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瞻臨死說過“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如何評價黃皓姜維對蜀國滅亡的責任?

提這個問題和大家分享我一個對於姜維的想法:他帶領大軍遠離蜀都並且通敵直接導致蜀國滅亡,因為他本是魏國人也對蜀國沒感情。歡迎討論。請依據史實討論別拿三國演義說事諸葛瞻臨死說過“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如何評價黃皓姜維對蜀國滅亡的責任?諸葛瞻臨死說過“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如何評價黃皓姜維對蜀國滅亡的責任?諸葛瞻臨死說過“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如何評價黃皓姜維對蜀國滅亡的責任?
10 個回答
克罗采和春天
2018-10-31

蜀漢滅亡最主要還是國力不濟所導致,黃皓和姜維,包括諸葛瞻都加速了這個過程,但是這終究是末節,最核心問題還在於國力懸殊太大。


諸葛亮時代的曹魏和姜維時代的曹魏最大的區別在於,姜維時代的曹魏北方邊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很多人都說諸葛亮六出祁山是虛耗蜀漢國力,這麼看的人也許只看過《三國演義》;事實上諸葛亮時期的曹魏面臨的軍事壓力絲毫不比蜀漢小,在曹魏的西面有蜀漢,東面有孫吳,在正北面有統一的漠南鮮卑,在東北有公孫淵,這裡不要小看公孫淵,當時東北地區人口按照後漢書和晉書的統計,差不多有60萬人口,公孫淵也差不多有10萬軍隊,僅從軍隊人數而言,已經和蜀漢軍隊數持平了。


所以,諸葛亮六出祁山在戰略上是沒有問題的,蜀漢困難,曹魏比蜀漢還有困難,兵力還要緊張。


然而,姜維時代的曹魏北部邊境壓力大大減輕了。


首先是曹魏幽州刺史派人刺殺了漠南鮮卑頭領軻比能,導致漠南鮮卑再次分裂,而後來大家耳熟能詳的慕容鮮卑氏、慕容宇文氏和慕容段氏紛紛向曹魏請降,而解除了鮮卑壓力的曹魏立刻就對盤踞東北的公孫淵動手,鮮卑各部還派人助戰,司馬懿很快就平定了公孫淵。


漠南鮮卑的重新分裂,公孫淵被平定這就意味著曹魏可以從北部邊境差不多十萬主力可以回撤,而且這十萬軍隊可不是類似民夫一樣的郡國兵,而是長期和遊牧民族打交道的邊軍!大家試想一下,如果晚明突然蒙古林丹汗和後金都捱了兩顆隕石被消滅了,明朝能從九邊抽調十萬邊軍用於平定李自成起義,那是個什麼概念。


而反觀蜀漢這邊,無論諸葛亮如何有能力,蜀漢畢竟只有一州之地;諸葛亮在出師表所說“益州疲弊”真不是虛言,因為在諸葛亮第六次北伐時,蜀中情況已經到了地方官吏能足額把應徵壯丁帶到漢中就會受表彰的地步,諸葛亮一死,蜀漢軍隊就出現士兵大量逃亡的情況。


因此,姜維時期的蜀漢所面臨的曹魏軍事壓力是諸葛亮時代的兩倍都不止。事實上曹爽帶16萬軍隊伐蜀已經讓蜀漢疲於應付,而且當時曹魏本錢也大到曹爽大敗而不損曹魏根基的地步,如果不是曹魏出現司馬懿殺曹爽、淮南三叛這種內亂的話,曹魏只要持續進攻,蜀漢可能更早支持不住。


當然,如果姜維能更具有戰略眼光,不要盲目出擊,也許能在曹魏內亂中收穫更多,甚至真的能實現諸葛亮割據涼州的願望,但是也許割據涼州蜀漢亡國會更快,因為涼州並不是什麼有錢的地方,而曹魏主力都集中在關中。


姜維真拿下涼州,勢必會和曹魏發生長期交戰,而長期纏鬥,蜀漢真沒有這個本錢。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不戰而得三郡,為什麼在馬謖丟掉街亭後主動放棄街亭?不是因為諸葛亮的蜀漢主力打不過張郃,而是蜀漢本錢太小,打不起消耗戰,即使擊敗張郃,後面還有曹真呢。


至於諸葛瞻,他與董厥並平尚書事短暫成為蜀漢執政官後,曾經企圖用閻宇替換掉“窮兵黷武”的姜維,當然,如果諸葛瞻成功了也許蜀漢命運會發生一些改變,諸葛瞻不但沒有成功替換掉姜維,反而激化了蜀漢內部矛盾,姜維提前行動,以北伐的名義避禍沓中。儘管蜀漢內鬥相比其他兩國不算什麼,但是對於弱小的蜀漢來說,這也足以致命了。


黃皓、姜維以及諸葛瞻在蜀漢滅亡過程中都有責任,俗話說的好嘛,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但是,說到底還是曹魏國力優勢太明顯,當曹魏解決北部邊境軍事壓力後,曹魏和蜀漢、東吳攻守之勢自然就會發生轉換,即使蜀漢在炎興元年躲過了,但是隻要曹魏北部邊境沒有大的軍事壓力,曹魏用國力消耗也能消耗光蜀漢。

石头说历史
2018-07-23

“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這是諸葛瞻在綿竹之戰時的遺言,這句話可以反映出他的無力迴天,也可以看出諸葛瞻內心中認為,黃皓和姜維是導致蜀漢敗亡的元凶。那麼諸葛瞻這樣說到底對不對,下面我就按照《三國志》的內容來分析一下。

諸葛瞻臨死說過“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如何評價黃皓姜維對蜀國滅亡的責任?

一、諸葛瞻其人

諸葛瞻是諸葛亮的獨子,諸葛亮去世時,諸葛瞻只有8歲,而且承襲了父親的爵位,成為蜀漢最牛的官二代。諸葛瞻的能力比較一般,諸葛亮曾說“嫌其早成,恐不為重器耳。”意思是害怕他過早養尊處優,缺乏鍛鍊,難以成器。

知子莫如父,諸葛亮言中了。諸葛亮死後,劉禪雖然廢除了丞相,也沒有給諸葛亮立廟,但卻相當重用諸葛瞻。不僅把公主許配於他,還一路火箭提拔,33歲時諸葛瞻就已經官至平尚書事、代理都護、衛將軍,可以說位極人臣。

但正因為此,諸葛瞻和黃皓、姜維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因為內政方面有黃皓弄權、軍事方面有姜維常年領兵在外,這讓諸葛瞻這個“權臣”顯得有名無實。

諸葛瞻臨死說過“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如何評價黃皓姜維對蜀國滅亡的責任?

二、諸葛瞻與黃皓、姜維的鬥爭

有矛盾就有鬥爭,諸葛瞻也不例外。諸葛瞻雖然對黃皓有意見,但因為劉禪的庇護和黃皓在朝廷的人脈圈子,諸葛瞻一點辦法都沒有,所以他把矛頭指向了姜維。

姜維雖然貴為大將軍,但在蜀漢朝廷內地位並不高,主要是因為他常年北伐引來許多人的不滿。262年姜維在漢、侯和被鄧艾擊敗後,黃皓就想讓左將軍閻宇替代他,諸葛瞻也想借機剝奪姜維的兵權。得知消息的姜維向劉禪上疏,希望能除掉黃皓,而劉禪卻勸說姜維大度一點,不要和黃皓斤斤計較。姜維一看這陣勢,嚇的帶著主力部隊留在沓中屯田,自此再也沒有回過成都。

到最後諸葛瞻是誰也沒有扳倒,自己還是哪個有名無實的“權臣”,可見他內心是十分鬱悶的。所以諸葛瞻的那句遺言多少有些個人私怨在裡面,但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諸葛瞻臨死說過“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如何評價黃皓姜維對蜀國滅亡的責任?

三、黃皓、姜維與蜀漢滅亡的責任

蜀漢滅亡是多方合力的結果,但黃皓和姜維確實有些責任。黃皓不必多說,他仗著劉禪的寵信,結黨營私,把朝政弄得烏煙瘴氣,罪不可赦。姜維的責任主要有兩點,一個是屯田沓中,一個是漢中防守。

屯田沓中是姜維躲避政治陷害的無奈之舉,但他把主力部隊放在西北邊陲,使得成都空虛,給了曹魏可乘之機。曹魏《代蜀詔》中明確指出“蜀所恃賴,唯維而已,因其遠離巢窟,用力為易。”所以在姜維屯田的第二年,曹魏就發動了全面滅蜀的戰役,這在之前是沒有的。

而姜維的漢中防守策略也值得商榷。姜維面對曹魏對漢中的進攻,拋棄魏延、王平等人拒敵於國門之外的防守策略,而是選擇“斂兵聚谷”的防守策略,使得鍾會十萬之眾長驅直入,致使漢中失手,使蜀漢喪失了最後翻盤的可能,這個鍋姜維是甩不掉的。

四、其他人的責任

單單把鍋推給黃皓和姜維是不合適的。黃皓之所以能亂政,和劉禪的庇護,陳祇的黨同,群臣的附阿是分不開的,也就是說此時的蜀漢朝政已經爛到根子上了。

而心有不甘的諸葛瞻對蜀漢滅亡也有很大責任。其一,他位極人臣卻沒有制止黃皓。其二,他臨危受命阻截鄧艾,本來形勢大好,卻不聽黃崇的建議,優柔寡斷貽誤戰機,被鄧艾全殲於綿竹,簡直是神坑。

蜀漢滅亡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自身實力的弱小,再加上內部鬥爭尖銳、朝政黑暗、軍事失利,豈有不亡之理。


感謝您的閱讀,請點贊關注支持一下,謝謝!

狐狸晨曦
2018-05-29

蜀漢滅亡的直接罪人,當然不止宦官黃皓一人,也不止是信用黃皓的皇帝劉禪。畢竟蜀漢是劉備和諸葛亮建立的,復古西漢“儒表法裡”體制的古典軍國主義國家,從來不是東漢和晚唐,區區一個宦官絕沒有那麼大的能量,也無法從根本上左右天下大勢。

諸葛瞻臨死說過“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如何評價黃皓姜維對蜀國滅亡的責任?

諸葛亮受命託孤後,總攬大權,對劉禪抱有很高的期望,不止是希望他做一個祭由寡人”的禮儀天子,而是希望劉禪成為自己和劉備復興漢室事業的真正繼承人。因此,他才對劉禪嚴格要求,勉勵他夙興夜寐,嚴於律己。

而當諸葛亮大軍北伐之時,叮囑劉禪“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相府和皇宮俱為一體,獎懲功過,不宜因親疏有所區別),又特意安排了“秉心公亮,義形於色”的賢臣董允,受命統帥宮中宿衛,對劉禪嚴加管束。

蜀漢侍中:董允

諸葛瞻臨死說過“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如何評價黃皓姜維對蜀國滅亡的責任?

劉禪身為天子,皇后和妃嬪加起來僅僅十二人。他想擴張後宮,還被董允嚴辭回絕。他別說在朝堂上,做不了如秦始皇、漢武帝那般君威甚重的集權帝皇,甚至在自己後宮,也不能一手遮天任意妄為。

劉禪和張皇后

諸葛瞻臨死說過“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如何評價黃皓姜維對蜀國滅亡的責任?

因此劉禪雖不敢、不願因此嫉恨諸葛亮,但被黃皓這樣擅長阿諛奉承的小人趁虛而入,得其信任,也是人之常情。

董允在世時,一直刻意壓制黃皓,使之不得升遷要職,難以為禍。劉禪連自己的親信也不能擢升,當然對董允潛藏深刻不滿。董允死後,陳祗接任侍中、尚書令的職務。他以為“堵不如疏”,刻意與黃皓交好,內外勾結,因此得到了劉禪的充分信重,藉此來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

尚書令:陳祗

諸葛瞻臨死說過“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如何評價黃皓姜維對蜀國滅亡的責任?

當時,大將軍姜維身為“羈旅託國”的曹魏降臣,卻又手握重兵,位極人臣,被劉禪委以軍國重任,因此人緣一直不佳,許多蜀漢重臣對他皆有疑慮。身處嫌疑之地、朝中政敵眾多的姜維,甚至在府中豢養了大批唯命是從的“死士”(“陰養死士”),此等做派,正和北邊的司馬懿、司馬師父子類同。

蜀漢大將軍:姜維

諸葛瞻臨死說過“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如何評價黃皓姜維對蜀國滅亡的責任?

段谷之戰,姜維被鄧艾打得大敗,部屬星散流離,死傷數萬人。侯和之戰,姜維率軍反攻,又再次失利,未達到戰略目的。

蜀漢滿朝文武,無論重臣如諸葛瞻、董厥;還是元老宿將如張翼、廖化,皆對姜維屢次北伐無功,“軍旅數出,百姓彫瘁”“好戰無功,國內疲弊”甚為不滿。

此時的姜維,之所以沒有和興勢之戰失敗的曹爽,新城之戰失敗的諸葛恪那樣,也因此被各方政敵反攻倒算,下臺甚至喪命,便是因為文臣之首陳祗,以及陳祗背後的皇帝劉禪,同樣也是姜維的最大支持者。蜀中主和派的代表人物譙周做《仇國論》,欲徹底將諸葛亮和姜維的北伐方略否定,正是陳祗挺身而出,與之爭辯,將其駁倒。

公元258年,陳祗病逝後,劉禪為之痛惜流涕,整個蜀漢朝堂也失去了能彌合各方矛盾的中間人。

黃皓終於得以操弄中樞權柄,離間皇族和百官,在其讒言下,劉禪的弟弟,甘陵王劉永十餘年不得朝見,名將羅憲與之不和,被貶為巴東太守。

如此竊奪朝權的宦官,當然是所有朝臣和士人的死敵,因此不管是北伐派如姜維、還是休兵派如諸葛瞻,他們不論彼此政見有多少分歧,在誅殺黃皓這點都是志同道合,誓欲除之。

在劉禪的眼中,黃皓卻只是個自己隨時可以如螞蟻一般拈死的“趨避小臣”,姜維請求誅殺黃皓的表章,不但是小題大做,也嚴重冒犯自己的帝皇威嚴,才會斷然回絕。此事的惡果是讓蜀漢朝堂的激烈矛盾公開化,彼此已註定是你死我活。從此在黃皓的刻意欺瞞下,後主劉禪被“隔絕內外”,只能聽到黃皓想讓他聽到的聲音。

劉禪和黃皓

諸葛瞻臨死說過“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如何評價黃皓姜維對蜀國滅亡的責任?

姜維求殺黃皓不得,率領蜀軍精銳遠至沓中,屯田避禍,間接促成了魏國決定大軍南伐。姜維又自作聰明變更從魏延起沿用了幾十年的的漢中防禦部署,更讓戰略要地漢中丟失,蜀漢門戶大開。他提出「分護陽安關口、陰平橋頭以防未然」的表章,黃皓卻因為銜恨姜維,迷信鬼巫,竟因私廢公,將此表章直接壓下,對劉禪隱瞞。

因此,鄧艾精兵偷渡陰平小路時,蜀漢上下才回猝不及防。諸葛瞻率領留守軍隊倉促應戰,卻在綿竹之戰一戰敗死,蜀漢的機動軍隊已經損失殆盡。成都城所謂剩下的數萬兵馬,是一群只有紙面意義的老弱病殘,怎能對抗鄧艾剛剛大勝的百戰雄師?

而姜維所部數萬人馬雖然星夜馳援,卻被鍾會十餘萬大軍窮追不捨,就算劉禪能神武天縱,堅守成都到姜維及時趕到,想迎戰合計二十餘萬的兩路魏軍,前景同樣凶多吉少。因此,劉禪才會絕望投降。姜維聞訊,拔劍斷石,痛哭啼血。

老年姜維

諸葛瞻臨死說過“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如何評價黃皓姜維對蜀國滅亡的責任?

在朝堂眾臣群起抵制下,劉禪堅持信任了黃皓這個小人幾十年,晚年更令此人掌握了中樞機要大權,以至於被“隔絕內外”,確實對蜀漢亡國負有無可推卸的責任,也是他在位期間的最大錯失。

難怪無論蜀漢重臣如姜維、諸葛瞻,還是蜀漢故臣如陳壽、李密,均視黃皓此人為蜀漢亡國的罪魁禍首,也相當程度上影響了後世眾多論者。

然而,秉承陳壽《三國志》一脈相承的傳統史家說法,將蜀漢亡國的罪責推給黃皓這麼一個奸佞小人,固然是大快人心,卻也流於表面。率領精銳兵馬遠離主戰場去屯田,又更改漢中防禦部署的姜維;帶領留守兵馬縱兵浪戰、全軍覆沒的諸葛瞻,同樣負有相當責任,只是他們壯烈殉國,成了忠臣烈士,才獲得在傳統觀念不被批判的豁免權。

蜀漢滅亡的根本原因,可以說從關羽丟失荊襄、劉備夷陵之戰慘敗,兩戰合計近十萬大軍以及大批良將的損失,就已註定了它偏安一隅,兵寡力微,先天不足。

以諸葛亮之曠世奇才,十年北伐,耗盡心力亦只奪取武都、陰平這邊遠兩郡。隨著諸葛亮逝去,時間推移,中原經濟和人口的不斷恢復,佔據中原九州之地的魏晉帝國,對南方吳蜀政權在國力上已形成壓制性優勢,而蜀漢立國時便存在的荊益士族之爭亦只能一時壓制,不可能徹底解決,是以天時地利人和皆失,實非人力所能挽回。

因此,天下大勢如此,這樣的蜀漢,本非一姜維可救,同樣也並非殺一黃皓可救。這就和鴉片戰爭,清朝再打十次、百次也一定會輸一樣,不論清軍主帥是誰,最終結果都並不會有什麼改變。林則徐在戰爭之初就被罷官,反倒是成全了他的英名和晚節。

將國家和政權敗亡的原因,僅僅歸結於某個臉譜化的奸臣、奸佞誤國,以此簡單化歷史,正是古今論史的一大通病,也因此將真正值得後人反思的根本弊端都掩蓋了,絕對達不到“以史為鏡”“讀史以明智”的初衷。

优己
2018-05-30

諸葛瞻自己本身才最該給蜀國滅亡負責!在綿竹之戰中,明顯就是諸葛瞻的戰略失誤所導致的!諸葛瞻沒有任何資格指責別人。

在綿竹之戰的時候,鄧艾只有幾千人的輕裝兵馬,完全沒有攜帶任何攻堅重武器,也就是說,就算鄧艾再能打那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諸葛瞻只要固守待援,完全可以等到姜維回師,這樣要麼包鄧艾的餃子,要麼鄧艾就得趕緊撤退,如此,蜀漢之圍自解。結果諸葛瞻看似忠臣實則蠢驢,仗著兵力多於鄧艾,竟然捨棄優勢與鄧艾野戰,完全忽略了蜀漢禁軍常年沒上過戰場,看似人多實則不堪一擊。結果,蜀軍全軍覆沒。這一仗戰敗造成了許多塔羅牌效應。一是鄧艾士氣大震,蜀漢膽驚不敢應戰;二是攻破綿竹城后里面有大量的攻城重武器,鄧艾可以利用繳獲的蜀漢重武器攻打成都城!造成成都城守不住。

所以就此來看,諸葛瞻才應該對蜀漢滅國負責,而且是萬劫不復的責任,賴不得他人。

隐语
2018-09-23

諸葛瞻是有些妒忌姜維的。黃皓的無恥,朝中有公論;姜維主張北伐,朝廷對其決策有爭議,但並不將姜維視為奸臣。諸葛瞻硬要將二人並論,箇中隱隱有汙名化姜維的用心。不過,更重要的是,這其實是諸葛瞻自以為是的甩鍋言論。說他自以為是,是因為諸葛瞻文不能定國,武不能安邦,卻因為是諸葛亮之子而自認為“本應該”有實力與朝中的大臣們一“鬥”,將自己在朝中的地位看做與黃皓、姜維相等,還妄圖對這兩個人品頭論足。

諸葛瞻臨死說過“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如何評價黃皓姜維對蜀國滅亡的責任?

說他甩鍋,是因為他如果真的有這個地位與能力治國平天下,那就應該說“內不能治國,外不能安軍”,完全不需要提黃皓與姜維二人。但諸葛瞻又無法有所作為,於是將內亂的鍋盡數甩在黃皓上(當然黃皓也的確是奸佞);將勞國的鍋盡數甩在姜維身上,好像蜀漢不濟不是因為諸葛瞻沒有能力,而是因為有了黃皓、姜維二人,導致諸葛瞻無法施展他的治國才能一樣。

諸葛瞻臨死說過“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如何評價黃皓姜維對蜀國滅亡的責任?

其實諸葛瞻本身就是一個名不副實的人物,這個名當然不是他自己掙來的,而是他老爸諸葛亮給他的。《三國志》中也說了,“蜀人追思亮,鹹愛其才敏”,也就是說諸葛瞻雖有些小聰明,但大家終究是因為思念諸葛亮才喜歡諸葛瞻的。這樣一個官二代,罵罵黃皓也就罷了,他對姜維的評價,未必就是指責,更多的是嫉妒。嫉妒什麼呢?大約是姜維所做,正是諸葛瞻之所想,可惜諸葛瞻沒有能力去做,只能當一個空有其名的官二代吧。

諸葛瞻臨死說過“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如何評價黃皓姜維對蜀國滅亡的責任?

张生全精彩历史
2018-10-23

黃皓被稱為是蜀國滅亡的罪魁禍首,受到千古唾罵。

《三國志》《華陽國志》這些史書,以及一些歷史人物,都對黃皓給予了很壞的評價。

比如陳壽評價黃皓:“操弄威柄,終至覆國。”

比如姜維說:“皓奸巧專恣,將敗國家,請殺之。”

比如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說:“吾內不除黃皓,外不制姜維。”

比如諸葛亮的孫子諸葛尚說:“不早斬黃皓,以致傾敗。”

比如鍾敬伯說:“西蜀基業,百計而得之,百戰而守之,卒為黃皓所蠱,使與漢火俱燼。”

比如乾隆皇帝說:“迨孔明歿,黃皓、陳祗用事,殄民誤國,而漢祚告終。”

大家無一例外都把蜀國滅亡的責任推在黃皓身上。

諸葛瞻臨死說過“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如何評價黃皓姜維對蜀國滅亡的責任?

(黃皓劇照)

那麼,黃皓究竟幹過什麼壞事呢?

我們查一查歷史書,發現總結起來,黃皓所幹的壞事不外乎這幾件。

一是黃皓在劉禪面前說他的弟弟劉永的壞話,讓劉永十多年不能見劉禪一面。

二是朝中大臣羅憲因為不依附黃皓,黃皓把羅憲貶為巴東太守。

三是黃皓想把姜維搞下來,讓閻宇代替姜維領軍北伐。

四是姜維告訴劉禪,鍾會在關中治兵,可能要打過來,讓劉禪派一些人在陽安、陰平這些地方防守。但是黃皓卻對劉禪說,敵人不會來,於是劉禪也就沒在意。

總共就這四點。

諸葛瞻臨死說過“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如何評價黃皓姜維對蜀國滅亡的責任?

(劉禪劇照)

不過,這四點,說起來除了最後一點外,其他三點,也都並不算個大事。

劉永是劉禪的弟弟,黃皓就算挑撥他們兄弟的關係,對國計民生也沒任何影響。相反,若是劉永獲得劉禪信任而做大,反而是個大問題。

黃皓把羅憲貶為巴東太守,但是右將軍閻宇立馬把羅憲任命為自己的副手。如果黃皓是個打擊報復的人,他肯定非常痛恨閻宇。反而是,後來他還想把閻宇提拔起來,代替姜維。

黃皓想把姜維搞下去,把閻宇提拔起來,這個既可以從正面來說,也可以從反面來說。從反面來說,是姜維和他關係不好,還請劉禪殺他,他痛恨姜維而打擊報復。從正面來說,也是姜維數次用兵,都是勞而無功,黃皓想換將。換將也並不一定就是壞事。

至於最後一條,他勸劉禪別聽姜維的,不做準備,除了他和姜維有矛盾外,也是他缺乏眼光,以至於沒有守住陰平,給了魏國鄧艾機會。畢竟當時魏國從未主動大規模攻打過蜀國,黃皓不相信姜維的話,也是可以理解的。

諸葛瞻臨死說過“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如何評價黃皓姜維對蜀國滅亡的責任?

(姜維劇照)

反過來,如果黃皓不弄權,不幹那幾件壞事,是不是蜀國就不會滅國呢?

諸葛瞻說他“內不除黃皓,外不制姜維”,說來說去,也就是說他自己沒能專權而已,像他父親諸葛亮那樣,朝廷內外一人說了算。但是,就算他把黃皓搞下去了,並且讓姜維規規矩矩聽他的話,他又能夠挽回蜀國的敗局嗎?顯然是不可能的。

姜維說黃皓可能誤國,讓劉禪殺他。就算劉禪把黃皓給殺掉了,姜維就能夠打得贏魏國嗎?《三國演義》裡曾說姜維正在節節勝利的時候,黃皓給劉禪說姜維有做大的危險,讓劉禪把姜維喊回來,以至於姜維北伐功虧一簣。這只不過是小說家虛構的而已,黃皓並沒有幹過這樣的事,並沒有對姜維的北伐,給過什麼阻礙。

所以說,黃皓固然是一個奸臣,但是,把整個蜀國滅亡的責任,都算在黃皓頭上,卻是有失公允的。

(參考資料:《三國志》《華陽國志》)

古今之言
2018-05-31

估且不論這句話是誰說的,但“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這句話表達了一個意思,蜀國的滅亡是黃皓和姜維造成的。這句話不能完全贊同。

黃皓是奸臣弄臣這一點是比較確定的,蜀國後期內政混亂,用人不明,最大的原因就是黃皓擅權,搬弄是非,有能者不能居其任,無能者卻能擅其職,使蜀國內政治理不進反退。因此,蜀國的滅亡他是要背鍋的。

但蜀國滅亡的根源,在關羽失荊州時就已經埋下了。三國格局確立後,魏蜀吳三國綜合實力相差不遠,都在努力休養生息,積蓄實力。而三國中魏國佔據中原和北方,地域最廣,人口最多,幾乎是孫劉兩家之和;吳國大約有兩州之地,地域和人口最少;蜀國佔有荊州、益州和南蠻地區,地域和人口居中;按照諸葛亮的設想,佔據荊州和漢中後的蜀國可以兩路出兵,是具有戰略優勢的。

但關羽失荊州後,蜀國兩路出兵的優勢消失,更重要的是蜀國失去了最主要的兵源地和最精銳的荊州軍。這種情況下,蜀國地小人稀的缺陷就暴露了出,隨著時間的推移,魏蜀兩國綜合實力的差距會逐漸拉大,等魏國徹底消化了地盤,蜀國將會面臨以一州之地對抗魏國九州之地的局面。

諸葛亮非常清楚蜀國將來的局面,所以生前不斷北伐,想在魏國沒有恢復過來之前完成北伐。姜維明白蜀國的局面,也理解諸葛亮的苦心。所以姜維接班後,頂著壓力,繼續北伐,就是為了爭那一線生機。

即使姜維不北伐,等魏國實力恢復也會主動進攻蜀國,蜀國不可能有機會偏安一隅。


諸葛瞻臨死說過“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如何評價黃皓姜維對蜀國滅亡的責任?
绿光说历史
2018-06-22

綠光君也算是地道的三國迷了,在這裡來跟大家分享一下在下對於這問題的理解。

1、首先,蜀漢政權的滅亡歸根結底是由於國力的衰弱所導致,眾所周知,諸葛亮在世之時發動了七次北伐,已經讓蜀國的國力削減了不少。而姜維也繼承了諸葛亮的遺志,繼續北伐,國力早就消耗一空。在三國鼎立之時,蜀國最旺盛的時期,人口疆土也是三國中最為少的,劉備發動東征東吳的戰役失敗後,蜀國所剩的人口已經不到百萬,而對比起魏國的四五百萬人口,基本上沒有太多的還手之力。


諸葛瞻臨死說過“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如何評價黃皓姜維對蜀國滅亡的責任?

2、其次才是決策者(劉禪)的失誤。眾所周知,蜀國曆史上有四賢相。諸葛亮過後,先後是蔣婉,費禕,董允,在他們為相之時,對於劉禪是正顏厲色的匡諫。在此期間,蜀國朝政相對清明,不過在他們都去世後。劉禪幼稚的政治思維就展漏無疑。對於沒有了諸葛亮們的壓制,他也開始為所欲為。寵信宦官黃皓,敗壞朝政,蜀國後期內鬥嚴重,也是導致滅亡的重要因素。至於黃皓此人,不提也罷,也就是見錢眼開,排除異己,阿諛奉承之輩。

諸葛瞻臨死說過“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如何評價黃皓姜維對蜀國滅亡的責任?

3、關於姜維的責任,其實是兩面性的,姜維此人也算是諸葛亮的親傳弟子了,軍事能力還是比較突出的。但要命的是姜維的政治頭腦是基本上沒有,沒有諸葛亮那樣的治國能力,在蜀國後期國力虛弱之時依然選擇北伐,因此失敗也是必然的。

諸葛瞻臨死說過“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如何評價黃皓姜維對蜀國滅亡的責任?

4、我們再反過頭來說說諸葛瞻所說的那番話的原因,從一開始,諸葛瞻作為諸葛亮的幼子,從小就光芒矚目,而蜀國人士評價諸葛瞻,雖有文采,但是名過其實,並無太多軍事實力。在董允死後,他也變成了把持朝政的大臣,在朝內並沒有阻止黃皓作亂朝政。而在外極力反對姜維北伐,多次進諫收回姜維兵權。而在綿竹之戰,由於他的猶豫導致戰略失誤,直接敗於鄧艾手下,使得成都完全暴露在了敵軍之下。這責任不可謂不大。在其戰死之時後悔當初沒有今早除掉黃皓,並且對於姜維依然保持懷恨態度。

諸葛瞻臨死說過“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如何評價黃皓姜維對蜀國滅亡的責任?

5、總之諸葛瞻和姜維都沒有挽留蜀國大廈將傾局面的能力,兩人在此事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而蜀國滅亡也是必然的局面,只不過如果沒出現這些事情,那麼也不會那麼快並且沒什麼像樣的抵抗。而事實正面劉禪確實缺少治國的能力,不過他卻有明哲保身的睿智,也是其優點之一了。

大家有什麼不同的看法請評論區聊聊,如果同意不妨點個贊哦!

老姜聪蒜
2018-04-29

唉,諸葛瞻臨死前有沒有說過這句話?沒有。《三國志》沒有記載,《三國演義》也沒有《三國演義》是這樣說的,鄧艾令眾兵射諸葛瞻,諸葛亮中箭,臨死前大呼一聲:“吾力竭矣。當以一死報國”,然後就自殺了。
諸葛瞻臨死說過“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如何評價黃皓姜維對蜀國滅亡的責任?

這句話應是後人偽造的,這口氣應是劉禪亡國後的口氣。為什麼這樣說呢?能做到除黃皓,制姜維的,只有劉禪一個人,想做到而沒有做到,後悔了,也只有劉禪一個人。說白了,蜀國是你劉禪的,跟其它人沒半點關係,這也是劉禪手下大臣勸劉禪投降的原因。反正投降了,不影響我們做官,我們依舊吃香喝辣的。

內不能除黃皓,劉禪感受深,聽他的話,請什麼神婆保平安,姜維寫信給他,注意魏國突襲,他也不信。他一味相信有天兵天將幫他守城。
諸葛瞻臨死說過“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如何評價黃皓姜維對蜀國滅亡的責任?

外不能制姜維。劉禪也感受很深,就是姜維總是以先主劉備的話來壓自己,“匡扶漢室為己任。”所以,時時討伐篡位的曹魏和政權。搞得那些當官的,還有鄉紳土豪,個個心裡不爽,想好好地睡個安穩覺也不行。所以,鄧艾的一萬大軍一到,他們就逼我投降,這些都是的姜維折騰的。
諸葛瞻臨死說過“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如何評價黃皓姜維對蜀國滅亡的責任?

更主要的是你姜維說避禍就離我而去,都城十萬大軍也沒給安排個大將守一守,你姜維太自私了。我劉禪是個不講禮的皇上嗎?我坐位幾十年也沒殺過誰。你避禍也就算了,把大將都帶走了,我沒辦法,就啟用了武侯的兒子,他哪會帶兵打仗,這是趕鴨子上架。所以,寡人的江山完了,還被後世稱為扶不起的阿斗。

市井讲史
2018-12-26

諸葛瞻臨死說過“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如何評價黃皓姜維對蜀國滅亡的責任?
謝謝邀請,歡迎關注頭條號“市井講史”看更多原創歷史文章。諸葛瞻死前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更多的是從父親諸葛亮的角度發出的感慨,同時也是對不能保住蜀漢基業而發出的感慨!

諸葛瞻臨死說過“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如何評價黃皓姜維對蜀國滅亡的責任?
但這裡“除黃皓”和“制姜維”應該是兩個層面的意思:黃皓是蜀漢後期亂政的重要宦官,是他從內部瓦解和排斥了蜀漢本就已凋零的人才網,削弱了蜀漢的力量,所以應該除掉;姜維是蜀漢後期唯一有能力阻擋曹魏的軍事將領,但諸葛瞻說“不能制他”,應該主要指沒能阻止他多次舉兵伐魏,空耗國力。所以,他說的姜維和黃皓在這裡應是兩回事。

諸葛瞻臨死說過“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如何評價黃皓姜維對蜀國滅亡的責任?
黃皓對蜀漢後期國家發展起的作品用很壞,這主要是因為他能左右皇帝劉禪的想法,而且他還是一個有政治野心的小人。像諸葛瞻這樣前丞相諸葛亮的兒子,現皇帝劉禪的姑爺最後都遭到黃皓排擠和打壓,另外連大將軍姜維都害怕被黃皓加害而躲在外面屯兵,不敢輕易回成都,這足可見黃皓對蜀漢後期國家政局的壞影響有多大,對蜀漢政權不能吸引人才起到的壞作用有多大!所以有人將蜀漢滅亡的責任扣到他頭上,說“蜀漢亡於黃皓”也不是一點依據都沒有。

諸葛瞻臨死說過“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如何評價黃皓姜維對蜀國滅亡的責任?
姜維在蜀漢後期對國家的發展應該說是正反作用都有,首先他對蜀漢的忠誠度是沒問題的,其次他的軍事能力也是比較出色的。但姜維被一些人詬病的是他掌兵權後,主導對曹魏進行了多次無效的北伐行動,使蜀漢國力虛耗。但現在看他始終抓著兵權不放,並數次主導北伐可能也是無奈和自保的手段,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使手中的兵權更穩固,才能不被黃皓等輕易加害。

諸葛瞻臨死說過“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如何評價黃皓姜維對蜀國滅亡的責任?其實,總的來看,蜀漢後期的困局主要責任還在劉禪身上,是他不能正確用人和主導國家發展,所以才使蜀漢越走路越窄,而在鄧艾數千疲兵殺到眼前時,他頓時全無應對之策,只好投降了之。所以,諸葛瞻在“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之前應再加一句“上不能佐皇帝”才更恰當!(文/講史論教)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