍正的這一行為有它的道理(將另文說明)。易縣永寧山下是“乾坤聚秀之區,陰陽匯合之所,龍穴砂水,無美不收。形勢理氣,諸吉鹹備。”雍正皇帝也認為這裡“山脈水法,條理詳明,洵為上吉之壤”。自此,清各代皇帝便間隔分葬於遵化和易縣東、西兩大陵墓中。
10/16 隨著清西陵的營造建設,大批滿族人遷移至此,從事祭祀和陵寢管理工作,隨著歷史的變遷,這些護陵營房逐步演變成了村落,其大部分的建築圍牆、大門、衙署、廟宇、街道等仍保持著原始的清代風貌格局,形成了一個滿族民俗的文化風情園。
11/16 在清西陵的四座皇陵中,雍正的泰陵佔地最大也最豪華,而佔地最小的是光緒的崇陵,也是清西陵唯一被盜的皇家陵墓,因此也是清西陵唯一可以參觀地宮的地方。
12/16 光緒的崇陵是清王朝的最後一座帝王陵墓,也是中國漫長封建社會中的最後一座皇帝陵寢。地宮中埋葬了光緒皇帝和他的隆裕皇后,附近妃園還埋葬了光緒最喜愛但被慈禧嫉恨迫害而死的珍妃。
13/16 說到光緒不得不提到皇太后慈禧,慈禧因親生兒子同治帝早逝, 4歲的光緒被立為清朝皇帝,但由於慈禧的專權,光緒帝從他繼位到退位的34年間,基本都是慈禧的傀儡,始終無法真正執掌整個大清王朝。
14/16 生不逢時的光緒,也因實行“戊戌變法”而得罪了慈禧而遭到軟禁,一生無法施展他的施政抱負,並在慈禧臨死前把他給謀害了。
15/16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保護遺址1954年成立清西陵文物保管所,對這座皇家陵寢進行日常的維修保護。嚴格遵守“不改變原狀”的原則,以確鑿文獻和檔案資料為依據,在修繕中從主體建築,結構、規制,甚至連門窗格扇等都保持原狀,未增加一座建築。
16/16 清西陵於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0年,正式對外開放。2000年11月,清西陵與清東陵一起,被第24屆世界遺產委員會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2019-06-13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