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少年見到自來水連說“很爽”,更多母親還在為吃水負重前行
17歲少年見到自來水連說“很爽”,更多母親還在為吃水負重前行
17歲少年見到自來水連說“很爽”,更多母親還在為吃水負重前行
17歲少年見到自來水連說“很爽”,更多母親還在為吃水負重前行
17歲少年見到自來水連說“很爽”,更多母親還在為吃水負重前行
17歲少年見到自來水連說“很爽”,更多母親還在為吃水負重前行
17歲少年見到自來水連說“很爽”,更多母親還在為吃水負重前行
17歲少年見到自來水連說“很爽”,更多母親還在為吃水負重前行
17歲少年見到自來水連說“很爽”,更多母親還在為吃水負重前行
17歲少年見到自來水連說“很爽”,更多母親還在為吃水負重前行
17歲少年見到自來水連說“很爽”,更多母親還在為吃水負重前行
17歲少年見到自來水連說“很爽”,更多母親還在為吃水負重前行
17歲少年見到自來水連說“很爽”,更多母親還在為吃水負重前行
17歲少年見到自來水連說“很爽”,更多母親還在為吃水負重前行
17歲少年見到自來水連說“很爽”,更多母親還在為吃水負重前行
17歲少年見到自來水連說“很爽”,更多母親還在為吃水負重前行
17歲少年見到自來水連說“很爽”,更多母親還在為吃水負重前行
17歲少年見到自來水連說“很爽”,更多母親還在為吃水負重前行
棋簿紫紀實
1/17 在不少人的概念中,牧民家庭是比較富裕的:上百或幾百只羊、幾十頭牛甚至更多……等等。然而,在缺水的牧區,吃水難導致相關的生活成本一直很高、牧區母親的負重度一直很高。比較富裕,只是一面;另一面,先從17歲的蒙古族少年阿布如嘎齊說起。94歲、17歲,四代人的差距,是蓮花奶奶和少年阿布如嘎齊吃水的差距。顯然,比起蓮花奶奶,17歲的阿布如嘎齊要幸福得太多。
2/17 阿布如嘎齊家在毛仁烏布力者浩特,在錫林浩特讀書,秋天上高三。對於自來水,阿布如嘎齊並不陌生,小時候經常跟父親去很多地方,在錫林浩特高中兩年,天天跟自來水打交道,尤其這些年參加各種比賽拿獎拿到手軟,也算是見過大場面的蒙古族少年。然而今年暑假回家,大場面少年阿布如嘎齊擰開自來水的時候,儼然初識,興奮了很久。接受採訪的時候,阿布如嘎齊一個勁兒地說“很爽很爽”。
3/17 不知道習慣了在家裡順手就能擰開自來水的人,能否理解阿布如嘎齊的興奮。見過用過再多的自來水,都是別人家的,而2019年的暑假,大場面少年阿布如嘎齊,擁有了自己家的自來水。
4/17 阿布如嘎齊是一個靦腆卻不乏勇敢孝順的少年。從會走路的時候開始,他就一直陪著母親,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到遠處打水運水,漸漸長大有了力氣,他甚至能替母親撐起打水的“半壁江山”。如今,母親水窖進家,阿布如嘎齊少了最重的一份體力活兒,他除了為自己開心為母親斯日古楞開心,也為家裡成色更足的富裕生活開心。一般來說,牧區的牧民相對富裕,但因為此前用水吃菜等生活成本較高,阿布如嘎齊的家境富裕是要打些折扣的。
5/17 牧民家庭的收入一般來自兩個方面:放牧和家庭奶製品的製作。放牧是男人的事兒,女人在家裡負責打水和做奶製品。因為打水要耗去一部分時間,做奶製品的時間就很有限,量上不來,收入難言可觀。為了提量,女人們只能儘量延長勞動時間,美麗的容顏就是這樣被漸漸地消耗掉了色彩。
6/17 斯日古楞相對悠閒的生活是從母親水窖入戶開始的。現在,曾經取水的水桶和扁擔,已經成了他們一家經常向外人展示的紀念品。在輕鬆悠閒的展示中,那幾十年耗費在水上的艱辛被悄然化解。
7/17 巴雅爾圖是斯日古楞的鄰居,也是“牧家樂”的主人。農區有農家樂、牧區就有牧家樂——這是當地人一句調侃。所謂的牧家樂,就是為遊客提供蒙古包入住,繼而體驗牧民的衣食住行等諸多方面。
8/17 巴雅爾圖的“牧家樂”主體是三個蒙古包,已經運行了5年,效益好壞幾乎要看水的“臉色”。 在旅遊旺季,巴雅爾圖48歲的妻子其其格每天要運十多次水,一次半個多小時,一天至少有3個小時被水給耗費掉了。直到今年7月份,母親水窖入戶,困擾了他們5年的用水緊張和水質較差等問題終於得到解決。巴雅爾圖的妻子其其格說,從7月份開始到8月初,“牧家樂”總共接待了300多遊客,為歷年最多,已經產生了3萬多元的利潤。
9/17 每天多出3個多小時,其其格做奶製品的手藝得到更大程度的發揮。通水之前,其其格一天緊趕慢趕頂多能做100斤左右奶豆腐,現在一天能做300多到400斤,收入一下子就漲到了原來的三四倍。收入數倍提高,生活成本變化不大,於是,牧民的富裕成色就顯得比以前充足很多——母親水窖,直接地提升著牧民的生活質量。
10/17 不難理解,母親水窖入戶,對於牧民不啻於莊重的節日。儘管母親水窖已經入戶一個月了,但在8月10這天,得知有工作人員來考察項目,多個牧民家庭早早地就給自己孩子穿上鮮豔的民族服裝,準備迎接。
11/17 面對鏡頭,孩子們圍著母親水窖冠名碑轉來轉去,十分依戀的感覺。沒錯,母親水窖,母親之水,生命之水,值得終生依戀、值得終身託付。不難理解,一戶戶牧民家庭面對鏡頭說出“母親水窖潤澤萬家”時那種虔誠、認真和感激。他們是母親水窖的受益者。然而,在他們之外,在廣袤的錫林郭勒草原以及其他地區,還有成千上萬的家庭以及被水所累的母親,在苦苦地等待母親水窖的潤澤。
12/17 鑲黃旗寶格達音高勒蘇木寶日達布蘇嘎查二連浩特,這裡住著11戶牧民家庭。午後,浩特里的幾名蒙古族婦女結伴來到水井。一直以來,人工挑水,她們都是這樣“報團取暖”。尤其在冬季,彼此有個照應。
13/17 一擔水挑起來快步如飛,這是牧區女人打小練就的童子功。前來考察的工作人員也學樣有樣地體驗著,但他們很快就在30公斤重的兩桶水面前敗下陣來。
14/17 巴音塔拉鎮賽烏蘇嘎查烏蘭陶拉蓋浩特,10戶牧民家庭距離取水點更遠,為了節省體能,女人們用水車運水。在外人看來,水車運水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那是因為他們偶爾看到,也是因為他們沒有牧區女人在冬季取水的艱辛經歷。
15/17 烏蘭陶拉蓋浩特的女人正聯手往家裡抬水。
16/17 二連浩特的女人們繼續結伴去往取水點。此時,浩特里一位70多歲的母親拄著柺杖站在屋外,望著去打水的兒媳漸行漸遠。這位70多歲的母親腿腳不好,跟骨質疏鬆有關。據瞭解,由於牧區淺水井含氟較高,很多人到了晚年,骨質疏鬆程度更重(氟骨病),他們的生命質量乃至生命長度都被打了折扣。
17/17 被氟骨病牽累多年的母親,凝望遠方,羸弱的背影幻化成沉重的兩個字:渴望——更多的母親在渴望……(棋簿紫\/圖文)
2019-09-14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