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鎮用木頭電線杆,背後是兩層居民樓,曾經是中華八大關之一
千年古鎮用木頭電線杆,背後是兩層居民樓,曾經是中華八大關之一
千年古鎮用木頭電線杆,背後是兩層居民樓,曾經是中華八大關之一
千年古鎮用木頭電線杆,背後是兩層居民樓,曾經是中華八大關之一
千年古鎮用木頭電線杆,背後是兩層居民樓,曾經是中華八大關之一
千年古鎮用木頭電線杆,背後是兩層居民樓,曾經是中華八大關之一
千年古鎮用木頭電線杆,背後是兩層居民樓,曾經是中華八大關之一
千年古鎮用木頭電線杆,背後是兩層居民樓,曾經是中華八大關之一
千年古鎮用木頭電線杆,背後是兩層居民樓,曾經是中華八大關之一
千年古鎮用木頭電線杆,背後是兩層居民樓,曾經是中華八大關之一
千年古鎮用木頭電線杆,背後是兩層居民樓,曾經是中華八大關之一
千年古鎮用木頭電線杆,背後是兩層居民樓,曾經是中華八大關之一
圖說江淮
1/11 若是你行走在某一個街頭巷尾,看到這裡還依然有木製電線杆矗立在路邊,而且,依然在使用,和周邊的現代樓房建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定會有一些年代感的儀式。在安徽省淮南市壽縣正陽關古鎮的街上,就能看到很多這樣的木製電線杆。
2/11 出於保護當地文物和老建築的考慮,所以,這裡的老式電線杆依然在使用。這是這個街道上的一處建於很多年以前的老房子,典型的淮河流域的古建築,現在,老房子旁邊的這根木製電線杆上,還纏繞著不少電線。
3/11 大約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那時候農村剛剛接上電線,很多地方用的基本上都是這樣的木製的老式電線杆。記得攝影師所在的那個村子,幾十年前就是這樣的電線杆,後來,早已經換成了水泥杆,而且,現在的城市建築中,杆線入地後,在地面上也很難見到這樣的老古董了。
4/11 老式的木製電線杆,配著新式的電錶箱,還有一棟老房子,歷史的年代感,瞬間劃過了這個古鎮的天空。
5/11 在以前,電力工人在栽埋木質電線杆的時候,埋進土裡的那部分先要用火燒焦,再刷瀝青後才能埋進地裡。這是為什麼呢?原來是為了防止線杆腐爛。土壤中含有水分和各種細菌,如果把木杆直接埋到土裡,水滲加上細菌大量繁殖,不用多久木杆就會腐爛折斷。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這樣的木頭電線杆,還是黑色的。
6/11 早期的各種電線杆,都是從木杆起步的,甚至包括電壓等級不是太高的高壓線電杆。 後來由於鋼鐵和鋼筋混凝土的發展,和技術上的要求,這兩種材料代替了大部分木杆,而且適用的木材逐步稀缺,城市裡面就基本上難見木杆了。 
7/11 當年,正陽關有“小上海”的美稱,還有“皖北秦淮”的名聲。自民國到解放前夕,為安徽“八大要城”之一。新中國成立後,曾於一九五0年三月設正陽市,可以想象,在建國初期它的經濟地位的重要性。如今,正陽關鎮,屬安徽淮南壽縣。
8/11 現在,正陽關,最有古典色彩的,就是城東門、城北門和城南門。而正陽關的城牆,是在明朝時修建的,1940年被拆除了,但,東、南、北三座城門,至今仍然保存較為完好。
9/11 這裡,還有1929—1934年設立的中央交通站正陽分站舊址,有紅二十五軍軍部舊址等。在南街,仍有少量的民國時期的店鋪和房屋。
10/11 古鎮沿淮河從西北向東南蜿蜒逶迤,風格各異的南北大街、圈門街、三元街、新街、后街、木匠街、斷街等57條街巷向東南西北延伸。街心青石鋪路,中間石條車轍深陷,默默無聲地向人們述說著古鎮繁華興旺的昨天。
11/11 現在,古鎮的河邊、井臺、大堤上也無人在擺“沙龍”,再也看不到白帆片片、驚濤拍岸,再也聽不到淮河縴夫鏗鏘的號子和造船工人掄油錘、拉大鋸哼唱的歌謠,再也看不到四鄉八集推著獨輪車、肩挑手提“上關”的熱鬧,像一個個孤苦伶仃的老人,失去了昔日對話的夥伴。更多圖集和深度人物故事,請點擊關注圖說江淮,帶給你有溫度的視覺人生,歡迎私信提供故事線索,講述你的人生故事,溫暖每一個前行的心靈。
2019-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