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賈樟柯的電影?

如何評價賈樟柯的電影?
5 個回答
那方物语
2017-08-22

賈樟柯,山西汾陽人,06年,賈導演的《三峽好人》在水城威尼斯榮獲金獅獎,賈被冠以中國第六代導演的領軍人物,《三峽好人》在汾陽進行全國首映,小縣城裡轟動了。這幾年陸續看了《三峽好人》、《小山回家》、《站臺》等。其實,我對裡面的很多場景是蠻熟悉的,小縣城裡的故事,拖拉機的聲音以及拖拉機過後路上揚起的黃土。再次看到、聽到這些,都會讓我產生很強烈的認同感和感動,太真實了。

《小城小事》,一筆一筆的刻錄,很慢,慢到不能忍受,一部電影(站臺)竟然可以長達三個小時,那群年輕人,迷茫過,折騰過,最後歸於平靜,我還記得半夜,喝醉酒的哪兩個男人唱著"成--成--成吉思汗",斷斷續續的,以及站臺末了,尹麗娟抱著孩子,煤氣上那壺熱開的水。

他的《三峽好人》,每一個場景只用一個長鏡頭,用得那麼不動聲色渾然天成,太變態了,直接跪了。

一個煤礦工人,一路從汾陽到三峽,尋找自己多年前買來的媳婦。另外一個山西來的女人,到三峽尋找自己兩年沒回家的丈夫。一個存在了兩千多年的城市,就在那樣叮叮噹噹的敲打聲中就消失了。那張印有黃河壺口瀑布的舊版50塊錢,不知道誰還有?

賈樟柯的好,在於他對於小人物的關懷,以及對於社會變遷中普通人的關注。他的影片中體現出對時代的思考在中國導演中並不多見。用一句很冠冕堂皇的話說,他對於這片土地有很深的熱愛。第六代導演中,目前仍然保持穩定高產且質量出色的只剩他和婁燁了。

有人說好的藝術作品給人以疼痛感,並且讓人深思。

賈樟柯用很藝術的方式做到了這一條。

做導演,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情懷。

賈樟柯的情懷,出自於他對小人物的觀察,那些或者木訥、或者有些窩囊的中國男人;但是,在鏡頭下,這些個話不多的人,內心裡卻都有著極強的爆發力和生命力,這是一種生活的還原,同時也是對生命的一種昇華,我們在他的長鏡頭裡看到了我們自己的生活,看到了自己。

賈樟柯的問題在於,他似乎太專注於小人物了,以至於很多時候顯得墨跡。電影之路不進則退,不過賈樟柯的片子其實虧本的不多,對投資者也是負責的。至於要投機電影賺大錢的投資者,還真不大會去找賈樟柯。
如何評價賈樟柯的電影?
如何評價賈樟柯的電影?

书房记
2017-08-23

賈樟柯,被視為中國第六代導演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代表作《小武》(1998)《站臺》(2000)《天註定》(2013)及榮獲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的《三峽好人》(2006)等。 如何評價賈樟柯的電影?

據說賈樟柯當年考大學原本是想考美術院系的,沒想到有天在家鄉的電影院看到陳凱歌的《黃土地》,竟萌生了做導演的願望,於是就真的轉考北京電影學院,考了3次,才終於如願以償,進入電影學院學習。

之後,賈樟柯這些年也陸續操刀了幾部紀錄片《東》《無用》《海上傳奇》《語路》。其中,以中國著名服裝設計師馬可為中心人物的《無用》,獲得包括第64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紀錄片獎、第12屆米蘭國際紀錄片電影節Fnac影片大獎等多個國際獎項。

如何評價賈樟柯的電影?

賈樟柯從出道至今的作品,你會發現“現實主義”這個旗幟鮮明的特徵。可以說,賈樟柯的電影創作,深深根植於當代中國近20年的社會現實中。1995年,他拍攝的第一部短片《小山回家》(57分鐘)榮獲香港映像節的大獎。這部片子在今天看來未免粗糙和不成熟,但日常的敘事手法和社會真實展現出了它的力量,這種力量延續到他後來拍攝的“故鄉三部曲”《小武》《站臺》《任逍遙》中。

賈樟柯是山西汾陽人,他善於在故鄉的現實背景下描摹電影中人物的生活和命運,突出表現邊緣個體在急速變化的當代中國所面臨的困境和掙扎。他的電影敘事不急不躁,卻有種動人的張力。2010年,《鄉關何處:賈樟柯的故鄉三部曲》結集出版。賈樟柯在序文《我的邊城,我的國》中談起3部影片的創作歷程坦言道:“這三部曲的確是我不滿現實的結果。如何評價賈樟柯的電影?

陳丹青說:中國有千千萬萬個小武,賈樟柯是第一次把小武搬上了電影!

現在,對賈樟柯的創作進行蓋棺定論還為時尚早。但是,賈樟柯“故鄉三部曲”的成功主要源自他本人充分的、深入的感受力和豐沛的“縣城體驗”,一定時間的沉澱。

可以說,賈樟柯正在路上,他對電影貢獻的空間還很大!

志搏云天
2017-08-22

做導演,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情懷。賈樟柯的情懷,出自於他對小人物的觀察,那些或者木訥、或者有些窩囊的中國男人;但是,在鏡頭下,這些個話不多的人,內心裡卻都有著極強的爆發力和生命力,這是一種生活的還原,同時也是對生命的一種昇華,我們在他的長鏡頭裡看到了我們自己的生活,看到了自己。

賈樟柯,一個來自中國基層的民間導演,追求影像“對現實表象的穿透力”。他特立獨行,用鏡頭語言去描繪一個巨大的社會轉型時代普通人所要承受的代價和命運發生的轉變。他直言批評當代中國電影缺乏對真實生命的關注:第四代執著於倫理道德,第五代迷戀於歷史寓言,第六代在都市搖滾裡陶醉、在中國電影集體向好萊塢投降、沉淪於虛無縹緲的非現實主義題材的時候,賈樟柯對中國現實的強烈人文關注顯得尤為可貴。賈樟柯的影像世界正在逐步成為理解中國的一種特殊方式,亦在重新詮釋中國電影的現實主義。與曾經流行的批判現實主義相比,賈樟柯的敘事更為沉靜和不張揚,從不做單純的道德判斷,而是通過個性鮮明的紀實性風格一一拓展;與現代虛無主義相比,賈樟柯更是從不故弄玄虛,傾力專注於歷史變遷中的細枝末節,在冷酷的現實中保持著一種溫暖的基調。

關於賈樟柯,在於他對於小人物的關懷,以及對於社會變遷中普通人的關注。他的影片中體現出對時代的思考在中國導演中並不多見。用一句很冠冕堂皇的話說,他對於這片土地有很深的熱愛。第六代導演中,目前仍然保持穩定高產且質量出色的只剩他和婁燁了。

在中國電影集體向好萊塢投降,沉淪於虛無縹緲的非現實主義題材的時候,賈樟柯對中國現實的強烈人文關注顯得尤為可貴。從《小武》發端,到如潮好評的《三峽好人》,賈樟柯的影像世界正在逐步成為理解中國的一種特殊方式,亦在重新詮釋中國電影的現實主義。 與曾經流行的批判現實主義相比,賈樟柯的敘事更為沉靜和不張揚,從不做單純的道德判斷,而是通過個性鮮明的紀實性風格一一拓展;與現代虛無主義相比,賈樟柯更是從不故弄玄虛,傾力專注於歷史變遷中的細枝末節,在冷酷的現實中保持著一種溫暖的基調。 如何切入現實對很多導演來說困難重重,賈樟柯卻舉重若輕,這來源於其獨特的視角和敏感的心態,總是能找到自己的方式重構歷史的記憶:《小武》中冷靜的鏡頭、紀實的風格立即從紛繁複雜的變遷中重塑了一代人的感覺;《世界》在更大規模上表達了中國的變遷;《三峽好人》不但展示出廣闊的社會變遷圖景,而且虛構性被置於紀實性的敘述之中。他的電影有自己的世界,並且在以自己的方式在思考這個世界變遷的意義。

十七号电影
2017-09-14

賈樟柯是個人最為推崇的國內導演。他的作品可能不是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最多的,像《陽光燦爛的日子》、《頤和園》,甚至是《霸王別姬》都曾斬獲過很多的大獎。

但是國際電影節似乎偏好具有時代性的作品,所以大量的國產文藝片都聚焦在某一個特殊的時代,賈樟柯最可貴的在於,他並不刻意去描述時代,而是更多的聚焦在當下。

小武在我們身邊隨處可見,卻從來不會有人去關注他們的生活。從某種程度上講,這類人群比弱勢群體更缺乏關注,有情懷的導演們會去關懷同性戀、妓女、乞丐,小武相對來講更平凡,他所接觸的生活更接近現實。

同樣的角色在《站臺》、《山河故人》甚至是《天註定》等多部影片裡都可以看到。賈樟柯的鏡頭永遠對準當下,對準我們周圍正存在的人,正在發生的事情。

個人認為,缺乏透析現實的能力,才會去展示某個已經過去的時代,就像某個時段中國出現了一大批所謂的傷痕文學,被評為是“哭哭啼啼,沒有出息”,某種角度看來,這樣的評價是中肯的。

因為我們近代有著很多獨具意義的時代,對於西方文化來說,刻畫時代的作品往往會更具吸引力,因此也更受各大電影節的親睞,因此某種意義上講,過多的去拍這樣的題材其實是在投其所好,投機取巧。

股道顽石
2017-08-23

賈樟柯,山西汾陽人,中國導演、第六代導演代表人物之一。1990年在報考南開大學失敗後轉學美術。1993年就讀於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1995年起開始電影編導工作,同時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系。1997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2004年,擔任都靈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

影視作品:後會無期(2014年),一切都好(2016年),任逍遙(2002年),汾陽小子賈樟柯(2014年),等等

出生:1970年5月24日(47歲),汾陽市

編寫劇本:天註定(2013年),山河故人(2015年),三峽好人(2006年),二十四城記(2008年),等等

獲得獎項:釜山國際電影節 新浪潮獎(1998年) 獲獎作品:小小武,北京大學生電影節 最佳導演獎(2016年) 獲獎作品:山河故人,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 觀眾選擇獎(2015年) 獲獎作品:山河故人

賈樟柯作為一個來自於中國基層的民間導演,追求影像“對現實表象的穿透力”。特立獨行,用鏡頭語言去描述一個巨大的社會轉型時代普通人所需要承受的代價和命運發生的轉變。直言批評當代電影缺乏對真實生命的關注。

賈樟柯的影像世界正在逐漸成為理解中國的一種特殊方式,亦在重新詮釋中國電影的現實主義。與曾經流行的批判現實主義相比,賈樟柯的敘事更為沉靜和不張揚。從不做單純的道德判斷,而是通過個性鮮明的紀實性風格去拓展。與現代虛無主義相比,更是不故弄玄虛,致力於歷史變遷中的細枝末節,在冷酷的現實中保留這著一種溫暖的基調。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