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知乎裁員一事?

有微博爆料稱,知乎即將裁員300人。消息同步在社交平臺擴散,在脈脈上,認證為知乎員工的網友爆料,多部門都裁員。另一位認證為知乎員工的網友表示:一年內按十三薪平均來補,一年以上n+1,這次裁人比例很大。還有網友提到,“上午還在改bug,下午就接到消息。”\n\n知乎公關在昨日晚間迴應裁員消息,關於網上所傳的知乎裁員屬於謠言,每年年底公司都會進行員工績效評估,予以相應的調整和結構優化,目前多個崗位仍在廣泛招人。但李仁鐸告訴芥末堆,他被告知裁員的原因是,由於公司要進行轉型、業務調整,所以HC減少了(HC是Headcount的縮寫,意為“人員編制”)\n\n據芥末堆調查發現,知乎在拉勾平臺Q4季度新發布的崗位僅有26個,截止12月10日本月僅更新的一個崗位,但在網曝知乎裁員後,12月11日當天知乎新發布了161個招聘崗位,涉及技術、產品、職能、運營、市場、銷售等多個領域。
10 個回答
未泯双瞳

一點不意外,就像錘子科技和ofo一樣,他們不可謂不優秀,只是夢想與現實的差距無法填充罷了。


知乎作為在問答社區這個領域曾經的霸主,被很多人認為是高質量內容的生產中心,作為最早一批知乎的用戶之一,曾經也無比喜歡15年之前知乎的那個環境。但顯然,作為互聯網產品,知乎需要獲取更多的流量很多的用戶,但這本身就背離了早期用戶對於知乎喜愛的原點。


15年開始,隨著大量用戶的湧入,知乎的內容開始呈現明顯的下滑,大部分用戶為了博眼球不再輸出專業性的回答。你總是能看到那些大胸長腿妹子放幾張照片就獲得無數粉絲,而認真回答問題的細分專家卻無幾人關注,這就是現實。

知乎作為一個從未給作者開通創作收益的平臺,大部分人貢獻原創答案的動力本身就是對這個社區環境的喜愛,但後來這個環境不在了,加之其它平臺的高補貼,優秀作者自然流失的非常嚴重。

知乎在商業化的道路上一路把自己的血(優質用戶)放幹,卻沒能走出一條新路把新鮮的血液(商業化)補回來,自然就要被市場分食掉。


無論是錘子科技、ofo、還是知乎,都是典型的認為自己只要把事做好就能獲得成功,而實際上,在商業化的道路上,都丟掉了原本的本質。錘子生產的手機品控糟糕不是他們不想生產好手機,而是不瞭解手機行業水有多深;ofo的快速擴張不是因為事沒做好,而是不懂投資者的態度和心理;知乎的內容變得越來越差不是因為“大長腿”更接地氣,而是在商業化和高質量用戶的博弈中,選擇了捨本逐末。


從根本上說,知乎成也用戶,敗也用戶,有一陣時間,很多人都說知乎的用戶有優越感,其實是因為在眾多“屎尿屁”的平臺之外,知乎確實算得上是一股清流,可惜最終清流自甘流入了沙河。


如何評價知乎裁員一事?

维京人的大铁帽

首先,知乎在年關裁人是非常不人道的!如果我作為從業者,之後找工作我會慎重考慮做出類似行為的企業。

8.8日知乎完成E輪2.7億美元的融資,估值達到25億美元。看起來在兩年間上市是臨門一腳的事情,但是在經濟寒冬的大環境下,知乎高層似乎也放慢了節奏。

當然最終目的還是為了上市!

我們分析知乎為什麼裁員?

1. 知乎想上市,財報就要漂亮,在經濟不景氣的大環境下,裁員是公司斷尾求生之路,更何況想要上市的知乎,開源節流,現在投資方、甲方、銀行、借貸公司都把錢袋子捂得緊緊的,所以開源難,節流簡單。

2.如果把鍋全甩給經濟不景氣,宏觀經濟說我不背這個鍋。

知乎從最初的邀請制,到現在一個手機號一分鐘註冊,平臺精英標籤逐漸褪色。任何平臺後期都需要盈利、賺錢,在投資人的壓力下,知乎走上商業化進程。平衡商業化和精英社區之間關係,知乎顯然做的不夠好,過於商業化,用戶流失,不商業化,沒錢賺,公司要倒閉,公司發展到了瓶頸期。

盈利模式沒想好,成本就要控制,要不沒法跟資方交代。

那麼知乎面對困境做了什麼?

1.裁員。。。大家都知道了

2.接廣告,比如

如何評價知乎裁員一事?如何評價知乎裁員一事?

為了賺錢,什麼廣告都接。。。還有把博洛尼亞某商學院包裝成世界頂級商學院的廣告,不好意思,沒截圖。。無語,知乎精英們貌似看不上意呆利私立不知名的學校和寺庫這種app吧。。

你推個BBA、藤校招生廣告也好。。

3.大多數知乎大v變現主要是約稿推廣,少部分如張公子影響力已經不侷限於知乎,已經走向世界了,這種例子我們不做討論。

我們就說一下知乎絕大多數人大v的生財之道。這群大v大多專精某一領域,斯文敗類也有,前期無償輸出優質內容,伴隨平臺發展積累了一群粉絲。任何人不會一直無償分享知識,所以粉絲變現可以理解,接廣告推廣,可是知乎似乎想把這部分利益獨吞,現在大v也不能私下接廣告了,必須經過知乎,知乎按比例抽成。

貌似世上芸芸眾生都要給高情商的張亮打工,說不定哪天老闆還嫌棄你這個義務工。

對我們有什麼影響?

我吃瓜群眾,還是會繼續上知乎,只是我現在越來越討厭這個平臺。還有聯繫找工作的童鞋要謹慎考慮知乎,容我小市民一下,知乎現在大規模裁員,光年終獎都能省一千多萬吧。

被裁的大多是年齡大的員工,公司有沒有考慮到這部分人揹負家庭壓力,現在裁員怎麼過年、交房貸,現在這個時間段根本找不到工作。有點過分了。

總之希望貴乎找到一個平衡各方利益的方案,繼續往前走,畢竟國內像樣的平臺沒幾個了。。

钮问

近日知乎被傳謠大規模裁員,裁員人數達到300人,很多被裁員工一點防備都沒有,上午通知下午必須走人。

知乎官方對市場傳言已經做出迴應,認為大規模裁員是謠言,這只是年底正常的人員結構調整而已,但是也並未否認裁員的說法。

這次事件讓人猜測,難道知乎缺錢了嗎?知乎不是在今年8月份才剛剛宣佈完成了2.7億美元的E輪融資嗎?

我覺得大家也別猜了,裁員是企業普遍採用的控制成本支出的手段,在外企用的特別多,國內企業用的較少,因為中國人講究人情,所以出現裁員消息大家都很緊張。

今年互聯網公司裁員的消息還真不少,比如京東、網易、鬥魚、知乎都被曝出現裁員情況,阿里、百度、騰訊等公司則被曝停止招聘應屆畢業生。從人才需求端的統計數據看,互聯網/電子商務子行業的招聘需求同比下降達57%,這些消息是不是意味著互聯網寒冬真的來了呢?

根據我做公司的感受,以及對身邊朋友公司、客戶公司的觀察,的確有點寒冬的味道,好多公司都已經停止招聘了,特別是對應屆畢業生,這個應該能夠說明一些問題。

對於知乎迴應大規模裁員是謠言的說明,我覺得不用等都知道官方肯定是這樣的迴應,幾乎所有裁員的公司都是這樣的迴應,因為公司還得繼續做下去,人才還得吸引,目前只是短暫的困難而已,品牌形象不能毀。

一般裁員肯定是先裁掉還在試用期的員工,之前沒有預料到有多困難,所以可能招聘了太多人,現在發現情況不對,裁掉這些人也屬於正常,這些人中大部分是實習生。

其次是裁掉對公司貢獻不大的,企業生存靠的是現金流,如果現金流入少了,那麼就得想方設法控制現金流出,從薪酬支出入手也是解決方案之一,本身有些員工對公司貢獻不大,有他沒他差別不大,這些人一定在裁員行列。

所以目前在工作的就安心工作吧,別老想著跳槽,當公司都停止招聘後,好工作將更加難找,安心修煉內功,提升自己的能力,別第一個被裁掉。

對於知乎來說,多想想如何把商業變現做起來,變現有很多種模式,除了平臺接廣告之外,也應該趕緊推出廣告交易平臺,讓知乎大V能夠在平臺上大大方方的接廣告。

核心關鍵是得讓平臺上的大V也能夠享受到平臺的效益,如果大V都得不到利益,那麼他們就沒有動力繼續更新優質內容,甚至逃離知乎,最後損失最大的肯定還是知乎,你再牛逼大V都逃離了誰還稀罕你呢?

互聯網寒冬是挑戰也是機遇,市場環境有起伏,歷史總是重複,挺過去就好了。

企业数据化积分管理

知乎的造血業務進展的應該並不順利,而且內容生產也比不上之前的情況了,對著成本大頭砍一砍說不定還能熬過這個寒冬。而且,互聯網公司人手不夠不是可以加班來湊麼,假設員工此前工作完全飽和,不存在閒雜冗員,那麼現在每個人也就比平時多1/6的工作量。

另外300個員工算什麼?(聯合)創始人對自己當初融資時候吹上天的用戶現在都是一種冷嘲熱諷的態度:

如何評價知乎裁員一事?知乎聯合創始人發言 更多內容請看其同名知乎想法

活下去,才能...(圖片來自知乎廣告)

如何評價知乎裁員一事?

這是知乎的廣告,目前很明顯,在知乎上大部分是廣告,優質內容少,而知乎類似社交的平臺,粉絲粘度很重要,一旦離開,平臺就沒有什麼優勢了。


其次互聯網行業發展放緩,社融不活躍,這意味著造血能力不足的互聯網公司急需要瘦身精簡業務,這一點在過去都發生過。所以,今年以來,受到政策調控的公司,長期無法盈利的公司,都開始了裁員大作戰,比如滴滴、趣店、陌陌、映客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裁員縮編現象。網易、阿里等平臺的市場推廣預算也不斷削減,冬天確實來了。


雷總早年就寫過《企業過冬的生存技能_雷軍_新浪博客》如何度過冬天的文章,能減的開支一分不花,效益不高的部門肯定要裁撤。


知乎裁員是合法的市場行為,做的對,只要給夠合法補償,也是正常。

至於被裁的員工,也不要太沮喪了,你們在社區運營、創新出版、知識付費方面的積累,會幫助你們迅速地找到不錯的工作。至於技術、產品人才,知乎的人才一直是獵頭公司關照的重點,出來之後也不會擔心沒有工作之類的!

图文音视

前一陣子看平臺一些列動作,如移動網頁版只能在應用內打開,應用內廣告增多,嘗試付費內容,增加視頻等等。估計裁員真的是為了轉型。

題外話:

互聯網公司的邏輯是:經營者通過“燒錢”的方式吸引和聚攏用戶。只要用戶數量足夠多,將來總能從中找出盈利空間。投資者看中的也是龐大的用戶基數,只要有人在,就有需求,那麼總有一款產品或服務,能讓用戶掏錢。

都是靠廣告賺錢,廣告最偉大藝術就在於能找到一種適當的方法引起看廣告的人的注意,又能想到一批忠實的用戶群。互聯網能做到這些的平臺屈指可數。

简历牛

任何一家公司都會發生階段性裁員,知乎也不會例外。

知乎之前剛拿了2億多美金的融資,此次優化一下人員結構,也很正常。

知乎慢熱,跟豆瓣一樣。知識,是一個有逼格的東西,但變現真的不容易。

2年前,就開始有人比較邏輯思維和知乎,前者直接變現賺錢,後者一直養魚期待變現,

儘管後者有大流量和精品內容,但依然變現艱難。

也有傳聞說頭條合併吸收悟空問答,可見問答產品本身是否可以獨善其身還是個問題。頭條系是個營收千億的龐然大物,都經不起問答這麼不休止的折騰,更何況知乎。

騰訊看重了知乎的內容,看重的未來的潛在流量,看重的知識大V所以投資了知乎,但知乎的變現之路仍然很漫長。

少看那些欲蓋彌彰的東西:部門調整、組織優化、裁員之後發佈新職位。鬼知道HR玩的是什麼?這其實就是掩飾裁員了。

不過裁員本身並不代表公司不行,有可能是一種主動瘦身,主動優勝劣汰,主動去迎接新的挑戰。

不過,隨著頭條的內容豐富,鑿鑿的加入戰場,知乎的日子確實不會太好過。

腦洞大開一下,知乎是否會成為騰訊的悟空呢?

马丁笔记

裁人有這樣幾種情況:

一、對於企業來講,裁人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結婚離婚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對於單獨的企業裁員個例,也不必過分深究,一般都是處於企業發展的需要。員工沒有給公司什麼保證,公司也不會為員工的一輩子買單。

二、但是結合整個社會經濟形勢以及目前互聯網企業的現狀,可以說裁人是大勢所趨。比較大規模的裁員會逐步到來。主要原因如下:

1、互聯網作為虛擬經濟,它不可能也沒有這個力量在實體經濟萎縮的情況下一枝獨秀;

2、互聯網高工資造成的泡沫已經殃及了整個社會,在2012年到2018年,這幾年是互聯網發展最為迅猛的幾年,無獨有偶,也是人工成本大幅上漲的幾年,哪來的利潤支付如此高的人工?就是互聯網帶來的虛擬價值,同時在炒作的互聯網熱度下,大批資金向互聯網轉移,脫離了根本。真正盈利的互聯網企業並不多;

3、隨著泡沫的逐步破滅,投資機構投資更加謹慎,多數不具備盈利功能的互聯網企業都將失去投資,那裁員倒閉是必然的結果,互聯網靠忽悠,幾頁PPT,一個IDEA就可以忽悠拿到融資的情況已經不會存在了,資本寒冬已經來臨;

4、專家們說現在是人員人口紅利已經逐步消失,但實際上並不是人少,而是勞動力緊缺,因為大家都想去做互聯網,坐辦公室,寫代碼,在個培訓學校學一段時間就能加入到IT行業,這門檻是不是也太低了?所以說,按我的行業經驗來看,是互聯網不缺人,缺的是頂尖的人才。

5、國家對遊戲行業的管束也越來越嚴,即使像騰訊這樣的公司,在遊戲的方面的產出也遇到了瓶頸,至於中小型遊戲公司就更不提了。

6、即使是非互聯網行業,尤其是大型企業,隨著新技術的引入,如機器人,都會對就業崗位有大規模的影響;

三、目前整體經濟環境並不是太良好,也希望朋友們珍惜工作崗位,前段時間看到一個調查數據,目前90後人均負債上萬元,都是提前消費。所以現金為王的日子也不遠了,這個時候什麼房產、估值都是浮雲,能拿出錢的人就是有錢人!在現金為王的階段,規模越大的企業現金流壓力越大,甚至超過利潤的壓力,而社保入稅已經執行,成本將增加是不可避免的,如何生存?

所以很多文章也說2019年是關鍵的一年,我不擔心國人的智慧,相信政府,一定可以順利度過,小的陣痛是不可避免的。


近幾個月的一些信息:

1、假藥停的樂視就不用提了,那是典型的忽悠,伴隨的裁員報到已經很多了;

2、國內知名某無人機企業目前也在裁人;

3、國內最大的速遞公司也在收縮外圍業務,基本都是整條業務線直接端掉,收縮的以為很明顯;

4、深圳某知名人力資源公司也提到,大型製造業今年對工人的需求也大幅萎縮,表現在今年暑期工用工量很少,沒有單就不招人;

5、如題主所言,知乎也在裁員。公關部的辭令一看就是外交辭令,我們做HR的都知道,掛招聘廣告和實際招不招人根本沒有關係。

6、最近2個月,身邊有兩家認識的互聯網企業,週五還在上班,週一宣佈解散。和某東裁員、知乎裁員何其相似。


珍視工作崗位,如果不是頂級人才,不要過分的和企業講條件了,不要再簡單的用企業和員工的二維思維去考慮問題了,鍋裡沒有,碗裡一定沒有,都有才是王道。

哆啦A梦睿看财报

“大善似無情、小善乃大惡”。對人負責還是對事負責,挺矛盾的。我覺得兩者都對,人是核心,要對人負責。但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會出現很多老員工,他們跟不上公司發展。每個人都跟你講,我在公司沒有功勞,但有苦勞。公司管理層只有對公司負責,要想把這個公司變成一個偉大的公司,就得堅定地、沒有敵意地拒絕跟不上公司發展的員工,這才是現代企業。這也是大善和小善的問題。把危機看成是飛躍的平臺,每一次挑戰都是長一個竹節,長得太快的公司有時候容易出風險。公司如此,投資者也是如此。對市場要始終懷有敬畏之心。很多時候要認輸,要往後退,要斷舍離。犯錯沒有關係,人生哪有那麼多心想事成。如何面對犯過的錯,反而變得更加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當你痛苦了,才會引發有質量的思考。沒有痛苦,沒有到那個關鍵節點,你可能永遠難以深入思考。

1成亮1

這是不得不做的事情。


如何評價知乎裁員一事?
服装产业内参

互聯網公司HR估計喜歡造詞,明明白白的裁員成了優化,現在大家都知道了,什麼“結構調整”、“末尾淘汰”、“競爭上崗”之類都是裁員的代名詞了。所以裁員是肯定的,是否“大規模”就不知道了。不過年底裁員的企業很多,算是常見的現象了,大部分是上市公司,為了財報好看。

相關推薦

推薦中...