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南海,海天拜佛國,相約南海聖境普陀山
心中有南海,海天拜佛國,相約南海聖境普陀山
心中有南海,海天拜佛國,相約南海聖境普陀山
心中有南海,海天拜佛國,相約南海聖境普陀山
心中有南海,海天拜佛國,相約南海聖境普陀山
心中有南海,海天拜佛國,相約南海聖境普陀山
心中有南海,海天拜佛國,相約南海聖境普陀山
心中有南海,海天拜佛國,相約南海聖境普陀山
心中有南海,海天拜佛國,相約南海聖境普陀山
心中有南海,海天拜佛國,相約南海聖境普陀山
心中有南海,海天拜佛國,相約南海聖境普陀山
心中有南海,海天拜佛國,相約南海聖境普陀山
心中有南海,海天拜佛國,相約南海聖境普陀山
心中有南海,海天拜佛國,相約南海聖境普陀山
心中有南海,海天拜佛國,相約南海聖境普陀山
冬天的牛2
1/14 舟山普陀山與山西五臺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並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是觀世音菩薩教化眾生的道場。普陀山是舟山1390個島嶼中的一個小島,形似蒼龍臥海,面積約13平方公里,與舟山群島的沈家門隔海相望,素有“海天佛國”、“南海聖境”之稱,“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圖片來自東方IC)
2/14 普陀山是全國最著名最靈異的觀音道場,佛教聖地,寺院無論大小,都供奉觀音大士。可以說是“觀音之鄉”了。每年農曆二月十九觀音誕辰日、六月十九觀音得道日、九月十九觀音出家日,四方信眾聚緣佛國。觀音大士結緣四海,有句俗語叫:“人人阿彌陀,戶戶觀世音”。(圖片來自東方IC)
3/14 慧濟寺俗稱佛頂山寺,初建於明代,坐落於普陀山佛頂山上。大雄寶殿蓋彩色琉璃瓦,陽光之下光芒四射,形成“佛光普照”奇景。該寺因山制宜,佈局包括天王殿後,大雄寶殿、大悲殿、藏經樓、玉皇殿、方丈室等俱在同一條平行線上,與左右廂房相擁,頗有浙東園林建築風格,為其他禪林所少見。(圖片來自東方IC)
4/14 普濟禪寺又叫前寺,坐落在白華山南、靈鷲峰下,是供奉觀音的主剎。創建於唐鹹通年間,專供觀音菩薩,香火始盛。寺內有大圓通殿、天王殿、藏經樓等,殿、堂、樓、軒共計357間。大圓通殿是全寺主殿,人稱“活大殿”,供奉著高8.8米的毗盧觀音。(圖片來自東方IC)
5/14 法雨寺為普陀山三大寺之一,也稱後寺。明萬曆八年(1580年)僧人大智真融始建,初名海潮庵,後改稱海潮寺、護國鎮海禪寺。入山門依次升級,中軸線上有天王殿,後有玉佛殿,兩殿之間有鐘鼓樓,又後依次為觀音殿、御碑殿、大雄寶殿、藏經樓、方丈殿。觀音殿又稱九龍殿,九龍雕刻十分精緻生動,九龍殿內的九龍藻井及部分琉璃瓦從南京明故宮拆遷而來,被譽為普陀山三寶之一。北宋王安石曾贊之“樹色秋擎書,鐘聲浪答回”。(圖片來自東方IC)
6/14 多寶塔又稱寶佛塔,俗名太子塔。位於普濟寺內海印池南端。建於元朝元統二年(1334年),由山僧孚中禪師募資改建,並得到太子宣讓王等江南諸藩王資助,還在塔旁建造了太子塔院。現為普陀山最古老的建築之一和浙江省唯一的元代石塔。位列普陀山鎮山三寶之一。(圖片來自東方IC)
7/14 在普陀山法雨寺後側,有一庵名楊枝禪林,普陀山“三寶”之一楊枝觀音碑珍藏於此。此碑系明代萬曆三十六年根據唐代名畫家閻立本所繪楊枝觀音像勒石而成。觀音菩薩珠冠錦袍,瓔珞飄披,右手執楊枝,左手託淨瓶,袒胸跣足,端莊慈祥。上刻有“普陀佛像,摹自閻公,一時妙墨,百代欽崇”等字句。(圖片來自東方IC)
8/14 在普陀山梅嶺峰梅福庵西行不遠處,一片開闊的山頂平臺上,有一對看似搖搖欲墜,實則穩如磐石的巨石——磐陀石,相傳這裡就是觀音的說法處。相傳是金地藏入九華曾在此岩石上打坐禪修時留下的聖蹟。後人稱此“打坐石”為“磐陀石”。據說《西遊記》的西天便在此處,《紅樓夢》中“通靈寶玉”又和這裡的“金剛寶石”形意酷似。(圖片來自東方IC)
9/14 整個“心”字可容近百人打坐,為普陀山最大的石刻文字。據傳觀世音菩薩曾在此石上講說“心經”。有《心字石》詩云:“海山勝蹟在西天,一字紅心耀眼光。恆作人間功德事,是心即佛量無前。”傳說有一蟒蛇精經觀音菩薩指點而得道。後來便有人在蛇首右左下角平坡巨石上刻了個大大的“心”字。(圖片來自東方IC)
10/14 紫竹林禪院,明萬曆僧人照寧建時稱聽潮庵,清雍正年間重修,道光二年(1822年)改今名,光緒十年(1884年)續建。紫竹禪林背山面海,古樸典雅,其庵額“補袒紫竹林”字為中國近代著名思想家康有為親筆所題。紫竹林庵大殿主供漢白玉紫竹觀音像,應化各異形象,啟得種種善根。(圖片來自東方IC)
11/14 不肯去觀音院,位於紫竹林,紫竹林是觀音修道的地方,裡面有全山建寺最早的地方不肯去觀音院。在潮音洞旁,有一堵黃色矮牆圍著三間質樸的佛堂,佛堂中終年香菸繚繞,這就是不肯去觀音院。據歷代山志記載,大中十三年,日本僧人慧鍔從五臺山奉觀世音菩薩像回國,船經普陀山洋麵受阻,以為菩薩不願東去,便靠岸留下佛像,由張姓居民供奉,稱為“不肯去觀音院”,是為普陀開山供佛之始。(圖片來自東方IC)
12/14 南海觀音——“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渡人舟”的觀音信仰在中華民族可謂婦孺皆知,影響深遠。“南海觀音慈悲大千,普陀新景光照千秋。”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為“南海觀音”題字。南海觀音立像處,恰是當年慧鍔留不肯去觀音之新羅礁上首龍灣崗墩,這座南海觀音銅像已成為普陀山新的標誌性建築之一。(圖片來自東方IC)
13/14 蓮花池,位於普濟寺門前,原是佛家信徒放生用的池塘,因種有荷花,故稱“蓮花池”。池上建有三座石橋,中間一座叫平橋,將池一分為二,成為東西蓮花池。西蓮花池上有瑤池橋,東蓮花池上有永壽橋。(圖片來自東方IC)
14/14 南天門在普陀山南的南山上,傳說這裡是八仙過海的地方,普陀山禪宗始祖真歇禪師曾結茅於此。中間書有“南天門”三字,門側有清康熙年間武將藍理所題“山海大觀”四字。門裡有梵宇琳宮,宇旁有一巨巖,可緣石級而登臨巖頂。(圖片來自東方IC)
2018-10-26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