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將來養老院出現幼兒園模式,早上送去,晚上接回來,這樣父母是不是更容易接受些?

10 個回答
俯视你的第三只眼
2019-08-23

現在家庭獨生子女也比較多,雖然二孩政策放開了,但由於經濟壓力大,年輕的夫妻不得不拼命工作掙錢。時間的擠壓和孩子爺爺奶奶的年齡大,不適合照顧孩子,這樣只能送住幼兒園。

為了讓孩子從小接受更好的教育,很多家長都把孩子送往知名度較高的幼兒園,能讓孩子接受更好的知識教育和群體教育等。

養老院如果出現幼兒園說新鮮也是個新鮮事。在人們的觀念中,幼兒園是個專門的幼兒教育機構,是有資質的機構。養老院是養老的機構,是對老人晚年生活照顧的機構。如果養老院也具備或兼容幼兒園教育資質,也是可以的。

至於年輕的父母願不願接受,就看養老院的幼兒園的教育水平和管理水平,如果和專門的幼兒園教育機構基本相同或超過,我想有部分的父母也可能接受的。

海阔天空的梦想2019
2019-05-15

這個模式挺好的,小時候父母怎麼照顧你,現在你就怎麼照顧父母,非常的人性化。

這樣的養老院,可以稱為老年學校,供老年人活動學習的學校。

希望能快點普及,讓我也有機會接媽媽上下學。媽媽快七十歲了,再過十年估計就要人照顧了,想想好捨不得她變老。

可是每個人都會有那麼一天,晚年生活其實才是人生的重點,可有多少人沒有做好這個結尾。


這個模式挺好的,小時候父母怎麼照顧你,現在你就怎麼照顧父母,非常的人性化。

這樣的養老院,可以稱為老年學校,供老年人活動學習的學校。

希望能快點普及,讓我也有機會接媽媽上下學。媽媽快七十歲了,再過十年估計就要人照顧了,想想好捨不得她變老。

可是每個人都會有那麼一天,晚年生活其實才是人生的重點,可有多少人沒有做好這個結尾。


妮呢128
2019-05-15

我曾在養老院的記憶力培訓中心做過義工,我覺得他們的模式很不錯。

這個中心掛靠養老院,相當於養老院的一間大會議室。面向阿爾茲海默症初期和中期的老人,大多還能自理,偶爾有兩三個坐輪椅的。家屬每天可以自己接送的,也有中心派車到家接送的,費用自然不同。

我見過年紀最大的是89歲,最小的67歲,一般7、80歲居多。每天來到中心,先喝茶看報,吃兩塊點心。等所有人到齊後,老師開始講課。一般以提問老人們今天的日期和中心的地址為開頭,別看問題貌似簡單,很多老人答不出來的。然後再講些新聞趣事,讓老人們討論。還做些手工畫畫等,中間活動做操二十分鐘。午飯由養老院提供,還算可口營養。飯後聽音樂唱歌,記得有一位老人82歲了,年輕時候學過意大利美聲,聲音仍保持很好,很是佩服,知道了學會唱歌可以受用終生。娛樂過後,老師還訓練老人們冥想,算午間休息吧!我自己就有過差點睡著了。最後還有手工課。一天下來,蠻充實的。

總之,我覺得這樣的培訓中心對老人的精神生活幫助很大。眾所周知,情緒影響健康。老人蔘加集體活動能讓人精神、讓人興奮,而獨自在家大多情緒低落,倍感孤獨。所以我贊成這樣的養老模式。既能白天愉悅精神,又能晚上享受天倫。當然,對於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另說了。


我曾在養老院的記憶力培訓中心做過義工,我覺得他們的模式很不錯。

這個中心掛靠養老院,相當於養老院的一間大會議室。面向阿爾茲海默症初期和中期的老人,大多還能自理,偶爾有兩三個坐輪椅的。家屬每天可以自己接送的,也有中心派車到家接送的,費用自然不同。

我見過年紀最大的是89歲,最小的67歲,一般7、80歲居多。每天來到中心,先喝茶看報,吃兩塊點心。等所有人到齊後,老師開始講課。一般以提問老人們今天的日期和中心的地址為開頭,別看問題貌似簡單,很多老人答不出來的。然後再講些新聞趣事,讓老人們討論。還做些手工畫畫等,中間活動做操二十分鐘。午飯由養老院提供,還算可口營養。飯後聽音樂唱歌,記得有一位老人82歲了,年輕時候學過意大利美聲,聲音仍保持很好,很是佩服,知道了學會唱歌可以受用終生。娛樂過後,老師還訓練老人們冥想,算午間休息吧!我自己就有過差點睡著了。最後還有手工課。一天下來,蠻充實的。

總之,我覺得這樣的培訓中心對老人的精神生活幫助很大。眾所周知,情緒影響健康。老人蔘加集體活動能讓人精神、讓人興奮,而獨自在家大多情緒低落,倍感孤獨。所以我贊成這樣的養老模式。既能白天愉悅精神,又能晚上享受天倫。當然,對於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另說了。


陆燕青
2019-05-15

“養老院幼兒園模式”有點天真,不適合大多數老年人的衣食起居。此法實用價值不大;能夠每天“上下班”的老人,基本上沒有必要到養老院去“託老”;高齡體弱的老年人,經不起車船勞頓;每天來回恐怕弄巧成拙。

老年人需要一個穩定的生活。且不談路途遠近,嚴冬酷暑;即使是春秋兩季都不宜“大動”。“動”則“洩氣”;遭寒遇暑更是邪氣容易侵入;春夏秋冬過度“移動”,都將消耗老年人的“元氣”,降低其身體的抵抗力。

“養老院幼兒園模式”有點天真,不適合大多數老年人的衣食起居。此法實用價值不大;能夠每天“上下班”的老人,基本上沒有必要到養老院去“託老”;高齡體弱的老年人,經不起車船勞頓;每天來回恐怕弄巧成拙。

老年人需要一個穩定的生活。且不談路途遠近,嚴冬酷暑;即使是春秋兩季都不宜“大動”。“動”則“洩氣”;遭寒遇暑更是邪氣容易侵入;春夏秋冬過度“移動”,都將消耗老年人的“元氣”,降低其身體的抵抗力。

因為母親入駐養老院將近五年,頤養天年方面,我有很多心得體會。入駐養老院主要三大障礙:一是費用昂貴;二是生活不太習慣;三是伙食不盡人意。其中的生活習慣需要時間磨合,最好將老人送進雙人間或者單間;合住容易發生矛盾。暫時不太適應養老院生活,可以試住一個月;關鍵在於轉變思想及生活習慣。

養老院伙食不夠理想,一是子女週末送點“好菜”,還有水果點心。這樣既能改善老人生活,又能得到子女關愛。養老院每天每頓都更換菜譜,專業人員配置營養得到保障,但是口感沒有家常菜美味;有空可以每月帶出去酒店“開開洋葷”;順便調節一下氛圍。

唯有“居家養老服務”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居家養老服務”是指以家庭為核中心、以街道社區為依託、以對口專業化服務為依靠的社會化服務。能夠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解決日常生活困難;提供生活照料與醫療服務新型養老模式。

一是由經過專業培訓的護理人員登門為老年人對口服務;二是在街道社區創辦老年人日間服務中心,為老年人提供“日託 ”服務;服務對象一般是沒有老伴、沒有子女的孤寡老人。 上述模式,全國各地正在探索,相信方式方法將不斷成熟及多元化。我所在的城市養老院雨後春筍一般出現,在某種程度上,緩解了養老院一床難求的窘境。

中高端養老院費用過高;普通退休人員難以維持;“幼兒園模式”覆蓋面較小,還涉及到運送安全問題;唯有“居家養老服務”模式才值得大力推廣,並在實踐中摸索、提高。


插圖選自網絡,侵權必刪。恭祝所有天下老年健康長壽!

谭浩俊
2019-09-16

如果將來養老院出現幼兒園模式,早上送去,晚上接回來,這樣父母是不是更容易接受些?

這是很不現實,也不符合實際的做法。為什麼?因為,老人不像孩子,首先,孩子早幾分鐘接、晚幾分鐘接,沒有什麼問題。實在不行,還能留園。老人不同,講幾點鐘就得幾點鐘,否則,心理波動會很大,會對老人的身體產生很大影響。

其二,老人天天接送,存在很多風險。要知道,很多老人並不適合經常大幅活動,特別是腿腳不太方便的老人,如果反覆接送,就有可能對其產生傷害,甚至發生危險。在這樣的情況下,穩定才是第一位的,才是保證老人健康安全的重要方式。

第三,子女的壓力太大。接送老人,毫無疑問比孩子難度大、壓力大,與其這樣接送,不如在家請個保姆。否則,子女上下班仍然不得安寧,時間也會被老人鎖死,顯然會影響工作。

那麼,採用早晚接送的方式,老人是否就同意去養老院呢?也不一定。對老人來說,如果能夠接送方式,也就一定會接受在養老院生活的方式。因此,不存在接送更容易接受的問題。

我是林桐
2019-06-11

這個想法很好,要是我也喜歡這種模式。


我們這附近特地組建了一個“老年中心”,只要是年歲在60以上的老人,白天都能進去裡面跟其他人一起玩、聊天、喝茶。


這個想法很好,要是我也喜歡這種模式。


我們這附近特地組建了一個“老年中心”,只要是年歲在60以上的老人,白天都能進去裡面跟其他人一起玩、聊天、喝茶。



黃大爺就是其中一個,除非天氣真的太惡劣,比如颳風下大雨,否則他幾乎天天去那裡報到。黃大爺也是個苦命人,年輕的時候,妻子生了小兒子沒多久,就過世了,留下他一個大男人,和寡居的老母親一起,把三個孩子帶大。


老大是女兒,20歲的時候嫁給了附近村子的一個做小買賣的人,兩人摸早貪黑幹了10年,攢到錢後到深圳去做生意了,後來在那邊買了房子安定了下來,只有每年清明節回家掃墓的時候,才過來看看老父親。


排行第二的兒子,考上大學後,也留在當地結婚生子,一年就只有中秋和春節回來一次,平時也是很少見面。他現在是跟小兒子一起住,當年小兒子不考大學,自己去考了技校,學了電工,畢業後跟著包工頭跑了不少工地,慢慢地自己什麼都會了,也就組建起一個小的建築隊伍。


娶的妻子是同村的人,文化也不高,但是挺賢惠的。前兩年開辦了一家小的託兒所,每天幾乎都是泡在裡面,只有晚上才回來。孫子們平時都上學去了,就黃大爺一個人留在家裡,白日裡只能跟電視作伴。


後來眼睛不太好,看電視也挺模糊,就每天在大街小巷裡散步,過得挺孤單的。等到老年中心成立後,他才開始找到生活的樂趣。


這個想法很好,要是我也喜歡這種模式。


我們這附近特地組建了一個“老年中心”,只要是年歲在60以上的老人,白天都能進去裡面跟其他人一起玩、聊天、喝茶。



黃大爺就是其中一個,除非天氣真的太惡劣,比如颳風下大雨,否則他幾乎天天去那裡報到。黃大爺也是個苦命人,年輕的時候,妻子生了小兒子沒多久,就過世了,留下他一個大男人,和寡居的老母親一起,把三個孩子帶大。


老大是女兒,20歲的時候嫁給了附近村子的一個做小買賣的人,兩人摸早貪黑幹了10年,攢到錢後到深圳去做生意了,後來在那邊買了房子安定了下來,只有每年清明節回家掃墓的時候,才過來看看老父親。


排行第二的兒子,考上大學後,也留在當地結婚生子,一年就只有中秋和春節回來一次,平時也是很少見面。他現在是跟小兒子一起住,當年小兒子不考大學,自己去考了技校,學了電工,畢業後跟著包工頭跑了不少工地,慢慢地自己什麼都會了,也就組建起一個小的建築隊伍。


娶的妻子是同村的人,文化也不高,但是挺賢惠的。前兩年開辦了一家小的託兒所,每天幾乎都是泡在裡面,只有晚上才回來。孫子們平時都上學去了,就黃大爺一個人留在家裡,白日裡只能跟電視作伴。


後來眼睛不太好,看電視也挺模糊,就每天在大街小巷裡散步,過得挺孤單的。等到老年中心成立後,他才開始找到生活的樂趣。



白天吃完兒媳做好的早晨,就去老年中心跟其他大爺大媽們跳跳廣場舞,或者做做運動。中午可以在那裡吃一餐,只需要交很少的伙食費。


下午他們打打牌、或者下下棋,有的還組成了老年樂隊,可惜他不會,不過他很喜歡看他們表演,每次還幫忙端個茶水之類的。


到了傍晚,孫子放學回來就喊他回家吃飯,然後一家人就說說彼此的趣事,他也說說老年中心的事情,然後看看電視,就上床睡覺了。


其實,這樣的生活,比以前有趣多了,這是他自己說的。


所以,如果有這種幼兒園式的養老院,其實蠻不錯的。年輕人白天可以忙自己的工作,老年人又可以聚在一塊逗樂、說笑、下下棋之類的,時間也過得比較快。到了晚上,大家又各自回去,跟家人分享一天的經歷。


希望,以後我老了,也有這樣的養老院吧,感覺也挺不錯的。


這個想法很好,要是我也喜歡這種模式。


我們這附近特地組建了一個“老年中心”,只要是年歲在60以上的老人,白天都能進去裡面跟其他人一起玩、聊天、喝茶。



黃大爺就是其中一個,除非天氣真的太惡劣,比如颳風下大雨,否則他幾乎天天去那裡報到。黃大爺也是個苦命人,年輕的時候,妻子生了小兒子沒多久,就過世了,留下他一個大男人,和寡居的老母親一起,把三個孩子帶大。


老大是女兒,20歲的時候嫁給了附近村子的一個做小買賣的人,兩人摸早貪黑幹了10年,攢到錢後到深圳去做生意了,後來在那邊買了房子安定了下來,只有每年清明節回家掃墓的時候,才過來看看老父親。


排行第二的兒子,考上大學後,也留在當地結婚生子,一年就只有中秋和春節回來一次,平時也是很少見面。他現在是跟小兒子一起住,當年小兒子不考大學,自己去考了技校,學了電工,畢業後跟著包工頭跑了不少工地,慢慢地自己什麼都會了,也就組建起一個小的建築隊伍。


娶的妻子是同村的人,文化也不高,但是挺賢惠的。前兩年開辦了一家小的託兒所,每天幾乎都是泡在裡面,只有晚上才回來。孫子們平時都上學去了,就黃大爺一個人留在家裡,白日裡只能跟電視作伴。


後來眼睛不太好,看電視也挺模糊,就每天在大街小巷裡散步,過得挺孤單的。等到老年中心成立後,他才開始找到生活的樂趣。



白天吃完兒媳做好的早晨,就去老年中心跟其他大爺大媽們跳跳廣場舞,或者做做運動。中午可以在那裡吃一餐,只需要交很少的伙食費。


下午他們打打牌、或者下下棋,有的還組成了老年樂隊,可惜他不會,不過他很喜歡看他們表演,每次還幫忙端個茶水之類的。


到了傍晚,孫子放學回來就喊他回家吃飯,然後一家人就說說彼此的趣事,他也說說老年中心的事情,然後看看電視,就上床睡覺了。


其實,這樣的生活,比以前有趣多了,這是他自己說的。


所以,如果有這種幼兒園式的養老院,其實蠻不錯的。年輕人白天可以忙自己的工作,老年人又可以聚在一塊逗樂、說笑、下下棋之類的,時間也過得比較快。到了晚上,大家又各自回去,跟家人分享一天的經歷。


希望,以後我老了,也有這樣的養老院吧,感覺也挺不錯的。


柚子加大葱
2019-07-08

我老公公是半身不遂。十七年了吧。我婆婆說要是她不在了。就讓我們把他送養老院去。怕他拖累我們。說她要是去世了。家裡就得留下一個人照顧他。又有兩個孩子還有很重的房貸。老大還有罕見病。怕我們壓力過大。我公公雖然挺氣人的。但是讓我們把他送養老院。我覺得我會良心不安。受不了。我和我老公說要是像那種幼兒園一樣早上送晚上接多好。這樣也不怕老人會受罪了。我覺得有個這樣的養老院挺好。

2689春天的花儿
2019-09-06

這是一個好辦法,但是僅限於住在父母附近的多子女家庭,僅限於腿腳靈便的老年人。而那些臥病在床的老人,那些無兒無女的老人,那些獨生子女家庭的老人怎麼接送?

現在不是老人選擇什麼樣的養老方式,而是老有所依是每一個老年人所期盼的。有錢怎麼任性養老都可以,沒有錢的老人還有任性的資格嗎?

所以說單純的幼兒園式的日間照料,根本解決不了日趨嚴重的老齡化社會的養老問題。

晃晃悠悠的时候
2019-09-07

不是將來,現如今己經有了這樣的託老模式,只不過是還沒有形成規模,制度也有待於完善。

有商機就一定會有人捕捉,有市場就一定會有人去開發。目前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將近三億,而且還處於快速增長階段。託老服務市場前景廣闊,國家尚有政策扶持,正是投資好的時機,好的項目。

試想一下:

辦一個多元化託老服務中心,依據融資能力決定規模。年託、月託、日託,靈活託管。其原則是為老人提供一個自主的身體和心靈結合的拖管平臺。身體健康尚有工作願望的老人可以選擇做一點服務工作,領取相應報酬;身體健康需要心靈安放的老人可以在這裡結交朋友,表現特長,參加娛樂活動,適當交納一點費用;半失能老人或老年痴呆者可以早來晚歸,解放子女出去工作,交納必要託管費用;失能老人在這裡可以醫養康復相結合。

總之,老人集中起來,互幫互助專業化養老應該也一定會成為一種新型的生活趨勢。

兴安英姐
2019-09-06

攤上好的老人在家養的行,攤上事多的老人就得送進去,我媽就是一個例子,自己在婚在人家過二十多年,後來那個老頭病了管不了她了,我姐幾個給接回來了,可能是二十多年不在一起生活吧,習慣啥的不一樣,現在是在哪家都不行,誰家過日子沒鬧心事吧,這天天挑禮說她在哪家待著都不如狗,天天不著家可哪走,走就是講家裡的事,去果說是婆婆出去講有情可原,這可是親媽,誰要和她講理,能罵死你,現在就我老妹沒養到她,妹妹離婚了沒家,剩下我姐三一個好人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