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莫斯科戰役,德軍已經消滅了幾百萬蘇軍,為什麼蘇軍還能反攻?

10 個回答
张生全精彩历史
2019-04-08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德戰爭可以稱得上是規模最龐大、戰況最慘烈的一場戰爭。從數據上來看,蘇德雙方先後投入的總兵力相加,高達上千萬之多,而且縱觀雙方的戰爭過程,動輒就是數十萬乃至上百萬死傷的超級大戰。這樣系列戰爭,就算是在整個世界歷史上,也是非常罕見的。

我們知道,這場戰爭最終是以蘇聯攻陷柏林而告終。

不過,在戰爭剛開始的頭兩年,蘇聯軍隊卻是節節敗退。根據統計,在莫斯科戰役開始之前,蘇聯已經至少損失了三百萬士兵,而且領土也被德軍佔領了近三成,甚至德國人還殺到了莫斯科城下。

直到莫斯科戰役,德軍已經消滅了幾百萬蘇軍,為什麼蘇軍還能反攻?

(蘇德戰爭)

那麼,蘇聯究竟是憑藉了什麼,竟然能在岌岌可危的形勢下完成偉大的反殺呢?

說起來,為了侵略蘇聯,德國實在已經醞釀了太久。就在德國閃擊波蘭的前幾天,德國剛剛與蘇聯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而在與蘇聯瓜分波蘭之後,德國也確實遵守了約定,並沒有繼續向東進攻。他們調轉槍頭,對整個歐洲進行了一次大掃蕩。

儘管德國在西邊鬧騰得厲害,但當時仍忙於大清洗的斯大林,卻並沒有引起重視。在他看來,希特勒肯定不會讓德國陷入雙線作戰的窘境中,他一定會先收拾英國,之後才敢來進攻蘇聯。

結果到了1941年,德國在並沒有拿下英國的情況下,突然集結了550萬大軍,向蘇聯發起了攻擊。這樣的突發情況,讓斯大林始料未及。

面對德軍兵分三路的裝甲進攻,蘇聯人的各路戰場,很快陷入了被動挨打的狀態中。蘇聯國土不斷淪陷,士兵的傷亡數字也在不斷加大。可以說,蘇聯已經到了國家存亡的關係時刻。

不過,此時的蘇聯雖然岌岌可危,但相比德國,卻有三個明顯優勢。

直到莫斯科戰役,德軍已經消滅了幾百萬蘇軍,為什麼蘇軍還能反攻?

(斯大林)

一、蘇聯的國土面積足夠大。

歐洲小國家之所以不斷地淪陷,除了德國裝甲部隊所向無敵之外,他們的國土面積太小,也是一大決定性因素。而作為國土面積第一的國家,蘇聯在不斷的敗仗中,開始了“以空間換取時間”的作戰策略。由於戰略縱深足夠長,德國的閃電戰,並不能一口吃下龐大的蘇聯。這樣一來,蘇聯就得到了喘息的時間,並且成功將閃電戰,轉變成了長期消耗戰。

二、德國戰線太長,補給出現問題。

最明顯體現這一點的,當屬莫斯科戰役進入冬季後,德軍缺少禦寒衣物,而大規模凍傷這件事。就當時的情況來看,希特勒根本就沒有將戰爭拖入冬季的打算。但頑強的蘇聯人,卻讓德國徹底陷入了窘境之中。實際上,德國早已經是強弩之末。在他們連戰連捷,深入蘇聯的同時,就應該考慮到了戰線過長的問題。但開弓沒有回頭箭,疲憊的德軍,在缺少補給的情況下,還要堅持作戰,已經是為失敗埋下了伏筆。

直到莫斯科戰役,德軍已經消滅了幾百萬蘇軍,為什麼蘇軍還能反攻?

(莫斯科戰役)

三、蘇聯主場作戰,並且有不準士兵投降的死命令。

儘管在前期已經損失了幾百萬士兵,但好在蘇聯也算是擁有近兩億人的人口大國。當時斯大林號召“全民皆兵”,因此蘇聯在兵源的補充上根本不存在問題。當然,這也導致了後來蘇聯男女比例嚴重失調。

除此之外,斯大林還向士兵們下達了“只准戰死,不準投降”的死命令。一旦發現士兵投降,那麼他的家人就會跟著遭殃。不得不說,這一狠招,在當時確實是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是,蘇聯的工業生產基地,高加索地區始終沒有被德軍攻陷。這就使得蘇聯在軍事補給上,同樣具備了堅實的保障。

如此看來,德國選擇死鬥蘇聯,確實是一招臭棋。

(參考資料:《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東進:蘇德戰爭1941-1943》)

静夜史
2019-03-08

這個問題,當然要問斯大林了。直到莫斯科戰役,德軍已經消滅了幾百萬蘇軍,為什麼蘇軍還能反攻?

作為蘇聯最高統帥,斯大林在蘇德戰爭前疏於防範,在蘇德戰爭爆發後手足無措,但斯大林在莫斯科城下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並最終穩住了陣腳,為徹底打敗法西斯打下了基礎。

而在1941年10月莫斯科會戰爆發前夕,經歷了4個月蘇德戰爭的蘇聯,失去了超過15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淪陷了超過1/4的人口,失去了絕大多數工業基地。而最可怕的是莫斯科會戰前,蘇聯已經在4個月的戰爭中失去了至少300萬軍隊,而且都是斯大林麾下的精銳之師。

而莫斯科的身後,幾乎再無有效阻擋。可以說莫斯科會戰前夕的蘇聯,已經到了亡國滅種的極端危急時刻。

但蘇軍仍然頑強戰鬥,並取得了莫斯科保衛戰的最終勝利,那麼為何蘇聯能在如此不利的條件下實現逆轉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原因:直到莫斯科戰役,德軍已經消滅了幾百萬蘇軍,為什麼蘇軍還能反攻?

1、德軍已是強弩之末

希特勒的閃擊戰在二戰爆發前夕大顯神威,西歐小國紛紛在德國凌厲的攻勢下迅速淪陷,連西歐傳統強國法蘭西也在德國的瘋狂進攻下迅速投降。

但蘇聯和西歐國家完全不同,首先蘇聯國土面積異常龐大,這是德國不可能和閃擊西歐一樣對蘇聯做到一擊必殺。

雖然二戰前德國想盡辦法拉近和蘇聯的距離,例如瓜分波蘭使蘇德成為鄰國,以達到閃電戰的突然性,但巨大的國土面積擺在這裡,即使德國跑斷腿,也不可能迅速拿下蘇聯全境。

所以在第一波進攻結束後,如果蘇聯不死,那麼最終倒下的一定是德國。直到莫斯科戰役,德軍已經消滅了幾百萬蘇軍,為什麼蘇軍還能反攻?

從1941年6月21日發起蘇德戰爭開始,蘇軍一潰千里,德軍則高歌猛進,但完成工業化的蘇聯在基建方面仍然遠遠落後於西歐。缺少完備的鐵路和公路系統,這使得德軍坦克只能行進在土路和麥田之中。在遭遇了黃沙滾滾的煙塵後,蘇聯一年一度的秋雨,使整個裝甲部隊陷在泥沼中動彈不得。

對於以速度快著稱的閃電戰而言,龜速就意味著失敗。

而直到冬季來臨,路面結冰,德軍才再次加速,而此時已錯過一舉攻佔莫斯科的最佳時機。等到精疲力竭的德軍到達莫斯科城下時,實際上已經是強弩之末!直到莫斯科戰役,德軍已經消滅了幾百萬蘇軍,為什麼蘇軍還能反攻?

2、斯大林模式餘威仍在

因為蘇聯國土面積遠大於其他西歐國家,所以希特勒對德國的訴求也比西歐國家多得多。

在侵略蘇聯的550萬軍隊中,希特勒以北方集團軍攻打列寧格勒,斷絕蘇聯的一切外援;以南方集團軍進攻斯大林格勒,奪取蘇聯豐富的糧倉和油田;而以中央集團軍進攻莫斯科,徹底摧毀蘇聯人民的抵抗意志。

看似面面俱到,實則顧此失彼。尤其是在基輔戰役中,為貪圖大量消滅蘇聯有生力量,希特勒減緩了中央集團軍的推進腳步,在創造了圍殲蘇聯60萬軍隊的史上最大圍殲戰的勝利後,希特勒也徹底失去了消滅蘇聯的所有可能。

因為希特勒沒有意識到,蘇聯最重要的不是60萬蘇聯軍隊,也不是莫斯科,而是身在莫斯科的斯大林。直到莫斯科戰役,德軍已經消滅了幾百萬蘇軍,為什麼蘇軍還能反攻?

這個創立斯大林模式的政治強人,有著崇高的政治威望,以及戰無不勝的個人魅力,只要斯大林在,整個蘇聯上下就能眾志成城。

而忽略了兵貴神速道理的希特勒,在基輔耽誤了數月時間後,又因為秋雨陷在泥潭,給了斯大林和朱可夫寶貴的喘息時間,最終莫斯科城防堅如磐石,在斯大林親自坐鎮指揮之下,失去數百萬軍隊的蘇聯,迅速將各行各業的群眾組織起來,形成抵禦德國法西斯的鋼鐵長城。

在蘇德戰爭前期,如果希特勒能夠認識到蘇聯的“七寸”所在,德軍的推進將會順利很多。直到莫斯科戰役,德軍已經消滅了幾百萬蘇軍,為什麼蘇軍還能反攻?

3、蘇聯並非一無所有

能夠打破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莫斯科各行各業群眾功不可沒,但如果沒有遠東軍區的30多個西伯利亞師,莫斯科保衛戰將不會如此順利地取得勝利。

而西伯利亞師之所以敢於萬里增援,和潛伏在東京的著名間諜佐爾格密不可分,正是因為佐爾格獲取了日本大本營將要南下挑戰美國的重要情報,才極大減緩了蘇聯在遠東的外在壓力,斯大林和朱可夫才敢於抽調西伯利亞師加強莫斯科城防。

而強悍的軍隊沒有卓越的領導人也是萬萬不行的,在腥風血雨的大清洗運動中,大量優秀的指戰員慘遭屠戮,蘇聯在沒有大規模戰爭的情況下,實現了戰鬥力的急速滑坡,而目的只是增強斯大林的個人權威。所以蘇德戰爭前期蘇軍的慘敗,斯大林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直到莫斯科戰役,德軍已經消滅了幾百萬蘇軍,為什麼蘇軍還能反攻?

但在莫斯科保衛戰中,斯大林的表現卻又是可圈可點的,首先他信任將領朱可夫,這位優秀的軍事統帥,帶領蘇聯民眾擋住了德軍凌厲的攻勢。

隨後在朱可夫的一再保證下,斯大林選擇留在莫斯科與莫斯科共存亡,並且在莫斯科保衛戰激戰正酣時,舉行了震驚世界的紅場大閱兵。

正是這次出乎意料的閱兵,使蘇聯上下更加團結,也讓全世界看到了蘇聯的價值所在。

所以損失幾百萬,蘇軍對於蘇聯而言,並不是最致命的打擊,只要斯大林在,莫斯科在蘇聯就一定在。直到莫斯科戰役,德軍已經消滅了幾百萬蘇軍,為什麼蘇軍還能反攻?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文史频道
2019-03-10

文史頻道第106期蘇聯翻盤

直到莫斯科戰役,德軍已經消滅了幾百萬蘇軍,為什麼蘇軍還能反攻?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實施對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派出了500餘萬軍隊,分三路進攻蘇聯。

北路進攻蘇聯高加索地區,中路進攻蘇聯首都莫斯科,南路進攻蘇聯基輔。

在戰爭前期,德國軍隊長驅直入,蘇聯軍隊潰不成軍,按照這個速度,蘇聯首都莫斯科東部地區很快就會落入德國手裡。

在這生死存亡的時刻,蘇聯領導人斯大林發出號召,蘇聯全名參戰,抵抗德國的侵略。
直到莫斯科戰役,德軍已經消滅了幾百萬蘇軍,為什麼蘇軍還能反攻?

在1943年蘇聯反攻之前,蘇聯損失了數百萬的軍隊,為何最終翻盤取勝呢?

這個問題讓很多人好奇,今天筆者就來分析下原因。

第一,不投降政策

直到莫斯科戰役,德軍已經消滅了幾百萬蘇軍,為什麼蘇軍還能反攻?

戰爭開始後,斯大林意識到和德國人和平相處已經不可能,在緊急動員令的號召下,蘇聯境內的男人踴躍參軍,兵員迅速得到補充,達到了1000萬的規模。

當時在蘇聯境內的德國軍隊才500餘萬,加上戰場上損失,剩餘300餘萬,在人數上德國人已經不佔優勢。

第二,豐富的戰略資源

直到莫斯科戰役,德軍已經消滅了幾百萬蘇軍,為什麼蘇軍還能反攻?

在高加索地區,有蘇聯人的重工業基地,負責生產戰略裝備,數千輛飛機和坦克在很短時間內服役,為蘇聯的長期對抗提供了後援保障。

德國軍隊長途作戰,補給線綿延數千裡,前線的士兵根本得不到及時的補充,這個給蘇聯人喘息的機會。

在陷入多線作戰後,德國機械化部隊沒有石油的供應,沒有能力發起大規模的進攻。

在裝備上,後期的蘇聯軍隊已經超過德國。

第三,國土遼闊

直到莫斯科戰役,德軍已經消滅了幾百萬蘇軍,為什麼蘇軍還能反攻?

德國人在佔領波蘭和烏克蘭等地區後,有超過一半的軍隊留在當地駐防。

蘇聯人利用戰略大縱深,拖住了德國軍隊前進的步伐,到莫斯科保衛戰時,雙方已經打得有來有回。

德國人已經佔不了便宜,這對以閃電戰聞名的德國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的事情。

第四,美國的支援

直到莫斯科戰役,德軍已經消滅了幾百萬蘇軍,為什麼蘇軍還能反攻?

在戰爭後期,為了防止德國在歐洲一家獨大,美國人採用了平衡的戰術,開始支援處於劣勢的蘇聯。

大批的武器裝備和戰爭援助,對蘇聯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

在穩住陣腳以後,蘇聯軍隊利用美國的支援,擴充軍隊規模,讓三線作戰的形勢發生逆轉。

第五,惡劣的氣候

直到莫斯科戰役,德軍已經消滅了幾百萬蘇軍,為什麼蘇軍還能反攻?

德國進入蘇聯,沒有做長期作戰的計劃,所以德國的士兵大部分沒有準備過冬的棉衣。

到了冬天,德國軍隊還穿著秋季的軍裝作戰。

加上蘇聯下起了數十年一遇的大雪,大批德國士兵被活活凍死。

機械化部隊也失去了作用,冰天雪地的戰場上,到處可以看到德國坦克拋錨。

戰爭進行到這個狀態,德國人還是選擇繼續作戰,犯了兵家的大忌。
直到莫斯科戰役,德軍已經消滅了幾百萬蘇軍,為什麼蘇軍還能反攻?

1943年秋天,蘇聯人在做了充分準備以後,開始展開對德國軍隊的反攻。

在蘇聯境內德國軍隊,大部分被殲滅,剩餘數十萬軍隊選擇投降。

1945年4月30日,蘇聯軍隊攻破德國首都柏林,希特勒自殺身亡。
直到莫斯科戰役,德軍已經消滅了幾百萬蘇軍,為什麼蘇軍還能反攻?

蘇聯人以完美的翻盤,取得了二戰歐洲戰場的勝利

—End—


原創作品

作者:冷月鉤沉

战略论
2019-02-19

這隻能說蘇聯擁有著近乎“變態”的戰爭動員能力,德軍的入侵是在1941年6月22日開始的,到7月1日,蘇聯便新徵召了530萬人,到7月10日已經完成了新增56個師的動員,這些師隨即補充到現有的各個集團軍。到8月1日,新動員的師已經增加到144個,其中包括8個坦克師。儘管在8月1日之前的作戰中蘇軍損失了46個師,但用兵力還是達到了401個師,實力相比於戰前反而增加了。

直到莫斯科戰役,德軍已經消滅了幾百萬蘇軍,為什麼蘇軍還能反攻?

此後動員工作進入白熱化階段,截止到1941年12月31日,蘇聯共計新組建285個步兵師、12個重建的坦克師、88個騎兵師、174個步兵旅和93個坦克旅的龐大部隊。在加上6月22日前原有的陸軍,蘇聯紅軍在戰爭的前6個月裡總計投入了483個步兵師、73個坦克師、31個摩托化師和101個騎兵師,共688個師。如果將兩個旅折算成一個師的話,那麼總計將達到821個師級規模的兵團。需要注意的是蘇聯新動員的師實力大致只有德國師的一半。
直到莫斯科戰役,德軍已經消滅了幾百萬蘇軍,為什麼蘇軍還能反攻?

在戰爭的前六個月,也就是莫斯科戰役接近尾聲時,蘇軍已經損失了147個步兵師、40個坦克師、11個機械化師、10個騎兵師以及21個步兵旅和坦克旅,總計430萬人,但是1941年12月31日,蘇軍仍舊擁有592個師,800萬人,比6月22日開戰時的537萬人還要多近300萬人。所以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蘇軍在損失了幾百萬軍隊後仍舊能在1941年的冬季發起全面的反攻。
直到莫斯科戰役,德軍已經消滅了幾百萬蘇軍,為什麼蘇軍還能反攻?

據可靠估計,蘇聯在戰爭的前8個月裡共徵召了超過1000萬人,其中300萬人被立即派往了前線。整個戰爭期間,蘇聯的總動員人數為2950萬人(含多次入伍的情況)。蘇聯有效的動員工作不僅彌補了蘇軍在作戰中所遭受的巨大損失,而且還使其實力得到了顯著的增長,這也是為何蘇軍雖然遭到重大打擊卻仍能在很短的時間內發起反擊的原因所在。

鸢飞九天2018
2019-03-12

1941年6月22日凌晨4:00,剛完成工作,準備在自己別墅辦公室沙發上睡覺的斯大林,突然接到了一個令他目瞪口呆的消息,邊境線的德國軍隊對蘇聯發動了全線進攻。隨後,各種壞消息就鋪天蓋地而來,蘇聯駐紮各地的主力部隊不斷被德國包圍殲滅,僅基輔羅斯一戰,被俘虜的蘇聯紅軍就高達65萬。

直到莫斯科戰役,德軍已經消滅了幾百萬蘇軍,為什麼蘇軍還能反攻?

德國進攻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

巴巴羅薩計劃發動之後,德國的閃擊戰用勢如破竹來形容並不誇張。只用了短短不到6個月的時間,從德蘇邊境出發,蘇聯被德國佔領了首都莫斯科以西的50多萬平方英里的土地,超過7500萬居民生活在德國佔領區。可以說,蘇聯此時經濟最發達、工業最完善的歐洲地區,大部都已被德軍佔據。

作為抵抗的主力,蘇聯的軍隊損失更沉重無比,到1941年12月,莫斯科戰役剛剛爆發之時,蘇聯主力紅軍被消滅了高達240餘萬。而開戰之前,蘇聯軍隊的總兵力,滿打滿算也只有500萬。損失如此慘重,蘇聯為什麼還有餘力發動反攻呢?

直到莫斯科戰役,德軍已經消滅了幾百萬蘇軍,為什麼蘇軍還能反攻?

德國鼎盛時佔據的領土

第一,得益於現代化國家完善的動員體系。完成工業革命之後,現代化國家和封建王朝最大的區別就在於,現代化國家有能力、也有實力做到全民動員。一旦面臨國戰,他們可以迅速動員大量預備役補充軍隊,因此,即使前線軍隊損失慘重,也可以及時得到大量經過訓練的新兵。緊急時刻,甚至可以將全國適齡的青壯年全部徵召進入戰場。

蘇聯正是得益於這樣完善的動員體系和預備役體系,才使得蘇聯軍隊在遭遇前所未有的重創之時,可以迅速徵召大量青壯年加入部隊,並迅速的投入送到戰場上。

可以說,蘇德戰爭初期,蘇聯能夠一直堅持敗而不亡,充沛的人力資源和動員體系成為蘇聯的最大倚仗。整個蘇德戰爭期間,無論蘇聯處於守勢還是攻勢,蘇聯軍隊的傷亡都遠大於德國軍隊,但蘇聯依然堅持住了,靠的就是源源不斷的“人海戰術”。

直到莫斯科戰役,德軍已經消滅了幾百萬蘇軍,為什麼蘇軍還能反攻?

蘇聯紅場閱兵

因為,擁有1.8億多人口的蘇聯,人力資源遠比只有8000萬人口的德國更為充沛。戰爭爆發之後,蘇聯每個月都可以徵召超過50萬人,這些人雖然訓練不足,裝備也十分缺乏,但它依然成為蘇聯得以撐過最艱苦的前半年的關鍵因素。

第二,德國低估了蘇聯惡劣的環境。深入蘇聯境內之後,德國面臨的困難遠比想象的更多:漫長始終被游擊隊襲擊的補給線;規格與德國完全不一致的糟糕交通網絡;遠比想象的更強的抵抗;尤其是蘇聯漫長的冬天和凍著零下幾十度的低溫,更使得德國軍隊遭遇了大面積的非戰傷亡。

由於發動巴巴羅薩計劃之前,德國對於蘇德戰爭過於樂觀,因此,他們對於從秋季就開始了嚴酷氣候,毫無思想準備。在零下幾十度的低溫環境中,大量的德軍士兵被凍傷凍死,德軍的各類武器裝備,包括坦克、卡車、火炮等,也由於低溫無法使用。冬天的嚴酷氣候,成為蘇聯最好的幫手。

直到莫斯科戰役,德軍已經消滅了幾百萬蘇軍,為什麼蘇軍還能反攻?

寒冷的蘇德戰場

第三,德國大大低估了蘇聯的工業實力。德國發動對蘇聯的進攻之後,蘇聯很快批准了總動員國民經濟計劃,並將國內經濟轉入了戰時軌道。可以說,在戰爭爆發的那一刻起,蘇聯就將全國的所有工業實力用於支援戰爭。而早在30年代,蘇聯就已經成為了歐洲第一世界、第二工業大國。不考慮高精尖方面,德國的工業規模其實是不如蘇聯的。

而後,雖然蘇聯大面積歐洲領土被德國佔領,但是,在此之前,蘇聯人民委員會已經發布了把工業向東轉移的命令。到1942年1月份時,僅用了半年的時間,超過1523個大型工業企業向東遷移了數千公里。這其中,用於國防的工廠高達1360個。這些被遷移並迅速恢復生產的工業和企業,成為支撐蘇聯戰爭的最有力保障。

直到莫斯科戰役,德軍已經消滅了幾百萬蘇軍,為什麼蘇軍還能反攻?

斯大林

第四,德國的損失也比遠比他想象的更嚴重。所謂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更何況,德國面對的,還是工業強國蘇聯。因此,雖然裝備精良、訓練有素、戰鬥力強勁,但是在戰爭發動的前半年的時間內,德國軍隊依然損失了超過70萬的軍隊。

而這個數字,佔到了德國在蘇聯總兵力的23%之多。如此慘重的傷亡,德軍其實已經達到了極限,雖然稱不上強弩之末,但莫斯科戰役之前的德國軍隊,已遠不如戰爭發動之時的那般強大。

第五,德國極大的低估了蘇聯的抵抗意志和抵抗決心。戰爭初期,在蘇聯損失數百萬軍隊之後,以斯大林為首的蘇聯政府從未想過放棄抵抗。尤其是蘇聯最高領袖斯大林,無論對斯大林有多少詬病,無論他做了多少人神共憤之事,有一點是公認的:斯大林的鋼鐵意志從來不容置疑。

直到莫斯科戰役,德軍已經消滅了幾百萬蘇軍,為什麼蘇軍還能反攻?

二戰元凶希特勒

因此,雖然戰爭初期蘇聯損失慘重,但是,斯大林快速調整政策,在堅決抵抗的同時,也提拔了一大批如朱可夫等優秀的將領,正是在斯大林、朱可夫等人的共同努力下,蘇聯挺過了最艱苦的戰爭初期,並最終在盟國的幫助之下反敗為勝,覆滅了納粹德國。

挚滗画畫紅尘
2019-04-13

莫斯科戰役,指的就是德軍對蘇聯採取的一系列打擊行動以及後來蘇聯的反守為攻的一場保衛戰爭。雖說它是一場戰爭,但他的歷史跨度很長,從1941年10月一直到第二年的1月,打了整整四個月的時間。

最初的蘇聯軍隊對抗德國的“閃電計劃”可以說是十分的吃力,德軍的推進速度之快、戰線覆蓋之長完全超出了蘇軍軍事指揮高層的意料。大批德軍深入蘇聯腹地,切斷了蘇聯紅軍的聯繫,被包了餃子,莫斯科岌岌可危。

直到莫斯科戰役,德軍已經消滅了幾百萬蘇軍,為什麼蘇軍還能反攻?

德國的這次軍事行動,對於蘇聯來說是滅頂之災,稍有不慎就有亡國的風險。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蘇聯仍然反敗為勝,由原來的防守變為反擊,極大地削弱了德軍的軍事有生力量,也扭轉了當時二戰的戰略風向。

那究竟是什麼原因致使蘇軍扭轉局面,獲得反攻的機會的呢?

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為蘇聯提供了很大的喘息時間,足夠組織起一切有生力量。

蘇聯走的是社會主義路線,自從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俄國的統治後,西歐的資本主義國家包括英國、法國在內,對於這樣一個不同於自己意識形態的國家多有敵視。

法西斯勢力猖獗的時候,英法等國奉行“綏靖政策”,為了保全自己的實力決定以蘇聯為擋箭牌。在1938年,英法就同德國簽訂了《慕尼黑協定》,忍讓德國在東歐的一切軍事行動,把蘇聯全盤托出。

蘇聯方面也做出了緊急的應對措施,1939年8月,同德國祕密協定,簽署《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兩國為了維持友好關係,在利益分配上不發生衝突,決定以犧牲波蘭為代價,劃分各自在東歐的勢力範圍,起到雙贏。

直到莫斯科戰役,德軍已經消滅了幾百萬蘇軍,為什麼蘇軍還能反攻?

這份條約簽訂的時候,距離莫斯科戰役還有兩年的時間。換句話說,德國的野心蘇聯早已知曉,正是因為這個條約,蘇聯有兩年的時間備戰。

二:斯摩梭斯克戰鬥成功拖住了德軍,閃電計劃無法達到預期效果。

斯摩梭斯克是當時白俄羅斯的首都,也是德國進攻莫斯科的必經之路。

在德國發起“閃電計劃”的時候,他們就已經做好了之後的戰略部署,以最短的時間攻佔莫斯科,之後由線到面蔓延開來,這也是此計劃的意義。

直到莫斯科戰役,德軍已經消滅了幾百萬蘇軍,為什麼蘇軍還能反攻?

但想法終歸是想法,同年的8月初就已經攻佔斯摩梭斯克的德軍卻遭到了當地遊擊部隊一個多月的頑強抵抗。由於德軍不熟悉當地地形,在這場反游擊戰鬥中吃了大虧,一直到9月中旬才徹底消滅反抗部隊。

戰爭是瞬息萬變的,講究的就是出其不意,這也是“閃電計劃”制定的初衷,但這一個月的停滯不前直接導致該計劃不能順利進行,也為後來的莫斯科戰役蘇軍的扭轉提供機會。

三:蘇聯上下全民皆兵。

這個時候是國家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為了應對即將到來的殘酷戰鬥,蘇聯發佈政令,徵召全國民工構築防禦工事。

正如題主所說,在之前的戰鬥中,蘇軍傷亡慘重,成年男性比例已經降到了歷史最低,萬般無奈之下婦女起到了極大的作用。在工地上,隨處可見蘇聯婦女的身影,她們像男人一樣扛起沙袋水泥,絲毫不敢懈怠。就這樣,長二百多英里的維亞茲馬防線和一百五十多英里的莫日艾斯克防線修築成功。

直到莫斯科戰役,德軍已經消滅了幾百萬蘇軍,為什麼蘇軍還能反攻?

而且,還從東部調遣部隊到莫斯科共同參加防禦戰鬥,並在防線外圍設置多出伏擊點,保證正面的防禦戰鬥和側翼的伏擊共同進行。

四:德軍過於輕敵,後援物資準備不充分。

前面我們說德國的此次戰鬥講究的就是一個“快”字,他們對於自身的作戰實力過於自信,在寒流到來之前一定能夠攻下莫斯科。

然而實際的情況就是戰鬥一直進行到冬天,德軍沒有準備棉服,幾十萬的軍隊在暴雪寒風中瑟瑟發抖,武器、車輛、機械被凍住,連續幾個月的拉鋸戰士兵已經透支,受到氣候影響物資運輸線路被堵。

直到莫斯科戰役,德軍已經消滅了幾百萬蘇軍,為什麼蘇軍還能反攻?

在沒有兵源補充、惡劣的天氣、物資匱乏的情況下,德軍士兵的生理和心理都受到了巨大的打擊,在之後的作戰中原有的軍事實力已經發揮不出來了。

戰爭持續了兩個多月,斯大林看出德軍已是強弩之末,在11月29日下達反攻命令。

反攻命令下達之後,德軍仍然固執地認為蘇聯還會保持防守的姿態,但當蘇聯第30集團軍吹響衝鋒號的時候,德軍才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

直到莫斯科戰役,德軍已經消滅了幾百萬蘇軍,為什麼蘇軍還能反攻?

接下來便是蘇聯全線的推進,先後解放了羅加切沃、伊斯特拉、克林、加裡寧、沃洛科拉姆斯克等德佔區。

直到莫斯科戰爭結束,希特勒為首的德國納粹政府才認識到原來計劃的愚蠢,轉而實行持久戰的軍事戰略。

浩瀚北斗星
2019-04-21

在德國閃擊波蘭的前幾天,德國剛剛與蘇聯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德國也確實遵守了約定,沒有東進,轉而調轉槍頭,對整個歐洲進行了一次大掃蕩。當時斯大林忙著大清洗,在他看來,希特勒肯定不會讓德國陷入雙線作戰的窘境中,他一定會先收拾英國,之後才敢來進攻蘇聯。1941年,德國在並沒有拿下英國的情況下,突然集結了550萬大軍,向蘇聯發起了攻擊。這樣的突發情況,讓斯大林始料未及,不到半年蘇軍損失了400萬人左右。 庫爾斯克會戰後蘇軍進入了反攻,這是由於:

第一,蘇聯擁有廣袤的大縱深地帶

由於蘇聯具有橫跨歐亞的戰略大縱深地帶,尤其是蘇聯廣袤的中亞及遠東地區形成了蘇聯廣闊的戰略迴旋空間。儘管開戰以來德軍佔領了蘇聯歐洲領土的大部分,但蘇聯將工業設施轉移到烏拉爾山區後仍然可以開足馬力進行生產,這讓德軍速戰速決的戰略企圖徹底破產,這是大前提。

第二,人口基數龐大,可以補充兵員

儘管在前期已經損失了幾百萬士兵,但蘇聯當時是擁有近兩億人的人口大國。當時斯大林號召“全民皆兵”,因此蘇聯在兵源的補充上根本不存在問題。此外斯大林還向士兵們下達了“只准戰死,不準投降”的死命令。一旦發現士兵投降,那麼他的家人就會跟著遭殃。如此一來蘇軍死戰。

第三,閃電戰戰法在蘇聯戰場失利

閃電戰的特點就是出其不意,然後憑藉自己的軍事實力直接向對方展開進攻,能夠在很短的時間裡將對方給覆滅。德軍原計劃在冬季來臨之前攻下莫斯科,根本沒有給士兵準備禦寒的衣物。最可怕的是莫斯科當時最低溫度為零下35°,德軍的坦克在嚴冬下無法啟動,自動化武器MP40基本拉不開槍栓,這讓他們在蘇軍的反攻下幾乎沒有還手之力。在莫斯科會戰之後,德軍基本上已經是正面跟蘇聯的軍隊進行交手,閃電戰也就發揮不了什麼作用了。德國最終陷入到蘇聯戰場中,被活活的耗死。

第四,德軍後勤保障成為大問題

德軍的攻勢在被阻止後,蘇聯遼闊的疆域,以及夏天的降水和冬季寒冷都成為德軍的噩夢,後勤運輸線很長時間都無法及時供應前方部隊的需求,士兵的戰鬥力下降不少。

第五,盟國特別是美國的援助

1941年秋,美國與蘇聯達成協議,美國開始向蘇聯大量提供武器、作戰物資和食品等。正如後來我們所看到的,二戰中美國對於蘇聯的軍事援助最下血本,直接拋出無條件的特惠援助,也就是說美國人給蘇聯的援助物資是完全無條件的,沒有要求蘇聯提供任何的經濟補償,更沒有要求物資的使用需要受到美國的監督。朱可夫元帥在戰後說:”沒有美國的援助,蘇聯抵抗德國的戰鬥根本無法打下去,也沒有能力組織戰略預備隊實施反攻”。

最後,還要提到一點,那就是朱可夫元帥的天才指揮才能

他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先進的戰略眼眼光,既能制定國家的總體軍事戰略,又能制定具體的戰役方案,諾門罕戰役、列寧格勒保衛戰、莫斯科保衛戰、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庫爾斯克會戰、白俄羅斯戰役,攻克柏林均出自他一人之手。

簡言之,由於以上這些原因,蘇聯軍隊由最先的節節敗退,到戰爭膠著,最後進入反攻

並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希望我的回答能滿足大家,若喜歡可添加關注、點評和順手點個贊。

桥本看日本
2019-03-19

感謝邀請。


德國在進攻蘇聯最初的階段,因為突然性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幾乎把蘇聯的歐洲部分的80%佔領,打死,俘虜蘇軍超過300萬人,把蘇聯的工業超過50%的地域佔領,人口的60%給與控制。但是僅僅這樣,蘇聯還是能夠反攻的原因有很多。

直到莫斯科戰役,德軍已經消滅了幾百萬蘇軍,為什麼蘇軍還能反攻?

1)嚴寒的天氣阻礙了德軍的進攻,莫斯科戰役是德軍在蘇聯遭遇的第一場嚴寒,戰後很多士兵回憶,當時德國武器不能適應蘇聯的嚴寒,甚至槍栓都拉不開,嚴重地妨礙了進攻。同時,嚴寒也嚴重影響了軍人,軍火的運輸,很多人事後認為,德軍到莫斯科城下已經是強弩之末,實際上,嚴寒使得德軍軍事調動受阻。很多應該出現在莫斯科城下的軍隊被阻擋在幾百公里以外。

直到莫斯科戰役,德軍已經消滅了幾百萬蘇軍,為什麼蘇軍還能反攻?

2)蘇聯情報工作的奇蹟。在遠東的佐戈爾情報小組提前知道了日軍決定南下的情報,發往莫斯科,同時在柏林的祕密情報網也印證了這個情報,這樣斯大林下決心把在遠東的100萬精銳以及朱可夫也調往西線,這樣一支精銳之師,面對飢寒交迫的德軍,勝利是毋庸置疑。

3)蘇聯的五年計劃的成果。二戰之前,蘇聯完成了新的五年計劃,其中最主要的是把蘇聯重要的工業從歐洲部分幫到烏拉爾山以東的西比利亞地區,這裡既有工程師,又有很多戴罪立功的犯人,他們在這裡生產各種武器,其中就有之後最著名的T-34坦克,這樣的工業佈局使得蘇聯在面對德軍進攻時,可以保留很大一部分軍事工業生產能力,成為反擊的鐵拳

直到莫斯科戰役,德軍已經消滅了幾百萬蘇軍,為什麼蘇軍還能反攻?

4)德軍的戰略失誤,蘇聯地域遼闊,德軍發動進攻使用了300-500的軍隊,但是面對蘇聯的遼闊土地還是力不從心,加上列寧格勒格勒的圍困,斯大林圍困,高加索戰役等都要分散一大批兵力,真正使用到莫斯科方向只有一個集團軍,並且還要當任防務,因此戰鬥力大大受到影響。歷史沒有如果,但是德軍如果能夠集中優勢兵力進攻莫斯科,吸引蘇軍在莫斯科城下決戰,或許這樣的結果要比斯大林格勒,或者庫爾斯克會戰的結果好很多。

5)英美的支持,在蘇聯遭受德軍進攻後,在英國的支持下,美國與英國的物資源源不斷運到莫斯科,其中有飛機,大炮,以及步槍,這樣為蘇聯提供大量的援助。


二戰的結果中成功也是斯大林,失敗也是斯大林。莫斯科戰役在必然中有很多偶然,但並不是很多歷史學者認為,德軍在莫斯科城下已經是強弩之末,而是有很大的機會,不過這樣的機會稍縱即逝。

历史好奇怪
2019-03-09

不拋棄,不放棄,劍鋒所指,一往無前!反攻是真的,但是到了莫斯科戰役,已經消滅幾百萬蘇軍是假的!

在整個二戰期間,德軍與蘇軍的正面硬剛,傷亡慘重是歷史公識。以俄羅斯方面近年來公佈的詳細數據表明,其軍隊累計陣亡人數為9164800人,戰鬥陣亡為677萬餘人。
而西方統計表明,當時的蘇聯軍隊戰鬥死亡人數大致為700萬人,被俘520萬,有將近360萬在殘酷的納粹集中營死亡,軍隊總陣亡人數破千萬之多!

可能有人說,蘇聯能夠形成反攻的關鍵原因在於人口數量龐大!

這是個理由,但遠不止於此!直到莫斯科戰役,德軍已經消滅了幾百萬蘇軍,為什麼蘇軍還能反攻?

戰前形式:大清洗結束,蘇聯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在分析為何蘇聯之所以還能有如此巨大反攻的力量之前,先看一下當時的戰前形勢。當時的蘇聯雖然已經成為了工業產值,歐洲第一但其實在生活水平和生產能力的各種質量方面是全面低於當時的德國的。所以在無論是軍事裝備還是後勤資源等方面,德國處於優勢。

當時的蘇聯正直剛剛從20世紀的大清洗運動之中恢復正常的關口,蘇聯內部其實是是元氣大傷的。大批能征善戰的蘇軍將領在大清洗期間被迫害致死。直到莫斯科戰役,德軍已經消滅了幾百萬蘇軍,為什麼蘇軍還能反攻?

當時蘇軍大清洗槍決了5名元帥中的三人,4名一級集團軍將領中的三人,12名二級集團軍將領的全部,67名軍長中的60人,199名師長中的136人,379名旅長中的221人,基本是全面性的自毀長城。

這就導致了在德國對蘇聯實行閃電戰的時候,蘇聯軍隊突然面臨無人可用的地步,節節敗退。

在外部環境上當時的納粹德國由於西線戰事順利進行,法國都已經滅亡了,只有英國三島孤懸海外。而且當時蘇聯內部也不穩定,蘇聯所侵吞的土地上的人民在進行著一些反抗鬥爭感覺機不可失,使膨脹的希特勒認為可以騰出時間來搞一搞蘇聯,取名入侵蘇聯的作戰計劃為巴巴羅薩計劃。直到莫斯科戰役,德軍已經消滅了幾百萬蘇軍,為什麼蘇軍還能反攻?

德軍以300萬優勢兵力,通過閃電戰戰術從三個方向對蘇聯進行迅猛而深遠的突襲,戰爭的頭18天裡,蘇聯就已然有30萬蘇軍被德軍俘虜,此時的德軍已經佔領了明斯克,隨即在7月15日又攻佔了蘇聯首都莫斯科的門戶斯摩稜斯克,直逼莫斯科,距離不到400公里

所以這種情況下,蘇聯不可能在莫斯科戰役之前就損失幾百萬的兵力,死亡人數至多也不過百萬。

蘇軍回過神來,生死看淡,不服就幹直到莫斯科戰役,德軍已經消滅了幾百萬蘇軍,為什麼蘇軍還能反攻?

等德軍來到莫斯科兵臨城下之際,蘇聯人才緩緩的醒悟過來,亡國已經危在旦夕。

此時的蘇聯政府抱著必死的決心,進行大規模的反抗戰爭。上下一心,全民抗戰。進入10月2日後,莫斯科戰役正式打響,而11月7日是10月革命勝利24週年的紅場閱兵式,斯大林冒著德軍的空襲火炮在紅場進行閱兵,閱兵後的蘇軍便直接開赴前線,斯大林告訴他們,德軍兵臨城下,蘇聯已經退無可退,惟有拼死一戰!直到莫斯科戰役,德軍已經消滅了幾百萬蘇軍,為什麼蘇軍還能反攻?

蘇聯軍隊的意志是極其頑強的,蘇聯人知曉這種艱難的局面之後,依靠有利自然條件,進行了極為艱難的浴血奮戰,生生的將德軍抵抗在莫斯科之外,德國付出了17萬人傷亡的代價也沒有拿下莫斯科,蘇德戰場開始逐步的僵持穩定下來,蘇聯緩緩站住腳步,有了更充足時間來準備與德國打持久戰,德軍的快速閃電戰法失敗了。

充足的後備兵源,盟國的援助和廣袤的國土縱深直到莫斯科戰役,德軍已經消滅了幾百萬蘇軍,為什麼蘇軍還能反攻?

在開戰之初蘇聯軍隊只不過有537萬現役部隊,但是納粹德國的總兵力達到了850萬用於巴巴羅薩計劃的作戰名為達到了305萬陸軍而蘇聯在西部戰區只有268萬陸戰軍。

但這種兵力上的優勢很快就被蘇聯給抹平了,邊在莫斯科戰役之後的次年春天就立刻補充了很大一部分後備役兵力;蘇聯整個國家擁有高達4000餘萬的可服役後備兵源保障,這個人數已經對標納粹德國的全國人口

而在蘇聯的舉國體制下,擁有著可以把一切資源全部投入到戰爭中來的能力。1941年蘇聯在戰爭中損失了70%的工業能力,之後他們就組建後撤疏散委員會,將2000多家工業企業轉移到東部地區,很快這種強大的的生產能力就顯現出來了。直到莫斯科戰役,德軍已經消滅了幾百萬蘇軍,為什麼蘇軍還能反攻?

蘇德戰爭爆發之後,英美等國相繼表示願意向蘇聯提供援助,而富蘭克林總統甚至對蘇聯進行了武器能源設備和材料等等全方面援助,對蘇聯恢復起到了相當關鍵的作用。在反法西斯同盟萬眾一心的情況下,德國很快就支撐不住了。此外盟國尤其是英國對德軍的空軍牽制力也有相當明顯的效果。

此外還有一個關鍵原因在於蘇聯具有世界上為數不多的相當廣袤的國土縱深從東到西,橫亙亞歐大陸。這一點的關鍵在於蘇聯完全可以與德國進行持久戰,只要以空間換時間,避其鋒芒,蘇聯早晚可以進行反攻德軍。直到莫斯科戰役,德軍已經消滅了幾百萬蘇軍,為什麼蘇軍還能反攻?

蘇聯全民皆兵的一個縮影:蘇聯女兵

值得一提的是,在蘇德戰爭中有15萬女兵獲得各種榮譽勳章,而他們都是參加過前線抗戰的。數千名飛行員,女訊飛行員獲得戰鬥勳章,其中29人獲得了蘇聯英雄的稱號。在莫斯科戰役中有將近37萬女工在城市的要衝上修築各種防禦工事。直到莫斯科戰役,德軍已經消滅了幾百萬蘇軍,為什麼蘇軍還能反攻?

蘇軍中有一位著名的基輔大學歷史系女畢業生叫柳德米拉,是一位槍法超神的逆天女狙擊手,她在戰爭中共狙擊了309名德軍,關鍵的是裡面還有36名德軍狙擊手。而在具有紳士情懷的德國人的心中,女人是隻應該待在家裡負責教育後代紳士和名媛的!

赛门军略
2019-04-12

1941年6月22日黎明,希特勒出其不意地向蘇聯發起了進攻,德軍的戰機與裝甲部隊鋪天蓋地般湧入蘇聯境內,霎時地動山搖,人類史上最大的兩支軍隊大決戰即將上演。

此時剛被叫醒的蘇軍最高統帥斯大林聽到希特勒入侵蘇聯的消息瞬間傻眼了,因為斯大林一直堅信自己的判斷,認為即使德國進攻蘇聯那也是1942年春英國垮臺之後。前線的蘇軍還沒來得及進入戰備狀態的情況,短短的一個上午的時間兵敗如山倒,再加上蘇軍剛經歷大清洗過後,前線尤為缺乏有經驗的指揮官,前線的部隊在德軍炮灰的猛擊下已經陷入了慌亂之中,斯大林只好委派自己的親信前往一線戰場協助與組織作戰。

直到莫斯科戰役,德軍已經消滅了幾百萬蘇軍,為什麼蘇軍還能反攻?

但已經無濟於事,根本頂不住德軍閃電戰的進攻,短短三週的時間裡蘇軍駐守在前線的兵力就損失了近60萬人,僅明斯克就被俘了32萬人,在隨後的基輔會戰蘇軍又損失了66萬大軍,蘇軍當時最強大的西南方面軍也損失殆盡。在德軍推進到莫斯科城下時,不到半年的時間裡蘇軍損失的兵力高達313萬人,其中死亡80萬人,被俘和失蹤共233萬人,此外蘇軍損失了兩萬多輛坦克和上萬架戰機,德軍佔領了蘇聯西部大片領土和工農業基地。

由於蘇聯領土廣袤和蘇軍進行的節節抵抗,導致希特勒引以為傲的閃電戰大打折扣,德軍過度的戰略物資消耗再加上沒有穩定的補給線和莫斯科的嚴寒,給了節節敗退的蘇軍喘息的機會,德軍已經被蘇軍阻擋在了莫斯科城腳下,此時的蘇軍已經乘機在部分地區開展反攻,但是蘇軍還沒有實力進行戰略大反攻,主要是兵力和武器裝備的損失短時間內無法得到相應補充,特別是精銳部隊所剩無幾,往後的作戰所依靠的大都是剛被動員入伍的新兵,戰場的主動權還是牢牢掌握了在德軍手裡。

直到莫斯科戰役,德軍已經消滅了幾百萬蘇軍,為什麼蘇軍還能反攻?

蘇德戰爭爆發的幾個月的時間裡,美國和英國一直密切關注這場戰爭勝負的天平,但令英美沒想到的是,被德國打得措手不及的蘇聯,竟然能在莫斯科頂住了德軍閃電戰的瘋狂進攻,打破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美英已經對這場戰爭重新加以估量了,莫斯科的倒下對美國百害無一利。

只要莫斯林不倒,不僅可以牢牢牽的制住德國,也能夠為英國謀得喘息的機會,從而減輕英國在亞洲的壓力。從1941年10月起,美國開始偷偷的在給蘇聯輸血,如蘇聯生產航空用油所需的高辛烷燃料大都是來自美國和英國的援助等,這也是蘇軍能夠反攻的原因之一。

直到莫斯科戰役,德軍已經消滅了幾百萬蘇軍,為什麼蘇軍還能反攻?

從1928年起,蘇聯先後制定了三個“五年計劃”,竭盡全力發展經濟與國防工業,通過兩個“五年計劃”後,蘇聯工已經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主義工業國,工業發展的速度已經遠超歐洲各國,工業總產值僅次美國。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蘇聯並沒有受全球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影響,可謂一枝獨秀。

第三個“五年計劃”從1938年開始到蘇德戰爭爆發後被迫中斷,期間國民經濟一直在突飛猛進,特別是各種戰略物資的儲備完全可以滿足537萬軍隊幾個月的戰備需求。蘇聯通過三個“五年計劃”給國家帶來的豐盛的碩果,為日後反攻德國提供了堅實的後盾,這是蘇軍能夠反攻的最主要原因。

直到莫斯科戰役,德軍已經消滅了幾百萬蘇軍,為什麼蘇軍還能反攻?

德國入侵的蘇聯十天後,也就是1941年7月3日,斯大林進行了史無前例的動員行動,動用一切可用的力量快速運轉戰爭“機器”,把全國人民轉入到戰爭的軌道,僅僅開戰後一個多星期裡就動員了530萬人的兵源,雖然莫斯科保衛戰時蘇聯損失了幾百萬人,但一直到年底前就為前線作戰部隊派遣了291個師和94個旅,這就是國家綜合實力的表現。

而斯大林的在發表動員廣播的第二天,就把蘇聯能夠轉移的重輕工業,特別是軍工業全部向東轉移,雖然短時間內導致了莫斯科保衛戰時軍火供應吃緊,但1942年夏就得到了迅速恢復,保證了戰爭的需求,這也是蘇聯能夠組織戰略大反攻的最主要原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