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會為什麼要謀反?

鍾會為什麼要謀反?
10 個回答
千古名将英雄梦
2019-04-02

第一.鍾會的身世與個人性格導致

第二.鍾會偶像姜維的鼓動

鍾會的父親鍾繇是書法界的大師也是魏國的開國功臣,在士族圈子裡比司馬家的地位還要高。但是鍾會是個小老婆生的,庶出的他在講究門第魏國士族裡很少有人看得起他。於是鍾會的個性既聰明絕頂,又剛愎自負,特別喜歡報復看不起自己的人,曾經把自己的文章拿給天下第一名士嵇康看,結果嵇康沒有理他,回過頭來鍾會就勸司馬昭把嵇康給殺了。赤裸裸的報復,你鄙視我,我要你命!這是一個狠人。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鍾會對於名士的崇拜又是真的,特別渴望得到天下名士的認同。所以當他見到姜維的風度時,他被迷住了:“以伯約比中土名士,公休、太初不能勝也。”(《三國志·姜維傳》)公休是諸葛誕,太初是夏侯玄。都是當時魏國最著名的名士,可是在鍾會眼裡,他們都不如姜維!

鍾會為什麼要謀反?

這是一種讓人迷惑的魅力,明明自己失敗了成了對方的俘虜,而自己的魅力竟然俘虜了對方的主帥!趁著鍾會處於被迷惑的狀態,姜維開始給他大灌迷魂湯,成天忽悠鍾會。趁著鄧艾滅蜀之後的一系列狂妄舉動加劇了他和司馬昭、鍾會等士族的不和,姜維借刀殺人,利用鍾會把鄧艾抓了起來,輕輕鬆鬆搞定了自己一生的宿敵,可見姜維不是一個不懂政治權謀的人,相反他的權謀手段非常高明。

鍾會為什麼要謀反?

且看他是怎麼鼓動鍾會謀反的,首先上來就忽悠鍾會賢弟你太厲害了!“聞君自淮南以來,算無遺策,晉道克昌,皆君之力。”(《三國志·姜維傳》轉引自《漢晉春秋》)你看看,整個司馬家族的基業是你打下來的。要知道姜維是鍾會的偶像,這就相當於今天小鮮肉誇粉絲長得帥一樣,瞬間吸粉了!接下來,姜維又向鍾會提問:“今復定蜀地,威德振世,民高其功,主畏其謀,欲以此安歸乎?”(《三國志·姜維傳》轉引自《漢晉春秋》)這就是說你現在的功勞已經很大啦,下面是準備就這樣回家養老嘛?然後姜維又向鍾會舉了兩個古人的例子:“夫韓信不背漢於擾壤,以見疑於即平”(《三國志·姜維傳》轉引自《漢晉春秋》):楚漢相爭的時候,韓信原本在天下未定的時候有機會自立為帝,結果沒把握,天下平定就被劉邦猜忌,最後被殺於未央宮;“大夫種不從范蠡於五湖,卒伏劍而枉死”(《三國志·姜維傳》轉引自《漢晉春秋》):春秋末期,越王勾踐消滅吳國,大夫文種、范蠡功勞最大,范蠡邀文種一起放棄富貴、泛舟江湖,文種不肯最終被勾踐賜死。這是什麼原因呢?且聽姜維分析:“彼豈暗主愚臣乎哉?利害使之然也。”(《三國志·姜維傳》轉引自《漢晉春秋》)漢高祖劉邦、越王勾踐都不是昏君,韓信、文種都不是蠢臣,是什麼讓他們反目的呢?利害兩個字而已——當君王的害怕被推翻,當大臣的害怕被殺死。姜維對於君臣關係間的看法真是通透!更好玩的是他給鍾會出的主意:“今君大功既立,大德已著,何不效法陶朱公泛舟絕跡,全功保身,登峨眉之嶺,而從赤松遊乎?”(《三國志·姜維傳》轉引自《漢晉春秋》)這裡有兩個典故,一個是陶朱公,他就是范蠡;另一個從赤松遊說的是漢初名臣張良。都是功成身退的典型。從字面意義上來說,姜維是在勸鍾會功成身退回家養老,可是鍾會那年不到四十成年的孩子都沒有一個,你讓他養老?這就是讓他做廢人啊!實際意思其實是說,你要不想做廢人,就得乾點什麼韓信、范蠡有機會幹又沒幹過的大事吧?而且之前姜維的迷魂湯早就把鍾會灌得“自謂功名蓋世,不可復為人下。”(《三國志·鍾會傳》),他怎麼捨得退休呢?

鍾會為什麼要謀反?

於是鍾會對姜維說:“君言遠矣,我不能行,且為今之道,或未盡於此也。”(《三國志·姜維傳》轉引自《漢晉春秋》)我退休還早,且現在這個情況嘛,也不一定會是這個樣子退休。嘿嘿嘿,要的就是你這句話。姜維點到即止,“其他則君智力之所能,無煩於老夫矣。” (《三國志·姜維傳》轉引自《漢晉春秋》)來接著喝酒!幫你定下決心是我要做的事情,至於你準備怎麼做,就由你自己決定,不用我出主意。鍾會很開心,終於被他心目中的名士看得起啊!不容易啊,就好比今天王健林對我說,你把家當全投進去,有機會實現一下小目標,掙一個億哦。那心情還能不激動澎湃,趕緊去作死?


本篇為“千古名將英雄夢”特約作者孫教授“sunnyshine”所作,未經作者授權,禁止轉載

史论纵横
2019-05-07

關於鍾會為什麼要謀反,大部分人,包括羅貫中也認為是受到姜維的蠱惑!

針對這樣的思想,史論縱橫是不可能認同的!

鍾會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是三國後期魏國重要的策臣與謀士,而且是制定伐蜀計劃的主要人物,自幼才華橫溢,可以說,三國後期一個十分厲害的人物,你認為這樣的人會被姜維那樣自己事情都處理不明白的人的蠱惑。

鍾會為什麼要謀反?

在朝堂之上,司馬昭說姜維小賊屢次犯邊,怎麼處理,鍾會說,大點幹,早點散!

於是,司馬昭派鍾會和鄧艾分兵兩路,衛瓘做監軍,浩浩蕩蕩奔赴蜀地,結果大家是知道的,鍾會主力部隊遭到姜維的殊死抵抗,而鄧艾率領奇兵從陰平小路直奔成都,結果劉禪投降,這個結果是出乎意外的!

鄧艾入主成都後,立的確實是首功,就有點飄了,鍾會和衛瓘一合計,就實名舉報鄧艾,司馬昭命鍾會和衛瓘逮捕鄧艾,衛瓘去了就拿了鄧艾,沒有了鄧艾,鍾會也有點飄!

鍾會為什麼要謀反?

其實,從這裡面也能看出來,為什麼兩人徵蜀,一個也回不來,因為不管你造反不造反,他倆都得死。先是借鍾會之手扳倒鄧艾(作為滅蜀大將,實名舉報後,司馬昭查都不查,直接押解進京),然後策反鍾會的手下,砍死鍾會。

司馬昭不害怕鄧艾,也不害怕鍾會,害怕的是鄧艾和鍾會聯合起來,他們之間的關係應該是,司馬昭用鍾會除掉鄧艾,而鍾會的手下早就被策反,讓衛瓘最後將鍾會殺死。這樣,蜀地就再也沒有禍亂了!

鍾會為什麼造反,因為事先他接到司馬昭的信:“我擔心鄧艾不服命令,今派遣中護軍賈充率步兵和騎兵萬餘人入斜谷,駐紮在樂城。我親自率十萬大軍駐紮在長安。我們不久就可以相見了。”

鍾會是什麼身份,策臣,謀士,到了這裡他就知道,為什麼先讓他拿下鄧艾,是要讓他的軍隊和鄧艾的軍隊不合啊,如果單單除掉鄧艾,鍾會自己一個人就可以搞定,司馬昭還發十萬大軍過來,分明就是要搞大動作啊!

鍾會為什麼要謀反?

如果鍾會不反,那麼肯定和鄧艾一個下場!

是鍾會選擇拉攏姜維,而未必是姜維一定要復國,鍾會的士兵都是魏國人,只有聯合姜維的蜀軍,才有機會成功。

結果,鍾會沒有意識到,司馬昭從他進軍蜀地之前就對他手下的將士進行了策反,最後被這些策反的將士,亂軍砍死。

生猛历史
2019-10-10

文/念田


在三國後期,諸葛亮去世後,似乎三國豪傑已經全部隕落,再無看點了。實則不然,在諸葛亮去世後,諸葛亮學生薑維的北伐已經成為了當時政治軍事的中心,而魏國足以與姜維相對抗的,只有新秀鍾會和鄧艾。


鍾會是魏國重臣鍾繇之子,是魏國朝野中文武兼資、頭角崢嶸的新秀,也是陳群所確立的九品中正制下最為得利的世家公子。而他在南征蜀國勝利之後,除掉了滅蜀最大的功臣鄧艾,手握軍權,獨享大功,可以說是春風得意,那他為什麼卻在這個時候謀反,最終使自己陷入深淵呢?

鍾會為什麼要謀反? 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鐘會形象


史書記載,鍾會在伐蜀成功後已經有了反心,他命令降將姜維等帶著投降的蜀軍出斜谷,而自己帶著大軍緊隨其後。此時的關中地區沒有任何阻礙,他便可以唾手可得長安,從渭水和黃河順流而下,五天便可到孟律,和騎兵在洛陽相會,一舉而大事可定。


正在鍾會籌謀之時,他卻得到了一封司馬昭的信,信中說司馬昭擔心鄧艾不肯就範,於是派遣了賈充帶著一萬軍士進駐樂城,自己帶著十萬兵駐紮在長安。鍾會見信大驚失色,對其親近的人說,只收拾鄧艾自己是可以辦到的,司馬昭不會不清楚這一點。如今他卻帶著大軍前來,必定是對自己起了疑心。

鍾會為什麼要謀反? 電視劇《虎嘯龍吟》中的鐘會鄧艾形象


恰在此時,郭太后去世,鍾會詐傳太后遺詔,起兵討滅司馬昭。他召集了北來的諸將領,把他們都關在官署之中,要全部滅口。然而鍾會猶豫之間還未能決斷,他的部下中有一人受過一位將領的恩惠,於是請求鍾放一個親兵進來傳遞飲食,其餘諸將領也援用此例,各放了一個人進來。結果消息就這樣走漏出去,鍾會和姜維都被亂軍所殺。


鍾會一直是司馬師和司馬昭的心腹重臣,頗多計謀,被司馬昭視為像張良一樣的人物。歷史學家推測,鍾會明知司馬氏勢大卻還要謀反,根本原因還是忠於魏國。鍾會是鍾繇的幼子,其父親受魏朝恩惠極深,才能位極人臣。鍾會是鍾家公子,當時的世家大族都推崇儒家的道德,鍾會也應當是從小受這種觀念影響很深,才決定謀反,除掉司馬家族。

鍾會為什麼要謀反? 鍾繇書法作品


鍾會的謀反絕非一時的頭腦發熱,而是有著精心的考量的。鍾會頗長於謀略,而且掌握了魏國和蜀國的大軍,如果沒有北兵的意外叛變,真恐怕的能夠取得長安,直指洛陽,那麼司馬家族恐怕就岌岌可危了。史書上說,姜維投降後和鍾會關係親密,出則同車,坐則同席。姜維密謀詐降而恢復蜀漢,鍾會密謀造反而滅司馬氏,都是忠臣的典範,最終也死在一起,實在可歌可泣。


參考文獻

《三國志》

呂思勉:《三國史話》

酒骑风
2019-03-22

事後看,鍾會謀反也忒不靠譜了,但在當時,鍾會絕對有足夠的理由進行謀反的:

1.軍權

我們知道,從司馬懿開始,曹魏的軍隊大權就一直牢牢掌握在司馬懿手裡,此後司馬師、司馬昭都一樣。他們幹別的事情或許不那麼積極,但一說打仗,那肯定沒得說,直接拉著隊伍就開打。

但是,這次為了攻打蜀國,司馬昭居然把自己手下的20萬部隊交給了鍾會;當然,為了制衡,司馬昭還在長安周邊放了10萬大軍。

2. 制衡

我們知道,古代將軍出征,家屬都必須要留在朝內的,結果鍾會並沒有留。因此謀反起來並沒壓力;其次是,謀反並不需要打下長安讓老鍾家的人上位啊!

在鍾會的戰略構想裡:

打下成都以後自稱”益州王“,走劉備的老路子不就完了。換句話說,團滅魏國做不到,但猥瑣發育,在接劉禪的班,並不是一件特別困難的事情。畢竟司馬昭一直防著鍾會謀反,但自立為王這種事情,還是挺 方便的。

鍾會為什麼要謀反?

3. 反派

打下益州後,鍾會模仿鄧艾筆跡,寫了一封信。也是因為這封信,鄧艾就被監禁起來了。

鄧艾是三國後期的第一殺神,就這麼凋謝了?

4. 人心

在這個時候,姜維過來投降了。

實際上姜維和鍾會就是大忽悠遇到了小忽悠,一個詐騙犯碰到了傳銷組織。但不管怎麼樣,沒有鄧艾,姜維還是相當不錯的。而且姜維在成都的地位,也可以儘可能的減小鐘會謀反的阻力。

那麼問題來了:

現在是不是天時地利人和都具備了呢?

這時候不謀反才是怪事。

鍾會為什麼要謀反?





谈古论金
2019-10-22

鍾會曾經對杜預說過:

以伯約比中州名士,公休、太初不能勝也。

這句話意味深長,公休是諸葛誕的字,太初是夏侯玄的字,而這兩個人物,諸葛誕是淮南三叛中最後一次叛亂的首腦人物,夏侯玄是曹爽的表弟、早期的玄學首領,也是司馬氏的政敵。

說起來,鍾會要舉例誰不好舉,舉這兩個人物,也是夠詭異的。

從這句話看,鍾會的所謂謀反,有另外一種可能性,就是要重建被司馬氏攪亂的秩序。

這和呂思勉先生認為的鐘會「心存魏室」從本質上是不同的,鍾會有雙重或多重的身份,一方面他是司馬氏的子房(張良),不折不扣的親信;一方面他作為鍾繇幼子,也是世家大族的代表人物,和司馬氏存在同生態競爭。

鍾會為什麼要謀反?

鍾會為什麼要謀反?

因而,重建被司馬氏攪亂的秩序並不是純粹的理想主義,但要說完全是出於個人野心,也不完全準確——鍾會沒有親子,造反而不能將獲得的權位傳承給子弟,動機就很薄弱了。

鍾會可能是要取代司馬氏成為世家大族的代言人,包括和被司馬氏清洗的家族重建形成較為親和的關係——從這個角度看,鍾會被下屬魏將(包括作為司馬懿女婿的杜預,杜預妻子是司馬懿次女高陸公主)只拘禁不殺戮,並非進退失據,而是政治上懷柔的需要。

鍾會為什麼要謀反?

鍾會在沒有對自己完全忠誠的軍事班底的情況下貌似倉促謀反,讓史家覺得不可解,但如果考慮到他認為憑藉自己的華貴家世和深厚人脈能夠贏得人心——且不說這一判斷正確與否——那就容易理解得多。

姜維的攛掇,在其中或許有催化劑的作用,但無疑不是主要的原因。

鍾會為什麼要謀反?

惯与长夜
2019-05-06

鍾會出身名門,少年得志,滅蜀收姜維捕鄧艾父子後,自以為不世之功,再加上姜維從旁鼓動,又手握重兵,以為謀反輕而易舉,所以錯誤地發動了叛亂,最後落得身死亂箭之下的結局。鍾會為什麼要謀反?

出身名門,少年得志

鍾會是魏太傅鍾繇的小兒子,由於是老來得子,鍾繇又偏愛鍾會的母親,所以鍾會應是從小就十分受寵。同時,鍾會年少聰穎,天資過人,少幼年時隨父親覲見魏文帝,就有“戰戰慄慄,汗不敢出。”的妙語,得到蔣濟等人的讚賞。在這種官二代加富二代的家庭出身,自身條件又好,所以鍾會從小養成了孤高自傲、目空一切的性格。鍾會為什麼要謀反?

平步青雲,志得意滿

鍾會由於家庭出身加上自身的條件,紀稍長後因為博學勤奮獲得了很大聲譽,官場上更是一帆風順,年紀輕輕就做到尚書這樣的高官。在討伐諸葛誕的時候,他曾多次巧出計謀,被人比作“小張良”,這樣一帆風順、眾星捧月般的經歷,使得鍾會更加志得意滿,自以為是。鍾會為什麼要謀反?

常伴司馬,野心初露

鍾會早年就跟隨司馬師、司馬昭兄弟,經常參與司馬氏兄弟的多項出謀劃策,為師馬兄弟掌握曹魏實權立下了不小的功勞,在司馬氏兄弟這樣的野心家手下耳濡目染,積累了十分豐富的政治經驗,開始尚能掩飾自己的政治野心,慢慢地便不甘心了,其政治野心也逐步顯現。鍾會為什麼要謀反?

滅蜀捕鄧,野心膨脹

公元263年,在鍾會的一再鼓動下,司馬昭決定出兵伐蜀,並封鍾會為鎮西將軍、假節都督關中各軍,鄧艾巧計偷渡陰平取得成功後,鍾會馬上趕到成都,統率大軍,又用計搜捕了鄧艾父子。到這時候,鍾會野心膨脹到了極點,手握十多萬重兵的他在蜀漢降將姜維的慫恿下,自以為功名蓋世,威震天下,不願再屈居人下,加之猛將精兵都控制在自己手中,於是錯誤估計形勢,舉兵反叛,最後落得身敗名裂的下場。

辽宁资深球迷
2019-05-06

曾經有機會,所以就想嘗試一下,只是關鍵時刻,天時地利人和都沒有站在鍾會這邊,謀反最後也只成了曇花一現。

首先不得不提到在這之前發生的魏國滅蜀之戰,當時魏國在司馬家族的治理下,國家腐敗,幾年前皇帝曹髦又被司馬家族殺害,國內矛盾激烈,滅蜀之戰的動機並不純潔,主要為了轉移國內矛盾,只是沒有想到,相比之下蜀國和東吳國內的腐敗情況更加嚴重,當魏軍大兵壓境時,蜀國除了姜維在劍閣死死抵抗外,蜀國高層並沒有引起重視,結果被鄧艾偷襲得手,蜀國滅亡!

鍾會為什麼要謀反?

蜀國滅亡後身為統帥的鐘會,威望自然也到了最頂點,在這樣的背景下鍾會的心裡也有了別樣的想法。

一方面國內矛盾的仍然激烈,國內反對司馬家族的勢力仍然存在,理論上可以接著恢復皇室作為旗號來推翻司馬家族。

第二,魏國滅蜀之戰投入了17萬軍隊,都歸鍾會統領,可以說鍾會統帥著魏國半數以上的精銳部隊,理論上有軍事能力向司馬家族宣戰。

第三蜀國是突然滅亡,但國內仍有主戰派存在其中就包括姜維和他率領的5萬大軍,如果能夠與蜀國的主戰派聯合,鍾會的實力將更加強大,所以有了這些條件,使得鍾會有了別樣的心思。

但是理論歸理論,但從現實情況來看,限制因素太多,鍾會在這一過程中也沒有協調好,所以導致謀反在短時間內就宣告失敗,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鍾會為什麼要謀反?

第一,當時魏國的國內矛盾雖然存在,但總體上司馬家族還是能穩住國內形勢,這樣的情況下國內其他士族集團雖對司馬家族不滿,但並沒有下定決心撕破臉皮,更何況鍾會的謀反太過於突然,也沒有及時與國內的反司馬家族勢力相聯合,造成自己宣佈造反後,魏國的其他勢力還沒有反應過來,就因為內訌而宣告失敗。

第二,鍾會手中雖掌握十幾萬軍隊,但鍾會本人對軍隊的控制力並不強,尤其是滅蜀之戰勝利後,大家都等著論功行賞,在這樣的情況下也在沒有任何利益和甜頭的情況下,鍾會突然宣佈造反,很難得到響應最終造成內訌!

第三就是蜀國主戰派方面,過於希望魏國內部發生內訌,自己坐收漁人之利,並未在第一時間全力給於支援,導致鍾會的軍隊突然發生內訌時,姜維也是猝不及防,自己所統領的數萬大軍在外地還未有所動作,自己就在內訌當中被魏軍所殺!

史海烂柯人
2019-05-07

自東漢末年起,群雄並起,各路諸侯逐鹿中原。經過多年的征戰廝殺,最終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但是,此時的天下也並不太平。尤其是在曹魏政權內部,也存在著多方勢力的爭奪。

鍾會為什麼要謀反?

在三國後期,司馬氏已經大權在握,逐漸有將曹氏取而代之的跡象。這種情況,時人看得清清楚楚。說白了,誰手裡有兵權,便可以有機會重新洗牌。鍾會,便是這樣一個人。與鄧艾分兵伐蜀,給了他領兵在外的機會,而伐蜀一事,又為其提供了佔據蜀地、傭兵自立的機會。

在這樣的情況下,領兵在外的鐘會,能不動心麼?

鍾會也是名門之後,其父為鍾繇,曾在東漢政權任尚書郎、黃門侍郎等職,還被漢獻帝封為東武亭侯。後來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掌控朝局,也是對鍾繇委以重任。而且,曹操的子孫待鍾繇一家也不薄,甚至可以說是優待了。

鍾會為什麼要謀反?

出身於這樣的家庭,鍾會並非等閒之輩。也不會干預屈居人下。當有了傭兵自立的機會,又怎麼會不眼饞呢?

當然,除了眼饞,多少也有些反對司馬氏的因素,另外,在此期間姜維趁機挑撥,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只是,鍾會的志向未能成行,便被人可收拾了。也算是一個悲劇吧。

鍾會為什麼要謀反?

每日趣评
2019-06-19

俗話說:高處不勝寒。鍾會及鄧艾伐蜀成功後就處於這樣的境地,如何抉擇,確實令人費神。而鍾會選擇了謀反,那麼鍾會為什麼要謀反呢?

鍾會為什麼要謀反?

其實鍾會忠心的是曹氏,鍾會之父鍾繇在曹魏期間歷任相國、廷尉、太尉、太傅等職,更是在曹丕和曹叡時期位列三公,而司馬昭之父司馬懿在曹叡死後才位列三公。因此,鍾家父子更忠於曹氏。

高平陵政變發起的原因其實就是清君側,因為當時曹爽已經把曹操的後代曹芳架空,有僭越之心。因此,司馬家族起兵之初也是正義的。後期平叛文欽、毋丘儉、王凌、諸葛誕等人的叛變,鍾會都深度參與了,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而這些人都和曹爽有千絲萬縷的聯繫。鍾會表現上佳,人稱小張良

後來,蜀國國政內亂,姜維滯留沓中,朝中黃皓專政,有機可乘。這時司馬昭制定伐蜀大計,沒有人同意這項計劃,只有鍾會贊成。於是鍾會成為伐蜀主力,鄧艾和諸葛緒負責牽制姜維。

鍾會為什麼要謀反?

等到伐蜀成功後,態勢發生了變化。此時鐘會因為伐蜀有功而被封為司徒。司徒相當於丞相,位極人臣。丞相之上只有兩個人,一個是司馬昭,一個是皇帝曹奐。而曹奐被司馬昭架空,因此,實際上鍾會之上只有一個人,那就是司馬昭。這就叫高處不勝寒。

而司馬昭當時的所做作為明顯是為了取代魏氏政權,所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而鍾會在幫助司馬家族清理完曹爽餘黨後其實還是心向曹魏政權的。因此鍾會就開始有了反叛之心,這是內因。

恰恰在此時,姜維看透了鍾會的心思,於是姜維試探性的詢問鍾會的志向,看他是否會謀反:

聞君自淮南已來,算無遺策,晉道克昌,皆君之力。今復定蜀,威德振世,民高其功,主畏其謀,欲以此安歸乎!夫韓信不背漢於擾攘,以見疑於既平,大夫種不從范蠡於五湖,卒伏劍而妄死,彼豈暗主愚臣哉?利害使之然也。今君大功既立,大德已著,何不法陶朱公泛舟絕跡,全功保身,登峨嵋之嶺,而從赤松遊乎?

大意是說:你自助力司馬氏以來,算無遺策,居功至偉。有當年張良匡扶漢室之功。現如今又伐蜀成功,位極人臣。已經走到了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地步。當年韓信沒有背叛劉邦尚且遭到懷疑,跟你現在的情況是一樣的。因此,你何不學張良,做個閒遊之人,躲避是非之爭呢?

鍾會為什麼要謀反?

鍾會的回答是:「君言遠矣,我不能行,且為今之道,或未盡於此也。」什麼意思呢?也就是說:你言之過早,我不同意。現在的形勢,世事難料,不一定非待如此。那麼不學張良歸隱,又不願回去當司徒,那就只剩下一條路可走,那就是謀反

於是鍾會和姜維開始穿一條褲子,蓄意謀反。鍾會認為依靠自己的兵權,再加上姜維的輔佐,自已一定可以依仗川蜀的基業而平定天下。鍾會的計劃是這樣的:

欲使姜維等皆將蜀兵出斜谷,會自將大眾隨其後。既至長安,令騎士從陸道,步兵從水道順流浮渭入河,以為五日可到孟津,與騎會洛陽,一旦天下可定也。

想的挺周到,可惜他看錯了姜維。姜維勸鍾會謀反不是為了鍾會而是為了自己。姜維的打算是勸鍾會起兵,然後殺了鍾會取而代之,復國蜀漢。所以姜維才給劉禪偷偷寫信,告訴劉禪要忍耐,等待好消息:

密書與後主曰:「原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

兩人想的都挺美,可惜一個是為了保衛魏氏政權,一個是為了復興蜀漢政權,心思根本不在一條道上,因此鍾會謀反註定會失敗。

鍾會為什麼要謀反?

果然,在姜維的建議下,鍾會密令幽禁了牙門將以上的魏國軍事將領,然後準備坑殺所有不服從命令的將領。中間由於消息洩露,這些將領紛紛逃出叛變,圍攻鍾會的府邸。最後在亂軍中,鍾會倉促宣佈起兵,帶兵攻打叛軍,被亂軍擊敗。姜維和鍾會都死於亂戰之中。

最後正面回答問題,鍾會謀反的內因是鍾氏父子鍾繇和鍾會都受魏國恩澤,因此忠於曹氏天下。而高平陵政變和後期的平定叛亂其實都是清除曹爽的勢力。但是後期司馬師和司馬昭肆意以郭太后的名義廢立皇帝,僭越之心人所共知,因此繼曹爽之後,司馬昭成為了佞臣。因此,鍾會在伐蜀成功後,有了反叛的實力,於是他開始以郭太后的名義發動叛亂,口號也是清君側罷免司馬昭的兵權

他所思所想被姜維所看穿,於是兩人聯合起兵。可惜的是鍾會掌握的軍隊是鄧艾之魏軍,川蜀之降兵,還有初次被自己統領的一部分魏軍。成分太複雜,鍾會在短時期內無法掌握。因此,在司馬昭兵臨長安的情況下倉促起兵,致使發生內亂,自己也在內亂中喪生。

本回答獨發於悟空問答,覺得寫得好請隨手點贊,謝謝!

喜歡請隨手關注我的頭條號,謝謝!

苏门侍读
2019-05-06

鍾會為什麼要謀反?

這個話題還得從他的出身家庭說起。

鍾會,是鍾繇的幼子。

鍾繇早年相貌不凡,聰慧過人。歷任尚書郎、黃門侍郎等職,助漢獻帝東歸有功,封東武亭侯。後被曹操委以重任,為司隸校尉,鎮守關中,功勳卓著。以功遷前軍師。魏國建立,任大理,又升為相國。曹丕稱帝,為廷尉,進封崇高鄉侯。後遷太尉,轉封平陽鄉侯。與華歆、王朗併為三公。明帝繼位,遷太傅,進封定陵侯。太和四年(230年)卒,諡曰成。

鍾會是鍾繇在75歲是生下的孩子,鍾會老年得子,那喜愛程度肯定無以言表。

再說鍾會年紀輕輕就表現出聰慧過人。

他是標準的富二代、官二代,人又長得漂亮,帥氣。

他才華橫溢,上至皇帝、下至群臣都對他非常賞識。他拜司馬懿為老師,能被司馬懿賞識的人,能力肯定不會太差。鍾會為什麼要謀反?

總體來說他就是從小到大順風順水,有錢有權,成長環境優渥。

一個富家子,官運亨通。

但也就是他的成長環境,為他的性格缺陷埋下了伏筆----他傲慢、自視甚高。

他的成長環境、已經生活的時代決定了他的眼界。

自靈帝桓帝以來,董卓、曹操、司馬懿等等,那個不是功高蓋主,那個不是能力到了一定程度就會自立的?

但是,他錯就錯在低估了自己的勢力、低估了自己的能力。

曹操和司馬懿都是隱忍的大家。曹操就算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也沒敢稱帝,司馬懿也是,也沒有明火執仗的去造反,他們是藉著老東家的勢力,發展自己的勢力,都會有幾十年的經營。

鍾會為什麼要謀反?

但是,鍾會傻傻的以為自己能力已經達到了,他興兵滅了蜀漢,覺得自己已經功高蓋主了,再加上姜維在一邊鼓吹兔死狗烹的道理,他覺得雖說蜀漢滅國了,但是蜀漢的有生力量並沒有折損,他只要有這一股力量,加上自己的老部下,憑藉自己和姜維的能力,完全可以和司馬昭抗衡。

鍾會為什麼要謀反?

但是,他只是狐假虎威的那隻狐狸。他所有的成就都是依賴於司馬家族的勢力,要是抽去司馬家族的勢力,他什麼都不是。


但他沒想到的是,蜀漢為什麼投降?因為無心抗爭了。

他剛來成都,剛剛接手成都,人心不穩,幾方勢力都沒有平衡,怎麼有人支持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