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

9 個回答
三国逐鹿
2018-12-10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

司馬昭為何要殺鄧艾和鍾會?

降阿斗,看三分漸統,一祚堪成。司馬昭字子上,三國時期,曹魏重臣,他也是西晉王朝奠基人之一。他自幼聰慧,能文善武,善於謀略,也是當時出色的謀略家,早年就跟隨司馬懿南征北戰,功勞卓著。景元四年,司馬昭分三路大軍攻打蜀國,鄧艾引軍三萬,為西路軍進攻沓中屯田的姜維,諸葛緒引軍三萬為中路軍,鍾會引兵十萬為東路軍,進攻漢中方向。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
姜維繞過鄧艾諸葛緒,直接與鍾會在劍閣相持不下,鍾會糧草快用盡,於是有意撤軍。然而鄧艾卻想出偷襲陰平的奇謀,得到司馬昭允許後,鄧艾偷渡陰平,出摩天嶺,並在綿竹地區斬殺諸葛瞻父子,威聲大震。劉禪猝不及防,率蜀中文武投降,蜀國滅亡。然而蜀國滅亡不久,司馬昭便收押鄧艾父子,並以謀反之罪夷其三族,而後鍾會也被斬殺,這究竟是為何,以下筆者依據演義內容,做簡要分析。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
首先姜維假意投降鍾會,從中作梗,挑撥鍾會和鄧艾互相爭鬥,意圖再次復國。劉禪投降後,命令姜維也放下武器投降,然而姜維想起諸葛亮的重託,並不甘心,於是與部下合謀,假意投靠鍾會,讓鍾會與鄧艾相互殘殺,伺機尋找復國的機會。鍾會與鄧艾都相互爭奪滅蜀第一功,相互攻擊,而鄧艾奪取成都後,更自恃勞苦功高,也自然更加藐視鍾會。鄧艾為了給自己歌功頌德,在綿竹地區擅自修建了景觀臺,以此來顯示自己滅蜀的功績。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
自從佔領成都後,鄧艾更懂得籠絡人心,並沒有進行屠殺,而是對蜀中的百姓官吏們加以安撫,更是在沒有經過司馬昭允許的情況下,擅自任用蜀中官員,任命劉禪為驃騎將軍,蜀漢太子為奉車督尉,蜀中的大小官吏,都得到不同程度的任用。而鄧艾也多次告誡蜀中官吏,若是沒有鄧艾,他們都會被殺,因此很多人對鄧艾感恩戴德。鄧艾得到蜀漢後,更是日夜忙碌,操練軍隊,這也讓司馬昭頗為顧忌。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
而鍾會為了防止鄧艾一人獨大,經常與姜維探討如何對付鄧艾。姜維便建議鍾會上書司馬昭,彈劾鄧艾在蜀中收買人心,意圖謀反。司馬昭見到鍾會的書信後,知道二人不和,但司馬昭更擔心二人功高蓋主,而鄧艾在蜀中的所作所為也沒有上奏,所以司馬昭也想借此機會除掉鄧艾,於是派人到成都將鄧艾父子收押,並以謀反之罪夷其三族。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
其次鍾會有意稱霸蜀漢,舉兵謀反。如果說鄧艾死的有些冤枉,鍾會就不算很冤。鍾會到達成都,收押鄧艾父子後,大肆慶祝,突然一日聽說司馬昭率軍十五萬,進駐長安,恭迎鍾會。鍾會變坐臥不安,與姜維商議對策,鍾會認為,若是司馬昭真心歡迎其凱旋,又為何帶來如此多的兵馬,因此認定司馬昭對他有防範。而姜維也勸說鍾會,司馬昭一但又猜忌之心,那麼鍾會命不久矣,並且勸說鍾會稱霸蜀漢,大不了做第二個劉備。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
鍾會覺得姜維說的很有道理,於是命眾文武一起飲酒議事。鍾會勸說眾人一起反叛司馬昭,然而卻有很多司馬昭的心腹不願謀反,聲稱家人都在洛陽,會有株連。鍾會沒有辦法,於是將眾人嚴加看管,準備全部殺掉。但不幸的是消息卻不脛而走,讓監軍衛灌得知了鍾會謀反之事。於是星夜率軍隊到成都。一場廝殺,鍾會死於亂軍之中,而姜維也因寡不敵眾,自殺殉國,他的謀略也化為泡影。

你是如何看待鄧艾和鍾會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每日趣评
2018-09-20

曹魏滅蜀有兩個片段極為精彩,一個是鄧艾偷渡陰平,一個是鍾會叛亂。前者直接造成蜀漢滅國,後者直接造成參與滅蜀的魏人幾乎全部被殲。那麼為什麼鄧艾和鍾會立這麼大的功勞,司馬昭卻選擇了要殺了他們呢?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

司馬昭、鄧艾、鍾會這三個人很有意思,鄧艾比司馬昭大14歲,而司馬昭又比鍾會大14歲,似乎14這個數字很神奇的跟這三個人沾上了關係。然後老而彌堅的鄧艾卻是官職最低的,司馬昭年齡居中卻官職最大,為大將軍,鍾會最年輕,為司隸校尉,是最聰明的一個,為什麼這樣講呢?

公元262年,蜀漢大將軍姜維懼怕回成都遭到佞臣黃皓的陷害,於是領兵滯留沓中種麥。而沓中距離漢中遙遠,無力回援漢中,這給了曹魏進攻蜀漢的機會。

公元263年,大將軍司馬昭召集眾臣商議伐蜀大計,眾臣都持反對態度,尤其是安西將軍鄧艾態度尤為堅決。鄧艾認為:蜀漢氣數未盡,仍有諸如姜維、廖化等人在朝,現在進軍蜀漢,不會勝利。

環顧整個朝堂,只有司隸校尉鍾會一人支持司馬昭的伐蜀行動。於是司馬昭派鍾會說服了鄧艾,共同制定了三路伐蜀大計。隨後,司馬昭任命鍾會為鎮西將軍,假節,正式拉開了攻伐蜀漢的大幕。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

司馬昭的計劃是這樣的:派左路軍三萬餘人由鄧艾率領,經狄道直撲沓中,與姜維作戰。派中路軍三萬餘人由諸葛緒率領,經武都直插陰平橋頭,阻斷姜維東歸的道路。派右路軍(主力軍)十萬餘人由鍾會率領,經斜谷、駱谷直撲漢中。

這個計劃很歹毒,鄧艾和諸葛緒負責堵截姜維,而鍾會負責佔領漢中。誰知道計劃趕不上變化,司馬昭的計劃被姜維所洞悉,於是姜維沒有敢於戀戰,急忙率軍擺脫鄧艾,匆忙向東行軍。後遇到堵截的諸葛緒,姜維揮軍假裝攻擊諸葛緒軍的尾部,趁諸葛緒調軍之際急忙回軍強渡陰平橋頭,搶先一天過去,然後和前來支援的廖化、張翼會師防守劍門關,堵住了鍾會的十萬大軍。

這時漢中已失,鍾會十萬大軍和姜維的近六萬人相持於劍門關,鍾會不得進,時間一長,糧草不繼,於是鍾會考慮撤軍,這時奇蹟發生了。

鄧艾率軍偷渡陰平,經棧道小路偷偷的行軍到油口,迫降油口守將馬邈。然後又在綿竹戮戰前來堵截的諸葛瞻,最後成功斬殺諸葛瞻,直撲成都。劉禪迫於形勢出城投降,蜀漢形式上滅國。

劉禪一投降,形勢變得複雜了。為什麼這樣講呢?本來原計劃是鄧艾和諸葛緒為輔助,攻陷成都由鍾會的十萬大軍來完成。結果卻是鄧艾憑藉三萬人的偏師迫降了成都,搶走了鍾會的功勞,你說鍾會心裡會怎麼想?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

而且這時鐘會和鄧艾心裡都發生了變化,一個為公,一個為私。但是不管為了什麼,在司馬昭眼裡都是叛亂。那麼這一切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鄧艾接受劉禪投降後,以天子的名義(注意這裡)就地安撫,封劉禪為驃騎將軍,師纂兼領益州刺史,隴西太守牽弘等魏人兼領蜀漢各郡郡首,其餘諸如蜀漢的舊官都有所任命。而且鄧艾還對他們誇耀說:如果不是我鄧艾,恐怕你們都要死於亂軍之中吧。

艾深自矜伐,謂蜀士大夫曰:“諸君賴遭某,故得有今日耳。若遇吳漢之徒,已殄滅矣。

這其實僅僅只是一個苗頭,後來鄧艾又給司馬昭寫信,發表了自己對於時局的看法。鄧艾認為:此時雖然是趁勢進攻東吳的好時機,但是士兵們都很疲憊。應該留蜀軍兩萬人,隴右軍兩萬人,在蜀地煮鹽鍊鐵,修建船隻,積存實力。同時安撫蜀地軍民,以威望屈服東吳。這樣的話,既有強大的軍事威脅,又有德行的感化,東吳很快會投降。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

鄧艾的思路很好,也很無私,但是卻犯了司馬昭的忌諱。為什麼呢?當時決定伐蜀時,鄧艾堅決認為此時不宜伐蜀,現在伐蜀成功了,又操起大將軍司馬昭的心,想掌更大的權,把伐吳大權也搶到手,看來,鄧艾心志不小。於是司馬昭冷冷的回了一封信,告訴監軍衛瓘,讓他轉告鄧艾,此事需要從長計議,不急。

文王使監軍衛瓘喻艾:“事當須報,不宜輒行。”

鄧艾沒有猜到司馬昭的心思,繼續上表,言語更加的狂妄,甚至說出了將在外,只要有利於國家,可以專斷這樣的話。司馬昭對於鄧艾的信開始敷衍,同時也對鄧艾的忠心表示了懷疑。

鍾會此時心態也開始失衡,本來功勞應該屬於自己,但是卻因為鄧艾偷襲陰平而大功旁落,這讓鍾會很鬱悶。於是鍾會開始找機會陷害鄧艾,正逢鄧艾和司馬昭書信往來溝通伐吳的事宜,於是鍾會發揮它的特長,善於模仿他人筆跡的才能偷偷修改了鄧艾寫給司馬昭的信,使語氣變得更加猖狂。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

同時鍾會勾結監軍衛瓘一起誣告鄧艾謀反,司馬昭也正好想要找理由罷了鄧艾的兵權,於是很順利的,鄧艾以被懷疑謀反的名義抓了起來,裝入囚車送往京師洛陽。

鄧艾被抓後鍾會心中並不高興,為什麼呢?三路大軍伐蜀,鄧艾、鍾會、諸葛緒三人為領軍。諸葛緒早在陰平堵截姜維不利時就被鍾會奪了兵權,判了一個畏敵不前的罪名送往洛陽。而鄧艾在自己和衛瓘的陷害下也以謀反罪名被捕,也被送往洛陽,只剩下自己一個人了,高處不勝寒呀

這時,降將姜維也為鍾會分析形勢,姜維說:自從淮南叛亂以來,你輔佐司馬昭平定叛亂幾乎算無遺策。現在又平定蜀地,立了不世之功。難道不應該效仿陶朱公范蠡泛舟湖上遠避是非,保全性命嗎?

“聞君自淮南已來,算無遺策,晉道克昌,皆君之力。今復定蜀,威德振世,民高其功,主畏其謀,欲以此安歸乎!何不法陶朱公泛舟絕跡,全功保身邪!”

其實姜維說的很對,當時的朝政被司馬昭所把持,然而鍾會近期表現太好,掌握軍權太重,自己又處於蜀地這個是非之地,想要撇清關係太難。早反也許還有機會,如果回去遲早要被司馬昭剝奪兵權,死無葬身之地,於是鍾會祕密決定謀反。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

鍾會的計劃是讓姜維領軍五萬出斜谷為先鋒,然後自己率軍在後,匯軍於長安。然後兵分水陸兩路,出孟津,會師於洛陽,這樣的話天下大定。

誰知道司馬昭早已經洞悉了鍾會的意圖(也許是監軍衛瓘通風報信),於是司馬昭率軍十萬親臨長安,又派護軍賈充領一萬騎兵入斜谷,駐紮在樂城。這一切都說明,鍾會判斷正確,司馬昭提前動手了。

沒有辦法,鍾會和姜維聯合提前謀反,以郭太后的名義誓師討伐大將軍司馬昭,要求解除司馬昭的大將軍之職。誰知道由於起事倉促,釀成了兵變,在兵變中鍾會和姜維被亂軍砍死。隨後監軍衛瓘率軍平定了叛亂,至此平定蜀漢之事徹底結束!

俗話說: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鄧艾、鍾會就是螳螂,劉禪就是樹上的蟬,而司馬昭就是最後面那隻黃雀。一心為國的鄧艾慘遭鍾會誣陷,聰明睿智的鐘會又被司馬昭制服,說到最後,還是司馬昭的心思最多。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

最後正面回答問題,鄧艾死於假謀反,事實情況是遭受鍾會的誣陷。而鍾會死於真謀反,自己立功太大又不懂得自保,被姜維忽悠,被司馬昭威脅,形勢所逼下不得不反。其實說到底,即使兩人安全回到洛陽,遲早也會被剝奪兵權然後殺掉,一句話,功勞太大又不善自處而已

本回答獨發於悟空問答,覺得寫得好請隨手點贊,謝謝!

喜歡請隨手關注我的頭條號,謝謝!

萨沙
2018-09-29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

這兩人可不同。

鄧艾是被陰的,鍾會則是作死。

鍾會和鄧艾都是司馬昭的大將,但鍾會出身豪門,能力高歸高,為人傲慢自大,不能容人。

鄧艾則是出身貧困家庭的鳳凰男,懂得內斂,有城府。

263年秋,兩人奉命去攻打蜀國,鍾會在正面硬攻,被姜維和廖化擋在劍閣不能前進。劍閣素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稱,姜維憑險據守,鍾會攻劍閣不下,無計可施。

而此時鄧艾一聲不響的突然奇襲陰平,越過七百餘里無人煙的險域,一舉攻佔了成都平原,打垮了蜀國。

這可是奇功一件,直到今天還被人歌頌。

這可把鍾會氣壞了。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

鍾會認為,不是他在正面吸引姜維的主力,鄧艾怎麼可能憑藉區區2萬多人橫掃成都平原呢?

然而,此戰結果終究是鍾會是打醬油的,鄧艾是頭功。

此時,心胸狹窄的鐘會,開始決定收拾鄧艾。

鍾會出身豪門家庭,父親長期為官,對官場非常熟悉。鍾會認為,所謂狡兔死走狗烹。

以司馬昭的陰險狠毒,此時一定特別忌諱掌控蜀國主要權利的鄧艾。

只要鍾會去密告陷害,鄧艾絕對會死翹翹。

加上鄧艾剛剛佔領蜀國,為了安撫民心,竟然擅自以天子的名義,任命大批官吏。他拜劉禪行驃騎將軍、蜀漢太子為奉車都尉、諸王為駙馬都尉;對蜀漢群臣,則根據其地位高低,或任命他們為朝廷官員,或讓他們領受自己屬下的職務。

誠然,這也有情可原,畢竟當年通訊不發達,又沒有手機。鄧艾為了穩定蜀國局勢,先斬後奏也是可以理解。

同時,鄧艾確實是個職業軍人。消滅蜀國以後,他竟然一心想著繼續消滅東吳,統一全國。

司馬昭卻非常警惕。一旦鄧艾連續佔領蜀國、東吳,那麼勢力就不比自己弱多少,這豈不是養虎遺患?

於是,司馬昭勃然大怒,即便當年漢獻帝只是掛名皇帝,權傾一時的曹操也沒敢這麼做。

其實本來司馬昭就有心幹掉功臣,此刻乾脆直接下手,將鄧艾暗算殺死。

鄧艾被殺時,也是一頭霧水,仰天長嘆:“我是忠臣啊,居然到這種地步,白起的境遇,於今又重現了。”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

至於鍾會,就是黃雀在後的例子,被司馬昭暗算了。

當時鍾會和鄧艾是兩大將。

現在鄧艾死了,鍾會把他的部下全部收掉,有兵力高達20多萬人。

不管鍾會忠心不忠心,單單他的地位如此之高,也就該死了。

司馬昭不過是利用鍾會幹掉鄧艾,然後再收拾鍾會,借力打力而已。

可笑鍾會自己還不覺得,直到部下提醒才發現司馬昭就要動手。

於是,鍾會沒有辦法,逼迫部下一起起兵背叛司馬昭。

然而,部下的家屬都在魏國,加上司馬昭就是殺鍾會一個人,這些部下為什麼要去叛變尋死?

於是,部下乾脆先下手為強,將鍾會斬殺,將頭顱送給司馬昭。

那麼,這兩隻獵犬都死了。

誰叫你們功高蓋主呢?

传统文化大使
2018-02-04

因為蜀漢所轄的版圖是天府之國四川地區,難於上青天的蜀道阻隔了其與外界的聯繫,而且氣候適宜,土地肥沃,基本能自給自足,所以自古就是野心家武裝割據的理想之地,比如三國時期的蜀漢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

五胡十六國時期的成漢,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
五代十國時期的前蜀、後蜀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當然這都是三國以後發生的事情了。司馬昭作為一代梟雄,自然明白其中的奧妙,加之鐘會、鄧艾等人不僅能征慣戰,而且流露出了一定的野心,所以司馬昭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防止新的割據政權的出現,痛下殺手,殺了鍾會和鄧艾,頗有“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

流誉后
2018-06-16

三國:司馬昭為啥要殺鄧艾鍾會?

鄧艾鍾會死於窩裡鬥,並不是司馬昭直接下令殺掉的。鄧艾鍾會之死也各有根源,並非都是因為謀反。鍾會是因為野心太大,鄧艾實際是不懂政治。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

第一,在伐蜀這件事情上,本來以鄧艾資歷,長期對付姜維這些條件,應該是最高領導,但鄧艾不懂司馬昭急於轉移國內不滿情緒,改善因為弒殺曹髦失去人心的尷尬,反對司馬昭伐蜀軍事行動,而鍾會則深喑司馬昭心思,早早預備了伐蜀策略,因此,軍職高於鍾會,年齡資歷等條件都優於鍾會的鄧艾,卻屈居下僚,只帶偏師。其實平心而論,鄧艾的看法只是單純軍事觀點,司馬昭的決策雖有個人目的,但從政治全面看,是正確選擇。第二,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

在此不公安排下,鄧艾負氣憋出了偷渡陰平,並置風險於度外,歷盡艱辛,終於成功迫降劉禪。這時鄧艾衝昏頭腦,想通過大封蜀國皇帝,提拔自己部下樹立形象,彰顯自己功績,建議封劉禪為扶風王,司馬昭回復說這事得等批覆,不能擅自做主,按說這就是警告,可鄧艾竟然搬出“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自行封劉禪為扶風王,分封師篡為益州刺史,封牽弘,王焮等各領州郡。還在綿竹築臺以彰戰功。第三,當時在益州的魏軍主力是鍾會部,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

有十多萬,鄧艾只三萬多人。加上姜維準備暗中利用,司馬昭下令鍾會收押鄧艾時,鄧艾明顯處於絕對劣勢。鄧艾後來陰差陽錯,被仇人殺掉則是一個意外,不是司馬昭神算結果。如果回國鄧艾可能被治罪,但不至於死。第四,鍾會則是野心被利用的典型。姜維打算利用鄧艾鍾會矛盾,不斷挑撥,引誘,促使鍾會鄧艾自相殘殺,自己最後從中間漁利。但這個假投降是有問題的,因為無論假借郭太后名義,煽動魏軍士兵,還是姜維對自己原部下,都沒有也不能公開宣傳講清楚,只暗中操縱,而且第一步已經失敗,軍官們反對。雖然鍾會能拘押軍官,但魏軍士兵有十餘萬大軍,能全押起來嗎?士兵們不知道這個行動意義,但清楚後果,特別是魏軍士兵,家屬都在國內,怎麼能隨便跟鍾會,姜維去造反呢?第五,鍾會出兵之前,司馬昭就斷定“敗軍之將,不可以言勇,亡國大夫,不可以圖存“。鍾會如圖謀不軌,必將失敗。這是古人總結的歷史經驗,也是事實證明的慘痛教訓。(14:05)

秉烛读春秋
2018-06-01

司馬昭是魏國後期的大將軍,哥哥司馬師死後,他承襲了哥哥大將軍的爵位,在當時坊間流傳一句話:“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由此可見他是一個有謀略有野心的政治家。司馬氏父子(司馬懿、司馬昭、司馬師父子)早就有“篡魏之心”,到了司馬昭時,篡位變得迫不及待,他想在有生之年統一全國,於是在景元四年(263年),分兵遣鍾會、鄧艾、諸葛緒三路滅亡蜀漢,然而,在滅了蜀國後,司馬昭卻用計謀先後殺了滅蜀功臣鄧艾和鍾會,這段歷史就叫“一計害三賢”也叫“一石三鳥。”

一、司馬昭為什麼殺死滅蜀功臣鄧艾?

話說鄧艾和鍾會統兵伐蜀,鍾會是鎮西將軍, 相當於西部軍區總司令。鄧艾是徵西將軍,二人剛出發就面和心不和,鍾會和監軍衛瓘看不起鄧艾,鄧艾為了立功,帶著2000多士兵和鍾會分道揚鑣,鄧艾想從陰平小路偷襲成都。鍾會和衛瓘認為這是送死,二人暗暗偷笑。

經過千辛萬苦的跋涉,鄧艾突破防線,兵臨城下,迫使蜀後主劉禪自縛而降。蜀國滅,鄧艾成了滅蜀第一功臣,這是鍾會和衛瓘萬萬沒想到的。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
Δ鄧艾

鄧艾佔領了成都,為了穩定局勢,沒有經過請示司馬昭,就私自加封劉禪為“驃騎大將軍”,以天子的名義任命大批官吏,還派人在綿竹把作戰中死亡的戰士跟蜀兵死者一起埋葬,修築高臺作為京觀,用以宣揚自己的武功。說實話,這是鄧艾沒有政治頭腦的表現,越權行使職權,這是不把司馬昭當領導看。

鍾會和衛瓘本來對鄧艾立了頭功眼紅,本來想找鄧艾的毛病,鄧艾自己犯了讓領導難堪的大忌,於是二人馬上給司馬昭打了小報告,誣稱鄧艾有反心,說鄧艾想據蜀自立。

司馬昭聽了二人傳回的消息,下書讓鄧艾迴魏國說清楚為什麼這樣做,其實鄧艾沒別的意思,他加封這些人是為了穩定局勢,畢竟當時姜維還帶著十萬大軍和鍾會死磕呢,他的意思就是不讓這些人再造反,鄧艾也是出於公心,但是司馬昭不知道內情,畢竟那時候沒有現代這些通信方式。

鄧艾坐上牛車和兒子一起回去向司馬昭說明情況。但是剛走到魏國邊境,眼看要回國了,和領導說明情況,請求司馬昭諒解,鄧艾也就沒事了,誰知卻被衛瓘派來的一個人把他父子倆殺死了,這是為什麼呢?先留下懸念,一會再交待。

二、司馬昭為什麼殺鍾會?

鍾會和監軍衛瓘終於排擠走了鄧艾,此時鐘會接手了鄧艾的軍隊,換言之,鍾會掌握了整個魏國的軍隊。

姜維由於劉禪的投降,迫於無奈向鍾會投降,姜維想鼓動鍾會造反,鼓動鍾會效仿劉備在蜀稱王。鍾會平時就有野心,被姜維一忽悠,頭腦發熱決定造反,姜維是想趁鍾會造反成功,之後殺了鍾會,迎劉禪復國。

鍾會不知姜維的陰謀,還把姜維當好哥們,姜維一鼓動,鍾會果然上當,但是由於洩露了消息,監軍衛瓘在魏國將軍配合下,亂刀砍死了鍾會和姜維,然後派人向司馬昭做了彙報。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
Δ鍾會

其實鍾會有異常動向時,司馬昭有所覺察,司馬昭調兵遣將,也是逼迫鍾會提前行動的原因,司馬昭也想到了鍾會手握重兵,如果造反不堪設想,於是讓衛瓘多留意鍾會的動向。

話接前面問題,是誰派人殺了即將回國的鄧艾呢?

這個人不是別人,就是司馬昭派的特使監軍衛瓘,原來鍾會和衛瓘之前誣告鄧艾,現在將士們殺了造反的鐘會,紛紛要迎回鄧艾做將軍,衛瓘害怕誣告鄧艾這事洩露,於是找來和鄧艾有仇的護軍田續,向他提供了鄧艾情況,田續快馬加鞭,趕在眾將要迎回鄧艾的前面,一刀殺了鄧艾父子,至此滅蜀功臣鄧艾死於非命。這就是“一計害三賢”的故事。

撰文/秉燭讀春秋

大眼大世界
2018-06-01

一個破落門戶,一個名門之後,一個被司馬懿挖掘成才,一個在其父死後順水推舟,一個奇思妙想搶頭功,一個在外將軍要自立,一個蜀漢投降封大臣,一個密會姜維論大事,一個飽受猜忌被押解,一個反叛不成被倒戈。

這就是司馬昭的兩條槍,鄧艾和鍾會,我隱約的感覺到,他們的死,司馬昭不覺得可惜。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

鄧艾本來就不太受到司馬昭的喜歡,在伐蜀問題上開始和司馬昭唱反調的就是他,這就讓想急於統一的司馬昭很不爽。後來雖然還是派鄧艾滅蜀,但是把權力更多的還是賦予了鍾會。

鄧艾在鍾會牽制姜維之時,找準時機,奇襲成都,一舉搗毀了蜀漢政權,他的勝利有一定的僥倖意味,我估計他也沒想到劉禪就這麼投降了。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

鄧艾倒是沒有明顯反動的行為,但是他授人以柄,鍾會對鄧艾本來就不爽,暗想,要是沒我鍾會,你鄧艾能立此大功?鄧艾在蜀中大舉整理政務,加封官員,亂世中這樣的人會被重用,但是即將統一之時,可能要被司馬昭猜忌,況且,他還對司馬昭建議養蜀兵和隴右兵各兩萬,修船種田,威懾東吳,遣使勸降,不戰而勝。這就更讓人對他的心思有一定的懷疑。宋人有一句詩意思是:隔斷吊橋蜀就成國,頗說出此地道路的險惡,司馬昭也知道。在鍾會和其他人讒言的進獻下,鄧艾走向了盡頭,倒是有點像魏延。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

然而真正要反的確是鍾會,此人開始還比較受司馬昭的喜歡,總覽伐蜀事宜,我們無法推測鍾會的行為,但是反叛確實與鍾會的行為作風不矛盾,此人善於權謀,野心很大。

鍾會重用姜維也是情理之中,總要一個瞭解蜀的人幫他,但是鍾會要反,他手下的人未必想反,兵士家都在北方,造反比如牽連家人,北士也不想在南方生活,鍾會操之過急,最後砸了自己的腳,我想鍾會給鄧艾讒言的時候,司馬昭就可能對鍾會提防了。

立功後,此二人再無用處,危機政權者,皆殺之。

南门太守
2018-06-19

公元263年滅掉蜀漢的兩大功臣鍾會、鄧艾在勝利後很短時間內竟然先後被殺,歷史的劇本演變之迅疾令人眼花繚亂。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當然,人們很容易認為這是司馬昭背後一手導演出來的,因這這麼大的事沒有超大手筆幹不出來,這也是“鳥盡弓藏”的最好註腳。但是,至少從明面上來看,司馬昭的處置在法理上其實沒有太大問題,說他背後導演有些勉強。

鄧艾是鍾會誣陷的

消滅蜀漢後,鄧艾自認為功勞主要是他的,所以越來越自信和傲慢,這樣以來他與鍾會的矛盾也就越來越深了。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蜀漢滅亡後,鄧艾的主要精力用在籌劃滅吳之戰中,如果孫吳再被鄧艾滅了,鍾會就徹底被鄧艾壓制住,鍾會於是在背後搞起了各種小動作,要置鄧艾於死地。

鍾會修改了鄧艾與司馬昭之間的通信,把鄧艾的上表也進行了修改,使人讀起來覺得鄧艾相當傲慢無禮,司馬昭對鄧艾產生了反感和戒心。

鍾會向司馬昭誣告說鄧艾要謀反,司馬昭以少帝曹奐的名義發來詔書,要鍾會把鄧艾抓起來送往洛陽審問。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所以鄧艾被“拿下”不是司馬昭的密謀,至少從表面上看司馬昭這時還沒有馬上處置鄧艾的計劃,而要說鍾會是司馬昭背後指使的,似乎也說不通。

解除鄧艾的職務只是調查

鍾會時任司徒,三公之一,一個副國級幹部實名舉報,司馬昭當然有理由將鄧艾解職,不過沒有立即宣佈鄧艾的罪狀,只是把鄧艾押解回洛陽進行調查。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鄧艾當時已到了成都,而鍾還沒有進入成都,司馬昭如果要抓捕鄧艾,從洛陽派人去成都顯然行不通,因為鄧艾手裡有數萬精兵,這個任務只能派給鍾會。

鍾會當然樂意辦這件事,於是派衛瓘帶人到成都收擒鄧艾。鄧艾被抓了起來,之後送往洛陽。

鍾會造反才招致被殺

鄧艾的問題有可能查清楚,因為鍾會塗改了鄧艾的上表,如果司馬昭認真調查,結果反而對鍾會不利,鍾會此時應該很緊張。

鍾會隨後在成都起兵造反,這件事匪夷所思,不過可以證明一件事,那就是之前所說的鄧艾被抓不是司馬昭指使乾的,雖說挑動二人相鬥司馬昭可以得利,但在成都的兩名大將不可能同時折損,司馬昭再喜歡玩權力的遊戲,也不會拿整個益州去冒險。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促成鍾會著急造反的原因還是鄧艾,鄧艾如果回到洛陽,後面的事就難料了,鍾會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造反算了,但他低估了魏軍將士對司馬氏父子的忠誠,同時又高估了姜維等蜀漢降將的作用,結果失敗被殺。

鄧艾最終被殺是意外事件

鍾會被殺時鄧艾尚在去洛陽的路上,按理說,誣告自己的人原來是個叛臣,那自己就有洗刷罪名的機會了。

這讓原來負責抓捕鄧艾的衛瓘感到了緊張,他執行了叛臣鍾會的命令,將本朝太尉抓了起來,如果這個太尉東山再起,那他就墜入了深淵。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所以衛瓘也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派人追上了鄧艾一行,將鄧艾就地處死。

從上述整個事件的過程來看,鄧艾下獄、鍾會被殺、鄧艾最終被處死,這幾件事都與司馬昭沒有直接關係,即便司馬昭有除掉鍾會、鄧艾的想法,那也是上述這幾個人主動做了配合,這才招致滅亡,而司馬昭對整個事件的處理似乎挑不出什麼毛病。

刘中元字立虎
2018-12-04

史官也有不可明言的東西,事情奇實很簡單,鍾會是曹魏三皇重臣,政治影響力極大,入蜀前爵位也僅食邑三百,史記姜維曾勸他退隱避禍,這很反常,滅蜀有功為何要退隱?曹奐更是封其為司徒食邑加到一萬,兩個兒子每人也有一千。為何?鍾會曾計殺嵇康可見並非有勇無謀之輩,為何會行牌面幾無勝算的反叛?手下大多都是司馬氏部屬,很明顯同劉備一樣受了曹奐密昭,明知必敗也勉為一搏,魏郭皇后不明突死,鍾會被迫發難,至於其是想殺回長安護駕還是依託蜀地抗司馬就不得而知了,次年司馬滅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