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襄王嬴稷為後來秦始皇統一六國奠定了什麼樣的基礎?

秦昭襄王嬴稷為後來秦始皇統一六國奠定了什麼樣的基礎?
秦昭襄王嬴稷為後來秦始皇統一六國奠定了什麼樣的基礎?
10 個回答
过期报纸

我來答一下。

秦昭王比較特殊,他當政的時間應該分為兩個階段。

一是他娘宣太后當政時期,二是宣太后死後秦昭王親政時期。

前期的功績按道理全給宣太后比較中肯。

宣太后時期,首先第一發功績就是粉碎了山東六國的第二次六國聯軍的圍剿,使六國聞風喪膽。

這段時間,魏國已經在秦惠文王時期就被打殘了。韓國一直都很弱。楚國一直想變法沒變成,被白起打的遷都,祖墳都被白起挖了,然後楚懷王又被騙,被秦國扣留,最後死在秦國。楚國是弱逼了。

這時候山東六國中最強大的是齊國,但是齊國的齊泯王在位的近二十年裡,把齊國家底敗的差不多了。

燕國本來很弱,天天被齊國欺負,但是燕昭王姬平用樂毅變法,由弱變強,最後聯合秦魏趙韓一起把齊國打殘,差點滅了齊國。最後姬平死了之後,樂毅被罷黜,然後齊國又打敗了燕國,結果導致齊燕兩弱,都萎了。

這時候趙國崛起了,趙武靈王進行軍事改革,胡服騎射,很快建立了強大的騎兵軍隊,最後有經過兩代趙王的努力之下變得十分強大。在闕與之戰中,趙奢跟秦軍幾乎一比一的對戰當中,全滅的秦國八萬鐵騎,打破了近百年來秦軍的不敗神話。使趙國變成了能夠與秦國爭霸的強國。

宣太后死後,秦昭王終於親政了,這時候他已經四十多歲了,他立志要創建屬於自己的豐功偉績。

秦昭王這時候任用范雎為相,採取遠交近攻的方略,不斷蠶食別國領土。

最後,終於與第二大強國趙國槓上了,槓了三年之後,爆發了史詩級大戰——長平之戰,最終白起一共斬殺(包括坑殺)了趙國45萬人,使趙國直接從強國變成了弱國。

長平之戰趙國失敗的主要原因不是趙括無能,而是趙國本身國力就不行,國家已經被耗空了。趙括不得已才主動出擊,最終中了埋伏,被困了46天,還是戰敗了!

此後,天下形成了一強六弱的局面(還有幾個小國就不囉嗦了),山東六國再也沒有誰有能力與秦國抗衡。

但是這一戰秦國也損失慘重,軍隊損失了近30萬,也是慘勝。

但是秦昭王在之後的時間裡昏招迭出,首先是長平之戰之後,沒有一鼓作氣滅掉趙國,給了趙國喘息的機會。

長平之戰使得六國對秦國產生了極大的畏懼,山東六國迅速結盟對抗秦國。

這時候秦昭王又要發兵滅趙,白起認為時機已過,不宜出兵,但是秦昭王執意出兵,最後導致秦軍大敗,結果秦昭王反而賜死了白起。秦國國力也開始走下坡路。

但是無論如何,秦國還是比其他六國強的多。六國徹底被打殘,而且從此之後,六國再也沒有出一個稍微像樣一點的國王,而秦國在之後的十多年裡又產生了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終於一鼓作氣滅掉了六國,統一了天下!

秦昭王為秦始皇滅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形成了幾乎不可逆轉的統一統一形式。

文史宴
2017-05-30

秦昭襄王對秦國統一歷程的主要作用是:把戰國中期以來形成的東齊西秦南楚北趙四極中的三極打壓下去,形成了秦國一家獨大的局面。


秦昭襄王嬴稷為後來秦始皇統一六國奠定了什麼樣的基礎?


摧毀齊國

秦昭王即位初年,齊國連續擊敗秦、楚,風頭一時無兩,連秦國也對其十分畏懼。但當齊國在燕國間諜蘇秦的忽悠下,吞下肥得流油的宋國後,秦趙魏韓燕組成五國聯軍攻齊。齊國這才發現燕國派蘇秦過來是包藏禍心,就把蘇秦五馬分屍,不過也於事無補了。

濟西之戰,燕將樂毅統帥五國聯軍大獲全勝,殲滅齊軍主力。隨即秦、魏回軍,攻略富庶的宋國故地,樂毅率燕軍單獨攻打齊國本土,攻陷七十餘城,齊國五都丟了三個,只好以南都莒和東都即墨為中心組織防禦,並向沒參與五國聯軍的楚國求救。

楚國簡直爽出內傷,派兵號稱救齊,實來滅齊。收回淮北失地不說,還殺了齊湣王,連筋都抽了出來,但齊國畢竟底蘊深厚,危急之際還趕走了楚軍。

後來燕昭王去世,燕國罷免樂毅,臨陣換帥,齊將田單抓住機會,以火牛陣大破燕軍,將失地全部收復。但齊國經此一役,精兵強將盡死,國力大損,無法再與秦國抗衡,四極中的東齊就這樣被按了下去。

這次五國攻齊,除了苦逼兮兮的韓國,大夥兒都得了些好處,其中又以秦、魏得益最大。秦國奪了原宋國最富的定陶,作為魏冉的封地,魏國則幾乎把宋國故地全吞下去,實力大增。但最終受益者還是秦國,因為唯一可以全方位匹敵的齊國跪了,趙國缺糧食,楚國動作慢,秦國可以肆無忌憚了。


切割楚國

齊國一跪,夾在秦齊中間的楚國壓力大減,還收復了淮北,於是楚頃襄王有想法了。有一次召見一個射鳥的獵人,獵人說楚國跟秦國一樣都是大鳥,被秦國欺負成這個鬼樣子怎麼能算了,可見楚國民間對秦國是很不感冒的。楚頃襄王想起老爹跟自己這麼多年的委屈,覺得大有道理,便有意跟秦國敵對。

楚國雖然動作慢,政治腐敗,戰力也一般,但畢竟體量巨大,實力雄厚,有可能帶頭髮起下一次合縱,秦國不能坐視不管。而且秦國也發現攻打天下中心的魏國必然會導致四面來救,必須先把四面各國削一削,才好繼續。

現在齊已經跪了,天下是秦、楚、趙三強對峙的格局。於是秦昭襄王與趙惠文王澠池會盟(就是藺相如大出風頭的那次),約定秦攻楚,趙攻齊,各自擴充勢力,互不干涉。

但因為殺神白起BUG般的存在,秦國的效率又把趙國比了下去。鄢郢之戰,白起決河灌城,淹死楚國軍民數十萬,楚軍主力潰滅,無法再戰。白起乘機攻陷楚國都城郢,焚燒楚國先王墳墓,向東打到雲夢澤、洞庭湖,楚國城邑聞風而降,京畿幾百裡精華地帶全被收入秦國囊中,而趙國不過得了齊的濟西之地。


秦昭襄王嬴稷為後來秦始皇統一六國奠定了什麼樣的基礎?


眼見秦軍有一舉滅楚之勢,之前的叛亂的楚將莊蹻為楚國收復黔中郡(今湖南貴州邊界),並且向西一路征服雲貴,打到滇池,但因秦國再度奪取黔中,斷絕歸路,就在滇池自立為王了(《鬼吹燈》裡的獻王就是他的後人)。

楚頃襄王也痛改前非,一面遷都,一面起用賢臣莊辛,收東境兵十餘萬反攻,收復江南十五城,與秦國在黔中郡拉鋸戰,總算穩住了陣腳。不過經此一戰,楚國也實力大損,四極中的南楚也不足以成為一級了。


打垮趙國

現在東齊西秦南楚北趙四極裡,能跟秦國掰掰手腕的就剩下趙國了。這些年趙國東攻齊南攻魏北攻胡,拓地不少,實力進一步增強,雖然因為轄地相對貧瘠,存糧不足,且華陽之戰敗了一回,但戰鬥力仍然十分強悍。

而秦國只要再揍趴趙國,就沒哪國能干擾它奪取中原了。一旦奪取中原,就可以切斷齊楚趙之間的聯繫,予以各個擊破,那時統一天下就不再是個夢,具備了可操作性。

於是秦趙間大戰頻發。秦國越過韓國上黨,進攻趙國險要閼與,趙國名將趙奢馳援,大破秦軍;不久秦國攻幾,趙國名將廉頗又一次大破秦軍。這兩次失敗令秦軍鋒芒大挫,甚至引爆了秦國國內的政治危機。

這些年隨著秦昭襄王羽翼漸豐,對羋月、魏冉一黨專權越來越不滿,尤其是當初老孃羋月強加的那個王位兄終弟及的約定,更是必須推翻,不過羋月家的四貴(羋月兩弟魏冉、羋戎,兩子嬴市、嬴悝)依然強大,沒有機會不好動手。

魏冉得到原宋國的定陶做封邑後,為了讓定陶跟秦國國土相連,想要滅魏,沒有成功;於是又想以定陶為中心建立一個大國,為此越過韓魏攻打齊國,肥了自己,卻沒讓秦國得什麼利益;加上主持攻趙失敗,雖然他之前有破齊敗楚的大功,在秦國國內還是招致相當大的不滿。

秦昭襄王抓住機會,經過一系列政治角逐,利用魏國人范雎的計謀,削去四貴的權勢,逼羋月徹底交還政權。好在這時王權還沒有後世那麼集中,權爭也就沒有那麼惡性,羋月還得以在宮中錦衣玉食,終其天年,於次年去世。

范雎主政後,隨即推行其遠交近攻之策,先攻韓魏。因齊楚趙救援遲緩,魏國很快被打服,韓國更是被秦國攔腰打成兩半,只好獻其中的一半即上黨地區求和。不料秦國名聲太差,上黨不肯降秦而降趙,遂引發秦趙兩國的總決戰——長平之戰!

交戰之初,秦軍雖略勝一籌,但趙將廉頗穩紮穩打,防守得法,將秦軍拖入持久戰的泥潭,等候其他各國的動作來破局。但關鍵時刻趙國外交失誤,令各國誤以為趙國在與秦國談和,遂不再行動,同時趙孝成王因中秦國反間計,且趙國存糧見底無法再拖,改用缺乏實戰經驗的趙括替代廉頗,意圖速戰。

趙軍輕率出擊,被白起分割包圍,斷糧四十六天,主帥趙括也在突圍中陣亡。四十萬趙軍被迫投降秦國,竟然被白起全部坑殺!至此四極中與西秦匹敵的最後一極北趙也衰弱下去。


秦昭襄王嬴稷為後來秦始皇統一六國奠定了什麼樣的基礎?


秦昭襄王把齊楚趙都打壓下去後,秦國就成了一家獨大,有了統一的基礎。

乐天知命人
2017-05-29

秦昭王在位前期,重用魏冉白起,多次對六國發動了進攻,蠶食了韓趙魏楚的大量土地,並參與了以燕昭王樂毅為首的五國伐齊,使唯一能與秦國抗衡的齊國遭到滅頂之災,戰國格局由兩極變為一極,長平之戰,使三晉最強的趙國一蹶不振,解除了秦國最近最大的威脅,騙楚懷王入秦,並使楚懷王客死秦地,引起楚國政局動盪而進一步衰弱,後期重用范雎,改變策略遠交近攻,分化了六國的聯合,交好齊燕穩住楚國,使得韓趙魏孤立無援,利於秦國各個擊破,同時也麻痺了齊國,使齊國安於現狀,失去了憂患意識。至此,六國再也沒有和秦國抗衡的可能,只有任秦宰割的命運,為秦始皇統一六國掃平了一切障礙,就連六國最後一次合縱抗秦的函谷關之戰,也被呂不韋一舉粉碎,秦始皇統一六國,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秦昭王功不可沒。


秦昭襄王嬴稷為後來秦始皇統一六國奠定了什麼樣的基礎?
lxz4
2017-05-29

答:《頭條問秦昭襄王贏稷為秦始皇統一六國奠定了什麼樣的基礎?》我認為奠定了五個重要的基礎。其一:戰國七雄中除秦以外數趙國最強,昭襄王一舉消滅了趙國卄多萬強壯的精銳。[史稱:長平之戰]從此趙國由強轉弱。秦在無對手。其二:昭襄王滅了七國的頂頭上司周朝,搶奪了相徵著統治權的“天下九洲”之“九鼎”。其三:昭襄王在位56年,英明雄武,知人善任,善於用軟而巧的計謀:挑潑離間六國君臣之間的關係,使大批的賢臣良將冤的冤,死的死。其四:昭襄王的國策精準到位,使六國的賢臣能吏紛紛地爭先恐後地投到了秦國。其五:由於六國的互相混戰,秦國相對穩定於是老百姓,紛紛地投奔到秦國種地安家,而秦國本國的老百姓卻不種地,專門打仗立功計爵。所以秦國的軍隊號稱“虎狼之師”戰無不勝。汾夕河畔。

傻狐狸影视
2017-05-29

前期羋月把持朝政,魏冉擊退六國合縱,穩住局面後基本上保持了秦國霸主的地位,並且將蜀國和楚國部分納為秦地;中期採用范雎“除三貴”以及遠交近攻策略先回收權利實現集權,並開始蠶食周邊的魏、韓、楚的國土;後期滅周王室,長平之戰大敗趙國,消滅其有生力量,使得六國再無可與秦國爭雄者,至此秦國國土已佔天下近半。這些都是秦昭襄王時代為秦國統一六國所奠定的基礎。

有趣的是:秦昭襄王也算是成語之王,他時代所產生的成語有38個之多,什麼“完璧歸趙、紙上談兵、竊苻救趙、縱橫捭闔、抱薪救火”等等現在還經常在用的成語就出於那個時代。

同時他也是我們語文課本上的常客,裡面大部分戰國事件的反派“秦王”正是“嬴稷”本人……所以從側面上我們可以看到六國在戰國時期是多麼痛恨這個虎狼之國。然而在整個秦昭襄王時代基本上都無可奈何,外交上稍微佔點便宜就高興的不行,比如:完璧歸趙。

秦昭襄王是秦國在位最長時間的君王,不論是因為他在位時間多發生的事情多,還是他的實際貢獻,爆發生了戰國時期幾場著名戰役,期間發生的故事之精彩——嬴稷不愧是“秦王”的最佳代言人!

木子庸
2017-05-31

秦昭襄王在位五十六年,前期由其母親和魏冉把持朝政,任用白起,一時對山東六國不斷蠶食形成威懾,中期發動長平之戰雖自損兵力卻使山東六國懼秦日甚 ,並對崛起的趙國給予的摧毀性的打擊;後期隨戰敗幾次卻在大政方針上沒有動搖,沒有使秦國良好的制度崩潰。正所謂:“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在自己保持法度時,六國卻在自毀長城。所以,秦昭襄王一直在維護著商君制度,這為秦國一直優勢於六國最後滅六國奠定了基礎。

红黑圣西罗
2017-05-30

秦昭襄王是秦國曆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一個國君,在位期間富國強兵、知人善任、依法治國,使秦國從七國之中脫穎而出,為後世統一六國奠定了極其紮實的基礎。

最主要是軍事方面的三大戰役:五國伐齊、消滅義渠、長平之戰。這三次戰役,打垮了齊趙兩個大國,還平了後顧之憂。從此之後,列國已無力抗衡了,統一隻是時間的問題。

道法自然45228488
2017-05-30

感覺始皇統一天下,就像紅警,自孝公開始,商鞅變法造金幣,惠文王時期尤里張儀離間天下,昭襄王時期魏冉白起騷擾敵軍,又有范雎不韋李斯,六國就演過生產了個譚雅荊軻想去炸大本營始皇,沒成想譚雅沒成功,早就造完的光稜天啟基洛夫美國大兵人民解放軍出動,練級打怪,練到後面都三星了,即使李信打楚國虧了20w,兵工廠又開始造兵60w,拿下楚國,後期可以說是碾壓,紅警一打六,酣暢,biubiubiu

铁木真165163663
2017-05-29

為秦始皇統一六國奠定了強大的國防物力基礎和良好的周邊態勢和一隻強悍的軍隊、和優季的冶國人才和無與倫比擴張大好局面讓秦皇有大展雄心壯志,為六國統一立下了汗馬功芳與永不磨滅的功勳。

前行者160181615
2017-05-29

奠定了絕對一統天下的態勢,昭襄王把六國都已經打的懷疑人生咯。只要後來之君不是什麼昏君都能完成統一大業,秦始皇之前蔡澤還有呂不韋都已經為秦滅六國都準備好了,就差一個君王發號施令了,所以到了秦始皇這就成就了千古一帝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