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教師獻身大山教育,4歲女兒患“腫瘤之王”,學生替恩師著急
重症教師獻身大山教育,4歲女兒患“腫瘤之王”,學生替恩師著急
重症教師獻身大山教育,4歲女兒患“腫瘤之王”,學生替恩師著急
重症教師獻身大山教育,4歲女兒患“腫瘤之王”,學生替恩師著急
重症教師獻身大山教育,4歲女兒患“腫瘤之王”,學生替恩師著急
重症教師獻身大山教育,4歲女兒患“腫瘤之王”,學生替恩師著急
重症教師獻身大山教育,4歲女兒患“腫瘤之王”,學生替恩師著急
重症教師獻身大山教育,4歲女兒患“腫瘤之王”,學生替恩師著急
重症教師獻身大山教育,4歲女兒患“腫瘤之王”,學生替恩師著急
重症教師獻身大山教育,4歲女兒患“腫瘤之王”,學生替恩師著急
重症教師獻身大山教育,4歲女兒患“腫瘤之王”,學生替恩師著急
重症教師獻身大山教育,4歲女兒患“腫瘤之王”,學生替恩師著急
重症教師獻身大山教育,4歲女兒患“腫瘤之王”,學生替恩師著急
京牌攝影人
1/12 2019年3月30日,離開了學校2個月的李彥知老師又回來了,不過這次她只是趁著女兒病情穩定,回學校兩天看看那些她放心不下的學生們。學校叫做七水嶺小學,位於邯鄲市大山深處的冶陶鎮七水嶺村。2010年3月,李彥知經朋友介紹和正在七水嶺小學教書的張海雷登記結婚,2014年她放棄了在縣城裡教書的機會和丈夫一起獻身山裡的孩子。圖為李彥知回去第二天早上和孩子們一起 升起五星紅旗。
2/12 2016年張海雷離開了十年鄉村教師崗位調到鄉里工作後,李彥知便獨自做著鄉村教師。李彥知是書香世家,母親也是一名30年的鄉村教師。李彥知說:“曾經也有教師來過,但是不到一年就又走了,要想讓貧困村富起來,先要讓孩子們有知識、有文化。雖然條件艱苦,可是這裡的孩子們可愛懂事,日子平淡卻也幸福。”圖為七水嶺村航拍圖。
3/12 李彥知繼續說道:“市裡的教學環境肯定好很多,教室窗明几淨,還有多媒體教學。七水嶺這裡條件差點,剛來的時候教室木質的窗框貼著塑料紙,冬天經常被風吹壞沒法禦寒,電腦網絡都沒有。2017年教學環境才得到改善。”山裡山路崎嶇,去往山上小學的路也僅有一條,早些年都是泥路,到了下雨天地面就變得格外泥濘。為了保證孩子們的上下學安全,李彥知都是親自護送。圖為返校的兩天李彥知依然保持著護送孩子的習慣。
4/12 七水嶺村小學由於生源少,只有一、二年級和大班。即便在師資緊缺,生源少的情況下,校園裡每天依然書聲朗朗,秩序井然。學生到了3年級就會被集中到鎮上的一個教學點繼續完成他們的學業。截至2019年6月,學校已經培養出了34個大學生,3個博士其中2名畢業,還有1名還在讀。圖為返校的兩天李彥知在教室內給孩子們上課。
5/12 2018年李彥知被查出患上慢性病漿細胞乳腺炎,每天吃藥維持。2019年1月28日臨近春節,一個變故悄然發生,4歲的女兒張原溪被查出神母細胞瘤四期高危,從此以後陰雲便籠罩著平淡卻幸福的一家人。“我當時還在上放假前最後2天課,校長找到我說,你丈夫電話裡說小溪在醫院。我告訴校長等我上完課請把手機第一時間給我。課後我問丈夫情況,他說小溪腿疼,醫生診斷不出來,得帶她去大醫院。”圖為第五次化療的小溪在病床上。
6/12 李彥知和孩子們匆匆告別後簡單收拾完行李和在醫院的丈夫匯合,準備前往河北省兒童醫院。經過多項檢查才確診小溪患上了神母細胞瘤,又稱為“兒童腫瘤之王”,而且已經到了晚期。李彥知每月有2500左右收入,而丈夫調到鄉里後每月3000多元。幾十萬的治療費用對於這對夫妻來說,是一筆天文數字。圖為小溪為回憶往事而難過的媽媽擦拭眼淚。
7/12 丈夫張海雷回憶道:“當時我們在河北省兒童醫院只帶了5萬多元積蓄,15天時間就花光了,外檢的一萬多元都是透支的信用卡。2月12日我們遵循醫生的建議來北京兒童醫院繼續治療,目前在兒童醫院總花費在四十五萬左右,這其中包括向親朋借的二十萬、報銷的錢和學生幫著我通過網絡籌到的錢。”圖為一家人在出租房內。
8/12 李彥知為了照顧孩子辭去了她熱愛的教師工作,在北京全職照顧孩子。丈夫張海雷由於長期陪著母女倆,只領著一千多元基本工資。2019年3月20日,校長給李彥知打來一個電話告訴她:現在學校找到了一位老師暫時給孩子們上課,你想什麼時候回來都行,孩子們都很想“李媽媽”。圖為小溪的貧困證明和診斷證明。
9/12 3月30日,李彥知趁小溪有些好轉返回了學校,“我打心裡想孩子們了,回去的路上,我想到他們每一個人的笑臉就不由自主地流淚。一邊是自己的親生骨肉,一邊是叫我李媽媽的孩子們,無論是誰都是我的牽絆。”李彥知回憶道。孩子們看到李媽媽回來紛紛擁上前噓寒問暖,她給孩子們上了兩天課,便要匆匆回北京繼續照顧小溪。圖為李彥知見到孩子們思念之情一湧而出。
10/12 截至2019年9月2日,小溪已經做了八次化療和一次腹部手術,但是情況依然不樂觀,醫生說小溪現在屬於高危,儘快進行免疫治療才能康復,但是治療費用近百萬。丈夫張海雷在北京的幾個剛工作的學生得知後到醫院來看望他和小溪。張海雷說:“我知道他們真替我著急,也想了很多辦法,但他們都是大山裡剛出來的孩子,面對這麼龐大的治療費又能怎麼辦呢?能有他們的牽掛和陪伴就足夠了。”圖為一家三口在小溪第7次化療前的合影。
11/12 每一個孩子都是爸爸媽媽的希望,骨肉相連,情濃於水。您可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項目詳情,進行捐助。該項目由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9958兒童緊急救助中心,在民政部指定的互聯網募捐信息平臺“水滴公益”發起募捐,並負責項目的審核、執行及信息反饋。該項目最終解釋權歸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所有。詳情請關注“水滴公益”平臺動態。監督電話:400-006-9958。
12/12 “感光計劃”為公益攝影師、慈善組織、募捐平臺搭橋,發佈困境家庭的圖片故事,助力募集善款。該計劃是由今日頭條攜手中國攝影家協會與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等具有公募資格的慈善組織聯合發起的圖片公益項目。如有困難,可私信“感光計劃”官方頭條號。
2019-09-12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