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配音演員童自榮說“譯製片配音不景氣,很傷心”,你支持電影配音還是原聲?為什麼?

著名配音演員童自榮說“譯製片配音不景氣,很傷心”,你支持電影配音還是原聲?為什麼?
10 個回答
郑捕头
2019-04-14

七八十年代是譯製片的黃金時代,童自榮等很多配音演員都是這時候因為聲音塑造而廣為人知的。那是一個特殊的年代,影片譯製是一種必要,因此也就有了靠聲音來塑造形象的譯製行業,出現了很多優秀的配音演員。而今時過境遷,那樣的時代今後不會再有,童自榮對此有感嘆也在情理之中。

著名配音演員童自榮說“譯製片配音不景氣,很傷心”,你支持電影配音還是原聲?為什麼?

建國之後我國就開始引進外國電影,但由於當時觀眾外語水平普遍不高,當時的電影又沒有加字幕的習慣,因此需要翻譯過來由國人進行配音。最早的人們看到銀幕上是外國人說一口中國話,是感覺到非常新鮮的。

著名配音演員童自榮說“譯製片配音不景氣,很傷心”,你支持電影配音還是原聲?為什麼?

而到了七八十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一大批國外優秀電影被引進,《虎口脫險》《魂斷藍橋》《茜茜公主》《葉塞尼亞》《佐羅》《簡·愛》《追捕》《尼羅河上的慘案》,這些譯製電影無一不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佐羅》就是由童自榮配音的,他獨特的聲音賦予了這位俠客不一般的氣度。

著名配音演員童自榮說“譯製片配音不景氣,很傷心”,你支持電影配音還是原聲?為什麼?

從這些配音演員的表現也可以看出,那時候的配音工作確實是作為藝術進行處理的,演員需要用聲音塑造形象,與觀眾產生共鳴,絕不是現在很多譯製片那樣糊弄了事。可以說,這些人的聲音深入塑造了角色,成為這些經典電影的重要組成部分。另外還有一點,那時候的觀眾看完這些譯製電影沒有辦法看到原片,因此也沒有辦法進行對比。

著名配音演員童自榮說“譯製片配音不景氣,很傷心”,你支持電影配音還是原聲?為什麼?

這些人的聲音,也就成了從那個時代走過來的人們一種共同記憶,這些演員也通過具有很重要辨識度的配音,成為一個個聲音塑造大家。

著名配音演員童自榮說“譯製片配音不景氣,很傷心”,你支持電影配音還是原聲?為什麼?

而這十幾年來,觀眾的外語水平有了顯著提高,加上電影早就開始配字幕,觀眾逐漸養成了看外語原版版本的習慣,一些不負責任的翻譯和配音反而成為一種阻礙。在這種情況下,曾經紅火多年的配音行業開始變得沉寂,少有人提了。

著名配音演員童自榮說“譯製片配音不景氣,很傷心”,你支持電影配音還是原聲?為什麼?

前些年,我現場聽童自榮、劉廣寧等上海譯製電影製片廠的配音演員的聲音表演,確實是享受。當時一邊聽我一邊感嘆,這些演員的黃金時代已過,幸好我當年聽到過他們塑造的角色聲音。


娛樂答不休,我是鄭捕頭。歡迎關注。

捕鱼小分队
2019-11-28

首先我非常尊敬這些為我們做出過貢獻的配音演員,小時候看過的譯製片之所以覺得好看,離不開他們幕後的精彩配音。但凡事都得與時俱進,電影行業發展到今天,顯然原聲呈現已經成為主流,原汁原味的感覺更對觀眾的胃口。

著名配音演員童自榮說“譯製片配音不景氣,很傷心”,你支持電影配音還是原聲?為什麼?

童自榮是我國優秀的配音演員,經他之口呈現的經典實在太多了,《茜茜公主》裡的勃克爾上校、《霹靂舞》裡的經紀人角色、《意大利人在俄羅斯的奇遇》裡的瓦西里耶夫、《真實的謊言》裡的電腦員、《雲中漫步》裡的保羅、《勇闖奪命島》裡的信息員……王子般的磁性嗓音吸引了大批擁躉,許多配音愛好者都喜歡模仿他的聲音。

正是因為有了童自榮這樣的配音演員,我們才能在電視業並不發達的年代很好地欣賞到諸多優秀的引進片。小時候的很多譯製片我都記得,像《黑名單上的人》《加里森敢死隊》《佐羅》《神祕的黃玫瑰》《虎口脫險》等。

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電影工業全球一體化的進程加快,越老越多的觀眾都願意看原聲,認為原聲更有情境感,更能如實展現角色,不會出現跳臺的感覺。

其實,在時興譯製片的年代,並沒有覺得配音有違和感,反而覺得惟妙惟肖。在童自榮看來,要想讓觀眾滿意,必須要有時間揣摩、醞釀角色,才能用心去配音。但是現在環境不一樣了,有些配音演員都想露臉,以亮相臺前的形式出道,不會花大時間、下大力氣踏踏實實地配音,所以很容易搞得粗糙,觀眾也就越來越不買賬,形成惡性循環。

總之,配音給我們留下過美好的記憶。如果時代讓它消亡,那就順其自然吧。

(文/LZ)

深巷旧街忆故人
2019-04-16

都不要忘記了這些上海電影譯製廠配音的電影,的確是太精彩了,而且配音也配得非常的好,非常的棒,非常的有感染力,非常的有震憾力。有日本電影《生死戀》等他們就是1是日本電影《生死戀》,2是蘇聯電影《保爾柯察金》,3是《牛虻》,4是《不巧的情侶》,5是《第一百個新娘》,6是《白玫瑰》,7是《百萬英鎊》,8是日本電影《追捕》,9是《陽光下的罪惡》,10是日本電影《望鄉》,11是《惡夢》,12是是本電影《風雪黃昏》,13是日本《遠山的呼喚》,14是埃及電影《忠誠》,15是印度電影《流浪者》,16是巴西電影《奴裡》,17是《橡樹十萬火急》,18是法國電影《巴黎聖母院》,19是《偷自行車的人》,20是《臨時》21是《神祕的黃玫瑰》,22是佐羅》,23是美國電影《未來世界》,24是《英俊少年》。當時上譯廠四大天王:畢克,尚華,邱嶽峰,於鼎。十二天尊:喬榛,童自榮,楊成純,富潤生,胡慶漢,施融,沈曉謙,翁振新,蓋文源,戴學廬,楊文元,嚴崇德。八大天后:蘇秀,李梓,趙慎之,丁建華,劉廣寧,程曉樺,曹雷,狄菲菲。。。。。。真正的大師,藝術家。這是個輝煌的時代,一批批優秀人才輩出。現在除了象我這樣骨灰級的老譯製影迷,誰還能記得這些如煙往事呢!

普罗旺斯的茶花
2019-11-29

現在很多人不用看字幕都能聽懂,聽不懂看字幕也不錯,原汁原味,還能學習英語。

以前不排斥配音,從小看的佐羅啊,神探亨特,成長的煩惱啊都是譯製片,張歡,童自容,野芒,丁建華等早期本土聲優,這些聲音有的帥氣(就比如佐羅),有的美麗,有的放蕩不羈,成為一代人的經典聲音記憶。

後來有了vcd,原版片開始走紅,到了2000年以後,尤其是網絡寬帶時代,網絡下載電影,字幕組開始興起,這才知道配音是多麼的坑人!

所謂的配音不過是二次藝術加工,科班出身的,最大問題是拿腔拿調,似乎老外就是甕聲甕氣帶鼻音,大段對白就像舞臺朗誦,於是不經意間就開始臉譜化,茜茜公主就是公主腔,佐羅就是俠客腔,各種角色,越來越雷同,讓人感到厭倦。

因為配音的緣故,還莫名其妙對老外有了刻板印象,以為法國人都這樣聲音裡帶著浪漫和輕薄,美國人粗魯和語速快,德國人又冷又硬…直到開眼看世界,才發現原來被聲音騙了。

時代進步,有些行業不得不告別歷史,先說聲謝謝,走好不送。


著名配音演員童自榮說“譯製片配音不景氣,很傷心”,你支持電影配音還是原聲?為什麼?
头虾君
2019-04-19

如果用鄉村愛情裡的幾個經典人物,去配【佐羅】或者去配【追捕】會是什麼樣的效果?

原聲的肯定是最好的。但在那個年代,很多收到侷限,無法和外國進行接軌。正因為如此,才有了童自榮這樣的老一輩配音演員。也是通過他們的聲音,我們後人才慢慢的瞭解,關注,熱愛外國電影。也是他們的不懈努力,打開了外國電影中國化的大門。

所以,好馬就得配好鞍;什麼樣的水平就應該做什麼樣的事情。洗腳水衝咖啡,姑且還算咖啡,但絕對不是可以入口的咖啡!在譯製片的年代,重在配音演員的專業水準,敬業精神。因為有這一批鞠躬盡瘁的老藝術家,中文版的外國電影依然精彩紛呈!

向老一輩藝術家致敬。另外,據說,童自榮老師去菜場買菜,說上海話沒人認識他的!!😂😂😂😂😂😂😂😂

乐妙境
2019-04-16

配音與原音都有各自的長處,電影是給大多數人看的,譯製片要是不翻譯配音,只看字幕,我想大多數人都不會認可,也很少有人花錢去看。

譯製片配音電影,雖然能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可,但是,低質量的配音,觀眾也照樣不會買賬。

國內電影演員拍攝的電影用不用配音那?這個應該和電影內容是否需要有關吧。

好的配音演員是非常難得的,tm們有天生的天賦,比如,上譯的老配音藝術家都有自己特殊的嗓音特點,一聽就知道是誰的配音,除了特殊的嗓音之外就是對電影當中人物的理解,把人物刻畫的精準透徹,這些老藝術家的敬業精神是非常值得後人學習敬仰的。

希望中國的配音事業從新回到以前經典時的輝煌成就,為中國的電影業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迷楼
2019-05-04

確實,現在電影院放的外國電影都是原聲加字幕,很少再有配音的了;就連電視臺電影頻道放的外國電影也有一半以上是原聲加字幕,這種潮流恐怕是很難扭轉了。

著名配音演員童自榮說“譯製片配音不景氣,很傷心”,你支持電影配音還是原聲?為什麼?

說起電影配音,那是我們兒時以來難忘的記憶。我記得我看孫道臨配音版的《哈姆雷特》時那首次感覺聲音那麼有魅力的震感情景;我忘不掉李梓給慄原小卷配音的《生死戀》那迷人的聲音,讓我連人帶聲音都愛上了慄原小卷;我記得自己接連看上幾遍《佐羅》,就為了聽童自榮那瀟灑倜儻的聲音。上海電影譯製廠的配音演員們,我大多數一聽到聲音就能叫出他(她)們的名字,十之八九都不會錯的。他們的聲音太迷人了,我去電影院看外國電影,一般原因就是衝著配音去。

著名配音演員童自榮說“譯製片配音不景氣,很傷心”,你支持電影配音還是原聲?為什麼?

當然,自從新世紀互聯網興起之後,我們可以在網上同步看到那些美劇、英劇、日劇、韓劇,如果都等到配完音再看,那不知要等到猴年馬月。而且,有些劇根本就不可能引進。這就出現了一些“活雷鋒”——字幕組,他們完全不要任何報酬,他們是世外高人,每部影視劇出來之後,他們就快馬加鞭,日夜不停地為我們翻譯成中文,對好時間軸,而且有好幾個字幕組在比上線速度、比翻譯精度、比誰對國外俗語俚語的熟悉程度!

著名配音演員童自榮說“譯製片配音不景氣,很傷心”,你支持電影配音還是原聲?為什麼?

這些活雷鋒,可能分佈在世界各地,是互聯網把他們聯繫起來、團結起來,秉承互聯網免費分享的精神,讓我們在第一時間吃到了豐盛的精神大餐,我真心地感謝他們!

尤其是在開放程度越來越大的今天,很多人還可以光著美劇、英劇學英語,學日常對話和風土人情,我感覺現在學英語真是沒有這麼好的條件了。現在的孩子們太幸福了。

所以,綜上所述,我覺得配音和看原版是每個時代的產物,都給我們留下過美好的記憶。但是,每個時代又要做這個時代的事,儘管配音給我們留下過美好的記憶,但是現今是看原版的時代,原版的聲音更能直接表現劇情和塑造人物,更能讓我們與世界同步,那麼,我會毫不留情地選擇看原版。

我们都是龙的川人
2019-04-16

時代是在進步的,譯製片的配音,當年看起來聽起來沒有問題。但是隨著接觸的事物與媒介增多,人的審美與要求也會提高。譯製片永遠是那麼字正腔圓的腔調,永遠是那麼公文式的翻譯。其實更適合的是舞臺劇風格。不同類型的電影動畫片都有不同意境 ,不是一個腔調就能包容完畢的。所以有些片子看起來會很齣戲。簡單來說就是不接地氣。你能想象,如果是譯製片配音古惑仔是一種什麼感覺嗎?哦,我的上帝,細細,請你不要死!

現在的配音加入了更多本地元素,甚至一些流行語,使得配音更符合片子本身的意境更有趣。

記得好久以前看粵語配音的虎膽龍威,其中一個鏡頭,男主問配角,那個波濤洶湧的女人是誰?那時第一次聽到這麼形容女人的詞語,感覺太入戲太有趣了。如果是字正腔圓說問,那個大胸的女人是誰,估計就沒有這樣的感覺了。

久卓子60
2019-12-31

以前看不到原版片、原聲片,那麼我們當然關心誰家配音更好,結果發現上海電影譯製廠的幾個配音演員配的這麼好,很開心,留下了印象。但是,後來開放了,美國影視劇大量進來,大多數原版、原聲影視劇,多看了一些原版、原聲的美國影視劇後,再返回去欣賞中國配音過的美國影視劇,就發現不對勁了,無論童自榮還是李梓、無論邱嶽峰還是喬榛,只要是配音的,都沒有保持演員原聲的電影欣賞起來更容易引起共鳴,演員原聲道白,起碼是大多數要比我們的配音道白更貼合角色,去欣賞一下《24小時》、《老友記》、《生活大爆炸》,看過原版、原聲的之後,我簡直無法想象配音過的它們,我的欣賞起來其感受將會遭到怎樣的折磨和摧殘——

毫無疑問,進口的外國影視劇,我支持原聲的。

天宇星河8412
2019-11-28

我支持國語配音!我認為譯製片應該大刀闊斧的進行改革,而不是因噎廢食放棄配音!

我並不認為國人外語水平的普遍提高是造成譯製片衰落的主要原因,譯製片的衰落在於現行的譯製片製作本身。影視劇譯製工作仍然實行分配模式,一部電影的翻譯工作完全由一家譯製片廠壟斷,結果翻譯出來的作品良莠不齊,很多電影不但配音差,就連原版的字幕也做得稀爛!這種情況下多數觀眾自然會選擇原版,字幕爛無所謂,原汁原味的對白總沒有被破壞吧!

為什麼現在多數電影院看不到國語配音版的外國電影,甚至連外國動畫片也如此?難道不是因為我們的翻譯太爛了嗎?!電影院為了票房,為了吸引觀眾,糟糕的國語配音版自然不會排!這是市場的選擇,優勝劣汰!

我喜歡國語配音,也許是情懷使然!我也從來不認為譯製片的衰落是因為國內觀眾崇洋媚外只喜歡原聲片!觀眾不是不喜歡配音,而是不喜歡糟糕的配音!在日本,進口動畫片幾乎都是日語配音,很多進口電影都是由本土演員配音的。在德國法國意大利這些傳統電影強國,進口好萊塢電影必須配音成本國語言才能上映!然而,這些國家的譯製片都很優秀,同樣的電影,譯製版甚至比原版還要好!觀眾當然願意看!誰不願意欣賞優秀的作品呢?!

譯製片不應該僅僅侷限於翻譯,更要有藝術的昇華!中文的語言表達如果用心起來,一定不會比英語差!更何況中國有巨大的母語市場,放棄了豈不可惜?!所以,譯製片要改革,配音要改革!要有競爭!要有對比!要能夠出優秀的配音作品!最近,CCTV6每晚播放一部經典譯製片,或許是釋放一個信號!告訴我們譯製片應該要繼承,要發展!我認為是時候扭轉譯製片的頹勢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