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為何容易患鵝口瘡?

小兒為何容易患鵝口瘡?
4 個回答
快乐的小大夫
2017-08-17

簡介

鵝口瘡鵝口瘡(thrush)又名雪口病白念菌病(moniliasis)鵝口、雪口、鵝口疳、鵝口白瘡。是由真菌傳染在粘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的疾病多見於多見於新生兒、嬰兒洩瀉及營養不良或麻疹等病後期的口腔疾患之一。本病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這種真菌有時也可在口腔中找到當嬰兒營養不良或身體衰弱時可以發病。新生兒多由產道感染或因哺乳奶頭不潔或餵養者手指的汙染傳播。

嬰兒口腔兩側黏膜或舌頭上有時會出現狀似奶塊的白色片狀物而且不易去除。這是由是一種黴菌(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黏膜感染性疾患醫學上稱為鵝口瘡。

病理

鵝口瘡好發於新生兒、小嬰兒特別是長期使用抗生素或激素的患者。鵝口瘡可發生於口腔的任何部位以舌、頰、軟顎、口底等處多見。首先有粘膜充血、水腫口內有灼熱、乾燥、刺激等症狀。經過1-2天粘膜上出現散在白色斑點狀如凝乳呈半粘附性略微高起。隨後小點逐漸融合擴大成為形狀不同的斑片。最後斑片又相互融合。經過數日白色斑塊的色澤轉為微黃日久則可變成黃褐。白色斑片與粘膜粘連不易剝離若強行撕脫則暴露出血創面但不久又被新生的斑片所覆蓋。患者有口乾、燒灼感及輕微疼痛。有時可出現患兒煩燥拒食啼哭不安等情況一般全身反應不明顯部分患者可有體溫升高。如果治療不及時病變可向口腔後部蔓延至咽、氣管、食道。引起食道念珠菌病和肺部的念珠菌感染同時出現吞嚥困難。少數病例病菌可進入血液循環成為白色念珠菌敗血症病情危重偶爾可引起心內膜炎、腦膜炎等嚴重疾病。

病因

多由於乳具消毒不嚴乳母乳頭不潔或餵奶者手指汙染所致也可在出生時經產道感染。或見於腹瀉、使用廣譜抗生素或腎上腺皮質激素的患兒。在新生兒室中可引起流行。

1.準媽媽產道有念珠菌感染。白色念珠菌通常寄生在人體的皮膚、腸道以及女性的陰道中如果準媽媽孕前有白色念珠菌陰道炎那麼就要及時治療。有統計表明正常新生兒的鵝口瘡有99%是出生經過產道時接觸到媽媽陰道附近的念珠菌而造成的感染。

2.新媽媽壓力過大。當了新媽媽後總要擔心寶寶的照料、餵養等問題心理、生理上的壓力明顯增大再加上自己身體還沒有完全恢復好即使沒有出現生病的狀況過大的壓力同樣會導致新媽媽抵抗力下降念珠菌增多或感染機率加大。

3.口服抗生素接受化學治療而導致的免疫力下降。

鑑別:鵝口瘡與奶塊的區別

寶寶吃奶後口腔內會殘留奶液如果沒有及時清潔會形成奶塊這與鵝口瘡有一些相似對缺乏經驗的新手父母來說區別它們的辦法就是:用溼棉籤輕輕擦拭白色塊狀物消除是奶塊;假如擦除困難或擦除後會留有紅色創口則表示寶寶患了鵝口瘡。

嬰兒

1.身體抵抗力還不夠強大。新生寶寶的口腔黏膜嬌嫩抵抗力弱稍有擦損都會使病菌有機可乘侵入寶寶的傷口繼發感染。

嬰兒鵝口瘡

2.盲目用藥。現代醫學證實嬰幼兒患鵝口瘡還與長期、盲目使用廣譜抗生素、類固醇藥物有關造成嬰幼兒體內正常菌群的紊亂。

衛生習慣

1.乳頭不潔或餵養者的手指伸入寶寶口腔內導致感染。媽媽的內衣、手部的觸摸、毛巾等等都會是造成媽媽乳頭不潔的根源。而用手指觸摸寶寶的口腔則會將鵝口瘡致病菌直接帶入寶寶口腔。

2.帶菌的醫護人員或衛生條件不達標的育嬰室都有可能造成寶寶感染致病菌。

3.忽略用品的清潔消毒。玩具、毛巾、奶瓶、奶嘴、尿布等和寶寶時刻親密接觸的物品如果沒有做到及時的清潔和消毒就有可能成為病菌的傳播源。

4.忽略寶寶的口腔清潔。寶寶喝完奶後須做口腔清潔的工作。否則存留在寶寶口腔內的奶汁也會因長時間變質導致病菌滋生。

以上就是小兒容易患鵝口瘡的原因。

孩子王育儿顾问
2017-08-18

如果寶寶排斥吃飯,一進食、飲水就很痛苦,同時煩躁不安、不停啼哭,甚至伴有輕微發熱的情況,粑粑麻麻要注意看看寶寶的口腔黏膜,看看有沒有成片的白斑,如果有,就要考慮寶寶得了鵝口瘡。下面,孩子王育兒顧問邀請了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兒內科主治醫師方冰惠醫生,來講講跟鵝口瘡有關的那些事兒。


什麼是鵝口瘡?

鵝口瘡是一種由白色念珠菌等真菌引起的口腔黏膜的炎症,多發於新生兒和嬰幼兒。

白色念珠菌可以在健康人的皮膚、腸道、陰道寄生。由於孩子入口的東西不乾淨:乳具消毒不徹底、乳母的乳頭不乾淨、照顧孩子的人手不乾淨造成孩子所用物品汙染,對於缺乏抵抗力的新生兒或小嬰兒都容易引起鵝口瘡的產生。尤其是孩子已經會吃手、吃身邊的一些物品,很容易使得鵝口瘡反覆感染髮作。

鵝口瘡也見於營養不良、腹瀉、長期使用廣譜抗菌素、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孩子,也有的新生兒是經過產道分娩感染的。


鵝口瘡的症狀有哪些?

鵝口瘡,又稱雪口病,任何年齡都可發,但2歲以內的嬰幼兒最多見;

●此病初起時,口腔粘膜充血和發紅,有大量散在的似白雪樣、針尖大小的柔軟小斑點,不久即可相互融合為白色斑片,像奶凝塊一樣,可鋪滿整個口腔粘膜;

●好發於頰、舌、軟顎及口脣部的粘膜,白色的斑塊不易用棉棒或溼紗布擦掉;

●在感染輕微時,除非仔細檢查口腔,否則不易發現,也沒有明顯痛感,或僅有進食時痛苦表情。嚴重時寶寶會因疼痛而煩躁不安、胃口不佳、啼哭、哺乳困難,有時伴有輕度發熱;

●受損的粘膜治療不及時可不斷擴大,蔓延到咽部、扁桃體、牙齦等,更為嚴重者病變可蔓延至食道、支氣管,引起念珠菌性食道炎或肺念珠菌病,出現呼吸、吞嚥困難,少數可併發慢性粘膜皮膚念珠菌病,可影響終身免疫功能。甚至可繼發其他細菌感染,造成敗血症。

鵝口瘡是由什麼引起的?

●母親陰道有黴菌感染,嬰兒出生時通過產道,接觸母體的分泌物而感染;

●奶瓶、奶嘴消毒不徹底,母乳餵養時,媽媽的奶頭不清潔,都可以是感染的來源; 

●接觸感染念珠菌的食物、衣物和玩具。另外,嬰幼兒在6~7個月時開始長牙,此時牙床可能有輕度脹痛感,嬰幼兒便愛咬手指,咬玩具,這樣就易把細菌、黴菌帶入口腔,引起感染;

●在幼兒園過集體生活,有時因交叉感染可患鵝口瘡;

●長期服用抗菌素,或不適當應用激素治療,造成體內菌群失調,黴菌乘虛而入,並大量繁殖,引起鵝口瘡

4鵝口瘡應如何治療和護理?

1、用2%蘇打水溶液少許清洗口腔後,再用棉籤蘸1%龍膽紫塗在口腔中,每天l一2次。

2、用制黴菌素片1片(每片50萬單位)溶於10毫升冷開水中,然後塗口腔,每天3—4次。一般2—3天鵝口瘡即可好轉或痊癒,如仍未見好轉,就應到醫院兒科診治。


鵝口瘡應如何預防?

●嬰幼兒進食的餐具清洗乾淨後再蒸10~15分鐘。

●哺乳期的母親在餵奶前應用溫水清洗乳暈;而且應經常洗澡、換內衣、剪指甲,每次抱孩子時要先洗手;

●對於嬰幼兒的被褥和玩具要定期拆洗、晾晒;寶寶的洗漱用具儘量和家長的分開,並定期消毒;

●幼兒應經常性地進行一些戶外活動,以增加機體的抵抗力;

●在幼兒園過集體生活的嬰幼兒,用具一定要分開,不可混用;

●應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抗生素。

小兒為何容易患鵝口瘡?

朱剑笛
2017-08-22

鵝口瘡是白色假絲酵母菌增生最常見的一種表現。白念珠菌就是一種假絲酵母菌,因為新生兒口腔的pH值低,有利於白色假絲酵母菌生長,從而引起舌頭、頰粘膜、軟顎等上覆蓋一層白色乳酪狀,呈點狀,或融合成片附著於黏膜上,揭去後可留下紅色滲出性基底。嚴重的話會導致黏膜潰瘍及壞死。蔓延到咽喉部可使聲音嘶啞,吞嚥困難,如果吸到氣管則會引起犬吠樣咳嗽,甚至呼吸困難、發紺。

鵝口瘡的主要標誌是嬰兒舌頭上的白色塗層,這個塗層看上去像白色乳酪一樣,通常不容易擦去,如果塗層容易擦去,可能就不是鵝口瘡。

白念珠菌屬於一種條件致病菌,通常存在於正常人的皮膚、口腔、上呼吸道、腸道及陰道等處,有5%~30的健康小兒都攜帶有這種菌,白念珠菌通常不會引起問題,當長期大量使用廣譜抗生素、腎上腺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放療、化療、導管插入以及中心粒細胞減少時,就可能會出現念珠菌病,鵝口瘡就屬於念珠菌病的一種。因為嬰兒的免疫系統還沒有完全發育,抵抗真菌感染的能力較差,所以嬰兒更容易患鵝口瘡,特別是37孕周前出生的早產兒。抗生素會降低孩子口腔中健康細菌的數量,從而增加真菌的數量,所以長期大量使用抗生素的孩子容易患鵝口瘡。

母乳餵養的媽媽使用抗生素,口腔裡的健康細菌也會受影響,使媽媽發生白念珠菌感染,從而在哺乳時傳播給孩子。

Sylvia狂熱的旅行媽媽
2017-08-17

鵝口瘡是新生兒常見的口腔炎症,在產道中寶寶就易感染鵝口瘡,出生後由於某些原因發生感染,如果在生產寶寶的過程中,媽媽使用了抗生素,寶寶感染鵝口瘡的機率會增大很多,寶寶消化不良,體質虛弱,慢性腹瀉,引起酵母菌的增生而誘發,寶寶常用的奶瓶,奶嘴不常清洗,消毒也會有黴菌,引發鵝口瘡。所以寶寶常用的奶嘴要高溫消毒,寶寶常玩的玩具要開水煮沸消毒,清洗,寶寶的衣服經常換洗母乳餵養的要在餵奶前,洗手,擦洗乾淨乳頭,每次給寶寶喂完奶後,可以喂點溫開水,衝淨寶寶口腔內的殘留奶汁,防止黴菌生長,所以要注意寶寶的口腔衛生是關鍵。


小兒為何容易患鵝口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