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門吃飯為啥有這麼多規矩?這些規矩的背後,有著怎樣的智慧?
佛門吃飯為啥有這麼多規矩?這些規矩的背後,有著怎樣的智慧?
佛門吃飯為啥有這麼多規矩?這些規矩的背後,有著怎樣的智慧?
佛門吃飯為啥有這麼多規矩?這些規矩的背後,有著怎樣的智慧?
佛門吃飯為啥有這麼多規矩?這些規矩的背後,有著怎樣的智慧?
佛門吃飯為啥有這麼多規矩?這些規矩的背後,有著怎樣的智慧?
佛門吃飯為啥有這麼多規矩?這些規矩的背後,有著怎樣的智慧?
佛門吃飯為啥有這麼多規矩?這些規矩的背後,有著怎樣的智慧?
佛門吃飯為啥有這麼多規矩?這些規矩的背後,有著怎樣的智慧?
佛門吃飯為啥有這麼多規矩?這些規矩的背後,有著怎樣的智慧?
佛門吃飯為啥有這麼多規矩?這些規矩的背後,有著怎樣的智慧?
佛門吃飯為啥有這麼多規矩?這些規矩的背後,有著怎樣的智慧?
佛門吃飯為啥有這麼多規矩?這些規矩的背後,有著怎樣的智慧?
佛門吃飯為啥有這麼多規矩?這些規矩的背後,有著怎樣的智慧?
佛門吃飯為啥有這麼多規矩?這些規矩的背後,有著怎樣的智慧?
佛門吃飯為啥有這麼多規矩?這些規矩的背後,有著怎樣的智慧?
佛門吃飯為啥有這麼多規矩?這些規矩的背後,有著怎樣的智慧?
風歌視覺
1/16 “過堂”,也就是佛門中的“吃飯”,是中國漢傳佛教叢林中特有的儀制。寺院中每天兩次過堂,早、午齋各一次。在過堂時,住持和尚坐在堂中的法座上,僧眾在兩邊就座。
2/16 飲食之前,先要敲掛在寺廟走廊上的大木魚(梆)和葫蘆型鐵板(雲板)。梆是吃飯號令,又叫長魚。魚晝夜均不合眼,隱喻佛徒修行也應精勤不息,廢寢忘食吃飯。
3/16 僧人吃飯的地方叫五觀堂,相當於寺廟裡的食堂。佛教僧侶將進食視為一種重要的修行方法,在僧團生活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是佛教思想和禮儀的統一。
4/16 佛門規定學道者吃飯時要做五種觀想。一是思念食物來之不易,二是思念自己德行有無虧缺,三是防止產生貪食美味的念頭,四是對飯食只作為療飢的藥,五是為修道業而受此食。
5/16 飲食之前,先要敲掛在寺廟走廊上的大木魚和雲板。木魚梆是吃飯號令,又叫長魚。魚晝夜均不合眼,隱喻佛弟子修行也應精勤不息,廢寢忘食。當雲板響起,僧眾搭衣列隊進入五觀堂,依序就坐。
6/16 吃飯前大眾要唱“供養偈”,奉請十方諸佛菩薩臨齋,然後由一僧人負責出食,將七粒米或指甲許的麵條送至施食臺,通過唸誦施食真言,觀想七粒米可變四十九粒米,四十九粒米可變無量無數如須彌山,施予大鵬金翅鳥和羅剎鬼子母及曠野鬼神眾等,以此體恤飢困眾生,願他們同得飽滿並去除慳貪。
7/16 過堂是一個絕對安靜的用食過程,整個過程要行堂三次,也就是送三次飯菜。第一次行堂不夠吃時,可以在後續行堂時添加。過堂要求禁語,也就是不能講話,所需飯菜及多少都要使用特定的手勢表達。
8/16 用餐結束前,要用開水沖洗飯缽中殘餘的米粒及油漬,並全部喝下。佛教認為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意思是說出家修行之人,每日所有一切用度,皆是出自世人的供養。哪怕只是施主供養的一粒米,在真修行人眼中,也如須彌大山一般珍貴!
9/16 收拾好缽具後,維那起腔,大眾齊唱“結齋偈”。結齋後僧眾列隊出五觀堂。過堂儀式結束。
10/16 “過堂”是中國漢傳佛教寺院獨有的儀軌。雖然“過堂”儀式在各寺院不盡相同,但漢傳佛教寺院在早午齋依律奉行的“過堂”儀軌都是“二時臨齋儀”。
11/16 中國佛寺通常在大殿外右側會設個小小的施食臺,體恤飢困的眾生。它是根據佛經中“曠野鬼神眾”及“羅剎鬼子母”的典故而來,大眾過堂時,都由一僧人負責出食,將七粒米或指甲許的麵條,透過觀想及大眾的加持,施食給眾生,願他們同得飽滿並去除慳貪。
12/16 簡樸的叢林用齋,象徵的是高遠的智慧與寬廣的情懷。
13/16 佛教傳到漢地之後,形成了一套傳統的叢林過堂(用齋)儀軌,規定了碗筷擺放、使用和添飯加菜的步驟與方法。對於初到寺院體驗過堂的同修們來說,不有所準備的話,難免會不知所措。
14/16 過堂儀軌展現著佛門的莊嚴、僧團的威儀。佛教的修行讓人們通過了解自己來改善自己,與正念覺知是分不開的。因此修行人要努力提起正念並保持覺知,時時念佛。
15/16 常存慚愧心,莫失正念,不說人我是非,散心雜話。思量食物的來之不易與眾生的苦痛艱辛,產生感恩心、慈悲心、出離心和菩提心,一邊受食,一邊心中默唸阿彌陀佛名號。
16/16 從容用齋,專注於品嚐,每一口飯菜裡都有陽光、雨露、土壤和歌聲。讓內心生起歡喜,吃飯也是一種修行!
2019-04-07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