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上海17歲男孩跳橋事件?

2 個回答
十指点中考
2019-04-21

如何看待上海17歲男孩跳橋事件

2019年4月17日22:00,上海盧浦大橋,一輛白色的轎車停在橋中央的車流中,一個媽媽站在車外對著車裡說著什麼,態度激動,這時有一男孩子從車裡衝下來,快速跳下高架橋,她母親沒有追到。孩子上職校二年級,今年17歲,在學校與同學發生矛盾,受到母親批評後跳橋自盡。民警在橋下綠化帶找到了孩子,但已無生命體徵。

一個年輕的生命就這樣結束了,看到孩子母親跪地痛哭的那一刻,那種撕心裂肺的痛透過屏幕,讓我們揪心不已!

很多人會想到現在的孩子大多是溫室裡的花朵,稍遇挫折就喪失意志,甚至尋死覓活,抗壓能力不足,但是有多少父母能夠清楚的認識,孩子的抗壓能力和強大內心是怎麼養成的?

我們對待孩子的語言教育,基本分為兩個方面,表揚和批評。有的家長喜歡錶揚,寶貝你是最棒的,你是最優秀的,你做的很好,這不是你的問題,籠統而且盲目,造成孩子盲目的認為自己都是對的,習慣於眾星捧月的核心地位,在面對問題,面對挫折時,毫無抗壓能力,頓時覺得天塌地陷,覺得全世界都背叛了自己,是天妒英才、天妒紅顏,不是自己做的不好,進而自暴自棄,甚至走上絕路。這樣的孩子就是被我們的家庭活活的捧殺了。

有的家長認為要嚴格,要做狼爸虎媽,讓孩子從小歷經磨難,增益其所不能。小問題講大道理,大問題搞批鬥會,爸爸批完,媽媽批;媽媽批完,自己批。不犯錯誤是本分,犯小錯誤是負分,犯大錯誤是人神共憤,恨不得把孩子培養成十全十美的聖人,孩子每天生活在提心吊膽中,生怕犯一個錯誤。一旦出錯就會非常的惶恐,不是沒有面對問題的勇氣,而是沒有面對家長職責的勇氣,就像藥家鑫事件,因為當困難和挫折到來的時候,孩子不知道怎麼處理才能得到家長的理解,當他獨身一人面對困哪和挫折的時候,再強大的內心也幫助不了他做出正確的選擇。

教育孩子任重而道遠,如何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是每個家庭面臨的難題,正確的運用表揚和批評這兩個工具,對孩子的前進道路進行有效的引導和修正,讓孩子正確認識自己的能力,不誇大,不否定。明確具體的表揚,能夠讓孩子因為進步的認可而增加信心;客觀公正的批評,能夠讓孩子因為自己的錯誤羞愧而積極改正。充分的信任孩子,並且積極協助他解決人生道路上的每一次問題,面對挫折和困難時,家長的肯定評價和對事情處理的共同探究,能夠讓孩子在面對問題時想到家庭是我的堅強後盾,而內心強大,讓孩子成為一個壓不垮的人,告訴孩子這世界上最能靠得住的不只有自己,還有我們的家。


如何看待上海17歲男孩跳橋事件?
姚耀1188
2019-04-21

個案。互聯網社交媒體時代,被傳被議很厲害,但仔細分析,大多是表示存在感的唏噓而已,沒有“深思”的意義,最多隻是“深思”了。

聯繫到教育、親情、心理承受能力、心理健康問題、二胎政策……大家仔細看看,其實這幾天被瘋轉的文章和觀點,幾乎毫無新意,還是一些無病呻吟,以及事後諸葛亮的感嘆。無意識中總把別人家的父母和孩子拿來和自己比較,顯得自己對子女“無慾無求x,只要做個好人即可”……但事實上,一旦遇到考試成績不好、或者遊戲玩太久了,照樣吆五喝六、凶神惡煞的。

這是一個容易遺忘的社會,這是一個不發生在自己身上不知道疼的社會。我來一個假設: 萬一,比如,孩子有異於常人的性取向且經常與一幫社會人混跡一起,或者出現頑固的報復性的物質依賴症狀和習慣,作為家長,你們會表現得比那位開車的母親更冷靜更講道理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