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著4%-5%的理財不要,多數人為何偏偏中意2%-3%的定存?

10 個回答
K涛资本
2019-06-11

很多老百姓都喜歡將閒錢存在銀行吃利息,而不是選擇買理財產品,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理財產品是有風險的,而定存的收益是固定的:

根據2018年央行出臺的資管新規規定,任何理財產品都不得承諾保本保息,也就是說,購買理財產品你就要承擔相應的風險,可能收益很高,但也有可能會損失本金,而銀行的定期存款雖然利率不高,但起碼本金很安全,而且還有一定的利息收入,所以很多人都寧願做定存也不買理財產品!

二、理財產品的名聲不好,很多人都反感:

買過理財產品的人都知道,很多理財產品的風險還是比較大的,如果你長期持有某隻理財產品,到頭來換來的不僅沒有高收益,而且本金還出現虧損,這種心理落差是很難受的,尤其是那些之前一直做定存的老年人來說,更是如此,再加上,理財產品有很多騙局,騙人的套路花樣百出,所以,很多人都對理財產品沒有好感,聽說理財產品就直搖頭!

另外,從風險偏好來說,購買理財產品的人一般都屬於穩健型的投資風格,而如果要談穩健的話,理財產品肯定沒有定存穩健,所以,二者比較而言,追求穩健的投資者更偏向於做銀行定存!

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很多老百姓都喜歡將閒錢存在銀行吃利息,而不是選擇買理財產品,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理財產品是有風險的,而定存的收益是固定的:

根據2018年央行出臺的資管新規規定,任何理財產品都不得承諾保本保息,也就是說,購買理財產品你就要承擔相應的風險,可能收益很高,但也有可能會損失本金,而銀行的定期存款雖然利率不高,但起碼本金很安全,而且還有一定的利息收入,所以很多人都寧願做定存也不買理財產品!

二、理財產品的名聲不好,很多人都反感:

買過理財產品的人都知道,很多理財產品的風險還是比較大的,如果你長期持有某隻理財產品,到頭來換來的不僅沒有高收益,而且本金還出現虧損,這種心理落差是很難受的,尤其是那些之前一直做定存的老年人來說,更是如此,再加上,理財產品有很多騙局,騙人的套路花樣百出,所以,很多人都對理財產品沒有好感,聽說理財產品就直搖頭!

另外,從風險偏好來說,購買理財產品的人一般都屬於穩健型的投資風格,而如果要談穩健的話,理財產品肯定沒有定存穩健,所以,二者比較而言,追求穩健的投資者更偏向於做銀行定存!

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投资观
2019-06-12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這是銀行或者其它的理財顧問經常會給客戶說的話。事實卻是是這樣,比如銀行的理財產品多數有4%~5%的年化收益,但是定期存款只有2%~3%的收益。常理來說我們肯定會選擇收益高的理財產品的,但是為什麼多數人都會中意3%左右的定期存款呢?難道是他們不想賺更多嗎?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這是銀行或者其它的理財顧問經常會給客戶說的話。事實卻是是這樣,比如銀行的理財產品多數有4%~5%的年化收益,但是定期存款只有2%~3%的收益。常理來說我們肯定會選擇收益高的理財產品的,但是為什麼多數人都會中意3%左右的定期存款呢?難道是他們不想賺更多嗎?

1,資金不夠大。

很多人之所以不選擇收益高的理財產品是因為資金不夠大,銀行確實有4%~5%的理財產品,但是是有門檻要求的。超過4%年化收益的理財產品門檻基本都在5萬以上,而有5%年化收益的理財產品門檻估計要在10萬以上甚至更多。現在的有大額存款的多數是老年人,年輕人都是一身債務哪有那麼多錢去買理財呢!門檻高拒絕了多數想買銀行理財的投資者。

2,方便度不夠高。

有這麼高收益的理財產品必然是有時間限制的,比如三個月,半年甚至一年。限制時間越長那麼其方便程度就會越低,對比網絡理財多數的年輕人自然會選擇網絡理財。網絡理財隨時可取,即便是活期存款也比銀行的高的多,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也並不比銀行查,而且時間也會相對比較短。對於年輕人來說,微信,支付寶的理財產品更有吸引力,所以就不會選擇銀行的理財產品了。

3,害怕。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銀行理財坑害了不少的老年儲戶。本來說好的是存款,但是不知道怎麼回事就變成保險了。這樣的事情我想大家都聽說過甚至在我們的身邊就發生過,為了獲得那一點的高利息不少的老年人都被欺騙過。各大銀行都有自己的保險公司,業務員為了衝業績隱瞞事實欺騙了不少的儲戶。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不願意買銀行理財產品的原因,寧願少賺一點也不要冒那種血本無歸的風險。

我是投資觀,感謝閱讀,更感謝點贊關注。

股海重生2015
2019-06-19

在去年很多的高額回報的理財平臺出事了,P2P一個接著一個跑路了,所以給人的印象就是理財的最好可能連本金都沒有了。害怕啊。不是一個兩個出事,而是大部分高回報的理財產品都出事了。

其實,這是一種誤解。

有些銀行正規的理財產品,4-5%收益的理財產品還是相對靠譜的。當然也有少數的銀行理財產品出現了問題。但這只是極少數小銀行。大型商業銀行一般都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保本問題不大。不過,理財產品也是有風險提示的。那就是不保證這個收益一定會實現。基本上每個理財產品都會有這樣的提示。這是銀行的義務。事實上,到最後基本都能實現這樣的收益。有可能會往上或是往下偏差一點,都偏差不會太大。

而銀行定存,2-3%則是百分之百安全的。錢存在銀行裡面,雖然沒有理財收益那麼高,但存在銀行裡面就買一個放心。最少也還有3%左右的收益。而且上面也沒有風險提示。這點是理財產品所不可比的。

因此,主要是現在的社會太複雜,大部分人虧怕了,出於謹慎的心理選擇沒有風險提示的定存,而不敢選擇有風險提示的理財產品,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看完點贊,腰纏萬貫,感謝關注!

雪之道理财
2019-06-17

世界上最難改變的就是一個人的思想,為什麼有些人喜歡定期存款三年期利率為2.75%,而不去買銀行4.2%的定期理財呢?關鍵還是思想,這部分人都是50-70歲之間,他們的思想就是存款最安全,理財都是假的,騙人的。因為他們那個年代根本沒有理財這兩個字,都是存款儲蓄。都六七十歲的人了,你讓他改變的思想,有多難呢?再說了,他們拿一本存摺,就存定期,他根本不理會理財產品,都不懂什麼叫貨幣基金,你和他解釋他也不聽。

任何產品都有一定的人群,所以我們就不要再去糾結那麼多為什麼了。總有一些人喜歡這種理財產品,那是一個時代的印證。就好比,現在很多老人就用老人機,你說智能手機不比老人機好用嗎?關鍵老人不會用,也不必要用,就拿來打電話就可以了。

再者,銀行喜歡你定期存款,因為定期存款,銀行收益最大化,特別是一些老人,銀行大堂經理就喜歡推薦定期存款,不推薦理財產品的。

伍角理财
2019-07-06

🎈銀行存款大概是老百姓最熟悉的儲蓄方式。

🎈懂理財的人少說會懂五種以上的投資方式;沒接觸過理財的人,大概只覺得銀行存款是最安全的了吧。

1⃣️2%-3%收益率的定存也沒有錯,如果你有超大體量的儲備資金,或者你是花甲或古稀老人,這種超安全的儲蓄也不是不可以。

2⃣️4%-5%的理財會被部分人牴觸,大概是因為一些銀行有代銷或飛單歷史,讓本身理財經驗不多的人以為銀行理財很危險。

3⃣️事實上,所有投資方式都沒有對錯,各種不同類型的投資都有其對應的投資者。

4⃣️如果想要安全投資,還是一句話:不懂不投。想投,就去找人研究或自己研究清楚。

5⃣️哪怕是銀行自營的理財產品,介紹說之前百分之百都成功兌付了,建議還是看一下產品說明書,仔細研究該產品最終的投資標的,白紙黑字的東西才是最真實的,所有口頭承諾的投資法律面前都無效。

6⃣️總之,理財方式沒有對錯,你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產品就是最好的。

 

希望對你有幫助,歡迎一起交流。

赵冰峰财经
2019-06-11

定存利率確實不高,官方定的是2.75%,兩年到五年都是。但是實際上,完全是不同的。

定存利率確實不高,官方定的是2.75%,兩年到五年都是。但是實際上,完全是不同的。

最高的已經超過4%了,和理財有一拼了。

如果利率差不多,那肯定定存保障比理財更高一些

《存款保險條例》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存款保險實行限額償付,最高償付限額為人民幣50萬元。這一限額高於世界多數國家的保障水平,能為我國99.63%的存款人提供全額保護,可以說是很好的保障了。

定存利率確實不高,官方定的是2.75%,兩年到五年都是。但是實際上,完全是不同的。

最高的已經超過4%了,和理財有一拼了。

如果利率差不多,那肯定定存保障比理財更高一些

《存款保險條例》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存款保險實行限額償付,最高償付限額為人民幣50萬元。這一限額高於世界多數國家的保障水平,能為我國99.63%的存款人提供全額保護,可以說是很好的保障了。

與之相反的,理財由於資管新規的推出,保障大不如前!去年實施的資管新規對居民的最大影響就是打破理財產品剛性兌付,也就是說,理財產品今後不再“保本保息”。甚至貨幣基金都要打破剛性兌付了!

一個是推出存款保險,一個是打破剛性兌付,一進一退之間,對保守投資人而言,肯定選定存啊!

定存尤其對老年人很有吸引力,比如我爸,動不動就存定期,利率和理財差不多,而我呢,基本上就是理財,因為流動性會更好。

一個是追求安全性,一個是追求流動性,各有各的客戶群體。

招商银行App
2019-06-22

簡單說說,可能有以下4點原因:

第一, 低風險。對於大部分低利息的定存來說,是大多中老年人比較青睞的理財方式,因為這種定存都是直接去銀行、點對點服務,他們看得見、摸得著,放心!而對於網絡上的理財平臺,甚至一些小型銀行的理財產品來說,他們不太會操作、不熟悉,自然也就寧願放棄,選擇更安全的方式了。

第二, 本金少。本金多少直接決定利息的多少。對於5萬10萬的本金來說,1年相差1%的利息,其實差異並不是很大。

第三, 五花八門的理財機構或者手法層出不窮,安全隱患增加。去年P2P爆雷就是個例子,加之理財公司的合規與否大眾難以辨別,所以大多數人還是選擇比較安全的銀行定存。

第四, 存款有憑據。定期存款是有存單,好多中老年人存定期存款,就是為了那一張存款憑據,也就是存單,拿到這份蓋著銀行章的存單,安心。存單可以隨時查看,一般不會遺忘存款日期,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好的優點。

互金直通车
2019-06-15

有句話說“適合的就是最好的。”有人喜歡2-3%的定期存款,有人喜歡4-5%的理財,還有人喜歡9-10%的P2P。每個人的理財經驗不同,風險偏好不同,投資品的選擇也就不一樣。

風險偏好的分類

對投資理財者來說,每個人對風險的喜好程度是不一樣的,據此可以把投資者分為三大類:

第一類是風險厭惡型投資者,這類投資者喜歡穩定可靠的理財產品,不願意承擔風險;

第二類是風險平衡型投資者,這類投資者喜歡穩健可預期的理財產品,可承受一般性風險;

第三類是風險喜好型投資者,這類投資者喜歡高風險投資,願意為了更高的收益承擔更大的風險。

在這三類的基礎上,在第一類和第二類之間加上一類,在第二類和第三類之間也加上一類,就可以派生成五類,分別對應保守型、穩健性、平衡性、積極型、激進型五類投資者,這五種類型代表了五種投資風格,大部分的理財機構對投資者和理財產品都是按著五種類型劃分的。

但這仍然是大體的分類,很多人仍然是介於不同類型之間,甚至是跨越的。

有句話說“適合的就是最好的。”有人喜歡2-3%的定期存款,有人喜歡4-5%的理財,還有人喜歡9-10%的P2P。每個人的理財經驗不同,風險偏好不同,投資品的選擇也就不一樣。

風險偏好的分類

對投資理財者來說,每個人對風險的喜好程度是不一樣的,據此可以把投資者分為三大類:

第一類是風險厭惡型投資者,這類投資者喜歡穩定可靠的理財產品,不願意承擔風險;

第二類是風險平衡型投資者,這類投資者喜歡穩健可預期的理財產品,可承受一般性風險;

第三類是風險喜好型投資者,這類投資者喜歡高風險投資,願意為了更高的收益承擔更大的風險。

在這三類的基礎上,在第一類和第二類之間加上一類,在第二類和第三類之間也加上一類,就可以派生成五類,分別對應保守型、穩健性、平衡性、積極型、激進型五類投資者,這五種類型代表了五種投資風格,大部分的理財機構對投資者和理財產品都是按著五種類型劃分的。

但這仍然是大體的分類,很多人仍然是介於不同類型之間,甚至是跨越的。

如何確定自己的風險偏好

為了更加科學的投資,投資者最好能夠了解自己的風險偏好類型,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選擇理財產品,比如,你是保守型投資者,2-3%的銀行定期存存款就非常合適,不用在乎別人的眼光。如果你是穩健型投資者,可以多瞭解一下4-5%的銀行理財產品,如果能夠知道它的來龍去脈,很可能你會喜歡上的。

怎樣確定自己的風險偏好呢?除了根據對自己的主觀判斷之外,您還可以利用科學的測試方法進行測試,這類的測試軟件非常多,從互聯網上搜索就可以了。

因為這種判斷方法是離散的,不同軟件得出的結論可能不一樣,你最好選擇多個測試軟件,多次進行測試,然後和自己對自己的主觀判斷進行印證,這樣一般就非常準確了。

有句話說“適合的就是最好的。”有人喜歡2-3%的定期存款,有人喜歡4-5%的理財,還有人喜歡9-10%的P2P。每個人的理財經驗不同,風險偏好不同,投資品的選擇也就不一樣。

風險偏好的分類

對投資理財者來說,每個人對風險的喜好程度是不一樣的,據此可以把投資者分為三大類:

第一類是風險厭惡型投資者,這類投資者喜歡穩定可靠的理財產品,不願意承擔風險;

第二類是風險平衡型投資者,這類投資者喜歡穩健可預期的理財產品,可承受一般性風險;

第三類是風險喜好型投資者,這類投資者喜歡高風險投資,願意為了更高的收益承擔更大的風險。

在這三類的基礎上,在第一類和第二類之間加上一類,在第二類和第三類之間也加上一類,就可以派生成五類,分別對應保守型、穩健性、平衡性、積極型、激進型五類投資者,這五種類型代表了五種投資風格,大部分的理財機構對投資者和理財產品都是按著五種類型劃分的。

但這仍然是大體的分類,很多人仍然是介於不同類型之間,甚至是跨越的。

如何確定自己的風險偏好

為了更加科學的投資,投資者最好能夠了解自己的風險偏好類型,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選擇理財產品,比如,你是保守型投資者,2-3%的銀行定期存存款就非常合適,不用在乎別人的眼光。如果你是穩健型投資者,可以多瞭解一下4-5%的銀行理財產品,如果能夠知道它的來龍去脈,很可能你會喜歡上的。

怎樣確定自己的風險偏好呢?除了根據對自己的主觀判斷之外,您還可以利用科學的測試方法進行測試,這類的測試軟件非常多,從互聯網上搜索就可以了。

因為這種判斷方法是離散的,不同軟件得出的結論可能不一樣,你最好選擇多個測試軟件,多次進行測試,然後和自己對自己的主觀判斷進行印證,這樣一般就非常準確了。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

瞭解了風險偏好和投資類型之後,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了。就像題目中的問題,很顯然是一個平衡型投資者不瞭解保守型投資者的風險偏好,認為他太保守了。

同樣的道理,一個激進型投資者也不理解平衡型投資者為什麼不去購買10%的P2P呢,這樣獲得收益不是更高嗎?一個保守型投資者也會對激進型投資者表示不解,難道他就不害怕平臺跑路嗎?

要解決這樣的疑問,投資者除了瞭解自己的風險偏好,還要了解理財產品的風險程度,一般理財產品分為R1-R5五個風險等級,簡單說明如下:

R1保守型:能夠保證本金安全,收益相對穩定,與之對應的產品有存款、國債、貨幣基金等等;

R2穩健型:不保證本金安全,但是本金損失概率極低,收益浮動,但是波動不是很大,與之對應的是貨幣基金,企業債券,債券基金等等;

R3平衡型:不保證本金安全,有損失本金的可能,收益浮動且波動比較大,可以通過多產品組合來抵禦波動風險,相應的產品有企業債券、信託投資、不動產投資、地方政府債券等等;

R4積極型:本金的風險較高,與之對應的投資收益率也非常高,如果風險沒有發生,將獲得較高的收益,風險發生後本金處於危險的狀態,類似的產品有混合基金、指數基金、P2P、黃金、石油衍生品等等。

R5激進型:本金風險非常高,收益波動也非常大,可以通過時間、價格的波動進行投機獲利,典型的產品有:股票、期貨、股權投資。

有句話說“適合的就是最好的。”有人喜歡2-3%的定期存款,有人喜歡4-5%的理財,還有人喜歡9-10%的P2P。每個人的理財經驗不同,風險偏好不同,投資品的選擇也就不一樣。

風險偏好的分類

對投資理財者來說,每個人對風險的喜好程度是不一樣的,據此可以把投資者分為三大類:

第一類是風險厭惡型投資者,這類投資者喜歡穩定可靠的理財產品,不願意承擔風險;

第二類是風險平衡型投資者,這類投資者喜歡穩健可預期的理財產品,可承受一般性風險;

第三類是風險喜好型投資者,這類投資者喜歡高風險投資,願意為了更高的收益承擔更大的風險。

在這三類的基礎上,在第一類和第二類之間加上一類,在第二類和第三類之間也加上一類,就可以派生成五類,分別對應保守型、穩健性、平衡性、積極型、激進型五類投資者,這五種類型代表了五種投資風格,大部分的理財機構對投資者和理財產品都是按著五種類型劃分的。

但這仍然是大體的分類,很多人仍然是介於不同類型之間,甚至是跨越的。

如何確定自己的風險偏好

為了更加科學的投資,投資者最好能夠了解自己的風險偏好類型,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選擇理財產品,比如,你是保守型投資者,2-3%的銀行定期存存款就非常合適,不用在乎別人的眼光。如果你是穩健型投資者,可以多瞭解一下4-5%的銀行理財產品,如果能夠知道它的來龍去脈,很可能你會喜歡上的。

怎樣確定自己的風險偏好呢?除了根據對自己的主觀判斷之外,您還可以利用科學的測試方法進行測試,這類的測試軟件非常多,從互聯網上搜索就可以了。

因為這種判斷方法是離散的,不同軟件得出的結論可能不一樣,你最好選擇多個測試軟件,多次進行測試,然後和自己對自己的主觀判斷進行印證,這樣一般就非常準確了。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

瞭解了風險偏好和投資類型之後,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了。就像題目中的問題,很顯然是一個平衡型投資者不瞭解保守型投資者的風險偏好,認為他太保守了。

同樣的道理,一個激進型投資者也不理解平衡型投資者為什麼不去購買10%的P2P呢,這樣獲得收益不是更高嗎?一個保守型投資者也會對激進型投資者表示不解,難道他就不害怕平臺跑路嗎?

要解決這樣的疑問,投資者除了瞭解自己的風險偏好,還要了解理財產品的風險程度,一般理財產品分為R1-R5五個風險等級,簡單說明如下:

R1保守型:能夠保證本金安全,收益相對穩定,與之對應的產品有存款、國債、貨幣基金等等;

R2穩健型:不保證本金安全,但是本金損失概率極低,收益浮動,但是波動不是很大,與之對應的是貨幣基金,企業債券,債券基金等等;

R3平衡型:不保證本金安全,有損失本金的可能,收益浮動且波動比較大,可以通過多產品組合來抵禦波動風險,相應的產品有企業債券、信託投資、不動產投資、地方政府債券等等;

R4積極型:本金的風險較高,與之對應的投資收益率也非常高,如果風險沒有發生,將獲得較高的收益,風險發生後本金處於危險的狀態,類似的產品有混合基金、指數基金、P2P、黃金、石油衍生品等等。

R5激進型:本金風險非常高,收益波動也非常大,可以通過時間、價格的波動進行投機獲利,典型的產品有:股票、期貨、股權投資。


通過上述分析,大家應該非常清楚了,理財需要做到投資者和理財產品匹配,只有這樣才能夠做好產品定位,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放心投資,只有這樣才能夠讓自己“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胶乡宝妈
2019-08-05

這個問題中涉及到兩種不同的存款方式。一種是傳統的銀行定期存款。另外一種就是銀行理財。

定期存款大家都是熟知的。它是一種保本保息的存款方式,根據存款期限的不同利息金額逐步上升。一年期一般在2.1%-2.5%之間,兩年期為2.7%-2.98%左右。三年期為3.85%左右。這種存款是大部分客戶的首選。因為它無論是從安全性和流動性來說都是具有優勢的。定期存款利息在存入時已經可以預知到期收益。假如當客戶需要提前支取的話可以部分提前支取一次。提前支取的部分按照活期存款利率來計算,剩餘金額還是從存入日按照定期存款來計算利息。假如說當你支取金額較大的話也可以考慮質押存單來貸款獲取資金。

銀行理財作為一種近些年銀行比較推崇的產品類型,確實吸引了不少客戶人群。這種產品標榜的利息會比定期存款多出很多,但是這種產品是有一定風險性的。基本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保本型理財,一種是非保本型理財。非保本型理財的風險係數是最大的,因為它有可能會導致本金損失而且收益甚微。這是客戶投資最不願意看到的情況。而且這種產品的流動性相對較差。它是不可以提前支取的。所以說假如你比較青睞理財等高風險高收益這種產品時要確保短期內沒有資金需求。否則就會影響到正常的資金運行。

綜上所述,這兩種產品各有優缺點,但是去銀行辦理存款業務的客戶最看重的還是產品安全性和穩定性。因而在眾多銀行客戶群體中選擇定期存款的受眾群還是比較多的。

奇葩财经说
2019-08-21

題主的用語不準確,多數人的結論從何得知,有具體的數據進行佐證嗎?本來作者想搜索一下2018年所有商業銀行個人定期存款總規模與理財產品總規模的具體數據對比,可惜也沒有查找到相關數據信息,故同樣無法下定一個準確的結論以供讀者參考。

題主的用語不準確,多數人的結論從何得知,有具體的數據進行佐證嗎?本來作者想搜索一下2018年所有商業銀行個人定期存款總規模與理財產品總規模的具體數據對比,可惜也沒有查找到相關數據信息,故同樣無法下定一個準確的結論以供讀者參考。


但是,目前商業銀行定期存款以及理財產品的大體情況還是可以為讀者介紹一下的。理財產品監管新規落地以後,保本型理財產品或早或晚必將會成為歷史,淨值型理財產品將成為商業銀行未來主流的理財產品。也就是說,大家的共識就是理財產品被銀行剛性兌付或者兜底的好日子即將到頭,即便它有著4%以上的收益回報率也會讓風險承受能力較弱的客戶望而卻步!

題主的用語不準確,多數人的結論從何得知,有具體的數據進行佐證嗎?本來作者想搜索一下2018年所有商業銀行個人定期存款總規模與理財產品總規模的具體數據對比,可惜也沒有查找到相關數據信息,故同樣無法下定一個準確的結論以供讀者參考。


但是,目前商業銀行定期存款以及理財產品的大體情況還是可以為讀者介紹一下的。理財產品監管新規落地以後,保本型理財產品或早或晚必將會成為歷史,淨值型理財產品將成為商業銀行未來主流的理財產品。也就是說,大家的共識就是理財產品被銀行剛性兌付或者兜底的好日子即將到頭,即便它有著4%以上的收益回報率也會讓風險承受能力較弱的客戶望而卻步!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銀行定期存款,雖然它的利率只有2%~3%,但因其受《存款保險條例》的保障,即使銀行倒閉儲戶的存款也會由存款保險機構無條件予以兌付,而且最高保額達到50萬之多,能夠涵蓋全國99.6%以上的儲戶,所以銀行定期存款的性價比還是極高的!

題主的用語不準確,多數人的結論從何得知,有具體的數據進行佐證嗎?本來作者想搜索一下2018年所有商業銀行個人定期存款總規模與理財產品總規模的具體數據對比,可惜也沒有查找到相關數據信息,故同樣無法下定一個準確的結論以供讀者參考。


但是,目前商業銀行定期存款以及理財產品的大體情況還是可以為讀者介紹一下的。理財產品監管新規落地以後,保本型理財產品或早或晚必將會成為歷史,淨值型理財產品將成為商業銀行未來主流的理財產品。也就是說,大家的共識就是理財產品被銀行剛性兌付或者兜底的好日子即將到頭,即便它有著4%以上的收益回報率也會讓風險承受能力較弱的客戶望而卻步!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銀行定期存款,雖然它的利率只有2%~3%,但因其受《存款保險條例》的保障,即使銀行倒閉儲戶的存款也會由存款保險機構無條件予以兌付,而且最高保額達到50萬之多,能夠涵蓋全國99.6%以上的儲戶,所以銀行定期存款的性價比還是極高的!

綜上所述,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雖然要比銀行定期存款高出不少,但對於風險承受能力較弱的儲戶來說吸引力並不如定期存款高。大家覺得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