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17歲學生在學校和同學鬧矛盾,被母親批評一下,就要自殺?現在有些小孩怎麼了?

10 個回答
老牛育教
2019-04-19

孩子,你媽假如多看一點兒教育方面的書,你也許就不會是死了。

從新聞視頻裡又看到了一起孩子自殺的視頻,像這樣的新聞已經不是第一次報道了。

難道這世間真的是這麼痛苦了嗎?

雖然我們現在的生活物質豐富,可是很多的人心理是不健康的,是心理學教育的缺失。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這樣的孩子從小大多數受到父母的溺愛,根據兒童心理學家分析,孩子六歲之前的教育尤為重要,這是孩子性格的成型期,六歲以前教育的好壞決定了人的一生是否健康發展。

很多的心理研究機構都認可孩子三歲左右的教育是黃金期,人們對孩子的語言,音樂,文字,圖形等等的訓練,為孩子的未來奠定智能活動的基礎。

其實,更應該把做人應有的基本規範和態度灌輸給孩子,這一方面,人們往往強調的不夠。

有人會提出這些道理,小孩子會懂嗎?其實,孩子的模仿能力是最強的,只需要做父母的在孩子呱呱墜地時起,就以身作則,就能不失時機地把做人的最起碼原則灌輸給他們。

孩子長大之後,也就自然能夠了解父母教導的意義,當孩子養成了好的習慣,當做理所當然的事之後,自然而然就循規蹈矩的做人了,這才是父母的教養。

在家裡家長一定要有時間多陪孩子玩,和孩子多溝通,時間長了,就變得喜歡和人打交道,進行交流,和別人也能和睦相處,因為這是習慣,從小就愛說的,基本上長大後,也是善於交際的人。

假如,跳橋的孩子是個善於溝通的孩子,估計他就不會和同學發生爭吵了,假如他從小就受教育,懂得怎樣與人交往,悲劇也可能就不會發生了。

孩子小時候想要得到的東西,家長不給就用大哭大鬧等手段獲得時,這就是危害的開始,家長應該勇敢的拒絕,並講明道理。

因為得不到就鬧,結果就能得到的想法,在孩子的腦中形成,會隨著年齡一直用這樣的手段來獲得自己的滿足。

一旦有一天滿足,得不到了,就會用離家出走,自殘,自殺等等行為來懲罰家長了。

作為一孩化特殊時代的家長,如何和孩子相處真是很多家長要研究的學問了,現在的孩子已經不是幾十年前的孩子了,家長要與時俱進,跟上時代,解決當代的孩子教育問題,因為很多的家庭都是一個孩子,孩子沒有了這樣的打擊太大了。

一例傷心事,警醒千萬家。


為什麼17歲學生在學校和同學鬧矛盾,被母親批評一下,就要自殺?現在有些小孩怎麼了?
為什麼17歲學生在學校和同學鬧矛盾,被母親批評一下,就要自殺?現在有些小孩怎麼了?
為什麼17歲學生在學校和同學鬧矛盾,被母親批評一下,就要自殺?現在有些小孩怎麼了?
不忘初心04171228
2019-04-21

其實在這個孩子跳橋之前已經有不少孩子自殺了,都是10多歲的,各種原因,我知道的年齡最小的就是9歲那個玻璃事件。每次有孩子自殺,大家總是責怪孩子脆弱,承受能力差差,很少有人思考父母的問題,或者說這個社會的問題。想想我們小時候大部分人都有過死的念頭吧!為什麼呢?我們都知道父母的惡語像把刀,明明我們自己都懂,卻還在用同樣的方式傷害孩子,不信家長們都可以問問自己的孩子是否曾經有過這樣的念頭?那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敢付諸實施呢?或許是因為網絡資訊太發達了,自殺是會傳染的。現在的孩子懂得也遠比我們小時候的多,大家都聽過相約一起自殺的群吧,都是些孩子在討論怎麼死,我們小時候懂嗎?所以別譴責現在孩子脆弱!如果你還用曾經那些方式教育,只會有更多的孩子走上絕路!我看到那麼多支持多揍一頓的家長,覺得無比恐怖。或許生活給現在的成年人太多太多壓力,大家拼命讓孩子上培訓班,生怕落後,這點不怪家長,這也是無奈吧!畢竟所有孩子都在拼命,可是這樣拼命到底都是為了什麼?為了將來的996嗎?不明白如今的人奮鬥的意義是什麼!成年人996,以為是讓家人幸福,幸福嗎?好像回到了最低級的時候,為了吃飯,僅此而已!生存的壓力讓每個成年人焦慮,有多少人對孩子有耐心?甚至有多少人能有時間教育陪伴孩子?這一切都是惡性循環。。。都是困境中的囚徒!

夏老师191589489
2019-04-20

十七歲的旱季

二零一九年四月十七日,上海的那個男孩,一個鮮活的生命消失,讓世人悲痛,同時也讓人們警醒。

當你剩下回憶的時候,你會用花季、雨季來點綴青春的日子。事實上對於青春期的孩子而言,這是人生的旱季!

一棵植物,能夠艱難地度過旱季,必須要培養髮達的根系;一個孩子,要想平安升級青春期,一定要有良好的前期教育。

孩子的學前教育、小學教育,主要依賴於成年人的教育,尤其是父母的言傳身教。

由於孩子處於生理心理未成熟的時期,小學畢業前,都會讓父母、爺爺奶奶、老師感覺很省心。因此有的長輩採用了武斷的教育方式。武斷不等於武力,但是包含武力。比如在孩子不斷髮問的時候,在孩子哭鬧的時候,長輩懶得和孩子交流,而是藉故終止,這就是典型的武斷式教育。說細緻一些,有的父母在玩遊戲時,孩子吵鬧,父母給一點零錢支開孩子;有的父母節假日外出旅遊,失去了和孩子親密交流的大好時機,等等舉不勝舉。這些點滴,猶如沒有培養髮達的根系,也導致今後長輩和孩子不能快速融合。

對於所有的孩子而言,青春期都是一個旱季。表現為孩子渴望迅速成長與現實差異的矛盾。隨著身體的生長髮育,人體激素增多,人的表現越來越複雜,如果家長不能與時俱進,就會和孩子產生巨大的摩擦。活到老學到老也是對每一個家長的要求。那些特別叛逆的孩子背後,一定有不肯進步的長輩。有時就會釀成悲劇。

一個悲劇的十七歲的生命,是無辜的,真正可悲的是扮演著教育角色的父母、爺爺奶奶、老師、法律工作人員等等這類人。

十七歲的旱季,盼望雨季;

十七歲的雨季會迎來花季。


為什麼17歲學生在學校和同學鬧矛盾,被母親批評一下,就要自殺?現在有些小孩怎麼了?
為什麼17歲學生在學校和同學鬧矛盾,被母親批評一下,就要自殺?現在有些小孩怎麼了?
為什麼17歲學生在學校和同學鬧矛盾,被母親批評一下,就要自殺?現在有些小孩怎麼了?
為什麼17歲學生在學校和同學鬧矛盾,被母親批評一下,就要自殺?現在有些小孩怎麼了?
钦祺2019
2019-04-20

謝邀。

這是一宗人間悲劇。個案的不幸發生,觸動了我神經,我為不愛珍惜生命的17歲學生而嘆息,為遭受突變的母親而難過。

請節哀順變吧。

我聯想到:“人生至要莫如教子,至愛莫如讀書,至親莫如血緣關係,至慘莫如生離死別”的古訓,心中無限感慨。

我想,一個17歲在校學生,與同學在學校鬧矛盾,在車裡被母親的批評,悍不畏死,在車行上橋瞬間,開車門縱身跳橋而去,義無反顧!

我嘆息了,可畏的孩子啊,你這一縱不是解恨解脫一了百了。你是一個自私自利經不起磨難的失敗者,父母生你養育你十七個年頭,你連批評的權利都不肯許,那是不忠不孝啊。你一時衝動,就是魔鬼糾身,你血氣剛強的青春衝動使你迷失方向。你應想一想,同學關係是人際關係之中的一塊綠洲,必須真心團結,誠信友善。偶有磨擦是正常現象,如果糾結能及時解開,永遠是朋友!永遠是好同學一個!你何必以死來相威脅呢?心結未開的同學啊,十七年的養育之恩,你卻一死來報答,實屬大逆不道,不應該啊!

我想,可悲的母親啊,生子艱難,育兒艱辛。你的滿腔熱情和心血,卻養育了一位無情郎?十七年來的悉心照顧呵護,不如車裡的一頓批評的錯恨,你確實悲痛之極!

欽祺要說:“車行駛中是不宜激烈辯論爭吵的,更不宜生氣的。因為吵聲充斥很煩,車裡空間很小,很憋氣難忍!”

悲劇在你的眼皮下瞬間發生,可憐天下父母心,將心比心難免傷心。

我認為,這是一宗教育失敗的例證。是家庭生活的悲劇,是學校教育的缺失,是紛繁社會現象中發生的不良陰影。

在此我認為,要對這個案反思:

一,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關鍵環節,必須做到嚴慈結合,剛柔相濟,苦口婆心有節。表揚與批評有度,陪伴與愛護結合。切忌無常指責與長久嘮叨,防止“強弓有損,軟枝易折”事件發生。

江氏認為:母愛教育勝於任何教育,親情陪伴是教育先河,但切不可百依百順放任孩子自由氾濫。母親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和班主任,也是孩子終生的班主任。教育孩子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親情親理。不要過分呵護,使孩子成長成溫室裡的花朵,經不起風雨洗禮;教兒不要過分責罵,使孩子無可適從,討厭你教誨,從而養成自暴自棄性格。母親培育好自己兒女是一個光榮而驕傲的事業,必須悉心操勞,責無旁貸!要把孩子教育成自願要學,在“求”中學。這樣才有理想,才有明確的目標。教育孩子可以適時加壓,獎罰有度,誘導正確。不要讓孩子在強迫的環境中學習,負重勞累中體驗,這樣是違背教育常規的,是難於達到如願結果的。

悲劇痛定思痛。在此我祝願天下兒女在母親的監護下健康快樂成長!祝願天下母親順心順意地教育好自己的兒女!務使孩子學到本領,務使孩子適應自然。

二,學校教育以學生為主體,以生為本。教師是學校教育過程的誘導者和實施者。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要正確切實可行。要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其中德育是重中之重,學校要努力培養複合型人才。學校要對全面學生負責,教師要對個性學生精心誘導,表揚與批評並重,獎勵與處罰有度。切忌自己批評學生,不分事的大小,動不動就請來家長。這種做法實在不好,因為家長們都有自尊心,學生們也有自尊心。

三,社會必須立法確保教師的懲治權,努力提高學校教育的手段和權限,務使教師有正當的方法和手段去大膽教育管理學生,發現偏向問題,及早處理矯正,不要讓其滋生萌芽危及社會生活中。一切理想的教育,都是人們成長進步的階梯。百年樹人,學校教育任重道遠。

在此我要強調:“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誠可貴,要好好珍惜,好好過日子;教育要循序漸進,潛移默化,尊重人文和環境,勿生硬過份!”

2019,04,19.

聊談人情,宣揚文明。

自信小美丽
2019-04-20

為什麼現在的孩子不愁吃不愁穿,遇到點不如意就要自殺呢?這個問題我也思量了很久。我兒子就讀的高中有過學生跳樓自殺現象,而且不止一例,別的初中也有這種現象,甚至一些大學生也有輕生的。作為父母誰聽了這個消息誰都為之痛惜,何況孩子的親生父母。對家長的打擊就更不用說了。我們的孩子怎麼了,他們為什麼這麼脆弱?我思量了很久,覺得原因是:

一、             孩子在蜜罐中長大,像個小皇帝,想要啥有啥,世界我老大,不知道什麼是挫折。可一旦遇到不順心的事就受不了了,甚至尋死覓活。

二、              孩子的情商不高。孩子情緒化,家長不注意孩子的情緒變化,對於青春期的孩子尤其注意孩子一些情緒變化。

三、              家長管教孩子不能持之以恆,發現了劈頭蓋臉說一通,也不管孩子的想法,要麼不管。現在有些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管,自己忙自己的,對孩子的心理成長不太關心,認為孩子吃好穿好就行,其實孩子的心靈發展很重要。

四、              孩子面臨的壓力很大,又不會減壓,有的學校只注重成績,對於一些心理健康課只流於形式,反應最多的就是孩子學習怎樣,家長了解到孩子的退步又加之批評,孩子覺得壓力太大,承受不了,就有輕生的念頭。

舉一下我兒子上中學的例子。我兒子是個要強的孩子,學不好自己都不能原諒自己,不用家長說啥自己就上火,甚至有病,我們家長只能減壓,從不要求他必須得怎樣。他缺乏自信,我就結合他的情況寫了一些鼓勵他的話,有圖有字,貼在他的寫字檯上。當他氣餒的時候就看看,對他很有幫助。為了鼓勵他,我親手為他繡了十字繡,上面四個大字“天道酬勤”,孩子在學習,我在繡字,繡好裱上掛在他的臥室牆上,這是對他無聲的鼓勵。孩子從初中到高中遇到了很多困難,我們發現後會冷靜和他分析,並給他時間自己消化。實在不行有的時候和老師溝通,共同幫助孩子渡過難關。去年我兒子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浙江大學。

五、              對於青春期的孩子家長一定學會管住嘴,不要嘮嘮叨叨,不要讓孩子和你的代溝越來越深,孩子什麼也不想和你說,矛盾也越來越多,所以情況越來越糟。

無論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都是一門學問,我們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一定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我們要一路攜手和孩子共同走好每一步。希望我們的孩子都是健康陽光的。


為什麼17歲學生在學校和同學鬧矛盾,被母親批評一下,就要自殺?現在有些小孩怎麼了?
三明石河66
2019-04-19

事情的發生,令人痛心。至於原因,個人認為,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都有,應屬多方面的。首先,家庭方面。孩子的教育應從小開始,既要讚賞教育,也要有挫折教育。要注重品德,健全人格。學會主動和人溝通,表述自己的意願。父母對孩子不能一味溺愛,把孩子培養成了溫室中的花朵,經不起半點風雨。其次是學校方面,不能唯成績論,把思想品德教育僅僅停留紙面上的一些量化數據上,要落實行動上,如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增進相互之間的信任,心理疏導不能馬後炮,等悲劇發生了才匆忙進行!再次是社會。現行的"把老師當學生管,把學生當祖宗供"的風氣極不正常,不僅坑害了孩子,也坑害了家庭,更坑害了整個社會。總之,孩子的教育問題,需要所有人的參與,所有人的努力。我們需要的切實的行動,而不是一味的指責,甚至謾罵。

往事随风人皆醉
2019-04-19

1:孩子問題 :從小被家庭溺愛了,嬌生慣養,

2:家長的問題:父母就沒有教過我如何教育孩子,我怎麼知道如何教育?不是學校教育嗎?

3:學校問題:老師只關心學習成績,其他教育你們家長自己管教去。

4:社會問題:從某一個時間段開始國民教育中就沒有了儒家教育,在運動中,學生打老師,孩子揭發父母,人與人之間相互揭發這些醜陋的思潮在那個時代逐漸的向後代蔓延。自己從小就沒有學會三從四德,沒有學會儒家的那些倫理約束,一個好孩子的標準只是學習,考上大學,然後再把這些幼稚的思想再傳播給下一代。

历史罗老师
2019-04-20

有人有希望:急話慢說,事緩則圓

碰到問題,我們習慣於急躁,語言犀利。其實,這根本於事無補,關鍵在於深入瞭解事情始末。而在瞭解真相之前,最重要的事情是同理心,情感同頻。

蘇格拉底與人談話,善於設問,引出問題的答案,俗稱“產婆術”。一味的指責與說教,只會適得其反,走向極端。

打開話匣子,讓對方說,事情就會迎刃而解。強勢高壓話趕話,就是語言暴力。我們提倡“非暴力溝通”。不要隨便給孩子貼標籤,輕易下結論。你對孩子的愛,要讓孩子感受得到。而不是簡單的“我是為你好”。都說忠言逆耳,但逆耳的不一定是忠言,可能讓對方感受到的是排斥與絕望。

有話好好說,傷害的語言如利刃。試想,孩子碰到問題可能很委屈,情感都無處宣洩,我們不應該甘願當垃圾桶,來讓自己的孩子吐槽嗎?上善若水,有容乃大。關鍵時刻,至親的溫暖懷抱才是孩子堅實的依靠。

親子活動,平等交流,同做一件事,同看一部劇,都是培養維繫感情的紐帶,收穫信任。平衡工作與生活,珍愛生命,呵護家庭。人就是最大的資產,有人有希望。遇事不慌,事緩則圓。
為什麼17歲學生在學校和同學鬧矛盾,被母親批評一下,就要自殺?現在有些小孩怎麼了?

乐学私塾
2019-04-20

一個情緒失控的媽媽和一個情緒失控的孩子,在一個不合時宜的場所,共同釀成了這個悲劇。

試想一下,如果媽媽能夠靜下心來跟孩子溝通,瞭解清楚事情的原委,耐心的疏導孩子,這個事情還會發生嗎?如果孩子能夠約束好自己,不要受一點挫折就尋死覓活,這個事情還會發生嗎?如果媽媽能夠選個合適的時間地點,而不是在開車途中就開始訓斥孩子,這個事情會發生嗎?關鍵是開車時,訓斥孩子本身就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車主會情緒激動導致注意力不集中,可能也會帶來其他的風險。現在剩下的是一個傷心絕望自責的母親,我們作為旁觀者,也只能惋惜一個少年就這樣以極端的方式結束大好年華,也為這個傷心的母親而感到痛心。但是,一個個青少年自殺的事件,讓我們必須警醒,為了孩子們健康成長,我們的家庭教育真的要重視起來了。

這也是現在家庭教育面臨的巨大問題,一是:家長面臨著生活的巨大壓力,導致對自己的情緒管理不到位。孩子遇到一些問題,家長就忍不住衝孩子發脾氣。

二是: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過高,尤其是學習上的期望,讓孩子失去對學習的興趣,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三是:家長對孩的過渡溺愛,導致孩子不能承受一定的挫折,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孩子不能理智的對待,往往採取極端手段以達到目的。

四是:家長和孩子之間溝通太少,上班忙工作,下班忙家務,真正與孩子談心的家長能有幾個,長時間的缺乏溝通,導致孩子性格抑鬱,容易產生問題。

所以,在孩子成年之前,我們的家長一定要做好家庭教育,做好跟孩子的溝通,給孩子足夠的關愛,讓孩子快樂成長。避免“被批評一下就自殺”“打碎學校的玻璃自殺”“考試成績不理想自殺”……的悲劇重演。


為什麼17歲學生在學校和同學鬧矛盾,被母親批評一下,就要自殺?現在有些小孩怎麼了?
為什麼17歲學生在學校和同學鬧矛盾,被母親批評一下,就要自殺?現在有些小孩怎麼了?
為什麼17歲學生在學校和同學鬧矛盾,被母親批評一下,就要自殺?現在有些小孩怎麼了?
感伤的秋季
2019-04-20

古語有云,置之死地而後生。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樣。

人世間最可悲的事情,就是明明就沒有富貴家庭的能力,偏偏就養出了紈絝子弟的孩子。

我們常常說,孩子智商重要,情商更加重要,但是在我看來逆商更加重要。

越是寵溺,卻是暴戾。

現在的孩子,大都以自我為中心,因此一點有不順心的,容易想的極端。為什麼會這樣呢?主要還是因為現在條件好了,孩子也少了,每一個孩子都是長輩手中的寶。小時候要什麼,哭鬧一下,長輩就滿足。唯一的挫折就是,學習上的問題。在學習上,長輩又是本著再窮不能窮教育的原則,和孩子說,你只要讀書就行了,其他的不用管。

但是真的這樣就可以了麼?

我記得小時候有一篇文章:有一個王子,天性多愁善感,最聽不得悲慘的故事,每當左右向他稟告天災人禍的消息,他就流著淚嘆息到:“天哪,太可怕了!這事落到我頭上,我可受不了!”……相信很多90後對這則寓言或多或少有些印象,故事出自著名作者、哲學研究者--周國平之手。文章簡短,且沒有什麼華麗的詞藻,卻選入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納入初一上冊第八課的第二篇。

這個故事寫的非常好,就像故事裡王子說的,只要人活著,就沒有什麼事情受不了。一味地呵護孩子,偏讓孩子,最終就會造成孩子動不動要死要活的情況。因為他不知道生死的定義,不知道責任還有人生在世的羈絆。他只知道,自己受了委屈,需要傷害別人來發洩。

自身強大,才能應對變化。

我們常說,寒門貴子,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這句話是由一定道理的。孩子雖然年幼,吃苦讓人心疼,可是人能一輩子享福麼?我認為,至少大部分家庭沒有這個能力。

《這個殺手不太冷》中,女主角問男主,人生總是那麼痛苦嗎?還是隻有小時候是這樣?男主回答,總是如此。

為什麼17歲學生在學校和同學鬧矛盾,被母親批評一下,就要自殺?現在有些小孩怎麼了?

很直白,但是很經典。多讓孩子自己去承擔一些東西,人生本來就是艱難,躲在羽翼下不是長久之計。

父母留給孩子最寶貴的,應該是堅強的內心,解決問題的能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