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為何立十三歲的弘曆為嗣,而不立已成年的弘時?

10 個回答
小小嬴政
2019-05-04

自古以來,打天下和治天下相比,打天下是容易的,治理天下、管理天下是不容易的。

在自己年老力衰的時候,要選擇誰來成為新的皇帝,使國家不會衰敗,是每個皇帝都要細細思考的問題。

就拿康熙來說吧。康熙的一生,為大清國是費勁了心思,做了很多的努力:平定三藩、收復臺灣、抗擊沙俄……這些都是康熙引以為傲的功績。

但是,在他晚年的時候,為了要選誰作為後繼之君的事情也是思考了很久,忙碌了很久。雍正為何立十三歲的弘曆為嗣,而不立已成年的弘時?

也正是因為康熙晚年時忙於繼承人的事情,沒有精力去解決吏治腐敗問題,才使得在康熙晚年的時候大小官員的腐敗現象頻發。

相比於康熙,雍正呢?雍正在自己的幾個兒子中間,為什麼要選擇十三歲的弘曆作為未來的皇帝,而不是比弘曆大六歲的弘時呢?

經歷奪嫡之爭的雍正,早早的立了皇儲

我們知道,康熙是8歲就當了皇帝,14歲的時候開始親政,他的執政時間達到了60年。這麼長的執政時間,放眼整個大清朝,也只有他的孫子乾隆能和他相比。

前面我們已經說過,任何一個皇帝,都要面臨一個很苦惱但又不得不去面對的問題:要選誰來做為自己的後繼之君。

康熙雖然早早的立了二阿哥胤礽為太子,也苦心培育了他很多年,但胤礽就是不成器。縱使經過了康熙多年的培養,胤礽也是沒有成才。雍正為何立十三歲的弘曆為嗣,而不立已成年的弘時?

正因為胤礽當太子當得很不好,使得康熙的其他幾個兒子紛紛盯上了太子之位。九子奪嫡的大事件,就這麼開始了。

誰能夠成為太子,就能夠成為未來的皇上。因此,在這場奪嫡之爭中,各個阿哥之間都使出了渾身解數,這也使得九子奪嫡的競爭程度十分激烈。

康熙在思考如何選擇後繼之君的過程中看到了他們之間的競爭,他雖然非常苦惱但也無可奈何。

因此,在九子奪嫡中勝利的雍正,是不願意也不想看到自己的兒子們也會經歷向他一樣的奪嫡大戰,所以他早早的立下了皇儲,想要避免奪嫡之爭的再次上演。雍正為何立十三歲的弘曆為嗣,而不立已成年的弘時?

皇儲為什麼不是弘時而是弘曆?

好,既然選皇儲了,為什麼雍正不是選擇年紀比較大的弘時,而是選擇當時只有13歲的弘曆呢?

可能有人會說嫡長子問題。如果按照嫡長子繼承的原則,弘時和弘曆都不是嫡長子,皇位應該和他們都沒有關係。如果按長幼有序的說法,兩人相比之下,也應該是年紀比較大的弘時繼位的。

但其實在清朝,是沒有所謂的嫡長子繼承的。仔細回想一下,無論是順治,還是康熙、雍正,都不是嫡長子。因此,是不是嫡長子,在雍正看來不是問題。

雍正選擇弘曆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因為能夠給雍正選擇的人不是很多,第二個是因為弘曆確實很優秀。雍正為何立十三歲的弘曆為嗣,而不立已成年的弘時?

相比於康熙有那麼多的兒子,雍正的兒子的數量是比較少的。雍正的一生雖然前前後後有十個兒子,但夭折了好幾個。在雍正選太子的時候,給雍正選擇的只有三個人:老三弘時、老四弘曆、老五弘晝。

這三個人中,首先出局的是弘晝。弘晝給人的印象就是玩世不恭、瘋瘋癲癲,在《雍正王朝》裡面更是有假裝死人來玩的經歷。這樣的兒子肯定是沒辦法當皇帝的。然後就是弘時和弘曆的比拼了。

老實說,弘時最初的好牌還是不少的,但他和雍正的死敵八爺黨走得很近,這讓雍正很是不滿。

另外,弘時沒弘曆聰明。在康熙晚年的時候,康熙就見到了童年時的弘曆,他很喜歡這位聰明伶俐的孫子,還把弘曆帶在了身邊親子教導。雍正為何立十三歲的弘曆為嗣,而不立已成年的弘時?

康熙有那麼多的孫子,能夠得到康熙青睞的人不多,而弘曆就是其中一個。所以,弘曆的聰明是受到康熙肯定和認可的。在和弘時競爭的時候,他的聰明才智壓過了弘時。

正因為如此,雍正選擇了年紀較小的弘曆為太子。縱觀弘曆之後的表現,也證明了雍正沒有看錯人。弘曆將大清帶向了鼎盛時期,成就了康乾盛世。

炒米视角
2019-04-23

雍正之所以立13歲的弘曆為嗣,在於弘曆比弘時要幸運。弘曆比弘時就幸運在差了這6歲。

雍正元年(1723年)正月11日,雍正即位後第一次前去天壇祭天。雍正給了13歲的弘曆一塊祭肉,並且讓他吃掉。弘曆一聲不吭地把這塊白水煮肉給吃了。同年8月,雍正寫下了立儲密旨,藏在了乾清宮“正大光明”匾以後。當然後來雍正去世後,打開後果然是弘曆。這些都是乾隆認可的,歷史真相是否如此,不得而知。雍正為何立十三歲的弘曆為嗣,而不立已成年的弘時?

弘曆的第一次機會在康熙60年,擁有這次機會的除了弘曆還有弘晝,但是弘時已然沒有機會。

康熙60年(1721年),在胤禛的盛情邀請下,康熙來到承德避暑山莊有個獅子園。在這裡,康熙第一次見到了12歲的弘曆和弘晝。相比弘晝的扭扭捏捏,弘曆生得體格頎長,容貌清秀,行禮時落落大方,舉手投足之間既敏捷又得體,很招人注意。康熙回去後的第二天,便差太監來要弘曆的生辰八字,此後弘曆有幸被接進宮去和康熙共同生活了半年。

雍正為何立十三歲的弘曆為嗣,而不立已成年的弘時?這段史料通常被人認為是康熙隔代指定弘曆接班的重要證據。但是大家忽略了更重要的問題。

那就是胤礽的兒子弘晳也是從小就被養在康熙身邊的,受寵程度絕對不低於弘曆;還有胤禵代康熙出征時,他的幾個兒子弘春等人也是被康熙經常帶進宮裡去的。康熙90多個孫子,康熙是無法面面俱到,但只要有機會接近到康熙的孫子,康熙都有“疼愛”的記錄。

而這一切是因為康熙到了垂暮之年,面對大清出現的各種問題,心力交瘁、力不從心。而“含飴弄孫”是老來樂。喜歡老人喜歡孩子,這是人性。而此刻,眾皇子聰明的都會找機會把自己的兒子送過來討康熙歡心。但並不是每個孫子都會哄爺爺,弘晝也曾經有過機會,但是很可惜,他拿不出。

然而18歲的弘時已經結婚,早就沒有了這次被康熙接見的機會,更何況弘時的脾氣應該不太好,不太會哄康熙開心,因為他連雍正的歡心都討不了。雍正為何立十三歲的弘曆為嗣,而不立已成年的弘時?

弘曆的第二次機會在雍正元年,做個乖孩子,靜觀其變,坐享其成。

雍正繼位時,已經44歲了,前半生基本上沒操心過國是。醉心於佛道,喜歡煉個丹藥啥的,在這兩派都有修為。原因很簡單,因為胤礽名分已定,皇位原本跟自己沒有啥關係。自己最關心的是兒子的成活率問題。

雍正皇帝的子嗣並不昌盛。雖然生了10個兒子,本來也不算少,但是活下來的沒幾個,而且有些都是活到8、9歲才死掉的,比如雍正真正的嫡長子愛新覺羅·弘暉8歲死了,理論上如果他一直活著,真的就很難說雍正最終會選擇誰了。所以乾隆後來繼位後追封大哥為親王,諡號端。

實際上雍正元年,雍正可面臨的選擇並不多,實際上只有4個可選對象,分別為19歲的弘時、13歲的弘曆和弘晝和2歲的弘晟,雖然這4個都是庶子,但是弘晟才是雍正最屬意的人選,因為他是年妃的兒子。

雍正為何立十三歲的弘曆為嗣,而不立已成年的弘時?雖然是庶子,但是弘時理所當然地成為了長子。根據流傳幾千年的嫡長子繼承製度,弘時必然是有一種優越感的,因為如果雍正按照“嫡長子繼承製度”執行,自己理所當然有優先權。但是雍正繼位之後,分別封了弘曆、弘晝、弘晟(福惠)這三個親王(備註:弘晟的親王為追封以及改名,很多史料互相矛盾)。意思已經非常明確了。因為這裡面沒有弘時。長於深宮之中、婦人之手的19歲的弘時,在得知雍正並沒有打算按照這個既定製度來執行的時候,他會有什麼反應?一個正在叛逆期的少年弘時和雍正硬剛,結果可想而知。

《清史稿》裡關於弘時的記載很少,只有從乾隆口中的一字半句的介紹:“年少行事放縱不謹”。這個意思很清楚,那就是為人不成熟,甚至有點叛逆。那就是一個鬧,至於具體怎麼鬧的過程,史書並沒有記載。但是結果都被記載了,直接將他過繼給政敵允禩做兒子;轟出了紫禁城,並且在雍正4年相繼將允禩和弘時撤去黃帶,從玉牒除名;最後允禩死了,弘時交與允祹約束養贍。雍正5年24歲的弘時就死掉了。雍正為何立十三歲的弘曆為嗣,而不立已成年的弘時?

而雍正6年9月,另一個熱門人選弘晟也突然就死了。實際上到了雍正4年的時候,弘晟已經失去了競爭力,因為年羹堯已經死了。11月初7,上諭八阿哥弘晟之名改為富慧。後來10年修玉諜,就再未序齒,就只能叫福惠了。實際上更關鍵的是,雍正6年,弘晝突然就搞了個“活出喪”表明無意皇位。那麼剩下的唯一人選就是“聽話的弘曆了。

事實上在所謂的“祕密立儲”的過程中,“奪嫡”更為殘酷。然而弘曆繼位以後,似乎並沒有對雍正給自己鋪路多麼感恩,他卻一再強調康熙60年那次與康熙的親密會面,所以他的確更適合做皇帝。



文/炒米視角

原創首發,歡迎關注或吐槽

雍正為何立十三歲的弘曆為嗣,而不立已成年的弘時?

历史系大师姐
2019-05-11

雍正元年,雍正皇帝登基伊始,便設立了祕密立儲制度,將儲君的姓名寫下,放置於正大光明匾之後。當時,大臣們心中誰也不能確定儲君是誰,但心中又似乎有了一個大概的猜想。直至雍正暴斃之後,當大學士鄂爾泰和張廷玉將匣子取出之後,宣讀了儲君人選,大家才最終確知弘曆繼承了皇位。儲君的人選也在十三年之後得以揭曉。

事實上,早在雍正元年的時候,便已經暗示了儲君年紀較小。原文是這麼說的:“今朕諸子尚幼,建儲一事必須詳慎,此時安可舉行?”

弘時是雍正皇帝的第三子,也是雍正即位之後,活下來的孩子之中年紀最大的,他的哥哥們都夭折了。弘時出生於康熙四十三年,到雍正元年的時候,弘時已經十九歲了,實際上已經成年,但雍正皇帝仍然說自己諸子尚幼,實際上也就暗示了皇位並未傳給弘時的打算。

那麼,為什麼弘時沒有成為雍正皇帝擇嗣的候選人呢?

第一,弘時的生母的身份問題

弘時的生母是李氏,從她的相關經歷來看,李氏初期似乎很得寵。在雍正還未登基以前,李氏是個側福晉。我們知道,除了雍正的皇后當時是福晉之外,只有年氏和李氏這兩個人是側福晉了,即使弘曆的生母鈕祜祿氏,也只不過是個格格。鈕祜祿氏地位不及李氏,原因如下:

其一可能是鈕祜祿氏年紀比較小,入門比較晚,嫁給雍正的時候只有十三歲,說白了就是不夠資歷;另一個原因可能是不太得寵,鈕祜祿氏雖然後來被封為貴妃種種,但終生只生了這一個兒子,並不是其他兒子夭折了,而是隻生過弘曆一人。只不過命比較好,這一個兒子便繼承了皇位。

反觀這個李氏,似乎就很得寵了,她跟年氏一樣,同樣是生了三個兒子一個女兒,雖然只留下了弘時和一個女兒,其他的兒子夭折了,但可想見雍正還是很喜歡李氏的。

但出身終究是一個大問題。鈕祜祿氏畢竟是滿人,而且是個大家族的女子,自然在雍正即位之後,地位上升的十分快,這完全得益於孃家。而李氏就不同了,史料中雖並未說明李氏的家族,但可以知道,李氏不是漢人,就是漢軍。而雍正對於漢人、漢軍還是有一定偏見的,單憑這一點,弘時能夠繼承皇位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

雍正為何立十三歲的弘曆為嗣,而不立已成年的弘時?

第二,弘曆是康熙皇帝十分喜愛的孫子。

弘曆是康熙的寵孫,這點雖然沒有電視劇中所演繹的如此浮誇,但康熙確實十分喜愛弘曆,弘曆在《樂善堂詩抄》中多次提出“恩寵迥異他人”“得皇祖之澤最深”,而且弘晝也曾說過與哥哥“不可同年而語”等等,這些話都昭示了康熙對弘曆的喜愛。

在康熙晚年的時候,聽到弘曆十分嫻熟地背誦《愛蓮說》,十分滿意,而且測試了他的騎射,也是十分優秀,所以對他另眼相看。

不僅如此,還親自將弘曆詔入宮內陪伴他。有一個情節是說弘曆在山上玩,康熙召喚他,於是從山坡上下來,康熙皇帝怕他摔跤,讓他慢些。可見一個祖父對於孫子的關愛之情了。

還有一個關於射獵的情節,說一日康熙帶著弘曆去射熊,熊射倒後,弘曆上馬,但熊馬上又站起來了,弘曆面不改色,康熙見後拿著火槍將熊打死了,回營之後,康熙便說了這個孩子的福分會超過我的話。

所以弘曆因康熙的喜愛得意繼承大統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但這應該並非最主要的方面,最主要的還是弘時能力的不足。

雍正為何立十三歲的弘曆為嗣,而不立已成年的弘時?

第三,弘時才能與品性不及弘曆

雍正元年的時候,弘曆只有十三歲,雖然現在看來只是一個初中生,但在古代,十三歲已經不小了,很多十三歲的男女都成家了。所以年齡之差在弘曆和弘時之間並非主要的限制因素,這樣,能力方面便顯得十分重要了。

天生的聰明才智,皇祖的愛護有加,加之母家的地位顯赫,所以弘曆可以說是出生在了蜜罐裡,是其他阿哥所不能及的。而反觀弘時便並不如意了。

雖然弘時當時已經快二十歲了,但資質平平,沒有什麼建樹,才能方面也是十分平庸,加之出身不好,所以並未十分突出。不僅如此,還行事放縱,不知謹慎,所以雍正皇帝對他頗有看法。雍正四年的時候,將弘時過繼給了允祀。當時也正值雍正皇帝意欲打擊八爺黨的時候,這個時候過繼給允祀,便是直接將弘時推向了對立面,無論弘時是否參與過黨爭,他一開始便沒有得到雍正的賞識是無疑的。所以也註定他的結局是淒涼的。雍正五年,便被雍正皇帝削除宗籍,抑鬱而終了。

雍正為何立十三歲的弘曆為嗣,而不立已成年的弘時?

雍正對人有著明顯的好惡之感,對於皇子同樣如此,弘時的品性差,加之出身不好,所以才決定了他在儲位方面的失敗。雍正初即位便確定了皇位的繼承人選,弘時只有通過黨爭,將雍正拉下馬,才能有機會出人頭地,這也昭示了他最終的結局。

奕天读历史
2019-05-14

弘時的命運,正好印證了一句曾經很流行的話。這句話就是:“穩住了,整個江湖都是你的;穩不住,整個油鍋都是你的。”

雍正選擇弘曆,而不選擇弘時,也是正確的。雍正為何立十三歲的弘曆為嗣,而不立已成年的弘時?

作為雍正長子,弘時有著天生的優勢

雍正未繼位之前,嫡福晉烏拉那拉氏生了嫡長子弘暉。但弘暉8歲早殤,此後,嫡福晉再無所出。

按照古代通常所遵循的“立嫡立長”的原則,雍正的接班人將是雍正所在世的兒子中最年長者。

弘時雖然在雍正的所有兒子中排行第四(第二子未序齒,所以宗譜上排第三),但是他的兩個同母哥哥弘盼、弘昀也先後夭折和早殤,弘時就成了長子。如果雍正繼位,按照通常的繼承原則,弘時最可能成為儲君。

此時的弘時,在繼承方面,具有天生的優勢。

祕密立儲制,讓弘時失去了優勢

康熙時期的“九子奪嫡”,造成了父子、兄弟之間的親人相殘。康熙在晚年,為了避免儲君再遭受眾皇子的攻擊,不再公開冊立皇太子,而是改成了祕密立儲的方式。這一做法雖然讓雍正的繼位飽受爭議,但雍正為了避免他的兒子們重蹈覆轍,還是將祕密立儲制度給固定了下來,並執行了。雍正為何立十三歲的弘曆為嗣,而不立已成年的弘時?

祕密立儲制,既保證了儲君的安全,避免了激烈的儲位之爭,同時也可以讓現在的皇上有了選擇接班人的權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證繼承人的綜合素質。

但是,這卻讓弘時失去了競爭優勢。不過,此時的弘時還是有機會的,我們後面說。

弘時的啟蒙教育沒做好,性格過於耿直放縱

弘時年幼時,雍正就給弘時選了一名叫何清的啟蒙老師。但是,弘時的這個啟蒙老師不合格呀,沒有做好弘時的啟蒙教育。

何清的心思完全不在弘時的學業之上,沒有好好教授弘時學識,而是天天在弘時耳旁嚼舌根,說三道四。弘時因此既沒有學好儒家經典,也沒有學會處理人際關係,更不要說從政能力了。特別是一些書上沒有,卻很實用的規則,弘時更是知之甚少。

何清的行為,讓年幼的弘時,樹立了一種錯誤的價值觀和判斷標準,養成了一種耿直放縱,行事不謹,容易被人蠱惑的性格。因為弘時根本就沒有學會怎麼看人斷事,如何跟人相處,以及怎麼處理所遇到的事情。

雖然雍正最後發現了何清的人品不佳,但是五年時間已經過去了。我們常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此時的弘時,思想及人生軌跡,已經基本上定型了。雍正為何立十三歲的弘曆為嗣,而不立已成年的弘時?

弘時的學識一般,性格又乖張放縱,即沒有巧可以展示,又不會藏拙,不被雍正喜愛,就很正常了。弘時最後被雍正批為“年少放縱”,更是不足為怪了。

弘時有個強勁的競爭對手,乾隆弘曆

常說“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如果雍正就一個兒子弘時,那就無所謂了。可偏偏是雍正雖然兒子不多,卻也不少,弘時有了競爭對手。

弘時的課業被耽誤了,但是他的弟弟弘曆的學業卻非常的優秀,而且為人處世,也非常的大方從容。這跟正確的教育方式,以及正確思維方式的建立,是脫不了干係的。所以,弘曆從小就深得雍正喜愛。

特別是弘曆11歲時,被雍正專門引薦給了康熙。康熙一見到這個學識出眾,處事坦然的孫子,就非常的喜愛,並留在身邊親自培養了大半年。

弘曆見康熙時,弘時已經18歲了。如果弘時學識出眾,處事得體,雍正必然會優先讓弘時見康熙。畢竟有一個已經成年,且才能出眾的第三代接班人,不是比再培養一個更好。雍正為何立十三歲的弘曆為嗣,而不立已成年的弘時?

不管康熙傳位給雍正,有沒有受到弘曆的影響,即使我們是雍正,在選擇繼承人時,是選弘時,還是選弘曆?這已經不是什麼特別難的事情了,明顯弘曆要強於弘時。這點從雍正繼位後所發生的事情,也可以得到證明。

弘時明顯才能不足,自己跳進了油鍋

弘時雖然在年少時,不被雍正喜歡,並不等於不可以通過努力來改變。雍正繼位,應該是對弘時的一大鞭策才對。弘時如果想法正確,就應該主動向雍正要老師,讓雍正派他最信任且有才華的人來教導自己。

這樣子弘時既可以學到更多的才能,還可以多一個跟雍正溝通的渠道。弘時在培養自己團隊的同時,還可以讓雍正放心。最主要的是,弘時這時候站隊正確了,堅定支持雍正,那麼被立為儲君的機會就繼續存在。

我們常說“日久見人心”、“父子連心”,只要弘時的能力有所提高,而且對雍正又是忠心不二,雍正重新考慮立弘時為儲君,並不是沒有可能。

但是,我們前面說了,啟蒙教育很重要,一個人的思維方式被固定之後,就很難改變了。弘時就因為雍正帶著弘曆去祭祀了康熙景陵,甚至第二年讓弘曆代替,單獨去祭祀了景陵,就坐不住了。弘時很快表現出了對雍正的不滿和怨言,同時竟然還同情起了胤禩等雍正的反對者,開始跟八王爺胤禩等人走的很近。

此時的弘時成了雍正的反對者、對立派。這種情況下,不管是誰坐在雍正的位置上,都不會再考慮弘時做儲君了。雍正為何立十三歲的弘曆為嗣,而不立已成年的弘時?

等到八王爺胤禩被雍正革去了黃帶子,關入了宗人府後,弘時竟然公開表示對胤禩的同情。這種情況下,弘時的結局也就可想而知了。雍正大怒,將弘時革去黃帶,過繼給胤禩為子,並逐出紫禁城,交由其叔父允裪看管。

一年半之後,到了雍正五年八月,弘時鬱鬱而終。弘時是自己把自己扔進了油鍋,給炸了。不能不說,思路決定出路,真的很正確呀。培養出正確的思維方式,才是一個人成長、成功的基礎呀。

不要怀疑我的未来
2019-04-25

這其實有兩個因素,第一個就是康熙,康熙在晚年的時候一直特別喜歡弘曆,時不時叫弘曆到宮裡陪他,還教他讀書,習武,還有可能教一些治國之道,這在當時已經是親王的雍正來說也有點忌憚,擔心康熙會學朱元璋傳位給孫子,這其實也不是不可能的,因為在康熙晚年,黨派鬥爭嚴峻,阿哥們你爭我奪,弄得國家名不聊生,康熙也是看在眼裡,但無能為力,畢竟都是自己的兒子再搞,如果康熙去盲目的管理,只會使得結果適得其反,太子胤礽就是個例子,他在最後因為皇位走上了反叛的道路,康熙那時已經六十多了,也沒有經歷去管這些事,現在最迫切的就是安排好接班人,這樣才能使國家繼續運轉,否則就會天下大亂,如果在兒子當中沒有合適的,萬不得已,康熙還是會學朱元璋的,而最有可能繼承的孫子就只有弘曆,雍正在當時也能感覺到,弘曆的威脅,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康熙的兒子眾多,弘曆為什麼能脫穎而出,主要就是雍正的推波助瀾,目的就是為了自己可以繼承皇位,可結果確出乎了他的意料,差點讓兒子當了。

第二呢,就是雍正自己,當時推舉弘曆,就是為了能讓康熙知道自己這個孫子的才能,如果他想以後讓弘曆當皇帝,只能將皇位傳給自己才能達到目的,否則是不可能做到的,除非跳過自己,但作為當時的康熙來說,肯定不會這麼做,因為弘曆畢竟年輕,他的那些叔叔哪個都不是善良之輩,還有他的爹,性格心狠手辣,本身現在都因為阿哥們的爭鬥弄得國家名不聊生,如果現在強行傳給弘曆,不但阿哥們不服,即便坐上了,後來也會被推下去,這樣國家就更亂了,只能先傳給雍正,這樣局面不但可以穩住,也可以順利的傳位給弘曆,當然這些都是康熙心裡所想,作為非常精明的雍正,這個想法也是他當時所想,也是這麼做的,出於對康熙的尊敬,他也不敢去違背祖訓,所以在後來,即便雍正的兒子個個都出息他也會傳給弘曆,何況老三還不是很出息,老五又是不理朝政的人,自然而然皇位就是弘曆的。

史小二记
2019-04-25

是否為嫡長子,以及年長和年小的年齡問題,在清朝皇位繼承人的角逐過程中,從來沒有吃香過。

要麼憑藉的是過人之處,要麼是被迫無奈,因為皇帝就他一個兒子,怎麼選擇?雍正在怎麼勵精圖治,供他選擇的就有三個。

雍正為何立十三歲的弘曆為嗣,而不立已成年的弘時?

一個是老三弘時,第二個是老四弘曆,第三個是老五弘晝。雍正元年,弘曆就已被確立為繼承人。這一年,他虛歲13!

弘曆有什麼過人之處?

一是從小聰明,康熙喜愛。

康熙晚年,時常來雍正的府邸。某一次,康熙見到了兩個孩子,弘曆和弘晝。而這兩個人見到自己的皇爺爺時,唯獨弘曆從容不迫,大方地向康熙行禮。

雍正為何立十三歲的弘曆為嗣,而不立已成年的弘時?

康熙一見這孩子,夠可以啊。又看他面容清秀,特別是眼睛裡透露著股股靈氣。與眾不同的弘曆引起了康熙的注意。康熙隨即招了招手,讓弘曆到跟前來。問了問他的功課,抽問了點經書。

之後,弘曆更讓康熙驚喜。原來,康熙找人拿來弘曆的八字,讓相關的人掐指算了算。這是大吉大利的八字。平生大富大貴。壽長子多妻子賢。

於是,弘曆被養育在宮裡,陪伴康熙走完最後的一段時間。

雍正為何立十三歲的弘曆為嗣,而不立已成年的弘時?

有人提出質疑,弘曆之所以被康熙發現,這是雍正的功勞。在他得知自家兒子打小聰明,過目成誦後,精心謀劃安排了這一祖孫見面的機會。目的在於奪嫡。

二是弘曆聽話。

雍正元年,雍正按照往常慣例,順利舉行祭祀大禮。之後,他單獨將弘曆叫到養心殿。啥也沒說,沒問。就讓人給他呈上一塊胙肉。弘曆啥也不問,十分果斷,當面吃下。然後請安離去。

胙肉,胙肉,承福受胙。這塊肉既是白開水煮過的半生肉,也是考驗一個人的手段。為什麼清朝興這一套?憶苦思甜。牢記先祖在創業時沒肉或水煮肉的日子。

雍正為何立十三歲的弘曆為嗣,而不立已成年的弘時?

弘曆也是懂事,什麼也不問,你讓我做什麼,我就做什麼。

聽話懂事的繼承人,皇帝都是很喜歡的。

所以,雍正已確定13歲的弘曆為繼承人,並將他的名字寫進乾清宮正大光明牌匾後的匣子之中。

說与山鬼聽
2019-04-22

因為弘曆相比於弘時,更讓雍正帝滿意。
雍正為何立十三歲的弘曆為嗣,而不立已成年的弘時?

雍正帝,清朝的第五位皇帝,相比於他的父親康熙帝,雍正帝的孩子不算多,所以對雍正帝而言,儲君的選擇範圍也就小了很多。作為康熙帝晚年時期,“九子奪嫡”的親歷者,雍正帝不願意看到皇子之間為了皇位明爭暗鬥,於是採取了“祕密立儲”,即不公開立太子,將儲君的名字寫在密摺之中,待皇權交替之際,方可開啟。

而雍正帝立的皇儲就是他的兒子弘曆,也就是後來的乾隆帝,按照古代皇位的繼承選擇來看,一般都是“立嫡立長”,但是,在當時,弘曆並非嫡子,也非長子,在弘曆的上面,還有一個兄長,就是弘時。
雍正為何立十三歲的弘曆為嗣,而不立已成年的弘時?

但雍正帝不僅沒有立弘時為儲君,還把弘時給削除宗籍,等於就是把這個兒子給放棄了。而後來關於雍正帝這麼對待弘時,也有很多說法,甚至有雍正帝殺子一說。其實,雍正帝之所以針對弘時,是因為弘時與康熙帝的八阿哥允禩有著牽連,也就是九子奪嫡中的“八爺”,這是雍正帝所不能容忍的。

弘時雍正五年以放縱不謹,削宗籍,無封。

而弘曆呢,就比較讓雍正帝滿意了,自幼聰明機靈,最關鍵的是,弘曆深得康熙帝的寵愛,據說,在康熙帝在當時還是親王的雍正帝家中,見到弘曆時,就十分喜愛,之後,還下令將弘曆帶到宮中養育,由康熙帝言傳身教,康熙帝喜歡這個皇孫,雍正帝自然樂意,估計雍正帝最後在奪儲之中的勝利,與康熙帝喜愛弘曆這個皇孫也有一些關係。

隆準頎身,聖祖見而鍾愛,令讀書宮中,受學於庶吉士福敏,過目成誦。
雍正為何立十三歲的弘曆為嗣,而不立已成年的弘時?

參考文獻:《清史稿》

申报七十七载
2019-04-22

弘時是雍正帝第四子,他的三位兄弘暉,弘昐,弘昀分別在8歲、3歲、11歲時早夭,其中弘昐是幼殤未被序齒,所以弘時就變成了排行老三,被稱為“三阿哥”

由於前面的哥哥都已經不在世,他實際上成為了雍正的長子。按理說弘時應該比弘曆更有資格被立為皇儲,但為什麼最終會立了弘立為皇儲?

雍正為何立十三歲的弘曆為嗣,而不立已成年的弘時?

《清史稿》中記載“弘時,雍正五年以放縱不謹,削宗籍,無封”

《 皇子世表》中 記載“弘時,世宗第三子,早死,無嗣”

從這些隻言片語中 我們可以瞭解到,弘時生前曾因某種過錯觸怒雍正皇帝而被嚴懲,以至於史書上都只是記載寥寥數筆。

那弘時究竟是犯了什麼過錯,讓雍正如此對他?

弘時生於康熙四十三年,死於雍正五年,這一時期正值康熙的建儲,九位皇子紛爭。雍正帝即位後又大肆清除政敵,清朝政壇波瀾起伏,兄弟骨肉相殘。

雍正為何立十三歲的弘曆為嗣,而不立已成年的弘時?

日益成熟的弘時目睹了這一切,他有自己的看法, 而他一向不得雍正的寵信,感覺繼位無望的弘時與父親雍正帝之間的矛盾不斷加深,他甚至和雍正帝的政敵允禩發生了某些勾聯,這也是雍正最不能容忍的。20歲左右的弘時年輕氣盛,城府尚淺,對父皇的不滿言論時有表露,又被“有心人”傳遞到雍正耳朵裡。

終於受到雍正帝的懲戒,雍正最先是勒令弘時過繼為允禩之子,用這樣的方式斷絕與弘時的父子關係,這樣一來,弘時也就再無繼承雍正皇位的可能。

《宮中檔雍正朝奏摺》記錄:雍正四年二月十八日,去掉弘時其宗籍,交由允祹“約束養贍”。

雍正五年八月初六日 弘時因長期“鬱悶不樂”而死(死因存疑,史學界一直存在著爭論,這裡我們暫且採信正史記載)。

根據當時的情況看,弘時遭到雍正的嚴厲處罰,先喪失了繼承人的資格,後又被奪了皇族身份,主要原因是受到允禩的“株連”(允禩受到的懲罰是圈禁高牆之內,後死於圈禁地)。

基於以上原因雍正選擇弘曆作為繼承人,而不考慮弘時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雍正為何立十三歲的弘曆為嗣,而不立已成年的弘時?

豫有得
2019-04-23

雍正立十三歲的弘曆為嗣,不立已成年的弘時,實在是因為弘曆比弘時優秀,更適合當皇帝。

雍正為何立十三歲的弘曆為嗣,而不立已成年的弘時?

雍正吸取康熙朝“九子奪嫡”經驗教訓,創造性的提出了祕密立儲制度,他自己制定的制度,當然會認真落實。祕密立儲制的最大優點就是皇帝一個人說了算,相中誰就定誰,不用考慮別的因素。在這種制度下,當時相當於長子的弘時就沒有任何優勢。

雍正制定祕密立儲制的初衷就是要選擇最優秀的皇子繼承皇位。受皇帝認知水平和個人喜好影響,所選不見得是最優秀的,但一定是老皇帝認為最優秀的皇子。

雍正為何立十三歲的弘曆為嗣,而不立已成年的弘時?

康熙60年,康熙到雍王府賞花散心,見到了雍正的兩個兒子弘曆和弘晝,弘曆表現比弘晝出色,被康熙帶走養育宮中,這至少說明弘曆比弘晝優秀。有人說這次爺孫見面是雍正為了奪嫡精心策劃的一齣戲,因為弘曆特別出色,雍正覺得康熙一定會看中,康熙想讓弘曆有機會當皇帝,就必須讓雍正繼承皇位。講故事總得貼點譜吧,弘曆即便沒說的那麼神,總之不會太差。

雍正為何立十三歲的弘曆為嗣,而不立已成年的弘時?

弘時就不同了,《清皇室四譜》和《清史稿》都有記載,弘時雍正五年以放縱不謹,削宗籍。放縱不謹就削宗籍似乎沒那麼簡單,其中一定另有原因,但從放縱不謹一詞我們可以想象得到,弘時性格直率、任性、做事不嚴謹、沒城府,這樣的人合適當皇帝嗎?弘時對雍正有不滿馬上表現在言行上,弘曆對雍正也有不滿,弘曆喜歡爺爺康熙,不喜歡父親雍正,弘曆後來的言行中多有表現,可他沒當皇帝前並沒有表現出來,從這一點看弘時就不如弘曆。

雍正是個務實的皇帝,也是個有能力的皇帝,以雍正的智商,他一定會選一個更合適的人做儲君,弘曆比弘時強,他當然會選弘曆。

互關互動,互利共贏

武藤游戏7
2019-04-22

其實很多原因是弘時與雍正唱反調,不要老是相信電視劇中康熙喜歡弘曆,其實康熙喜歡太子,自然而然愛屋及烏喜歡太子的兒子,況且太子的兒子已經很大了,當然比弘曆大,但是太子被廢,自然就剩雍正繼位,其實雍正也很看好弘時,但是弘時是保守派,弘時反對雍正新政,對於雍正的那些火耗歸公,攤丁入戶得罪人新政抵制,其次他和廉親王走的太近了,雍正在處理八爺黨集團時候,弘時出面為八爺黨求情,使得雍正厭惡這個和自己作對,和自己敵人一起抵制他的兒子,雍正直接把兒子弘時過繼給廉親王,斷絕了父子關係,所以才會輪到了弘曆,弘曆和弘時其實都有較強治國才能,可惜弘時站在了八爺黨的陣營,雍正還會讓這樣的兒子繼承自己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