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村上春樹拿不到諾貝爾文學獎?

為什麼村上春樹拿不到諾貝爾文學獎?
5 個回答
一天一条
2017-04-18

為什麼村上春樹拿不到諾貝爾文學獎?回想起來,村上所有小說的主人公都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三十好幾了還不結婚;不缺錢一個人住跟父母關係疏離;愛聽音樂愛吃意大利麵;對性不熱衷但從不缺炮友;莫名其妙地缺愛缺乏自我認同……並且,他所有的小說都沒有典型的時代背景,他所創造的人物只要被安放在工業時代的大都市裡,安放在披頭士解散之後和約翰·列儂被殺之前,都不會給人以違和之感。

古往今來的文藝創作都是鄙視雷同與複製的;寫作是需要想象力的。金庸在《書劍恩仇錄》之後開始構思第二部武俠小說時,就給自己定了一個規矩:不寫性格重複的人物。因為性格決定命運,通過塑造性格來揭示人物命運正是小說電影之類文藝作品的精髓。所以我們看到了傻逼的郭靖、裝逼的楊過、二逼的張無忌以及時而傻逼時而裝逼時而又二逼其實很牛逼的韋小寶,他們都是完全不同的人,造就了金氏武俠世界的豐富與多樣。主題意旨方面,村上的作品不外乎一個三十來歲的男子整天在內心裡唸叨寂寞空虛冷天涼好個秋,相形之下莫言的作品主題則異彩紛呈、想象力汪洋恣肆,從《紅高梁家族》裡對不息生命的禮讚,到《豐乳肥臀》裡滿浸的民間苦難,再到《檀香刑》裡對權力道德和倫理的拷問……2012年儘管有傳言說村上在與莫言競爭諾貝爾文學獎,但我堅信,對瑞典文學院的那幫老爺子來說,這肯定不是一個艱難的選擇,不用抓鬮。

這些年在日本國內,村上也飽受指責——評論家認為村上忽視了作家最重要的職責:“為時代背書”。2011年日本海嘯及核危機之後,日本很多作家都以此為背景推出了作品,其中很多精品對日本讀者來說,就如民族的療傷聖藥。人們都等著村上春樹交作業,結果呢,隔年後他交出了一部《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情節簡單俗套,又是一個三十來歲的男人除了關注拍在自己內心的板磚而外沒法再對其他事物傾注注意力,這可真讓日本文學界寒了心。

宿命大神於是浮現在半空:這村上怕是要跟我們中國的北島大人一樣,這輩子也不會與諾貝爾文學獎有緣了。諾貝爾文學獎多年來堅守的標準是重人性深度、重創新;重詩歌、重戲劇;輕暢銷和通俗。而村上這麼多年來所做的事情,僅僅是計算出自己在三十郎當歲時投射在自己心理上的陰影的面積再把這陰影覆蓋到小說人物的身上。當他的粉絲們心理被陽光照亮或者被陰影完全吞噬之後,就再也不能從渡邊徹、天吾、多崎作等人物身上找到共鳴了。

董江波
2017-04-18

一句話:村上春樹寫作技法,營造故事情節,塑造人物,描寫心理,幾轉幾和,堪稱完美。但就像是批量生產的工匠畫作,不入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法眼。或許,再過十年,返璞歸真,可以。

和鸠摩智的那一夜
2017-04-19

我看過他的我的職業是小說家和沒有女人的男人們,說實話,沒看過他的任何長篇,不知為啥國內他這麼火,很多人都模仿,並且一股子翻譯腔,很多文藝網站的寫作者們也跟著翻譯腔,自己的語言文化一點沒有。所以他得不得諾貝爾,也許下一次就得了,我只能這樣說。

鬼见愁一
2017-04-19

本人覺得還是和譯文有關係。或者說和翻譯作者有很大關聯。正如國內很多作家的文章都很好,但文字內容和其潛在的內涵不一定都能準確的翻譯成外文,或者說有的跟本無法翻譯,比如《紅樓夢》。作家村上春樹的文筆很細膩,人物鮮明,內心描寫非常細緻,層次清晰。也許同為亞州人容易理解和想象。諾貝爾文學獎亞洲人拿的很少,個人覺得翻譯起著重要作用。

Tereaza
2017-04-20

本人很喜歡春上春樹的小說,心理刻畫特別細膩,人物色彩鮮明,每個讀者都能夠從角色中找到自己的內心世界。但是亞洲作家因為翻譯的難度和西方思維方式的差異,造成亞洲很多好的文學作品拿不到諾貝爾獎。這僅僅是個人的觀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