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問劉伯溫,朱家是否可以長久?劉伯溫說,吾主萬子萬孫是什麼意思?

10 個回答
藤树先生
2019-07-19

《燒餅歌》的傳說

在我國民間傳說中,明朝太祖皇帝朱元璋身邊的謀臣,是一個堪比姜子牙、諸葛亮、李淳風、袁天罡的人物。在傳說中,這些人物都是掌握天地造化奧祕,能知過去未來的人物:比如姜子牙曾算出周朝有八百年國運;諸葛亮算出後世1300年後,有個叫張獻忠的人會在蜀地胡鬧;而李淳風、袁天罡則算出唐朝傳到第三代以後,會有個姓武的女人推翻大唐。

而劉伯溫在民間傳說中,也具備這個能力,並且留下過相關的預言作品,叫做《燒餅歌》。

傳說劉伯溫算出朱元璋會對功臣進行迫害和殺戮,於是向朱元璋提出退隱要求。朱元璋則要求劉伯溫為大明朝推算國運。於是,有了朱元璋和劉伯溫關於預測未來的對話,事後朱元璋命人將這些對話記錄下來,於是有了《燒餅歌》。

《燒餅歌》的傳說

在我國民間傳說中,明朝太祖皇帝朱元璋身邊的謀臣,是一個堪比姜子牙、諸葛亮、李淳風、袁天罡的人物。在傳說中,這些人物都是掌握天地造化奧祕,能知過去未來的人物:比如姜子牙曾算出周朝有八百年國運;諸葛亮算出後世1300年後,有個叫張獻忠的人會在蜀地胡鬧;而李淳風、袁天罡則算出唐朝傳到第三代以後,會有個姓武的女人推翻大唐。

而劉伯溫在民間傳說中,也具備這個能力,並且留下過相關的預言作品,叫做《燒餅歌》。

傳說劉伯溫算出朱元璋會對功臣進行迫害和殺戮,於是向朱元璋提出退隱要求。朱元璋則要求劉伯溫為大明朝推算國運。於是,有了朱元璋和劉伯溫關於預測未來的對話,事後朱元璋命人將這些對話記錄下來,於是有了《燒餅歌》。

在這些對話中,劉伯溫採取了暗示手法,告訴了朱元璋明朝的國運,其中比較重要的有兩句:

一句是朱元璋問朱家是否可以長久,劉伯溫說吾主萬子萬孫。不過朱元璋只道這是劉伯溫是在拍自己馬屁,沒有多想。

另外一句是劉伯溫告訴朱元璋:朱家的天下會傳到“六百半”。朱元璋聞聽這一說法喜出望外,認為大明的六百五十年國運秒殺秦以後所有王朝,因此欣喜不已。

那麼,萬子萬孫和六百半,究竟代表什麼?

劉伯溫的謎底

先說六百半。

大明朝從洪武元年(西曆1368年)建立,到崇禎十七年(西曆1644年)滅亡,前後276年,如果將南明的弘光、隆武、永曆三朝以及明鄭都算上,滿打滿算只有315年,約等於300年。而所謂的六百半,指的是六百的一半,三百年。

而所謂的萬子萬孫,這裡的“萬”指的是萬曆皇帝,萬子萬孫,指的是萬曆子孫。

明朝萬曆帝時期,大明朝迎來了轉折點,這一點,歷史學界是公認的,比如說有歷史學者出版的《萬曆十五年》,就通過對比手法,比照出萬曆十五年,大明朝和世界的變化與差距。

而埋葬明朝的清朝,其前身後金汗國的建立,以及讓後金贏得對明朝戰爭主動權的薩爾滸之戰,都發生於萬曆時代。因此說明朝滅亡的萌芽,在萬曆時期已經種下了。

《燒餅歌》的傳說

在我國民間傳說中,明朝太祖皇帝朱元璋身邊的謀臣,是一個堪比姜子牙、諸葛亮、李淳風、袁天罡的人物。在傳說中,這些人物都是掌握天地造化奧祕,能知過去未來的人物:比如姜子牙曾算出周朝有八百年國運;諸葛亮算出後世1300年後,有個叫張獻忠的人會在蜀地胡鬧;而李淳風、袁天罡則算出唐朝傳到第三代以後,會有個姓武的女人推翻大唐。

而劉伯溫在民間傳說中,也具備這個能力,並且留下過相關的預言作品,叫做《燒餅歌》。

傳說劉伯溫算出朱元璋會對功臣進行迫害和殺戮,於是向朱元璋提出退隱要求。朱元璋則要求劉伯溫為大明朝推算國運。於是,有了朱元璋和劉伯溫關於預測未來的對話,事後朱元璋命人將這些對話記錄下來,於是有了《燒餅歌》。

在這些對話中,劉伯溫採取了暗示手法,告訴了朱元璋明朝的國運,其中比較重要的有兩句:

一句是朱元璋問朱家是否可以長久,劉伯溫說吾主萬子萬孫。不過朱元璋只道這是劉伯溫是在拍自己馬屁,沒有多想。

另外一句是劉伯溫告訴朱元璋:朱家的天下會傳到“六百半”。朱元璋聞聽這一說法喜出望外,認為大明的六百五十年國運秒殺秦以後所有王朝,因此欣喜不已。

那麼,萬子萬孫和六百半,究竟代表什麼?

劉伯溫的謎底

先說六百半。

大明朝從洪武元年(西曆1368年)建立,到崇禎十七年(西曆1644年)滅亡,前後276年,如果將南明的弘光、隆武、永曆三朝以及明鄭都算上,滿打滿算只有315年,約等於300年。而所謂的六百半,指的是六百的一半,三百年。

而所謂的萬子萬孫,這裡的“萬”指的是萬曆皇帝,萬子萬孫,指的是萬曆子孫。

明朝萬曆帝時期,大明朝迎來了轉折點,這一點,歷史學界是公認的,比如說有歷史學者出版的《萬曆十五年》,就通過對比手法,比照出萬曆十五年,大明朝和世界的變化與差距。

而埋葬明朝的清朝,其前身後金汗國的建立,以及讓後金贏得對明朝戰爭主動權的薩爾滸之戰,都發生於萬曆時代。因此說明朝滅亡的萌芽,在萬曆時期已經種下了。

明朝最後的一位皇帝崇禎帝朱由檢,是萬曆皇帝的孫子,泰昌皇帝的次子。崇禎帝在位期間,明朝對外戰爭不斷失利,同時明朝內部農民戰爭也風起雲湧,最終,內憂外患的明朝陷入坍塌,李自成的農民軍攻入北京後,崇禎帝自知天命已經不在大明,於是自殺身亡。

崇禎死後,明朝殘餘勢力在南方重建朝廷,擁立萬曆的另一個孫子——福王朱由崧為皇帝,是為弘光帝。弘光帝又稱“蛤蟆天子”,登基後只會吃喝玩樂,最終被清朝擒殺。

此外,南明最後一位皇帝永曆皇帝朱由榔,也是萬曆帝的孫子。朱由榔在位十多年,到處逃避清朝的追殺,最終隨著南明全境淪陷而逃到緬甸,最終被吳三桂擒殺。

誰是明朝末代皇帝?

而關於明朝的末代皇帝,歷來有三種爭議:一種認為是崇禎帝,理由是崇禎時期的明朝是正統,所以說明朝末代皇帝是崇禎;

另一種爭議認為,明朝末代皇帝是弘光,理由是南京也是明朝首都,首都沒有丟失的情況下,明朝依舊是正統,因此弘光帝是最後一位在首都(南京)登基的明朝皇帝,因此弘光帝是末代皇帝。

《燒餅歌》的傳說

在我國民間傳說中,明朝太祖皇帝朱元璋身邊的謀臣,是一個堪比姜子牙、諸葛亮、李淳風、袁天罡的人物。在傳說中,這些人物都是掌握天地造化奧祕,能知過去未來的人物:比如姜子牙曾算出周朝有八百年國運;諸葛亮算出後世1300年後,有個叫張獻忠的人會在蜀地胡鬧;而李淳風、袁天罡則算出唐朝傳到第三代以後,會有個姓武的女人推翻大唐。

而劉伯溫在民間傳說中,也具備這個能力,並且留下過相關的預言作品,叫做《燒餅歌》。

傳說劉伯溫算出朱元璋會對功臣進行迫害和殺戮,於是向朱元璋提出退隱要求。朱元璋則要求劉伯溫為大明朝推算國運。於是,有了朱元璋和劉伯溫關於預測未來的對話,事後朱元璋命人將這些對話記錄下來,於是有了《燒餅歌》。

在這些對話中,劉伯溫採取了暗示手法,告訴了朱元璋明朝的國運,其中比較重要的有兩句:

一句是朱元璋問朱家是否可以長久,劉伯溫說吾主萬子萬孫。不過朱元璋只道這是劉伯溫是在拍自己馬屁,沒有多想。

另外一句是劉伯溫告訴朱元璋:朱家的天下會傳到“六百半”。朱元璋聞聽這一說法喜出望外,認為大明的六百五十年國運秒殺秦以後所有王朝,因此欣喜不已。

那麼,萬子萬孫和六百半,究竟代表什麼?

劉伯溫的謎底

先說六百半。

大明朝從洪武元年(西曆1368年)建立,到崇禎十七年(西曆1644年)滅亡,前後276年,如果將南明的弘光、隆武、永曆三朝以及明鄭都算上,滿打滿算只有315年,約等於300年。而所謂的六百半,指的是六百的一半,三百年。

而所謂的萬子萬孫,這裡的“萬”指的是萬曆皇帝,萬子萬孫,指的是萬曆子孫。

明朝萬曆帝時期,大明朝迎來了轉折點,這一點,歷史學界是公認的,比如說有歷史學者出版的《萬曆十五年》,就通過對比手法,比照出萬曆十五年,大明朝和世界的變化與差距。

而埋葬明朝的清朝,其前身後金汗國的建立,以及讓後金贏得對明朝戰爭主動權的薩爾滸之戰,都發生於萬曆時代。因此說明朝滅亡的萌芽,在萬曆時期已經種下了。

明朝最後的一位皇帝崇禎帝朱由檢,是萬曆皇帝的孫子,泰昌皇帝的次子。崇禎帝在位期間,明朝對外戰爭不斷失利,同時明朝內部農民戰爭也風起雲湧,最終,內憂外患的明朝陷入坍塌,李自成的農民軍攻入北京後,崇禎帝自知天命已經不在大明,於是自殺身亡。

崇禎死後,明朝殘餘勢力在南方重建朝廷,擁立萬曆的另一個孫子——福王朱由崧為皇帝,是為弘光帝。弘光帝又稱“蛤蟆天子”,登基後只會吃喝玩樂,最終被清朝擒殺。

此外,南明最後一位皇帝永曆皇帝朱由榔,也是萬曆帝的孫子。朱由榔在位十多年,到處逃避清朝的追殺,最終隨著南明全境淪陷而逃到緬甸,最終被吳三桂擒殺。

誰是明朝末代皇帝?

而關於明朝的末代皇帝,歷來有三種爭議:一種認為是崇禎帝,理由是崇禎時期的明朝是正統,所以說明朝末代皇帝是崇禎;

另一種爭議認為,明朝末代皇帝是弘光,理由是南京也是明朝首都,首都沒有丟失的情況下,明朝依舊是正統,因此弘光帝是最後一位在首都(南京)登基的明朝皇帝,因此弘光帝是末代皇帝。

第三鍾說法認為明朝和南明是一個整體,因此明朝的末代皇帝,應該是最後一個有大明皇帝稱號的永曆皇帝。

不過,不管是崇禎、弘光還是永曆是明朝末代皇帝,都應了劉伯溫的那句“萬子萬孫”。

少华聊史
2019-06-23

萬子萬孫既是劉伯溫的一句奉承的話,同時也是對明朝天下壽限的一種計算方法。

萬子萬孫既是劉伯溫的一句奉承的話,同時也是對明朝天下壽限的一種計算方法。



世人都說劉伯溫是神機妙算,其實仔細研究一下,萬子萬孫的這個結局似乎是歷朝歷代沒有逃出來的歷史規律,似乎和數學有著深刻的關係,或者說和當前比較流行的評價理論相關聯,這個評價結果似乎都符合朝代發展規律,劉伯溫似乎早就研究明白了這個道理?

萬子萬孫既是劉伯溫的一句奉承的話,同時也是對明朝天下壽限的一種計算方法。



世人都說劉伯溫是神機妙算,其實仔細研究一下,萬子萬孫的這個結局似乎是歷朝歷代沒有逃出來的歷史規律,似乎和數學有著深刻的關係,或者說和當前比較流行的評價理論相關聯,這個評價結果似乎都符合朝代發展規律,劉伯溫似乎早就研究明白了這個道理?



按照明朝的分封制度,朱元璋家所有人都是要被分封的,分封可不是簡簡單單的,給你一個王、給她一個公主的名號,而是有具體實在的實物和土地,土地叫封邑,實物是俸祿。皇權的體現不就是封邑和俸祿嗎?給不同的封邑和俸祿起了不同的名字,就是各朝各代職官體系!

萬子萬孫到底是個什麼樣的結局?為什麼要預示著明朝要滅亡這個事情?他們倆之間的關係到底是一個什麼關係呢?我們按照推斷方式來計算一下,到達萬子萬孫的時候,明朝將面臨什麼樣的結局?

當朱元璋有1萬個兒子的時候,按照明朝給予分封王的土地是2000畝,他光兒子的土地就達到了2000萬畝。再加上那麼多公主、格格的封地是多少呢?再加上王公大臣等等人的封地,粗略估計會達到8000萬畝,當時大明朝的土地有多少呢?

按照中國當前的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計算,根據《2016年中國國土資源公報》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耕地面積20.24億畝。按照明朝當時所佔領地域350萬平方公里具體分析,最大可供使用的土地面積為1.4億畝。光老朱家這群吃閒飯的人都佔有國家一半以上的土地,這些土地根據明朝的律法來說,土地上的產出歸個人所有,不上交國家。

按照當時明朝糧食的主產小麥、水稻和玉米,按照當時小麥、水稻和玉米的產量大致為每畝地產量為300斤-400斤計算,這個養活大明自己的老百姓是相當困難的!

再加上當時明朝採取的科舉制度,秀才、舉人、狀元,及個人所具有的土地是不用交稅納糧的,這個群體又不在少數,誰給國家納稅交糧,國家的財政收入從哪裡來呢?

國家財政沒有,哪裡有錢給大家發工資啊,沒有錢發工資,大家上班還有啥勁啊,那要到豈不是跟鬧著玩一樣嗎?

劉伯溫提出的萬子萬孫這個情況,需要多少年能達到?

老朱一輩子娶了一大堆媳婦,一共生了25個兒子,24個公主。大家都像老朱這樣的生子女有點嚇人。按照一個人能生兩個孩子計算,老朱家的天下,從第一代開始到萬子萬孫這個標準,需要多少年呢?第一代1個,第二代2個,第三代4個,第四代8個,第五代16個,第六代32個,第七代64個,第八代128個,第九代256個,第十代512個,第十一代1024個,第十三代2048個,第十四代4096個,第十五代8192個,第十六代16384個。

如果按照這個理論計算下來,一代人20年,大明朝就是300年的命,事實上,明朝的天下多少年呢?276年!算下來就是14代,多一點。大漢天下400年,分為東漢和西漢,唐朝也是289年。生的兒子越多,萬子萬孫來的越早,國家滅亡越早。

土地的生產力決定了國家人口的數量上限值,同時決定了國家財政的收入的上限值,相應的也決定了國家公務員工資水平。隨著老朱家人口的數量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傾吞了本屬於老百姓、王公大臣的工資和私人收益,這些老百姓和王公大臣似乎就不是那麼心甘情願地接受這個事實了,造大明朝的反是必然的結果,大明朝倒閉是必然結果。

在大明朝傳世傳到第14代的時候,剛好出現了劉伯溫出現的萬子萬孫的時期,這個時候大明朝的年號也到了萬曆,有人便說是劉伯溫《燒餅歌》的預言,萬子萬孫,萬曆皇帝和萬曆皇帝的兒子這個解釋有些牽強附會,而且屬於後世文人的意淫罷了。

萬子萬孫既是劉伯溫的一句奉承的話,同時也是對明朝天下壽限的一種計算方法。



世人都說劉伯溫是神機妙算,其實仔細研究一下,萬子萬孫的這個結局似乎是歷朝歷代沒有逃出來的歷史規律,似乎和數學有著深刻的關係,或者說和當前比較流行的評價理論相關聯,這個評價結果似乎都符合朝代發展規律,劉伯溫似乎早就研究明白了這個道理?



按照明朝的分封制度,朱元璋家所有人都是要被分封的,分封可不是簡簡單單的,給你一個王、給她一個公主的名號,而是有具體實在的實物和土地,土地叫封邑,實物是俸祿。皇權的體現不就是封邑和俸祿嗎?給不同的封邑和俸祿起了不同的名字,就是各朝各代職官體系!

萬子萬孫到底是個什麼樣的結局?為什麼要預示著明朝要滅亡這個事情?他們倆之間的關係到底是一個什麼關係呢?我們按照推斷方式來計算一下,到達萬子萬孫的時候,明朝將面臨什麼樣的結局?

當朱元璋有1萬個兒子的時候,按照明朝給予分封王的土地是2000畝,他光兒子的土地就達到了2000萬畝。再加上那麼多公主、格格的封地是多少呢?再加上王公大臣等等人的封地,粗略估計會達到8000萬畝,當時大明朝的土地有多少呢?

按照中國當前的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計算,根據《2016年中國國土資源公報》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耕地面積20.24億畝。按照明朝當時所佔領地域350萬平方公里具體分析,最大可供使用的土地面積為1.4億畝。光老朱家這群吃閒飯的人都佔有國家一半以上的土地,這些土地根據明朝的律法來說,土地上的產出歸個人所有,不上交國家。

按照當時明朝糧食的主產小麥、水稻和玉米,按照當時小麥、水稻和玉米的產量大致為每畝地產量為300斤-400斤計算,這個養活大明自己的老百姓是相當困難的!

再加上當時明朝採取的科舉制度,秀才、舉人、狀元,及個人所具有的土地是不用交稅納糧的,這個群體又不在少數,誰給國家納稅交糧,國家的財政收入從哪裡來呢?

國家財政沒有,哪裡有錢給大家發工資啊,沒有錢發工資,大家上班還有啥勁啊,那要到豈不是跟鬧著玩一樣嗎?

劉伯溫提出的萬子萬孫這個情況,需要多少年能達到?

老朱一輩子娶了一大堆媳婦,一共生了25個兒子,24個公主。大家都像老朱這樣的生子女有點嚇人。按照一個人能生兩個孩子計算,老朱家的天下,從第一代開始到萬子萬孫這個標準,需要多少年呢?第一代1個,第二代2個,第三代4個,第四代8個,第五代16個,第六代32個,第七代64個,第八代128個,第九代256個,第十代512個,第十一代1024個,第十三代2048個,第十四代4096個,第十五代8192個,第十六代16384個。

如果按照這個理論計算下來,一代人20年,大明朝就是300年的命,事實上,明朝的天下多少年呢?276年!算下來就是14代,多一點。大漢天下400年,分為東漢和西漢,唐朝也是289年。生的兒子越多,萬子萬孫來的越早,國家滅亡越早。

土地的生產力決定了國家人口的數量上限值,同時決定了國家財政的收入的上限值,相應的也決定了國家公務員工資水平。隨著老朱家人口的數量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傾吞了本屬於老百姓、王公大臣的工資和私人收益,這些老百姓和王公大臣似乎就不是那麼心甘情願地接受這個事實了,造大明朝的反是必然的結果,大明朝倒閉是必然結果。

在大明朝傳世傳到第14代的時候,剛好出現了劉伯溫出現的萬子萬孫的時期,這個時候大明朝的年號也到了萬曆,有人便說是劉伯溫《燒餅歌》的預言,萬子萬孫,萬曆皇帝和萬曆皇帝的兒子這個解釋有些牽強附會,而且屬於後世文人的意淫罷了。



燒餅歌中所謂言中的哪些歷史事件,不過是科學計算的結果,是客觀存在的具體現象,不是劉伯溫玄而又玄的什麼預測之術,一切意淫在數據和科學理論面前都是經不起驗證的!

相信科學,不要相信文人那張不靠譜的嘴。

史之策
2019-08-08

劉伯溫是明朝開國功勳,有著通曉古今的大智慧。後世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

劉伯溫是明朝開國功勳,有著通曉古今的大智慧。後世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

在歷史上有兩本神奇的預言書,一本是《推背圖》,另一本就是劉伯溫寫的《燒餅歌》。而劉伯溫所說的吾主萬子萬孫,就出自《燒餅歌》。

為什麼叫《燒餅歌》呢,這件事說來也巧:

1368年的一個早晨,朱元璋百無聊賴地坐在大殿裡啃著燒餅,突然太監傳來通報,說劉基前來覲見。朱元璋怕影響不好,便將剛吃了幾口的燒餅扣在碗下面。

當劉伯溫進來的時候,朱元璋突發奇想,想考考他自己剛剛吃了什麼。朱元璋對劉伯溫說:“先生自稱千古神算,那麼先生可否算算我剛才吃了什麼?”

劉伯溫掐指一算,便說:“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龍咬一缺,此乃餅也。”

朱元璋聽之大吃一驚,竟算的如此之準。於是勾起了朱元璋的好奇心,他便決定讓劉伯溫算算大明朝未來的局勢。

劉伯溫這下可左右為難了,算的好還罷了,算不好那可是要掉腦袋的。於是劉伯溫思索良久方才開口,說到:“茫茫天數,我主萬子萬孫,何必問哉。”

劉伯溫是明朝開國功勳,有著通曉古今的大智慧。後世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

在歷史上有兩本神奇的預言書,一本是《推背圖》,另一本就是劉伯溫寫的《燒餅歌》。而劉伯溫所說的吾主萬子萬孫,就出自《燒餅歌》。

為什麼叫《燒餅歌》呢,這件事說來也巧:

1368年的一個早晨,朱元璋百無聊賴地坐在大殿裡啃著燒餅,突然太監傳來通報,說劉基前來覲見。朱元璋怕影響不好,便將剛吃了幾口的燒餅扣在碗下面。

當劉伯溫進來的時候,朱元璋突發奇想,想考考他自己剛剛吃了什麼。朱元璋對劉伯溫說:“先生自稱千古神算,那麼先生可否算算我剛才吃了什麼?”

劉伯溫掐指一算,便說:“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龍咬一缺,此乃餅也。”

朱元璋聽之大吃一驚,竟算的如此之準。於是勾起了朱元璋的好奇心,他便決定讓劉伯溫算算大明朝未來的局勢。

劉伯溫這下可左右為難了,算的好還罷了,算不好那可是要掉腦袋的。於是劉伯溫思索良久方才開口,說到:“茫茫天數,我主萬子萬孫,何必問哉。”

萬子萬孫的由來正是如此,雖然劉伯溫這麼說,但朱元璋還是一知半解便追問下去。朱元璋理解的是自己的皇位能傳到萬世子孫,這麼一看大明朝江山穩固,子孫昌盛。

熟不知劉伯溫這句話的精髓之處就在萬字上。從我們後人的角度來看,這個萬指的是萬曆皇帝。明泰昌皇帝是萬曆皇帝的兒子,天啟皇帝和崇禎皇帝是萬曆皇帝的孫子。

這麼一看不得不佩服劉伯溫的大智慧,他準確預測到了明朝能傳到萬曆皇帝的兒子和孫子手裡,而到了崇禎皇帝大明就滅亡了。

也許劉伯溫只是隨口一說,跟萬曆皇帝的年號只是碰巧重合了,但我們也不得不佩服劉伯溫的預言能力。

別急,這只是《燒餅歌》的開頭部分,下面的也一樣精彩:

接下來劉伯溫又唱又跳,開始推算未來,跳幾次便唱一句:我朝大明一統世界,南方終滅北方終,嫡裔太子是嫡裔,文星高拱日防西。

聽到這,朱元璋便打斷他說:“我南京城防守森嚴,何懼之有?”劉伯溫繼續說道:“城防是嚴密,但恐怕燕子能飛進來。”這說的就更邪乎了,這兩人的對話看似平平無奇,實則暗藏玄機。

劉伯溫是明朝開國功勳,有著通曉古今的大智慧。後世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

在歷史上有兩本神奇的預言書,一本是《推背圖》,另一本就是劉伯溫寫的《燒餅歌》。而劉伯溫所說的吾主萬子萬孫,就出自《燒餅歌》。

為什麼叫《燒餅歌》呢,這件事說來也巧:

1368年的一個早晨,朱元璋百無聊賴地坐在大殿裡啃著燒餅,突然太監傳來通報,說劉基前來覲見。朱元璋怕影響不好,便將剛吃了幾口的燒餅扣在碗下面。

當劉伯溫進來的時候,朱元璋突發奇想,想考考他自己剛剛吃了什麼。朱元璋對劉伯溫說:“先生自稱千古神算,那麼先生可否算算我剛才吃了什麼?”

劉伯溫掐指一算,便說:“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龍咬一缺,此乃餅也。”

朱元璋聽之大吃一驚,竟算的如此之準。於是勾起了朱元璋的好奇心,他便決定讓劉伯溫算算大明朝未來的局勢。

劉伯溫這下可左右為難了,算的好還罷了,算不好那可是要掉腦袋的。於是劉伯溫思索良久方才開口,說到:“茫茫天數,我主萬子萬孫,何必問哉。”

萬子萬孫的由來正是如此,雖然劉伯溫這麼說,但朱元璋還是一知半解便追問下去。朱元璋理解的是自己的皇位能傳到萬世子孫,這麼一看大明朝江山穩固,子孫昌盛。

熟不知劉伯溫這句話的精髓之處就在萬字上。從我們後人的角度來看,這個萬指的是萬曆皇帝。明泰昌皇帝是萬曆皇帝的兒子,天啟皇帝和崇禎皇帝是萬曆皇帝的孫子。

這麼一看不得不佩服劉伯溫的大智慧,他準確預測到了明朝能傳到萬曆皇帝的兒子和孫子手裡,而到了崇禎皇帝大明就滅亡了。

也許劉伯溫只是隨口一說,跟萬曆皇帝的年號只是碰巧重合了,但我們也不得不佩服劉伯溫的預言能力。

別急,這只是《燒餅歌》的開頭部分,下面的也一樣精彩:

接下來劉伯溫又唱又跳,開始推算未來,跳幾次便唱一句:我朝大明一統世界,南方終滅北方終,嫡裔太子是嫡裔,文星高拱日防西。

聽到這,朱元璋便打斷他說:“我南京城防守森嚴,何懼之有?”劉伯溫繼續說道:“城防是嚴密,但恐怕燕子能飛進來。”這說的就更邪乎了,這兩人的對話看似平平無奇,實則暗藏玄機。朱棣當時就是燕王,劉伯溫預測的燕子所指就是燕王朱棣,而更神奇的還在後面。劉伯溫繼續說道:“此城御駕盡親征,一院山河永樂平;禿頂人來文墨苑,英雄一半盡還鄉。”

這句話更是暗藏玄機,這永樂就是永樂皇帝朱棣,而這禿頂人就是幫助朱棣靖難成功的姚廣孝。這些事情發生在劉伯溫去世後的幾十年,就連朱元璋都不能親眼見證。

《燒餅歌》全文共一千多字,其不僅預言到了明朝的前途和命運,更預測到了清朝,甚至預測到鴉片戰爭和慈禧當政。其原文如下:草頭人家十口女,又抱孩兒作主張。

草頭、十口其實就是葉赫兩個字,而慈禧就是葉赫那拉氏。而這又抱孩兒作主張就更明顯了,說的就是慈禧垂簾聽政獨攬大權。

其實《燒餅歌》雖說是劉伯溫所作,但不一定為真,也可能是後人所作然後假託劉伯溫之名。但我們想一想為何會假託劉伯溫,為何不是明朝其他出名的人物呢。毫無疑問,在明朝眾多人才中,劉伯溫是最牛的那一個。

說到底這萬子萬孫並不是說大明能傳千世萬世,也許這只是一個美好的希望,也或許恰巧被劉伯溫預言正確傳到萬曆的兒孫。

劉伯溫是明朝開國功勳,有著通曉古今的大智慧。後世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

在歷史上有兩本神奇的預言書,一本是《推背圖》,另一本就是劉伯溫寫的《燒餅歌》。而劉伯溫所說的吾主萬子萬孫,就出自《燒餅歌》。

為什麼叫《燒餅歌》呢,這件事說來也巧:

1368年的一個早晨,朱元璋百無聊賴地坐在大殿裡啃著燒餅,突然太監傳來通報,說劉基前來覲見。朱元璋怕影響不好,便將剛吃了幾口的燒餅扣在碗下面。

當劉伯溫進來的時候,朱元璋突發奇想,想考考他自己剛剛吃了什麼。朱元璋對劉伯溫說:“先生自稱千古神算,那麼先生可否算算我剛才吃了什麼?”

劉伯溫掐指一算,便說:“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龍咬一缺,此乃餅也。”

朱元璋聽之大吃一驚,竟算的如此之準。於是勾起了朱元璋的好奇心,他便決定讓劉伯溫算算大明朝未來的局勢。

劉伯溫這下可左右為難了,算的好還罷了,算不好那可是要掉腦袋的。於是劉伯溫思索良久方才開口,說到:“茫茫天數,我主萬子萬孫,何必問哉。”

萬子萬孫的由來正是如此,雖然劉伯溫這麼說,但朱元璋還是一知半解便追問下去。朱元璋理解的是自己的皇位能傳到萬世子孫,這麼一看大明朝江山穩固,子孫昌盛。

熟不知劉伯溫這句話的精髓之處就在萬字上。從我們後人的角度來看,這個萬指的是萬曆皇帝。明泰昌皇帝是萬曆皇帝的兒子,天啟皇帝和崇禎皇帝是萬曆皇帝的孫子。

這麼一看不得不佩服劉伯溫的大智慧,他準確預測到了明朝能傳到萬曆皇帝的兒子和孫子手裡,而到了崇禎皇帝大明就滅亡了。

也許劉伯溫只是隨口一說,跟萬曆皇帝的年號只是碰巧重合了,但我們也不得不佩服劉伯溫的預言能力。

別急,這只是《燒餅歌》的開頭部分,下面的也一樣精彩:

接下來劉伯溫又唱又跳,開始推算未來,跳幾次便唱一句:我朝大明一統世界,南方終滅北方終,嫡裔太子是嫡裔,文星高拱日防西。

聽到這,朱元璋便打斷他說:“我南京城防守森嚴,何懼之有?”劉伯溫繼續說道:“城防是嚴密,但恐怕燕子能飛進來。”這說的就更邪乎了,這兩人的對話看似平平無奇,實則暗藏玄機。朱棣當時就是燕王,劉伯溫預測的燕子所指就是燕王朱棣,而更神奇的還在後面。劉伯溫繼續說道:“此城御駕盡親征,一院山河永樂平;禿頂人來文墨苑,英雄一半盡還鄉。”

這句話更是暗藏玄機,這永樂就是永樂皇帝朱棣,而這禿頂人就是幫助朱棣靖難成功的姚廣孝。這些事情發生在劉伯溫去世後的幾十年,就連朱元璋都不能親眼見證。

《燒餅歌》全文共一千多字,其不僅預言到了明朝的前途和命運,更預測到了清朝,甚至預測到鴉片戰爭和慈禧當政。其原文如下:草頭人家十口女,又抱孩兒作主張。

草頭、十口其實就是葉赫兩個字,而慈禧就是葉赫那拉氏。而這又抱孩兒作主張就更明顯了,說的就是慈禧垂簾聽政獨攬大權。

其實《燒餅歌》雖說是劉伯溫所作,但不一定為真,也可能是後人所作然後假託劉伯溫之名。但我們想一想為何會假託劉伯溫,為何不是明朝其他出名的人物呢。毫無疑問,在明朝眾多人才中,劉伯溫是最牛的那一個。

說到底這萬子萬孫並不是說大明能傳千世萬世,也許這只是一個美好的希望,也或許恰巧被劉伯溫預言正確傳到萬曆的兒孫。
不過我個人認為,總的來說,上面基本上是屬於後人牽強附會。這些話,當時確實有可能說了,但是指代的沒這麼多意思。實際上是後人強加上來的。

小姐姐讲史
2019-06-04

1368年初,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建立大明王朝。他放過牛、當過和尚、要過飯,他從最底層做起,在劉伯溫等人的輔佐下打下了江山。他知道打江山難,守江山更難,對朱家的江山顧慮重重。

1368年初,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建立大明王朝。他放過牛、當過和尚、要過飯,他從最底層做起,在劉伯溫等人的輔佐下打下了江山。他知道打江山難,守江山更難,對朱家的江山顧慮重重。

有一天早上,朱元璋在大殿內吃早餐,他雖然當上了皇帝,但他的生活依然很簡樸,他的早餐是燒餅、稀粥、一些青菜。他拿起一個燒餅,剛咬了一口,就聽外面一個太監來稟報:“劉伯溫覲見”,朱元璋便心生一計,想測試下劉伯溫,於是他便把這個剛剛咬了一口的燒餅,放在一個大碗裡,並用碗蓋蓋上。一切準備就緒,朱元璋給身旁的太監一招手,那太監宣劉伯溫晉見。

1368年初,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建立大明王朝。他放過牛、當過和尚、要過飯,他從最底層做起,在劉伯溫等人的輔佐下打下了江山。他知道打江山難,守江山更難,對朱家的江山顧慮重重。

有一天早上,朱元璋在大殿內吃早餐,他雖然當上了皇帝,但他的生活依然很簡樸,他的早餐是燒餅、稀粥、一些青菜。他拿起一個燒餅,剛咬了一口,就聽外面一個太監來稟報:“劉伯溫覲見”,朱元璋便心生一計,想測試下劉伯溫,於是他便把這個剛剛咬了一口的燒餅,放在一個大碗裡,並用碗蓋蓋上。一切準備就緒,朱元璋給身旁的太監一招手,那太監宣劉伯溫晉見。

劉伯溫,這個名字大家一定都聽說過。這個人在民間被傳為神人,他幼時是神童,12歲考中秀才(見縣太爺不用跪)相當於本科,23歲進士(天子門生,相當於博士),26歲縣長,就現在來說他的學歷也是很牛。他是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溫州市文成縣)人,也叫劉青田,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掐會算,知天機,未卜先知,可謂精通。他在軍事、政治、文學上都造詣匪淺。他就像一個完美的穿越者,料事如神。民間更是廣為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他50歲出山,輔助朱元璋消滅群雄、推翻元朝、建立明朝,無論大戰、小戰,文戰、武戰,他的妙計都層出不窮。所以朱元璋只要有疑難問題,都會找他去密室商量,尊他為“老先生”。

1368年初,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建立大明王朝。他放過牛、當過和尚、要過飯,他從最底層做起,在劉伯溫等人的輔佐下打下了江山。他知道打江山難,守江山更難,對朱家的江山顧慮重重。

有一天早上,朱元璋在大殿內吃早餐,他雖然當上了皇帝,但他的生活依然很簡樸,他的早餐是燒餅、稀粥、一些青菜。他拿起一個燒餅,剛咬了一口,就聽外面一個太監來稟報:“劉伯溫覲見”,朱元璋便心生一計,想測試下劉伯溫,於是他便把這個剛剛咬了一口的燒餅,放在一個大碗裡,並用碗蓋蓋上。一切準備就緒,朱元璋給身旁的太監一招手,那太監宣劉伯溫晉見。

劉伯溫,這個名字大家一定都聽說過。這個人在民間被傳為神人,他幼時是神童,12歲考中秀才(見縣太爺不用跪)相當於本科,23歲進士(天子門生,相當於博士),26歲縣長,就現在來說他的學歷也是很牛。他是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溫州市文成縣)人,也叫劉青田,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掐會算,知天機,未卜先知,可謂精通。他在軍事、政治、文學上都造詣匪淺。他就像一個完美的穿越者,料事如神。民間更是廣為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他50歲出山,輔助朱元璋消滅群雄、推翻元朝、建立明朝,無論大戰、小戰,文戰、武戰,他的妙計都層出不窮。所以朱元璋只要有疑難問題,都會找他去密室商量,尊他為“老先生”。

這次朱元璋故意先賣個關子,等劉伯溫走進大殿內,行過禮。

a: 朱元璋就問他:“老先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您猜這碗裡是什麼?”

b: 劉伯溫掐著手指來回一算,說:這東西是圓的,既像太陽又像月亮,它剛被大金龍咬一口,它就是個燒餅”。

朱元璋開懷大笑,令人打開碗,果然是個燒餅。

a:朱元璋接著問:俺家的江山壽命大概有多長?以後發展趨勢咋樣?

1368年初,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建立大明王朝。他放過牛、當過和尚、要過飯,他從最底層做起,在劉伯溫等人的輔佐下打下了江山。他知道打江山難,守江山更難,對朱家的江山顧慮重重。

有一天早上,朱元璋在大殿內吃早餐,他雖然當上了皇帝,但他的生活依然很簡樸,他的早餐是燒餅、稀粥、一些青菜。他拿起一個燒餅,剛咬了一口,就聽外面一個太監來稟報:“劉伯溫覲見”,朱元璋便心生一計,想測試下劉伯溫,於是他便把這個剛剛咬了一口的燒餅,放在一個大碗裡,並用碗蓋蓋上。一切準備就緒,朱元璋給身旁的太監一招手,那太監宣劉伯溫晉見。

劉伯溫,這個名字大家一定都聽說過。這個人在民間被傳為神人,他幼時是神童,12歲考中秀才(見縣太爺不用跪)相當於本科,23歲進士(天子門生,相當於博士),26歲縣長,就現在來說他的學歷也是很牛。他是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溫州市文成縣)人,也叫劉青田,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掐會算,知天機,未卜先知,可謂精通。他在軍事、政治、文學上都造詣匪淺。他就像一個完美的穿越者,料事如神。民間更是廣為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他50歲出山,輔助朱元璋消滅群雄、推翻元朝、建立明朝,無論大戰、小戰,文戰、武戰,他的妙計都層出不窮。所以朱元璋只要有疑難問題,都會找他去密室商量,尊他為“老先生”。

這次朱元璋故意先賣個關子,等劉伯溫走進大殿內,行過禮。

a: 朱元璋就問他:“老先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您猜這碗裡是什麼?”

b: 劉伯溫掐著手指來回一算,說:這東西是圓的,既像太陽又像月亮,它剛被大金龍咬一口,它就是個燒餅”。

朱元璋開懷大笑,令人打開碗,果然是個燒餅。

a:朱元璋接著問:俺家的江山壽命大概有多長?以後發展趨勢咋樣?

萬子萬孫含天機

b:劉伯溫又掐掐手指說:“一切老天說了算,陛下您萬子萬孫,不必問了。”在這裡劉伯溫說出了天機,“萬”指的是萬曆皇帝。明朝最後果然毀在了萬曆皇帝的兒孫手中。更確切地說大明從萬曆皇帝這就已經有了滅亡的趨勢,他30年不上朝,縱情酒色。

他的兒子朱常洛沉湎酒色,縱慾淫樂,“一月天子”最後服“仙丹”死了,終年38歲。

萬曆的孫子朱由校,魯班的忠實粉絲,“木匠皇帝”,整日沉迷於木匠活,1627年8月11日落水,生病的朱由校服用“仙藥”身亡,終年23歲。

1368年初,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建立大明王朝。他放過牛、當過和尚、要過飯,他從最底層做起,在劉伯溫等人的輔佐下打下了江山。他知道打江山難,守江山更難,對朱家的江山顧慮重重。

有一天早上,朱元璋在大殿內吃早餐,他雖然當上了皇帝,但他的生活依然很簡樸,他的早餐是燒餅、稀粥、一些青菜。他拿起一個燒餅,剛咬了一口,就聽外面一個太監來稟報:“劉伯溫覲見”,朱元璋便心生一計,想測試下劉伯溫,於是他便把這個剛剛咬了一口的燒餅,放在一個大碗裡,並用碗蓋蓋上。一切準備就緒,朱元璋給身旁的太監一招手,那太監宣劉伯溫晉見。

劉伯溫,這個名字大家一定都聽說過。這個人在民間被傳為神人,他幼時是神童,12歲考中秀才(見縣太爺不用跪)相當於本科,23歲進士(天子門生,相當於博士),26歲縣長,就現在來說他的學歷也是很牛。他是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溫州市文成縣)人,也叫劉青田,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掐會算,知天機,未卜先知,可謂精通。他在軍事、政治、文學上都造詣匪淺。他就像一個完美的穿越者,料事如神。民間更是廣為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他50歲出山,輔助朱元璋消滅群雄、推翻元朝、建立明朝,無論大戰、小戰,文戰、武戰,他的妙計都層出不窮。所以朱元璋只要有疑難問題,都會找他去密室商量,尊他為“老先生”。

這次朱元璋故意先賣個關子,等劉伯溫走進大殿內,行過禮。

a: 朱元璋就問他:“老先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您猜這碗裡是什麼?”

b: 劉伯溫掐著手指來回一算,說:這東西是圓的,既像太陽又像月亮,它剛被大金龍咬一口,它就是個燒餅”。

朱元璋開懷大笑,令人打開碗,果然是個燒餅。

a:朱元璋接著問:俺家的江山壽命大概有多長?以後發展趨勢咋樣?

萬子萬孫含天機

b:劉伯溫又掐掐手指說:“一切老天說了算,陛下您萬子萬孫,不必問了。”在這裡劉伯溫說出了天機,“萬”指的是萬曆皇帝。明朝最後果然毀在了萬曆皇帝的兒孫手中。更確切地說大明從萬曆皇帝這就已經有了滅亡的趨勢,他30年不上朝,縱情酒色。

他的兒子朱常洛沉湎酒色,縱慾淫樂,“一月天子”最後服“仙丹”死了,終年38歲。

萬曆的孫子朱由校,魯班的忠實粉絲,“木匠皇帝”,整日沉迷於木匠活,1627年8月11日落水,生病的朱由校服用“仙藥”身亡,終年23歲。

萬曆的孫子朱由檢,哥死弟繼位,內憂外患,天災不斷。吊死煤山,明亡。這正是劉伯溫唱詞:“萬子萬孫”的應驗。

a:朱元璋沒有聽懂,又看劉伯溫說話有顧慮,他就說到:“國家興敗皆有定數,這天下也不是我一個人的天下,有德有能力的人都能得天下。老先生說吧,沒關係。”

b:劉伯溫慎重地說:“天機不可洩露,否則是大罪。請陛下饒我不死,我才敢說。”

1368年初,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建立大明王朝。他放過牛、當過和尚、要過飯,他從最底層做起,在劉伯溫等人的輔佐下打下了江山。他知道打江山難,守江山更難,對朱家的江山顧慮重重。

有一天早上,朱元璋在大殿內吃早餐,他雖然當上了皇帝,但他的生活依然很簡樸,他的早餐是燒餅、稀粥、一些青菜。他拿起一個燒餅,剛咬了一口,就聽外面一個太監來稟報:“劉伯溫覲見”,朱元璋便心生一計,想測試下劉伯溫,於是他便把這個剛剛咬了一口的燒餅,放在一個大碗裡,並用碗蓋蓋上。一切準備就緒,朱元璋給身旁的太監一招手,那太監宣劉伯溫晉見。

劉伯溫,這個名字大家一定都聽說過。這個人在民間被傳為神人,他幼時是神童,12歲考中秀才(見縣太爺不用跪)相當於本科,23歲進士(天子門生,相當於博士),26歲縣長,就現在來說他的學歷也是很牛。他是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溫州市文成縣)人,也叫劉青田,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掐會算,知天機,未卜先知,可謂精通。他在軍事、政治、文學上都造詣匪淺。他就像一個完美的穿越者,料事如神。民間更是廣為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他50歲出山,輔助朱元璋消滅群雄、推翻元朝、建立明朝,無論大戰、小戰,文戰、武戰,他的妙計都層出不窮。所以朱元璋只要有疑難問題,都會找他去密室商量,尊他為“老先生”。

這次朱元璋故意先賣個關子,等劉伯溫走進大殿內,行過禮。

a: 朱元璋就問他:“老先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您猜這碗裡是什麼?”

b: 劉伯溫掐著手指來回一算,說:這東西是圓的,既像太陽又像月亮,它剛被大金龍咬一口,它就是個燒餅”。

朱元璋開懷大笑,令人打開碗,果然是個燒餅。

a:朱元璋接著問:俺家的江山壽命大概有多長?以後發展趨勢咋樣?

萬子萬孫含天機

b:劉伯溫又掐掐手指說:“一切老天說了算,陛下您萬子萬孫,不必問了。”在這裡劉伯溫說出了天機,“萬”指的是萬曆皇帝。明朝最後果然毀在了萬曆皇帝的兒孫手中。更確切地說大明從萬曆皇帝這就已經有了滅亡的趨勢,他30年不上朝,縱情酒色。

他的兒子朱常洛沉湎酒色,縱慾淫樂,“一月天子”最後服“仙丹”死了,終年38歲。

萬曆的孫子朱由校,魯班的忠實粉絲,“木匠皇帝”,整日沉迷於木匠活,1627年8月11日落水,生病的朱由校服用“仙藥”身亡,終年23歲。

萬曆的孫子朱由檢,哥死弟繼位,內憂外患,天災不斷。吊死煤山,明亡。這正是劉伯溫唱詞:“萬子萬孫”的應驗。

a:朱元璋沒有聽懂,又看劉伯溫說話有顧慮,他就說到:“國家興敗皆有定數,這天下也不是我一個人的天下,有德有能力的人都能得天下。老先生說吧,沒關係。”

b:劉伯溫慎重地說:“天機不可洩露,否則是大罪。請陛下饒我不死,我才敢說。”

朱元璋立刻賜了劉伯溫一個免死金牌,劉伯溫開始放心大膽地說起來,這裡用“唱”更恰當些。老朱還令旁邊那太監給劉伯溫敲碗助興,因為劉伯溫說的話琅琅上口,就像詩歌一樣:“我朝大明一統世,南方終滅北方終,嫡裔太子是嫡裔,文星高拱日防西。”

意思大概是,如今太子朱標雖是嫡出,會有文星要取而代之繼承皇位。這裡所說的“文星”,就是後來繼承皇位的建文帝,朱允炆。

朱元璋以為他在羅嗦直接打斷他的唱詞,直奔主題說:“我南京城防守如此堅固嚴密,針扎不進,水潑不進,難道還有啥危險?”

劉伯溫唱:“都城雖然防守嚴密,但恐怕燕子會飛進來。此城御駕盡親征,一院山河永樂平,禿頂人來文墨苑,英雄一半盡還鄉。老朱心想:“這天機也太深奧了,俺不懂也不敢問”,只見朱元璋的眉頭擰成了疙瘩,也沒有聽懂啥意思,感覺不是啥好事,擺擺手叫那個敲碗的太監下去了。

這段歌謠中,劉伯溫更像穿越者,他準確地描述了朱元璋駕崩以後的大明王朝是個什麼樣。“燕子”,就是指燕王朱棣,這段歌詞的意思即燕王朱棣(年號永樂)在謀士姚廣孝(禿頂人,僧人)的幫助下,發動靖難之役,謀逆篡位。

劉伯溫看朱元璋對此非常關心又接著唱:“北方胡虜害生民,御駕親征定太平。失算功臣不敢諫,生靈遮掩主驚魂。”

意思是,為了驅除外敵瓦剌,俗稱的韃子,明英宗朱祁鎮不聽大臣勸阻,御駕親征,結果他兵敗被俘,明朝也差點亡國。這是歷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變,也是歷史上御駕親征最慘的一次。

劉伯溫一直唱,下面省略一千多字。

劉伯溫不僅預測了靖難之役、土木堡之變等整個明朝歷史,更神奇神奇的是,它甚至預測到了鴉片戰爭和慈禧當政攻打太平軍的事。

劉伯溫死後幾十年,他唱的那些預言的確發生了,人們都非常驚奇,驚歎劉伯溫是神人。

他的這首預言1912字,在中國傳統的歷書《通勝》中可把它翻出來。

1368年初,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建立大明王朝。他放過牛、當過和尚、要過飯,他從最底層做起,在劉伯溫等人的輔佐下打下了江山。他知道打江山難,守江山更難,對朱家的江山顧慮重重。

有一天早上,朱元璋在大殿內吃早餐,他雖然當上了皇帝,但他的生活依然很簡樸,他的早餐是燒餅、稀粥、一些青菜。他拿起一個燒餅,剛咬了一口,就聽外面一個太監來稟報:“劉伯溫覲見”,朱元璋便心生一計,想測試下劉伯溫,於是他便把這個剛剛咬了一口的燒餅,放在一個大碗裡,並用碗蓋蓋上。一切準備就緒,朱元璋給身旁的太監一招手,那太監宣劉伯溫晉見。

劉伯溫,這個名字大家一定都聽說過。這個人在民間被傳為神人,他幼時是神童,12歲考中秀才(見縣太爺不用跪)相當於本科,23歲進士(天子門生,相當於博士),26歲縣長,就現在來說他的學歷也是很牛。他是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溫州市文成縣)人,也叫劉青田,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掐會算,知天機,未卜先知,可謂精通。他在軍事、政治、文學上都造詣匪淺。他就像一個完美的穿越者,料事如神。民間更是廣為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他50歲出山,輔助朱元璋消滅群雄、推翻元朝、建立明朝,無論大戰、小戰,文戰、武戰,他的妙計都層出不窮。所以朱元璋只要有疑難問題,都會找他去密室商量,尊他為“老先生”。

這次朱元璋故意先賣個關子,等劉伯溫走進大殿內,行過禮。

a: 朱元璋就問他:“老先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您猜這碗裡是什麼?”

b: 劉伯溫掐著手指來回一算,說:這東西是圓的,既像太陽又像月亮,它剛被大金龍咬一口,它就是個燒餅”。

朱元璋開懷大笑,令人打開碗,果然是個燒餅。

a:朱元璋接著問:俺家的江山壽命大概有多長?以後發展趨勢咋樣?

萬子萬孫含天機

b:劉伯溫又掐掐手指說:“一切老天說了算,陛下您萬子萬孫,不必問了。”在這裡劉伯溫說出了天機,“萬”指的是萬曆皇帝。明朝最後果然毀在了萬曆皇帝的兒孫手中。更確切地說大明從萬曆皇帝這就已經有了滅亡的趨勢,他30年不上朝,縱情酒色。

他的兒子朱常洛沉湎酒色,縱慾淫樂,“一月天子”最後服“仙丹”死了,終年38歲。

萬曆的孫子朱由校,魯班的忠實粉絲,“木匠皇帝”,整日沉迷於木匠活,1627年8月11日落水,生病的朱由校服用“仙藥”身亡,終年23歲。

萬曆的孫子朱由檢,哥死弟繼位,內憂外患,天災不斷。吊死煤山,明亡。這正是劉伯溫唱詞:“萬子萬孫”的應驗。

a:朱元璋沒有聽懂,又看劉伯溫說話有顧慮,他就說到:“國家興敗皆有定數,這天下也不是我一個人的天下,有德有能力的人都能得天下。老先生說吧,沒關係。”

b:劉伯溫慎重地說:“天機不可洩露,否則是大罪。請陛下饒我不死,我才敢說。”

朱元璋立刻賜了劉伯溫一個免死金牌,劉伯溫開始放心大膽地說起來,這裡用“唱”更恰當些。老朱還令旁邊那太監給劉伯溫敲碗助興,因為劉伯溫說的話琅琅上口,就像詩歌一樣:“我朝大明一統世,南方終滅北方終,嫡裔太子是嫡裔,文星高拱日防西。”

意思大概是,如今太子朱標雖是嫡出,會有文星要取而代之繼承皇位。這裡所說的“文星”,就是後來繼承皇位的建文帝,朱允炆。

朱元璋以為他在羅嗦直接打斷他的唱詞,直奔主題說:“我南京城防守如此堅固嚴密,針扎不進,水潑不進,難道還有啥危險?”

劉伯溫唱:“都城雖然防守嚴密,但恐怕燕子會飛進來。此城御駕盡親征,一院山河永樂平,禿頂人來文墨苑,英雄一半盡還鄉。老朱心想:“這天機也太深奧了,俺不懂也不敢問”,只見朱元璋的眉頭擰成了疙瘩,也沒有聽懂啥意思,感覺不是啥好事,擺擺手叫那個敲碗的太監下去了。

這段歌謠中,劉伯溫更像穿越者,他準確地描述了朱元璋駕崩以後的大明王朝是個什麼樣。“燕子”,就是指燕王朱棣,這段歌詞的意思即燕王朱棣(年號永樂)在謀士姚廣孝(禿頂人,僧人)的幫助下,發動靖難之役,謀逆篡位。

劉伯溫看朱元璋對此非常關心又接著唱:“北方胡虜害生民,御駕親征定太平。失算功臣不敢諫,生靈遮掩主驚魂。”

意思是,為了驅除外敵瓦剌,俗稱的韃子,明英宗朱祁鎮不聽大臣勸阻,御駕親征,結果他兵敗被俘,明朝也差點亡國。這是歷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變,也是歷史上御駕親征最慘的一次。

劉伯溫一直唱,下面省略一千多字。

劉伯溫不僅預測了靖難之役、土木堡之變等整個明朝歷史,更神奇神奇的是,它甚至預測到了鴉片戰爭和慈禧當政攻打太平軍的事。

劉伯溫死後幾十年,他唱的那些預言的確發生了,人們都非常驚奇,驚歎劉伯溫是神人。

他的這首預言1912字,在中國傳統的歷書《通勝》中可把它翻出來。

這個故事也有一些人質疑,說它是明朝以後的人編的。是編者把《燒餅歌》署名為劉伯溫,這是後人假託劉伯溫之名寫成的,劉伯溫是個神乎其神的人物,用他當此書的作者,更令人驚歎。另外並無任何史料能夠證明此書為劉基所作。

關於開頭,劉伯溫之所以能一下子猜到碗裡的燒餅,這與他的細心有很大的關係,朱元璋的早餐還在那擺著呢,桌子上應該有朱元璋吃掉的很少的幾粒芝麻粒,鬍子上也有,這難免被細心的劉伯溫看到。另外劉伯溫的人緣非常好,朱元璋身旁的太監給他手語也不一定。

1368年初,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建立大明王朝。他放過牛、當過和尚、要過飯,他從最底層做起,在劉伯溫等人的輔佐下打下了江山。他知道打江山難,守江山更難,對朱家的江山顧慮重重。

有一天早上,朱元璋在大殿內吃早餐,他雖然當上了皇帝,但他的生活依然很簡樸,他的早餐是燒餅、稀粥、一些青菜。他拿起一個燒餅,剛咬了一口,就聽外面一個太監來稟報:“劉伯溫覲見”,朱元璋便心生一計,想測試下劉伯溫,於是他便把這個剛剛咬了一口的燒餅,放在一個大碗裡,並用碗蓋蓋上。一切準備就緒,朱元璋給身旁的太監一招手,那太監宣劉伯溫晉見。

劉伯溫,這個名字大家一定都聽說過。這個人在民間被傳為神人,他幼時是神童,12歲考中秀才(見縣太爺不用跪)相當於本科,23歲進士(天子門生,相當於博士),26歲縣長,就現在來說他的學歷也是很牛。他是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溫州市文成縣)人,也叫劉青田,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掐會算,知天機,未卜先知,可謂精通。他在軍事、政治、文學上都造詣匪淺。他就像一個完美的穿越者,料事如神。民間更是廣為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他50歲出山,輔助朱元璋消滅群雄、推翻元朝、建立明朝,無論大戰、小戰,文戰、武戰,他的妙計都層出不窮。所以朱元璋只要有疑難問題,都會找他去密室商量,尊他為“老先生”。

這次朱元璋故意先賣個關子,等劉伯溫走進大殿內,行過禮。

a: 朱元璋就問他:“老先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您猜這碗裡是什麼?”

b: 劉伯溫掐著手指來回一算,說:這東西是圓的,既像太陽又像月亮,它剛被大金龍咬一口,它就是個燒餅”。

朱元璋開懷大笑,令人打開碗,果然是個燒餅。

a:朱元璋接著問:俺家的江山壽命大概有多長?以後發展趨勢咋樣?

萬子萬孫含天機

b:劉伯溫又掐掐手指說:“一切老天說了算,陛下您萬子萬孫,不必問了。”在這裡劉伯溫說出了天機,“萬”指的是萬曆皇帝。明朝最後果然毀在了萬曆皇帝的兒孫手中。更確切地說大明從萬曆皇帝這就已經有了滅亡的趨勢,他30年不上朝,縱情酒色。

他的兒子朱常洛沉湎酒色,縱慾淫樂,“一月天子”最後服“仙丹”死了,終年38歲。

萬曆的孫子朱由校,魯班的忠實粉絲,“木匠皇帝”,整日沉迷於木匠活,1627年8月11日落水,生病的朱由校服用“仙藥”身亡,終年23歲。

萬曆的孫子朱由檢,哥死弟繼位,內憂外患,天災不斷。吊死煤山,明亡。這正是劉伯溫唱詞:“萬子萬孫”的應驗。

a:朱元璋沒有聽懂,又看劉伯溫說話有顧慮,他就說到:“國家興敗皆有定數,這天下也不是我一個人的天下,有德有能力的人都能得天下。老先生說吧,沒關係。”

b:劉伯溫慎重地說:“天機不可洩露,否則是大罪。請陛下饒我不死,我才敢說。”

朱元璋立刻賜了劉伯溫一個免死金牌,劉伯溫開始放心大膽地說起來,這裡用“唱”更恰當些。老朱還令旁邊那太監給劉伯溫敲碗助興,因為劉伯溫說的話琅琅上口,就像詩歌一樣:“我朝大明一統世,南方終滅北方終,嫡裔太子是嫡裔,文星高拱日防西。”

意思大概是,如今太子朱標雖是嫡出,會有文星要取而代之繼承皇位。這裡所說的“文星”,就是後來繼承皇位的建文帝,朱允炆。

朱元璋以為他在羅嗦直接打斷他的唱詞,直奔主題說:“我南京城防守如此堅固嚴密,針扎不進,水潑不進,難道還有啥危險?”

劉伯溫唱:“都城雖然防守嚴密,但恐怕燕子會飛進來。此城御駕盡親征,一院山河永樂平,禿頂人來文墨苑,英雄一半盡還鄉。老朱心想:“這天機也太深奧了,俺不懂也不敢問”,只見朱元璋的眉頭擰成了疙瘩,也沒有聽懂啥意思,感覺不是啥好事,擺擺手叫那個敲碗的太監下去了。

這段歌謠中,劉伯溫更像穿越者,他準確地描述了朱元璋駕崩以後的大明王朝是個什麼樣。“燕子”,就是指燕王朱棣,這段歌詞的意思即燕王朱棣(年號永樂)在謀士姚廣孝(禿頂人,僧人)的幫助下,發動靖難之役,謀逆篡位。

劉伯溫看朱元璋對此非常關心又接著唱:“北方胡虜害生民,御駕親征定太平。失算功臣不敢諫,生靈遮掩主驚魂。”

意思是,為了驅除外敵瓦剌,俗稱的韃子,明英宗朱祁鎮不聽大臣勸阻,御駕親征,結果他兵敗被俘,明朝也差點亡國。這是歷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變,也是歷史上御駕親征最慘的一次。

劉伯溫一直唱,下面省略一千多字。

劉伯溫不僅預測了靖難之役、土木堡之變等整個明朝歷史,更神奇神奇的是,它甚至預測到了鴉片戰爭和慈禧當政攻打太平軍的事。

劉伯溫死後幾十年,他唱的那些預言的確發生了,人們都非常驚奇,驚歎劉伯溫是神人。

他的這首預言1912字,在中國傳統的歷書《通勝》中可把它翻出來。

這個故事也有一些人質疑,說它是明朝以後的人編的。是編者把《燒餅歌》署名為劉伯溫,這是後人假託劉伯溫之名寫成的,劉伯溫是個神乎其神的人物,用他當此書的作者,更令人驚歎。另外並無任何史料能夠證明此書為劉基所作。

關於開頭,劉伯溫之所以能一下子猜到碗裡的燒餅,這與他的細心有很大的關係,朱元璋的早餐還在那擺著呢,桌子上應該有朱元璋吃掉的很少的幾粒芝麻粒,鬍子上也有,這難免被細心的劉伯溫看到。另外劉伯溫的人緣非常好,朱元璋身旁的太監給他手語也不一定。

當然也有很多人對此深信不疑,歎服它的精準,《燒餅歌》是從一定的“象數”規律排來,涉及到“象、數、理、佔”的入化應用。至今民間仍有很多人認為它概括了明朝、清朝、中華民國以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今後的各種大事,並在拭目以待等著預言的應驗

铁马冰河wu
2019-06-06

朱元璋和劉伯溫的這段對話源於民間傳說。話說公元1366年的一天,朱元璋和張士誠的軍隊正在戰場上殊死搏鬥,劉伯溫有事去見朱元璋,恰遇元璋忙裡偷閒,正在吃燒餅。

聽說劉伯溫來訪,朱元璋靈機一動,想和這位以能掐會算、足智多謀著稱的奇人開個玩笑,同時試探一下他到底有多神。他把咬剩的半塊燒餅藏在碗裡,用衣袖遮住。

劉伯溫施禮畢,元璋問他道:“先生知道我碗裡放的是什麼嗎”?劉伯溫微閉雙目,煞有介事的掐指一算,回答道:“半似日兮半如月,定是金龍咬一缺”。

朱元璋和劉伯溫的這段對話源於民間傳說。話說公元1366年的一天,朱元璋和張士誠的軍隊正在戰場上殊死搏鬥,劉伯溫有事去見朱元璋,恰遇元璋忙裡偷閒,正在吃燒餅。

聽說劉伯溫來訪,朱元璋靈機一動,想和這位以能掐會算、足智多謀著稱的奇人開個玩笑,同時試探一下他到底有多神。他把咬剩的半塊燒餅藏在碗裡,用衣袖遮住。

劉伯溫施禮畢,元璋問他道:“先生知道我碗裡放的是什麼嗎”?劉伯溫微閉雙目,煞有介事的掐指一算,回答道:“半似日兮半如月,定是金龍咬一缺”。

朱元璋聽罷瞠目結舌,驚喜道:“先生果然慧眼如炬,未卜先知啊”!

其實,劉伯溫不可能有隔空視物的特異功能 , 他一進朱元璋的房間,一股濃郁的烘烤餡餅香味撲鼻而來,心裡早就知道朱元璋碗內之物一定是一塊沒啃完的燒餅。他裝模作樣掐指一算,純屬逢場作戲,應景應景。

朱元璋卻沒想那麼多,內心對劉伯溫的神奇預測本領心悅誠服。

朱元璋和劉伯溫的這段對話源於民間傳說。話說公元1366年的一天,朱元璋和張士誠的軍隊正在戰場上殊死搏鬥,劉伯溫有事去見朱元璋,恰遇元璋忙裡偷閒,正在吃燒餅。

聽說劉伯溫來訪,朱元璋靈機一動,想和這位以能掐會算、足智多謀著稱的奇人開個玩笑,同時試探一下他到底有多神。他把咬剩的半塊燒餅藏在碗裡,用衣袖遮住。

劉伯溫施禮畢,元璋問他道:“先生知道我碗裡放的是什麼嗎”?劉伯溫微閉雙目,煞有介事的掐指一算,回答道:“半似日兮半如月,定是金龍咬一缺”。

朱元璋聽罷瞠目結舌,驚喜道:“先生果然慧眼如炬,未卜先知啊”!

其實,劉伯溫不可能有隔空視物的特異功能 , 他一進朱元璋的房間,一股濃郁的烘烤餡餅香味撲鼻而來,心裡早就知道朱元璋碗內之物一定是一塊沒啃完的燒餅。他裝模作樣掐指一算,純屬逢場作戲,應景應景。

朱元璋卻沒想那麼多,內心對劉伯溫的神奇預測本領心悅誠服。

朱元璋興致大增,乘機問道:“先生幫算算,看我這份偌大的家業,能延續多久呢”?

劉伯溫閉目捻鬚,苦思冥想了半天,卻沒有正面回答,而是含混莫名地答道:“萬子萬孫才盡,您不必細問(茫茫天數,吾主萬子萬孫,何必問哉)”。

朱元璋大喜,自己好不容易創下的這份家業,能千秋萬代傳承下去,朱氏子子孫孫能安享榮華富貴,且綿延不絕,想想也是醉了。高興是高興,但仔細一想他疑竇頓起,覺得萬事萬物皆有榮枯,世間哪有長盛不衰的事物呢?

朱元璋和劉伯溫的這段對話源於民間傳說。話說公元1366年的一天,朱元璋和張士誠的軍隊正在戰場上殊死搏鬥,劉伯溫有事去見朱元璋,恰遇元璋忙裡偷閒,正在吃燒餅。

聽說劉伯溫來訪,朱元璋靈機一動,想和這位以能掐會算、足智多謀著稱的奇人開個玩笑,同時試探一下他到底有多神。他把咬剩的半塊燒餅藏在碗裡,用衣袖遮住。

劉伯溫施禮畢,元璋問他道:“先生知道我碗裡放的是什麼嗎”?劉伯溫微閉雙目,煞有介事的掐指一算,回答道:“半似日兮半如月,定是金龍咬一缺”。

朱元璋聽罷瞠目結舌,驚喜道:“先生果然慧眼如炬,未卜先知啊”!

其實,劉伯溫不可能有隔空視物的特異功能 , 他一進朱元璋的房間,一股濃郁的烘烤餡餅香味撲鼻而來,心裡早就知道朱元璋碗內之物一定是一塊沒啃完的燒餅。他裝模作樣掐指一算,純屬逢場作戲,應景應景。

朱元璋卻沒想那麼多,內心對劉伯溫的神奇預測本領心悅誠服。

朱元璋興致大增,乘機問道:“先生幫算算,看我這份偌大的家業,能延續多久呢”?

劉伯溫閉目捻鬚,苦思冥想了半天,卻沒有正面回答,而是含混莫名地答道:“萬子萬孫才盡,您不必細問(茫茫天數,吾主萬子萬孫,何必問哉)”。

朱元璋大喜,自己好不容易創下的這份家業,能千秋萬代傳承下去,朱氏子子孫孫能安享榮華富貴,且綿延不絕,想想也是醉了。高興是高興,但仔細一想他疑竇頓起,覺得萬事萬物皆有榮枯,世間哪有長盛不衰的事物呢?

朱元璋又問:“自古有枯榮,世間一切皆有定數,有盛必有衰,天下怎麼可能永遠是一家一姓的呢”?

劉伯溫沉默無語。元璋當然不知道,劉伯溫所說的“萬子萬孫”,其實是指明王朝的最後四位皇帝:萬曆帝朱翊鈞、泰昌帝朱常洛、天啟帝朱由校、崇禎帝朱由檢。泰昌帝、天啟帝、崇禎帝都是萬曆帝的子孫,所以叫“萬子萬孫”,明帝國最後在萬曆帝的子孫手上風雨飄搖、房倒屋塌,最終灰飛煙滅。

據說後來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稱帝后,成了明太祖。一日,元璋與伯溫對坐閒侃,他又請登高望遠的劉伯溫掐算一下大明的運祚能有多少年。劉伯溫沉思半晌,緩緩答道:“八百嫌多,三百嫌少”。

朱元璋和劉伯溫的這段對話源於民間傳說。話說公元1366年的一天,朱元璋和張士誠的軍隊正在戰場上殊死搏鬥,劉伯溫有事去見朱元璋,恰遇元璋忙裡偷閒,正在吃燒餅。

聽說劉伯溫來訪,朱元璋靈機一動,想和這位以能掐會算、足智多謀著稱的奇人開個玩笑,同時試探一下他到底有多神。他把咬剩的半塊燒餅藏在碗裡,用衣袖遮住。

劉伯溫施禮畢,元璋問他道:“先生知道我碗裡放的是什麼嗎”?劉伯溫微閉雙目,煞有介事的掐指一算,回答道:“半似日兮半如月,定是金龍咬一缺”。

朱元璋聽罷瞠目結舌,驚喜道:“先生果然慧眼如炬,未卜先知啊”!

其實,劉伯溫不可能有隔空視物的特異功能 , 他一進朱元璋的房間,一股濃郁的烘烤餡餅香味撲鼻而來,心裡早就知道朱元璋碗內之物一定是一塊沒啃完的燒餅。他裝模作樣掐指一算,純屬逢場作戲,應景應景。

朱元璋卻沒想那麼多,內心對劉伯溫的神奇預測本領心悅誠服。

朱元璋興致大增,乘機問道:“先生幫算算,看我這份偌大的家業,能延續多久呢”?

劉伯溫閉目捻鬚,苦思冥想了半天,卻沒有正面回答,而是含混莫名地答道:“萬子萬孫才盡,您不必細問(茫茫天數,吾主萬子萬孫,何必問哉)”。

朱元璋大喜,自己好不容易創下的這份家業,能千秋萬代傳承下去,朱氏子子孫孫能安享榮華富貴,且綿延不絕,想想也是醉了。高興是高興,但仔細一想他疑竇頓起,覺得萬事萬物皆有榮枯,世間哪有長盛不衰的事物呢?

朱元璋又問:“自古有枯榮,世間一切皆有定數,有盛必有衰,天下怎麼可能永遠是一家一姓的呢”?

劉伯溫沉默無語。元璋當然不知道,劉伯溫所說的“萬子萬孫”,其實是指明王朝的最後四位皇帝:萬曆帝朱翊鈞、泰昌帝朱常洛、天啟帝朱由校、崇禎帝朱由檢。泰昌帝、天啟帝、崇禎帝都是萬曆帝的子孫,所以叫“萬子萬孫”,明帝國最後在萬曆帝的子孫手上風雨飄搖、房倒屋塌,最終灰飛煙滅。

據說後來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稱帝后,成了明太祖。一日,元璋與伯溫對坐閒侃,他又請登高望遠的劉伯溫掐算一下大明的運祚能有多少年。劉伯溫沉思半晌,緩緩答道:“八百嫌多,三百嫌少”。

元璋不解。劉伯溫小心翼翼解釋道:“江山的長久與否,在於民心所向。只要您以民為本,建立法度,世代遵循,何愁大明江山不傳承千秋萬代、基業長青?所以說“八百嫌少 ” 。

朱元璋似有所悟,點頭稱是。他沒有繼續追問“三百嫌多”有何深意。

後來明王朝享國祚276年,差24年才滿300年,“三百嫌多”即是此意。於是民間認為,早在大明開國之初,劉伯溫就已經算出朱家江山的氣數了。

傳說劉伯溫的所有神奇預測最終都彙編入他那部迷霧繚繞的《燒餅歌》中。而這部明顯由後世杜撰的奇書堪稱劉伯溫封神之路上的一座豐碑,圍繞著這部聲稱能“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的“偽作”, 劉伯溫未卜先知的半人半仙形象被塑造完成,而朱元璋的終極夢想似乎也得以實現......

朱元璋和劉伯溫的這段對話源於民間傳說。話說公元1366年的一天,朱元璋和張士誠的軍隊正在戰場上殊死搏鬥,劉伯溫有事去見朱元璋,恰遇元璋忙裡偷閒,正在吃燒餅。

聽說劉伯溫來訪,朱元璋靈機一動,想和這位以能掐會算、足智多謀著稱的奇人開個玩笑,同時試探一下他到底有多神。他把咬剩的半塊燒餅藏在碗裡,用衣袖遮住。

劉伯溫施禮畢,元璋問他道:“先生知道我碗裡放的是什麼嗎”?劉伯溫微閉雙目,煞有介事的掐指一算,回答道:“半似日兮半如月,定是金龍咬一缺”。

朱元璋聽罷瞠目結舌,驚喜道:“先生果然慧眼如炬,未卜先知啊”!

其實,劉伯溫不可能有隔空視物的特異功能 , 他一進朱元璋的房間,一股濃郁的烘烤餡餅香味撲鼻而來,心裡早就知道朱元璋碗內之物一定是一塊沒啃完的燒餅。他裝模作樣掐指一算,純屬逢場作戲,應景應景。

朱元璋卻沒想那麼多,內心對劉伯溫的神奇預測本領心悅誠服。

朱元璋興致大增,乘機問道:“先生幫算算,看我這份偌大的家業,能延續多久呢”?

劉伯溫閉目捻鬚,苦思冥想了半天,卻沒有正面回答,而是含混莫名地答道:“萬子萬孫才盡,您不必細問(茫茫天數,吾主萬子萬孫,何必問哉)”。

朱元璋大喜,自己好不容易創下的這份家業,能千秋萬代傳承下去,朱氏子子孫孫能安享榮華富貴,且綿延不絕,想想也是醉了。高興是高興,但仔細一想他疑竇頓起,覺得萬事萬物皆有榮枯,世間哪有長盛不衰的事物呢?

朱元璋又問:“自古有枯榮,世間一切皆有定數,有盛必有衰,天下怎麼可能永遠是一家一姓的呢”?

劉伯溫沉默無語。元璋當然不知道,劉伯溫所說的“萬子萬孫”,其實是指明王朝的最後四位皇帝:萬曆帝朱翊鈞、泰昌帝朱常洛、天啟帝朱由校、崇禎帝朱由檢。泰昌帝、天啟帝、崇禎帝都是萬曆帝的子孫,所以叫“萬子萬孫”,明帝國最後在萬曆帝的子孫手上風雨飄搖、房倒屋塌,最終灰飛煙滅。

據說後來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稱帝后,成了明太祖。一日,元璋與伯溫對坐閒侃,他又請登高望遠的劉伯溫掐算一下大明的運祚能有多少年。劉伯溫沉思半晌,緩緩答道:“八百嫌多,三百嫌少”。

元璋不解。劉伯溫小心翼翼解釋道:“江山的長久與否,在於民心所向。只要您以民為本,建立法度,世代遵循,何愁大明江山不傳承千秋萬代、基業長青?所以說“八百嫌少 ” 。

朱元璋似有所悟,點頭稱是。他沒有繼續追問“三百嫌多”有何深意。

後來明王朝享國祚276年,差24年才滿300年,“三百嫌多”即是此意。於是民間認為,早在大明開國之初,劉伯溫就已經算出朱家江山的氣數了。

傳說劉伯溫的所有神奇預測最終都彙編入他那部迷霧繚繞的《燒餅歌》中。而這部明顯由後世杜撰的奇書堪稱劉伯溫封神之路上的一座豐碑,圍繞著這部聲稱能“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的“偽作”, 劉伯溫未卜先知的半人半仙形象被塑造完成,而朱元璋的終極夢想似乎也得以實現......

朱元璋和劉伯溫的這段對話源於民間傳說。話說公元1366年的一天,朱元璋和張士誠的軍隊正在戰場上殊死搏鬥,劉伯溫有事去見朱元璋,恰遇元璋忙裡偷閒,正在吃燒餅。

聽說劉伯溫來訪,朱元璋靈機一動,想和這位以能掐會算、足智多謀著稱的奇人開個玩笑,同時試探一下他到底有多神。他把咬剩的半塊燒餅藏在碗裡,用衣袖遮住。

劉伯溫施禮畢,元璋問他道:“先生知道我碗裡放的是什麼嗎”?劉伯溫微閉雙目,煞有介事的掐指一算,回答道:“半似日兮半如月,定是金龍咬一缺”。

朱元璋聽罷瞠目結舌,驚喜道:“先生果然慧眼如炬,未卜先知啊”!

其實,劉伯溫不可能有隔空視物的特異功能 , 他一進朱元璋的房間,一股濃郁的烘烤餡餅香味撲鼻而來,心裡早就知道朱元璋碗內之物一定是一塊沒啃完的燒餅。他裝模作樣掐指一算,純屬逢場作戲,應景應景。

朱元璋卻沒想那麼多,內心對劉伯溫的神奇預測本領心悅誠服。

朱元璋興致大增,乘機問道:“先生幫算算,看我這份偌大的家業,能延續多久呢”?

劉伯溫閉目捻鬚,苦思冥想了半天,卻沒有正面回答,而是含混莫名地答道:“萬子萬孫才盡,您不必細問(茫茫天數,吾主萬子萬孫,何必問哉)”。

朱元璋大喜,自己好不容易創下的這份家業,能千秋萬代傳承下去,朱氏子子孫孫能安享榮華富貴,且綿延不絕,想想也是醉了。高興是高興,但仔細一想他疑竇頓起,覺得萬事萬物皆有榮枯,世間哪有長盛不衰的事物呢?

朱元璋又問:“自古有枯榮,世間一切皆有定數,有盛必有衰,天下怎麼可能永遠是一家一姓的呢”?

劉伯溫沉默無語。元璋當然不知道,劉伯溫所說的“萬子萬孫”,其實是指明王朝的最後四位皇帝:萬曆帝朱翊鈞、泰昌帝朱常洛、天啟帝朱由校、崇禎帝朱由檢。泰昌帝、天啟帝、崇禎帝都是萬曆帝的子孫,所以叫“萬子萬孫”,明帝國最後在萬曆帝的子孫手上風雨飄搖、房倒屋塌,最終灰飛煙滅。

據說後來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稱帝后,成了明太祖。一日,元璋與伯溫對坐閒侃,他又請登高望遠的劉伯溫掐算一下大明的運祚能有多少年。劉伯溫沉思半晌,緩緩答道:“八百嫌多,三百嫌少”。

元璋不解。劉伯溫小心翼翼解釋道:“江山的長久與否,在於民心所向。只要您以民為本,建立法度,世代遵循,何愁大明江山不傳承千秋萬代、基業長青?所以說“八百嫌少 ” 。

朱元璋似有所悟,點頭稱是。他沒有繼續追問“三百嫌多”有何深意。

後來明王朝享國祚276年,差24年才滿300年,“三百嫌多”即是此意。於是民間認為,早在大明開國之初,劉伯溫就已經算出朱家江山的氣數了。

傳說劉伯溫的所有神奇預測最終都彙編入他那部迷霧繚繞的《燒餅歌》中。而這部明顯由後世杜撰的奇書堪稱劉伯溫封神之路上的一座豐碑,圍繞著這部聲稱能“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的“偽作”, 劉伯溫未卜先知的半人半仙形象被塑造完成,而朱元璋的終極夢想似乎也得以實現......

朱元璋和劉伯溫的這段對話源於民間傳說。話說公元1366年的一天,朱元璋和張士誠的軍隊正在戰場上殊死搏鬥,劉伯溫有事去見朱元璋,恰遇元璋忙裡偷閒,正在吃燒餅。

聽說劉伯溫來訪,朱元璋靈機一動,想和這位以能掐會算、足智多謀著稱的奇人開個玩笑,同時試探一下他到底有多神。他把咬剩的半塊燒餅藏在碗裡,用衣袖遮住。

劉伯溫施禮畢,元璋問他道:“先生知道我碗裡放的是什麼嗎”?劉伯溫微閉雙目,煞有介事的掐指一算,回答道:“半似日兮半如月,定是金龍咬一缺”。

朱元璋聽罷瞠目結舌,驚喜道:“先生果然慧眼如炬,未卜先知啊”!

其實,劉伯溫不可能有隔空視物的特異功能 , 他一進朱元璋的房間,一股濃郁的烘烤餡餅香味撲鼻而來,心裡早就知道朱元璋碗內之物一定是一塊沒啃完的燒餅。他裝模作樣掐指一算,純屬逢場作戲,應景應景。

朱元璋卻沒想那麼多,內心對劉伯溫的神奇預測本領心悅誠服。

朱元璋興致大增,乘機問道:“先生幫算算,看我這份偌大的家業,能延續多久呢”?

劉伯溫閉目捻鬚,苦思冥想了半天,卻沒有正面回答,而是含混莫名地答道:“萬子萬孫才盡,您不必細問(茫茫天數,吾主萬子萬孫,何必問哉)”。

朱元璋大喜,自己好不容易創下的這份家業,能千秋萬代傳承下去,朱氏子子孫孫能安享榮華富貴,且綿延不絕,想想也是醉了。高興是高興,但仔細一想他疑竇頓起,覺得萬事萬物皆有榮枯,世間哪有長盛不衰的事物呢?

朱元璋又問:“自古有枯榮,世間一切皆有定數,有盛必有衰,天下怎麼可能永遠是一家一姓的呢”?

劉伯溫沉默無語。元璋當然不知道,劉伯溫所說的“萬子萬孫”,其實是指明王朝的最後四位皇帝:萬曆帝朱翊鈞、泰昌帝朱常洛、天啟帝朱由校、崇禎帝朱由檢。泰昌帝、天啟帝、崇禎帝都是萬曆帝的子孫,所以叫“萬子萬孫”,明帝國最後在萬曆帝的子孫手上風雨飄搖、房倒屋塌,最終灰飛煙滅。

據說後來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稱帝后,成了明太祖。一日,元璋與伯溫對坐閒侃,他又請登高望遠的劉伯溫掐算一下大明的運祚能有多少年。劉伯溫沉思半晌,緩緩答道:“八百嫌多,三百嫌少”。

元璋不解。劉伯溫小心翼翼解釋道:“江山的長久與否,在於民心所向。只要您以民為本,建立法度,世代遵循,何愁大明江山不傳承千秋萬代、基業長青?所以說“八百嫌少 ” 。

朱元璋似有所悟,點頭稱是。他沒有繼續追問“三百嫌多”有何深意。

後來明王朝享國祚276年,差24年才滿300年,“三百嫌多”即是此意。於是民間認為,早在大明開國之初,劉伯溫就已經算出朱家江山的氣數了。

傳說劉伯溫的所有神奇預測最終都彙編入他那部迷霧繚繞的《燒餅歌》中。而這部明顯由後世杜撰的奇書堪稱劉伯溫封神之路上的一座豐碑,圍繞著這部聲稱能“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的“偽作”, 劉伯溫未卜先知的半人半仙形象被塑造完成,而朱元璋的終極夢想似乎也得以實現......


【插圖源自網絡】

【發文不易 剽竊必究】

历史时刻录
2019-06-01

每個人的理解不一樣,而劉伯溫當時對朱元璋回答所說的“萬子萬孫”是指萬曆皇帝的兒子兒孫。

劉伯溫預測明王朝遷都

劉伯溫是明朝第一高人,精通醫卜星相,天文地理,所以朱元璋每當有什麼事大都要問一下劉伯溫。早在修建南京都城時,朱元璋讓劉伯溫選擇了一處風水寶地,好讓大明王朝長久興盛。這天朱元璋要劉伯溫選擇一個地方作為皇宮正殿的根基。劉伯溫選擇了前湖,於是命人在湖邊水中打一個木樁。可朱元璋看到後覺得離水太近,便命令將木樁移到離水稍遠之處。劉伯溫想要阻止,卻又怕得罪老朱。朱元璋看到劉伯溫的臉色,便問道“劉愛卿覺得不妥嗎?”劉伯溫說“大殿乃大明根基所在,如今木樁移動,恐怕將來我大明會遷都。”朱元璋不以為然。

每個人的理解不一樣,而劉伯溫當時對朱元璋回答所說的“萬子萬孫”是指萬曆皇帝的兒子兒孫。

劉伯溫預測明王朝遷都

劉伯溫是明朝第一高人,精通醫卜星相,天文地理,所以朱元璋每當有什麼事大都要問一下劉伯溫。早在修建南京都城時,朱元璋讓劉伯溫選擇了一處風水寶地,好讓大明王朝長久興盛。這天朱元璋要劉伯溫選擇一個地方作為皇宮正殿的根基。劉伯溫選擇了前湖,於是命人在湖邊水中打一個木樁。可朱元璋看到後覺得離水太近,便命令將木樁移到離水稍遠之處。劉伯溫想要阻止,卻又怕得罪老朱。朱元璋看到劉伯溫的臉色,便問道“劉愛卿覺得不妥嗎?”劉伯溫說“大殿乃大明根基所在,如今木樁移動,恐怕將來我大明會遷都。”朱元璋不以為然。

劉伯溫預測燕王謀反

南京都城竣工後,朱元璋帶著劉伯溫前往巡視。朱元璋望著美麗的亭臺樓閣,雄偉堅固的城牆,護城河又寬又深,於是對劉伯溫說“這都城城牆這麼高大堅固,誰能攻得進來呢?”劉伯溫回道“陛下所言甚是,敵人攻不進,只有燕子能夠飛進來。” 果然,後來燕王造反,攻入南京。

每個人的理解不一樣,而劉伯溫當時對朱元璋回答所說的“萬子萬孫”是指萬曆皇帝的兒子兒孫。

劉伯溫預測明王朝遷都

劉伯溫是明朝第一高人,精通醫卜星相,天文地理,所以朱元璋每當有什麼事大都要問一下劉伯溫。早在修建南京都城時,朱元璋讓劉伯溫選擇了一處風水寶地,好讓大明王朝長久興盛。這天朱元璋要劉伯溫選擇一個地方作為皇宮正殿的根基。劉伯溫選擇了前湖,於是命人在湖邊水中打一個木樁。可朱元璋看到後覺得離水太近,便命令將木樁移到離水稍遠之處。劉伯溫想要阻止,卻又怕得罪老朱。朱元璋看到劉伯溫的臉色,便問道“劉愛卿覺得不妥嗎?”劉伯溫說“大殿乃大明根基所在,如今木樁移動,恐怕將來我大明會遷都。”朱元璋不以為然。

劉伯溫預測燕王謀反

南京都城竣工後,朱元璋帶著劉伯溫前往巡視。朱元璋望著美麗的亭臺樓閣,雄偉堅固的城牆,護城河又寬又深,於是對劉伯溫說“這都城城牆這麼高大堅固,誰能攻得進來呢?”劉伯溫回道“陛下所言甚是,敵人攻不進,只有燕子能夠飛進來。” 果然,後來燕王造反,攻入南京。

“萬子萬孫”

朱元璋生性多疑,當了皇帝后又掛慮明朝能延續多少年。這天他於是又問劉伯溫“劉愛卿,你精通天文地理,陰陽八卦,你算一算我大明國祚有多長呢?”劉伯溫馬上回答說“大明國祚悠久,萬子萬孫方盡!”朱元璋聽了之後非常滿意,心想一萬個兒子,一萬個孫子,應該有很多年了。其實劉伯溫指的是後來“萬曆皇帝的兒子和孫子”。 明朝萬曆皇帝的兒子是泰昌皇帝,兩個孫子則是天啟皇帝和崇禎皇帝。崇禎皇帝在媒山自縊死後,明朝滅亡,南明弘光帝也是萬曆皇帝的孫子。這就是“萬子萬孫”的真正寓意。劉伯溫在明朝初年就預測到了明朝在何時滅亡,真是不可思議。

每個人的理解不一樣,而劉伯溫當時對朱元璋回答所說的“萬子萬孫”是指萬曆皇帝的兒子兒孫。

劉伯溫預測明王朝遷都

劉伯溫是明朝第一高人,精通醫卜星相,天文地理,所以朱元璋每當有什麼事大都要問一下劉伯溫。早在修建南京都城時,朱元璋讓劉伯溫選擇了一處風水寶地,好讓大明王朝長久興盛。這天朱元璋要劉伯溫選擇一個地方作為皇宮正殿的根基。劉伯溫選擇了前湖,於是命人在湖邊水中打一個木樁。可朱元璋看到後覺得離水太近,便命令將木樁移到離水稍遠之處。劉伯溫想要阻止,卻又怕得罪老朱。朱元璋看到劉伯溫的臉色,便問道“劉愛卿覺得不妥嗎?”劉伯溫說“大殿乃大明根基所在,如今木樁移動,恐怕將來我大明會遷都。”朱元璋不以為然。

劉伯溫預測燕王謀反

南京都城竣工後,朱元璋帶著劉伯溫前往巡視。朱元璋望著美麗的亭臺樓閣,雄偉堅固的城牆,護城河又寬又深,於是對劉伯溫說“這都城城牆這麼高大堅固,誰能攻得進來呢?”劉伯溫回道“陛下所言甚是,敵人攻不進,只有燕子能夠飛進來。” 果然,後來燕王造反,攻入南京。

“萬子萬孫”

朱元璋生性多疑,當了皇帝后又掛慮明朝能延續多少年。這天他於是又問劉伯溫“劉愛卿,你精通天文地理,陰陽八卦,你算一算我大明國祚有多長呢?”劉伯溫馬上回答說“大明國祚悠久,萬子萬孫方盡!”朱元璋聽了之後非常滿意,心想一萬個兒子,一萬個孫子,應該有很多年了。其實劉伯溫指的是後來“萬曆皇帝的兒子和孫子”。 明朝萬曆皇帝的兒子是泰昌皇帝,兩個孫子則是天啟皇帝和崇禎皇帝。崇禎皇帝在媒山自縊死後,明朝滅亡,南明弘光帝也是萬曆皇帝的孫子。這就是“萬子萬孫”的真正寓意。劉伯溫在明朝初年就預測到了明朝在何時滅亡,真是不可思議。

其實,當時對於朱元璋這樣的提問,劉伯溫這“萬子萬孫”也是挺隨和的回答,然而沒想到明朝後來還真有一個“萬曆皇帝”,這也許是偶合吧。

歷史時刻錄,每日一歷史,分享歷史時刻,品味歷史時光,感謝您的觀看,歡迎您的評論,動動手指點個贊呦!

蝈蝈的文史原创
2019-08-09

劉伯溫也就是劉基,他為朱元璋奪得天下建立大明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人們都把他與諸葛亮並列起來,因為他足智多謀、神機妙算,每次朱元璋遇到問題時,第一個想到的都是劉伯溫。

劉伯溫也就是劉基,他為朱元璋奪得天下建立大明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人們都把他與諸葛亮並列起來,因為他足智多謀、神機妙算,每次朱元璋遇到問題時,第一個想到的都是劉伯溫。



如題所說,朱元璋在剛剛奪得天下後,有一天在宮中一邊看著奏摺,一邊吃著燒餅,而此時正巧劉伯溫進宮。朱元璋一看見劉伯溫就喜上眉梢,因為劉伯溫最能瞭解他的需要,於是朱元璋想考考劉伯溫,他將吃剩的半個燒餅用碗扣起來,讓劉伯溫猜猜裡面是什麼!

劉伯溫也就是劉基,他為朱元璋奪得天下建立大明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人們都把他與諸葛亮並列起來,因為他足智多謀、神機妙算,每次朱元璋遇到問題時,第一個想到的都是劉伯溫。



如題所說,朱元璋在剛剛奪得天下後,有一天在宮中一邊看著奏摺,一邊吃著燒餅,而此時正巧劉伯溫進宮。朱元璋一看見劉伯溫就喜上眉梢,因為劉伯溫最能瞭解他的需要,於是朱元璋想考考劉伯溫,他將吃剩的半個燒餅用碗扣起來,讓劉伯溫猜猜裡面是什麼!



劉伯溫自然知道皇帝是故意考驗他,他也知道碗里扣的是什麼,於是回答說: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龍咬一缺 此乃餅也。接下來,朱元璋和劉伯溫一唱一和的預言了很多內容,而這些就是後世所推崇的《燒餅歌》

《燒餅歌》裡面預言了很多事情,而且這裡面預言的事情基本上都成為了現實,所以人們更是把劉伯溫推向了神位,活神仙。甚至裡面還預言到了慈禧垂簾聽政的事情。

劉伯溫也就是劉基,他為朱元璋奪得天下建立大明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人們都把他與諸葛亮並列起來,因為他足智多謀、神機妙算,每次朱元璋遇到問題時,第一個想到的都是劉伯溫。



如題所說,朱元璋在剛剛奪得天下後,有一天在宮中一邊看著奏摺,一邊吃著燒餅,而此時正巧劉伯溫進宮。朱元璋一看見劉伯溫就喜上眉梢,因為劉伯溫最能瞭解他的需要,於是朱元璋想考考劉伯溫,他將吃剩的半個燒餅用碗扣起來,讓劉伯溫猜猜裡面是什麼!



劉伯溫自然知道皇帝是故意考驗他,他也知道碗里扣的是什麼,於是回答說: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龍咬一缺 此乃餅也。接下來,朱元璋和劉伯溫一唱一和的預言了很多內容,而這些就是後世所推崇的《燒餅歌》

《燒餅歌》裡面預言了很多事情,而且這裡面預言的事情基本上都成為了現實,所以人們更是把劉伯溫推向了神位,活神仙。甚至裡面還預言到了慈禧垂簾聽政的事情。



在我看來,雖然《燒餅歌》註明是劉伯溫但是一看就是後人駕假造的,時間根本不可能如有次之人,那他為何只是預言到了清朝,為嘛不在長遠點呢?只能說這個造假的人估計也是晚清時期的有才文人。

劉伯溫也就是劉基,他為朱元璋奪得天下建立大明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人們都把他與諸葛亮並列起來,因為他足智多謀、神機妙算,每次朱元璋遇到問題時,第一個想到的都是劉伯溫。



如題所說,朱元璋在剛剛奪得天下後,有一天在宮中一邊看著奏摺,一邊吃著燒餅,而此時正巧劉伯溫進宮。朱元璋一看見劉伯溫就喜上眉梢,因為劉伯溫最能瞭解他的需要,於是朱元璋想考考劉伯溫,他將吃剩的半個燒餅用碗扣起來,讓劉伯溫猜猜裡面是什麼!



劉伯溫自然知道皇帝是故意考驗他,他也知道碗里扣的是什麼,於是回答說: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龍咬一缺 此乃餅也。接下來,朱元璋和劉伯溫一唱一和的預言了很多內容,而這些就是後世所推崇的《燒餅歌》

《燒餅歌》裡面預言了很多事情,而且這裡面預言的事情基本上都成為了現實,所以人們更是把劉伯溫推向了神位,活神仙。甚至裡面還預言到了慈禧垂簾聽政的事情。



在我看來,雖然《燒餅歌》註明是劉伯溫但是一看就是後人駕假造的,時間根本不可能如有次之人,那他為何只是預言到了清朝,為嘛不在長遠點呢?只能說這個造假的人估計也是晚清時期的有才文人。



回到題目上,當朱元璋問朱家江山是否可以長久的時候,劉伯溫回答:吾主萬子萬孫。朱元璋一聽非常高興,認為他的江山可以傳至子孫萬代,但是他理解的是字面上的意思。

劉伯溫回答是從他預言的角度來講的,萬子萬孫不是子孫萬代的意思,而是萬的子和孫,而我們回頭看大明江山,發現一個有趣的問題,那就是大明江山滅亡在誰的手裡呢?那就是明萬曆皇帝的兒子朱常洛和孫子朱由校和朱由檢的手裡,這不就是明朝滅亡於萬曆皇帝的兒子和孫子手中嗎。這才是劉伯溫萬子萬孫的意思。

史海烂柯人
2019-06-27

相傳,朱元璋曾問過劉伯溫很多問題,而劉伯溫又都巧妙地進行了回答。這段對話,便是後世流傳的《燒餅歌》。人們將《燒餅歌》視為一部神奇的預測,同時也把劉伯溫當作了能掐會算的神人。

相傳,朱元璋曾問過劉伯溫很多問題,而劉伯溫又都巧妙地進行了回答。這段對話,便是後世流傳的《燒餅歌》。人們將《燒餅歌》視為一部神奇的預測,同時也把劉伯溫當作了能掐會算的神人。

在之前的回答中,我曾經專門對《燒餅歌》做過解釋,說它實為後人假託劉伯溫之名的偽作,書中的許多“預測”也是經歷史的親歷者,假託劉伯溫之口所回答的。不過,儘管書是假的,預測也是假的,但《燒餅歌》的故事倒是蠻有趣的。

據說,有一天朱元璋在吃燒餅,恰好劉伯溫前來覲見。當時,朱元璋知道劉伯溫能掐會算,便想借機考考他。於是,朱元璋便用碗將燒餅蓋住,問劉伯溫裡面是什麼。結果,劉伯溫開口說道:“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龍咬一缺。此中是燒餅也。”

相傳,朱元璋曾問過劉伯溫很多問題,而劉伯溫又都巧妙地進行了回答。這段對話,便是後世流傳的《燒餅歌》。人們將《燒餅歌》視為一部神奇的預測,同時也把劉伯溫當作了能掐會算的神人。

在之前的回答中,我曾經專門對《燒餅歌》做過解釋,說它實為後人假託劉伯溫之名的偽作,書中的許多“預測”也是經歷史的親歷者,假託劉伯溫之口所回答的。不過,儘管書是假的,預測也是假的,但《燒餅歌》的故事倒是蠻有趣的。

據說,有一天朱元璋在吃燒餅,恰好劉伯溫前來覲見。當時,朱元璋知道劉伯溫能掐會算,便想借機考考他。於是,朱元璋便用碗將燒餅蓋住,問劉伯溫裡面是什麼。結果,劉伯溫開口說道:“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龍咬一缺。此中是燒餅也。”

在經過這一段“測試”後,朱元璋便接連發問,想了解自己的江山和子孫的未來。皇帝的心態,大體上都是相似的。作為明王朝的開拓者,朱元璋和秦始皇一樣,也想著江山永固,子子孫孫都做帝王,代代相傳。所以,在眾多問題中,朱元璋便問了劉伯溫朱家是否可以長久。

對於這個問題,即便不是能掐會算的劉伯溫,隨便出來個人都心知肚明:世上根本不可能有永不滅亡的王朝。可是,即便朱元璋自己心裡也清楚,還是對此十分關切,想了解下明朝的未來。

相傳,朱元璋曾問過劉伯溫很多問題,而劉伯溫又都巧妙地進行了回答。這段對話,便是後世流傳的《燒餅歌》。人們將《燒餅歌》視為一部神奇的預測,同時也把劉伯溫當作了能掐會算的神人。

在之前的回答中,我曾經專門對《燒餅歌》做過解釋,說它實為後人假託劉伯溫之名的偽作,書中的許多“預測”也是經歷史的親歷者,假託劉伯溫之口所回答的。不過,儘管書是假的,預測也是假的,但《燒餅歌》的故事倒是蠻有趣的。

據說,有一天朱元璋在吃燒餅,恰好劉伯溫前來覲見。當時,朱元璋知道劉伯溫能掐會算,便想借機考考他。於是,朱元璋便用碗將燒餅蓋住,問劉伯溫裡面是什麼。結果,劉伯溫開口說道:“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龍咬一缺。此中是燒餅也。”

在經過這一段“測試”後,朱元璋便接連發問,想了解自己的江山和子孫的未來。皇帝的心態,大體上都是相似的。作為明王朝的開拓者,朱元璋和秦始皇一樣,也想著江山永固,子子孫孫都做帝王,代代相傳。所以,在眾多問題中,朱元璋便問了劉伯溫朱家是否可以長久。

對於這個問題,即便不是能掐會算的劉伯溫,隨便出來個人都心知肚明:世上根本不可能有永不滅亡的王朝。可是,即便朱元璋自己心裡也清楚,還是對此十分關切,想了解下明朝的未來。

於是,劉伯溫轉念一想,索性兜了個圈子,稱“吾主萬子萬孫”。意思是說,陛下您會有許許多多的子孫,可以用“萬子萬孫”來形容。此話聽起來,與明王朝千世、萬世相近,可又並非如此。

劉伯溫其實是避重就輕,一面哄著朱元璋高興,一面又沒有真正回答朱元璋的問題。後人杜撰的這個故事,充分顯示出了劉伯溫的機智,倒也十分符合歷史。因為,朱元璋大搞分封,讓其子孫們在各地生息繁衍,也真可謂是“萬子萬孫”了。

相傳,朱元璋曾問過劉伯溫很多問題,而劉伯溫又都巧妙地進行了回答。這段對話,便是後世流傳的《燒餅歌》。人們將《燒餅歌》視為一部神奇的預測,同時也把劉伯溫當作了能掐會算的神人。

在之前的回答中,我曾經專門對《燒餅歌》做過解釋,說它實為後人假託劉伯溫之名的偽作,書中的許多“預測”也是經歷史的親歷者,假託劉伯溫之口所回答的。不過,儘管書是假的,預測也是假的,但《燒餅歌》的故事倒是蠻有趣的。

據說,有一天朱元璋在吃燒餅,恰好劉伯溫前來覲見。當時,朱元璋知道劉伯溫能掐會算,便想借機考考他。於是,朱元璋便用碗將燒餅蓋住,問劉伯溫裡面是什麼。結果,劉伯溫開口說道:“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龍咬一缺。此中是燒餅也。”

在經過這一段“測試”後,朱元璋便接連發問,想了解自己的江山和子孫的未來。皇帝的心態,大體上都是相似的。作為明王朝的開拓者,朱元璋和秦始皇一樣,也想著江山永固,子子孫孫都做帝王,代代相傳。所以,在眾多問題中,朱元璋便問了劉伯溫朱家是否可以長久。

對於這個問題,即便不是能掐會算的劉伯溫,隨便出來個人都心知肚明:世上根本不可能有永不滅亡的王朝。可是,即便朱元璋自己心裡也清楚,還是對此十分關切,想了解下明朝的未來。

於是,劉伯溫轉念一想,索性兜了個圈子,稱“吾主萬子萬孫”。意思是說,陛下您會有許許多多的子孫,可以用“萬子萬孫”來形容。此話聽起來,與明王朝千世、萬世相近,可又並非如此。

劉伯溫其實是避重就輕,一面哄著朱元璋高興,一面又沒有真正回答朱元璋的問題。後人杜撰的這個故事,充分顯示出了劉伯溫的機智,倒也十分符合歷史。因為,朱元璋大搞分封,讓其子孫們在各地生息繁衍,也真可謂是“萬子萬孫”了。

不過,正如開篇所講的,這部《燒餅歌》,原本就是後人所杜撰的。裡面那些“預測”,都是偽造者親身經歷過的歷史,再假借劉伯溫之口附會於《燒餅歌》中,才令人覺得準確地令人害怕。對此,大家當作茶餘飯後的消遣便可,倒也不值得太過輕信。

吾与吾国
2019-07-07

朱元璋雖然只用了15年的時間便開創了明朝,可是,他曾經卻落魄到沒有辦法安葬自己死去的爹孃。

他曾經放過牛,討過飯,也當過和尚,他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真正從社會最底層打拼出來的皇帝。

所以,他雖然坐上了皇位,卻也始終沒有安全感,他一個乞丐、和尚能當皇帝,別人為什麼不行?

他雖然沒讀過多少書,卻也知道“打江山難,守江山更難”的道理,所以他在當上皇帝之後,便在想盡一切辦法守好朱家的江山,為了不讓朱家的江山受到一點威脅,他廢除了丞相制度,明令宦官不得干政,更是以胡惟庸和藍玉兩案為契機砍了很多人的腦袋。

他雖然為了朱家江山的千秋萬代制定了很多政策,鋪好了他認為能夠讓後代安安穩穩當皇帝的路,可是卻仍然放心不下。

於是,他也和多數皇帝一樣,採取了一個辦法——“不問蒼生問鬼神”。

朱元璋雖然只用了15年的時間便開創了明朝,可是,他曾經卻落魄到沒有辦法安葬自己死去的爹孃。

他曾經放過牛,討過飯,也當過和尚,他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真正從社會最底層打拼出來的皇帝。

所以,他雖然坐上了皇位,卻也始終沒有安全感,他一個乞丐、和尚能當皇帝,別人為什麼不行?

他雖然沒讀過多少書,卻也知道“打江山難,守江山更難”的道理,所以他在當上皇帝之後,便在想盡一切辦法守好朱家的江山,為了不讓朱家的江山受到一點威脅,他廢除了丞相制度,明令宦官不得干政,更是以胡惟庸和藍玉兩案為契機砍了很多人的腦袋。

他雖然為了朱家江山的千秋萬代制定了很多政策,鋪好了他認為能夠讓後代安安穩穩當皇帝的路,可是卻仍然放心不下。

於是,他也和多數皇帝一樣,採取了一個辦法——“不問蒼生問鬼神”。

朱元璋問的當然不是真的“鬼神”,而是被評為“天下三分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的劉基劉伯溫。

劉伯溫的能掐會算,朱元璋確實深有體會,這也是他願意去問和相信劉伯溫的原因。

朱元璋在和陳友諒鄱陽湖一戰的時候,親自上船指揮作戰,殊不知陳友諒已經死死地盯上了他,將飛砲對準了他所在的這艘船。

劉伯溫彷佛預知到了危險,二話不說便讓朱元璋換船,誰料朱元璋剛剛上了一艘小船,他之前所乘坐的船便被飛過來的炮給炸了個粉碎,朱元璋看著這個場面心有餘悸,也對劉伯溫的能力更為信任。

如果沒有劉伯溫預知到危險的話,朱元璋在鄱陽湖上恐怕已經被炸成了焦炭。

所以,朱元璋想知道朱家江山能不能長久的時候,第一個便想到了劉伯溫,想讓能掐會算的劉伯溫給自己算一算,自家的江山究竟能不能長久。

朱元璋雖然只用了15年的時間便開創了明朝,可是,他曾經卻落魄到沒有辦法安葬自己死去的爹孃。

他曾經放過牛,討過飯,也當過和尚,他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真正從社會最底層打拼出來的皇帝。

所以,他雖然坐上了皇位,卻也始終沒有安全感,他一個乞丐、和尚能當皇帝,別人為什麼不行?

他雖然沒讀過多少書,卻也知道“打江山難,守江山更難”的道理,所以他在當上皇帝之後,便在想盡一切辦法守好朱家的江山,為了不讓朱家的江山受到一點威脅,他廢除了丞相制度,明令宦官不得干政,更是以胡惟庸和藍玉兩案為契機砍了很多人的腦袋。

他雖然為了朱家江山的千秋萬代制定了很多政策,鋪好了他認為能夠讓後代安安穩穩當皇帝的路,可是卻仍然放心不下。

於是,他也和多數皇帝一樣,採取了一個辦法——“不問蒼生問鬼神”。

朱元璋問的當然不是真的“鬼神”,而是被評為“天下三分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的劉基劉伯溫。

劉伯溫的能掐會算,朱元璋確實深有體會,這也是他願意去問和相信劉伯溫的原因。

朱元璋在和陳友諒鄱陽湖一戰的時候,親自上船指揮作戰,殊不知陳友諒已經死死地盯上了他,將飛砲對準了他所在的這艘船。

劉伯溫彷佛預知到了危險,二話不說便讓朱元璋換船,誰料朱元璋剛剛上了一艘小船,他之前所乘坐的船便被飛過來的炮給炸了個粉碎,朱元璋看著這個場面心有餘悸,也對劉伯溫的能力更為信任。

如果沒有劉伯溫預知到危險的話,朱元璋在鄱陽湖上恐怕已經被炸成了焦炭。

所以,朱元璋想知道朱家江山能不能長久的時候,第一個便想到了劉伯溫,想讓能掐會算的劉伯溫給自己算一算,自家的江山究竟能不能長久。

這一日,朱元璋剛剛在一個燒餅上咬了一口的時候,聽小太監稟報說劉伯溫入宮覲見,他看著手中的燒餅,心下一動,用一個碗倒扣蓋住了這個燒餅,然後召見了劉伯溫。

劉伯溫這邊行好了禮,那邊朱元璋便忍不住開口問道:“劉先生,你能掐會算,可知道這碗裡是什麼東西?”

劉伯溫掐指一算,笑著說:“碗中之物,半似日兮半似月,被一條金龍咬了一口,嗯,是個燒餅!”

劉伯溫的話中既說了“明”,又拍了朱元璋的馬屁,說他是真龍。

朱元璋聞言一笑,心想劉伯溫果然名不虛傳,這下可以放心讓劉伯溫好好算算朱家江山能不能長久了。

於是,他便直截了當地問道:“那麼,劉先生,朕想問一問,我朱家江山能否長久,天下之事將來又會如何?”

劉伯溫聽了朱元璋的話,不由沉默了下來,誰家的江山能夠千秋萬代?沒有!可是,劉伯溫又不能、也不敢直接對朱元璋說,皇帝呀你別傻了,朝代更迭之勢不可阻擋,朱家能坐幾百年江山便不錯了,怎麼可能會長久?

如果劉伯溫真敢這麼說,恐怕已經被朱元璋砍頭了。

朱元璋雖然只用了15年的時間便開創了明朝,可是,他曾經卻落魄到沒有辦法安葬自己死去的爹孃。

他曾經放過牛,討過飯,也當過和尚,他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真正從社會最底層打拼出來的皇帝。

所以,他雖然坐上了皇位,卻也始終沒有安全感,他一個乞丐、和尚能當皇帝,別人為什麼不行?

他雖然沒讀過多少書,卻也知道“打江山難,守江山更難”的道理,所以他在當上皇帝之後,便在想盡一切辦法守好朱家的江山,為了不讓朱家的江山受到一點威脅,他廢除了丞相制度,明令宦官不得干政,更是以胡惟庸和藍玉兩案為契機砍了很多人的腦袋。

他雖然為了朱家江山的千秋萬代制定了很多政策,鋪好了他認為能夠讓後代安安穩穩當皇帝的路,可是卻仍然放心不下。

於是,他也和多數皇帝一樣,採取了一個辦法——“不問蒼生問鬼神”。

朱元璋問的當然不是真的“鬼神”,而是被評為“天下三分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的劉基劉伯溫。

劉伯溫的能掐會算,朱元璋確實深有體會,這也是他願意去問和相信劉伯溫的原因。

朱元璋在和陳友諒鄱陽湖一戰的時候,親自上船指揮作戰,殊不知陳友諒已經死死地盯上了他,將飛砲對準了他所在的這艘船。

劉伯溫彷佛預知到了危險,二話不說便讓朱元璋換船,誰料朱元璋剛剛上了一艘小船,他之前所乘坐的船便被飛過來的炮給炸了個粉碎,朱元璋看著這個場面心有餘悸,也對劉伯溫的能力更為信任。

如果沒有劉伯溫預知到危險的話,朱元璋在鄱陽湖上恐怕已經被炸成了焦炭。

所以,朱元璋想知道朱家江山能不能長久的時候,第一個便想到了劉伯溫,想讓能掐會算的劉伯溫給自己算一算,自家的江山究竟能不能長久。

這一日,朱元璋剛剛在一個燒餅上咬了一口的時候,聽小太監稟報說劉伯溫入宮覲見,他看著手中的燒餅,心下一動,用一個碗倒扣蓋住了這個燒餅,然後召見了劉伯溫。

劉伯溫這邊行好了禮,那邊朱元璋便忍不住開口問道:“劉先生,你能掐會算,可知道這碗裡是什麼東西?”

劉伯溫掐指一算,笑著說:“碗中之物,半似日兮半似月,被一條金龍咬了一口,嗯,是個燒餅!”

劉伯溫的話中既說了“明”,又拍了朱元璋的馬屁,說他是真龍。

朱元璋聞言一笑,心想劉伯溫果然名不虛傳,這下可以放心讓劉伯溫好好算算朱家江山能不能長久了。

於是,他便直截了當地問道:“那麼,劉先生,朕想問一問,我朱家江山能否長久,天下之事將來又會如何?”

劉伯溫聽了朱元璋的話,不由沉默了下來,誰家的江山能夠千秋萬代?沒有!可是,劉伯溫又不能、也不敢直接對朱元璋說,皇帝呀你別傻了,朝代更迭之勢不可阻擋,朱家能坐幾百年江山便不錯了,怎麼可能會長久?

如果劉伯溫真敢這麼說,恐怕已經被朱元璋砍頭了。

所以,劉伯溫在思忖了片刻之後,斟酌了一番之後便對朱元璋說:“皇上呀,天下事自有天數,我主萬子萬孫,您又何必來問我?”

劉伯溫的這句話更不簡單,意思是你也別問我你朱家到底能不能長久地坐擁江山,反正一切皆有天數,天數讓你朱家坐江山多久,你朱家便能夠坐多久,你問我也沒用。然後,他話鋒一轉,又說了“我主萬子萬孫”,既然皇帝問了,他肯定不好說朱家江山不能長久,所以乾脆拍個馬屁,皇上您肯定能夠萬子萬孫。

他的這個馬屁更不簡單,明末之時,朱元璋又多少後代?近百萬人!朱家的繁衍能力確實很強。

此外,“萬子萬孫”這四個字中又暗含了一個天機——“萬”說的是明神宗萬曆皇帝,所以“萬子”便是萬曆皇帝的兒子明光宗朱常洛,“萬孫”則是萬曆皇帝的孫子明熹宗朱由校和明思宗朱由檢。

劉伯溫這話的意思便是朱家的江山到了朱翊鈞、朱常洛、朱由校和朱由檢這三代人,也就到頭了!

這也正應了《明史》中的一句話——明之亡,實亡於神宗。

朱元璋雖然只用了15年的時間便開創了明朝,可是,他曾經卻落魄到沒有辦法安葬自己死去的爹孃。

他曾經放過牛,討過飯,也當過和尚,他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真正從社會最底層打拼出來的皇帝。

所以,他雖然坐上了皇位,卻也始終沒有安全感,他一個乞丐、和尚能當皇帝,別人為什麼不行?

他雖然沒讀過多少書,卻也知道“打江山難,守江山更難”的道理,所以他在當上皇帝之後,便在想盡一切辦法守好朱家的江山,為了不讓朱家的江山受到一點威脅,他廢除了丞相制度,明令宦官不得干政,更是以胡惟庸和藍玉兩案為契機砍了很多人的腦袋。

他雖然為了朱家江山的千秋萬代制定了很多政策,鋪好了他認為能夠讓後代安安穩穩當皇帝的路,可是卻仍然放心不下。

於是,他也和多數皇帝一樣,採取了一個辦法——“不問蒼生問鬼神”。

朱元璋問的當然不是真的“鬼神”,而是被評為“天下三分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的劉基劉伯溫。

劉伯溫的能掐會算,朱元璋確實深有體會,這也是他願意去問和相信劉伯溫的原因。

朱元璋在和陳友諒鄱陽湖一戰的時候,親自上船指揮作戰,殊不知陳友諒已經死死地盯上了他,將飛砲對準了他所在的這艘船。

劉伯溫彷佛預知到了危險,二話不說便讓朱元璋換船,誰料朱元璋剛剛上了一艘小船,他之前所乘坐的船便被飛過來的炮給炸了個粉碎,朱元璋看著這個場面心有餘悸,也對劉伯溫的能力更為信任。

如果沒有劉伯溫預知到危險的話,朱元璋在鄱陽湖上恐怕已經被炸成了焦炭。

所以,朱元璋想知道朱家江山能不能長久的時候,第一個便想到了劉伯溫,想讓能掐會算的劉伯溫給自己算一算,自家的江山究竟能不能長久。

這一日,朱元璋剛剛在一個燒餅上咬了一口的時候,聽小太監稟報說劉伯溫入宮覲見,他看著手中的燒餅,心下一動,用一個碗倒扣蓋住了這個燒餅,然後召見了劉伯溫。

劉伯溫這邊行好了禮,那邊朱元璋便忍不住開口問道:“劉先生,你能掐會算,可知道這碗裡是什麼東西?”

劉伯溫掐指一算,笑著說:“碗中之物,半似日兮半似月,被一條金龍咬了一口,嗯,是個燒餅!”

劉伯溫的話中既說了“明”,又拍了朱元璋的馬屁,說他是真龍。

朱元璋聞言一笑,心想劉伯溫果然名不虛傳,這下可以放心讓劉伯溫好好算算朱家江山能不能長久了。

於是,他便直截了當地問道:“那麼,劉先生,朕想問一問,我朱家江山能否長久,天下之事將來又會如何?”

劉伯溫聽了朱元璋的話,不由沉默了下來,誰家的江山能夠千秋萬代?沒有!可是,劉伯溫又不能、也不敢直接對朱元璋說,皇帝呀你別傻了,朝代更迭之勢不可阻擋,朱家能坐幾百年江山便不錯了,怎麼可能會長久?

如果劉伯溫真敢這麼說,恐怕已經被朱元璋砍頭了。

所以,劉伯溫在思忖了片刻之後,斟酌了一番之後便對朱元璋說:“皇上呀,天下事自有天數,我主萬子萬孫,您又何必來問我?”

劉伯溫的這句話更不簡單,意思是你也別問我你朱家到底能不能長久地坐擁江山,反正一切皆有天數,天數讓你朱家坐江山多久,你朱家便能夠坐多久,你問我也沒用。然後,他話鋒一轉,又說了“我主萬子萬孫”,既然皇帝問了,他肯定不好說朱家江山不能長久,所以乾脆拍個馬屁,皇上您肯定能夠萬子萬孫。

他的這個馬屁更不簡單,明末之時,朱元璋又多少後代?近百萬人!朱家的繁衍能力確實很強。

此外,“萬子萬孫”這四個字中又暗含了一個天機——“萬”說的是明神宗萬曆皇帝,所以“萬子”便是萬曆皇帝的兒子明光宗朱常洛,“萬孫”則是萬曆皇帝的孫子明熹宗朱由校和明思宗朱由檢。

劉伯溫這話的意思便是朱家的江山到了朱翊鈞、朱常洛、朱由校和朱由檢這三代人,也就到頭了!

這也正應了《明史》中的一句話——明之亡,實亡於神宗。

朱元璋聽得似懂非懂,他也知道劉伯溫是在和自己打啞謎,所以,想著繼續套劉伯溫的話:“朕也知道自古朝代更迭自有定數,更何況天下也從來不是一家一姓的天下,天下當然也是有德者居之,你說說又何妨?麻煩劉先生說說吧。”

劉伯溫看著朱元璋,突然磕頭說道:“這可是天機呀,我要是洩漏了天機,這個罪可不輕,除非皇上您能免我死罪,我才敢說!”

朱元璋想也沒想便答應了,反正免死金牌也不多劉伯溫這一塊。

劉伯溫拿到免死金牌之後,說:“皇上您能夠一統江山開創明朝,從南方打到北方,自然厲害,可是,嫡裔太子是嫡裔,文星高拱日防西。”

朱元璋聽到“防西”二字,以為劉伯溫是在提醒自己要時刻防備著西北,所以忍不住說道:“朕將城防修建得如同銅牆鐵壁,一隻蒼蠅也飛不進來,還需要防?”

劉伯溫見朱元璋誤解了自己的意思,又連忙說:“南京城防雖然鞏固、嚴密,看上去很安全,可是,我只擔心會有燕子飛進來!”

劉伯溫所說的“燕子”是誰?不正是被封為燕王的朱棣!

此前劉伯溫所謂的“防西”,實際上也是在提醒朱元璋一定要防備朱棣,“西”字是“四”字加冠——第四子朱棣加冠即為帝。

只可惜,朱元璋仍然沒有聽懂劉伯溫的話,最終讓朱棣造了朱允炆的反。

朱元璋雖然只用了15年的時間便開創了明朝,可是,他曾經卻落魄到沒有辦法安葬自己死去的爹孃。

他曾經放過牛,討過飯,也當過和尚,他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真正從社會最底層打拼出來的皇帝。

所以,他雖然坐上了皇位,卻也始終沒有安全感,他一個乞丐、和尚能當皇帝,別人為什麼不行?

他雖然沒讀過多少書,卻也知道“打江山難,守江山更難”的道理,所以他在當上皇帝之後,便在想盡一切辦法守好朱家的江山,為了不讓朱家的江山受到一點威脅,他廢除了丞相制度,明令宦官不得干政,更是以胡惟庸和藍玉兩案為契機砍了很多人的腦袋。

他雖然為了朱家江山的千秋萬代制定了很多政策,鋪好了他認為能夠讓後代安安穩穩當皇帝的路,可是卻仍然放心不下。

於是,他也和多數皇帝一樣,採取了一個辦法——“不問蒼生問鬼神”。

朱元璋問的當然不是真的“鬼神”,而是被評為“天下三分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的劉基劉伯溫。

劉伯溫的能掐會算,朱元璋確實深有體會,這也是他願意去問和相信劉伯溫的原因。

朱元璋在和陳友諒鄱陽湖一戰的時候,親自上船指揮作戰,殊不知陳友諒已經死死地盯上了他,將飛砲對準了他所在的這艘船。

劉伯溫彷佛預知到了危險,二話不說便讓朱元璋換船,誰料朱元璋剛剛上了一艘小船,他之前所乘坐的船便被飛過來的炮給炸了個粉碎,朱元璋看著這個場面心有餘悸,也對劉伯溫的能力更為信任。

如果沒有劉伯溫預知到危險的話,朱元璋在鄱陽湖上恐怕已經被炸成了焦炭。

所以,朱元璋想知道朱家江山能不能長久的時候,第一個便想到了劉伯溫,想讓能掐會算的劉伯溫給自己算一算,自家的江山究竟能不能長久。

這一日,朱元璋剛剛在一個燒餅上咬了一口的時候,聽小太監稟報說劉伯溫入宮覲見,他看著手中的燒餅,心下一動,用一個碗倒扣蓋住了這個燒餅,然後召見了劉伯溫。

劉伯溫這邊行好了禮,那邊朱元璋便忍不住開口問道:“劉先生,你能掐會算,可知道這碗裡是什麼東西?”

劉伯溫掐指一算,笑著說:“碗中之物,半似日兮半似月,被一條金龍咬了一口,嗯,是個燒餅!”

劉伯溫的話中既說了“明”,又拍了朱元璋的馬屁,說他是真龍。

朱元璋聞言一笑,心想劉伯溫果然名不虛傳,這下可以放心讓劉伯溫好好算算朱家江山能不能長久了。

於是,他便直截了當地問道:“那麼,劉先生,朕想問一問,我朱家江山能否長久,天下之事將來又會如何?”

劉伯溫聽了朱元璋的話,不由沉默了下來,誰家的江山能夠千秋萬代?沒有!可是,劉伯溫又不能、也不敢直接對朱元璋說,皇帝呀你別傻了,朝代更迭之勢不可阻擋,朱家能坐幾百年江山便不錯了,怎麼可能會長久?

如果劉伯溫真敢這麼說,恐怕已經被朱元璋砍頭了。

所以,劉伯溫在思忖了片刻之後,斟酌了一番之後便對朱元璋說:“皇上呀,天下事自有天數,我主萬子萬孫,您又何必來問我?”

劉伯溫的這句話更不簡單,意思是你也別問我你朱家到底能不能長久地坐擁江山,反正一切皆有天數,天數讓你朱家坐江山多久,你朱家便能夠坐多久,你問我也沒用。然後,他話鋒一轉,又說了“我主萬子萬孫”,既然皇帝問了,他肯定不好說朱家江山不能長久,所以乾脆拍個馬屁,皇上您肯定能夠萬子萬孫。

他的這個馬屁更不簡單,明末之時,朱元璋又多少後代?近百萬人!朱家的繁衍能力確實很強。

此外,“萬子萬孫”這四個字中又暗含了一個天機——“萬”說的是明神宗萬曆皇帝,所以“萬子”便是萬曆皇帝的兒子明光宗朱常洛,“萬孫”則是萬曆皇帝的孫子明熹宗朱由校和明思宗朱由檢。

劉伯溫這話的意思便是朱家的江山到了朱翊鈞、朱常洛、朱由校和朱由檢這三代人,也就到頭了!

這也正應了《明史》中的一句話——明之亡,實亡於神宗。

朱元璋聽得似懂非懂,他也知道劉伯溫是在和自己打啞謎,所以,想著繼續套劉伯溫的話:“朕也知道自古朝代更迭自有定數,更何況天下也從來不是一家一姓的天下,天下當然也是有德者居之,你說說又何妨?麻煩劉先生說說吧。”

劉伯溫看著朱元璋,突然磕頭說道:“這可是天機呀,我要是洩漏了天機,這個罪可不輕,除非皇上您能免我死罪,我才敢說!”

朱元璋想也沒想便答應了,反正免死金牌也不多劉伯溫這一塊。

劉伯溫拿到免死金牌之後,說:“皇上您能夠一統江山開創明朝,從南方打到北方,自然厲害,可是,嫡裔太子是嫡裔,文星高拱日防西。”

朱元璋聽到“防西”二字,以為劉伯溫是在提醒自己要時刻防備著西北,所以忍不住說道:“朕將城防修建得如同銅牆鐵壁,一隻蒼蠅也飛不進來,還需要防?”

劉伯溫見朱元璋誤解了自己的意思,又連忙說:“南京城防雖然鞏固、嚴密,看上去很安全,可是,我只擔心會有燕子飛進來!”

劉伯溫所說的“燕子”是誰?不正是被封為燕王的朱棣!

此前劉伯溫所謂的“防西”,實際上也是在提醒朱元璋一定要防備朱棣,“西”字是“四”字加冠——第四子朱棣加冠即為帝。

只可惜,朱元璋仍然沒有聽懂劉伯溫的話,最終讓朱棣造了朱允炆的反。

不過,朱元璋問劉伯溫的是朱家江山能不能長久,劉伯溫給的預言卻為何是朱元璋的兒子朱棣最終會造朱允炆的反當了皇帝呢?

朱元璋畢竟是君,劉伯溫畢竟是臣,雖然朱元璋已經給了劉伯溫一塊免死金牌,但是,劉伯溫還是不敢明言。

所以,他只好用了一招迂迴之策——你兒子朱棣尚且會造你孫子朱允炆的反,別人能不造你朱家的反?所以,你朱家江山註定了是不會長久的。

也許正是因為劉伯溫知道的太多了,短短几句話便說盡了明朝幾百年的興亡,所以他最終的結局也頗為悽慘。

别酒流年
2019-06-05

民間有諺語說:“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意思是說劉伯溫要比諸葛亮還厲害一點。

就拿題主所說的“萬子萬孫”是出自鼎鼎大名的《燒餅歌》。劉伯溫的《燒餅歌》和諸葛亮的《馬前課》相比,預言更精確,事件更詳細一些。

民間有諺語說:“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意思是說劉伯溫要比諸葛亮還厲害一點。

就拿題主所說的“萬子萬孫”是出自鼎鼎大名的《燒餅歌》。劉伯溫的《燒餅歌》和諸葛亮的《馬前課》相比,預言更精確,事件更詳細一些。

按照傳說,《燒餅歌》來源於某日劉伯溫上朝和朱元璋的對話。

當時朱元璋正在吃早飯,手裡的燒餅剛咬了一口,太監來報劉伯溫求見。

朱元璋想要考一考劉伯溫的占卜預測能力,於是用碗扣住燒餅,讓劉伯溫上殿。

劉伯溫來了之後,朱元璋問道:“都說先生深明數理推算,你能猜猜我這碗裡是什麼嗎?”

劉伯溫掐指一算,說到:“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龍咬一缺,此乃餅也。”

朱元璋深以為奇,於是追問天下後事。

劉伯溫數:“茫茫天數,我主萬子萬孫。何必問哉。”這天數已定,你朱元璋後世多子多孫,何必還管以後的事。

民間有諺語說:“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意思是說劉伯溫要比諸葛亮還厲害一點。

就拿題主所說的“萬子萬孫”是出自鼎鼎大名的《燒餅歌》。劉伯溫的《燒餅歌》和諸葛亮的《馬前課》相比,預言更精確,事件更詳細一些。

按照傳說,《燒餅歌》來源於某日劉伯溫上朝和朱元璋的對話。

當時朱元璋正在吃早飯,手裡的燒餅剛咬了一口,太監來報劉伯溫求見。

朱元璋想要考一考劉伯溫的占卜預測能力,於是用碗扣住燒餅,讓劉伯溫上殿。

劉伯溫來了之後,朱元璋問道:“都說先生深明數理推算,你能猜猜我這碗裡是什麼嗎?”

劉伯溫掐指一算,說到:“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龍咬一缺,此乃餅也。”

朱元璋深以為奇,於是追問天下後事。

劉伯溫數:“茫茫天數,我主萬子萬孫。何必問哉。”這天數已定,你朱元璋後世多子多孫,何必還管以後的事。

朱元璋說:“自古興亡交替皆有天數,況且天下非一人之天下,有德者居之,說了也無妨,你就簡單講講吧。”

劉伯溫說:“我洩露天機,罪過不輕,作為天子的皇帝饒我不死我才能說。”

於是朱元璋賜了免死金牌,劉伯溫說出了有名的《燒餅歌》,為朱元璋預測了之後八百年的國運。


這裡《燒餅歌》先不講,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搜索看一看。咱們就說劉伯溫怎麼猜到的燒餅和這“萬子萬孫”。

劉伯溫求見之時正趕上朱元璋吃飯,朱元璋問的是碗下是什麼,而不是碗裡裝的什麼,所以劉伯溫肯定知道是朱元璋吃的早飯,而且是乾糧,不是粥一類的。

能用碗扣住的東西,個頭肯定不是很大,而且極有可能是圓形的,所以劉伯溫說“半似日兮半似月”。即使是方形糕點也沒事,因為“日”、“月”二字就是方塊字。

朱元璋吃沒吃很好看出來,所以說“曾被金龍咬一缺”。

最後這個“餅”字說得好,古代麵食統稱為“餅”,不管你燒餅、烙餅、饅頭,都可以叫餅。

劉伯溫回答的完美。

民間有諺語說:“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意思是說劉伯溫要比諸葛亮還厲害一點。

就拿題主所說的“萬子萬孫”是出自鼎鼎大名的《燒餅歌》。劉伯溫的《燒餅歌》和諸葛亮的《馬前課》相比,預言更精確,事件更詳細一些。

按照傳說,《燒餅歌》來源於某日劉伯溫上朝和朱元璋的對話。

當時朱元璋正在吃早飯,手裡的燒餅剛咬了一口,太監來報劉伯溫求見。

朱元璋想要考一考劉伯溫的占卜預測能力,於是用碗扣住燒餅,讓劉伯溫上殿。

劉伯溫來了之後,朱元璋問道:“都說先生深明數理推算,你能猜猜我這碗裡是什麼嗎?”

劉伯溫掐指一算,說到:“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龍咬一缺,此乃餅也。”

朱元璋深以為奇,於是追問天下後事。

劉伯溫數:“茫茫天數,我主萬子萬孫。何必問哉。”這天數已定,你朱元璋後世多子多孫,何必還管以後的事。

朱元璋說:“自古興亡交替皆有天數,況且天下非一人之天下,有德者居之,說了也無妨,你就簡單講講吧。”

劉伯溫說:“我洩露天機,罪過不輕,作為天子的皇帝饒我不死我才能說。”

於是朱元璋賜了免死金牌,劉伯溫說出了有名的《燒餅歌》,為朱元璋預測了之後八百年的國運。


這裡《燒餅歌》先不講,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搜索看一看。咱們就說劉伯溫怎麼猜到的燒餅和這“萬子萬孫”。

劉伯溫求見之時正趕上朱元璋吃飯,朱元璋問的是碗下是什麼,而不是碗裡裝的什麼,所以劉伯溫肯定知道是朱元璋吃的早飯,而且是乾糧,不是粥一類的。

能用碗扣住的東西,個頭肯定不是很大,而且極有可能是圓形的,所以劉伯溫說“半似日兮半似月”。即使是方形糕點也沒事,因為“日”、“月”二字就是方塊字。

朱元璋吃沒吃很好看出來,所以說“曾被金龍咬一缺”。

最後這個“餅”字說得好,古代麵食統稱為“餅”,不管你燒餅、烙餅、饅頭,都可以叫餅。

劉伯溫回答的完美。


再說這“萬子萬孫”。

朱元璋一生高產,有二十六個兒子(包括夭折的)、十六個女兒,還有眾多義子。朱元璋的這些子女也很給力,為朱元璋生下了眾多的第三代。像朱元璋五子周定王朱橚,生有十五個兒子;朱元璋十五子遼簡王朱植有二十個兒子。

劉伯溫如果說百子百孫,那肯定是要殺頭的。當時朱元璋可能就不止一百個孫子了,難道以後出生的都要夭折嗎?說個“萬子萬孫”,你朱元璋也不可能去數,你活著的時候肯定也不會有這麼多。

再說朱元璋是皇帝,人稱“萬歲”,有“萬子萬孫”豪不稀奇。

完美!

不過後來事實證明,劉伯溫錯了。說朱元璋“萬子萬孫”太保守了。

整個明朝,朱元璋所有後裔不納糧,不納稅,除了自己所分土地的收入還有朝廷賞賜。朱氏後裔除了大宗之外,小宗基本不參與朝廷活動。大家每天的生活就是吃喝玩樂造小孩。據統計,明末時期,朱元璋後裔就有數十萬之多。

民間有諺語說:“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意思是說劉伯溫要比諸葛亮還厲害一點。

就拿題主所說的“萬子萬孫”是出自鼎鼎大名的《燒餅歌》。劉伯溫的《燒餅歌》和諸葛亮的《馬前課》相比,預言更精確,事件更詳細一些。

按照傳說,《燒餅歌》來源於某日劉伯溫上朝和朱元璋的對話。

當時朱元璋正在吃早飯,手裡的燒餅剛咬了一口,太監來報劉伯溫求見。

朱元璋想要考一考劉伯溫的占卜預測能力,於是用碗扣住燒餅,讓劉伯溫上殿。

劉伯溫來了之後,朱元璋問道:“都說先生深明數理推算,你能猜猜我這碗裡是什麼嗎?”

劉伯溫掐指一算,說到:“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龍咬一缺,此乃餅也。”

朱元璋深以為奇,於是追問天下後事。

劉伯溫數:“茫茫天數,我主萬子萬孫。何必問哉。”這天數已定,你朱元璋後世多子多孫,何必還管以後的事。

朱元璋說:“自古興亡交替皆有天數,況且天下非一人之天下,有德者居之,說了也無妨,你就簡單講講吧。”

劉伯溫說:“我洩露天機,罪過不輕,作為天子的皇帝饒我不死我才能說。”

於是朱元璋賜了免死金牌,劉伯溫說出了有名的《燒餅歌》,為朱元璋預測了之後八百年的國運。


這裡《燒餅歌》先不講,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搜索看一看。咱們就說劉伯溫怎麼猜到的燒餅和這“萬子萬孫”。

劉伯溫求見之時正趕上朱元璋吃飯,朱元璋問的是碗下是什麼,而不是碗裡裝的什麼,所以劉伯溫肯定知道是朱元璋吃的早飯,而且是乾糧,不是粥一類的。

能用碗扣住的東西,個頭肯定不是很大,而且極有可能是圓形的,所以劉伯溫說“半似日兮半似月”。即使是方形糕點也沒事,因為“日”、“月”二字就是方塊字。

朱元璋吃沒吃很好看出來,所以說“曾被金龍咬一缺”。

最後這個“餅”字說得好,古代麵食統稱為“餅”,不管你燒餅、烙餅、饅頭,都可以叫餅。

劉伯溫回答的完美。


再說這“萬子萬孫”。

朱元璋一生高產,有二十六個兒子(包括夭折的)、十六個女兒,還有眾多義子。朱元璋的這些子女也很給力,為朱元璋生下了眾多的第三代。像朱元璋五子周定王朱橚,生有十五個兒子;朱元璋十五子遼簡王朱植有二十個兒子。

劉伯溫如果說百子百孫,那肯定是要殺頭的。當時朱元璋可能就不止一百個孫子了,難道以後出生的都要夭折嗎?說個“萬子萬孫”,你朱元璋也不可能去數,你活著的時候肯定也不會有這麼多。

再說朱元璋是皇帝,人稱“萬歲”,有“萬子萬孫”豪不稀奇。

完美!

不過後來事實證明,劉伯溫錯了。說朱元璋“萬子萬孫”太保守了。

整個明朝,朱元璋所有後裔不納糧,不納稅,除了自己所分土地的收入還有朝廷賞賜。朱氏後裔除了大宗之外,小宗基本不參與朝廷活動。大家每天的生活就是吃喝玩樂造小孩。據統計,明末時期,朱元璋後裔就有數十萬之多。

可惜,這數十萬朱氏子孫也沒有守住大明江山,也許真像劉伯溫的《燒餅歌》裡所說,這都已經定好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