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移動互聯網思維,和互聯網思維有什麼差別?

什麼是移動互聯網思維,和互聯網思維有什麼差別?什麼是移動互聯網思維,和互聯網思維有什麼差別?什麼是移動互聯網思維,和互聯網思維有什麼差別?
3 個回答
眼观互联网
2017-08-31

一、用戶思維  用戶不等於顧客  人類的需求有很多,但有一些需求,上帝也滿足不了。  近年來,互聯網思維的盛行也催生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客戶、消費者或者上帝這類的稱呼全被“用戶”這個詞彙取代了,給人的感覺是你用了“用戶”這個稱呼,你就屬於新商業模式的範疇了。進而,以用戶需求為核心也就成了所有新商業模式設計的新訴求了。  多年創業屢敗,我悟出的第一個道理就是:任何生意都要照顧到所有參與者的利益,包括直接參與者和間接參與者的利益,也包括使用者(顧客)和提供者(商家)的利益。簡單來說就是既讓消費者賺到便宜,也要讓商家賺到利潤。所謂“一切以用戶需求為核心”的訴求,錯就錯在一味為了滿足用戶的需求,而忽略了生意應該賺錢的本質。放在O2O領域,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仔細劃分一下,當下O2O商業模式的設計無非遵循三個思維邏輯:  原本線下完成的,轉移到線上解決。如支付、點單等;  原本到店的,現在改為到家。如洗車、足療等;  原本固定的手藝人,變成了靈動的服務者。如美甲、廚師等。  諸如洗車、足療、美甲、廚師等上門服務固然是消費者的需求,但這些需求的滿足意味著極高的成本(一般還會低價)。拿足療O2O舉例,一個技師在店一個晚上可以做5-6個單,而上門的話最多做2-3個單。  上門對消費者而言看上去是方便了,但對於技師、商家和平臺呢?對於這種飄忽不定的需求,他們如何變現呢?按照互聯網思維,既往的成功案例有邊際成本遞減趨零的大流量變現方式,比如QQ平攤到每個用戶頭上的成本幾乎為零,所以QQ基本免費。  但對於O2O,這個模式根本行不通:你多服務一個足療用戶就得多技師,而技師的工作時間又很有限,低價或者補貼只能是一時的營銷手段,根本不可持續,最後就得變成成本驅動——多服務一個用戶,就得同等增加一塊運營成本,用戶不願意支付,盈利根本無從談起。所以,滿足需求的另一方面,必須要考慮滿足的成本和變現的需求。不然,這就不是一門生意。  如是看來,所謂用戶的需求至少可以劃分三個層面:須求、需求、虛求。須求是必需是剛需,需求是真需是弱需,虛求則是假需是偽需。現今停擺的O2O項目(最明顯的例子是早餐上門和洗車上門),許多都沒有考慮需求的性質而一味迎合滿足,一味憑空去發明一個市場而不考慮持續性,一味靠資本推動而自身缺乏造血能力,死掉是早晚的事。  二、產品思維  好產品不等於好商品  經濟學上說,產品偏重使用價值,商品偏重交易價值。  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同感,言必稱“產品”的,大多是互聯網人士,或是與互聯網沾邊的O2O人士。特別是小米的爆紅,讓雷軍關於“極致產品”的描述成為制勝祕籍。不可否認,小米的出現的確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中國製造粗糙低劣的形象。但老話說的“一分錢一分貨”,不僅是消費者對於產品的認知,更是商家對於商品成本和價格的平衡。  難得的是,這一波O2O創業潮有效地提升了全民關於“產品”的審美能力(就好比選秀節目讓全民對音樂的鑑賞能力有所提升一樣)。  很多O2O創業者作出的產品絕對稱得上“極致”,這既包括諸如外賣這樣的標準產品,也包括“足療”這樣的非標產品,精緻的包裝、帝王般的服務,再加上比地攤還低的價格,誰不喜歡?眾人一時蜂擁,但然後呢?高昂的成本,帶來的必然是相匹配的價格,補貼一旦取消或價格一旦恢復正常,必然導致訂單斷崖式下滑,許多創業者大多都體驗過這樣的尷尬。  說到底,產品是一種情懷,而商品才是一門生意。沒有交易價值,或者說沒人願意支付,這不是一門生意。  三、營銷思維  營銷拉動不如運營驅動  營銷拉動強調外力,運營驅動強調內力,但內力起決定作用。  想當年,周鴻禕振臂一呼殺毒軟件免費的時候,業界驚呼該人瘋了。到如今,O2O的創業者們一一擎起倒貼旗幟的時候,輪到周鴻禕驚呼市場瘋了。  從出行到外賣,再到O2O滲透的各行各業,倒貼確實培養了大量的用戶,同時也慣壞了一眾消費者。事實上,如前文所述,周鴻禕敢打免費的旗幟在於邊際成本遞減趨零的必然,而你O2O敢搞倒貼,真的是因為這些錢你可以雙倍的賺回來麼?  從目前來看,出行領域最先掀起的補貼大戰教育了用戶的同時,也可能成為這一波O2O創業潮僅存的剩者,除了錢砸的已經不允許失敗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出行領域有太多的延展性。  而其他包括汽車、美業、保健等許多領域,其延展性有太多的侷限。大量補貼帶來的用戶隨著營銷的結束會不斷流失,這已是必然。  現今的O2O版本不同於傳統互聯網的根本就在於——尚無法破解成本驅動的魔咒。  如足療用戶增多,技師就要增多;如外賣要快,配送人員就要增加;如服務要好,素質成本就會更高······等等諸如此類,O2O要活下去就必須要破解成本驅動這個難題,而這,首先是運營能力的長時間修煉。  低價、免費、倒貼是互聯網營銷的價格法門,而炒作、造假、欺騙則是互聯網營銷的話題法門,這就更背離了做事的初衷。  如你所知,自從創業圈引入了娛樂圈的炒作思維後,該圈就日益變得沒下限和無底線。  假大空虛的各種數據,坑蒙拐騙的各種造假,脫衣裸奔的各種賣弄,實在是敗壞了這個圈子的風氣。一時間的風光無兩卻抵不住各種扒皮,最後落得一聲嘆息。倒貼也好,炒作也罷,最終根本無法持續。而生意的根本,就在於可持續。  活下去最終還是得靠運營驅動、內功修煉,僅靠所謂營銷的那些花拳繡腿,必然捨本逐末,不得好死。  四、快速思維  走得快不一定能活得久  龜兔賽跑還有一個重要的教訓就是:跑得快的最終比不上活得久的。  曾幾何時,雷軍關於「專注極致口碑快」的七字訣成為江湖上的絕學,所以「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也成為許多O2O項目戰略擴張的基本依據。一時間,覆蓋多少城市,擁有多少用戶成了大家比拼的焦點。回想起2010年千團大戰的時候,也曾有此盛況,但最終剩下來的是一開始並不出眾的美團,這就值得思考了。  O2O的本質是:本地生活消費升級。不同於傳統互聯網的發展模式,O2O更注重線下能力與線上能力的平衡,或者對大多數業者來說,更注重線下能力的培養。而此間的O2O項目,在項目尚處於Demo階段的時候,為了貪大求全,照顧資方的要求和抵禦競爭,在運營能力尚未成體系的時候就開始盲目擴張,戰線太長、供給不上,最後失了根據以致敗。  雷軍的「快」指的是產品迭代的快,武功的「快」也是是建立在強大內力的基礎之上的。你洗衣服、送飯、洗車等早期都要人去堆,號稱覆蓋那麼多城市於實際根本無意義,戰略搖擺不定,戰術也是一通亂鬥,運營更是毫無章法可言,再多的地盤,失去也是一朝一夕的事。  美團當年不是地盤最多的,走的也不是最快。卻在形成了章法後,以整套體系對付亂鬥,進而快速擴張,成為剩者。所謂快就是慢,慢就是快,正應了「磨刀不誤砍柴工」這句古話。別的不論,王興這方面的定力就值得學習。

生活家小叮当
2017-08-31


移動端是否與PC端存在顯著不同?以至於需要換一種思考模式?

某種程度上是的。移動環境突變,已經誕生了不同於PC端的物種,比如Uber、滴滴。微信、WhatsApp影響力遲早會超過原有PC端應用。

互聯網已經全面向移動端轉移,智能手機使用量已經超過PC,用戶通過移動端上網的時間已經超過PC。所以我反覆說,移動互聯網才是真正的互聯網,PC只是補充。PC互聯網用戶是移動互聯網用戶的一個子集。

我們現在需要形成一種意識:捨棄PC思維,基於移動端進行思考。如果一個應用,它只在移動端被使用,它將是怎樣?如果一家互聯網公司,它只服務於移動端用戶,它將是怎樣?

互聯網有的產品形態:電商、搜索、通信、遊戲、音樂、安全清理,移動互聯網都會有。互聯網沒有的商業形態,移動互聯網也會有:基於照片的社交、基於地理的社交、通行服務電商、上門服務電商……

隨著用戶時間注意力向移動端的轉移,移動端的金融應用也將越來越頻繁。金融服務尤其是支付與移動端具有非常天然的契合性。

移動端入口發生變化,微信成為流量黑洞,在打開頻次、使用時長上遠超其他。建立在微信操作系統之上的公眾號,事實上就是以前的一個個網站,流量巨大的公眾號就是大型網站。

很多人疑問,一個公眾號有多大價值呢?以前的網站有多大價值,它就可能有多大價值。PC端的hao123是網站,淘寶是網站,豆瓣是網站,知乎同樣是網站。

移動端的便利性,接入網絡的速度、滯留時長,遠超以往。

移動端的社交行為,人與人的密切互動,遠超以往。

移動端的數據反饋,對具體用戶的精確畫像,遠超以往。

移動互聯網才幾歲,還很年輕,還有很多可能。

孟母花园
2017-08-31

移動互聯網思維具備互聯網思維的普性,也有發展到特定階段的特性。

早期互聯網思維是基於pc的終端,對信息的分發和連接,人與人的連接,都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從信息分發和連接來說,前互聯網時代是電視媒體,廣播媒體,報刊雜誌,書籍等,實質上是信息的分發b2c的模式,不但內容有限,而且信息資源壟斷在大媒體,大出版社等機構,反而作為每個時代智慧的真正創造者人民大眾的聲音無從傳播。到互聯網時代,這一局面就完全改變,不得不說,是科技推動了社會形態的變化。

再從人與人的連接來說,互聯網從與熟人連接變革到與陌生人連接,即使是熟人圈的連接,也完全降低了連接成本,時間和空間的障礙被徹底打破,天涯咫尺變成了事實。社交圈子的擴大也大大打開了人們的視野,只要互聯網連接到的地方,都可能從生活到靈魂進行深層次的交流。你對面的朋友素未謀面,但他(她)可能與你交往多年,心馳神往,沒有貧富,沒有貴賤,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網民。

總結一下,互聯網思維是打破時間地域的阻隔,將世界進行平等,高效,即時連接的一種思維方式。

移動互聯網思維是基於移動終端(可能是智能手機,可能是汽車,可能是穿戴設備等)而產生的新時期的互聯網思維。它具備pc互聯網時代的基本思維,同時加載了移動的特性。

移動其實最大的好處在於定位和萬物互聯功能,藉助定位,互聯網加深了對生活各個領域的滲透。是互聯網進一步影響人與世界的互聯網第二個階段;藉助萬物互聯,將原本散落在世界各個角落的“孤島”完全連接,人類共享成果變得可能。

移動互聯網對人類的影響還遠沒結束,伴隨5G等信息基礎設施的完善,移動互聯網將為人類帶來更多的福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