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知道歐洲發現美洲的消息以後為什麼沒有加入對美洲的爭奪?

中國知道歐洲發現美洲的消息以後為什麼沒有加入對美洲的爭奪?
10 個回答
煮酒君
2019-01-12

不用說爭奪了,在美洲大陸已經被“發現”400多年的晚清,美洲大陸對中國而言依舊非常的陌生。

明清兩代,中國一直奉行閉關鎖國的外教政策,很少與亞洲之外的國家往來。

清朝道光年間,英國人的堅船利炮打開了古老中國的國門。這時,中國的很多有識之士才發現,我們中國人對世界的認識實在是太有限了,後來才掀起了以“開眼看世界”為口號的一股探索世界的學術熱潮。

在這股熱潮中,中國人可能第一次正經的知道,在我國東邊的大洋彼岸,還有一片富饒、神奇的稱為美洲的大陸。

中國知道歐洲發現美洲的消息以後為什麼沒有加入對美洲的爭奪?

誰是中國開眼看美洲的第一人呢?這個人就是傅雲龍。

傅雲龍(1840~1901),清代外交官、學者。字樓元,一字懋元,號醒夫,浙江德清鍾管鎮人。喜研究軍事。

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在開眼看世界思潮的影響下,清政府也開始認識到,以後有的是要和這些西洋人打交道的機會,所以,不提前瞭解一下他們是不行的。

於是,有一些大臣就主張,國家應該專門培養一些外交人才,派遣他們到各國出使遊歷,一來見見世面,二來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

在光緒皇帝的主持下,1887年6月,以總理衙門也就是當時的外交部牽頭,朝廷以考試的形式招募了一批外交官,派遣他們去各國遊歷。

這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出洋考察”。

而傅雲龍很幸運,他不但是這支“出洋考察”團的成員,而且他被派去的地方還是美洲。


以當時中國人對世界的認識來看,能熟悉歐洲的英法德俄外加一個美洲的美國就很不錯了,美國更南邊的美洲,對包括傅雲龍在內的中國人而言絕對是一片陌生的土地。

傅雲龍考察團的這次考察,歷時二十六個月,考察了美洲絕大部分的國家,尤其是對中國人此前一直十分陌生的拉丁美洲,進行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訪問,並且成果矍鑠。

中國知道歐洲發現美洲的消息以後為什麼沒有加入對美洲的爭奪?

按照傅雲龍自己的說法:“雲龍遵朝諭出洋遊歷之國六:日本也,美利加也,祕魯也,巴西也,英屬地加納大也,日斯巴尼亞屬地古巴也。而舟車所至,假道層出,於是繇日本國而美利加合眾國,而英屬加納大,而日斯巴尼亞屬地古巴,而新加拉那大國,而埃瓜度國,而祕魯國,而智利國,而巴他峨尼國,而英屬地巴別突斯,而丹屬地先塔魯斯,而美利加,而日本。凡往還一十有一國,歷程一十二萬有八百四十四里,異途無論已。”

這就是傅雲龍將這次考察成果彙編而成的著作《遊歷圖經餘記》序言中的一段。

傅雲龍考察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支出訪美洲的考察團,對於遙遠美洲地區的人們而言,東方的中國也是神祕和富足的存在,因此,考察團在美洲各國都收到了極大的禮遇,成為許多國家總統與國王的座上之賓。

傅雲龍考察團考察美洲期間,不但對當地的社會制度、社會風俗進行了調查和走訪,還對美洲地區的豐富動植物資源、礦產資源和山川形式等信息進行了記錄,這些記錄成為後來我們瞭解美洲大陸的時代的最早的資料。


中國知道歐洲發現美洲的消息以後為什麼沒有加入對美洲的爭奪?


根據現在學者的研究,傅雲龍在考察期間和考察結束後,著有考察報告類著作和考察日記類著作數種,其中有《遊歷日本圖經》30卷 、《遊歷美利加合眾國圖經》32卷、《遊歷英屬加納大圖經》8卷、《遊歷古巴圖經》2卷、《遊歷祕魯圖經》4卷、《遊歷巴西圖經》10卷、《遊歷圖經餘紀》15卷。

中國知道歐洲發現美洲的消息以後為什麼沒有加入對美洲的爭奪?

傅雲龍考察回國後,他將這些著作全部呈遞給了總理衙門。美洲大陸的情況對於當時很多中國人而言都是極為陌生的,因此傅雲龍的工作和著作得到了當時很多名臣及光緒皇帝的讚許。

李鴻章為《遊歷圖經餘紀》作序,張之洞則與傅雲龍通信稱讚,光緒更是嘉許他“纂述較多,徵引尚博,實屬留心搜輯,堅忍耐勞”。

但是非常令人遺憾的是,傅雲龍本人及其考察團所做的這份報告,在當時根本沒有引起清朝政府的足夠重視。

六年後,也就是1893年,清朝和南美洲的國家巴西發生了一次外事糾紛,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巴西招工案,傅雲龍和他的著作才被清廷的官員再一次想起。

他們向曾經考察並對巴西這個國家有相當瞭解的傅雲龍垂詢,傅雲龍根據自己對巴西和當時巴西政府的認識,給出了許多後來被認為極富見地的建議,為事件的圓滿解決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茶亭浪子
2019-01-21

現代歷史學家已經研究得知,美洲也不是歐洲首先發現。其實在這之前,鄭和時代中國就知道美洲的存在,而且到達過東非,但我們都沒參與爭奪。

國雖大,好戰必亡。窮兵黷武,從來不是我們這個民族的特徵。明朝初年朱元璋就明令,國家周邊朝鮮等14國為不徵之國,圈定國家勢力範圍。當然,朱元璋頒佈這條禁令的原因,最重要還是北方遊牧勢力,一直像把刀懸在上空,國家必須要集中精力構建北方防線。

明朝對外交往實行的朝貢制度,是薄來厚往,重義輕利,外國進貢一分財,明政府往往加倍還禮。鄭和下西洋與外國交往,基本上實行的這一套,以致後來政府財政壓力越來越大,再加上1421年明朝皇廷遷往北京,全力經營北方,政府層面放棄航海,放棄海外爭奪。

我們再回過頭來看西班牙等歐洲國家在美洲的行為,

首先,征服印加帝國,假裝交往,然後翻臉囚禁其皇帝要贖金,等人家交了贖金又撕票。

2、西班牙在美洲開發銀礦、種植園,都是從非洲販賣黑奴。

他們的行為在當時中國人來看,就是率獸食人的行為,中國人根本幹不出來。萬曆帝時,一西北地方官上奏,某時有蒙古人劫掠藏人。萬曆當時就批評道,番人也是朕之赤子,要求地方官進行反擊。

當時中國與西方價值觀不一樣,不是發現還是沒發現的問題。

古姿
2019-01-18

承蒙邀請,有很多人會有疑問為什麼較早開展官方性質的遠洋航海貿易的我們卻在風起雲湧的大航海時代卻落後於西方,也有很多人把中國近代的落後歸結於我們的閉關鎖國,沒有參與到大航海時代。這是一個深層次的問題,我們想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瞭解,當時歐洲人為什麼要進行大航海。
中國知道歐洲發現美洲的消息以後為什麼沒有加入對美洲的爭奪?

狂熱宗教下的航海淘金夢想

在文藝復興之後的歐洲,資本主義工商業有了較大的發展,這就刺激了人們對黃金的渴求,急需大量黃金來充實市場用於交易,暢銷的主要貨物為日常必需品香料、瓷器、絲綢等,而這些貨物來源通道都把持在信奉伊斯蘭教的奧斯曼土耳其手中。當時,偏於歐洲西南一隅的伊比利亞半島,物產相對貧乏,工商業也不發達,西班牙的伊莎貝爾女皇完成西班牙統一後,西班牙進入了封建集權時代,在這種條件下為了改變西班牙的落後面貌,其必須向海外尋找機會,目的地就是傳說中滿地黃金、香料的印度。而西班牙的鄰居葡萄牙的恩裡克早已先她一步,身先士卒參與航海並死在了航海的路上。航海除了對物質的追求意外還必須有精神動力,對於長期深受摩爾人控制的伊比利亞半島,宗教鬥爭已經已經激化到了極點,在他們剛剛打贏與異教徒戰爭的他們就是要將天主教傳遍世界,開闢新航路的也就是一條傳教之路。在伊比利亞半島皇室的資助下,與航海者簽訂了契約,於是乎湧現了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這樣的大航海家。美洲的發現與爭奪也最先由伊比利亞半島兩國開始,他們也是第1批世界性大國。
中國知道歐洲發現美洲的消息以後為什麼沒有加入對美洲的爭奪?

綱常禮教下的封建農耕帝國

我國自古以來就不是一個海洋國家,雖然我們有一個很長的海岸線。傳統的農業社會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人們守土意識很強,沒有探險精神,而占人口多數的農民被束縛在了土地之上,經商之人又被排擠鄙視,這樣就失去了航海貿易的原動力和參與者。當時明朝政府內有時不常發生的農民起義,外有洋夷、倭寇,北有蒙元餘孽,在這種條件下也無力繼續組織鄭和船隊那樣官方性質航海活動,加之洋夷、倭寇猖獗,就開始收緊封疆禁海的政策,隨然時有鬆懈,但是總體禁絕。即便是鄭和船隊、還有規定時限的朝貢貿易,也多是宣揚國威,損己利他的賠本買賣。在綱常禮教約束下,不用說跟皇帝簽訂契約,就是請求解除海禁都有可能觸怒龍顏,引來殺身之禍。
中國知道歐洲發現美洲的消息以後為什麼沒有加入對美洲的爭奪?

結論

藍色的海洋代表著智慧與冒險精神,這是我們一直缺少的,海洋國土也同樣是我們的賴以生存的支柱,需要我們守護,正如美國著名軍事理論家馬漢認為影響海權的六個因素最後兩個因素,國民性因素與政府因素表述的那樣。“國民對海上貿易的意願及航海生產能力的心理因素亦極重要。人人以向海洋尋求財富為榮,航海事業自然蓬勃。” “政府必須明智而堅毅,始能對海權作長期發展。”①由此可見在當時歷史條件下的中國參與到北美地區的爭奪,簡直就是在痴人說夢般臆想罷了!

①參閱易容、黃強,《淺析“馬漢”的海權論及其影響》,發表於前沿心理學論壇,2014年3月。

本文圖片來自百度圖片,1為哥倫布發現美洲,2為伊莎貝爾女王,3為錦衣衛出巡,感謝提供,歡迎大家批評指正留言點贊!

谌人
2019-02-02

源於中國封建王朝不具備開眼看世界的能力,統治者滿足於擁有東亞這塊熱土,思想囚禁,閉關鎖國,排斥四方蠻夷,以天朝自大自滿自傲為榮。更深層次原因是農耕文化自給自足的侷限性,缺乏走向海洋的意識及冒險探索精神。

在哥倫布發展美洲新大陸(1492年)後,富有科學探索和冒險精神的歐洲基督教國家掀起了如火如荼的美洲淘金熱,這既是統治階層為爭奪世界資源的意志體現,也滿足了歐洲中下層人民為逃脫歐洲宗教迫害、不甘貧窮,嚮往自由、追求更美好生活的願望。最先捷足先登美洲的的是西班牙人,然後葡萄牙人、英國人、法國人還有荷蘭人紛至沓來。他們為爭多土地資源鬥得天翻地覆,為建立各自殖民地忙得熱火朝天。

而這時的明朝,存在於另一個自娛自樂的時空中;武宗皇帝忙於開“豹房”淫樂,嘉靖皇帝沉醉於修仙練道,萬曆皇帝遁身30年不上朝。他們對海洋的認識只侷限在南洋小國對大明的臣服和東洋倭國對大明的騷擾。對萬里之外的歐洲、美洲一無所知。

早在明萬曆時期,英國女王就已向中國派出了通商信使,可惜使團葬身於大海風暴中。直到清乾隆年間,英國使團來到中國,才告訴了中國,外面的世界也很精彩!可笑的是,乾隆皇帝對英吉利在哪裡一無所知,還驚奇質疑他們的皇帝為何是個半裸胸的女人?

在這樣的愚昧背景下,中國何來爭奪美洲的意識?同時也不具備爭奪美洲的科技和軍事能力,中國雖發明了火藥,但主要用於製造絢麗的煙花,而不是用於打造攻城掠地、稱霸海洋的銳利武器。這支軍隊即便是能登上美洲,也難分得一杯羹。還有,受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中國人再窮也要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故土難移。要舉家舉族飄洋過海到未知的蠻荒之地,斷難成行。

天外村药房
2019-02-09

歐洲人發現美洲,最早是15世紀末的哥倫布航海。但正式發現大片美洲,則要等到16世紀。這段時間在中國是明朝中後期。大明朝廷得知發現美洲的消息,更要在這此後。明朝實行海禁,連中國商人自己和海外做生意都是違法,連鄭和下西洋的圖紙資料都要銷燬,怎麼可能去加入對美洲的爭奪呢。

平地一声雷
2019-02-02

所謂“泱泱大國,萬邦來朝”,這兩個詞語已經可以用來形容中國人的思想。古時中國人向來安於天命,自命華夏為世界中心,墨守成規,不屑於外爭,很少具有冒險精神。而西方人卻是相反,他們極具擴張野心,不斷探索。

有意思的是,美洲土著竟然是黃種人,有研究稱他們是最早從東亞移居過去的。從亞洲到美洲,有海洋阻隔,沒有船是很難過去的。有研究稱那時美洲跟亞洲的間隔比現在小很多,而當時恰恰地球寒冷,海平面結冰時人類可以橫穿過去。

用户6069997832
2019-01-17

鄭和下西洋都已經耗費了大明皇朝巨量金錢,而且沿途有很多國家進行補給。遠洋航行既要包括以上兩點,即金錢和補給,也要考慮當時的社會環境,明朝作為中國曆代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比較發達的朝代,人民生活水平自然不低,在這樣的環境下人們絕不願意冒險去大洋的另一頭探尋未知的世界,正是這種冒險

中國不是一個掠奪型的國家,中國如果也樣歐洲人一樣,早他們近二百年就侵佔了非洲。所以,中國不會加入歐洲人對美洲的爭奪,文化不一樣,行為也就不一樣。中國人講究的教化,西方人是侵佔和掠奪。

技術上跨越太平洋是個問題,政策上海禁反反覆覆,經濟上中國習慣以貿易方式來積累財產沒有殖民傳統。美洲產的貨物大量進入中國,白銀毛皮等,中國的市場為美洲的發展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你覺得剛看過的回答怎麼樣?
謝謝你為回答打分!
極差
較差
一般
不錯
很棒
感謝你的打分,你的打分對我們很重要!

重新打分

創建於2018.1.16

舉報

|
反對.

飞扬46644226
2019-02-02

其實古代中國自宋以來,民族自信可以說達到了盲目的地步。偏安杭州的朝庭完全也沒把邊患當成事關家國生死存亡的心腹大患。一味地認為邊野之人愚陋不甚,進犯中原唯搶掠而已。從不認為野蠻人也能雄霸天下。不然怎麼會對一代代的能臣戰將橫加迫害呢?別的不說,哪個新朝不是首先對封疆大吏,功高之臣先舉起屠刀的呢?典型的好了傷疤忘了疼呀。

沒法子,誰讓中國當時的經濟文化已經獨步天下了呢。統治者有這種自滿的底氣。但是正是這些自滿的思想固步了探索新世界的好奇心和雄心壯志。以這樣的歷史背景,你能想像哪位皇帝會披掛上陣,不遠萬萬裡去一個自認為的荒蠻之地去開疆拓土呢?

中國文華同西方比還有一條很要命。中國人注重道的研究,而輕視術的研究。總認為只要找到了世界上萬世不移的道,按照道來行事,便可以無往而不利。但哪知天道無常。中國的術曾經也是獨步天下無人能及的。比如說四大發明。比如說絲,瓷。但是越到後來,世人越是對術嗤之以鼻。有句話說的是“耕讀傳家久,詩書濟世長”。根本沒有術什麼事!

這樣的文化培養出來的精英們,會認識到科學技術對於社會生產的意義有多大嗎?

所以說歷史就是歷史,不可能來假設!

社之百态录
2019-01-17

鄭和下西洋都已經耗費了大明皇朝巨量金錢,而且沿途有很多國家進行補給。遠洋航行既要包括以上兩點,即金錢和補給,也要考慮當時的社會環境,明朝作為中國曆代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比較發達的朝代,人民生活水平自然不低,在這樣的環境下人們絕不願意冒險去大洋的另一頭探尋未知的世界,正是這種冒險精神的缺失,中國才不會加入美洲爭奪戰。

地质觉醒
2019-01-18

兩千多年的儒家統治思想,中國從來就是禮儀之邦,從來就沒有掠奪殖民的想法,對外奉行交流結盟,對內發展經濟……縱觀中國歷史有內戰而從無殖民侵略(蒙滿除外),而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真正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怎麼會跟著”八國聯軍”去殖民人家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