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種南山下,寺院裡僧人的生活是怎樣的?實拍神祕的禪宗出坡記
耕種南山下,寺院裡僧人的生活是怎樣的?實拍神祕的禪宗出坡記
耕種南山下,寺院裡僧人的生活是怎樣的?實拍神祕的禪宗出坡記
耕種南山下,寺院裡僧人的生活是怎樣的?實拍神祕的禪宗出坡記
耕種南山下,寺院裡僧人的生活是怎樣的?實拍神祕的禪宗出坡記
耕種南山下,寺院裡僧人的生活是怎樣的?實拍神祕的禪宗出坡記
耕種南山下,寺院裡僧人的生活是怎樣的?實拍神祕的禪宗出坡記
耕種南山下,寺院裡僧人的生活是怎樣的?實拍神祕的禪宗出坡記
耕種南山下,寺院裡僧人的生活是怎樣的?實拍神祕的禪宗出坡記
耕種南山下,寺院裡僧人的生活是怎樣的?實拍神祕的禪宗出坡記
耕種南山下,寺院裡僧人的生活是怎樣的?實拍神祕的禪宗出坡記
耕種南山下,寺院裡僧人的生活是怎樣的?實拍神祕的禪宗出坡記
耕種南山下,寺院裡僧人的生活是怎樣的?實拍神祕的禪宗出坡記
耕種南山下,寺院裡僧人的生活是怎樣的?實拍神祕的禪宗出坡記
耕種南山下,寺院裡僧人的生活是怎樣的?實拍神祕的禪宗出坡記
耕種南山下,寺院裡僧人的生活是怎樣的?實拍神祕的禪宗出坡記
攝影師一佳one
1/15 出坡是中國佛教的特有名詞,即普遍邀請禪眾勞作的制度。唐代的百丈懷海禪師曾倡導“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農禪生活,規定寺院僧眾,無論職位高低,都要參加集體生產勞動,以求生活的自給。對於去寺廟祈福求願的一般遊客來說,出坡是一個比較“神祕”的行為,因為很多人沒有見過,圖為古觀音禪寺內眾僧人在進行出坡前的準備。\n\n
2/15 以禪宗為傳承的古觀音禪寺,位於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東大街辦羅漢洞村,距西安市約30公里。始建於唐貞觀二年(公元628年),距今約有1400年曆史,為終南山千年古剎之一。禪宗認為,穿衣吃飯、日常勞動,都是佛法。實行農禪,可使得心境溶為一體,佛法、世法打成一片。農田離古觀音禪寺不遠,就在寺廟的後山,穿過一個小門即可到達後山。\n\n
3/15 在最初的佛教,為了修行,僧人們是不做飯的,所以每天的飲食來源於乞討,因為乞討也是一種修行。在佛教傳入中國後,由於國內沒有這樣的習慣,所以僧人門指著施主施捨就很困難,想吃飯必須自給自足。\n\n
4/15 由此便產生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農耕禪,並且這也成了一種修行方法。其實出坡通俗的說,就是下地勞作幹活種菜摘菜的代名詞。\n\n
5/15 圖為帶領眾僧出坡勞作的古觀音禪寺主持上悟下宣,在2006年上超下明老和尚圓寂,其弟子上悟下宣禪師接任住持,繼續秉承老和尚遺囑,發揚終南修道精神,注重禪修,弘揚大乘利他精神。並帶領四眾弟子於觀音禪寺披荊斬棘,在一片廢墟中維修大殿,安僧辦道。\n\n
6/15 除了僧人外,寺廟還有義工來幫忙出坡,寺院義工不但可以擁護三寶、護持寺院,還可以為自己消除業障,遠離紅塵紛擾,廣增福慧,日月溫暖人間而不望報,山川滋養萬物而不計酬,佛法普度眾生而無條件。\n\n
7/15 在之前種植下的農作物,如今已到收穫時節,所以今天出坡的主要勞動內容就是豐收。除了常駐主持帶領的僧眾,寺院裡還來了很多義工。\n\n
8/15 春種南山下,遠看的花開成一叢叢白的、粉的雲朵,微微帶著初春冷意的風吹著對大地的思戀,地裡復甦的氣息早已悄悄瀰漫開來。\n\n
9/15 地裡的南瓜、辣椒、茄子等農作物都熟了,義工們提著沉甸甸的一筐蔬菜,臉上寫著豐收的喜悅。\n\n
10/15 坡上一簇簇白的、粉的花團,近看蜜蜂們早都熙熙攘攘起來了,萬物的生髮在這亙古不變的規律中開始了,採摘本身也是一個讓人開心的勞動。\n\n
11/15 得益於寺院眾師兄們的提前翻整,土壤變得疏鬆而肥沃。地頭是一株株挺拔碧翠的竹子。一陣風吹過,枝葉在搖擺間發出悉悉索索的聲音。\n\n
12/15 春和景明,風和日麗,田間雜草好除,如何除掉心中的雜草?所以出坡也是一種修行。圖為一僧人在給間歇休息的師兄們倒茶。\n\n
13/15 現代叢林寺院,多兼宗教和旅遊功能,管理制度健全,分工細緻,普請已漸減少。有幸之中,終南山下古觀音禪寺較好的保持著“農禪並重”這一傳承了數千年的禪宗文化。\n\n
14/15 值此春光明媚,萬物復甦的季節我們諸多善友相聚終南山下古觀音禪寺一同出坡,感受這傳承了千年的勞作制度和修行法門。煩惱遍消,歡喜充滿。\n\n
15/15 禪宗僧侶們把中國傳統價值觀中的勤勞、節儉的美德與其禪宗思想和禪修方式結合起來,形成了獨具中國特色的農禪並重的禪修方式和生活方式,也發展出了具有特色的叢林農業。荷蘭學者許理和說,佛教在中國並不是一種思想模式或體系,而首先是一種生活方式和一種高度紀律化的行為方式。這一點在禪宗僧侶那裡得到集中體現。\n\n\n
2019-07-04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