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兵敗時,為什麼不投奔張獻忠?

10 個回答
天涯看点历史号
2019-05-25

問題有點問題,李自成兵敗的時候曾經投奔過張獻忠。

李自成在十幾年的起義生涯中,起起伏伏,多次被明朝官軍擊敗,遁入深山老林隱藏,而最為悲慘的一次非崇禎十一年(1638年)莫屬。這一年春天,李自成在川北中了老對手洪承疇的埋伏,大敗後退出四川,隨後又在陝南被明朝官軍追擊,李自成損失慘重,身邊一度只剩下十八騎追隨,人生可謂跌到了谷底。而此時,張獻忠則剛剛投降了明五省總督熊文燦,在谷城休養生息,張獻忠這次投降是偽降,所以張的軍隊依然保持著獨立性,而且投降後向朝廷要了不少軍餉,軍隊反而越來越多。

問題有點問題,李自成兵敗的時候曾經投奔過張獻忠。

李自成在十幾年的起義生涯中,起起伏伏,多次被明朝官軍擊敗,遁入深山老林隱藏,而最為悲慘的一次非崇禎十一年(1638年)莫屬。這一年春天,李自成在川北中了老對手洪承疇的埋伏,大敗後退出四川,隨後又在陝南被明朝官軍追擊,李自成損失慘重,身邊一度只剩下十八騎追隨,人生可謂跌到了谷底。而此時,張獻忠則剛剛投降了明五省總督熊文燦,在谷城休養生息,張獻忠這次投降是偽降,所以張的軍隊依然保持著獨立性,而且投降後向朝廷要了不少軍餉,軍隊反而越來越多。

洪承疇

落魄的李自成來到谷城找到了張獻忠,希望張獻忠能夠幫助他東山再起。張獻忠得知李自成的來意之後,先和他開了個玩笑,“獻忠笑而拊其背曰:李兄何不從我降而僕僕奔走乎?”張獻忠開玩笑地讓李自成跟他一起投降明朝,省得四處奔波逃竄。不過玩笑歸玩笑,開過玩笑之後,張獻忠還是幹了正事——“獻忠乃資其衣馬以去”。張獻忠知道李自成既不可能投降明朝,更不可能做自己的部下,而張獻忠自己投降明朝也不過是權宜之計,此時已經有異心準備反叛了,所以李自成來向自己求援,張獻忠便做了個順手人情,給他一點兵馬和物資,讓其東山再起。

問題有點問題,李自成兵敗的時候曾經投奔過張獻忠。

李自成在十幾年的起義生涯中,起起伏伏,多次被明朝官軍擊敗,遁入深山老林隱藏,而最為悲慘的一次非崇禎十一年(1638年)莫屬。這一年春天,李自成在川北中了老對手洪承疇的埋伏,大敗後退出四川,隨後又在陝南被明朝官軍追擊,李自成損失慘重,身邊一度只剩下十八騎追隨,人生可謂跌到了谷底。而此時,張獻忠則剛剛投降了明五省總督熊文燦,在谷城休養生息,張獻忠這次投降是偽降,所以張的軍隊依然保持著獨立性,而且投降後向朝廷要了不少軍餉,軍隊反而越來越多。

洪承疇

落魄的李自成來到谷城找到了張獻忠,希望張獻忠能夠幫助他東山再起。張獻忠得知李自成的來意之後,先和他開了個玩笑,“獻忠笑而拊其背曰:李兄何不從我降而僕僕奔走乎?”張獻忠開玩笑地讓李自成跟他一起投降明朝,省得四處奔波逃竄。不過玩笑歸玩笑,開過玩笑之後,張獻忠還是幹了正事——“獻忠乃資其衣馬以去”。張獻忠知道李自成既不可能投降明朝,更不可能做自己的部下,而張獻忠自己投降明朝也不過是權宜之計,此時已經有異心準備反叛了,所以李自成來向自己求援,張獻忠便做了個順手人情,給他一點兵馬和物資,讓其東山再起。

李自成

李自成得到張獻忠的資助後,很快又拉起了一支部隊,並且不斷擴展壯大,很快又成了明軍的一個勁敵,而這一切必須歸功於張獻忠的資助。但是,令張獻忠沒有想到的是三年之後,兩人的處境掉了個個,但是李自成對自己的態度卻截然不同。

崇禎十四年(1641年),張獻忠被左良玉擊敗,張獻忠的部隊四處逃散,而李自成卻趁機收編了張獻忠的“前驅八哨”,張獻忠雖然心中憤憤不平,但是卻無可奈何。因為此時張獻忠被左良玉打得只剩下數十騎了,張獻忠想起了三年前的李自成,自己當年資助了李自成,如今自己落難,李自成也應當會拉兄弟一把。

但是,等張獻忠找到李自成的時候,才發現事情並沒有自己想得那麼簡單。面對向自己求援的張獻忠,“自成欲以部曲待之,(獻忠)不肯屈居,自成將殺之”。李自成想將張獻忠收為部下,但是張卻不願意屈居人下,這就惹惱了李自成,便想要殺了張獻忠。由此可見,李自成並非心胸開闊之人,最終在羅汝才等人的勸說和幫助下,張獻忠才得以脫離李自成,自己到英山、霍山地區重整旗鼓了。

問題有點問題,李自成兵敗的時候曾經投奔過張獻忠。

李自成在十幾年的起義生涯中,起起伏伏,多次被明朝官軍擊敗,遁入深山老林隱藏,而最為悲慘的一次非崇禎十一年(1638年)莫屬。這一年春天,李自成在川北中了老對手洪承疇的埋伏,大敗後退出四川,隨後又在陝南被明朝官軍追擊,李自成損失慘重,身邊一度只剩下十八騎追隨,人生可謂跌到了谷底。而此時,張獻忠則剛剛投降了明五省總督熊文燦,在谷城休養生息,張獻忠這次投降是偽降,所以張的軍隊依然保持著獨立性,而且投降後向朝廷要了不少軍餉,軍隊反而越來越多。

洪承疇

落魄的李自成來到谷城找到了張獻忠,希望張獻忠能夠幫助他東山再起。張獻忠得知李自成的來意之後,先和他開了個玩笑,“獻忠笑而拊其背曰:李兄何不從我降而僕僕奔走乎?”張獻忠開玩笑地讓李自成跟他一起投降明朝,省得四處奔波逃竄。不過玩笑歸玩笑,開過玩笑之後,張獻忠還是幹了正事——“獻忠乃資其衣馬以去”。張獻忠知道李自成既不可能投降明朝,更不可能做自己的部下,而張獻忠自己投降明朝也不過是權宜之計,此時已經有異心準備反叛了,所以李自成來向自己求援,張獻忠便做了個順手人情,給他一點兵馬和物資,讓其東山再起。

李自成

李自成得到張獻忠的資助後,很快又拉起了一支部隊,並且不斷擴展壯大,很快又成了明軍的一個勁敵,而這一切必須歸功於張獻忠的資助。但是,令張獻忠沒有想到的是三年之後,兩人的處境掉了個個,但是李自成對自己的態度卻截然不同。

崇禎十四年(1641年),張獻忠被左良玉擊敗,張獻忠的部隊四處逃散,而李自成卻趁機收編了張獻忠的“前驅八哨”,張獻忠雖然心中憤憤不平,但是卻無可奈何。因為此時張獻忠被左良玉打得只剩下數十騎了,張獻忠想起了三年前的李自成,自己當年資助了李自成,如今自己落難,李自成也應當會拉兄弟一把。

但是,等張獻忠找到李自成的時候,才發現事情並沒有自己想得那麼簡單。面對向自己求援的張獻忠,“自成欲以部曲待之,(獻忠)不肯屈居,自成將殺之”。李自成想將張獻忠收為部下,但是張卻不願意屈居人下,這就惹惱了李自成,便想要殺了張獻忠。由此可見,李自成並非心胸開闊之人,最終在羅汝才等人的勸說和幫助下,張獻忠才得以脫離李自成,自己到英山、霍山地區重整旗鼓了。

李自成

從李自成和張獻忠對待彼此的態度上,我們可以看出張獻忠比李自成有義氣,當然從另外一個層面來看,也許是李自成更有戰略眼光,知道日後張獻忠可能是唯一能夠威脅自己的競爭對手,不如趁對方落難解決掉這個後患。不管怎麼樣,反正從此之後,李自成和張獻忠就成了陌路人。幾年後,李自成以農民起義盟主身份自居,對其他農民軍發號施令,其他部隊不得不從,唯獨張獻忠拒不服從命令,這兩支農民起義部隊以後再也沒有合作過。

參考文獻:《張獻忠傳論》

难得浮生闲半日
2019-12-15

李自成兵敗如山倒一路往南逃,只不出三月就逃到了湖北境內。想數月前入北京城,兵卒百萬,戰將千員;現在身邊兵不過數千,將不足百人。李自成長嘆一身,嗆啷啷一聲抽出寶劍就要抹脖子。

站在左近的前軍驃騎將軍趙言志忙伸手攔住。勸解道:“闖王,萬萬不可如此。諸位兄弟還指望你帶大家突出重圍呢!”李自成長嘆一聲道:“如今都到了這步田地,我也是無力迴天了!不如待我自刎後,你們拿我人頭,去向追兵求條活路罷了!”

“李自成,我們這幫兄弟跟著你出生入死這麼多年,豈是那種賣主求榮之輩?”趙言志聞言斥責反激道:“當初咱們陝西起兵,什麼樣的挫折沒有遇到過?你怎麼能說如此這般喪氣話?”

見李自成低頭不語,拔寶劍的手也鬆了些。趙言志繼續道:“當年咱們在河南遇險,幾乎全軍覆沒。當時是你攔著不讓兄弟們和官兵同歸於盡。說是‘留的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當時大家都沮喪之極,誰也沒想到幾年之後你真的能帶著咱們攻進了北京城。現在這境況比那時強上百倍,你當初永不言棄的豪氣呢?”

李自成鬆了手中的寶劍,抬起頭來看著趙言志,激動的說道:“兄弟,我算是被你罵醒了。你說現在我該如何應對?”

趙言志想了想,從口中迸出來一句話道:“進四川,向張獻忠求援!”

一聽此言,李自成的頭搖成了拔浪鼓,道:“張獻忠以前和我在舅父手下攜手征戰沙場不假。但後來進鳳陽的時候,張獻忠貪得無厭,就憑他先攻進城,就想獨佔八成物資。我與他大吵一架後分道揚鑣,從此後形同陌路。當年我被洪承籌打敗投奔於他,他差點就害了我性命。現在如何能投奔與他?”

“闖王此言差矣。正所謂大丈夫能屈能伸。如今咱們先且投了張獻忠,躲過這一劫。等穩住陣腳,再出川,東山再起就好了。”趙言志勸道。

“可是我怕這張獻忠容不得我,如何放我入川?”李自成仍然心存疑慮。

趙言志跪地道:“闖王若不疑心,我願單騎前往四川一趟,勸說張獻忠來援,接闖王入川。”李自成此時無計,只得同意趙言志入川求援。

話說趙言志單騎快馬來到成都面見張獻忠。張獻忠與趙言志有舊,知道老友來訪,吩咐拉開儀仗金鸞殿接見。

趙言志來到大殿也不向張獻忠三跪九叩,只是單膝跪地行禮。禮畢就嚷嚷著李闖王危在旦夕,要張獻忠立刻發兵去救。

張獻忠見趙言志如此無禮,還當是當年攜手征戰一般呼喝,心裡一陣的不痛快,冷冷的道:“闖王麾下百萬,逼崇禎吊死煤山,如何需要我救?”

趙言志是個急性子,吼道:“當年咱們在陝西同生共死,如今你怎能忘恩負義見死不救?”

張獻忠也罵道:“闖賊與我還有何恩義可言?當年我被左良玉擊敗投奔與他,若不是你阻攔,他早就將我身首異處,別當我不知道!”

趙言志見他知道當年實情,也不便再為闖王說話。只得流淚誠懇的道:“既然這事大王都已經知道了。我只求大王念在咱倆的素日情份上給我一支精兵,好前去與闖王同生同死。”

此時張獻忠手上恰好有支明軍降兵一直放心不下,再者趙言志與自己確是有過命的交情。遂在降兵中點了五百兵馬,七日口糧,殘破兵器若干,交由趙言志去救李自成。

趙言志一路上浴血苦戰,待到了湖北九宮山下,身邊已無兵卒一人。渾身是血的趙言志從重圍中殺到山頂,正見到李自成持劍自刎。

三尺青鋒在手,無奈身處絕地。一腔英雄血,只恨壯志難酬。抬眼夕陽飛霞處,再無往日紅。

趙言志雙目涕血,大叫一聲闖王。身後數柄長槍穿胸而過,也倒在了血泊之中……

用户67724358697
2019-05-25

原因很簡單,因為兩人有仇。

1、高迎祥。

李自成與張獻忠,二人是老鄉加兄弟戰友的關係,而他們的領導,頂頭上司正是高迎祥。

黃河幾字形繞開陝西,西安沒黃河。崇禎年間,陝西大旱,陝西大片災民一面逃難,一面陸續演變為反明起義軍主力。

高迎祥兵分四路,轉戰陝西、安徽、四川大半個中國,1636年最終被明末名將孫傳庭擊斃。

2、李自成張獻忠分裂。

四路兵馬各自為戰,李自成、張獻忠主力也相繼被消滅,張獻忠投降明朝。

隨即,張獻忠於襄樊再次反叛,李自成逃回商洛再次召集人馬。

李自成攻破洛陽後,三攻開封未果。

張獻忠自安康、城口、開江,進入四川達州,隨後反攻荊州當陽、襄陽,於信陽兵敗,投靠李自成險些被殺。

於是轉戰安徽、武昌、張獻忠於武昌建立“大西”。

李自成撤回襄陽建立“大順”,起義軍隨即分裂。

卢教练6
2019-12-15

李自成兵敗,不是敗在敵人之手,而是敗在自己手裡,標題提出李自成兵敗,為什麼不去投張獻忠,這一點用不著解釋,就是我也不去投張獻忠,不去投張獻忠,有三個理由,第一如今兵敗去投張獻忠,會被張獻忠看不起,丟不起這個人,第二張獻忠也未必收留李自成,理由是怕李自成奪了他的地盤或人脈,因為李自成非一般之人,第三李自成並未想到失敗會帶來如此後果,還想東山在起,如果假設李自成投靠了張獻忠,張獻忠也高興收留,並給予相當的重用,大清一時半會也可能迅速統一,我認為人最要臉面,恰恰這個面子擔誤了事。

阿庆还是阿庆
2019-12-14

李自成跟張獻忠,同屬於農民起義軍,但是卻不屬於同一支起義軍。所以雖然一起鬧革命,但是隻是共同聽命於高迎祥而已。後來高迎祥戰死了,李自成成為了新的闖王。但是在攻打襄陽王府的戰爭之後,倆人因為一件小事鬧得分崩離析,為啥呢?原來襄陽王府有一支鼓樂隊,但是倆人都想要,結果李自成搶佔先機弄走了,這讓兩隻起義軍徹底決裂,也提現出了農民起義軍的典型特點:眼頭實在是低呀。

後來李自成在山海關戰敗,一路先是想要去陝西老窩避難,可惜清軍追的緊,而張獻忠更是在四川雲貴已經自立為王,可謂山高路遠了。李自成就算要跑過去也是路途遙遠呀,何況倆人的小矛盾這麼鮮明的公示給外界呢。

最終李自成在逃跑的路上就戰死了,更談不上去投奔張獻忠了。

眸子8552
2019-12-14

歷史很會考驗人性。

當初李自成與張獻中還是好哥們,後來因鳳陽分贓不均而心懷介蒂,而李自成為人較陰。後來闖王高迎翔戰死,餘部投靠了李自成,並推舉李自成為新闖王。而實力一直比李自成強的張獻忠便心懷不滿。

當高迎詳戰敗被俘,李自成無路可去,就投奔了張獻忠。張獻忠表面歡迎,隌地確要殺了李自成,幸被李自成逃脫。歷史總是很巧合,後來張獻忠也投奔過李自成,也差點被李自成殺了,也是僥倖逃脫。於是,不是朋友便是敵人。這就是農民起義軍,不團結的寫照。

後來,李自成在北方戰鬥,張獻忠不來援助,只在南方看熱鬧。最後,李自成徹底失敗、滅之。而坐視不管的張獻忠,孤掌難鳴,也做了清軍的刀下鬼。

如果,起義軍內部團結,互相駛援。嚴明軍紀,不貪小利。按當時的南北呼應的作戰形勢,起義軍聲勢以相當龐大(再迫使吳三桂及明軍投降)。那麼,做天下的應是起義軍。皇帝應叫:高迎詳。根本沒滿清什麼事,歷史將出現一個新名子的朝代。

94310417小云
2019-12-16

一山怎容下二隻大老虎,,李自成的性格特點是不會向個喪家犬一樣的用自己的熱臉貼冷屁股,,,而張獻忠是個實時務懂進退的善變人物,,多智彗懂隱忍,,也決不會與李闖賊同幹共苦,是二個形同水🔥,老死不相往來的剋星,與他們各自的智謀集團有關係,這便是二個西北漢子的悲劇,,,放在今天二個強勢的創業者也不會報懷相捅,共享天下的,,。

童琪雅
2019-12-14

在九宮山的李自成,其實是向找張獻忠的援軍,而且張獻忠也派了援軍。只是沒想到遇到了陳久國。

永恒之爱5218
2019-12-14

屁話,隔著那麼遠一個在北京一個在四川飛去啊!oC

用户8681475513734
2019-12-14

李自成是農民起義領袖,不可能投騰張獻忠,這是一個人的尊言。(天變地變人在變)(老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