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印江縣有個鮮為人知的古代“四合院”——建於清朝的嚴氏宗祠
貴州印江縣有個鮮為人知的古代“四合院”——建於清朝的嚴氏宗祠
貴州印江縣有個鮮為人知的古代“四合院”——建於清朝的嚴氏宗祠
貴州印江縣有個鮮為人知的古代“四合院”——建於清朝的嚴氏宗祠
貴州印江縣有個鮮為人知的古代“四合院”——建於清朝的嚴氏宗祠
貴州印江縣有個鮮為人知的古代“四合院”——建於清朝的嚴氏宗祠
貴州印江縣有個鮮為人知的古代“四合院”——建於清朝的嚴氏宗祠
貴州印江縣有個鮮為人知的古代“四合院”——建於清朝的嚴氏宗祠
貴州印江縣有個鮮為人知的古代“四合院”——建於清朝的嚴氏宗祠
貴州印江縣有個鮮為人知的古代“四合院”——建於清朝的嚴氏宗祠
貴州印江縣有個鮮為人知的古代“四合院”——建於清朝的嚴氏宗祠
導聽圖說
1/10 印江嚴氏宗祠,位於印江縣城振興路西段南側嚴家寨。是一處始建於清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的中國祠堂建築,屬於中華民族祭祀祖先和先賢的場所。\n嚴家在清代還出了個大書法家“嚴寅亮”,題寫“頤和園”而名振海內外(圖片來自東方IC)
2/10 正殿面闊五間21.5米,通進深10.6米。正殿及兩廂皆用雕花石欄板圍護,刻“八仙過海”、“獅子滾繡球”等圖。柱礎皆鼓形雕花石礎,石雕精美,裝飾精微,構思巧妙,散發出傳統文化的精神、氣質、神韻(圖片來自東方IC)
3/10 宗祠是凝聚中華民族血緣和感情的紐帶,作為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傳統文化的象徵與標誌,具有無與倫比的影響力和歷史價值。(圖片來自東方IC)
4/10 共三進,坐南向北,中軸對稱。原有門牆、六角亭、前天井、廂房、三星臺、正殿、後天井、後殿、廂房、鐘鼓樓、操場等。現存正殿、後殿、兩廂、配殿等,佔地面積1380平方米。(圖片來自東方IC)
5/10 共三進,坐南向北,中軸對稱。原有門牆、六角亭、前天井、廂房、三星臺、正殿、後天井、後殿、廂房、鐘鼓樓、操場等。現存正殿、後殿、兩廂、配殿等,佔地面積1380平方米。正殿面闊五間21.5米,通進深10.6米。正殿及兩廂皆用雕花石欄板圍護,刻“八仙過海”、“獅子滾繡球”等圖。柱礎皆鼓形雕花石礎,石雕精美,裝飾精微,構思巧妙,散發出傳統文化的精神、氣質、神韻(圖片來自東方IC)
6/10 封火牆圍護“四合院(圖片來自東方IC)
7/10 建於清光緒年間,為封閉式建築。四周圍牆,中有天井、前廳、廂房等,門窗石刻造型優美,浮雕細膩入微。(圖片來自東方IC)
8/10 嚴家在清代還出了個大書法家“嚴寅亮”,題寫“頤和園”而名振海內外。\n背靠風光優美的峨嶺關,即印江八景之一的“峨嶺翠屏”,面向流水潺潺的邛江,自東流來的朗溪水及自北流來的板溪水雙雙繞縣城而流,真可謂“兩條江水抱城斜,城西緣有文昌閣”(圖片來自東方IC)
9/10 據現場勘察,史料及碑刻《新修宗祠序》、《勸學碑記》記載,嚴氏宗祠正堂建於清道光十一年(1831),後堂建於道光二十五年(1845),坐南向北。總平面呈長方形,依山就勢,為二進高封火牆圍護“四合院”式古建築,佔地面積2254平方米,建築佔地1298平方米(圖片來自東方IC)
10/10 嚴家在清代還出了個大書法家“嚴寅亮”,題寫“頤和園”而名振海內外(圖片來自東方IC)
2018-12-16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