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有個物件,孩子叫它騾馬的項鍊,你沒見過,但是有人還會做
農村有個物件,孩子叫它騾馬的項鍊,你沒見過,但是有人還會做
農村有個物件,孩子叫它騾馬的項鍊,你沒見過,但是有人還會做
農村有個物件,孩子叫它騾馬的項鍊,你沒見過,但是有人還會做
農村有個物件,孩子叫它騾馬的項鍊,你沒見過,但是有人還會做
農村有個物件,孩子叫它騾馬的項鍊,你沒見過,但是有人還會做
農村有個物件,孩子叫它騾馬的項鍊,你沒見過,但是有人還會做
農村有個物件,孩子叫它騾馬的項鍊,你沒見過,但是有人還會做
農村有個物件,孩子叫它騾馬的項鍊,你沒見過,但是有人還會做
農村有個物件,孩子叫它騾馬的項鍊,你沒見過,但是有人還會做
農村有個物件,孩子叫它騾馬的項鍊,你沒見過,但是有人還會做
農村有個物件,孩子叫它騾馬的項鍊,你沒見過,但是有人還會做
農村有個物件,孩子叫它騾馬的項鍊,你沒見過,但是有人還會做
農村有個物件,孩子叫它騾馬的項鍊,你沒見過,但是有人還會做
農村有個物件,孩子叫它騾馬的項鍊,你沒見過,但是有人還會做
農村有個物件,孩子叫它騾馬的項鍊,你沒見過,但是有人還會做
黃泥巴光影
1/15 這匹棗紅馬脖子上戴的這個白色的物件在晉南農民把它叫做套項,陝西人把它叫做擁脖,現在的孩子沒有見過竟然把它叫做項鍊。上世紀80年代土地承包責任制後,晉南農村幾乎家家養牲口耕種承包地,套項很多,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農機具逐步取代牲口耕地,騾馬幾乎很難見到不要說這個套項了,更別想再看到做套項的人,它到底是幹啥用的,現在的孩子也講不出。(荊衛定授權)
2/15 2018年6月份我們在晉南一個小山村拍到了一位午姓老手藝人制作套項的工藝。老午今年61歲,他說自己16歲跟著父親學了這做套項的老手藝,老父親是20歲的時候在陝西學的手藝。製作的第一步先要挑選上好的棕毛片。
3/15 上世紀80年當地土地承包責任之後,農村家家戶戶養牲口,耕地的時候套項是騾馬驢脖子上必戴的物件,它既能防止牲口的脖子受傷,還能讓牲口用力平衡,所以老午的手藝活兒很吃香,那個時候做一個套項能賣到20元。這個工序叫鋪底片。
4/15 隨著社會現代化的農機發展,農村裡騾馬驢這類牲口使用的減少,老午的生意也是每況愈下。原來縣裡3家做套項的人最後就剩下他一個還在做著。
5/15 老午將棕毛片先從中間捲起,用鐵錐子固定住,要開始將棕毛卷起來準備包裹。
6/15 他將棕毛片片捲起壓牢,逐步固定住。
7/15 據老午講,原來一年能賣100多個套項,現在一年也就能賣3個5個的。他幾乎已經不做這個活了。價格也從原來的20一直漲到現在的300元一個。今天有人要買,所以他才把工具尋出來製作一個,看到老午做套項村中幾位婦女也來觀看。
8/15 做了套項幾十年,長期的彎腰讓老午落下了職業病,腰間盤突出,現在做上一會老午就要伸伸腰活動一下,今天從早上8點開始做這個套項。
9/15 這是要開始縫製了,卷好固定的棕毛老午要用尼龍線將它縫住固定。
10/15 老午在當地做套項很有名氣,儘管現在活已經不多但是農民們還能記住他。看到老午今天在製作套項,村中一位老人也拿出自己家的一箇舊套項讓他修理修理。
11/15 老午家中還有90多歲的父母和一男一女兩個孩子,由於近些年套項生意的減少,靠這個手藝難以養家餬口,所以他已經轉行靠養蜂致富。縫好的棕條老午還要用白布包裹。
12/15 用白布包裹好後,老午用繩子將套項上端扎困,這樣套項的基本形狀已經形成。
13/15 老午做套項的棕片都是早些年從陝西買來的,現在家中還有少量存貨,那個時候2元一斤,做一個套項要用6斤左右。由於他扎的套項質量好,一個套項的使用期都超過10年。
14/15 老午將白布包好的套項最後在木頭錐形上擴張定型,然後放上皮子再次包裹縫好,這樣一個套項才算完成。套項的製作大小略有變化,這要看牲口的大小而定。
15/15 中午11點20分的時候老午完成了套項的製作,用時3小時20分。千百年來農耕生產方式沒有變,變的只是工具的現代化,在農耕文明發展的過程中這些時代性的農具將留在歷史的長河中了,我們有理由把它們記錄下來。【想看到更多的百姓故事請點擊右上角關注】
2018-11-28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