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電影都是前幾年看的,現在感覺好電影特別少,大家感覺如何?

6 個回答
创业小黄
2019-07-18

首先之前的某些電影太過經典無法超越,其次我覺得觀眾的一些低俗喜好影響了電影的創造發展的潮流,馮小剛說正事因為那些垃圾觀眾,產生了垃圾的電影,個人覺得有點道理,最後拍電影的門檻低了,誰都可以拍,以及商業化太嚴重,電影氾濫成災

老一輩電影人真的是對膠片尊重,對來影院的每一位觀眾生命中的120分鐘都極盡負責。為什麼好電影越來越少,因為壓根就不把它當做電影來愛,而是生命。


而如今,在演員方面,流量明星當道,整容臉、阿呆臉充斥屏幕鏡頭,很多藝人沒有經過專業的表演學習就被當做搖錢樹硬上,製片方覺得票房有保證了哪管什麼演技質量。


劇本方面,為了拉到更多的廣告收入,編劇們也是費盡心思硬插廣告,玩劇情植入玩到飛起,卻使得影片本身劇情充滿雞肋。看開頭就能猜到的結局,男女主角永遠相愛又錯過愛愛愛不完的橋段,總得換個陣容就是一部新的一樣。


但是這並不意味這說好電影將很難尋覓。徐崢說過,好演員的春天就要到了。電影圈一直都有這樣一批不只追求商業大片的電影人一直在各自的崗位上堅守。

热剧集结社
2019-07-19

隨著國內影視行業投資的不斷縮水以及演員片酬高居不下,加之近幾年來對影視行業偷漏稅的嚴查,在上述情況下,國內影視投資主動性大幅度降低。眾多電影人心有餘而力不足,好的電影劇本一大堆,但就是沒有辦法去搬上熒幕。

除此之外,大量國外片湧進國內電影市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影響到了國內電影人投資的方向性。電影不只只是幾十分鐘的東西,在其中還夾雜著創作人對社會的思考。

當然,觀眾對於好電影的界定不一而足,電影人眼中的好電影不一定是觀眾眼中的好電影,創作者如果超越了觀眾看電影時的思維及反應,很多觀眾會表示看不懂。因為觀眾的審美能力以及判別能力還沒能夠到達創作者的那個高度,所以很難看懂。試想,觀眾都看不明白你拍了一個什麼電影,那還會存在好電影的說法嗎?

影視投資大幅縮水與演員片酬有很大關係,國內電影市場動態不明顯,影視行業高稅以及偷漏稅的嚴查與自查情況之下,必定導致影視投資出現觀望的態度。當然,偷漏稅行為是完全不正確的,那怎麼辦呢,一方面應該加大對電影投資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應該合理控制一下演員天價片酬的問題。讓電影人有一個可以放心去拍電影的決心。

T雨点
2019-07-17

我認為優質電影至少要有七個特點:故事有衝突,劇情不空洞,構圖有講究,音效有設計,演員有素養,節奏有規律,劇雅俗能共賞。這些特點一一對應到人物就是編劇、導演、攝像、剪輯、製片、影評人。但這都是骨感的理想。

現實中人們談到電影只關心三個指標:誰演的,票房高不高,評分多少。這三個特徵替換了好電影的標準,使得大眾在失望後的無望裡養成了將就的習慣:這部電影好不好?反正我看著挺樂呵,導演花的是自己的錢,我們管不著。

一、時間的第一重理解

理想中優質電影的特點和現實中人們關心的指標,本質上是創作一部電影的時間。電影在產生初期被定義為技術,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電影不再是記錄,而被創作者有意識的加入故事設計,有預謀的控制攝像機的運動,技術也就成了創造藝術的工具。電影誕生至今123年,基本的可能性被撰寫成書,剪輯成片,創作的領域越來越窄。

2018年夏天《超時空同居》公映後,導演對兩個不同時空的放置讓人們大吃一驚。在穿越的領域這是創新,因為歷史已經存在著眾多經典的穿越設計。加之如今商業考量在電影創作中的佔比愈來愈大,優質二字便更遙不可及。

二、時間的第二重理解

對時間的另一重理解,還表現在電影人才的產出地。比如國內,北京電影學院、浙傳媒、中央戲劇等高校的人才在學習的知識,大多停留在基礎知識、票房追求上。四年的大學時光裡學生探索了多少?我認為這是癥結所在。

資本的持有者和人才層次的嚴重斷裂,需要時間來修復。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些年國內電影的亂象是一個必經的歷史時期。唯有我們認識到問題的根源,竭盡全力的追趕時間,儘可能的縮短這個歷史時期,才有優質電影可談。

老大爷影视圈
2019-07-17

國內市場很大,並且電影市場越來越成熟,以前我們都是看動作片,武打片,而近幾年像有教育意義的“我不是藥神” “老師好”等一系列黑馬湧現。好的電影固然需要大的投資。大的後期製作。但終究還是需要有一個好的劇本來襯托。而且資本方現在投資的影視作品都是由大咖來主演的作品,這就導致現在片酬太高,後期製作費用緊張。也出現了太多太多“爛片”

千禧电影
2019-07-17

每一年依舊有許多不錯的電影的,多關注一些國際類的電影節。有許多優秀電影都會去參加。比如去年的《羅馬》,就是比較優秀的電影。

千山视界
2019-07-17

優質電影已少之又少,回首一下,90年代那批電影人都成了經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